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宋-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老混蛋!果然够奸!”,赵抗突然想明白了,在松下一口气的同时,也对左右为难的张宁馨愈发同情。但现在赵抗也没有别的选择,张宁馨是不可能违逆她的父亲的,所以张浚的如意算盘必然会得逞。赵抗派人与张浚联系以后,情况果然与他想象的一样,张浚并不反对虞允文夫妻破镜重圆,但是必须按照他的方案来做:
张宁馨只能以私奔的方式与虞允文复婚,张浚则立即将其从族谱中除籍,并断绝父女关系以表明自己对此的态度,这样虽然还有议论,但总比赵抗的那个方案要好得多了。毕竟对大家族来说,出几个不肖子孙是常有的事,算不上什么羞耻,可要是家法执行不严,那议论就难听得很了。而且这样做,也可以大大减小秦家那方面的阻力,毕竟在南宋礼教的影响不断加大,若将儿媳拱手送出,那秦家肯定会被士林的口水喷死,在他们眼中,这可要比卖国的性质严重多了
不过到了与秦家交涉的时候,对方提出的意见却令赵抗犹豫了一会,秦桧要求赵抗必须迎娶自己的孙女秦莹,不然此事免谈。原来,随着对赵抗与赵国了解的不断加深,秦桧已经对金国消灭赵抗失去了信心。秦桧做人的原则是:如果能够除去,那么就除去,如果战胜不了,那么就站在一条船上。当初他对金人是这么做的,现在他又将这一原则用在了赵抗身上。
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秦桧原来担心赵昚出于对自己的成见,会不惜一切代价除去自己。但在赵昚登基之后,随着对他的进一步了解,秦桧意识到赵昚具有急功近利、性格冲动、沽名钓誉的缺陷,反而生出吃定赵昚的信心,所以不再为自己的命运担心,转而担心起他死后家族的未来。以赵抗的为人,只要他与秦莹成亲,秦家的后代必然可以得到应有的庇护,当然前提是秦家的子孙必须遵纪守法。而在秦府严格的家教下,秦家应该不至于再出像自己那样的“奸贼”,不会再给仇家攻击的口实。
秦桧现在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其实在这件事上他比赵抗还心急。但是秦桧毕竟人老成精,又岂会让赵抗看出这点?再加上吴太后那边不断派人催促赵抗早日完婚,赵抗终于被迫就范,以自己“卖身”的方式,换来了虞允文夫妻团圆。他这样做,是因为虞允文已经不只是他的臣子,而且还是他的朋友。可是虞允文夫妻之间,还有着一个很大的妨碍存在,而这时的赵抗却疏漏了
第四百五十章 破镜重圆(下)
张宁馨虽然对前夫秦熺十分厌恶,但是却舍不得丢下已经八岁的儿子,想要将其带到虞家。而秦桧担心自己死后家族不能保全,便也答应小孙子离家,最坏也可以为秦家留下一点骨血。可虞允文虽然是一个心胸开阔之人,但却无法忍受妻子竟然带着一个“拖油瓶”回来,而这个名叫秦埙的小孩,在那九年中已经成了张宁馨心中唯一的精神寄托,又怎么舍得轻易放手?于是,夫妻复合本是一桩美事,却反而令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危机。
虽然由于张宁馨的坚持,再加上虞允文对妻子的感情确实深厚,最后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秦埙。但是秦埙虽然来自投降派的代表秦家,骨头却硬得很,说什么也不肯改姓。虞允文虽然有些气恼,但以他的身份怎么也不可能和一个小孩计较太多,但无论如何脸色是好不了的。再贤德的母亲,一旦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就往往会失去理智,张宁馨也不例外。再加上,由于在三个孩子中秦埙的年纪最小,跟她一起生活的时间也最长,张宁馨对他的态度显然更为亲昵,这便引起了两个哥哥的不满。虞公亮与虞公著兄弟俩虽然也很聪明,但都像其父一样,是胸襟坦荡之人,而秦埙年纪虽小,却从他的生父那里耳濡目染,学到了一大堆的鬼点子,那两兄弟怎么斗得过他?
