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截杀。看到匈奴人居然在自己率军赶到之前就往北而去,蒙恬也是难以置信。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之人,见此情形立刻下令所有的骑兵继续追击敌人,而他则先赶去与韩信等人相见。至于那连环铁甲骑兵,因为有上次脱力的前车之鉴,蒙恬可不敢再让他们全力追杀敌人了,便让他们解下盔甲休息在了一边。
“几位将军,蒙恬来迟了。”蒙恬见到韩信等人全都是一身的征尘,脸上都是黑漆漆的一片,就知道这一战的艰辛了,所以忙上前问候。
此时的众人都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刚才还能镇定地指挥作战的他们随着敌军的退却也明显感觉到了从头到脚的劳累。他们不但要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当将士休息时他们还要想着接下来的作战方案,心中又担心自己会撑不到援军到来,但在士卒的面前却又要精神百倍,所以他们比起一般的士卒更为劳累。直过了半晌之后,郭全忠才用嘶哑的声音道:“多得蒙将军及时赶到,否则我们这些人可就要尽丧敌手了。将军你不必照顾我们,大可带兵继续追击匈奴人,这一次若不能消灭他们,几年之后他们势必会再来生事的。”
蒙恬知道他说的在理,遂点头道:“那我留下五千将士在此听候诸位的调遣,其他人就随我去追击那匈奴人去了。”说着跃身上马,喝令其他的将士随他一同往北追去。
韩信等人在休息了半个时辰之后,才指挥蒙恬留下的五千人将战场打扫起来,而他们则带着仅剩的数千兵马回到了云中城中。每个人都已经累得只想痛快地睡上一场,但每人的心中却是快活无比,毕竟他们以少战多将凶悍的匈奴人给延阻住了,这一战足可使天下震惊,使百姓们心中有他们这一支英雄的队伍。
一路赶去,猛恬紧随着前面骑兵所留下的痕迹。从刚才所见的秦军的表现来推断,匈奴人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只要自己可以追上他们,那这些一直使中原人困扰不已的麻烦就要从此解决了。想着一举将外敌都歼灭了,蒙恬心中满是激动,大声喝令全军加快进军的速度。其实也不用蒙恬的催促,对于追击落荒而逃的敌人,所有的秦军士卒都卯足了劲,毕竟这可是立功的大好机会,而大秦又最是看重军功。这或许是近几年来最后的一场大的战事了,若再不趁着这个机会多立军功,只怕已经就没机会了。
隐约的,蒙恬已经听到了厮杀之声,循声向前,不久他便看到了两支正在火拼的人马,一支是自己先前派遣出来的骑兵,另一支便是那匈奴人。蒙恬所派遣的骑兵在数量上虽然不如剩余的匈奴人,但是他们却是生力军,所以两军交战秦军也没有吃一点亏,甚至还隐隐有压制着对方的感觉。见到了敌人的身影,赶来的秦军士卒也不用蒙恬发话就呐喊着杀了上去。
匈奴人原来就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如今再有这数万的步卒出现,更是乱了心神,乱了方寸,只知不断地向后退却,地上留下的尸体越来越多。
白班见到蒙恬带着大军赶到的时候,就知道这次是彻底完了,自己想要借匈奴的力量对付秦人,结果却是帮着秦人将这强大的外敌给消灭了,他只觉得世上最好笑的事情莫过于此。“哈哈,哈哈哈哈……。”他仰天一阵大笑,“……想不到我竭尽全力,不惜以身事贼,结果却还是以失败而终结,难道天真的那么眷顾扶苏吗?”
