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燕山樵夫杂文散文精选集-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开水↗
头衔: 启航硕士研究僧
性别: 帅哥
发贴: 3765篇
积分: 17120点
来自: 挪威的森林
注册: 2003…11…7
34 楼住户说:
诸葛的书生气以及其自负妨碍了其发掘人才。
连个魏延都容不下,那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刘备在时是通过刘备的人格魅力和多年积累的人才资源才奠定了蜀汉的基础。
刘备去也则英雄不附。
诸葛只看得起跟他一个档次的人才,象庞统、徐庶以及姜维。
可他忘了,天下事应天下人来做。人才也分三六九等。真正的领袖要懂得尊重人才和知人善用。以为凭个把天才就能治理好国家是多么可悲的思想。
终归到底一句话:诸葛当为能臣而非良君。
君主的职责是用人而臣子的职责是做事
蜀汉悲凉的历史现实将诸葛无情的推到了国家领袖的地位上,可他并不胜任。所以,蜀汉败了。
平凡着也能突显生命绚丽
白开水亦可品出人生百味
我是启航特聘千斤顶
有需要,找我
2004…3…12 23:39
↗W…joy↗
头衔: 启航硕士研究生
性别: 帅哥
发贴: 1559篇
积分: 7868点
来自: 电子系——西安
注册: 2004…3…4
35 楼住户说: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白开水 at 2004…3…12 23:39:
诸葛的书生气以及其自负妨碍了其发掘人才。
连个魏延都容不下,那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刘备在时是通过刘备的人格魅力和多年积累的人才资源才奠定了蜀汉的基础。
刘备去也则英雄不附。
诸葛只看得起跟他一个档次 。。。
诸葛亮那是豪气和自信!
容不下魏延,试问这种背主求容,背信弃义之徒如何容之???说他不会用人,呵呵,可笑,就象魏延这种傲气冲天的鬼才诸葛还不是让他为兴汉尽心尽力拼杀几十年?还不是用计让其谋反时被斩,不费一兵一足平乱,可魏延除了为蜀汉立下过汗马功劳,还有过其他什么么?
刘备的人格魅力,呵呵,就一个字“哭”!!!说是关,张,赵都是自早就跟从刘皇叔打天下,试问他们当中有哪个对诸葛不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呢?没有诸葛的大度,宽容,豪情,这几个傲气虎将能服么?
2004…3…13 12:12
↗白开水↗
头衔: 启航硕士研究僧
性别: 帅哥
发贴: 3765篇
积分: 17120点
来自: 挪威的森林
注册: 2003…11…7
36 楼住户说:
兄台的意见我不敢苟同。
魏延的谋反其实是被诸葛逼出来的,一员虎将老是得不到重用反倒明里暗里
受到谋反的怀疑,是你你不会疯掉?诸葛为什么一口咬定魏延会谋反?还不是因
为他在投蜀汉之前有过前科?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谁没有黑暗的过去?况且,魏
延之杀金旋我觉得并不属于卖主求荣。金旋统治下的长沙已经怨声载道了。杀了
金旋不仅有利于刘备更有利于整个长沙的黎民百姓。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对?所谓
良禽择木而栖,你能说魏延是天生的卖国贼吗?你也承认魏延立过汗马功劳,可
是他得到相应的回报了吗?只看过去而不注重现在,更看不到他人的进步接受不
了他人的改变。这还不是高傲和自负?我尊重诸葛,但是对其缺点我也喜欢客观
的评价,这样才能进步。
' Last edited by 白开水 on 2004…3…13 at 13:56 '
平凡着也能突显生命绚丽
白开水亦可品出人生百味
我是启航特聘千斤顶
有需要,找我
2004…3…13 13:30
↗白开水↗
