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邦命人将受伤的军士赶快救治好,看了姜环一眼道:“那如今我们还能怎样?主动权完全在秦人手中,我们只有赶快往后退却,到了我楚国的城池中才能得保。”
姜环指着后方道:“刘将军既然是楚人,自然知道此地离这泗水城还有数百里的路程,现在若是我们不顾一切地带军往后遁去,恐怕还有机会在秦军追上我们之前逃到泗水,但若是一面要与他们交锋再一面后退,这几百里路能将我们的大军折算殆尽。所以以我之见,现在还是赌上一把,带着大军全力往后逃遁,莫要再与秦军多作纠缠才是。”
刘邦将头摇得象拨浪鼓一样:“不可,这样一来若被秦军追上我军必然失去了再战的勇气,到时候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这实在是太冒险了,还不如和现在一样,边战边走,或许还有机会带着剩下的人马逃回去。”其实刘邦心中还有一个顾虑,却不能说出来,那就是就算他们逃到了泗水城,那占了泗水的项羽也未必肯让他们进城,到时候失去希望的楚军可就真的完了。只因为这是楚国内部的事情,所以刘邦也没有同姜环细说。
姜环看刘邦不肯答应自己的计策,心下大急,这些楚军倒还真有可能留下一些逃回去,但自己的齐军怕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但他却也不好明说,一时气氛很是尴尬,两人都有一些话无法说出口,只能沉默地看着士卒们在自己身前走老走去。
这时萧何慢慢地走了过来,对刘邦说道:“姜将军的话也不无道理,如今确是应该果断后撤的时候了。”这些日子来,萧何的病一直没有痊愈,今天也是听到了刘邦和姜环的对话才强自撑着来见刘邦的。
“老萧啊,不是我不肯这么办而是不敢啊,若是我军生了逃跑之心,再被秦人追上可就没有再战的能力了。”刘邦将其中一个原因又说了一遍。
萧何笑道:“其实我也一直在顾虑着这个原因,但看这里的地形,我却想起了此处往南三百里处是一个山口,那处如有一支军队守着,纵有数倍的敌人也无法一举取下,我们何不让一支人马先行赶往那山口处埋伏下来,待我军到了那处后便全力往后逃,而由他们阻挡秦军,这样就可避免全军覆没的局面了。”说着又是几声咳嗽。
刘邦一听也想起了那地方,也有些意动,但随即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第二个顾虑,此去往南的两个城池如今全都在项羽的手中,若是他不肯让自己带兵进城,大军跑到那也是白搭啊。想到这里,他就以目示意萧何,让他先将姜环支开。
萧何心领神会地道:“姜将军,就由在下和我家将军聊聊,以说服他吧。”姜环知道有些事情这两人是不愿自己知道的,既然刘邦已经有所意动了,自己也不好多说什么,于是便往齐军的队伍中而去,口中道:“两位好好计议一下吧,这可事关数十万人马的性命啊。”
待他离开后,刘邦才将自己顾虑说了出来,然后问萧何:“老萧,你说若是这样我军就算到了九江城怕也是死路一条啊,。所以我想还不如试着仗着地利再与秦军大战几场,若是取胜了还能保住这些人马。”
“沛公其实你想得太多了,虽然那项羽恨我们害得那项梁身死,但其实真正让项梁死再那的却是秦人,这一点他项羽是无法否认的。而且他也是楚人,自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数十万楚军丧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一旦我们都死了,秦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的城池,这一点他也不会不知道。所以到了泗水城后我可以三寸不烂只舌劝说项羽他开城放我们进去,到时这大军就保住了。”萧何信心十足地说道。
刘邦看了萧何半晌之后才下了决心道:“既然老萧你有这么大的把握,那我只能信你了,好,我即刻就挑选出最精锐的将士先行赶往那山口作好埋伏,然后等退到那里时就带着大军往后撤退。”
上郡城中,全城的百姓都知道了扶苏就要带兵出征咸阳的消息,所有的人都拥到了城外的校场中看扶苏在大军出征前的誓师大会。此时整个校场已经被扶苏麾下的将士们给占了个满满当当,,所以百姓们只能在外面看着热闹。
