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路-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将军~~~~”
管亥一看程玉表情不善,也就闭嘴不说了。
其实当程玉看到东莱的时候也是有一点失望的,这称占地不是很大,城墙既不高也不厚,而且已经年旧失修。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啊,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是很在意名分的,做朝廷的官怎么折腾都可以,但如果是没有名分的人,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承认的。
第二章 驰援徐州 第九节:竹杠
更新时间:2009…12…7 18:10:49 本章字数:1596
虽然程玉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绝对不是适合和手下的兄弟们说的,只好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众人:“管将军这话就不对了,虽然这个东莱城现在还小,但我们可以把他建设成……”正想说象上海一样的国际化都市,突然想到,此时的上海恐怕连东莱的一半还赶不上呢,只好转口说:“如洛阳长安一样的都市了。”
管亥一听,交口称赞:“果然好志气,哈,不过现在的洛阳还不如东莱的繁华呢,董卓的一把火可真狠,听说已经将洛阳移为平地了。”
众人正在聊天,突然见到“洛阳”的城门大开,一队人众出的城来,正是东莱的官吏和富人。
这里的富人和其他地方的衣着打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一点也不因为城小就显得比其他地方穷一点。程玉看到感慨,原来不管国家怎么穷,那些富人都可以继续他们的聚敛财富,难怪什么地方也没有见到富人反对政权。
但仔细一想,现在还是三国时期,正是封建制度稳固发展的时期,正如资本主义的黄金阶段必然会有垄断资本主义一样,豪强地主的的出现也是封建制度黄金阶段的标志。虽然自己以为他们腐朽,不过在当代,他们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等来到城门前,城门前的众人早作好了准备,当中一个代表问道:“这位是否就是新来的程太守?”
程玉连忙回答:“正是区区在下。”
众人得到肯定答案以后,马上呼啦啦倒了一片,却听刚才问话的人说:“听说朝廷为我们指派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太守,城里的父老已经望眼欲穿,今天公推我们来城外迎接,只盼能亲见大人一面。一见大人,果然是人中龙凤,让我们不敢仰视。”
程玉自然不会把他的话当成真的,不过对对方奉承人的本领还是要景仰万分的,难怪大家都喜欢作官也难怪大家选他们作为人民的喉舌。
不过自己心知这些也就好了,没有必要搞的太清高,连孔子都说:“‘人至察则无徒’吗。”自然不要太清醒了。
于是,程玉以微笑的表情面对大家:“诸位辛苦了,小可有何德何能可劳诸位大驾?”
大家一听,这个太守还是不是很迂腐的,应该可以交,作为长官和自己这样亲近,自然要客气一下了:“不辛苦,不辛苦,能在这里等待大人,是我们的荣幸。”
众人相视一笑,就作为已经认识了。气氛既然已经非常融洽了,后面的脚夫自然也不用等什么了,赶快把准备好久的礼物抬了上来。谈判员又说:“这是我们准备的白银五千两,一点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
程玉一听,这些富绅还真是有钱啊,孔融给自己的军费不过是五千两,他们竟然送礼就能送到这个数,不过自己对搜刮地皮没有兴趣,还是推辞道:“各位的心情我领了,不过在下无家无业,要银财也没有什么用,大家的心意我已经领了,至于钱……你们还是那走吧!”