头衔: 启航硕士研究僧
性别: 帅哥
发贴: 3765篇
积分: 17120点
来自: 挪威的森林
注册: 2003…11…7
37 楼住户说:
诸葛还有个更大的缺陷就是重文轻武。魏延是例子,马超更是例子。而马谡更是
好教材。放着身经百战的王平不拜,去拜个纸上谈兵的小子为将,可悲可叹。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他轻视武将。诸葛虽然聪明绝顶,但是也逃脱不了知识分子
的阶级局限性。
武将服文官容易,因为他们天生豪爽,拿得起放得下。可是让文官服武将则
是难上加难。而要让一个人死心塌地为你卖命,除了用能力来让他佩服外更重要
的是予以尊重。不仅要有公威还应该有私交。诸葛不是不懂,而是做不出来,因
为意识形态阻止他这样。
而我们的刘备兄则不然。其个人魅力就是用情。搞到属下各个视其为再生父
母。死心塌地为其服务。把蜀汉的事业看成自家事业一般。其用人的手段你不得
不服。刘备在龙游潜水之际尚有关张赵追随左右,尚有徐庶诸葛竞相投奔。其个
人魅力不难看出。试想倘若曹操落魄之际遇会有几人追随?陈宫就是最好的例
子。兄台贬低刘备似乎论据不足。
' Last edited by 白开水 on 2004…3…13 at 13:58 '
平凡着也能突显生命绚丽
白开水亦可品出人生百味
我是启航特聘千斤顶
有需要,找我
2004…3…13 13:53
↗222↗
头衔: 启航社区贵宾
性别: 帅哥
发贴: 12953篇
积分: 71417点
注册: 2003…6…27
38 楼住户说:
‘ ;‘ ;‘; ‘; ‘; ‘;
关于历史啊
还是让海飞丝找点资料来你们俩就不用再争了
2004…3…15 05:50
↗hairflys↗
头衔: 想飞的魔法师
性别: 帅哥
发贴: 9422篇
积分: 55958点
来自: 电子工程系
注册: 2003…6…30
39 楼住户说:
我以前跟同学说过蜀国成者刘备,败者诸葛。现在看来,实是有些不妥。诸葛亮只是一国之相,将蜀汉之亡加于其身,太大了。说到底他只是君主一臣下。古人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虽有千般能耐,却又如何。管理学中,一个公司的成败在于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当日操与备青梅煮酒,论及天下英雄,唯操与备尔。此言极是,备在之日,诸葛如得水之鱼、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羽扇纶巾,谈笑间,墙卤灰飞烟灭,何等的气势。然自禅、皓继位,即宣告着天下一归于魏了。说到这里,想起先主刘备托孤之时,曾抓其手泣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不知此言是先主真心之言还是为自己儿子打下的定心之针。若诸葛真能取而代之,结果定很有趣,只是那也非汉之正统了。
但凡成事,都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论及天时,其时汉室嬴弱,德薄不能保黎庶,则举江东而投之于吴,割渭北而捐之于魏。天时失也;论及地利。益州地处西野,易守难攻,加上成都平原沃土千里,乃强秦成事之地,然诸葛后出师表中明示:不伐贼,王业亦亡。弃守转攻,则地利尽失;再看人和,西蜀以正统自居,在用人之上延顺汉之道德。当魏武三诏令一出,蜀汉再失人和。三项皆失,又如何能胜。想起田中芳树银英传中扬威利的一句话:虽然我能在战术上取得胜利,可罗严克拉姆元帅早已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在战前我就败了。故诸葛有言: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知不可为而为之,英雄也。
happy and intelligence remains for living ;you so !
