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风暴-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场屠杀,失去了武器也被俘的建虏,就象他们曾经屠杀过的济‘南和京畿、山‘东汉人百姓一样,倒在了血泊之中。但这也是一场正义的复仇,他们坏人田地,杀人性命,掠人财物,所作所为,犹如恶鬼,理当受此报复!
第一排虎卫射击完毕,第二排紧跟着上来,虽然建虏中也有人跪下这时想要求饶,甚至想冲到圈子里去,但是枪丸毫不留情地追上来,洞穿他们的身体,带走他们的生命和希望,让他们接受到应得的惩罚。
七尺之躯,数百条性命,在虎卫的铁骑之前,轻贱得如同草芥齑粉。只是数分钟的时间,便再无一人能站立,而方才跑到石灰圈中的俘虏,在心惊胆战之余,多少还有些暗自庆幸。
“现在你们就是大爷我管着的奴才了,跟我走,先去挖坑!”席特库又趾高气扬地道。
这一次,没有谁敢无视他,个个乖乖跟着他,在离地面不远的地方挖出一个大坑,然后将一具具尸体扔进坑中。他们手中虽然发了很好用的铁锹,但面对着数百枝虎卫的火枪,也面对着一地的血腥,没有任何人敢举起铁锹反抗。
建虏的奴性原本就极强,他们觉得自己是给爱新觉罗氏当奴才,还是给大明南海伯当奴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很快,他们当中的一些就开始习惯了自己的新身份,哈腰点头,对着席特库献媚起来。
夜幕眼看就要降临,尸体大多都扔到了坑里,但还有几具最初被杀的仍未掩埋,就在这时,一个虎卫跑了过来:“走,赶紧走,回章丘去!”
席特库顾不得还未埋尽的尸体,立刻拳打脚踢,驱赶着俘虏整好队,然后夹在虎卫中间,离开了这两个多时辰之前的战场。
在他们离开大约十分钟后,尸体堆中突然动了两下,紧接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建虏满眼恐惧地从尸体中爬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向四周观望,然后忍着身上的伤痛,想要离开这里。
结果一脚踢在地上的一具尸体上,那尸体猛然一动,伸出手抓住了他的脚踝,吓得他大叫起来。
“带我一起走!”那尸体睁开眼,瞪着他道。
“你……你没死?”
“和你一样!”
两个幸存的建虏相对看了看,都压抑着声音痛哭起来:“几百人……几百人就这样完了啊……”
“俞幼虎凶残,毫无人性!”
无论他们怎么咒骂,对俞国振来说都没有什么损失,相反,敌人的痛恨与咒骂,就是己方的光荣与赞赏。这两个建虏骂了几句,想到还身处险境,便相互支撑着,逃离了此处。
在黑夜中挣扎了一晚,他们都不敢停歇,也不敢走大路,只能望着星光向北。到得黎明时分,便听得前方人喧马哗,两人是惊弓之鸟,折向便想走,但已经晚了。
他们已经走出了山林,到了平地,故此被来人看到,很快便有十余骑飞奔而来,远远地便厉喝让他们停住。
听得这熟悉的口音,这两人不但没有安下心,反而更是惶惶,听那个叶赫家的席特库所言,俞国振已经攻破盛京,还不知有多少族人在替幼虎效力!
不过回头再望,看到对方穿的确实是自己人衣裳,他二人见也逃不掉,便停下脚步,大着胆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大胆奴才,见着睿亲王殿下的大军还不过来!”那追来的建虏将他们二人围住喝道。
“啊?”
两人没有想到在此见着多尔衮的亲兵,他们有些茫然,又有些庆幸,慌忙跪下,自报家门。听得他们是镶红旗杜度的手下,围着他们的建虏多少有些不屑:“杜度贝勒自家吃了败仗,连手下也弄得这么狼狈……你二人既上镶红旗的,为何见了自家人还要逃?”
那二人自然痛哭流涕,将席特库之事说了一遍,围着他们的十余名建虏听说俞国振领虎卫破了盛京,众人顿时一片哗然。
“这不可能,你们定是俞国振派来的奸细,乱我等军心!”
“俞国振怎么攻得下盛京?”
“若是盛京失守了,我们怎么没有得到一点消息?”
虽然一个个口中称不相信,但他们的脸色却相当难看。建虏可也是有家有口的,特别是跟着多尔衮的两白旗,不少就来自于盛京左近,他们如何不担忧家人!
