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耳的手段,将黄台吉毒死在行军营中,然后又凭借极为出sè的权谋,拉拢分化,这才控制住了局面。此后,多尔衮证明了他拥有不逊于黄台吉的能力,无论是军略还是政略,都得心应手。
    严格来说,此时满清的实力,比起黄台吉时是增长了而不是削弱了。阿济格听那些汉人说,俞国振在南方,以几个数据来判断一国的综合国力: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钢铁占有量、人均水泥占有量、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人均寿命、人均医生数量、婴儿的死亡率等等。几乎所有的数据,多尔衮统治的这七年中,满清都有极大的进步。
    虽然此前并无这数据记录,可是阿济格能体会到这种地步。
    只不过他们的进步,和华夏体系相比,则少得可怜,甚至在一些关键数据上还远远比不上南明小朝廷。
    《民生速报》曾经有过一份报道,这份报道中对如今华夏大地上并行的诸势力接受新事物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评估的结果,如果以华夏体系对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为一百点来计算,那么李自成残余下来的闯军系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三十七。南明政权接受新事务的能力是二十五,而满清则只是十三点。
    并且,速报上对这个数字的评价是:如果不是外有强敌,满清会本能地反对一切技术进步,为了防止火器影响到他们在弓箭上的优势,他们甚至巴不得全天下的火枪变成烧火棍,没有外界的压力。他们的火器部队会迅速废弃,却不是铸剑为犁,而是藏在yīn湿的角落里任其腐朽。
    这个评价。阿济格当然是听不到的,他只是来到这个曾经改变了建虏历史的地点,极目南望。忍不住感慨,不知道这一战是不是又将决定满人的命运。
    一定会的,我们一定能胜,入主这中原大地……
    他正暗自祝祈之时,便见着河对面,一队人马缓缓过来,看对方模样,正是华夏军。阿济格眉头一耸,便又想到昨rì在这边上的遭遇战,千余名华夏军原本正在海河口搭浮桥。准备在此过河,绕道天津卫之后,截断吴三桂的退路,恰好与他的先锋相遇,双方在此激战了半天。最后他虽然将华夏军赶回了南岸,可是却付出十倍于敌的伤亡。
    然后他看到那群人中,有人将手举在额头,显然,那是在用望远镜观察他这边的情形。阿济格同样举起望远镜,看到的是一张年青得过份的脸。
    “华夏军上下都年轻啊……当真是生机勃勃。与之相比,大明垂垂老朽,实是不堪一击。”阿济格心中暗想,不知不觉中,他内心也有了些自己老去的感慨。
    “王爷,他们在做什么?”因为在黄台吉死后,阿济格审时度势,开始帮助多尔衮,因此他如今也被封为了郡王。在他身边,一个部下小心翼翼地问道,脸上隐约有忧sè。
    “唔……似乎在指指点点,莫非还想于此强……”
    话正说到这,突然间,阿济格听到远处隐约有隆隆的声音响起,阿济格顿时一惊:“是蒸汽船……看来对面的顾家明还不死心,调来了兵船!”
    华夏军在水面上的优势,几乎是无解的,建虏在陆上虽然屡败,却还有与华夏军交战的勇气,但在水面之上,建虏便是与华夏军对面的勇气都没有!
    “孔有德,孔有德!”阿济格大叫起来。
    不一会儿,孔有德抹着汗水,出现在他的面前:“王爷,微臣在此,不知王爷有何吩咐?”
    阿济格听得那隆隆声越来越大,他用望远镜向声音传来处望去,已经可以看到蒸汽船高耸的烟囱还有阳光下刺眼的金属光泽——这是华夏海军的铁甲舰,虽然只是水线之上包了一层薄薄的铁甲,可是对于建虏来说,已经具有极大的威慑xìng:钢铁竟然能浮在水中!
    “华夏军的蒸汽舰来了,你那边,准备好了么?”
    “王爷放心,我那边正在加紧进行,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敌舰进入河道!”
    天津卫成了决战地点,阿济格在知晓此事之后,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削减华夏军在水面上的优势。华夏军蒸汽军舰上的火炮,比起陆军所使用的移动火炮shè程、威力都要大,而且它在水中往来自如,建虏却无法冲到水中去。因此,阿济格估计,华夏军可能会将船再调到天津卫来,因此,他第一时间安排孔有德前去布置。
    “再给我快点,不要顾惜人命,如果不舍得你的部下,就驱使周围百姓,反正汉人象蚂蚁,怎么也杀不绝!”
