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打是要打,却不是非要现在打,也不是非要在这里打。这里没有机会,我们可以去别的地方寻找机会。”
    俞国振哑然失笑,发现自己果然是太过执著,险些就失去了本心,幸好纪燕的话提醒了他。
    他原本就不该拘泥于一时得失的,不仅仅是建虏的大炮,还包括进入京畿的建虏本身!
    他在京师实力明显不足,而建虏的兵力却集中于此,既然如此,自己为何以己之短,去击敌之长?难道说他真的要在崇祯面前表现自己,为着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卖命?
    即使眼见着京畿百姓受苦心有不忍,他此时挺身而出,也只能救可以救的,却阻挡不了大势。如今之计,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退!
    退不是逃,而是换一个战场!
    想到这里,他的思路顿时开阔了,为什么就只想到在京畿寻建虏主力作战呢,建虏掳掠所获,要送到辽东去,那么在长城以北必然会留人接应。而出长城的口子就那么几条,接应的人为了不提前让明廷注意,也必然不会太多!
    “走,回神机马坊!”一念至此,俞国振当机立断。
    “不打了?”田伯光与霍彦都有些郁闷。
    “当然要打,但不是在这里……咱们回去重新商量一下。”俞国振双目炯炯:“要去寻一下章先生,有些事情,非章先生出动不可!”
    田伯光与霍彦对望了一眼,都觉得有些沮丧,他二人争执了好一会儿,结果却是便宜了纪燕。
    他们此时却不知,经过这一次艰难地抉择,俞国振在战略布局上又有了突破,不再拘泥于局部,而战术设计上,也往往有出人意料之举。
    章篪此次跟着俞国振来到京畿,当真是感慨万千。
    他在史可法幕下的时候学着骑马,自认为也自骑术精熟,可跟着俞国振他们行了一段,便消受不了,只能留守于运河之畔。这次见俞国振他们空手而归,没有半点收获,便知道此行不顺:“俞公子全师而归,便是大胜,敌众我寡,一律应以保全自身为要。”
    俞国振哈哈一笑:“章先生,此次俞某有求于章先生了。”
    “哦?”
    “章先生为幕十余载,听闻友人遍于朝野,俞某想问章先生对蓟镇诸文官武将中谁比较熟悉,我要寻一位勇于任事而且敢于同鞑子交战的实权官员,能调得动兵的。要麻烦章先生前去劝说,请他派兵与我出塞一趟。”
    “什么?”章篪闻言愕然。
    这个时候,他不是应该在京畿寻找战机么,怎么会想着要出塞?
    “京畿建虏势大,阿济格虽然狂妄,但行兵还算谨慎,我兵力薄弱,又无援手,难以与之交战,故此想要去塞外走一遭。”俞国振道:“建虏惯于断我大军粮道归路,这次咱们就断他归路!”
    “这个……究竟是怎么回事?”
    俞国振想到章篪不擅长军略,便知道自己有些心急,当下解释道:“你记得那日擒获的那个焦玉标么?”
    “记得,记得。”章篪脸上浮起一丝厌恶。
    他不仅记得,而且还知道这个焦玉标,此人与另外一位姓沈名文奎字清远的,都是上虞人,和他一样,也是幕僚师爷,四处游幕。只不过这二人同游辽东,崇祯二年时在遵化为清兵掳去,自此便为满人效力。章篪此前就从无为知州的幕僚骆会口中得知,沈文奎甚为虏酋皇太极所重,而焦玉标口中得到的消息,更证实了这一点,就在今年,皇太极称帝之后,便任命沈文奎为宏文院学士。
    只不过焦玉标这人实在没有本领,就连虏酋都看不上他,在鞑子那边不得重用,于是自请为阿济格向导,结果又因为马屁拍得太过恶心,被阿济格打发给了伊拜。
    “焦玉标曾说,建虏此次南下,每一旗抽一官,每一牛录抽一兵,隐于长城之下,准备接应俘虏。”俞国振道:“如此算来,这接应的建虏数量不会太多!”(注:史载如此)何只不太多,此时建虏不过是三百余个牛录,其中纯满洲牛录只有二百个左右,每牛录出一人,也不过是三百余人。就算略有出入,总不至于对上几千敌人!
