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烈太后传-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相如听完怒不可遏道:“大王好生昏聩,前方将士奋勇杀敌,而朝中却还有人妄加责难,意图抹黑,这样的事情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岂不是让将士们寒心?!
  说完,她从窄袖中抽出两卷布帛,扔到赵王身前的铜案上,厉声道:“这是廉颇三个月前在中阳时写下的,派了亲信快马送来给老妇,大王自己念念!”
  赵义没想到一向对自己十分温和的母后会突然这样不给面子,一时脸色僵在那,不知所措。
  赵相如也察觉到自己的语气有些过了,面上神色稍有松弛,口气缓了几缓才道:“大王,国家正在风雨飘摇中,唯有同心同德,才能渡过难关。廉颇手书,字字恳切,你让缪贤来念,也让诸位大臣们都听听。”
  赵王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也道:“母后说得对,是寡人的疏失。”
  缪贤赶忙躬身上前接过布帛,展开念道:“燕贼南驱,流连赵境,为患非轻。欲悉起各处官军民壮,入护王廷。王师击于内,臣兵击于外,使贼有腹背受敌之虞,首尾不救之患。忠臣切已,敢忘报国之心;成败在天,不负为臣之节。”
  缪贤念到这便停下了,赵相如接道:“这封是信平君的请战书,燕兵来犯,邯郸告危时,他不敢抗令,写下手书表其御敌之决心,后老妇拒绝了他的东撤之意,让他南进阻击秦军,他又写了第二份手书。”
  赵相如说到这,示意缪贤念第二封布帛。
  “邯郸士卒新选,今日之计,可以养锐,不可浪战;可以用智,不可斗勇。兵法知彼知己,可守则守。其列人、肥城、邺城、巨鹿、柏人一带,皆坚壁清野,王师分据,犄角安营。以逸待劳,以主待客,勿求侥幸,务在万全。此谓不战而屈人兵,善之善者也。”
  “这一封手书中,信平君告诫守城务必求稳,你们今日所见之防御,信中多有提到,这样言辞恳切的将领,难道你们也要怀疑吗?!”
  众人都说不敢,赵王也面露愧悔。赵相如冷冷瞪着阶下还要为自己辩解的郭开道:“跳梁者休要多言,带下去!”
  两名卫士拖着郭开离开了大殿。
  “大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切勿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而使忠贞之臣蒙冤。”赵相如语重心长道。
  赵王闻言点头道:“寡人受教。”
  第二日清晨,邯郸被大雾笼罩,尤其是在郊外,荒寂的四野都沉静在白茫茫的大雾中,三丈之外的人、物已无法看清。白虎门外箭塔上的燕军士兵正准备照例朝城□击时,突然听得城楼上一阵响彻天际的擂鼓声,然后就从浓雾中射来无数散乱的箭矢。
  燕军们吓得一个激灵,以为赵军开始反攻了,赶忙取出弓箭准备还击。不过让他们庆幸的是,大概因为位置相对较低,守军向上射出的箭矢都没什么力道,无法对箭塔上的燕军造成致命的伤害,有很多甚至还没射到箭塔就开始往下落了。
  燕军立即予以还击,他们虽然因为大雾的遮挡看不清城头有多少守军,但可以想见,现在城上一定站满了赵军的弓兵,他们只需要摸个大概方向,然后万箭齐发,这些守军都会完蛋。
  事实也和他们想的一样,他们射过一轮箭雨后,似乎再没有赵军的箭矢出现,不过为了给守军造成强大的心理攻势,燕军决定继续放箭,把白虎门杀个片甲不留。
  数十轮箭雨后,燕军射出了数万支箭矢,赵军那边早没了动静,燕人纷纷猜疑赵军是不是都已被射成了刺猬。此时,太阳已经升起,浓雾渐渐散开,城头的情况渐渐清晰起来,一名燕军看着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城头竟然密密麻麻站满了士兵!