    森冷残暴的话语从阿济格的嘴中吐出来时是那么自然,仿佛他口中的汉人真和蚂蚁一般。孔有德自己也是汉人,但是却没有丝毫芥怀,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就脱离了汉人,汉人的荣辱,再也与他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汉人越为卑贱,他的地位越为稳固。
    华夏族裔当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但象孔有德这般甘心为异族之奴者也同样层出不穷,即使华夏国势蒸蒸rì上,也总有些自以为自己能力足以为一省总督甚至一国执政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出卖华夏族裔之利益,甘心为异族驱使,哪怕明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明知道对方满口的荣华富贵都是画个大饼充饥。却一个个乐此不疲,非得将华夏整个儿卖给对方才甘心。
    “臣明白,臣这就去!”孔有德打了个千,行起满礼来,他现在倒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还没忘记学着那些满人“喳”一声。然后,他便转身上马。飞奔而去。
    蒸汽船大约又用了十余分钟,终于驶至海河河口。阿济格此时稍稍后退,远远眺望着这支舰队。这是由一艘蒸汽船和三艘帆船组成的舰队。最小的那艘也比阿济格此前见过最大的船还要大。船侧舷上密集的炮窗,让人不寒而栗,阿济格可以想象得到。当这移动的武库火力全开时相当于一个什么情形。
    “终有一rì,我们大清也要有这般的战船,若无战船,海上无法与俞国振交锋,便只能处处被动挨打。”
    阿济格心中如此想,然后便看到那四艘船开始侧转身躯,减速缓缓向河口驶来。在入河口之前,它们抛锚停下,放下了一艘舢板,与南面的华夏军陆军会合于一处。
    阿济格心中有些惋惜。要是华夏军的这四艘船大模大样一头撞进海河中就好。
    然后,他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一艘船上发了一炮,炮弹落在与阿济格等人相距不过五十余丈处,阿济格胯下的战马是受过训练的。可听到这声音,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响鼻,不安地躁动起来。
    阿济格脸sè有些变了:“退,再退出半里!”
    为了防止俞国振派海军在此登陆,沿着海河口,阿济格布下了一道防线。但现在他发觉,自己还是低估了船上重炮的shè程,他的防线,竟然在对方的shè程之内!
    果然,对方试shè一炮之后,发觉距离差不多,顿时一座座炮门尽数打开,然后开始狂轰滥炸,仿佛炮弹都不花钱一般。
    阿济格的命令下得及时,这一轮炮只是让他伤亡了数十人,他将防线后撤半里,算是离开了危险之地,可是他的心情,却越发沉重。
    有这支舰队在,虽然南军难以渡河,但也意味着他无法从此处过河绕道南军侧后了,而且,为了防备南军在炮舰的掩护下强渡,他手中的兵力,还必须留下一半在此处。
    “将此地军情回报给睿王,催促睿王速度进军……”
    “王爷,我们就呆在这里?”鳌拜是他的副将,对于他的这个决定颇有些不以为然:“隔着河和南贼对骂?口水可淹不死南贼!”
    “你的意思?”
    “我观对面南贼兵力并不多,而且他们似乎不愿意付出惨重伤亡,因此料想他不会在此地渡河,不如我带一支人马,绕去天津卫,在那边看看是否有机会?”
    鳌拜的意见并不出阿济格意外,鳌拜一直忠于黄台吉一系,在多尔衮摄政之后,几乎得不到什么机会,最多的就是被派为使者,干些往来奔波的勾当。不能领兵出战,也就意味着无法立功,扩弃不了自己的实力。
    而现在,他跟随阿济格出来,是难得的机会,若是能独当一面,立下真正战功,那么多尔衮还能有什么理由压制他?
