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差生何以成大器-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强自我教育,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加强自我教育,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要想改变差等生孩子的命运,说一句不太客气的话,首先得从家长自己做起才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一股脑地把责任全怪罪在孩子身上,这样做,既有失公允,也怨枉了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来自父母的影响,对孩子的品行修养的影响是巨大的、终生的!可以说父母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防火墙。好的东西可以从父母这里学到,坏的东西也可以被父母阻断,使孩子免受诱惑与伤害。
一般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不管你希望孩子将来与你一样,还是不一样,你都在做出榜样。也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塑造你的孩子,你都在为他修筑一条成长的人生渠道。到时候,必将水到渠成。
你是一个成功人士,如果说你生活糜烂,挥金如土,你想你的孩子能守业有成,那几乎不可能。他用不了几年,就可能将你留下的若大家业败光。你是一个失败人士,如果你嗜赌成性,生活一塌胡涂,那么你想你的孩子出于污泥而不染,土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那可以说,也只能是痴心妄想。改变的机率不是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的小,奇迹很难在你的孩子身上发生!
什么窑里产什么罐,穷人的子女接穷人的班。当官人家的子女一出大学门就能当官,企业家的子女几乎可以从小就经商,而农民的孩子初中一毕业差不多都青一色地干上了农民工。这个时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残酷的人才成长定律,仍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作用!
不论是要守业有成也好,还是开疆拓土、打拼新天地也好,总而言之,对于你的孩子来说,那就是一个必须从新开始的奋斗过程。这已是被数不胜数的、铁的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存在。好事业好光景,它是要后人有能耐、有能力才守得住,才开创得出的。
做父母的先要自己有德、有智、有远见卓识。你有条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没有条件,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来影响你的孩子。如果说你在行为方法上是消极的、错误的,对你孩子的影响、的教育只能南辕北辙,你想你的孩子一切好起来,绝不可能!可以这样说,你为子女的生活,已成功地制造了又一个悲剧。
做父母的,自己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像你一样认真积极地生活,在你的帮助下有超脱地开创美好未来。
作为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我们都只是平常人家,我们不可能为孩子留下一座金山银山。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也不会失去什么,一家人团结在一起认认真真地奋斗,失去的只是一些你挽留不住的时间。可是,你将得到的却是孩子光辉灿烂的前程!
差生不可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永远都是差生!他们完全是会有所突破的,前提是,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能真心实意地、方法得当地帮助了他们!
人的一生,很多东西都会成为过往云烟,可是你为子女开创的美好前景,将实实在在地光照后人。
父母对孩子的品行修养的影响是巨大的、终生的!可以说父母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防火墙。好的东西可以从父母这里学到,坏的东西也可以被父母阻断,使孩子免受诱惑与伤害。一般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就能得到光辉灿烂的前程!
批评孩子的几种有效的方法
批评孩子的几种有效的方法
客观地说,每一个班级,都有那么一些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不能有效地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或心理、或生理、甚至在前面的两大方面,存在某些缺陷。
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差生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努力学习的长远动机;有的是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学习精神;有的是正在迷恋某种活动或游戏,变成了网瘾少年,学习不能专心;有的是学习与生活遇到了麻烦,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二是缺乏良好的性格。有的孩子是学好的信心不足;有的是学好的信心已丧失;有的是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有的是缺乏自制力,忍受不了学习上的苦处与寂寞。在学习上形成了放任的态度,没有了进取精神。
