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差生何以成大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育自己孩子的新路子。
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因研究对象不同,不同人写的书,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所发生的作用肯定是不同的。我们没有专门针对中等生、差等生进行研究的专著可供参考。在寻找对孩子的教育突破口的过程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对我们的启发相当大。它让我们明白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的道理。
作者之一不再坚持让孩子去自学,而放弃本该由家长承担的教育引导的责任。别人为什么那么在乎占有教育资源,体育人材为什么一定要有好教练才能培训得出来?导师的引导作用与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其实,世上早就有了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之说,只是我们自己以前理解不透彻而已!
好学的父母、对子女特别关心的父母,孩子哪里可能只是一个差等生!蔡笑晚先生一门虽然培养出了六个博士生,那时对我们也没什么触动。现在,我们想得越多,在思想上也越有感触。作者之一的我,终于着手对本人及孩子过来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主动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改造。我们革除了过来故有的旧习性与老观念的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它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一天晚上,一个小偷翻进了一个高墙大院内,准备等这家主人歇息后行窃。可是到了深夜,这户人家屋子里还有一个人在读书,没有睡觉。小偷无奈只好过去察看情况,只见一个少年在灯下大声地背诵一篇文章。小偷心想,待他背完后再下手不迟。
可是,这个少年背啊背,大半夜过去了,一段并不是很长的文章,他却还是背不下来!这个小偷听他诵读久了,着急起来,不得已留心听这个少年到底在背诵些什么东西。天快亮时,小偷听都听得烂熟于心了,可那个少年仍然还背诵不了这篇文章!小偷心中恼火起来,他竟然站出来大声对那少年说,你怎么这么笨!我都背得了。然后他流利地背诵完少年背不下来的课文,无可奈何地空着双手离开了这个深宅大院。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个背不了书的笨少年,就是清代日后鼎鼎有名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先生!
如果真如故事所述,如此笨拙之人,后来却成了大器(正二品,相当于现在正部级高官),这才是我们这些差等生的父母,所应该认真研究与借鉴的。现在用勤奋,用目标明确,用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具备了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等等来概括他的成材成器都可以。
对于曾国藩来说,目标明确、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对于我们来说,它让作者之一的我,终于有了教育好自己女儿的信心!我们多么期待天下所有家中有“差等生”的父母,也能找到一本对教育自己孩子有益的书啊!
关于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书籍,在我们中国莫说汗牛充栋,也是够让人肩挑背扛、气喘嘘嘘的。但是,真正适合用来教育学业不那么好,接受能力不那么强,即品行尝可、学业不优的差生,如我的孩子的书,却几乎没有!笨人曾国藩的成才事迹,让我终于有了教育好自己孩子的信心!
04、孩子在你心的分量决定你在其身上投入
孩子在你心目中的分量决定你在其身上投入的多少
不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老是不满意,可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这个问题在我这里也耽搁了七年没能解决,每次考试过后,孩子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因此,我们父女俩之间的矛盾,如同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总是打打停停,无法终结。
孩子考了个让我们家长面子上实在过不了关的名次之后,我们与她才真正意识到,是到了应该好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了。这样一来,我才知道,其实孩子的心中比我们还难受、难过!她不是没有努力,也不是不想考好,更不是想要故意惹家长生气,而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做,才能赶得上那些优等生。
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来考虑清楚两个方面的东西,一是孩子的智商水平、接受能力问题;二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弄清了孩子为什么是差等生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这个难题。
我边看教育心理学,边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发现自己过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偏差,问题严重。过来,我与妻子都没有耐心辅导女儿,孩子一旦接受不了,我们就要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使孩子本来紧张的心理产生了更多的恐惧。那时,我更多的是要求她自己看书,不懂的东西要她自己从书本上获得解答。根本没有考虑到她是不是看得懂,是不是学得进,也不管她要花多少时间,有没有兴趣。
直白地说,我的孩子没有超常的智商,学习目标也不明确,也没能从父母这里得到真正有效的帮助。
她那不良的学习状态,对我们家长与孩子双方面的消极作用都很大。这样下来,学习已让她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一些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我们家长对她的关爱也少之又少,我见到她就烦躁,对待她的态度更差。孩子的表现只要稍微不如我们的意,我与妻子差不多都会对她发脾气。我们对待女儿的学习,其实已经信心不足!她更是怕与我们勾通,这种现象积累下来,让我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了!