    另外,鳌拜也希望自己能狠狠给予俞国振打击,为他的兄长复仇。在建虏有巴图鲁称呼的勇将中,鳌拜是少数未曾直接被华夏军击败过的之一,他心中还有些骄意,总觉得此前华夏军能胜,都是施了诡计的结果,若是真正交手,他一定能抓到机会,给华夏军重挫。
    阿济格沉吟了一下,确实,若就在这里僵持下去,他们不可能有击破俞国振的机会。他与多尔衮的看法相同,就是此事满清宜速决而不宜久拖,若拖到明年开chūn,仅数千里的军粮转运,便足以拖垮满清。
    俞国振可以凭借海运大规模运送粮食,他的富庶也不怕运输途中的损耗,满清却是损耗不起。
    “好,鳌拜,我给你两万人,不过,你不要去天津卫,绕开天津卫,自保定南下,看看能否攻青县或者沧州,若有机会,甚至可以趋德州,据闻俞国振本人便在于此!”阿济格说道。
    鳌拜大喜,正待离去,阿济格却又一把拉住了他。RQ
    (njxs)最快更新,请收藏(njxs)。
六一九、杀气一时作阵云(三)
    广阔的华北平原,这个夏天的闷热躁风,让人浑身上下不舒服。◎聪明的孩子记住 超快手打更新 。◎
    鳌拜解开甲,露出毛绒绒的胸膛,将一瓶酸甜的果汁倾入口中,任汁水顺着他的虬髯淌下,他抹了抹下巴,喃喃说了声“痛快”。
    其实他心里一点都不痛快。
    阿济格放他南下,但还是有所约束,让他难以放开手脚。
    “俞国振便在德州,我直接去攻德州就是,他身边兵力不足,只要擒住他,天下大势就定下,为何还是让我第一优先攻青县或沧州?”
    想到这,他心中就极度不满,但这不意味着他会违背阿济格的命令。
    虽然他认为自己不会输给俞国振,可是俞国振可怕的战绩,还是让他不得不慎重。
    至少,俞国振镇守的城,他是不会去的。
    远远眺望了一眼天津卫,鳌拜突然眼眉一动:“那是什么?”
    他们绕道离开,并未进入天津卫,但途经吴三桂的治下,自然少不得寻吴三桂任命的官员征粮催赏,所以看到眼前奔来的人,鳌拜既意外,又不意外。
    意外的是,吴三桂竟然亲自来见他。
    “此时南贼不正准备攻城,你不在天津卫中应付,怎么有时间来寻我?”鳌拜有些不解地向吴三桂问道。
    “鳌拜巴图鲁,你带领这么多人马,是去做什么的?”吴三桂笑着问道。
    “此乃军机。不可擅传!”
    “那就让我来猜猜……是去取沧州还是青县?”
    吴三桂的话语让鳌拜眉头紧紧皱起,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目的,竟然这么容易就被人看破。
    吴三桂在崇祯的最后几年一直镇守辽东,虽然他地位的稳固靠的是高起潜的支持,但是在辽东他也确实做得不差,他个人的能力,在崇祯朝的诸武将中。可以说是拔尖的。他笑眯眯地看着鳌拜,让鳌拜心中极是不快,粗声粗气地道:“你说错了,我是去攻德州的!”
    “绝无可能,巴图鲁这可是在欺我。”吴三桂道。
    “何出此言?”
    “虽然这几年巴图鲁并未如何出战,但我知道,你可不是莽夫。此次与俞国振决战,巴图鲁事先没少琢磨俞国振的用兵计策吧。俞国振最喜欢用的战术之一。便是以自身为饵。诱使敌人去攻他,然后于半途截击。”
    鳌拜不由自主地微微点了一下头,吴三桂说的不错,俞国振当初击败多尔衮,用的便是这种狡计,以自己为饵。
    “此战俞国振坐镇德州,与天津卫相距不过两百里。想来虽不是有意诱我们去攻他,可若我军真去袭德州。他也不介意顺势而围。记得当初李自成攻聊城、高杰攻兖州么?俞国振部火器优势明显,他如今已经彻底淘汰单纯的步卒。而且又有铁丝网、壕沟构成防御工事,哪怕是一座小城,他也能将之打造成不可攻破的堡垒——巴图鲁,你有多少兵力去填德州?”
