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战旗-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失去了平衡的张吉海,说话间,就倒地,顺着斜坡往下滑去,和他抱在一起的郑兴国也没有幸免。
两人都在短暂的纠缠后,渐渐的往沙丘地下滚去,好在沙子松软,虽然滚的越来越快,但没有受到实质xìng的伤害。
战士们见团长滚落沙丘,忙着跑过去看有没有受伤。
“你子太狠了,临了还我拉下来……”郑兴国摇着头,显然是恶人先告状。
“你不踹我,能拉你下来吗?”张吉海心有余悸道,又是下滑,又是翻滚,对他的心态绝对是一个很深的考验。
“全团,都在看你,你不跳,我这个团长脸上也不好看……”
“找借口,也不找个好一点的。”张吉海不屑道。
不过,从上面跌下来,还硬是拉着郑兴国,虽然一通1滚,头晕眼,身上也不过有几处地方有些酸痛,并没有受伤。
两人互相埋怨着,说着说着,却都又笑了,心中的隔阂在一笑之间风吹云散。
“你们都没事吧”这时候新一团的政委,李泽南带着战士们,跑过来,到了两人跟前,伸手拉两人。一边还埋怨道:“老郑,战士们都看着呢?不要给战士们造成团长不团结的印象,不然你我可都担不起这个干系。”
张吉海茫然不知的抬头看了眼,身后的沙丘,坐在地上,才现,原来自己从那么高的地方滑下来了。闷在口的那口气,也像是打开的阀门似地,一下子飞的无影无踪。
现张吉海木愣的坐在地上,张吉海的身上,也没见伤口,李泽南关心道:“老张,伤着那里了?”
“政委,我没事。”张吉海休息了一会儿,感觉心里也是那么跳的慌了,于是再一次爬上了沙丘顶上,心里想着技术要领,又一次滑了下来。
前半段,张吉海惊喜的现,自己原来张开眼睛看着,原本心中的‘鬼’根本就不存在。再说了,从沙丘顶上都滚下来过,也没见他伤着,张吉海的胆子也大了不少。
每次,见张吉海大叫着,从沙丘顶端滑下来,还有点专业滑雪运动员的样子,训练也在情绪的支撑下,渐渐的变成了一场游戏似的,变得起来。
两天后,新一团团部。
“报告——”
“进来。”
“纵队命令,新一团五天后,行军抵达榆林。”
在新一团团部的正是章武强,接到电报,连想都没想,就蹦了起来,冲出团部,往部队训练场地跑去。一边跑,一边大笑着:“要打仗了,老子要上前线了。”
“什么?纵队下命令了。”
章武强点头笑道:“命令我们团5天后抵达榆林。”
郑兴国闻言,眼角都舒展开了,几道鱼尾纹在眼角边上汇聚,右手用力的拍着章武强的肩头,笑着说:“还愣着干嘛赶快通知政委,全团开誓师大会。”
等到政委李泽南虽然嗓子都冒烟了,但对桌子上的水壶看都不看,直接就问道:“我们团要上前线了?”
“这道没说,就让我们团先去榆林,我估计肯定是绕过山西,直接从绥远出关。和上前线也差不多。”章武强恨清楚,榆林是军事重镇不假,但也主要是防御来自绥远和山西的日军偷袭。
现在盘踞在山西的日军,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
那么增兵这一说就不会成立,结果只有一个,往东。
“没有战斗任务,就召开全团的誓师大会,是否有些题大作了。到时候,别让我们渡河去山西,不是去东北,这战士们的情绪也要照顾到。”李泽南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心思缜密的他,在指挥作战上,却是不如团长和副团长,但胜在考虑问题全面。
郑兴国那里管得了这些,一拍桌子,正色道:“就这么定了,新一团虽说是新组建的,但大部分都是老兵。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爷们。就是去山西杀鬼子,也比在黄河边上吃沙土强的多。”
“我看没问题。部队需要一场战斗,磨合各个营作战之间的默契,我估计,我们很可能从山西一路打到东北。”张吉海一进来,就拉长着声音,万事在的这份淡定,让郑兴国忍不住说道:“就你这副狗头军师的镇定,我这辈子都学不来。哈哈……”
张吉海一翻白眼,悲切道:“你就不能说点好的听?”