2004…3…15 11:10
↗hairflys↗
头衔: 想飞的魔法师
性别: 帅哥
发贴: 9422篇
积分: 55958点
来自: 电子工程系
注册: 2003…6…30
40 楼住户说:
“知不可为而为之,英雄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是我一直欣赏孔明的根结所在
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二千多年了,我们应该用一种客观的、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历史。小白分析得不无道理。。。。
魏延是蜀国大将,刘备时就非常器重他,甚至官位升至汉中太守。(要知道,当时汉中是蜀汉的门户,汉中失守,蜀危矣。后来也应证了这段历史,这是后话)他提出要仿效韩信故事,诸葛亮率大军从正面出击,吸引魏军主力,他率领奇兵从子午谷袭突潼关,突破魏的纵深防线后会师直逼洛阳,但诸葛亮却不采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这点来看,孔明似乎做得不是很好。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孟达原是蜀国大将,因为关羽之事,他投奔了魏国,又得到了曹丕的信任,仍然在边境手握重兵,诸葛亮就给他写信,说什么“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结果孟达信任了他,举兵反魏,如果诸葛亮按订好的约定,趁机举兵击魏,则可能突破魏的防线,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却按兵不动,结果司马懿大老远赶来,平定了这次叛乱,在其间,孟达多次求救,但诸葛亮却只乐于坐山观虎斗,不出兵救助,结果魏军以后很少有被策反的,平定叛乱后,魏国的边境更稳固了。治军一定要令出必行,《战街亭》是有一个挥泪斩马谡的片断,宣示了诸葛亮不徇私情、执法如山,但马谡究竟是怎样死的呢?大为可疑,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确说马谡被军法处置的,但同一本《三国志》,在《马良传》中却说“谡下狱物故”,要知道陈寿离这件事的年限不久,他可以考证出来,以他的史笔,出现前后矛盾恐怕用笔误是不能解释的,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即马谡没有被正法,可能在战斗中失血太多,他在狱中死去,反正是死了,对外宣传说被正法当然更妥当一些。但诸葛亮当时没有处决马谡便是以情干法。
happy and intelligence remains for living ;you so !
↗hairflys↗
头衔: 想飞的魔法师
性别: 帅哥
发贴: 9422篇
积分: 55958点
来自: 电子工程系
注册: 2003…6…30
41 楼住户说:
三国志》陈寿只说将略机变不是他的强项,对他的治理能力还是给与了充分肯定的,甚至称赞他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但细细推敲,这个观点值得怀疑。刘备死时,受托顾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李严,李严后来被诸葛亮贬为平民,但他被贬之后,却“常冀亮当自补复”,为什么他有这种希望呢?当他听说诸葛亮死后,觉得再没有人能为他翻案了,于是“激愤而死”,姑且不论中间是否有曲折之处,周公和召公辅佐幼主,没有听说周公把召公贬为平民的,他们是相互依托、相互勉励,而不是意见分歧,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中,难道能说诸葛亮没有一点责任吗?在下级官员的任用上,诸葛亮更是用人唯德,这与曹操的唯才是举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有一个叫廖立的,自认为才识为诸葛亮之亚,但有一次他与李合和蒋琬两个丞相掾私下交谈中,批评了刘备、关羽,这本是私下的谈论,也并无不当之处,但诸葛亮却一纸上表,把他贬为平民。可见诸葛亮忠诚的对象只是刘氏王朝,他也要求别人无条件地忠诚于蜀汉王朝,任何对刘氏王朝的批评都不能被他所容许,这个政权是压抑创新,不允许创新的,在这个体制中,只有诸葛亮有创新的权利,其他人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从何而来,到后来,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局面,并不是蜀地无人,而是因为在诸葛亮治理下的体制是天然排斥人才的生长的。在安排接班人上,诸葛亮先是信用杨仪,但杨仪与魏延不和,诸葛亮却毫无办法,后来就瞩意于蒋琬,结果,诸葛亮一死,蜀中内乱,自相残杀,虚耗国力,真是可悲可叹,这难道是一个政治高手所应有的手笔吗?我认识这成了诸葛亮长期推行刑治和人治的恶果。
happy and intelligence remains for living ;you so !