结果很多时候明明是秦埙起的头,但在张宁馨眼里,却很明显是两个哥哥在欺负自己的小弟弟,而她的护短却使得兄弟关系进一步恶化。而秦埙的诡计虽然瞒不过虞允文,可一来虞允文忙于公务,抽不出多少时间来管孩子,二来在张宁馨心中,虞允文对秦埙有着很大的成见,所以他说的话根本起不到半点作用。在家中冷战不断升温的同时,虞允文还不得不处理因军中人事大变动而衍生出的杂务,很快就焦头烂额。至于虞允文的母亲,由于心伤丈夫的远去,身体也越发不如从前,如今又开始卧病在床,看来很快就能夫妻重聚了,怎么可能还有力气管孙子们的纠纷呢?
倒是赵抗看出了虞允文的疲态,在打听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决心插手一下虞允文的家务事了。毕竟这件事由他而起,纯粹是出于好意,自己还作出了“重大牺牲”,如果因此将一件美事变成祸事的话,那他就再也没脸面对虞允文了。
“我最近在读三国时期的一些野史,虞相觉得刘备这个人怎么样?”,赵抗藉着聊天的理由来到了虞府。
“昭烈皇帝是少有的仁德之君,可惜过于重感情了,再加上当时的对手太强,所以没能光复汉室,很是可惜。”,正如赵抗预料的那样,骨子里始终是一名儒生的虞允文对几乎称得上是儒家典范的刘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赵抗的说词就将从此展开。
“我在逸闻中看到刘备收刘封为义子,面对关羽的反对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帮我看看像不像他说的?”,赵抗不露痕迹地请教道,“刘备说,“我待彼如子,彼必事我如父”,虞相你觉得怎么样?”
“昭烈皇帝真乃仁德之人,以君子之心待人,人必以君子之心回之!”,虞允文赞叹道,话一出口他就明白赵抗的意思了。但是虞允文虽然早就知道自己不应该对秦埙如此冷漠,可是要消除对秦埙的厌恶之情,又谈何容易?
见到虞允文沉吟不语,赵抗明白虞允文已经有些被说动了,便趁热打铁地问道,“虞相以为曹操这个人怎么样?”
“曹操奸贼也,何必多问!”,虞允文不屑地答道,这一点上他和岳飞类似,道德压倒一切。不过虞允文比岳飞优胜的地方在于,他在对方于自己有切身关系(敌或友)时,能够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曹操是一个好色之徒,姬妾成群,甚至连寡妇也不放过,还有过杀夫夺妻的行为。所以,曹操不但收了曹真作为义子,还有一些拖油瓶的儿子。”,赵抗大有深意地看了虞允文一眼,继续说道,“曹操对养子曹真之恩厚亲爱,世人皆知,我就不多说了,而曹真终其一生不但对曹操尽孝,而且对曹魏皇朝尽忠,刘玄德的话说得不是很对吗?而即使是那几个拖油瓶的儿子,曹操也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对待他们,虽然各人贤愚不同,但都能有所建树,为曹魏也都尽了自己的一分力,曹操这样做,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像曹操这样的奸贼,都能这样做,难道虞相你这样的君子,却反而做不到吗?”