“不能,我嘴笨,不会——”
“哈哈……”
战略层面的军事行动,当然不是郑兴国这样的团级干部能够接触到得。
在陕西的中央机构,也接到苏联的突然指示,毫无思路一头雾水。
远东局势虽然微妙,但还没有到一触即的底部,尤其是在苏联并没有处理好欧洲事务之前,斯大林对日本开战显然不明智的。
远东方面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关东军要是想依托地形防御,也不是不可能。可关东军这时候,从司令到参谋满脑子都是想着进攻苏联,加上德国也希望日本能够尽快采取行动。
年初,关东军针对斯大林的刺杀行动,被苏联方面破坏后。
在三月,德国和日本情报人员在柏林会面,其中的党卫队高层也参与其中,商量的焦点,就是德国情报组织和日本在苏联请报上的共享。
而希特勒更是在和斯大林在欧洲事务的j涉未果后,恼羞成怒,准备用刺杀来了解他的这个对手。
刺杀的代号,就是利用苏联每年五月一日在莫斯科红场上的民众集会,缅怀其开国领袖——列宁。
而斯大林在当天会站在列宁墓的上方的演讲台上,接受全国人民的膜拜。计划很简单,用一种有定时功能的炸yao,放在假之中,然后hún入人群,在列宁墓周围献上鲜。这种爆炸度过8爆的炸yao,只要很少的数量,就能够在瞬间将一个山d炸塌,更别说,这用来对付一座高台。
不幸的是,这次行动中,又hún入了苏联的间谍。
而且是,以偶然的机会,德国人才让其接触到了这项刺杀行动的秘密。武田毅雄,这个被授予过苏联英雄的日本人,感情复杂的又一次成为了告密者,让斯大林逃过一劫。
不然,很难想象,在斯大林突然消失的苏联,谁还能带领这个国家,对抗德国和日本,两个军事强国的东西夹击?或许,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苏联分裂。
两次刺杀,都没有成功,不但日本人很愤怒,连德国人也很愤怒。
斯大林更有理由愤怒,对手的不择手段,让他感觉到,不用一场战争,根本就无法让日本放弃对苏联的窥视。
张鼓峰事件的背后,苏联是对日试探,但何尝也不是日本对苏联的一场军事试探呢?
原本,日本刚刚动武汉会战时期,苏联甚至能够轻松的从远东,将关东军击败,然后让日本除了他们的舰队之外,所有的地上部队,成为战争中,第一道祭品。
但斯大林名没有这么做,因为斯大林希望中国继续消耗日本的战争潜力,如果苏联介入战争,那么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中国在短时间内结束中日战争,并以胜利者的姿态,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苏联,将什么也得不到。
斯大林的英雄背后,是一张冷酷无情的脸,手中的屠刀,不知何时,会落向何处?
不过,这次斯大林不忍了,他通过苏联军事委员会,直接调动了高加索两个方面军最精锐的作战部队,开赴外门g。
接着,远东、中亚的空军部队,也从各方调集到远东。
一场规模宏大的现代军事战争,终于要在远东打响。
j战的一方,士兵战斗素养很高,但现代化的部队,尤其是6军机械化作战缺乏的日军地面部队,空军也处于苏军之下,这在中国战场上,苏联战斗机的xìng能要比日军的强一些。
而另一方,是神秘的苏联。西方国家面对苏联捂的严严实实的国境线,竟然很难探听到苏联的真正底细。
唯一能够猜测的是,斯大林是一个酷爱大炮的狂人。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至少西方政客们是这么想的。
临近7月,关东军的机场变得异常忙碌,大批日军飞机,从天空降落到齐齐哈尔,奉天等军用机场。
银灰色的机身,在太阳光下闪闪光,熟悉飞机的军事人员,很快就能猜到,这些飞机都是全金属机身的战斗机。
尤其是日军的战斗机中,并没有出现老式的双翼飞机,反而都是一些单翼飞机。
如果曾一阳看到这些日军飞机的话,一定会大喊一声:“顶你个肺啊!零式飞机提前上战场了。”