只见东边的一块都是身着皮甲,手拿弩箭的箭手,他们除了手中的弩机之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背上背的那几个煎袋,他们每人身上都背着上百支弩箭,足够一场大的战斗所用了。南边则是一排身着较厚锁子甲的步卒,他们不但身着的锁子甲比那些弩兵的防护要好,而且每人贴身还穿着丝绸,这是扶苏学习后世的蒙古人想出来的办法,因为丝绸的柔韧性极好,就算有箭射穿锁子甲,也回被它挡住一大半力量,这样就能使将士的生存能力提高一个档次了。这些步卒人数最多,他们每人手中拿的兵器也各有不同,有拿一般的戈和矛的,也有拿欧羊克为扶苏新造的狼牙棒等兵器的,这是扶苏军中的支柱。而西边的却是扶苏最大的本钱——骑兵。他们也若那些弓弩兵一样,披着皮甲,但他们跨下的马镫却说明了他们与别人的骑兵的不同之处,他们会更快更灵活。其中有数千名只着布衣的骑兵混在他们中间,这就是扶苏的最后的秘密武器——连环马,但现在却还不能显示出来,他们的盔甲和铜链还在军中营帐里藏着,不到必要时是不会让他们穿戴起来的。而北边则筑着一座高台,正是扶苏誓师时所站的台。
随着三通鼓擂罢,扶苏就在几名将领的簇拥下从南边骑着马慢慢地走了出来,今天他身上穿着贴身的锁子金甲,外面罩着一袭黑色的战袍,使他整个人看上去更是神威凛凛。看到主将出现,在场的士卒都齐声呐喊了一声:“喝!”手中的兵器顿在地上,发出了震耳的声响。扶苏笑着朝众将士挥了下手,就登上了高台。两边则是张良、韩信等人。
扶苏朝下扫视了一眼,随即运足中气大声向下道:“逆贼赵高,伙同子婴阴谋篡位害死皇帝,窃取大位,我扶苏身为大秦皇子,势必不能坐视不理,故我决定带上郡城中人马讨伐有罪,复始皇帝之威,重振我大秦!三军听令,随我一同,拿下咸阳,取下子婴与赵二贼的首级!”说着噌地拔出了腰间的长剑向西南方向指去。
下面的军士跟着扶苏的话大声说道:“拿下咸阳,取二贼首级!拿下咸阳,取二贼首级!”声音响彻天地,便连那从空中飞过的鸟儿都有几只被震晕了掉了下来。
誓师大会之后,扶苏就带着人马出了上郡城往南而去,城中的百姓纷纷拿着食物赶到城门口送自己的亲人上路。扶苏看着感人的场面,心下也深有感触,这时他看到了人群中一人腆着个大肚子正看着自己,正是自己的妻子小桃,扶苏忙上前,拉住小桃的手道:“放心吧,当孩子出世的时候,我就会派人来将你接到咸阳去。小桃眼中满含着泪水,但却只是点了点头。
第一百五十章 攻心
扶苏现如今有十四、五万人马,但这次征咸阳却不可能全部带去,毕竟如今扶苏所占的郡也多了,北地郡的两万人马由蒙毅带领守在那以防北方的匈奴人入侵是不能动的,另外象上谷、云中、九原等郡虽然刚刚将来犯的匈奴人击退没有多久,但其中驻守的数万人马却是不能轻易调开的,而周行则变成了那几个郡中的守将,以防匈奴人不死心又来劫掠。wWw、
所以这次扶苏只带了八万人马,而陈平也被他留在了上郡城中为前方的他们调配粮草以及安抚后方。陈平也清楚这责任之重大,也说明扶苏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就接下了这个重担。这次随扶苏出征的将领则是韩信、蒙恬、张武等人,张良作为随军的军师,前锋则由沧海君担任,因为他英勇善战,却不是太会用兵,所以只给了他五千人马,但有遇到秦军阻挡就由他率先破敌。
大军一路往南而去,不久之后就到了太原郡,在整顿了一下人马,将要带的攻城器械都带上之后,大军就出了太原往上党而去。这一次扶苏虽然带的人马不是太多,但却准备稳扎稳打,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次突袭咸阳失败使扶苏放弃了一步到位的念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算准了秦人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马留守了。
作为现代人的扶苏深知舆论攻势比起实际的攻打有时候更加有用,所以在出兵攻打之前就已经派了人到秦的各处郡县散布消息,说是子婴与赵高联手将胡亥杀死,再夺取他的皇位的。本来秦地的百姓就对胡亥的死深表怀疑,但一者因为胡亥自身不得民心,老百姓对他的死并不是太感兴趣,二来也因为赵高的铁腕手段,使他们不敢谈论这个问题,所以在扶苏派人来散布消息之前百姓们虽然有怀疑却也不是很清楚。但扶苏却结合自己从书上和电影中得来的消息,再加上自己的猜测,居然就生生地造出了一个赵高二人杀死胡亥夺去皇位的故事,一时在秦地中传得沸沸扬扬,便是那些驻守在各地的秦兵和官员也开始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不是亲眼所见,无法说得如此详细。