父母不积极寻求改变现状,孩子就没有出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三个人到大师那里学武艺。其中一个智商很高,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成了师傅喜欢的大弟子,学到一定程度后,师傅满有信心地让他去自创一套拳法出来;那个悟性正常的弟子则成了二徒弟,他与师兄学到一定程度后,也得到了师傅的充分肯定,师傅给了他一本秘笈,叫他自学去了;只有那位接受能力最差的三弟子,一个动作学了许多遍,往往还不得要领,师傅虽是不满意,却并没有抛弃他,而是把他留了下来,手把手地教他学会了几套完整的功夫。几年后,三人都参加了武林大会,大师的三个徒弟,不论悟性高的还是悟性低的,都一举成了武林名人!
我由此设想了这样一件事,以十天为限,让一个绝顶聪明的优等生完全去自创一套体操,让一个智商平常的中等生去看图自学一套体操,让一个接受能力偏低的差等生跟着老师去学一套体操。十天后,恐怕接受能力再差的人,只要不是白痴,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已学会了这套体操。但自学的那一位,可能会有一些动作学得不得要领;自创的那一位,拿不拿得出一套完整的东西来,并且能得到大家的赞同,我表示怀疑。
我终于弄明白了:学习上的事情也完全是这样,智商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有人帮助,有人教导,效果就是不一样!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总是很忙,没有时间来教孩子、陪孩子。他们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忙工作上,忙生意上,忙人际交往上,忙娱乐上,就是没有时间花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前些年,我们没有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正是找了同样的理由。
现在我才弄明白了,孩子在自己心目中分量的轻重,决定我们在孩子身上所花时间的长短,所花精力之多少。如果你真的十分关心、痛爱自己的孩子,就会挤出、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帮助与教育自己的孩子!随着投入的增多,回报自然也会增多!
父母不积极寻求改变现状,孩子就没有出路!学习上的事情,有人帮助,有人教导,效果就是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总是很忙,没有时间来教育孩子。孩子在自己心目中分量的轻重,决定父母在孩子身上所花时间的长短。如果你真的十分痛爱自己的孩子,就会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帮助与教育他们!
帮助孩子架通走向成功的桥梁
帮助孩子架通走向成功的桥梁
在孩子身上花不花心血,其实大家都知道,结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可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却荒废了好多年,到现在才弄明白,真是十分惭愧!
就算是一个差等生,他的智商确实不如人家,但只要他们不是千真万确的智障少儿,其实他们还是可以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就如那个学艺的三徒弟一样,只要一招一式有师傅在认真帮教,他同样会成为与大师兄难分伯仲的武林高手。生活中这样取得了成功的事例,何止千百万!为什么那么多人争夺优势的教育资源呢?正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计啊。
一个学期就那么几本教材,不就如同几套拳法,几节体操么?有人一点一滴带着孩子学,比让他们去上大课、去自学,让他们在有老师教都听不懂的情况下,偏叫他必须去无师自通,不知要容易几十、几百倍!我们终于认识到了,过来自己的做法太残酷、太无情了!不认真帮助自己的孩子,真是惭愧啊。
初中一年级,女儿有了地理课。参加过关考试之前,她对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地名、数据,曲曲折折的河流、交通、山脉标志很是头痛。当时我认为有老师上大课教,加上她自己也看得懂,我以为她不会有什么学习障碍问题。可她硬是记不住!每次测验、考试,她从来都没有及过格,考得30分、40分是常有的事,她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提高,怎样改进才好。这么一点初浅的知识,竟然在她那里也成了大问题。
孩子进入初中二年级以后,我跟她一起学,每一节由我先摘抄出重点,一次只学我摘抄的一页。我们采取我问她答的方法,反复加强记忆,从此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一是记得住,二是所花的时间并不多,她接受得了。从此以后她就有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我们学完东南亚那一章,学校刚好测验,她竟然收获了85分,意外地当了一回优等生!为她学好地理知识找到了感觉,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了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自己的孩子自己爱,这一点也不假。但是爱的方法与质量却大不相同,爱的效果更有天壤之别!幸福的家庭充满关爱,没有责备,有的只是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的只是家长对孩子的耐心与信心,给孩子以理解与帮助,有的只是父母与孩子朋友式的融洽、开放与快乐!