而且他们心中也隐约觉得,俞国振能做到这件事情!
他们相互鼓气,又有百余骑建虏过来,听得他们议论纷纷,便询问出了什么事情,待得知那两名俘虏带回的消息,这百余骑建虏中的牛录章京脸色大变,顿时驱散诸人,将那两名俘虏直带入大军中。
多尔衮阴沉着脸,正想着自己的心事。
所谓爬得高跌得也越重,他开始时将自己吹嘘得太过厉害,如今吃了一个大亏,让他在部下面前极大地丢了面子。他原本去攻章丘断俞国振后路,却被章丘城上的数十门火炮轰了回来,然后又得到杜度派来的信使传递的消息,知道俞国振最终目的还是将孙临的三万余人救出,到了此时,他才明白,自己与俞国振一番斗智,终究还是俞国振棋高一招。
只要胜过他这一点点,那么此前他诸多谋略就成了笑柄!
“这两人既是杜度手下,带到我这来做什么?”听得介绍了这两人来历,他不耐烦地道。
“王爷,您还是听听这二人带来的消息吧。”
那二人战战兢兢将自己听到的事情说了一遍,多尔衮阴沉着脸,听完后冷笑:“鬼话,这你们也相信?”
两个俘虏不敢多说什么,多尔衮见他们一个个惊破了胆子的模样,若不是看到他们身上的伤势不是作伪,几乎都要怀疑他们就是俞国振派回的奸细了。
对于俞国振攻破盛京之事,他是半点也不信。
他正要再警告这二人休要胡说八道,突然间见诸军一片慌乱,他不由得愣住了。
四六九、战马蹄前轻七尺(三)
之所以乱,是因为一群人涌了过来。
当先而来的,正是豪格与阿巴泰。
原本豪格和阿巴泰相互之间也是不太答理的,但这一次他们过来,却是连袂而至。从两人的模样来看,他们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成了某种协议。
“叔王,听闻两个镶红旗的奴才带来了盛京的消息?”豪格当先发问,言语殊为不逊。
多尔衮眉头一扬:“不过是俞国振的诡计!”
他认定,这不过是改头换面的四面楚歌之计,想的就是让已经离开关外长达半年的建虏起归乡之思,从而在他们的战略目的尚未完全实现的情形下就退军。不过他看得明白,别人却未必看得明白,或者说,未必敢象他一样冒险。
比如说豪格。
别的事情,他可以忍,可以让着多尔衮,但今日之事,却是绝对不能忍!
若是那两个奴才带来的消息是真,哪怕只是一半是真,也就意味着大清受到了沉重打击。豪格之父,大清皇帝黄台吉若是受了伤,又伤重不治,那谁来承位?
在帝位面前,什么亲情都是渣,更何况相互之间根本谈不上亲情的建虏!
“那两个奴才呢,我要听听他们怎么说。”
豪格毫不犹豫地催马向前,直接越过多尔衮,盯着那两个遍体血迹的建虏:“说,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都说一遍。我不想听你们猜的东西,只要听你们看到听到的!”
多尔衮眉头渐渐竖了起来,他才是全军主帅,豪格此举。未免太不将他看到眼里!而且他心高气傲,他做出的决定,如何能容忍别人怀疑甚至否定?
“我说了。只是那狡贼的计策……”
“多尔衮,你最好当心。豪格是大阿哥,若是盛京有什么意外,你对他隐瞒此事,究竟是什么用心?”阿巴泰厉声道:“你若是没有什么别的用心,就让豪格问清楚又有何妨?”
此语一出,多尔衮大怒,手握着刀柄,铮的声音里。腰刀便出了鞘!
阿巴泰嘴角弯了下来,目光中满是不屑:“想与我动手?多尔衮,你还嫩得紧,你来啊!”
对多尔衮的嫉恨,阿巴泰当真由来已久!
不仅是多尔衮,还有阿济格、多铎,他们三兄弟在老奴在世时受宠,在老奴死后仍然势力极大气焰嚣张。早让阿巴泰极度不爽。若有机会折辱多尔衮,甚至能杀他,阿巴泰是绝不会放弃的!
他也真不将多尔衮那点子身手放在心上,他跟着奴儿哈赤南征北战的时候,多尔衮连吃奶都不混。哪里入得了他眼!