虞允文面色变幻了一阵,长吸一口气,向赵抗作揖道,“这是臣的过错,多谢陛下点拨。”
和聪明人说话不需要一直唠叨,赵抗见虞允文已经明白,便告辞回宫了。其实赵抗今天讲的这些虞允文早就明白,他之所以一直困在迷局之中,是因为他实在太爱自己的妻子,所以看到秦埙之后,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当初夺走自己爱妻的男人,从而心生怨恚,并转嫁在无辜的孩子身上。但现在虞允文既然想通,那要解决起来,就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了。
秦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他用心计是必然事半功倍的,虞允文的方法是以诚感人。虞允文当初对他坚持不肯改姓非常不满,但是现在换位思考以后,若是秦埙为了自己能生活得好一些,就轻易将继承自生身父亲的姓氏改掉,这孩子是不是也太无情了点?所以虞允文不但对秦埙当时的做法表示了赞许,并允许他继续以秦埙这个姓名留在虞家,还对自己当时的态度向秦埙道了歉。结果这样一来,反倒弄得小秦埙面红耳赤、局促不安起来,伴随着两人不自觉的笑声,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
至于孩子之间的矛盾,虞允文并没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他很清楚,问题是出在张宁馨的偏爱上。自从与秦埙关系改善以后,虞允文与妻子之间短暂出现的隔阂很快就消失不见了,这使得他可以开门见山地和她谈一谈。虞允文并没有指责妻子对小儿子的偏爱,而是向其讲述了两人分开的这段时间内,两个孩子是怎么生活的。虞允文只是如实地陈述,并未对其添油加醋,但他还没讲完,张宁馨已经泣不成声。从此以后,她终于对三个儿子做到不偏不倚,而两个哥哥对秦埙的怨恨也很快就消散了,毕竟他们还只是两个孩子,就算彼此之间有些矛盾,化解起来也很容易,只要没受到外人的教唆和示范,他们又能坏到哪里去呢?看到虞家恢复了安定和祥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虞允文的母亲终于再无牵挂,在不久之后含笑离开了人世
第四百五十一章 演习的收获
虞允文的家事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赵抗决心抓住成婚前的一年时间,通过大规模的实战演练尽快消除军官普遍调职对赵军战力的不利影响。对此早有筹谋的他为此准备了足够十万人演习的超大型实战模拟场地,可以这么说,除了不怎么会死人以外,基本上战争中能遇到的情况,在这里的演习中都能碰到,这是其他各国羡慕都羡慕不来的。也只有赵国这种走“先军路线”的特殊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而那些以抢劫为生的草原游牧部族,虽然走的也是“先军路线”,却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而根本没有演习的必要,对他们来说,实战就是最好的演习!
实战演习才进行了十天,赵抗就出了一头冷汗,幸亏他突发奇想搞了这次实战模拟,要不等到北伐时再发现问题,那就来不及解决了。军官调换带来的军队配合混乱等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赵抗早就想到了。而且由于赵军平素的训练极其严格,反倒没有赵抗预想的那样严重,倒反而是一些非人的因素令赵抗揪心不已
当初神臂弓藉着标准化运动的东风而产量大增,其在南洋混战中的恐怖表现更是坚定了赵抗加大战争机械研发力度的决心。在上次北伐中,赵奈靠着战争机械的帮助,率领一批毫无战争经验的工兵,硬是将数量更多的金军精锐击溃,令赵抗倍感鼓舞。而其后人力战车的研发成功,并且不断改进、推陈出新,赵抗自以为金军引以为傲的骑兵已经成了白耗钱粮的废物,在日行百里,所向披靡的战车面前,他们根本无法抵挡。就算金军利用战车地形适应性差的弱点避实击虚,他们也不得不放弃在平原上的骑兵优势,而被迫在山区丘陵地带以步兵和赵军决胜负,那不是找死吗?可是在这次强度与实战几乎没什么区别的演习中,机械不为人知的弱点集中暴露了出来
赵国如今已经拥有神臂弓二十四万余张,床弩上万架,人力战车过千乘,这已经是一支可以摧毁任何精锐的可怕力量。但是,在演习的第三天就开始有人力战车因为部件损坏而无法开动,等到第十天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令赵抗瞠目结舌的五成,这仗还怎么打?再加上由于减震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使是体魄堪称强壮的车兵也只能忍受数天的颠簸,然后就需要停下休息几个时辰,这对长途奔袭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在平坦宽阔的大道上开动自然不会出这样的问题,可是在外线作战时,且不说很多时候不得不越野作战,就算有路,道路状况哪儿可能有像赵国这样良好啊?