  “快!射击!”燕军惊得不知如何是好,根本来不及想这些士兵是从哪冒出来的,手忙脚乱了一阵后,抬弓便射。
  等到他们所有人都把箭囊里的箭矢射完后突然发现,城头那些“人”就好似刀枪不入般依然矗立在那,岿然不动,有些“人”身上似乎还插着数十根箭。
  燕军士兵想不通,这边的赵军乐开了花,城头上那些根本不是士兵,不过是些经过伪装的稻草人!赵奢只让他们趁着浓雾先行攻击箭塔上的燕军,引诱他们还击,而所有燕军的箭矢都歪歪斜斜地插入了草人的身体。
  “将军,成了!”许历十分高兴,现在各门箭矢紧张,现在敌人白送了这么些精良的武器,可真是雪中送炭。
  赵奢浅笑,命人对城外燕军喊话。
  “对面的燕人听着!今晨送来的箭我们笑纳了,多谢!”城楼上爆发出阵阵哄笑,燕人这才知道自己被人耍了,恼羞成怒,还想射箭,可惜已无剩余的箭矢。
  就在此时,从对面城楼上突然射出无数带火的箭枝。
  燕人对于直面射来的火箭毫无准备,他们纷纷弯腰低头躲避着,而大部分箭矢却是朝着箭塔下方而去。
  乱窜的火苗迅速点燃了箭塔的底座,而木头制成的攻城器具迅速为大火提供了最优良的燃烧物,于是数十座箭塔迅速成了一片火海,而火势渐渐向上蔓延,在上方平台的燕军弓兵根本无法灭火。逃下塔楼的木梯早被大火吞噬,他们只能站在原地被火慢慢炙烤。很多人渐渐受不住高温,绝望着从十丈高的塔上纵身跃下,直接摔成了肉饼。其他人看着跳楼的惨死,剩下的人再不敢一股脑儿往下跳,都挤到还没被火烧到的地方暂时躲避。
  但是火势太大,烧得很快,不一会儿所有的箭塔都被大火整个吞没,冲天的火光伴随着滚滚浓烟,燕军的惨叫声不断传出,炙烤的人肉味隔着一里外都能闻到,城楼上的赵军能清晰的看见很多满身是火的敌军士兵从箭塔塔台上冲了出来,从高空摔落,火光在空中划出了一个长长的弧线。
  没过多久,塔楼上已没了人声,只有被大火烧干的木头还在劈啪作响。
  在白虎门的赵军眼见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虽然面对的是敌军,却也没有人高兴得起来。战争是如此残酷,杀人与被杀不过就在转瞬之间。
  箭塔其实本不容易被点燃,即便是烧着,也不会蔓延的如此迅速。其实这是赵奢使的计谋,在大雾中,他除了在城头安放了稻草人外,还命士兵悄悄出城,往箭塔的底部浇上菜油。燕军都在箭塔顶部,距离下端至少有七八丈,根本不知道下面发生的事,而赵军在做完这些后,在浓雾的掩护下又摸回了城中,一切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田喜眼见着自己设计的打击守军的箭塔被烧成灰烬,数千精锐弓兵被活活烧死,却无法援救,心疼不已。他这才明白,白虎门的守将看似不露声色,实际却是个狠角色。他只用了几个简单的伎俩,就打破了不利的局面,重新在士气和防守上占据主动。
  于是他望着重新振作的白虎门,叹了口气,下令撤军回营,结束了他为期一个月的“撞门”之行。
  田喜离开白虎门后不再主动寻求进攻,因为他发现赵军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守将几乎都是才能卓著,很难找到防守的破绽,但是邯郸不过是座普通的城池,在没有援兵对他的威胁下,以逸待劳似乎是最保险的办法。于是他采取“围”字诀,用重兵将邯郸团团围住,誓要将赵人困死在里面。
  已是十月深秋,西风萧瑟,北雁南飞,层林尽染。邯郸之战已经进行了整整五个月,这里的人们孤军奋战了五个月,邯郸日益孤危,而派去魏国请援的仇液仍旧没有消息传来。
  赵相如十分焦急,她没有料到燕国屡攻不下竟然死活也不放弃邯郸,赖在这里就不走了;长平一带战事胶着,秦人仍旧盘踞在丹水以西,不肯退去;而一向与赵国联系紧密的魏国看到盟友有难,竟然袖手旁观,至今未发一兵一卒。现在城内储备粮已经所剩无几,如果不能在冬天来临前结束这场战争,那么邯郸的覆亡不过是迟早的事。
  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拥有旺盛的精力,每天都能精神饱满的出现在士兵们面前以鼓舞他们的斗志,赵相如会以严格的作息要求自己,她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任何透支身体的行为都是短视与不明智的,但是巨大的压力又使她每天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好不容易入睡,又很容易被惊动,因而小蛮走过她床前时总是将步履放得很轻,最后干脆都将器物放在很远的地方,直到太后醒来,她才进入内室。
  连续五个月的战争,完全没有一丝喘息,赵相如调度着包括军队、驻防、物资等等所有的一切,还好朝中有赵王和范雎在支撑,使得她能腾出手来料理城防。
  “太后,不若先用了早膳再去巡城吧。”小蛮捧着盛满热汤的铜簋轻轻放在案几上,见太后正在穿甲衣准备巡城,连忙跑过去帮忙(www。fsktxt。com)看书吧道:“再急也不急这一会儿,想来军士们也都在用早膳,太后这会儿去了也不过只能光瞪着他们,万一饿坏了又犯晕可怎么是好?”