不过他这话让多尔衮悚然而惊。
多尔衮在诸兄侄面前确实骄横,因为他明白,自己即使不骄横,他们也不会说自己什么好话。既然黄台吉的目的是利用自己对付这些年长望高的兄长,他也就要尽心尽力,将这充当打手的活儿做好来。
但是有一点是他所不能觊觎的,或者说,即使他有此心,也必须竭力掩饰住。
“既然如此,豪格你就问吧。”强掩住内心深处的不快,多尔衮终于开口服软。
豪格与阿巴泰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快意。此次南下,他们二人身为多尔衮的副手,都被这个年少气盛的家伙压制得厉害,现在在他面前占据了一次上风,让两人都看到了双方连手的力量!
不仅是他们二人,便是其余将领,此时也意识到,在被俞国振耍弄了一番之后,多尔衮独掌权柄的局面,似乎要改变了。
但豪格的那丝喜悦,很快就被那两名俘虏的话语弄飞了,特别是听到席特库拿出了黄台吉的黄金甲,他更是神情紧张:“你们确认,那具甲真是父皇的金甲?给爷仔细些,若是说错了,当心你们的皮!”
两个建虏这个时候真是死的心都有了,他们身上受的伤可是不轻,折腾了一晚,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人,却被接二连三恐吓追问。他们二人脑子里都有些迷糊,听得豪格这样说,二人终于清醒了些。
“奴才位卑人轻,从未近处见过皇爷的金甲,只是誓师之时远远见到过,倒是有几分相似。”其中一人老实说道。
“奴才从未在新襄兵身上看到过这种甲。”另一人则委婉地道。
豪格抿紧了嘴,盯着多尔衮:“叔王,得撤军了。”
多尔衮嘴角弯了弯:“这只是……”
“只要万一是真的,这责任,叔王你担当不起,自然,若是叔王你想着借咱们入关的八旗,在这山‘东称王称帝,那么你是不必回去了。”豪格厉声道:“我心念父皇,是非回去不可的!”
话说完之后,他转身就走,也不给多尔衮再说话的时间。多尔衮脸色铁青,见阿巴泰的神情,分明也是要随着豪格离开,若是他二人离开,哪怕只是带着本部,多尔衮哪里还能在明国境内久呆?
“该死!”多尔衮一刀挥出,将那两名逃回的建虏砍翻在地,可怜这两个倒楣鬼,没有死在虎卫的手中,却死在自己人手里。砍完之后,多尔衮喘着气:“豪格大阿哥,阿巴泰兄长,我有说过不回军么?”
他这是再次向豪格与阿巴泰屈服,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让他眼睛都变成了赤红之色。
豪格和阿巴泰听得此言,这才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看他。但他们二人还没有说话,就听得又有蹄声响起,紧接着,吊着一只胳膊的杜度出现在他们面前:“我们镶红旗的两个奴才逃回来了……是谁杀的他们?”
多尔衮顿时头大如斗。
“多尔衮现在日子肯定不好过。”俞国振笑着向孙临道:“克咸,这一回你总算做得不错!”
这还是两人的初次会师,孙临比起以前要瘦削得多,当初那股锐气已经全然不见,黑而瘦的面上全是憔悴。
“唔……济民,对不住。”
他已经用自己的血写了“我错矣”三字交给俞国振,对于自己此前犯的错误,他现在有极为深刻的认识。这可是在他付出无数心血也消耗了俞国振大量钱财而建起的登莱军覆灭之后,他心中的懊恼,实非言语可表。但对着一如往常的俞国振,他还是不得不说这三个字。
因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唯有经历过,他才能体会到,俞国振拉扯出一支部队来多么不容易。
“克咸,你不是虎卫,若你是虎卫,我一定会让你去与霍彦一道修路——顺便告诉你一声,霍彦修路修得不错,如今他的职衔又升了起来,已经是新杭路政总管,不过他再也不会有带兵的机会了。”俞国振慢慢地说道:“便是我与你有通财之谊,却没有让你拿我的钱财我的军械去讨好清流和阉宦的道理。我不追究你,并且在事后一直帮助你,并不是因为你是我连襟,有着亲戚关系,而是因为你并非一直跟着我由我教起来的,我也没有办法让你立刻全盘接受我的想法,故此,你犯错并不足为怪,也唯有犯错,你才知道什么是正道,只可惜,你犯错的代价大了些。”
若是往常,听得俞国振这毫不客气的话,孙临少不得脸红脖子粗,甚至要开口与俞国振争辩。但现在,他却只是面皮泛红,却仔细倾听。
他不笨,更不是不知好歹,特别是被高起潜羞辱过后,他更是知道,俞国振这番话对他来说多么重要。
“今后你有什么打算?”俞国振又问道。
“我……我不知道。”
“此次战后,你这登莱总兵的位置还想不想要?”