众乡绅一听,面面相觑,想不到新来的太守竟然这么不好对付,商量了半晌,才嚅嚅的说:“大人太客气了,小人们也知道这样的礼物不能出手,这只是我们几个人的心思,还有其他人过后会来拜访大人,大家决定共同出资将大人的行辕好好修缮一下,请大人不要怪罪他们。”
程玉一听知道,原来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敲竹杠,不过这种事情是不太好解释的,越描只会越黑,只能说:“好吧,多谢各位的美意,这些事情等我们进城以后在慢慢商量吧。”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一直把这里的最高长官挡在了门外,这可是十分不礼貌的事情,于是慌忙往城中让这些长官门,终于将这里的尴尬局面别过。
进了城才发现,其实城里没有象外表那么差,街面虽然并不宽敞但十分整齐,虽然破旧却也不十分干净,因而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
从程玉等人进来的城门,向前走三百步左右就是郡守府。这就是程玉未来的家,这座腹地在具体结构上和孔融陶谦的府邸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规模上略微小了一点,但比起一般地主的家宅,已经不是一个档次,如果和穷人住的地方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章 驰援徐州 第十节:定策
更新时间:2009…12…7 18:10:49 本章字数:1620
等到了府中,程玉吓了一跳,地上黑压压跪满了一片差役和奴仆,程玉虽然对古代的这种跪礼已经适应了,但还没有有过这种跪一片人的经历,他在部队里自然行的应该是军礼,不过虽然愣了一下,他还是很快的恢复了状态,和蔼的让大家起来。
不过还是有点奇怪,就问这些人怎么回事。众人连忙解释,他们听说新来的太守是单身一个人,大家一起为新长官准备了这些仆人。然后向这些人介绍他们的新上司或者是新主人,这些下人行过礼后都各司其职去了。
程玉也不想和这些阿谀奉承的人客气什么,也就安然的把礼物收下了,等来到议事厅,程玉让各个属下官员介绍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和程玉没有来以前的情况,这才对东莱郡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东莱的占地面积并不小,属下的辖县也很多,但人口不是很多,也就是一个重臣大一点的封地的户数,而当时北海的人口是八十多万,平原则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并且所处的海边在当时来说还是贫瘠地广人稀,不过因为这里有鱼盐之利,所以商业比较发达,而且因为偏僻,多年的战乱并没有波及到这里,虽然并不富庶却十分安定。
程玉对这个情况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比较穷,但这是可以弥补的缺陷,何况又有那么多的优势在。
不过再往下面说,可就不是程玉喜欢听的东西了,因为这里太偏僻,又不是什么重镇,这里按照朝廷的定例是只能拥有官兵五千人以内,加上各县的名额也不过是七八千而已,可是自己手下的兵马已经早就超过这个数目了,更不要说以后还想发展了。
再说城里的粮草也不是很多,仅能维持自己的兵马,按这里的状况,恐怕士兵数超过一万自己就已经养不起了,但如果只靠自己这点人马也就是一个流寇的档次而已,又谈什么攻打州郡呢?
扩张难,不扩张又会被人吞并,这个时代的生存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啊,所有的难题都需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等第二天,程玉在郡衙前宣读了圣旨,由临时代理的官员将虎符印信交给了他,这就标志着程玉已经正式接收了东莱郡的大权。
又对太史慈管亥石虎等做了任命,安排了住处,那个晚上程玉又陷入了不眠,自己的出路是什么?兵马粮草都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转来转去,按着自己现在的兵力,只能先老老实实的再次扩充实力,积蓄粮草待机而动。
目前能想到的路线有两条,上策是夺徐州,占汝南,与曹操决战或者联合,在中原地区先站稳脚跟,这样做的好处是有青徐之兵的支援,在这个人丁本来就不太多的情况下,控制了青徐,天下兵源的五分之一就控制在自己手中了;下策是在几年之内兵出江南,象孙家的策略一样,先平定江东,然后夺取荆州,以荆扬的人才为根本北伐,即使不成,也可以割据一方。
但无论哪条方案的重点都是要先有充足的粮草和兵马,而兵马的最终制约因素还是粮草,最后剩下的一个难题只有粮草问题,如果这里是曹操孔明在的话,他们会怎么解决呢?