冒顿见他状若疯癫,心中也是一阵悲凉,自己带着十万大军到中原来,从最初的只想劫掠财物到后来的想要攻城取地,想不到现在却是落得如此下场,连回草原都不可能了。他紧了紧手中的刀,心中暗下决心,就是战死也不能让秦人活捉了自己去。
所有的匈奴人都已经不抱任何可以活下去的希望了,这里就是他们的最后的归宿。而所有的秦人则认为这一战势必能尽杀这些匈奴人,为上百年来死在匈奴人手上的袍泽们报仇了。就当大家都认为战事会以匈奴人的败亡而结束的时候,大家却没发现天象已经变了。
连续的追击之下,时间再次到了白天。但是刚刚还是青天白日,突然乌云就遮蔽住了太阳,随后在这个早春如冬的时节里打了一个大大雷。
天色越来越暗,很快就连对面的人也看不清其面貌了,这让正在厮杀的所有人都停住了手,而后便不断地向后退却。在这敌我都看不分明的情况下,动手是很不明智的。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停止,随着天色昏暗,天上还下起了冰雹。开始只有黄豆大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是越来越大,最后足有半个拳头那么大,砸在盔甲之上都可让人觉得痛楚不堪。
被这些从天而降的雹子所砸,原来就心下忐忑的秦军更是叫苦不叠,纷纷向后退去。蒙恬也知道这天威不是人力所能抗衡,所以便也在几名贴身的亲卫的保护下向后退去,只等恶劣的天气过去之后再与匈奴人做最后的了断。
半个时辰之后,冰雹才停了下来,再过了半晌,天才重新放亮。入到蒙恬眼里的尽是那些被雹子砸伤砸死的士卒,但是让他惊奇的事情却出现了,对面那原来匈奴军所在的位置现在已经不见一人,只有那些原来就身受重伤的匈奴人此时已经倒弊在地。匈奴人居然趁着这不多见的气候逃离了,而自己这些人还没有发觉。
蒙恬忙命人四下里寻找匈奴人的踪迹也好追赶,但是因为那一场冰雹的关系,所有的痕迹都已经看不出来了。在尝试着往北追了三十里地依旧没有发现匈奴人的踪迹之后,蒙恬终于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已经不可能找到那些败北的匈奴人了。
“想不到我们尽了全力,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却还是让匈奴人给跑了。难道上天真的不想让这些野蛮的人就此灭亡吗?以后只怕也不会再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了。”蒙恬呆呆地看着那被冰雹打得七零八落的草,心中长叹道。
PS:原谅俺给匈奴人开了个金手指,不然小说就写不下去了~~~~~
第三百零四章 帝王之道
原来秦始皇用来批阅奏折的小殿此时已经成为了扶苏的书房,有奏章需要看的时候他就在这里看奏章,而当没有政事需要他处理的时候,扶苏就将秦始皇留在这里的竹简逐一地看过去,从而让扶苏更了解这个自己名义上的父亲,同时也让扶苏的思想发生了转变。wWw;
“赐死吕不韦不过是朕巩固皇权的第一步,我大秦的内部也不是一个吕不韦便能够控制的。虽然山东六国是我大秦最大的敌人,但相比起朝中那些一直想从朕手中夺取权力的人来说他们便不是朕的首要敌人了。要想将那些手握大权之人手中的各种权拿回来,朕便需要一个对外不断作战的环境,只有这样朕手中的大权才不会旁落。直到六国尽灭,朕才将那些宗亲手中可对皇权有所制约的力量彻底地除去……”看到这里,扶苏惊讶不已,原来秦国不断地与六国作战,甚至将它们全部灭掉还有这么一个原因啊。
再看下去,扶苏便看到了秦始皇对朝中大臣的制约了,其方法不外乎分权和平衡之道。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常有发生的事情在秦始皇为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心中对秦始皇的手段更为佩服的扶苏也不禁开始审视起自己的一切来,的确作为皇帝来说自己是很不合格啊,与大臣总是以兄弟相称,在朝堂之上也是很随便的,的确没有一点君主该有的威严。或许在自己还在的时候可以压制住满朝的官员,但若自己真有个万一,那些人会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吗?想着这些,扶苏便开始担心了起来。他也是人,一个凡人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基业可以传给儿孙,而不是被外人所窃取,扶苏也不能例外。在眼看着中原大局已定,草原上的匈奴人也抵挡不了大秦的攻击之时,他的目光很自觉地就想到了将来。