    此前俞国振一直没有往这个方向想,是因为这些接应之人都在长城之外,击杀他们,并不能改善京畿的局面。但现在他跳出京畿这一战的框架,从整个战局来考虑,那就不一样了。这些接应之人一定有某种方法与阿济格的大军保持联系,或者是信使,或者是内奸,如果阿济格得知接应之人被击灭,明白自己的退路难保,他在京畿之内继续掠夺的意志就会动摇,或许还会提前撤走。
    而且失去接应之人,阿济格携带大量掠获的财物和民众出关,其行动必受影响,便给了明军大队衔尾追击的机会!
三三三、勘破执念思后手(三)
    永平镇监军刘景耀是个严厉的人,不苟言笑,性格刚正。他早年曾在嵩阳书院求学,这书院因宋代二程(程颢、程颐)而闻名天下,而当时在程门立雪的杨时,学成之后回到无‘锡讲学,所处之地,便是后来的东林书院。所以严格来说,杨时才是东林书院的真正创立者,而其后的顾宪成、高攀龙等,在他讲学故地再建书院讲授《四书》,乃有东林一党。
    自天启二年为大城县知县以来,刘景耀便一直在北直隶附近打转儿,崇祯六年升任永平兵备道之后,没少与东虏建奴打交道。他性子刚直,眼里容不得沙子,上任以来整顿军备,屡与建奴交战,善用火器,曾在七家岭以三千众退数倍于己的敌人。
    对于建虏入关,而京师左右诸军竟然无敢与之交战者,刘景耀是非常愤怒的。永平镇兵力微少,而且又扼边关,他不敢擅自离境,以免门户洞开,让更多建虏乘机入关,否则一定提兵入京了。
    因此,当得知一个叫“章篪”的幕客求见时,他第一个念头便是不见。
    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应付这些打秋风的人!
    “兵道还是见见他吧,此人为安庐巡抚史可法之幕僚,学生听说史可法今年能守住安庐,仰赖他不少。此时建虏入关,他突然跑到北边来,或许别有隐情。”
    章篪并不认识刘景耀,不过与刘景耀的一个幕僚能拐弯抹角拉上关系,因此先是托人送了封信给那幕僚。为了保密起见,章篪并没有将自己的来意完全说明,只是说奉命求见。那幕僚也知道章篪在史可法身边为幕的事情,因此不痛不痒地说了一句。
    “让他进来。”刘景耀下令道。
    不一会儿,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恭敬地向他行了礼。刘景耀看着这个男子,身材并不高大,稍有些瘦,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他并不知道这是因为昼夜奔波骑马而来的缘故,心里因为这个原因,对章篪有些不满,便开口道:“如今正多事之秋,本官需监一镇兵马,军务冗忙,章先生来我处有何贵干?”
    话说得很不客气,连最起码的寒喧都没有。章篪拱手道:“正为此事而来,请兵道屏退左右。”
    刘景耀闻言一惊,看了看周围,那些仆役下人知道他的意思,都退了下去,唯有几名亲兵和幕客还在。
    章篪又拱了拱手,然后蹲下身去,掏出柄匕首割开了靴底:“奉命为人送信,还请刘公一阅。”
    有兵士接过信递到了刘景耀手中,信上沾着脚臭味,这让刘景耀更是不悦。他“哼”了一声:“我听闻史道邻为人方正,怎么行这鬼祟之事,这信你拿回去,我不看!”
    章篪虽然为幕多年,却并不擅言辞,俞国振也是手中实在没有可用的人,才只能派他来。若是随便派一个家卫来,只怕连见着刘景耀都困难。听得他这话,章篪知道他是谨慎,当下道:“学生已经辞了史公幕僚,如今正游历京师,遣学生送信的,是俞国振俞公子。”
    “俞国振?那是何人……咦,莫非便是擒高迎祥的俞国振?”
