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战旗-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一阳率先打破了僵局,他并不相信苏rì之间的和睦能够长久。那是因为苏联被德国拖住了手脚。假如没有德国这个对手,苏联甚至已经出兵远东,当然目标可能有两个,一个和国民zhèng fǔ合作,打垮rì军,目的就是东太平洋的霸权;另外一个就是侵略中国,和rì本瓜分战争果实。
    而且中苏两国本来就存在着领土上争端,这是不争的事实。
    华西列夫斯基努力将身体往前倾了一下,估计是坐的久了,动作有些僵硬:“在远东方面军的全力支持下,东北**抗rì形势已经稳固,我希望在对rì战略上您能够发挥大的作用。”
    华西列夫斯基是个西方人,他的脑里完全没有东方的那种委婉和客套,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作用和主导地位架在了表面,按理说,这种谈话将很难为继。
    除非一方占据主导地位,直接用命令的口吻下达他的意图。
    如果双方势均力敌,那么谈话在一开始就埋下的破裂的影。
    其实华西列夫斯基还是在内心深处很佩服曾一阳的军事能,当初就是凭借手上的一万多jīng锐部队,竟然在拥有三十万大军的关东军腹地打出了一片天下,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来,并与关东军势均力敌的在满洲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持。
    但他还是一个苏联统帅层的重要人物。在他的眼里,**在建立之初的附属xìng是不容改变的。熟不知,此时的国际形势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迹象虽说还不明显。但将一个让苏联也非常头痛的工业帝国拖住三年,足见这个国家拥有的潜力是惊人的。
    “我们的合作从朱可夫将军将缴获的rì军武器赠送给我东北抗rìzhèng fǔ就已经开始了,在我看来,这种合作是互利的,是开诚布公的,是一种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而不是雇主和伙计之间的报酬,相信将军也会明白我话中的意思。”曾一阳当仁不让的反驳。手指从茶碟上的银sè汤勺上挪开,威严而坐。
    曾一阳闭口不谈远东方面军在物资上的资助,转而将话题引入苏军高层之中。
    朱可夫是斯大林在诺门坎亲自点的将,是苏联军事委员会中耀眼的一颗政治星。
    朱可夫允许的事。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多都是斯大林直接授意的,华西列夫斯基显然弄错了其中的对象,认为曾一阳是个好说话的人,对远东方面军有着无法脱离的依赖。
    仅仅一次交锋。华西列夫斯基的额头就隐隐有些汗珠,天气不算热,尤其是在莫斯科的晚上,用凉爽两个字来形容也颇为勉强。
    但华西列夫斯基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曾一阳给他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无形的,但对于经历过大清洗的苏联将军们来说。无疑是1月西伯利亚的寒流一般,冰寒刺入骨髓。斯大林的铁血在那一刻。变得狰狞而又恐怖,任何一个影shè伟大领袖的人都将受到惩罚,死去,仅仅还是开始,不仅会死去,还会屈辱的死去。
    “亲爱的曾将军,可能你误解了我的意思。”华西列夫斯基哆嗦的从口袋中掏出手绢,将额头涔涔汗水抹去,言语上亲近了不少。在俄语中,您有时候是表示尊敬,但多的是表示距离感。而你却是非常亲近的朋友之间的称呼。
    曾一阳莞尔一笑,他的本意不是去吓唬将来的苏联元帅,不过是阐述一个平等互利的外交策略。
    没想到堂堂红军副总参谋长却被他吓破了胆,可见斯大林的绝对权威在苏联国内已经疯狂到了什么地步。
    曾一阳不想耻笑华西列夫斯基的胆小,因为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华西列夫斯基一定要坚持在这间房间内谈话,答案只有一个,这间房间被监听了,而华西列夫斯基知情,所以他根本就不敢将话题往斯大林的身上引,不然后死的肯定是他。
    他明白了这一层,看来华西列夫斯基不过是个传话,根本就没有资本来谈双方的合作问题。
    曾一阳在明知有监听的情况下,反而放松了下来:“好吧,华西列夫斯基将军,你或许有很多问题想问,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你想知道的情况,在不违背我党原则的情况下,我一定告知。”
    就像是跌入陷阱中的小鹿,惊惶不定的时候,却发现,原来不过是虚惊一场,曾一阳难道怎么好说话?
    可为什么朱可夫却唯恐避之不及的样,先期离开了宴会。反而将什么都不清楚的他留下来?
    华西列夫斯基拿起面前的茶杯,大口的喝下半杯茶水,这惊魂未定的说道:“布防,关东军在整个满洲的布防,我都想知道。”
    “你这儿有远东地图吗?”
    曾一阳既然决定合作,就没有打算藏私,苏联虽然在满洲拥有大量的间谍,但很多情报不是间谍能够发现的,需要靠对手之间真刀真枪的较量之后,能获得一个直观的认识。
    而曾一阳正是一个合适的人之一。
    当然,朱可夫也可能是其中之一。不过两年前的关东军和现在的关东军已经会产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在政策上的倾斜,所以苏军统帅部希望获得真实,的情报。
    华西列夫斯基当然是准备妥当,将一面帘拉开,就是一副巨大的苏联地图,而远东就像是从大路上延伸出来的角,窥视着整个太平洋。没有哪个大国不渴望海洋,历史证明,只有征服了海洋的列强,能真正走上霸主的宝座。
    曾一阳手中拿着指挥棍,眼神闪烁的背着华西列夫斯基,心里却在思索着,该如何说?