当扶苏的大军来的上党城下的时候,上党城中的士卒正在为是否应该将那些谈论着胡亥之死的百姓抓起来而头疼。本来以秦人一贯以来的作风,但有不轨的行为,并不需要实质的证据就可将人入罪,但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城中的守军不过几千人,而且这上党又是原来赵国的地方,前些年才刚刚起义过,所以守军也不敢对百姓们逼得太甚,只是这消息传得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才不得不想要强行压下去。这时扶苏就带着大军到了,他也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命人向城中射入了讨贼的檄文,内中列举了赵高、子婴的数款大罪,同时说明了自己的正义性。这一下就使得守城的秦军心中都产生了怀疑,当扶苏说的都是实情。
守城的将领看到内部的将士已经开始动摇,而城外扶苏的大军又是来势汹汹,知道自己是无法守住此城了,而一旦弃城而走的话,逃到咸阳也必然难逃一死,于是把心一横便开城投降了扶苏。就这样,扶苏只以一席谣言,就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取下了第一座城池,这也让身边的将士们佩服不已,让他们对攻下咸阳的信心大增。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扶苏散布出来的消息居然很快就传到了咸阳城中,落到了赵高二人的耳中。两人一听有人居然开始散布这个消息,心中有鬼之下就开始在咸阳城中大肆搜捕起传播这消息的人来。但是如今这消息已经搞得全城皆知,众军也不知道该抓什么人才好,无奈之下子婴只得下旨但有传胡亥之死者当以谋反论处,这才使得这消息被压了下去。但两人还没有松一口气,另一边又传来了消息,扶苏打着为自己兄弟报仇的旗号公然其兵造反了,如今已经杀到了上党城下了。
“当日胡亥为帝时,扶苏就曾说他得位不正而在上郡城中拥兵自重,如今这胡亥一死他却以兄长的身份带兵来攻我咸阳,其实谁都可以看出他这就是一个借口,其真正目的就是攻下咸阳夺取皇位。”赵高一脸的愤慨道,他的表情是做给在殿上的所有大臣看的。
其实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这次胡亥的死一定就是赵高二人的阴谋,但碍于如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在对方手中才没有说出来,如今听赵高说得冤枉,众人的脸上都不觉露出了鄙夷之色。但这其中还是有一些完全肯为赵高办事的人的,他们中便有人出声道:“丞相所言甚是,这扶苏用心险恶,好在我大秦军民上下一心,必然不会受他的挑唆。”
赵高满意地一笑,顺着那人的话道:“所以依臣之见,还是由皇帝颁下诏书,数说扶苏之罪,再派大军将其剿灭为是。”
子婴在后宫时早就与赵高商量好了,此时接口道:“朕也如丞相所想一样,这扶苏乃是乱臣贼子,我大秦军民人人得而诛之,朕这便下旨命大将军章邯带兵回援,将那扶苏诛杀在我大秦之地上。”
众大臣看一切赵高二人都有准备,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在歌功颂德一番之后就各自离开了。而赵高也忙着回去派人在咸阳城各处留意是否有趁此机会散布不利于自己消息的人。
子婴回后宫的路上,心中却是忐忑不安:“如今扶苏的人马已经杀到了上党,那处不过是数千人马镇守,恐怕防不住他,后面的几座城池也如那上党一般,根本无法挡住扶苏大军的脚步。而章邯的大军却还身在楚地与楚人大战,先不论他们是否可能白多楚人的纠缠回师来救,就算赶来了恐怕也是远水难救近火,等他们来时这咸阳城就落在扶苏手中了。看这扶苏往日所为,多是因为赵高与胡亥二人而发,若我将赵高杀了,再将他的首级送与扶苏,想来或可解此大难。而且听说其实扶苏向来对皇位并无多少野心,不然当日也不会被赢政赶离咸阳了,如果我能解了扶苏的心头之恨,则他或会退兵罢战。这赵高我早晚都是要除去的,何不现在就除了他,解了当下的危局呢?”想到这里,子婴已经定下了要将赵高杀了以退扶苏大军的想法。
这时,子婴刚登上皇位后的第一道圣旨已经送到了章邯的面前。这几日里章邯带着大军不断向前攻去,逼得楚军连连后退,而章邯在几次大战之后还发现楚军的人数有了很大的减少,似乎已经有不少楚兵已经做了逃兵,这让章邯更有信心可以在短时间里将楚军歼灭掉。就在这时候,圣旨却到了。章邯看着这圣旨,又看了看那来颁圣旨的人道:“你是说二世皇帝在几日之前因为暴病而驾崩,在他死前命子婴承继了皇位?”