2004…3…15 11:29
↗hairflys↗
头衔: 想飞的魔法师
性别: 帅哥
发贴: 9422篇
积分: 55958点
来自: 电子工程系
注册: 2003…6…30
42 楼住户说:
在帮助刘备兴起时,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起了作用的,但他之所以政坛长青,主要是因为他比较注意人际关系的平衡。比如关羽很骄傲,诸葛亮不是以大局相劝,而是因为他是刘皇叔的义弟而迁就,黄忠因为军功,刘备要封他为后将军,诸葛亮就说还是不要破格提拔的好,因为关羽可能不高兴。又比如法正有很多不法的行为,别人向他反映,他却说主公正依赖法正,怎么能挑他的毛病。可见他政治技巧是非常高的。但他这种自保术对蜀的发展却影响很大,关羽因骄狂面与盟国东吴闹翻,后被孙权袭杀,刘备盲目求战,却大败而亡。孔夫子有一句话:“危而不扶、颠而不持,则焉用彼相耶?”对猇亭之战我仍然持怀疑的态度,诸葛当时为何不冒死相柬?
happy and intelligence remains for living ;you so !
2004…3…15 11:32
↗韩噤↗
头衔: 淮西兵马使
性别: 帅哥
发贴: 286篇
积分: 1376点
来自: 材料系
注册: 2003…4…20
43 楼住户说:
诸葛亮是刘备什么人啊 就算谏了谁理他啊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周恩来为什么不冒死相谏? 一个意思 说话不管用
他就一文臣 没地位 赤壁之战没他什么事 入蜀没他什么事 定汉中也没他什么事 襄樊战役一样轮不到他说话
刘备东征会去考虑他的意见么?
解释这个很麻烦的 直到刘备死了诸葛才有指挥权 本来应该是李严或者其他的谁谁谁的 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
夜梦不祥 题门大吉
2004…3…15 12:11
↗hairflys↗
头衔: 想飞的魔法师
性别: 帅哥
发贴: 9422篇
积分: 55958点
来自: 电子工程系
注册: 2003…6…30
44 楼住户说:
再来回顾一下子午谷这段历史:
蜀汉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殒命白帝城,托孤于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为实现匡扶汉室的初衷,于建兴五年(227)三月上表出师驻汉中,筹备北伐曹魏。在伐魏的进军路线上,诸葛亮主张兵出祁山,以关中为基地,进而夺取中原。魏延则建议诸葛亮统大军出祁山,他自己率奇兵经子午道北入长安,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从而夺取关中。这一点,《三国演义》是这样写的:“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第九十二回)《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也有同样的记载。但孔明认为:“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第九十二回)于是,孔明便决计出兵祁山,从陇右取平坦大道,向东推进。结果,诸葛亮六出祁山,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他本人也身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叹息之余,一些读者甚至评论者曰:诸葛亮谨慎过分,若用魏延之计,或许真能成功。作品中司马懿也有过类似的看法:“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第九十五回)魏延后来发牢骚说:“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第一百回)
以史家的眼光看,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的真正原因,《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有意识地作了模糊处理,让读者感到诸葛亮不取道子午,是他谨慎而不肯弄险。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一,孟达叛蜀投魏,西城郡为魏所有,而子午道大部分在西城郡内。
建安二十四年(219),孟达叛蜀投魏,魏“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并委以西南之任。不久,申仪(西城太守)背叛刘封,申耽(上庸太守)降魏,魏改西城郡为魏兴郡,以申仪领魏兴太守。至此,汉中的东大门棗魏兴(今陕西省安康地区)全部属魏。安康西接梁洋,南通巴蜀,东控荆襄。对魏国来讲,得此地,既可保中原不受威胁,又可待机伐蜀。魏兴郡之命名,寓意也是十分明显的,即是魏得西城而将兴起统一大业的意思,足见当时魏国对此地的高度重视。魏太和元年(蜀汉建兴五年,227)底,孟达阴图归汉,司马懿率军倍道兼行,于太和二年正月攻破新城,斩孟达《晋书·宣帝纪》。从这一事件可看出魏对汉中之东的魏兴郡、上庸郡的严密防御。子午道北起长安,南至今汉中市洋县为终点,其间绝大部分路段在今安康地区的宁陕、石泉两县境内。若魏延出褒中,循秦岭而东,取道子午,必遭魏国的拼死截击。