    虽然俞国振自己不欲扬名,但擒获高迎祥这样的大功劳,他再去遮掩就是欲盖弥张了。所以熟悉军务的刘景耀也听过他的名字,因为最近的邸报上,俞国振出现的频率可不少。
    “正是俞公子,陛下因擒高迎祥之功召见他,故此他也在京师。适逢建虏作乱,他心中不愤,率家丁与京畿义勇与虏交战,此前西直门外杀叛贼巢丕昌者,便为其所领义勇。”
    京师虽然震动,但建虏并未围城,因此内外消息还很畅通,刘景耀当然知道巢丕昌之事。听得这里,他微微动容:“难得义士,忠君爱国,此信容我一观。”
    见他开始看信,章篪心里微微松了口气,总算没有被一见面就赶走。不过想到刘景耀说俞国振“忠君爱国”,章篪心里有些好笑。俞国振所作所为,确实给人一种忠君爱国的看法,但章篪观察他久了,最近几个月更是跟在身边,渐渐觉得,在俞国振忠君爱国的表象之下,似乎还隐藏着别的东西。
    这东西或许与爱国有关,因为俞国振的所有选择,都是为了斯国斯民。但绝对与忠君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是在国内与流寇、鞑虏交战,还是在国外开疆拓土,俞国振的直接目的,始终是壮大自己的实力。让崇祯觉得他忠心,只是这个目的的附带效果。
    俞国振的信件很短,只是说明自己手中兵力有限,无法对大局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攻敌薄弱。此前俘虏的口供说,建虏在长城之外有人接应,请求刘景耀相助。
    刘景耀看完之后苦笑着放下信。
    “俞公子所言之事,我已明白,但无朝廷之令,我无法遣大军出长城。”他叹息道:“此事……”
    “俞公子知道刘公苦衷,他只请刘公二事,一是借刘公斥侯侦看虏踪,二是请刘公与冷口守将相商,在得知虏踪后悄悄安排俞公子所部出长城。”章篪道:“其中干系,还请刘公相助。”
    俞国振手中其实还有曹化淳的书信,如果需要,他还可以通过曹化淳弄到现在总监诸军的大太监高起潜的手令,但章篪打听过,这位刘景耀对太监极是反感,拿曹化淳的书信和高起潜的手令与他,只怕适得其反。
    刘景耀还在犹豫,此时正值大战,放人出关,必要担干系。虽然他有把握说服冷口守将崔秉德配合,但这事是对是错,还有必要仔细思量。
    章篪并不是能言善辩之士,因此只能将事情陈述给刘景耀听,见他仍然犹豫,章篪便又道:“刘公无须担忧,俞国振夫人,为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张公妻侄女,为湖广巡抚方孔炤方公侄女,若有什么事情,这二位巡抚都会担待。”
    之所以将张秉文放在前头,因为刘景耀此时身上的职务除了永宁镇监军之外,还有一职是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张秉文虽然不是他的直接上司,但也属于上司之列。而且拿出俞国振与东林、复社的关系,对于文人出身的刘景耀来说,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事情。
    刘景耀又沉吟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好,此事便交由我了……只是得了消息,如何传与俞国振?”
    “学生自当效劳。”章篪道。
    在攻占定兴之后,建虏紧接着着攻占了房山,于涿州同明军交手,却不死战,小挫即走,转战别处,攻固安、克文安、陷永清。
    前方消息一个个传来,几乎没有一个好的,俞国振却每日只是操演家卫,特别是训练骑术。到了八月十日,终于传来了消息,在冷口之外,果然发觉少量建虏行踪!
    本来建虏窥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若不是俞国振的提醒,刘景耀也不会特别关注此事。在发觉之后,他便向监军太监高起潜请令,请求出关清除,这也是他一点私心,以为这原本是朝廷做的事情,不该全让俞国振的勤王义勇完成。
    “结果呢?”听得章篪转述这个消息,俞国振问道。
    “结果,却是被高起潜喝斥,阉党误国不浅!”章篪愤然道:“今上即位之初,便召罢太监监军,结果才没有几年,这些阉党便又干涉军务起来。太监无种,岂可领军!”
    对此,俞国振一笑置之。太监无种,那么文官就很有种么?别人不说,当今兵部尚书张凤翼,上回调度不当至使中都祖陵被流寇所焚,这回又是方略不对,使得建虏入京畿如入无人之境,他不得已之下,自请督师御虏,结果出来之后合兵却不敢战,只是每日服食大黄以求速死!
    与他一般的,还有前兵部尚书、如今的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梁廷栋,当初袁崇焕守辽东不谨,致使后金乘隙入关骚扰京师,曾与袁崇焕于辽东共事的他,力主杀袁崇焕,乃有“逆奴之谋既诎,辽人之心亦安”之语,可崇祯八年他代杨嗣昌总督宣大军务,结果崇祯九年建奴便自他治下入京师。他不思如何雪洗耻辱,手中明明有王朴这样的悍将,却也只是和张凤翼一般每日饮药!