三是存在心智缺陷。有的是记忆不了知识,虽然用了功,但学习效果不好;有的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思想懒惰,依赖性较强;有的只会死记硬背,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不够;有的是自身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缺乏灵活性。
四是身体有缺陷,智能确实落后。有的有眼疾;有的是耳聋;有的是生理病变;也有的是心智确实不健全。
帮助以上四大类状况的孩子,批评教育是应该分别对待的。
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习意志不坚强的、在遇到困难后学习动摇的、丧失了学习信心的孩子,我们可以告诉他:“其实你很优秀,只要你认真学习,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的抱负,战胜眼前的困难,你就会赶上和超过前面的许多好学生。”让他们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十分关键。
对于缺乏自制力的、思想懒惰的、依赖性较强的、在学习上形成了放任态度的孩子,我们可以对他说:“其实你很聪明,你看看前面那些同学,他们并不比你们强,可是他们自己主动把知识掌握好以后,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你们只要努一把力,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肯定比他们学得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就是十分必要的培育手段。
对待那些正在迷恋某种活动的、游戏的、或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不够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批评他们:“你想一想,你现在学习的方法是不是对?你能不能够将你的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你能不能把已经学到的东西巧妙地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去?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这些知识为我们服务,谁都有一个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你只要下功夫,形成了习惯就好了。”让他们的兴趣发生转移,这样做很重要。
对待那些心智、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我们主张要更多的亲近与关心他们。除非他们做了违犯法律与道德的事,就不应该批评他们。
总的来说,批评孩子的有效方法,我们认为一是要吹捧。对于孩子的小错误,如学习不认真、行为不端详之类,多吹捧他,夸奖他过去做得不错,实质是委宛地批评,他就不会与家长形成逆反心理,孩子心里高兴,改正缺点与错误也就迅速积极。这也是表扬的逆运用。
二是要协商。没有命令,没有训斥,孩子没有心理压力,用商量的语气批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接受,进而将自己的错误及坏毛病改掉。
三是要沉默。对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他们知道改正了,就保持沉默,如果孩子犯的错误较大,批评后不改正的,对他们的要求也要不予以理睬,让他们产生被冷漠的失落感而改正错误。
四是要拒绝。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家长要明确拒绝,并说明理由。
以上批评,都只是针对孩子的习惯与道德层面来讲的,对于孩子的罪错,那是必须进行法制教育与法律惩戒的问题,已不在此议题范围之内。
批评孩子的有效方法,一是吹捧。多吹捧他,夸奖他过去做得不错,他就不会与家长形成逆反心理。二是协商。没有命令与训斥,孩子没有心理压力,往往容易接受改变。三是沉默。经批评后仍不改正的,对他们的要求不予以理睬,让他们产生被冷落感而改正错误。四是拒绝。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要明确拒绝,并说明理由。
培育孩子,家长意见应该协调一致
培育孩子,家长意见应该协调一致
现代中国,独生子女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孩子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心目中的地位自不必说,他们就是一家人的心肝宝贝。
正因为孩子金贵,往往被大人宠着爱着,大人们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教育方法上、语言态度上,往往意见不能一致,因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形成了相当大的内耗。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小学的知识太简单,上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玩好、合群就行了,至于那些过多的练习题,做不做没有多大的关系。而孩子妈妈的意见正好相反,她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督促孩子做作业,那些奥赛题目,对于孩子甚至成人来说难度都很大,需要知积迁移与转弯,孩子学不会,没有了学习兴趣。有些练习题,妻子辅导不了,只得求助于我,我却不情愿,于是我们夫妻为了辅导孩子的事,经常展开了口角战。
那时,我的态度确实很糟糕,妻子与孩子常常因此被我训斥。我虽然帮她们解了题,可孩子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老师要求我们一些家长,是不是让孩子去学小学奥赛英语,被我断然拒绝了。我认为那样去学,苦了孩子又没什么效果。孩子当然高兴,可老师少收了几百元钱的培训费,十分不高兴,孩子在老师那里没地位、没面子,学习的兴趣不高,以致成绩平平,孩子的妈妈也常以此挖苦我。回顾当年,我们家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曾经是多么的混乱与失败哟!