    对rì情报,苏联的特工可要比rì本强大的多。
    曾一阳明白苏军统帅部不会太重视他的所说的情报,因为曾一阳了解的,苏联统帅部也大致清楚。所以不存在信息上的盲区,而是在rì军动向上的判断,苏联情报机构需要详细的分析。而这份工作,谁还比曾一阳这个和小鬼打了近七八年的将军?
    从33年长城抗战,37年的全面抗战,乃至39年的反攻东三省的战略部署。
    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让他成为在苏联炙手可热的对rì作战专家,这一点,即使是朱可夫都比不上的。
    但是如果他实话实说,rì本在满洲可能增兵,目的就是用满洲广阔的地域来训练和休整他们的作战部队,目的就是为了和英美争夺南亚的控制权?
    别说苏联人不会相信,连他自己也不会信。
    现在苏联怕什么?
    还不是rì本和德国联起手来,对付苏联,而苏德战争一触即发,要是rì本再来一下,那么红场上的红旗就此倒下都是有可能的。
    心中打定主意,曾一阳猛吸一口气,暗自说服自己道:“就这么说。”未完待续。。
    T未完待续
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
    原创苏军有战胜过rì军jīng锐部队的先列,可rì军往往会在出人意料的时候,发动攻击,理由也千奇百怪。╱оΟ诺门坎的战役,虽说是关东军上下一心的结果,但是真正要找出爆发的原因的话。
    那么只有一个,关东军希望获得上战场的机会。
    而不是呆在后方,给其他方面军充当后勤部队的角sè。39年的战役爆发很突然,促使这场战役爆发的关键xìng人物也不是时任关东军总司令官的植田谦吉,而是在参谋部下的一个少佐参谋官辻政信。
    这对于上下等级观念极强的苏军来说,绝对是一个不敢想象的谋逆之举。
    曾一阳的述说假设是从东北没有强大的抗rì力量,关东军完全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从朝鲜北部的清津一路往北,抵达中国境内的虎林一带,关东军在这片区域构建了9个永久要塞群,而关东军重兵集结的区域正是图们一带,辐shè边缘的虎林和安图,一旦rì军进攻,你一定知道对远东苏军来说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曾一阳见华西列夫斯基点头,继续说:“虎林图们一带,距离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唯一也是重要的补给线——远东铁路不过几十公里,rì军只要一天的集团式冲锋,就能截断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其卫城乌苏里斯托克,远东方面军将失去其重要的海港和大的空军机场。”
    “曾,这些都是假设。苏联红军有信心将rì本人赶下海洋。”华西列夫斯基挣扎的崩出一句话来,缺乏应有的霸气,像是一种狡辩。
    曾一阳正sè道:“在结果面前,任何假设都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在战略预想面前。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假设也会变成现实。”
    “曾,你这是诡辩!”
    华西列夫斯基的叫嚷的冲到地图面前,对着伯力和霍里之间的铁道线对曾一阳说道:“远东方面军只要控制住这里,rì军的集团作战兵力就无法展开,没有机械化兵团的突击进攻,rì军的进攻每天只能推进30公里,在有抵抗的时候。rì军多每天推进5公里。”
    曾一阳戏谑般的笑道:“将军,你这个也是假设。伯力到霍里的距离超过两百公里,而且这片区域都是平原地貌,河流也并不是太多。对于步兵来说,想要挖一条战壕来组织rì军的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
    “伟大的红军绝对不怕一切的困难,对付rì军,我们的红军将士获得过辉煌的成就。”华西列夫斯基一再的强调那场发生在蒙古的胜利。这让曾一阳觉得有些好笑。
    可以断定,这间房间内的谈话会被记录下来。
    或许是用录音的办法,或许是有人在边上的房间内就在监听。不然,华西列夫斯基也不会这么激动。却有闪烁其词。他要真是一个莽撞的,缺乏口和急智的军人。这么可能会被招入苏联统帅部内,担任重要的参谋部次长。
    这个职位的重要xìng。仅次于总长的作用。
    但在有些方面,其权力之大,甚至不下于方面军司令官。
    曾一阳耸肩解释道:“所以远东方面军在战略上处于被动防御的尴尬局面,而且这种局面不会因为jīng锐作战部队的补充而获得缓解,在远东苏联红军控制的区域狭长,纵深上对于机械化作战兵团没有太有效的扼制能力,还有一个大的问题,远东红军无法解决。”
    “什么问题?”
    “人口。”
    对于任何一个战略大纵深的要求中,人口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没有大量的人口基数存在,兵源就不得不需要靠后方运送。
    而远东的苏军的后方在哪里?