    俞国振得知这种情形,心中真的是非常诧异,既然不畏死,那为何会不敢战?
    不过这是崇祯该操心的事情,俞国振现在要管的,就是在战斗中了解建奴,用胜利收揽人心,为今后举事打好基础。
    “刘景耀说了什么时候送我们出关么?”他向章篪问道。
    “刘公说了,只要是在这两日晚间都可以,乘夜出关,他已同冷口守将崔秉德说好,另外,若是俞公子在关外遇着麻烦,速回冷口就是,崔秉德将军虽然碍着高起潜之令不能出战,但接应俞公子还是可以的!”
    这个承诺已经比俞国振的底线要好了,听得此语,他起身道:“既是如此,事不宜迟,我们就这走!”
    大明崇祯九年,伪清崇德元年,八月十一日夜,俞国振平生第一次出塞。他所带者并不多,只是一百七十骑,目标则是距离冷口不到四十里处的一处山谷,阿济格留下的接应兵马就在这里。
三三四、惊悉自盗原监守(一)
    守着山谷,望着远处长城的影子,席特库眯着眼,长长叹了口气。
    他倒是很想入关去劫掠,可是被牛录额真点了名,留在山谷中接应。虽然接应也有功劳,可总比不得亲自动手抢来得大。另外,入关抢掳说是说战利品,无论是人还是财物都大伙分配,可是那些入关的谁不会藏私?
    当然,这并不是席特库烦恼的主要原因,他今年十六岁了,尚没有真正与明人作战过,他更希望的是,能正儿八经在战场上与明人交战,砍下明军将士的头颅,以此来作为自己辉煌武勋的开始。
    但或许是他这个名字没取好的缘故,都十六岁了却还是没有机会,族中那些著名的勇士,特别是那些巴图鲁们,哪一个不是十三四岁就挥刀杀人!
    席特库在满语之中,是“尿炕的孩子”之意,叫这个名字,免不了要被人嘲笑。席特库如今的大梦想,便是能够在某次立功之后,由旗主为他改名,当然最好是皇帝皇太极为他改名。
    如同在京畿的八旗军一样,他们这些接应的人也需要操练,当海螺号吹响后,席特库收敛起心神,快步冲到了营寨前的空地上。
    他们并没有太过掩饰自己的行动,即使明人发现了又怎么样,他们除了守在城堡里瑟瑟发抖,几乎没有胆子出来交战。
    席特库心里甚至还巴不得有一队明人游骑出来和他们交战,这样他就有立功的机会了。
    他并不知道,在山谷两端的山里,一个乌黑的管子正瞄准了他。
    王启年喜欢骑马,不过也同样喜欢射击,似乎是男人就没有不喜欢这两样的。如今埋伏在这边,他难得一次用不着看守马匹,手中的火枪便成了他唯一的消遣。
    这一年王启年十五岁,比起他所瞄准的席特库还要年轻一岁。
    他看到了席特库脸上挂着轻松的笑,不停打千行礼,王启年就觉得,还是在家卫里舒服。
    虽然也要行礼,可至少不用这么麻烦。而且叉手礼可比鞑子打千儿漂亮多了,又干净又利落,看上去就极威风!
    他移开了一下目光,向自己两边看去,虎卫们一个个都全神贯住,大概只有他才会悄悄分心。他看到向来受他敬爱的官人俞国振手指头微微在屈张,仿佛是要扣动火枪的扳机;看到田伯光脸上虽然挂着平时那玩世不恭的笑,但目光却冷得没有一丝笑意;霍彦一紧张左边眉毛就会跳个不停,象现在一样,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
    这些细节,王启年都能注意到,但自从脑袋受过伤之后,他就口笨舌拙,没有办法将自己所看、所想的,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来,到后来,他干脆就少说话,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傻子。
    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绝对不是傻子。那个被官人赶回了新襄的堂哥王瑞才是傻子,所以他会被赶走去啃那些又重又大的书,自己却能留在官人身边!
    他略微一走神,再看准星照门里,发现自己开始找的目标已经不见了。他忙寻找,然后就看到那个看起来和他年纪相差不大的鞑子,正在向着一个头戴金盔的人行礼。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俞国振的命令:“射击!”