突然间,一个灵感在脑中亮起,对了,他们也都遇到了这个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一样的,可惜没有毛介满宠这样的人才来为自己策划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的脑袋里回忆吧。还有经济问题,也需要自己去思考解决,原来真正当个君主的时候还是真累啊。
转眼几天就过去了,大家都已经被东莱的人熟知接受了,太史慈和母亲搬到了自己的府邸,也为管亥买了一处宅邸,但他还是和军队住在一起,人们在接受这个太守的同时自然也就接受了他手下的人马,这只人马暂时还是以程玉私兵的名义存在,在城外建立了军营每天操练。
没过几天的一个上午,突然有下人来通报,管亥求见,程玉此时正在处理交接以前积压的公文,呆了这么久他终于可以简单的看一些东西,也能写点字了,当然字的好坏他是一点也看不明白。叫管亥进来,对他说了一声:“正好管将军回来了,请先自己转转或者休息一下,我一会有些事情还要和你商量。”
却听见管亥突然说了一句让他莫名其妙的话:“少主,您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吧?”
第三章 江南佳凤 第一节:扩军
更新时间:2009…12…7 18:10:50 本章字数:1767
“我的志向?”不知管亥怎么突然间提出这个问题;程玉有一天疑惑。
“就是你的那个济世救民的愿望。”
“哦,当然我不会忘记了。”程玉还是没有明白对方这样问的原因。
却听见管亥自故自的继续问下去:“那您认为您现在凭借手中的这点实力就可以扫荡群雄安定天下吗?我猜你也不会吧事情想的这么简单吧,既然你的志向不是一城一地,就应该早做打算,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以图大事。”
程玉一听,心中非常欣慰,自己一直以为这管亥虽然是一员虎将,却缺少智计谋略,今天才知道虽然他并不够一员智将却是个比较有远见的人,心下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却不知道他这么和自己说是不是已经又了什么特别的主意,于是问道:“虽然我也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在这种小地方,又有什么地方能获得兵员呢?”
只听管亥哈哈一笑说:“这个就不要少主担心,您可知道,为什么青州的黄巾号称又十几万,而目前我们收编的军马只有一万左右吗?”他顿了顿,却没有等程玉询问,就又自故自的说下去:“其实这并不是我们虚张声势,广在北海的地面上就有着六七万的黄巾,只是他们分散在各个山寨,他们共推我管某为首领,听管某的调遣。日前我攻打北海,没有想到会有少主和三爷这样的英雄助阵,所以只带了本部的人马,归降少主之后,也就没有再和他们接触了。这些人马自从没有我这个头领之后,一直各自为政,也就收敛了许多,但他们却仍在北海附近的山上。今日我主的兵少,让我突然想起这些旧日的兄弟,如果将他们都收降的话,可使我军实力大振。如果少主有此想法,我愿意效犬马之劳,不过……”
管亥停顿一下说:“听府库介绍,城里的粮草如果如果供应这么多人马的话,恐怕连两个月都支持不上,加上各山上的粮草,不过也就支持半年而已,如果他们都归降的话,又不能继续象以前那样打家劫舍,掠夺郡县了,军粮没有了出路,只要少主可以解决军粮的问题,那我们的实力很快就可以壮大起来。”
程玉一听,可是万分高兴,自己已经想出了粮草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是苦恼于这里的人丁稀少,现在管亥又把这个头痛的问题解决掉了,不由的哈哈大笑:“管将军啊,真是要多谢你了,你给我解了燃眉之急,现在好了,只要能解决掉兵源问题,剩下的军粮问题你听听我的主意怎么样。”
原来那天程玉所想到的方法就是屯田之策,具体说起来,从东汉开始,就流行屯田的方式,不过屯田有两种,一种是后来曹操实行的那种农民向政府租借工具和土地,然后收获的时候,政府获得收成中比较多的部分;另一种是后来孔明姜维实行的那种军屯,既部队分成多部分,轮流操练和耕种,这样在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又可以保证军粮,而且多余的部分亥可以用来换取一些武器等其他东西。
本来程玉想的是如何吸引流民来进行屯田,不过没有想到管亥帮他找到了 这么多的兵源,那么就可以直接用军屯的方式来进行了。
管亥怎么懂得屯田的道理,但是他一听到这个方法,在直觉上已经认识到这就是解决眼前问题最好方法了,连连称赞程玉的聪明才智。