“皇上,这是今日的奏本。”一名内侍在殿门外轻声道,他可不敢不得允许就擅自走进这殿中,只能在外唤道。扶苏这才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这些时日他也学着秦始皇每日里都要看上数十斤的奏本,了解政事,从而好将大权都握在自己的手中。
让那内侍进来之后,扶苏问道:“可有从北边带来的详尽的战报吗?”虽然蒙恬已经将战事的结果以飞鸽传书的方式传给了扶苏,但是他却还是想要知道这一战的经过。
那内侍忙将一卷竹简搬到了几上:“这便是刚刚以快马送来咸阳的与匈奴人作战的详尽过程。”而后又将几卷竹简放在了扶苏伸手才能够到的地方才退了出去。
拿过了战报,扶苏仔细地看了起来。虽然蒙恬写的奏报用辞很平淡,但是扶苏却还是从字里行间看出了这一战的艰苦。“想不到这些匈奴人也已经学会了如何攻打城池,那我们想再依城为胜怕是不能了。而那马镫的制造也终于被他们所知,我大秦的骑兵可以与他们一较高下的本钱也不复存在了。这一次虽然在表面上看我们是取得了大胜,歼敌六万许,使得匈奴人在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再犯我边境了,但是我们却输了将来啊。”扶苏的脸上并没有因为胜利消息的确认而露出笑意,因为他想得更远,他知道将来的匈奴人会更为厉害。但是既然已经取得了胜利,扶苏知道是必须要大赏三军的,所以他决定在两日后的朝会之上与臣子们商量一下,也好有个章程出来。
这胜利的具体消息没能让扶苏心喜,接下来的几份从中原各地送来的奏章却让扶苏的脸色陡然一沉。从各地的官员呈送来的奏章来看,原来六国的民众依旧还在心念着旧国,有人在暗中做着手脚想要趁着秦军与匈奴人大战的当口闹出点事情出来,其中才被刚刚征服的楚地的动作尤其严重,已经有不少原来楚地忠于项羽的人被捕,但是事情却并不曾结束。
“看来天下还未平静啊。我虽然不想走秦始皇的旧路以杀戮来镇压他们,但是若任由他们如此下去对我大秦的根本还是有所动摇的,看来必须要想出一个办法出来,分散当地百姓的目光啊。”扶苏站起身来在殿中慢慢地踱起了步来,突然他想到了适才秦始皇用来制衡官员的方法,那就是出兵与六国交战。那自己现在自然也可以与匈奴继续发生冲突,只要大秦一直都占据着有利的位置,那这些蠢蠢欲动的六国余孽自然不敢动弹了,同时扶苏的脑海中还闪过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那就是早一步将自己一直想要颁布的科举制这个新的招募人才的制度落实下去。只要百姓们都认为可以以读书来考取功名,从而为官,成为人上人,他们便不会在铤而走险以造反来达到这个目的了。一旦百姓们不再跟随着他们,那些一心想着恢复故国的六国之人也就翻不起大浪来了。
现在秦国的朝会按扶苏的意思分成了大朝会与小朝会,大朝会十日一次,那些有着实权或是有事要奏禀的官员都可与会,而小朝会就只有少数扶苏的亲信臣子才可以参加的了。这一日正当小朝会,扶苏便将北边的战事以及六国余孽还有所动作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让群臣各抒己见。立刻就有那性急的臣子认为应当将已经取胜等待归来的蒙恬等将领招回来,然后让他们挟着大胜匈奴的势头出兵四处弹压那些意欲反叛的六国之人。这提议得到了许多臣子的赞成,作为大秦的臣子,他们世代都与六国之人结仇,所以一遇到这些事情必然会想到以暴力去压制对方。
扶苏看着这些臣子,等到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才将目光转到了陈平二人的身上。他们两人这几日来一直不曾在扶苏的面前表露过自己的看法,就连进宫也比往常少了许多。见到扶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陈平知道是不得不回话了,才道:“皇上,这镇压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当年始皇帝如此了得,还收尽天下兵器却依旧无法使天下归心,最终闹得天下大乱,所以臣不赞同各位大人的看法。”他的话音刚落,张良也开'口附议,显然两人曾就此事有过商量。
扶苏看着张良道:“那你有何解决的手段呢?”