这种日军的新型飞机,在战斗新能上,绝对比苏联的苏…15、苏…16要好很多。高空格斗,转弯灵活,火力猛,尤其是飞机的设计度更是到了惊人的55o公里。
这已经不是苏联战斗机,包着铁皮,度还在4oo公里挣扎的低级货色能够抗衡的了。
五十架零式战斗机,或许是扭转整个战场的关键。
第一二四章 诺门坎(上)
第一二四章诺mén坎(上)
草原上的chūn天,如同风一样,吹拂过大地,短暂的让人根本没有时间去感谢chūn天的恩赐。
一场chūn雨,河水中融化的雪水,欢唱着生命的韵律。
流淌的河水,洗刷着河chuáng上的鹅卵石,发动叮咚、叮咚的响声,大自然奏响的美妙音乐,催促着河流两岸的牧草,飞快的疯长。
山huā,从其瘦弱的姿势中,拉扯出一朵朵yàn丽的xiǎohuā。
在苏军司令部,朱可夫扭动着厚实的脖子,将桌子上的一杯酒一口而尽。吐出一口酒气,他得到了消息,在军事上的导师,加仑元帅在几天前被软禁,不出意外的话,加仑元帅将被秘秘密处决。
作为学生,朱可夫悲戚的只能躲在自己在远东的指挥部内,黯然神伤。
他甚至来不及对导师的哀切之情,表达出来,就要担心,自己是否是下一个被斯大林同志抓捕的对象。为此,他在人前,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坚毅xìng格,就像他一贯主张的装甲部队,取代传统步兵的想法。
眼神冰冷的就像是在寒风中的装甲车炮塔,丝毫不敢流lù出,对导师的担忧。
难道斯大林就为了红军在委员会中的声音被重视,红军的地位提高,而将所有的红军将领,都哗啦到了叛徒的这个阵营中去。朱可夫甚至有时候想,红军将领们不过是针对于苏联的经济状况,希望扭转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而已。
而且,部队的数量也着实太多了一些。
“诺mén坎——”朱可夫微微酡红的双颊,看起来jīng神不错,其实只不过是酒jīng的作用。
“空军应该占据一定的优势……”朱可夫看着外méng的地图,一点点的计算着他和关东军方面的实力对比。
从情报上,关东军至少拥有300架飞机,但具备作作战能力的,大概在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200架次,而朱可夫手中,有四个师的空军,飞机的数量更是庞大到了超过500架。
在中国战场上,苏联说是援助的空军,不但老将huā钱了,而且付出的还是金灿灿的金条。但苏联的目的不过是,检验苏联空军的战斗力,和其各种作战飞机的xìng能,经受过中国战场的考验,苏联军工部mén又研制出了苏…15、苏16战斗机的改进型。
这让老蒋在感jī的苏联能够在**为难之时,暗骂苏联人的无耻。
战争的yīn云已经笼罩了这片蓝天下的草原,méng古和伪满洲国的边境线上,双方的火yào味越来越浓。
这一天,méng古边防军骑兵,赶着一百多匹军马,渡过哈拉哈河以东的草场上放牧,被伪满的骑兵部队shè击,放牧的méng古骑兵当场被杀死。
xìng格爆裂的méng古边防军,立刻就对哈拉哈河流域的日军边防哨所进攻,当天下午,占领了伪满设在当地的哨所,并杀了为俘虏的一个日本军曹。闻讯的关东军23师团,立刻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作为一个新编师团,23师团的战斗力,要排在一百打头的师团之后,是日军中的三流师团。但师团长xiǎo松原是个很好强的人,在陆军中,向来是以嚣张跋扈而著称。
三联队编制的23师团率先向外méng军队发起了攻击。
自此,斯大林苦心谋划远东战役,轰然打响。
早在36年,关东军就用一个加强大队,对méng古进行过军事试探,不过被随即到来的苏军击溃,从而苏联象征xìng的和méng古签订了《苏méng互助条约》,一旦méng古受到军事威胁,苏军可以主动介入战事。受斯大林委派,成立远东特别军,指挥官就是造就被斯大林内定的朱可夫。
一个军有多少人,3万人,5万人,还是20万人?