那内侍在章邯那双可以洞悉人心的眼睛下战战兢兢地道:“将军说的是,所以皇帝才命我来给将军传旨,只因新皇即位天下不是很安定,只有将军才能起到安定天下的作用。”
“但你可知道本将军这次带了大军来楚,已经损失了数万人马,现在眼看着就可灭了楚国,若班师回咸阳,那么那些死去的将士的性命就成了冤枉了。为了那些四去的将士不至于死不瞑目,也为了我大秦今后少一个敌人,本将军决定先灭楚国,再回咸阳!”章邯说着便命人将那内侍送出了大帐。
既然已经定下了主意,章邯就不再犹豫,立刻命人再一次对楚军发起了进攻。经过这十多日的战斗,双方战士已经对敌人的战法都很熟悉了。所以一看到秦军阵中的变化,楚军就已经知道秦军又对自己发起了进攻,他们也忙一面布置防御,一面又引军后退,不敢与秦军做全面的厮杀,但同时也不是大举后退。
两军一交锋,楚军就如以前一样不住后退,而秦军则是不断向前,楚军原来的阵地很快就落在了秦人手中。这样章邯又暂时停止了攻击,他也不敢逼得楚军过甚,这样他们就会拼死一战,那秦军的损失也就大了。
“将军,这次楚军并没有在我军停止进攻后便就地安下营寨,而是不停地向后退去。”一名亲兵来向章邯报道。
章邯问道:“此地离那泗水城还有多少距离?”
“还有五十多里,以大军的速度半日可至。”
“既然楚人不可能逃出我们的追击,为何现在却不再边撤边打了呢?其中必然有诈。命三军火速追上前去,不能让楚军离得太远了!”章邯立刻感觉到事情不对,下令道。
秦军大军开动,向楚军追去,突然他们发现前方有一个山口,影影绰绰的似乎埋伏着大批人马,带军在前的白班心下疑惑不敢冲进去,就派人向章邯说了此事。
第一百五十一章 伏击
章邯接报之后,立即赶到了前军以看个究竟。WwW、白班此时正等在山口,看到章邯到来忙迎了上去,指着那里道:“将军你看,这山中幽暗,飞鸟不入,显然是内中伏有大量兵士的原因,我军到底是进还是不进,还请将军示下。”
章邯看着那山中,发现却是有一种里面埋伏着大量人马的感觉,心下也一时拿不定主意。要是里面有楚人的埋伏,自己的军队贸贸然地进去恐怕会遭到伏击,但若不杀进去,则恐怕楚人就会走远,那自己和秦军上下这些日子的努力可就白费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件事,拍了下白班的肩膀道:“你速带兵追上去,我料这山中并无楚军伏兵。”
“将军何以如此肯定?莫非看出了其中的原由?”白班有些敬佩的问道。
“这倒没有。”章邯摇头道,“但你肯定是忽略了一件事情,这才会想到这山中有埋伏。”
“我忽略的事情?”白班不解地看着章邯,他还真记不起来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忽略之后怀疑山中有楚军的埋伏。
章邯用鞭子指向那山道:“还记得我军与楚军刚交锋的时候吗?当时看到楚军有如此多的士兵,将士们都有些心惊胆战,但当日我就说了这是倾楚国全国之力所成,他们的士兵良莠不齐。想那刘邦带着楚国的所有人马与我一战而大败,才刚刚退过去又有什么办法在大军后退的时候布置下伏兵呢?而楚地的兵马也已经全被他们带了出来,更不可能在此设伏,所以我认定这里不过是楚人摆下的一个疑兵之计,其用意就是阻我军一段时间,好让刘邦能够从容带军遁去。就算这里有伏兵其人数必也不多。”
听到章邯这一说,白班心下也逐渐明白过来,忙招来传令兵下令道:“传我将令,现在就全军入山,火速向前追击楚军,务必不能让他们走远了。”
随着一声令下,前军开始向山中进入,当前头的数千人进入时山中并无任何反应,这让白班更相信章邯的判断,命大军快速进入并通过这山,从而好快些追上楚军。前军完全进入之后就是中军大营,章邯带着人马慢慢地进入了山中。