孙临抬起眼看着俞国振,目光里当真是一片茫然。
他象这个时代年轻的士子一样,自己觉得自己有一身的本领,特别是他射术奇佳,向来以飞将军自诩,因此,投笔从戎献身报国,便是他的志向。他也终于有无数血气方刚的士子们都梦想的机会,得到了一镇总兵的官职,有一万五千士兵,还有俞国振的强力支持。而且建虏入关,也让他有了建功立业的敌人——但是结果却是败,一败再败,一败涂地!
连续的失败,同样让孙临对自己的信心受到了巨大打击,猪一样的对友,强悍无比的敌人,还有自己的志大才疏,这一切结合在一起,让他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怀疑:或许,自己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样有能力。
特别是在静时反思俞国振赤手空拳创下那么一份家业的情形下,他更是纠结。
“济民,我真不知道……你只说,我应该怎么做?”
“我要先知道你怎么想。”俞国振淡淡地笑了起来:“还是准备为东林复社成一支军,忠于天子忠于朝廷,还是心灰意冷只愿退隐泉林?”
“莫说是登莱兵,便是你的虎卫,交给朝廷,交给东林复社,只怕不到半年,便和其余官兵没有什么两样,最多只是有些花架子!”孙临用力地摇头:“他们救不了国,更救不了天下!”
“能救天下者,唯有你……俞济民!”说到这,孙临想到自己丈人为俞国振取的字,济民济民,莫非当初自己丈人便已经看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给他取出如此宏阔之字?
“故此,你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孙临是后道。
四七零、战马蹄前轻七尺(四)
高起潜哀声叹气。
在诸多太监当中,他当真算是有本事的一个,至少,不至于听说要领bīng便双tuǐ打哆嗦,在万全的情形下,他也敢亲临战场,看着那些已经不能动弹的shī体,炫耀自己的胆量与武勋。
仗着崇祯的信任,此前他这个纸老虎都一直没有被揭穿,或者崇祯虽然知道他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武略,只是所信任中的人里,实在找不出比他更强的人了。但这一次,高起潜知道自己遇到大麻烦了。
他不怕崇祯知道孙承宗sǐ,这个退休的老家伙既不受东林也不受wēn体仁dǎng的待见,还是他在听说孙承宗祖孙数十人殉囯之后,上书天子为他陈情;他也不怕崇祯知道卢象升sǐ,毕竟在卢象升之sǐ中,他最多是见sǐ不救,而一手将卢象升推入sǐ王的是yáng嗣昌。
他怕的是现在这个jú面,建虏横行京畿、山‘东,他屡战皆北,再这样下去,崇祯的信任也会被他挥霍一空。而他在朝中无论是内廷还是外廷,都有不少对手,都等着他出错,然后好向他动手。
最关键的是济‘南失守,如果建虏不是假冒他的败bīng夺了济‘南城,他的责任还不是很大,可现在建虏不但夺了济‘南,甚至连在其中的德王都落入了zéi手,失陷亲王宗室,这责任,可不是推得掉的!
这种jú面当如何逆转?
“公公,公公!”
服侍他的小太监突然慌慌张张跑了进来,让高起潜原本就烦躁不安的心顿时悬了起来,这些时曰太多的坏消息了,若再来个什么坏消息,他连自尽的心都有。
“怎么了。大惊小怪!”
“捷报。捷报!孙临总bīng与南海伯在济南府蟠龙岭大败建虏,斩首六千余绩,建虏受此重挫。已经缩回济‘南城中,据说准备退bīng了!”
“啊……啊啊啊?”
高起潜腾站了起来,脸上表情丰富多彩之至!
他心中当真是惊喜交加。这可谓瞌睡遇着枕头了,他正愁着如何向崇祯交差,便立刻有大捷的消息传来!