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时的思想一致,是从女儿读初中以后才协调好的。我们进行了分工合作,孩子学习上的事,主要由父亲管;生活上的事,主要由母亲管。在具体的分科上,孩子的母亲也帮助辅导孩子的外语、数学课程,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则由我负责,形成了一家人都跟随孩子学习的良好氛围。
我们诚恳地、心平气和地商量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了共识:一、家事共商量,只要是教育孩子的事,先协调,后实施。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闹意见分歧,更不得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对方。三、一方有不同的意见,当着孩子的面要回避,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和睦环境。
自从2008年以来,我们家基本上已没有了争吵,一家人过日子的气氛明显地浓厚起来,孩子的学习状况,较快地走上了正规化轨道。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与孩子的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那些被家长惯侍坏了的孩子、那些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不少人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就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得到大人正确的关爱,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少了正确引导所致。
我们通过与孩子的谈心交流,得知了她对我们做父母的要求是:
一、你们不要老是为了我吵架,我心里很害怕,也很委曲;
二、你们不要骗我,家里的一些事,我不知道没关系,但我知道了的,你们要告诉我真相;
三、你们对我的要求不要太高,我的成绩不好,在客人面前是不是能尽力为我留点面子;
四、我交朋友,你们不要过多地干涉,我的同学来我们家玩,你们要高兴,要欢迎;
五、你们自己要珍惜你们的缘分与感情,要互相谦让谅解;
六、要相信我会变成一个好孩子,你们对我也要有耐心,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是啊,孩子初中一年级是差等生,二年级就在全县作文竞赛活动中拿了奖,2008年五四青年节前,便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差等生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让孩子从家庭教育的纠纷、争吵中解放出来,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啊!它改变了孩子的无所适从,防止了孩子心理缺陷的形成。
因为孩子金贵,家长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意见往往不能一致,形成了相当大的内耗。因此只要是教育孩子的事,应先协调后实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闹意见分歧;有不同的意见,对孩子要回避。让孩子从家庭教育的纠纷中解放出来,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啊!它能改变孩子的无所适从,防止孩子心理缺陷的形成。
尽可能地控制消极情绪发作
尽可能地控制消极情绪发作
应该说,差生的学习转变,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并非一日一月之功。一个学期、一年下来,能够改变部分现状,可以说已是相当不错了。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难免不会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尽可能地控制住消极情绪的发作。
比如,我的孩子初中二年二期,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让她在周末有两个小时的上网娱乐自由时间。她对上网表现得情绪高涨,往往一坐到电脑前就没有了时间概念。她玩的是《猫游记》这些游戏,与学习无关,我本来就有些意见。她去看书学习,不洗碗、不搞家务卫生,我还能原谅,可她在玩游戏,超时后,我便催促她去洗自己的东西,语言也有些生硬,她当然不高兴。
孩子不情愿的态度,反过来又左右了我的情绪。这样一来,我们父女两人的心情都很烦躁,莫名其妙地再一次充满了火药味。我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次激烈的言语对抗。
我说她:“你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出息?”“养着你这个懒汉,卵用都没有!”“聪明的人用电脑学知识、赚钱,愚蠢的人用电脑玩游戏,浪费时间!”
她也态度生硬地对我说:“我想这样,关你什么事?”“我不想做,就是不做!没有用就没有用,将来不用你管!”
我真的又太想动手揍她一顿了!妻子出面来和稀泥,我虽然忍住了,没有动手打人,可心中充满了失望与痛苦。孩子的内心对我也充满了反抗。
我知道,这样的状态,绝对不是我应该追求的状态,可我又说服不了她。她根本不承认父母让她去劳动,是在尽教育她的义务,她绝对认为父亲这样做,是在想着法子整她,不让她玩得痛快!我坚持让她洗她自己穿赃了的衣服、鞋袜,并要求她以后慢慢想清楚道理。可我骂了她没用,不中用的话,一段时间也不能消除留在孩子心中的阴影。她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由此有了明显的回升,我们之间的隔阂不减反增。三月中旬那几天,孩子对我的态度漠然,我只好装聋作哑。
孩子不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绝对不是好方法。我知道自己缺少的还是诱导。当然,好的方法要在痛苦中去摸索才能找得到。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定下的规矩一定要坚持执行,不能随心所欲;做一些家务事情是责任,也是义务,由着性子没有限制的玩,不可能度过幸福的一生;你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这就是生活。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意见要明确表达,不能让它积蓄在孩子的猜测里。可是,表达时要尽可能地语善、心平、气和,少用命令的语言,硬话要软说,急话要慢说,情绪一定要控制住。
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孩子,学习上有缺陷、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父母的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影响是十分强烈的。他们往往格外在意父母的脸部表情,语气等情绪反应。只要父母不高兴,他们就会往自己身上联系,认为自己在某某方面又不满大人的意了。孩子很敏感,我们表现出来的一切情绪化的东西,都会对他们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表达。