    鳌拜不傻,自然知道,吴三桂所言是真。他之所以不违背阿济格的意思,去青县或沧州相机行事,而不是直攻德州,便是因为如此。
    “更何况,鳌拜巴图鲁,你带的应该都是骑兵,骑兵攻城,必难成事,骑兵最大的优势,乃是机动,是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位、意想不到的时间,突然出现在敌人侧后。攻城那是步卒的事情,以巴图鲁知兵善战,当然不会去做这种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事情。”
    “你说这么多,究竟有什么打算,直接跟我说就是。”
    “以我之意,巴图鲁也不要去攻沧州与青县。”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jīng芒,这就是他等待的时机。他手中兵力虽多,但他心中也明白,其中大半都是滥竽充数之辈,缺乏一支jīng锐。关宁铁骑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战,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剩余的一部分,都是他的心肝宝贝,不到万不得已时,他根本不会投入进去。
    所以,为了此战胜利,他自然就将主意打到了建虏的八旗骑兵身上。
    若是阿济格在,他也没有胆量来打这个主意,可是来的是鳌拜,吴三桂没少与之打交道,知道此人在建虏中最为悍勇,对俞国振也最为不服气。
    况且他沉寂了数年,也确实需要一个大功劳。
    “不攻沧州与青县,那做什么,难道去攻济南府?”鳌拜顿时jǐng惕起来,如果吴三桂真的出这样的主意,他会毫不犹豫吐其一头口水。
    “我派人去攻沧州。”吴三桂接下来的话,却让鳌拜大吃一惊:“同时,我在天津卫附近佯作渡河,准备反攻,如此情形下,田伯光部必不敢回军救援,唯一能援助沧州的,就只有自德州出来的俞国振。他不想坐视田伯光、顾家明后路被截,便只有出城来救。”
    “然后我去半途袭击俞国振?”鳌拜听得这里,jīng神不由一振,这倒是一个好计,攻打德州城,他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野外凭借骑兵的机动xìng与俞国振野战,他觉得,自己还有几分胜算。就算不能成功,重挫俞国振士气之后远飙离开,总是能做到的。
    “非也,非也,俞国振此人虽然会在战场之上将自己放置于险境,但并不是说他粗心大意。恰恰相反,他若是出兵救援,必定会考虑到自己的安全,而且前些时rì接到的消息,俞国振的两万援军已经到了青岛口,如今应该已至德州,有充足的兵力,他的jǐng惕xìng又高,想在半途中袭击他,绝无可能,但是,他若是离开了德州,德州守备必然空虚,此时我再派人冒充传递胜利军情的使者或者逃避战乱的百姓,混入城中,骤然夺城,俞国振必定进退失据,这个时候,他唯有全线收缩……”
    必须承认,吴三桂勾勒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鳌拜听得眼前发亮,这个确实比起他仓促袭击德州要有把握得多。
    俞国振自己身边定是有强兵护卫,他在德州,那么德州也有强兵护卫,因此不会担心德州出什么状况,但是若他离了德州呢?
    “俞国振狡诈,天下无双,要对付他,就必须比他更为狡诈。”吴三桂看鳌拜的神情,便知道离自己的目的不远了,他诚恳地劝道:“唯有这连环计,才有可能不被他看破,除此之外,再无他法。巴图鲁,为准备此战,自六月开始,我便开始筹划,境内青壮,几乎完全被我动员,想来辽东之地亦是如此。虽然天气渐冷,让俞国振所部无法通过海运奇袭辽东,但是待冰天雪地之际,大清jīng锐的粮草补充也必然困难,不象是俞国振,他还可以海运至青岛口,再通过铁路转运……”
    可以说,吴三桂晓之以理动之情,为的就是让鳌拜听他的计策。吴三桂对于目前的局势,有着比别人更清楚的认识。这一战对华夏军来说,胜是决定xìng的,负却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对于建虏来说,他们犹有关外辽东可退,实在不行,退到白山黑水苦寒之地以北去,可对于吴三桂来说,却非如此。
    他是毫无退路,因此,为了他自己的生存,他绞尽脑汁也要让建虏将全部力量都押上来,陪他参与这一次豪赌。
    就象他发觉聂霖弃守天津卫背后肯定有诈一样,也象他从田伯光、顾家明的进军中意识到他们其实并未出尽全力一样,他知道,俞国振也希望建虏将全部主力都投入到关内之来,而且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俞国振还有意放缓了华夏军推进的进程。