第二天,管亥就出发去召集自己原来的旧部,程玉也把自己的心腹召集在一起传达了一下,众人一听又这样的好事都纷纷表示祝贺,太史慈说:“妙啊,三弟这军屯之法想的果然奇特,正好这里地广人稀这样一年下来,不但部队的军粮问题解决了,恐怕还会有几年余粮。”众人也纷纷表达自己相同的意见。
但程玉可是不满足与只是进行军屯,同时他决定为了增加人口,同时也在民间进行屯田,这才定下算把这次会议的任务顺利完成。
等待中的几天对程玉来说,仿佛有一辈子那么长,管亥出去以后就一直也没有音信,程玉等待的精神就如弓弦一样时时紧张着,不管管亥这次能不能成功,对他来说都不是很重要,但管亥可千万不能出危险,这可是现在自己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要是出了危险自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正在坐立不安中,突然一个传令兵匆匆的跑进来:“报大人,西门外几十里突然掀起征尘无数,似乎有千军万马杀来,不知是何处的兵马,请大人定夺。”
听到这个消息,程玉一跃而起,怕是管亥回来了,激动的连甲都没有穿,就冲出大门,从卫兵手中接过马——自从管亥走了以后,这几日,这匹踏墨雪麟就从来没有离开过门口,连夜里也是栓在院子里的门边——就为了等管亥回来。
第三章 江南佳凤 第二节:降卒
更新时间:2009…12…7 18:10:50 本章字数:1602
程玉飞身上马,直奔西门而去,很远了守门的士兵才听见他说要去把太史慈和石虎他们也叫上。
战马一溜烟的就跑出了城池,远远的就看见尘土飞扬,按着烟尘的分布程度来说,恐怕真的也有上万人呢,程玉在那里极目远眺,想看轻对面来的是什么人,不过也只是徒劳无功。
过了片刻,还是看不清对面的人,但已经能看到人影了,这个时候太史慈也由城中来到门前,对程玉说:“少主,我已经安排好城内的防务了,防备可能出现的万一,石虎去了城外军营,如果不是管亥的人,而是贼人骚扰城池的话,他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支援。”
程玉也对此表示了认同,毕竟自己还不知道来的是不是管亥的人,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在众人忐忑的心情中,城内的官员也听到报告,一起来到城边陪他们的长官,终于,最前面的一张面孔越来越近了,不是管亥确是什么人。
程玉当看到这张熟悉的面孔之时,心中一阵狂喜,管亥可看到了城外的众人,马的速度更快了,片刻就到达了城下,将马上栓的东西往地上一掷,飞身下马,然后单膝跪地行了一礼:“禀告少主,幸不辱命,此次共收降降卒四万余,今天怕少主等的心焦,特带领一万人马先回来,其余的各寨人马都在收拾东西,三日之内就会到来——他们,是想阻碍我们归降主公的人,都已经被我诛杀了。”
众人这才注意到地上的东西,赫然是几颗人头,由于已经经过了几天,不再血淋淋的了,但鲜血干了以后的人头看起来更丑恶,在场的官员,看轻以后都再强烈压抑想吐的冲动。
管亥继续说下去:“他们不想归降主公,我就杀光了他们,现在我身后的人马就是他们原来的旧部,现在附近两百里之内,没有不愿意投降主公的黄巾武装了。
程玉听了,也觉得管亥有点残忍了,对方只是不想投降自己而已,何必要杀掉呢,但自己也许手下还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毕竟有些时候是需要手段毒辣的,古往今来必须要有雷霆手段才能成功,虽然古人尊崇衷恕之道,但真正的成功靠的还是始皇帝那种威势。
于是,对管亥的做法也就释怀了,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既然他们不想投降也就算了吗,这又何必呢。”然后就转向其他方面了:“管将军你辛苦了,来,回城我们好好为你庆祝一下,谢谢你为我如此鼎力。如果能够有匡扶天下的一天,那全是你的功劳啊。”
管亥一听,以头触地说:“少主过誉了,我管亥蒙少主不弃,受您的知遇之恩,当肝脑涂地以报答您,扶助少主是我应尽的责任,还有什么功劳可以自夸呢?这庆功之事实在不敢提,小将还要为少主先收拾降卒,请少主保重身体,先回城等待即可,留下几人监督我清点人数就可以了。
程玉又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现在的管亥对自己绝对是没有二心的,于是说:“哎,不必了,有管将军为我主持大局,我又有什么是放心不下的呢?你做事,我放心。”
不觉中,又引用了毛主席的话,不过这句话确实非常能得人心,管亥听的热血沸腾,大有为君赴汤蹈火之势。