学习中,我们不再给孩子以压力,收起了失望的表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采取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办法,从而取得了意料不到的好结果。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都明显地好起来了!其实父母的人生态度,决定着孩子的人生态度,父母的学习态度,也引导着孩子们的学习态度!
好的父母能够给自己孩子以不竭的前进动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子女成材不遗余力地开辟前进的道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奔向幸福生活,而甘当垫脚石!积极进取的父母,必定带出积极上进的子女,一家人终于得到了少有的欢乐。
我终于相信了这样一句名言:“世上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
我们认为,差生不是绝对的,差生也是可以成大材的。在班上曾经是倒数第几名的孙晓敏教授的孩子,由于明确了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读高中后开始发奋,便一举考入了上海交大,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事例呀!其实已有无数个这样的家庭,由于父母与子女共同奋斗,谱写出了无数个感人肺腑的差等生成材的故事!
我与你来个约定好吗?我们做父母的,都来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那些天资并不聪慧,但可爱且可堪造就的孩子,架通他们走向成功的桥梁吧。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社会里,我们不积极地帮助孩子提高谋求生存的能力,我们就是不称职的父母。我们不帮助孩子看清时代的潮流,仅仅沉迷于抱怨与失望之中,我们的孩子就会错过学习的最好时机,这无异于逆潮流而动,是注定要收获失败人生的。
积极行动起来吧,去帮助我们学习成绩并不好,真的在盼望、期待着你伸出可贵的援助之手的孩子!
幸福的家庭充满关爱,没有责备,有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的是家长的耐心与信心,给孩子以理解与帮助,有的是父母与孩子朋友式的融洽、开放与快乐!好的父母能够给自己孩子以不竭的前进动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子女成材不遗余力地开辟前进的道路。
用真情点燃孩子的智慧之光
用真情点燃孩子的智慧之光
做父母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而已。
我们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物世界,因为,那里面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最让我们感动。而生存的艰难与残酷,也让我们产生了无比的感慨。它最好地演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明白了美好生活必须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得到的道理。
怎样培养与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接受大人的关爱,怎样让孩子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止不住心灵颤抖,我的热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要教育好孩子,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孩子的智能发育状态只是一般,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强,我们面对的实事是,孩子的学习已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我们决定对自己的孩子付出全部的心血,用真诚去点亮她的心灵,用真情去点燃她的生活激情,我们决定陪同她一起慢慢成长。
要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一方面不可忽视社会的影响、的诱导,另一方面不可忽视家庭成员对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们要尽力克服社会、家庭里对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用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感染孩子。父母的言传与身教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偏废。人们都说子女是父母的翻版,长期在一定的环境里熏陶,就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实事。
可是事与愿违,种瓜不一定得瓜的现象,也是常常活生生地发生着的。我们家长的想法毕竟只是一厢情愿,要与孩子达到协调与积极互动,那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因为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要求,不一定对家长的意愿感兴趣,勾通是要讲究技巧的。如果只用父母的思考方式、思维语言、理想目标去与孩子交流,那是很难引起孩子的共鸣与兴致的。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倾注了一腔热血,奉献了一世真情,可就是得不到孩子的真诚回报,自己很失望。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父母的方法,与培育孩子的目标相背离!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应该吸取所有对我们教育孩子有用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加以灵活运用。包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他们平等地对话。只有在宽松与和睦的气氛中,孩子才能舒发自己的心胸,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融洽情感,帮助孩子开阔视野。要耐心回答孩子的提问,语气要尽力的诚恳,语调不要高昂。大声对孩子说话,对他们则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压力,这是要尽力避免的。对孩子的提问进行敷衍,或答非所问,经常如此,则会让孩子产生被欺骗的心理感受,长期下去,会培养孩子的虚伪人生。
怎么样才能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有学者认为,首先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我们也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千万不要用粗暴的态度打消孩子对你述说的积极性,孩子是第一位的,所有的事都可以为听孩子说话而停止。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在父母心目中的份量最重,这样才能极大地安慰孩子的心灵,达到与孩子交流的和谐,由此产生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良好氛围。