    但他必须赌,所以他隐瞒了自己的推测。
    “可以,不过你的兵力,须得交由我来指挥!”鳌拜最终下定了决心。
    “理所当然!”吴三桂心中顿时大喜,若能夺取德州,待于就控制了俞国振此次作战的中枢,那里有堆积如山的军资,还能切断俞国振的陆上补给,俞国振唯有退军。到那时多尔衮的大军也应该到了,以多尔衮的军略才能,当然不会放弃这个追击的机会,必然会将战线重新推至山‘东境内,利用满清骑兵的机动能力,袭击山‘东各境,因粮于敌,求富于敌,这才是满清和他吴三桂最惯常用的战术。
    到那时,战争的节奏就进入他们控制的范围了。这三年俞国振让张秉文经营山东,除了修了一条济青铁路之外,还修了一纵三横三条官道,加之推广来自于美注的棉花、开挖煤矿,就近兴办一些工业,这使得山‘东发展得非常快,富庶虽然还远比不上新襄那一带,却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凋蔽情形。满人和吴三桂攻下德州,便有了进入山‘东腹地劫掠其人口工匠和财富的机会,等于是俞国振种树,他们来摘果子。
    这种事情,建虏与吴三桂都很欢喜。
    “我调六万兵供巴图鲁驱使,这是我的预备队,原本驻扎于武清。”吴三桂略一缓:“这是我的兵符,巴图鲁可以用这六万人马掩饰自己行藏。所到之处,为了确保消息不至于走漏,我建议屠过。”
    所谓屠过,就是每到一处都杀尽杀绝,这是鳌拜最喜欢的方式,他狞笑道:“不劳你说,我自会去做!”
    这将是一条流血之路,望着鳌拜的背影,吴三桂心中如是想。RQ
    (njxs)最快更新,请收藏(njxs)。
六二零、杀气一时作阵云(四)
    德州乃是山‘东北方门户,当初建虏在崇祯十一年南下,高起潜令山‘东兵聚守德州,倒不完全是错误之举。◎聪明的孩子记住 超快手打更新 。◎
    俞国振在三年前做山‘东建设规划之时,德州便是一个重要的枢纽。济青铁路将向这里延伸,然后与运河在此交会,从而形成水陆联运的格局,在北方稳定之后,往天津卫、京师的铁路,亦将从此向北伸展。同时,在这里他将建一座跨运河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让铁路向中原腹地延伸。
    造桥的技术不是问题,在钦州的时候,雷家就专门带着一帮学徒研究各种桥梁的建造结构,只要钢材、水泥的强度能跟上,莫说水较浅的运河、黄河,就是长江上建大桥,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而且在新襄在南海,雷家的工程师们已经造了几十座钢架桥,有大有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此次大战爆发之后,德州更是成了一座兵城。
    “这地方和济南府气氛就不一样了。”
    马大保喘了口气,拿起腰间的水壶,将水一饮而尽,看着钢轨在自己面前延伸,当发觉一个年轻的工人做事有些马虎时,他大步流星走过去,一把就将那工人推开,然后自己将钢轨放正,起身便给了那年轻工人一个耳光。
    “你这混球,做事这么粗心,心思究竟放在哪儿了?”
    那工人被打得脸都肿了些,不过老老实实一声都不敢吭。他方才确实是走神了。故此这一巴掌并不冤枉。
    或许是因为从死亡的门槛前挣扎过来,或许是因为俞国振派出的教导员实在是得力,象马大保这样的工匠“老师傅”,对于自己目前的待遇分外珍惜,因此容忍不得那些年轻的小子们有马大哈之举。他们很快就凭借着师徒关系、自己的做事能力,在各个生产部门建立了威信,当然。还有他们为了将事情做好不惜揍人斗殴而产生的震慑力。
    象马大保,曾一个人打过三个不服的小子。
    他这一巴掌才收回来,便听到远处雄壮的歌声。马大保回头望去,只见俞国振带头,一队队的华夏军绵延而来。
    人过一千。漫山遍野,人过一万,无边无际。马大保看着这仿佛没有尽头的华夏军,脸上不由露出欣羡之sè。
    “方才凶巴巴的,现在焉了吧,马大保,前些时rì,委员会刚发公告,要求尽可能尊重普通劳作者,你动辄打徒弟。小心被报上去!”
    旁边一个班组的组长费绅嘲弄地对马大保说道,马大保瞪了这厮一眼,这厮最爱卖弄嘴皮,一心只想着向上爬,用马大保的话说。不是一个专心在下头干活的人,可惜了他有一手好手艺。这是难免的,华夏体系内部总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马大保这种灾民出身靠着刻苦努力才在短短的三年内崭露头角的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