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编制,就在苏联,没有人知道,苏联的一支部队,具体会有多少部队的编制。
反正,斯大林让朱可夫组建的特别军,并不是像苏联向外界公布的那样,一个由57000人组成的机械化步兵军,反而是一个庞大让鬼子有种想要撞墙的冲动。
铁路上,接连卸下的大炮,坦克和一眼看不到头得士兵,让méng古王公们,受损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500多辆坦克,300多辆装甲车,500架飞机,1000多mén大炮,这就是朱可夫的底气。
手中握着,足够将关东军闭上绝路的兵力和装备,却决定一场xiǎo规模的战役。这确实是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悲哀。大清洗后,苏联军队中,连一个称职的团长都很难找到,现任的团长,都是刚刚从基础军事学校毕业的学生。按照,原来苏军的规定,这些年轻的过分的团长们(大都在20岁左右),肩膀上应该挂上的是少尉,而不是中校和上校。
朱可夫静静的坐在了战役指挥部中,双手放在微微隆起的肚子上,像是一个安静的老人,享受着夕阳般美好的时光。
“将军,日军再一次对méng古骑兵发动了攻击,对方希望我们能够尽快的加入战场……”
朱可夫微微张开眼,嘴chún动了动:“知道了。”
参谋不敢对朱可夫劝解,这似乎已经是苏联军界的一种规则。上级可以随时随地对下级进行怀疑,然后隔离审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下级憋屈的喊着XX乌拉,然后倒在监狱的围墙边。
当然,最适合这种工作的是,苏军中的政工干部。
在战场上,少将军政委,就能用手枪,顶着少将军长的脑袋,命令后者发动自杀式冲锋。
将军的淡定神情,小}说*就来ω。给予部下的不仅仅是稳定的情绪,还有数不尽的崇拜。
只有朱可夫自己才明白,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三年前,不过是一个xiǎoxiǎo的装甲旅旅长,短短的三年时间,朱可夫竟然爬上了军指挥的高位。肩膀上也从大校肩章,变成了上将的肩章。说不定,此战过后,还能跃上一级,成为大将。
但是,让一个不久之前,只能指挥一万人作战的指挥官,一下子指挥二十多万人的部队作战。
这让朱可夫内心受到了很深的煎熬,更多的是紧张,他满手是汗水的手掌,不断的摩挲着自己的kù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朱可夫想到了离开莫斯科,受到斯大林接见的时候,斯大林得意的说:“我会对外界说,伟大的苏联红军,只投入了不到60000军队,就将关东军打怕了。”
当时,朱可夫清晰的记得,天还很冷,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的办公室的窗还打开着,但他却出汗了。
完全是吓的。
随后的调遣,更是让朱可夫胆战心惊,1000mén大炮,光炮兵和配属部队,就差不多五万人,加上由500辆坦克,300辆装甲车组建的装甲军,和后勤补给等部队,已经突破了十万人。
朱可夫很担心,斯大林对他的要求显然不过是一场局部战争,但配属的兵力,却是一场战略战役的兵力。
领袖想要什么?