其二,子午道形势险绝,不利于行军。
《石门颂》描述子午道:“上则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写输渊,平阿淖泥,常荫鲜晏。木石相距,利磨确磐。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碍弗前。”汉代主要利用褒斜道传送公文,子午道只是在褒斜道阻断期间才使用,因此治道功夫不多。若魏延以五千军深入在魏国严密防御下的子午险途,成功的系数几乎为零。太和四年(230),曹真由子午道伐蜀,王肃在疏书中说:“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粮悬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曹真取道子午伐蜀失败的事实便是诸葛亮不采纳魏延之计的最好说明,同时也证明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并非仅是谨慎不肯弄险)。王肃的分析更是为诸葛亮的决策作了最好的注脚。
因此,我们说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不是谨慎不肯弄险,而是无取胜的可能性。
那么,小说作者为什么要故意模糊其辞呢?笔者认为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形象,具体地说,是为诸葛亮摆空城计作铺垫的。不取道子午的原因,诸葛亮解释道:“此非万全之计也。”可见诸葛亮凡事皆小心谨慎,没有万全的把握,绝不冒险莽撞行事。这样才使司马懿得出了“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的结论。基于此,才为作者虚构空城计提供了可能。马谡拒谏失街亭,孔明引五千兵去西县搬粮草,已有二千五百军运粮去了,孔明身边只剩下二千五百军,且无大将,而此时司马懿却引十五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孔明利用司马懿认为自己“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心理,摆了空城计。果然司马懿怀疑孔明有埋伏,火速退军,诸葛亮转危为安,顺利地退兵。西县摆空城计,是孔明一生非常出色的一次行动。从史料上看,孔明从未摆过空城计,小说所写显系虚构。作者这一虚构,为诸葛亮的形象增添了不少光彩棗把诸葛亮知己知彼,出奇制胜的谋略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利用众人之口赞叹道:“丞相之机,神鬼莫测。”(《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使诸葛亮这个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得到了最圆满的塑造。
诸葛亮多次从祁山出兵伐魏而未获成功,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蜀汉失去了汉中的东大门——西城郡、上庸郡,从而也就失去了兵出祁山与兵出子午配合作战的前提条件,而魏却得以从子午道和汉水直接威胁汉中。魏太和四年,曹真上书伐蜀攻汉中,“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三国志·魏书·曹真传》如果不是遇上大雨三十余日的话,蜀汉便极有可能保不住汉中。因而诸葛亮在以汉中为基地出祁山伐魏时,常有失汉中之忧虑,不能全力以赴,背水一战;且数次征伐均只能从祁山一道而入,魏军防备必严,自然难以取胜。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应负其责。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夺得汉中后,命宜都太守孟达北攻房陵,“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刘备命孟达攻房陵、上庸从而夺取汉水全境,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但派刘封去与孟达合作,却不免有用人之失:孟达强悍,刘封刚猛,仗势欺人,两人是难以合作的。诸葛亮身为军师,对刘封的个性也是了解的(“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三国志·蜀书·刘封传》;但他没有阻止刘备,未尽到筹谋劝谏的职责,终致“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导致汉中东大门失陷。
魏太和元年,孟达因魏文帝曹丕、好友桓阶、夏侯尚相继而亡,“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魏兴太守申仪又与孟达有矛盾,孟达有叛魏返蜀汉的心愿。此时诸葛亮已驻师汉中,准备北伐,诸葛亮本应抓住这个机会,一面致书孟达,一面火速举兵东向,剿灭申仪,夺取子午道,促使孟达归汉,解决汉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