此时正是夏季,山中郁郁葱葱的一片,大军进入时只感到眼前一暗,过了良久之后才开始恢复视线,但是对秦军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这些日子以来生在北方的秦军面对慢慢炎热起来的南方天气总是感觉到不适,现在有树木遮挡住阳光的照射倒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向前进发的速度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不少。
虽然章邯口中认定了楚军不可能再有伏兵,但心中却是不敢放松的,他命人在四下里搜索后才让大军前进,同时他中军也是全神贯注地看着四下里的情况,以防有敌人突然从中冒出来。但一路行来去完全没有受到伏击,眼看着大军已经走过了一半路了,章邯的心也不禁放了下来,看来这里的确如刚才自己所说的一样是楚人设下的一个疑兵之计。
就在章邯松了一口气,秦军也打算用最快的速度通过此山赶向前面的时候,突然从头顶处传来了一声鼓响。在这空旷的山中传出的鼓声十分响亮,直达人的心底,一众士兵心中一惊,急忙取下兵器来准备战斗,但在一声鼓后却又没了动静。秦军停在那四下张望,也没有看到一个敌人,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骂骂咧咧地继续前行。章邯命人传下话去:“这鼓声不过是楚人为了延缓我军的速度而敲,传下命去,再有鼓声传来,只需让弓弩手射他们便可,大军不必再停下来了。”
再前行时,果然还有鼓声传来,但秦军已经得了命令,听到鼓声大军不再停下来,只有数十名弓弩手朝着鼓声传来的方向射了一通乱箭,也不知那敲鼓之人是否死了。这样一路行来,鼓声屡次传来,便是再小心的人也已经开始习惯这鼓声了,这时眼看着就要出山了。
看到出口在望,章邯心中更定,命人快向前去。就在这时,头顶之上又传来了击鼓之声。但此时秦军只顾着早些出去,已经不想再用箭去对付那击鼓之人了。就在秦军松懈下来的时候,突然从山坡上滚下了无数圆木,而后又有数千乱箭向他们射来。这一下大出秦军的预料,再加上一路之上总是听到鼓声,秦军已经习惯了,对那发起攻击的鼓声传来并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所以当圆木与羽箭到来时,秦军也是毫无防备的,只一下就使上千人或被圆木压倒或被羽箭射倒。但在这突发的情况下就显现出了秦军的战斗力,虽然是受到偷袭,但他们却全不慌乱,立刻就有将士扛着巨大的盾牌挡在了圆木与羽箭来的方向,同时也有弩箭手开始向那个地方还击,几千弩箭上去,那山坡上就传出了惨叫声,显然有敌人受了伤。
章邯站在原地,一面命人还击,一面又命人将伤者扶到后面进行救治。同时他心中也起了疑虑,这些箭手在此埋伏倒也罢了,但那些圆木虽说是就地取材而成,但也不是转眼就能作成的,显然这些伏军在此已经逗留了很久。再加上一路之上用来迷惑自己的鼓声,显然这是楚军悉心布下的一个局,为的就是要在这里打击自己。“楚军居然在此早已埋下了伏兵,而且看那羽箭的来势人还不少,他们是从哪找来的援兵呢?若他们还有援兵,那为何不是我军与他们一战时出现,就如那日的齐军一般,反而是在此地埋伏呢?”章邯心中有许多疑问,但一时却又解不开,只好先抛在一边,先将这支楚人的伏兵杀败再说了。
虽然一开始楚人占了一些便宜,但是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战力上这支楚军还是无法与秦军相抗衡的,所以在秦军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之后,楚军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