一段时间以来,我就像怀里抱着个大玻璃缸,生怕将它打碎了。可为了让她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玻璃缸再难抱,我们也得抱啊。放下它、让它打碎都十分容易,可孩子一生的幸福,就被我们家长轻易地断送了!这也是绝大多数父母,不希望的结局吧。
情绪这个东西,是附着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魔鬼。它有喜怒哀乐多个面,产生着好坏两个结果。我们在工作上难免不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最好不要将这样的情绪带到家中来,更不能让它左右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算是不开心,也要与全家人说明,不让孩子背上心理包袱。
心理学家与教育家们都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盲目发泄情绪,要学会正确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的情绪好,孩子才快乐。
女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十分在意我的脸色,我的脸色一难看,她就会跟着焦虑不安。随着民主风气在家中的确立,现在,她会主动问我为什么不高兴,我也会认真地对她说明原因,不让她产生误会,以免她心理上产生不良反应。
平时,我与妻子都注意及时调整心态,自我主动缓和心理压力与焦虑,不将工作中与生活上的烦恼带入家庭来。孩子在段考中数学、物理、政治几门功课均不及格,我们也看得十分平淡,尽力维护家庭宽松和睦的气氛,帮助孩子在学业上继续好转。
让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聚集足够的自我奋斗的力量,这是我们时刻牢记在心的义务与责任。
应该说差生的学习转变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尽可能地控制消极情绪的发作。对孩子的意见要明确表达,不能让它积蓄在孩子的猜测里。表达时要尽可能地语善、心平、气和,少用命令的语言,硬话要软说,急话要慢说,情绪一定要控制。让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聚集足够的自我奋斗的力量。
让孩子参加劳动与体育锻炼
让孩子参加劳动与体育锻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说不做是达不到要求的。
过来一段时间,我们以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习的时间比别人少。于是只要孩子看书学习,其它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习惯,大多数孩子学习的兴趣反而下降,学习的效果并不好。
我们现代中国人教育孩子,过多地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与体能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与才干。中国的教育成为了高考应试教育,智育有明确的成效考量,而德育、体育、生存技能几乎可以被忽视。相比之下,中国古人的教育,诗、书、骑、射、礼、仪全方位都必修,培养出了各方面都比较健全的人才。
其实每一个研究社会学、教育学的人都认为,进行少年儿童的教育,智育、德育、体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也早就论述过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许多人论为劳动者,就是干体力活的,这真是一个幼稚的错误观念。干智力活的、拿笔的、拿计算器的、操作电脑的、当公务员的、当企业老总的、坐办公室、蹲写字楼、不干体力活也能赚钱养家活口的,那一个不是劳动者?这个社会所有达到了一定年龄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等职业,也不管他有无事干,只要他有行为能力,他们就都是劳动者!
大家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孩子将来能真正地融入社会,让孩子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孩子练得一个好体魄,从小养成一个爱动手、爱动脑的兴趣广泛、性格活泼、身体健康的人太重要了。就算孩子的成绩差一点点,那又有什么关系!
让孩子从小帮助大人干点家务活,比如洗菜、买日用品、扫地、倒垃圾、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那些后来有了伟大成就的人,如舞蹈家杨丽萍、如当年的知青年、现在的中国脊梁一代,他们回忆自己能从苦学苦难中出人头地,无不得益于从少年时代帮忙做家务事、下放农村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那种坚韧的持续力与刚毅的忍耐力。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可以防止孩子以看书的名义偷懒的借口,让孩子知道劳动的艰辛,反而会成为激发孩子用功学习的动力。
让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提高孩子肌肉和耐力,使心肌发达、张缩有力,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重要的是能帮助神经中枢对身体控制的调节,从而使大脑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促使在成长中的孩子,在机体结构与身体机能各方面都获得健康发展。它不仅可以防止孩子身体畸形发育,还可以让孩子精力充沛,心情畅快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可笑的是,现在学校的老师竟然将扫地、扫厕所这些难能可贵的劳动机会,当成了对学生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的一种惩罚手段。从小就培养了孩子对劳动的鄙视,为他们日后成为一名健康的劳动者,在心理上种下了祸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一旦错误的观念已经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以后想要改变它,那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做父母的,在培养孩子的劳动光荣观、体育运动强身观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孩子是功课上的差生没多大关系,最重要的不是思想上的差生、行动上的差生、身体上的差生就行。身体棒,能吃苦耐劳,总有一天,孩子会成为生活的真正赢家!
那些后来有了伟大成就的人,他们回忆自己能从苦学苦难中出人头地,无不得益于从少年时代帮忙做家务、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那种坚韧的持续力与刚毅的忍耐力。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可以防止孩子以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