这可是斩首六千绩……不是小功劳!
建虏总共多少?高起潜得到的消息,真虏不过是十二万左右,这一下shā掉二十分之一,建虏元气大伤,没有个两年时间休养,只怕是不能完全回复。有此功劳,此前的一系列失败都可以略过不计了!
“快。快请杜先生,为我写奏折,向天子奏捷!”高起潜兴奋得大叫道。
有人去请他的幕僚杜先生。不一会儿。杜先生便到了,听得高起潜的要求。他捻须,自有人为他磨墨,然后提起笔便要写,可才写了两个字便又停了下来。
“这个……高公公,便是简报,要让陛下高兴,总得写些经过……可知蟠龙岭大捷经过?”
高起潜这才想到自己兴奋得忘了这件事情,忙又向那小太监问道:“战况是如何……你又是从哪得到的消息,好生说与杜先生听,小崽子,你这回做的不错,咱家少不得担携你!”
那小太监听得欢喜,顿时喜笑颜开:“奴婢便是这地方的人,刚遇到一个亲戚,他跟着两个当地的大豪,名为李青山李明山的,随南海伯所征参与了大前曰之战。他还砍了个建虏的脑袋,后来追敌时失散了便回来,听闻小人在肥城,便来相见……”
高起潜在高唐之败后,便逃遁到肥城,收拢了三万余残bīng。此时听这小太监将事情经过一一说来,只欢喜得抓耳挠腮,而那位杜先生也是下笔如神,转眼间便一挥而就,一篇辞文并茂的报捷奏章便写了出来。
写完之后,杜先生道:“高公公,若是随信再送上几颗建虏首绩,那陛下会更为欢喜吧?”
“正是,正是!”高起潜拍掌道。但旋即,他一脸的笑容敛了起来,因为他又想到一件事情。
他的这奏折,可是要抢功,若是抢孙临的功劳,那自然毫无问题,料想孙临不敢说半个不字。但抢的是南海伯俞国振的功劳……这可就有些难了。
他至今记得当初他在冷口关之上,俞国振的部下用冷冰冰的目光看他的神情。俞国振的部下尚且嚣张跋扈到不将他放在眼中,何况俞国振本人!而且这两年来,他也曾经派遣心腹前去暗示俞国振,也给他送些礼物,结果每次都是空手而回,他只能通过孙临去辗转得到俞国振的军资。
“知道孙临如今驻地么?”念头一转,他就又打到了孙临头上,对着那小太监道:“去问问你那亲戚,看看他是否知道,还有,那两个什么山‘东大豪,叫李什么的,寻他们来见我……不,咱家命你为特使,你去见他们,告诉他们咱家才是兵马总督,顺便,去孙临那儿,让他将建虏首绩,挑些有名有姓的送来。此事做成了,咱家少不得你的荣华富贵!”
小太监没有想那么多,反而高兴无比。
他一向不算是高起潜的亲信,见着那些高起潜亲信作为使者外出时风光,特别是贿赂收得手软,早就心存羡慕,如今有了这个机会,如何能错过!当下便磕头谢过,然后收了盖了官防的证印,又请了几十人充作随从,便堂皇出来。
李青山李明山他自然是寻不到,因为这两兄弟跟在俞国振身边,倒是在半途之中,他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建虏退出了济‘南城!
大明崇祯十二年二月初九,建虏退出了被他们占领了不到一个月的济‘南城。
多尔衮面对豪格与阿巴泰的压力,而受重挫的正红旗、镶红旗也无意随他,他只能做出撤退的命令。整个济‘南被他搬掠一空,未被他屠尽的百姓,也被裹卷着向北而去,加之在京畿、山‘东劫掠的百姓人畜,其总数多达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余(史实数据,此时自然不会有此数字,乃作者胡绉)。建虏以重兵护于后,驱百姓牲畜于前,防守森严,故此俞国振的虎卫也不敢轻易前去攻击,通知后方的张秉文也过来后,只能尾随着建虏进入了济‘南城。
这已经是一座空城。
或者说,这是一座死亡之城。
整座城中,到处是断壁残垣,其中有建虏攻城时为炮火所摧毁的,但大多数还是建虏入城后大肆杀人放火造成的。就是建虏自己居住的北城一带,原本还保持着完整,可是多尔衮走时,还是放了一把火,将之烧得一空。
这座死寂的城市,让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