神臂弓的报废率倒是要低上不少,但是弓弩怕水怕火的缺陷却暴露无遗,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成品神臂弓数量太多,一旦损坏根本找不到那么多可替换的部件,这弩就只能扔掉,以免增加无谓的负重。但是这样一来,就可能有大量的神臂弓落入敌人手中,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可砸碎的话又未免太可惜了。另外,由于神臂弓比弩手数量都多,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采用的“预发射”模式,也就是说一旦将箭矢射出,这些神臂弓就暂时不能再投入使用了。如果战胜还好,万一战败的话,敌人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数以万计的远程利器,而这时再砸往往也来不及了,这令赵抗实在有些心中不安。还有,神臂弓并不能所向无敌,由于弩箭缺乏尾羽的稳定作用,在较远距离上精度很差,只能进行面杀伤。但若敌人将骑兵分散成多支小股部队轮番袭扰,神臂弓的作用就显得相当尴尬。只用少部分射击难以保证射中,而大量使用那又实在太浪费箭矢了,这可都是钱啊!更别说在连续使用下,神臂弓的报废率会急剧攀升了。而这种打法是金军和草原骑兵在陷入逆境时最常用的战术,绝不可以忽视。
床弩的情况倒是要好得多,毕竟由于海军的大量使用,问题早就发掘得差不多了。可是与上面两种机械不同,床弩的适用范围则要窄得多,是不可能完全靠它获得战役胜利的。另外,发石机等其他战争机械也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了各自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好维护和修理工作、并防止它们落入敌手,反过来对付赵军。
经过与众将的讨论,又征询了不少工匠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赵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定。首先,他下令将现有的大部分神臂弓都拆成零件,以备必要时的更换。而保留下来的那八万多张神臂弓自然都是其中质量较好的,战争中的报废率自然要低上不少。另外,一次性发射的联装型神臂弓只保留车载型,并且在车底放置足够的火药,一旦战局不利,就将这些联装神臂弓全部烧毁。而神臂弓的几个体积小但却缺一不可的重要零件,则在技术普及的运动中为众多年轻的新晋弩兵所熟知,在局势不利时,可以将这些部件拆下,就算敌人缴获了扔在地上的神臂弓,也一样用不了。当然,敌人可以通过工匠进行重装,但那样一来耗费的时间就要多得多了,赵抗是不怎么担心的。只要不让敌人捡起地上的神臂弓马上就能用,赵抗就很满意了。
为了降低战争机械的故障率,赵抗一方面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管齐下,继续支持国内的技术革新;一方面加强了弩兵和工兵的训练。以神臂弓为例,赵抗希望赵国不但要有八万以上能够熟练进行面杀伤(就是指能够准确控制箭矢的落点,却不一定能射中移动的目标。)的神臂弓手,还要有数千到万余能够进行精确射击的神射手,要求他们在较近距离(五十步)内不但能够准确射中步兵,即使是奔驰如飞的骑兵,也要**不离十。为此,赵抗再次拿出了“棒子和糖”的双管齐下的政策,表现优异的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奖赏和各种级别的表彰,而表现低劣的则要被扫地出门,而且还得带着一身伤痕离开
另外,为了弥补神臂弓在中距离上的不足,赵抗同时加强了强弓手的训练,还动不动用“那些蛮子骑在马上还得射得那么准,我们堂堂华夏男儿,难道站在地上都射不准吗?”的口号激励全军,无形中还普及了民族主义思想。赵抗不但亲临训练场地,而且还带头做示范,这更是令全军将士振奋不已,虽然他射箭的水准连他的儿子辛弃疾都不如
说起来,还是赵国现在可用的战马太少,要不然赵抗还会开展骑射的训练。而现在只能让不足万人的精锐战士“开小灶”了,而年幼的辛弃疾也在跟随这些勇士一起训练的过程中,骑射之术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说起来,他花在骑射上的心血和时间,即使是那些草原上的骄子都比不上,而兵法课程也没有落下的他,收获还远不止这些。但对赵抗来说,骑兵太少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他还是只能从人力战车这块来想办法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 火炮试验