  小蛮话中有些怨怪,上次赵相如也是一大早去巡城,结果才巡了一半就差点晕倒,最后被亲兵架着送了回来,待她近身服侍时,才发现太后出了满身的虚汗,只要一起身就会无法呼吸,只能大口大口喘气,极为痛苦。
  那一次可把众人都吓坏了,最后太后可都是邯郸守军的精神支柱,一旦她倒下了,邯郸城也就要崩溃了。后来召来巫医也没瞧出个子丑寅卯,好在太后在喝了碗热粥之后慢慢好了,那次的事情让小蛮一直心有余悸,逮着机会就会劝诫太后。
  赵相如一向对小蛮的唠叨完全无法招架,不过这次她显然事先找好了说辞。
  “城中粮草短缺,士兵每日所食所饮皆有定量,我担心不过,趁这个时间去看看是最好不过的,晚了可就见不着了。”
  小蛮见她振振有词,一时也说不出什么来反驳,只得到:“太后好歹也要顾惜自己的身体,多少吃一点吧。”
  赵相如笑笑,穿好甲衣后,接过小蛮递过来的佩剑,往外走去。门外守卫的几名狼军士兵一见立刻行礼,亦步亦趋跟在她身后去了玄武门。
  赵相如到那正是士兵们用饭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喝着稀粥,每人只分到一块小的可怜的黄馍馍。
  有士兵面朝大门,一见是太后来了,把吃的往地上一摆正要行礼,赵相如连忙制止。其他士兵回头见状,也都要跪下,赵相如赶忙道:“我只是来看看诸位吃得可好,不必多礼,都坐下吧。”
  士兵们见太后客气,有点不知所措,愣了会儿后,见太后真不怪罪,也都坐下继续开吃。赵相如拣起刚才那名士兵放在地上的馍馍,已经沾上了不少灰尘,那士兵见太后将自己啃了一口沾满口水的馍馍捏在手上,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埋头搓着手,一边拿眼角瞥向太后,
  赵相如吹了口气,轻轻掸去上面的灰尘,递给那士兵,温和道:“地上多有些肮脏,吃食不可轻易摆在上面,容易吃坏肚子。”
  那士兵年纪很小,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十分羞涩,听到这里,连耳朵都红了,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冲着太后猛力地点点头。
  赵相如笑笑,站起身对着身后的狼军侍从轻声说了几句,那人一溜烟的跑了出去。赵相如这才又跪坐下,让人给自己也盛了碗粥。她在众目睽睽下端起陶碗喝了一口,又咬了一口馍馍,细细嚼咽。
  她抬眼看见大家都看着自己,笑道:“你们都吃饱了么,看着我作甚?”
  众人被她一说才发现自己都看愣住了,没留神肚子还没填饱,于是赶忙狼吞虎咽地继续吃起来,没来就早饭也没多少东西,不一会儿就见底了。
  赵相如趁这个机会与周围的士兵聊起了天,问他们来自哪里,家里都有哪些亲人,当兵之前是做什么的等等,士兵们开始都有些局促,问着问着一个个话匣子都打开了,争先恐后地回答着,赵相如周围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士兵包围着,水泄不通。
  她面对这么多人七嘴八舌的回答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而是静静地倾听着士兵们的讲话,时不时微笑着点头,以回应他们。此刻,她没有身为当权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显得十分平易近人,让人观之可亲。
  等到士兵们都说完,她突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是为谁而战?”
  众人顿时沉寂下来,一时间鸦雀无声,一名士兵突然喊道:“为了太后而战!”
  赵相如朝那声音望去,见是刚才那名那馍馍放在地上的士兵,她冲他微微一笑道:“多谢。”
  “还有没有其他的回答?”她温和地望向其他人,用眼神鼓励他们。
  “为了复仇而战!”另一名士兵喊道,“他们杀了我们的燕后!”