“臣以为当行仁政,教化万民使其知道皇上之仁慈,如此一来或可使六国之人不会再有反叛之心。”张良上前一步说道,“但是这却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可达成,所以皇上要给百姓们足够的时间。”
扶苏知道张良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书生对孔孟之道的推崇的,所以只是一笑道:“这样一来,还没等我们教化好六国之人,六国之人就已经争先起义了。朕却有两法可解中原与草原的两大隐患,诸卿可想一听?”皇帝都说有主意了,作臣子的当然不会说不想听了,所以都静了下来,等着扶苏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
于是扶苏便把出兵草原和推行科举制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道:“如此一来,在我秦军节节胜利的当口,六国之人怕是不敢作乱的,而一旦那些在当地有着名望的人被我大秦取中为官,百姓们自然也会慢慢地变得开始接受我们,到时候纵有那心怀不轨之人怕也挑不起大事来了。而且我们出兵攻入草原,也可对匈奴人造成伤害,趁着他们新败之时将他们完全歼灭,可保我大秦今后无忧。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这科举之制从古未曾有过,不知是否可行呢?”一名官员大着胆子问道。
有了一人开头,其他人也就都开口了:“皇上,草原与我大秦来说实在无用,而且匈奴骑兵来去无纵很是难找,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大军在草原不败呢?”一时间质疑之声不断。
扶苏待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才道:“若说从未有过的制度,我大秦始创了这郡县之制,而今不是对我大秦的一统天下很是有利吗?至于草原,虽然我们现在用不上它,但是这些年来匈奴人总是屡屡寇边,使我大秦边防不甚其烦,还要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能就此将其歼灭一劳永逸,对天下苍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才能将那些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除去却是用兵的将领应该操心的事情了。”扶苏将众臣子的意见一一进行着辩驳,让那些人都变得哑口无言。,最终同意了扶苏的决定。
待朝会散了之后,扶苏将陈张二人留了下来,向他们二人征询自己决定的意见。张良陈平相互看了一眼之后,还是张良开口道:“恕臣斗胆,皇上此次决定出兵草原并不是简单的攻打匈奴人,而是想要将匈奴此族就此族灭吧?”说着跪倒在地,静等着扶苏回答。那陈平也同时跪了下去。
第三百零五章 帝王之道(2)
扶苏并没有象往日一样立刻就让这两个自己的左右手站起来,而是看了他们半晌,然后才道:“你二人果然是朝中诸臣子之中最了解朕的人,不错,朕确有此意。wWw;匈奴人此次在我中原大败而走,又没夺得什么可以使族人得以挨过这个春日的物事,到时他们的内部势必还会有一场乱,而那冒顿经此一战失利也会大大削弱他在那些崇尚武力的匈奴人心目中的威信,到时他便压制不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争端了。而这个时候只要我们能派遣一支精兵突入到草原的深处,必然事半而功倍,灭其一族有何难的?”
张良道:“皇上,此举是否会大违天道啊?虽然匈奴乃是蛮夷之族,但是他们终究还是苍生哪,若就此屠灭……”他的话未说完,扶苏便已经抬手打断了:“子房这只是书生之见,你不曾见到过北边的百姓被匈奴人劫掠时的惨状,不会明白百姓们对他没的憎恨,在我大秦边疆的百姓的眼中,这些匈奴人根本就算不得是人,杀光他们可以保我大秦边境之民,可使每年上万的百姓获救,朕就算是背负滥杀之名也要行此霹雳手段。”
陈平看到张良的谏言被扶苏驳回,便从另一个方向劝说道:“皇上,如今我屯在北边边境之上的大军都是久战之师,实在是不可再让他们深入到草原中去了,这样或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啊。而且中原各处现在也缺着人马镇守,既然匈奴人退了,何不就此罢战让他们休养一段时日呢?那六国之人可都不安分哪。”虽然他知道这话可能会被扶苏怪罪,但想到当日扶苏曾说过要他们直言相谏,所以他就大着胆子说了出来。
扶苏此时才示意两人站起身来,然后道:“你们当朕是要让这些与匈奴人血战了多场的将士们去草原吗?错了,朕虽然是想为今后的子孙开创一个稳定的基业,却也不会让将士们久在沙场的。明日朕就会下诏让尚在北边的将士们回到咸阳来受封赏,还会诏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大秦已经取得了对匈奴人的一场大胜。然后这些将士们便可以各自返回驻地,这样一来既可以这场胜利来压住心怀不轨之人,又有守军的看守,六国之人短时间里就不敢再有动作了。”
“那皇上要派遣什么人去草原呢?”两人都觉得很是疑惑。
“这便是朕一石二鸟的真正手段了。”扶苏得意地一笑,“朕会向天下征勇士入咸阳,到时候为了表示自己对我大秦的忠心,那些六国之人必会争先将子弟送来,而这些人不但可以助朕平定草原,还可帮朕迫使那些六国之人不敢妄动,他们要知道一旦我大秦国内不稳,到了草原上的那些子弟只怕是再也回不来了。如此借他们的力去为朕平定草原,又借草原之力来牵制六国之人,你们说这一石二鸟之计如何啊?”