按照现在人力战车的故障率,根本不能将其广泛使用,本来赵抗还打算连粮草辎重也靠它来运送,这下算是彻底没指望了。但是目前仍没具体职务在身的赵奈则表现出了他超乎常人的细心,虽然眼睛看不到,却一样可以听、可以问。经过他的了解,人力战车在使用中虽然故障率很高,但大部分都是可以排除的小问题,只需要每辆车带上一个负责维修的工兵,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另外,这人力战车还可以继续改进,故障率还有下降的可能,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过早放弃。而减震的问题其实是因为赵抗并没有乘坐过,所以忽略了,只要重视起来,就算不能完全解决,部分缓解也是不难的。由此,赵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赵抗的军事思想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军队的舒适度会影响他们的战斗力,绝不可以忽视,但是过分安逸的生活又会消磨他们的斗志,这个度并不好把握。即使如此,赵抗相信,既然他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一定可以解决,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机械上颇具天赋的赵奈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其中简化制造工序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故障率,而且还利于维修和拆卸。其中拆卸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赵奈这种专门学过机械的人才能想到,拆卸容易,就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将损坏的战车拆开,得到可用的部件去维修别的战车,这便可以大大延长车队的行军时间,从而使其适用性明显增加。
虽然这些意见和建议很中肯,但是赵奈现在看不到,只能是他说出意见,工匠们改动,并将情况(本来赵国的大部分工匠都是不会看图的,这一点赵抗在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扫盲运动中一起解决了。)和问题反馈给赵奈,然后他再进行修正。不可否认这样做的效果不错,人力战车的实用性日益增强,但赵抗却很不爽,这实在是太耗时间了,看来北伐的时间得再往后拖上一两年,而他想借下次北伐继续拖延婚期的打算注定是要夭折了
说到机械,枪炮这种高级货陆仁也曾经留下大致的图样,但是对于穿越前并不热衷于军械本身的陆仁来说,他所能绘出的图样,只是两根管子而已,粗的管子是炮,细的管子是枪
尽管如此,赵抗在听陆仁说到枪炮这类管型火器的巨大威力之后,还是投入巨资进行了研发。但是,由于已知的信息实在太少,试制的枪炮炸膛率居高不下,而且就算那些足够结实的枪炮,其射程和精度都远远比不上技术相对成熟得多的神臂弓和床弩。最后,赵国军方在先后浪费了上百万贯投资之后,愤懑地终止了此项研究。因为照此前的进度,等到这枪炮研发成功的时候,不要说北方的失地,估计连草原都能平定下来了,那时还要这枪炮干嘛用啊?
可是,官方终止研究,并不等于没人研究,这还要从败德城说起。败德城建立以后,确实如赵抗所料显示出了勃勃生机,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也远超过赵抗的预料。再加上周边地区百姓的议论总能传到败德城中,对里面的居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这实在是有违赵抗的初衷。于是,赵抗便将琉球的原有居民全部迁走,然后将败德城迁到此地。这样一来,败德城既无法对赵国的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的居民也不会受到外界的压力而能专心研究,因为琉球四周都是汪洋大海啊!而且赵抗还派人拆毁了琉球大部分的码头,只保留了一个军港,这样琉球的败德之人就算想逃离这里也没可能了。想要出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获得足以换取爵位的骄人成果,然后以贵族的身份昂着头离开这里!
某天,琉球的一处海滩上传来了一声巨响,听到的人都不自觉地摇了摇头,“肯定又是那个疯小子在作怪了,一家人死得就剩两个了,居然还不肯放弃”
“怎么样?还是不行吗?”,一位相貌平平却显得温柔可人的年轻女子关切地问着一个比她更加年轻的独眼男子。
“虽然又炸膛了,但我相信我的思路没有错,可是我们买不起那么多铜,现在的炮管实在太薄了,很难保证不炸膛”,那个明显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沮丧地回答道。
“要不我们再试着去申请一些经费看看?”,那位女子试探性地问道。
“别白费力气了,不可能的。想起那个昏君我就生气,天下还有比他更小气的人吗?申请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他一年却只肯下拨不到一百万贯,你还整天圣上圣上的,他也配?”,年轻男子的话还没说完,脸上就狠狠地挨了一巴掌,急叫道,“姐,你干嘛打我?”
他口中的“姐姐”杏眼含泪,斥责道,“爹娘虽然不在了,但他们的话你难道都忘记了吗?做人要知道感恩,要没有圣上的话,我们现在还不知是死是活,就算活下来,以我们工匠的出身,也不会有什么地位,这一切不全都是圣上的恩惠吗?虽然我们家被人诬陷(道德败坏和犯法不同,只需要人证即可。他们家百口莫辩,就被当作败德之人送来了这里,在败德城这种居民数目不小,这是赵抗的一大失策。但因为在败德城赵国的法律仍然适用,他们的日子也不算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