  赵相如眼眶一红,面有哀色道:“是的,我们为了复仇,为我的公主,大赵的女儿。”
  “为我们的父母而战!”又有士兵说道。
  赵相如点头,神色肃穆:“你们说的都没错,今日燕人倒行逆施,戕害燕后,攻杀盟友,赵国已在绝境,可是这样的绝境能轻易使我们屈服吗?”
  “不能!”众人义愤填膺。
  “我们今日所战,非是自己所求,而是敌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如果我们不反抗,任由敌人蹂躏,便是将赵人的傲骨统统抹杀,我们的财富要被人掠走,我们的土地要被人侵占,从此赵人都要被六国人讥笑,再也无法抬头。”
  “我们今日所战不为别人,只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生存而战,为我们的荣誉而战!”
  士兵们被说得群情激昂,众人都道:“为了赵军不堕的威名,我们自当全力一战!”
  士兵们被说得群情激昂,众人都道:“为了赵军不堕的威名,我们自当全力一战!”
  不过仍有人犹疑道:“太后,敌人势强,邯郸垂危,至今也未见援军到来,若是敌人继续围困,该如何是好?”
  赵相如听到这样的提问知道这其实代表了很多人内心的想法,她鼓励道:“古语有云,‘多行不义必自毙’。义武奋强,跳梁者,虽强必戮!”
  士兵们听完这话纷纷受到鼓舞,士气大振,一旁的副将趁势提醒道:“时间不早了,大家赶紧去城头换岗了。”
  众人悉数散去,赵相如这才看到早已被狼军侍从叫来的军需官。
  “士卒早膳就吃这些?还没等中午就饥肠辘辘,如何能守好城门?你这军需官是怎么当的。”
  军需官施全掌管军队粮食存放与调配,是个肥的流油的差事,不过此人却一改赵相如对军需官长得都肥头大耳的印象,一副皮包骨,不知是真清廉还是吃不胖。
  施全见太后责问,赶紧小心应付道:“非是微臣克扣军士粮饷,而是城内存粮已经所剩无几,这些已是好的了。”
  赵相如听完心中一紧,知道粮草是大事,忙问:“城中粮食还有多少?”
  施全显然是深谙计算,并对管辖下的粮食储备十分清楚,他毫不犹豫,一口便报上数目。赵相如毕竟不是专才,这样的数字并没有给她直观的感受,于是又道:“这数量能供大军消耗多久?”
  施全忧心忡忡道:“若城内无战事,照这样的消耗速度,也只能支撑一个月了。”
  “什么!”赵相如忍不住惊叫出声,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攒握成拳,心里盘算着敌人毫无退意,这场战争怎么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就结束。若是继续被围困,一个月后他们都要活活被饿死在这里,而燕人围城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绝对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城内粮草只有这些了?”赵相如不死心,又问了一句。
  施全刚想说是,话到嘴边突然转了个弯道:“禀太后,微臣适才想起,城内军粮虽将告罄,但王宫和各处贵族公卿之家仍有不少存粮。”
  赵相如听完大喜,施全见她模样赶紧道:“呃……不知列位亲贵是否愿意将粮食捐出,以充作大军粮草。”
  赵相如杏眼一瞪,柳眉倒竖道:“敢不交出!”在她看来,这些粮食已经到手了,王宫的自然不在话下,亲贵们早已被她整得软趴趴的,即便不心服,拿刀逼着他们口服就行。
  施全见太后一如传闻中强势喜道:“微臣私下盘算过,若能将城内所有粮食聚集一处,统一调配,小心使用,还能保证两个月。”
  赵相如稍稍松了口气,若是只有一个月,时间太紧,两个月还可坚持。她脑中迅速形成了几个方案,只匆匆过了一遍就开始对身旁的狼军命令道:“让王阿龙带人,去各个贵族公卿家中抄粮,所有存粮一概收入国库,由军需官统一调配。”
  “派人去请平原君夫人写一封手书给她弟弟魏公子无忌,让他劝说魏王出兵。”
  “派人去请王后写封家信,与平原君夫人的手书一并交予专人带给仇液,敦促他务必于一月内搬来援兵。”
  “命令驻守代郡的李牧出兵,袭扰燕军的后勤补给线,即便不能掐断,至少也不要让他们好过!”