果然在过后得两天,又有大队的人马陆续老东莱投靠程玉,第四日上,管亥就来报告说,军队已经集结完毕,连同本来就跟程玉的人马,已经有六万五千的黄巾军加入了程玉的阵营,还有许多的家眷,等待程玉的安排,程玉早就成竹在胸了,这几天他也没有闲着,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奔波。
这些所有来的人都要进行屯田,所有军人的家属都可以免费获得土地和使用官府的农具,在城东海边的广大土地上建设起他们的新家园,一年之内不用征税,以后,在家里还优人在当兵的时候,农具就是免费的,士兵也又进行了一次调整,还是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留下了共五万的人马,其他淘汰下来的人就按照标准的屯田方法,官府提供土地,提供工具,但要交百分之六十给程玉代表的东莱郡政府。
在短时间之内,各山寨带下来的粮食还够用,一个月以后的差额还可以靠用打鱼来补充,如果还是没有办法支持到麦收季节,最后的就靠府库里的粮食了。
第三章 江南佳凤 第三节:备战
更新时间:2009…12…7 18:10:50 本章字数:1674
这样计算一年以后东莱的粮食储备就应该能达到一个高峰,几年以后东莱的粮食就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了,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军备的更重要的一部分是军马兵器的准备。
这些程玉当然也不会不考虑,他的方针用五个字表示就是“重农不抑商”,重农的表现就是屯田,还有就是大力鼓励商业,本来这种鱼盐发达的地方就是古中国商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只要多加引导,就会有很大的发展,他所用的方法也简单的不得了,除了上缴国家的部分以外,程玉将地方的各种苛捐杂税减低了一半,用高利润来吸引商人多来这里交易,并且对行商的限制也少了很多,只要是有合法的身份证明就可以来这里做生意,这是根本不懂商业知识的程玉想到的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当然,对自己特别重要的行业还要加强扶植,在东莱郡来说,冶金业刚开始的一年是免税的,这就是纯粹出于对军备的考虑了。还好由于这里偏僻,并没有很多的豪强地主,有钱人中又有许多是商人出身的,新政策推行的还是很顺利的,很快商人就纷纷聚集在这里,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冶金作坊开始在这里落户。
其实,作为一个后世人来说,程玉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有着超越时代的知识,但等到了真正应用的时候,程玉才发现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一点意义也没有,不过浓缩下来的精华就是他知道什么是适合这个时代的,于是当时还是新发明的翻车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很快就被引进来。
果然一年以后的东莱税收和存粮都达到了能打大仗的要求,城池在他使用税收和募捐来的钱修缮扩建以后也起码达到了北海的规模,还有一条就是很多受外地战乱而逃出来的百姓被屯田的政策吸引而在东莱安家。
虽然程玉一直狠抓经济,可并不表示他会因此而放弃军事,这一年的时间里,那些山贼的战斗力经过经过集中加强的训练,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除了以前规划的那些训练内容以外,他又特别的加了一点思想教育,不过当然不是现在这种程度上的政治,只是一些军纪拉归属感拉服从命令忠于君主等内容,不过绝对没有民主等方面的东西,不是不想,社会的基础没有,高层建筑必须要符合当时当地的条件。
军队还是用的元朝的百夫长制度,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只是因为以百人为基本单位数量上比较好统计,这也是他偷懒的表现吧。
这一年里,部队的装备一直再更新,因为冶金业的集中,他这里已经可以自己制造出比较好的兵器盔甲,招兵买马还在继续,不过人不是很多也没有什么特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