朱可夫大致能够猜到一点,但不能肯定,他在没有想明白之前,只会将在哈拉哈河岸上的阵地稳定下来,就足够了。
在朱可夫的眼里,关东军出动的军队,简直不堪一击。但他不着急进攻而已。
第1装甲师团,虽然说是日军中的jīng锐部队,但从航空兵的侦察看,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仅仅在200以内,这仗怎么打,都是苏军占绝对优势。
整整两个月,朱可夫的集团军群,才集结完毕,这种漫长的等待,让朱可夫可以深层次的思考,远东战场对苏联的防御意义。就像是斯大林所想的那样,用一场大胜,让日军见到苏联红军就发抖。
“23师团,这应该是日军中的软肋。”朱可夫若有所思的说道。
“从战斗力上看,23师团不过是日军中的守备师团,关东军将这么一支弱旅放在局势紧张的边境线上,显然是一个错误。”司令部内,一个东方的面孔,包裹在厚实的衣物中,显得很单薄。不过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在这个司令部中,和朱可夫谈论作战上的事,他就是在平型关作战后,受伤去苏联治疗的林总。
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斯大林却将准备回国的林总,以共产国际最高领袖的身份‘挽留’了下来。
实际上,林总也不过是个人,孤影之下,要是能够逃离苏联,还真的是奇迹了。
此时,林总的作用,就是东方军事事务专家的身份出现。
“亲爱的林,在整个冬季,你就呆在了房间里,没有迈出过一步,这会影响你的健康的。迎着呼啸而来的寒风,在冬天短暂的白天中,放马奔跑,会让你的身体强壮如钢铁。”朱可夫说的话很真诚,不过他的话直适合于他自己。
林总心里憋屈的想要骂娘,莫斯科的冬天有多冷,自己又是一个南方人,那里受得了。
不过,脸上还是洋溢着笑容,摇头道:“莫斯科的冬天,我是绝对不会出mén的,要知道,我出生的地方,连一年中最冷的一天,田野里的草还是绿sè的。”
“林,如果让你指挥这场战役,你会怎么办?”朱可夫说了两句题外话,又将话题引入了战场上。
林总在心里早就不耐烦了,他要是有这样的装备,不担心后勤补给,二十多万大军,早就把关东军的老巢都给端掉了。还容得下关东军名义下的一个守备师团,在他面前耀武扬威。朱可夫身上浓重的体味,厚重的压迫着他的呼吸道。不过他也不想让这位斯大林看重的将领难堪,想了想了才说道:“从地面部队上比较,红军的装甲部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比日军强很多。你一定知道,日军的轻型坦克重量在3吨左右,而中型的坦克,重量也不过十几吨。这和红军这次参展的装甲部队相比,在火炮口径防护装甲上,都差了一大劫。”
“这是不争的事实,红军将领和日军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朱可夫耸了耸肩膀,摊开双手道:“我要知道的是,红军能给日军致命一击的地方。”
“您认识曾一阳吗?他在鲁西战场上,只用了不到20辆坦克,就将日军的一个师团截断,用武装汽车就将日军jīng锐16师团全歼,你怕什么?”林总终于怒了,即便再无耻,800辆装甲车和坦克组成的部队,对上日军只有200辆铁皮罐子,还畏首畏尾,想要战略迂回。
按照林总的预想,最好,也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上游用工程机械截流,或者爆破截流。
哈拉哈河的河chuáng下面都是坚硬的鹅卵石,根本就不会成为坦克和装甲车行动的天然屏障。
一旦进入日军的阵地,后续跟进的步兵,就能在坦克的支援下,迅速占领河对岸的日军阵地。空军暂时处于不利的地位,但好在数量优势还明显,日军的空军,也chōu不出手来,对付地面作战的坦克部队。
等到地面战斗结束了,整个战役也结束了。
林总甚至很想说,诺mén坎的战役,苏军只要一次进攻,一次总攻就能全部完成。面对日军的三个师团,十万都不到的兵力,拥有25万作战部队的苏联,怕什么?
还值得用示弱的办法,来战略míhuò对手?
最后,林总还是气鼓鼓的摔mén而出。朱可夫站在原地眨了眨眼睛,xiǎo声道:“要是你昨天还只能指挥一个师,天一亮,你的领袖让你指挥一个集团军群,你也会像我这样的。”
两个月的示弱,让日军甚至认为,苏联军队准备退出贝尔加湖异动的广大区域。
红sè政权头子——斯大林,会匍匐在天皇的御前,颤抖的就像是一只耗子。
关东军的指挥层,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一切都是苏联红军的示弱。除了一点,空军。苏联的空军原本在战斗机上对日军占据一定的优势,加上数量优势,取得制空权,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实际上,苏联空军用一比一的代价,换取了参战的日军50多架的旧飞机。
可是,面对空军报告的那种新型飞机,甚至连击落一架的记录都没有。
嚣张异常的关东军,由司令官植田谦和议题,甚至给国内发回了贺电,预言:一个月后,将贝尔加湖以东的区域,全部献给天皇陛下。
第一二四章诺mén坎(上)
第一二四章诺mén坎(上)
草原上的chūn天,如同风一样,吹拂过大地,短暂的让人根本没有时间去感谢chūn天的恩赐。
一场chūn雨,河水中融化的雪水,欢唱着生命的韵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