  “诺!”狼军的效率不是停在嘴上的,赵相如刚一吩咐完,他们就立刻下去传令了。
  这一番举动又是引得贵族们一阵鸡飞狗跳,背地里把太后骂了个遍,可是却不敢不交,狼军都拿着剑在他们面前站着呢,王阿龙领着人把这些贵族家里里外外翻了个底儿掉,恨不得挖地三尺,连一粒谷壳都不放过。这件事后,太后与贵族们的矛盾进一步升级,不过这一切都被眼前这场决定赵国命运的战争给暂时掩盖了。
  仇液接到赵相如的催促时,他在魏国已经待了三个月了,魏王虽然好吃好喝待他,却绝口不提出兵的事,除了刚到时召见过他,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传召。
  仇液等了些日子,有些坐不住了。按说大国使者求见,魏王再怎么样也该拨冗会见,何况当初魏国有难时,赵国挺身而出,按照双方约定,此次赵国蒙难,魏国怎么也不该袖手旁观。可是种种迹象表明,魏国极有可能真的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来。
  仇液慌了神,他离开赵国前虽然邯郸之战还未打响,但是这些日子来,大梁时有赵国的消息传来,一会儿是城池已破,赵太后与大王都成了俘虏;一会儿说是李牧军队南下打败了燕军;又有说法是秦燕已经合兵,总兵力超过一百万,双方剑指邯郸,破城在即。
  仇液听到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一时难以分辨,不过他始终相信太后的能力,由她镇守城池,想来不会轻易被敌人攻破。
  不管怎样,邯郸孤危是实情,魏王态度不明,他情急之下命人四处打探消息,终于有了些收获。
  原来魏王在魏太子和公子无忌劝说下已经准备出兵援助盟友,但是却在这当口突然病倒,身体每况日下,出兵就被暂时搁下了。再后来,魏王属意让无忌任将军,魏太子圉担心无忌手握重兵,若魏王再此时驾崩,无忌会趁势拥兵自立为王,届时他这个太子就成了空架子,好不容易熬了这些年就成了鸡飞蛋打的结果。
  于是,他从坚定的主战派变成了观望派,在病榻前力劝魏王放弃出兵的打算。魏王本就是软弱无能之辈,被儿子这么两三下一说,也觉得不应该出兵,保存实力最重要。
  而无忌,因为顾念他姐姐,三番两次觐见魏王,想说服他再次出兵,不过收效甚微。
  仇液明白了,要让魏国出兵,关键在魏太子身上。可是要想让魏太子改变主意,并非是个简单的事,他也不能跟魏太子直接说:我们做个交易吧,只要你出兵,我保你能顺利继位。
  仇液在太后麾下的文臣中算不得最出彩的,范雎善辩,楼云善断,都比他更为抢眼。这次游说魏、楚出兵,太后没有派出善辩的范雎,正是因为考虑到范雎对魏国的仇恨,为避免刺激他,因而派出善谋的仇液。
  仇液不善说话,之前出使楚国时,楚王曾对他说,只要魏国愿意出兵,楚国就派十五万大军援救赵国。现在好了,楚国出兵需要魏国出兵,魏国出兵需要魏太子松口,可谁能劝得魏太子松口呢?
  仇液来来回回打听了很久,终于摸清楚了,原来魏太子圉身为太子,却有个被人耻笑的毛病:惧内。
  他怕老婆怕得要死,虽然在外面人模人样,实际回到家中大小事情俱由太子妇操持,他不敢有半句质疑。一次魏王赏了两个美姬给太子,太子乐颠颠地带回去了,还没来得及享用,就发现美人不见了,一问才知,被太子妇使唤去扫茅房了。魏圉知道后屁都没放一个,当晚宿在太子妇的房中,之后提也不敢提那两个美人的事。
  太子妇对太子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正想着该如何与久不出府的太子妇搭上话,仇液就收到了太后从国内送来的赵王后和平原君夫人的手书,他不禁喜出望外,太是时候了!
  仇液拣了个魏太子出府办事的时候,揣上手书就去求见。太子妇凌惠一听说有赵国使臣带来了魏莹的家书,立刻让家丁把仇液迎了进来。
  太子妇年纪四十开外,白皙的皮肤保养得当,眼角虽有些皱纹却丝毫不减威严,尖挺的鼻梁下一张薄唇,五官生的小巧精致,年轻时必是美人。
  仇液自报家门后,并没有多废话,而是递上赵王后的家信,让太子妇自己看。
  凌惠一生要强,性子霸道固然因为自己驭夫有术,但也是有丈夫疼宠的成分在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