陈张二人听了扶苏的这一番解释之后才算是明白了扶苏的手段是多么的高明了,但在佩服之余,两人心中却也产生了一种敬畏,这个在扶苏面前从未有过的感觉在这一日里出现在了他们两人的心里。扶苏有这个想法应该不是这一两天里就能把计划完善的,但是直到现在他们两人才从扶苏的口中得知完整的计划,那就是说现在的扶苏心中所想的事情已经不会老是找他们来商议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距离第一次被拉了开来。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自己所想,最终只能赞一声:“皇上果然英明。”
扶苏其实虽然有心确立真正的皇者威仪,却也没有打算这么快就让自己的左右手都对自己的心思捉摸不透,只是他也是这两日里才将整个计划想好,所以才没有提出来,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计策不但可以使草原上的敌人从此灭绝,还使得自己的皇者威信大大提高。看到扶苏点了头,张良还是问了最后的问题:“不知皇上会派哪位将军前去草原?若是只带着这一群不曾上过战场的将士想将匈奴人尽除,恐怕得要一个善战之将才行吧。”
扶苏淡淡地道:“这一点朕也已经想好了,就让彭子度为主将前去便可。他用兵之道学得尚可,最重要的是他曾与郦食其一道在草原上走过一遭,比起所有的将领都要熟悉那里的一切。”说完话,扶苏已经离开了大殿。而张陈二人却是呆呆地看着扶苏离开的背影。
“想不到皇上对武将们也不是完全的信任啊,生怕他们功劳太大,所以将这或可立下大功劳的机会给了子度诏告年轻人,以达到制衡的效果。皇上真的是越来越有一个为君者的思想和行为了。”张良虽然有些惊讶,却也很是欣慰地想道。
但是一边的陈平却不是这么想的,他想得更是深远:“既然皇上对韩信、蒙恬等立下大功的将领都不太放心而将功劳给了子度这样的新人,那么他是否也已经在文臣之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制衡我与子房的人呢?皇上已经变了,已经懂得了为君之道了。”
想到这里,两人也不敢再说什么,生怕被扶苏怀疑自己,就这样离开了皇宫。其实他们两人这一切都过虑,扶苏虽然想到了制衡之道,却还没有实施,这选子度的行为真的只是因为他觉得子度比起韩信等人更为合适,而且韩信、蒙恬等人也年纪不小了,又在这段时日里大战连场,特别是蒙恬还刚得过病,扶苏的确不想他们太过操劳,才没有选他们为去草原的主将的,但这即使扶苏说出来,两人也未必会相信。
次日,扶苏就向天下百姓颁布了大秦在北边大胜匈奴的消息,一时间大大鼓舞了各地的百姓,只有那些欲图谋不轨的人却是连连叹息,暗道苍天无眼,如果秦人这次在北边吃了败仗,那自己就有更多的把握说动人和自己一同再次起义了,可惜这消息一出却让有家有室的百姓们更是心存安定了。这些心存不轨的人只能希望再出一点什么乱子了。
然后在大胜的捷报传遍天下,百姓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好的靠山时,朝廷又下了一个命令,说是咸阳城中要招那禁卫军,这次是从各地的青年之中挑选。很多家中有子,又想着出人头地的人家就都将自己的孩子报了上去。一时间各郡县的青壮之人大半都报了名,只比当日扶苏说要选后时更为热闹。而这诏令一出,也让许多官员想起了之前的那档子事,各地官员又开始选起了女子来。
半个月的工夫,男子和女子就都往咸阳城送了去,男的是去征选禁军的,女的则是想要进宫为后为妃,一时间在这个春日的大秦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咸阳以及通往咸阳的各条驰道之上。
吕雉和虞紫妍二人此时也在这车队之中。为了使自己也成为进选的女子,她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