生活无时不在,点燃孩子的智慧之光也无时不可。多与孩子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苦乐共担共享;安排一些有趣的户外活动,或是旅游;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正确对待孩子的顶嘴;用协商的办法解决生活矛盾;用肯定与鼓励的语言来评判孩子等等。
爱心是可以滋润孩子心田的,也是可以点燃孩子智慧之光的,付出你的爱心,坚持不懈,你就会得到丰硕的回报。把一个心智平常的人,培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作为父母,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成就与事业呢?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他们平等的对话,只有在宽松和睦的气氛中,孩子才能舒发自己的心胸,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融洽情感,帮助孩子开阔视野。要耐心回答孩子的提问,语气要尽量的诚恳,大声对孩子说话对他们则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压力。敷衍孩子的提问,会让孩子有被欺骗的感受,长期下去,会培养孩子的虚伪人生。
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说家长不认识自己的孩子,谁会相信呢?自己的孩子自己却不认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饶恕的失误。除了极个别特例以外(如多年根本不在一起生活等),不认识自己孩子的父母差不多应算是白痴,甚至猪狗不如。
有人问我们,你了解你自己的孩子吗?我敢肯定,一些人的回答不可能理直气壮。我们所说的认识,其实不仅仅只包括熟悉自己孩子的外貌特征,身体的高矮、胖瘦,还包括了解孩子的心智情况,比如他们的体质,他们的气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接受能力,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个性修养,他们的人际关系,人生态度、生活习惯等等。
如何才能正确了解孩子内在的东西?看起来是个理论问题,实际上是个方法问题,是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特点,每一个父母也都有他们成功的了解孩子的方法。我不过是放下了做父亲大人的架子,尽力地克制了自己将欲爆发的坏脾气,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去接近,眼前的这一个学业欠佳的所谓差等生而已。是爱心加细心、主动想办法、尽心尽力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服务,就是这些办法,让我获得了帮助孩子的成功。
在孩子的面前,我不再是凶恶、可怕的暴力机器。不再是对她满脸失望的冷血动物,不再强迫、抱怨。我们是父母亲,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帮助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是她的亲人,必须让她能够有所依靠。我们必须从此彻底改变自己。我必须正视她就是她,是我唯一的生命延续,我必须对她倾注自己真正的、而且是她能够接受的爱心。一句话,我们必须善待她——我们自己生命的延续部分。
我为自己过来对待孩子无知粗暴的行为,深深地抱歉和愧疚。我自以为付出的是心血、是关爱,收到的回报却是怨恨、是恐惧。这种与愿望相违背的状况,却在我们父女之间存在了那么多年,我是一个多么不称职的父亲啊!我为自己的失败而羞愧、而流泪、而难过。
差等生不是坏孩子!批评与抱怨没有用,打骂与讽刺只能毁了他们!
你想把孩子培养成“猪”吗?你尽管去责备他就是了!
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劳改犯”吗?你尽管去打骂他就是了!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孩子,培养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其实并不太难,我的做法是,想方没法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行了。
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差等生”吗?他的心智水平、他的接受能力如何?他的特长、他的兴趣是什么?他的困难、他的不足又是什么?他们改变现状的出路在哪里?心平气和地去寻求、了解客观真实,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孩子。
认识他们,帮助他们,不用太心急。勇敢地面对现状,然后持之以恒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付出了爱心,你就一定会有良好的回报!如我们,我与女儿都在慢慢成长!一期一期她都在往上升,我们一家人的心里是多么的温馨啊。
孩子有进步,确实已让我们一家人都很开心,更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我们的家从此充满了真爱与友善,和睦与幸福!
差等生不是坏孩子!批评与抱怨没有用,打骂与讽刺只能毁了他们!你想把孩子培养成“猪”吗,你尽管去责备他就是了!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劳改犯”吗,你尽管去打骂他就是了!如果你想培养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首先得成为他的朋友才对。付出了爱心,你才会有良好的回报!
自己的孩子究竟差在哪些方面?
自己的孩子究竟差在哪些方面?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抛开孩子的身体的先天差异不说,每一个人的心智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人少年老成。埃及就有一个五岁便考上了大学的孩子,他有比成人还优秀的数学天分,我国也有大量的少年大学生成才的感人故事。
有的人却大器晚成。姜子牙八十岁才出来做官,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识字。可是大家知道,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姜子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获诺贝尔奖的人在学生时代几乎没有人得过第一名!这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现在也有人提出了第十名最有出息的理论。他们研究了大量的取得了伟大成就的文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及所取得的成果,发现过去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的人,即第十名左右的人,成才率最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