    砰砰的火枪声顿时响了起来,在这不到二十丈的距离内,虎卫乙型火枪的准确与威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而且打的几乎是不活动的目标,对于每人每年都要打掉上万发子弹的新襄虎卫来说,这真不是件什么难事。
    为什么俞国振如此能赚钱,却仍然觉得钱不够用?原因便在于此了,新襄虎卫一身装备加起来就是几十两银子,而且枪枝弹药的消耗极大,俞国振是宁可损失些钱财也不愿意损失人手的,所以单是虎卫乙型火枪,理论上每根枪管足可以射击三百次以上,但俞国振有明确地规定,凡射击超过二百五十次,那么枪管就必须换。
    也就是说,每八天左右,虎卫就要换一杆枪,平均下来,每年要换到四十杆枪。以虎卫乙型每杆枪的成本是三两左右的成本来算,每年仅换枪械上,一名虎卫就要消耗一百二十两银子。
    这还没有计算子弹的消耗。
    席特库在枪声响起的第一时间很茫然,他当然知道这是火枪在响,不过初上战场的他,还不能在枪响的同时做出躲闪的反应,他只是站在原地向周围观望,想要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然后他觉得身上一沉,开始还趾高气扬的牛录老爷倒在了他身上,脑子上多了一个洞,红通通的血与白花花的脑浆混在一起,浇了他一身。
    “啊,啊啊!”席特库尖声嚎叫起来,他并不知道,自己侥幸逃过一劫,因为王启年瞄准的本来是他,可是比起骑术,王启年的射术就明显有差距,偏离目标足有两米,于是那个倒楣的牛录额真,就成了席特库的替死鬼。
    虽然席特库心里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勇士,定然可以建功立业,可当战斗与死亡猝然发生在他身边时,他才知道自己并未准备好。平时一个个吹嘘自己砍下多少明人头颅的同伴,成片地倒了下去,往常神气活现的牛录主子,就趴在他的身上,他吓得腿脚发软,整个人都软了,除了尖叫,平日里练的本领,连一分也发挥不出来。
    不仅是他,各牛录留下接应的,倒有一小半是缺乏经验的新丁。这几年随着满洲势力的迅速扩张,兵员逐渐不够用,而在大明、朝鲜的劫掠活动又让那些满洲家庭口水横溢,因此这些新丁也被补充入了八旗。
    但还是有些打老了仗的建虏迅速反应过来,他们判断出来袭者隐于山谷两侧的矮树林中,立刻开始反击。原本建虏在高处都设有哨点,有专门的哨兵巡视于其间,但被田伯光带人去摸掉了。有望远镜这作弊的东西,大老远就能知道建虏哨兵的位置,这也是俞国振总敢于带人偷袭的重要原因:双方在战场上的信息完全不对等!
    “啊!”
    随着建虏的反击,家卫中开始出现受伤者,其中有一人不慎,更是被箭贯目入脑,当场阵殒。不过紧接着那些能做出反击的建虏身上就爆出了一团团血花,俞国振预留的第二队火枪将他们的身体打成了筛子。
    一轮射击完毕之后,建虏倒下了足足有六十余名,而且那些军官将领几乎无一幸免,最为悍勇的老兵也损失大半。虽然相对于近五百的建虏数量来说,损失刚过十分之一,但是已经让对方伤筋动骨了。
    “山脊上,哨点那边,快去,快去!”一个被枪弹击断了腿骨的建虏老兵怒喝道,他须发皆白,看模样足足近七十岁,但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他对于抢掠仍然是兴致昂然,这一次原本是想沾点便宜留些东西给子孙。
    他怒吼时是盯着被牛录压在身下的席特库的,席特库原本被吓坏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他的怒吼之下,他沉重地呼吸了几下,正准备掀开压在身上的牛录主子,然后象那些打老了仗的勇士一样冲向敌方。
    正这时,短暂的沉默结束了,待硝烟散去之后,火枪又开始点名。那老兵就在席特库面前连中了数弹,口里大团大团地吐出血块来,身体颤抖了会儿就不再动弹了。
    这一轮射击摧毁了席特库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勇气,他用手抱头,将脸埋在地上,只求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幻觉。
    两轮射击,大局已定,俞国振微微松了口气,回望自己这边,医护兵正在为伤者包扎,看数量大约有六人中了箭,另有一家卫不治身亡,脸上蒙着一块毛巾。他走过去微微拿起毛巾,深深看了一眼,闭上眼吸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