    万里之遥的欧亚边境,从莫斯科火车站起运的物资,需要10天能抵达远东。而rì本在朝鲜和东北就能完成兵源的补充,物资的补给,这一方面,苏军是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在寒冷的冬季,这条生命运输补给线,将遭受到暴风雪,寒流的影响,一度中断。这对于苏军的威胁来说,将是致命的。
    华西列夫斯基沉默了,远东对苏联很重要。
    这是苏联挤入国际舞台的重要筹码,失去了远东,苏联将被死死的封闭在大陆上,不管是北极圈内的港口还是波罗的海的港口,都无法匹敌德国和英国的海军。
    苏联仅有的三艘式战列舰,根本就不敢驶出港口,执行海上防御任务。
    这种尴尬,不仅是苏联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还是苏联在海军上力量薄弱所导致的。波罗的海舰队是苏军强大的舰队,但是除了少数主力舰之外,多数舰艇都是从俄国时期就在服役,巡洋舰对付不了德国的驱逐舰,战列舰在海上是缺乏自保能力。
    在海军技术壁垒的挟制下,苏联不得不致力于空军和陆军现代化的改建。
    但空军除了数量之外,对上rì军的式作战飞机,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要不是存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诺门坎之战,苏联空军将一败涂地。
    而陆军虽说比老对手rì本强大的多,机械化兵团的换装也在一步步的执行,同等的局面下,斯大林有信心也有决心将关东军的野心歼灭在萌芽之中。但苏军不仅仅只有一个远东方面军需要补充,另外的几个方面军也亟待补充式火炮和坦克。
    随后曾一阳从几个重要的方面,阐述苏军在远东的战略部署上的缺陷和不足。
    这一度将华西列夫斯基产生了一种噩梦般的幻觉,他的远东方面军在rì军面前将一无是处。
    在不断地摧残之下,华西列夫斯基的信心已经被吹打的四分五裂。
    一度被他看不起的rì本猴。似乎他的远东方面军也将无能为力。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rì本想要争夺远东,必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兵力的问题。
    50万的rì军,加上海军和东北华北的航空兵。确实能够在实力上压倒远东苏军,毕竟rì军的陆军选拔还是非常严格的,相比苏军的兵役制度,rì军走的一直是jīng兵路线。
    部队训练充足,而且战斗士气也比苏军会高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rì本内部也打不起这场仗,如果想要速解决战役,50万rì军还是太少。理想的数字是100万rì军。这等于是将在中国战场上的所有rì军都拉到北极圈附近,和老毛死磕。
    这样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提前抗战胜利,应为鬼都去打老毛了。
    即便曾一阳也是国际无产阶级战士中的一员。但真要是苏联和rì本死磕,也是他非常愿意看到的。不过鬼可不会冒着全军崩盘的威胁,和苏联争夺对rì本战略上并不是太重要的远东?
    自从,rì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rì本大量依赖进口铁矿石和钢铁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扭转。
    辽宁的铁矿和东北各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已经让rì本摆脱了资源贫瘠国家的帽。
    把远东的苏联煤矿夺下来,对于rì本来说,意义并不大。
    除非一个原因,轴心国战略统一部署。
    rì本和德国在战略上获得协同。到时候,即使苏联再强大。人口再多,面对两个军事强国。苏联也无法抵挡从东西两面的压力,在战争中覆灭也将成为定局。
    而获得了东西大通道的德国,在扩充势力之后,其辐shè面积将直接抵达太平洋。如果到时候rì本还是和德国战略联盟,那么其作战将直接针对一直脱离战火的美洲大陆。
    苏联的紧张,无非是怕rì德同盟之后的不利局面。
    虽说,苏联和这两个国家都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但一纸条约的约束力有多强,这一点双方都不好说。
    曾一阳虽说知道历史真相,但说着说着,从rì军的地面作战乏力,从rì德海军的战略,乃至rì军航空兵的发展,得出了一个于历史相悖的推断。一旦德国准备好对苏作战,rì本将有很大可能和德国在战略上保持一致,东西夹击苏联。
    在说出这个论断的时候,曾一阳自己都差点吓的跳起来。
    从整体上说,历史并没有朝着原来的方向偏离,但是对rì本来说,对中作战却比历史上困难不止数倍。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百万rì军在中国战场被死死的拖住。
    这个结果,让rì本大本营也非常无奈。
    想要一口吃掉中国已经不可能了,如果rì军撤离中国战场,凭借rì军扶持起来的伪zhèng fǔ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维持的下去。
    在中国战场没有取得结果的相持阶段,rì本也在寻求战略上的转变,或者说是开辟的战场。这一点,对rì本情报工作非常细致的苏联是不会看不出来的,一旦苏德战争爆发,难免rì本不会有所想法。
    苏联拥有对德rì来说安全的石油通道。
    苏联的巴库油田是全世界都闻名的石油产区,开采容易,储量大,而且远离海洋,一旦被德rì占领,两个军事强国将彻底摆脱石油给海军带来的束缚,的一轮战略争夺将再次开始。
    曾一阳走后,华西列夫斯基在沙发上独自一个人座了很久。
    铁青的脸sè,也不知他是为和曾一阳的这次交谈的不顺,还是苏联在世界大战中所担负的尴尬角sè而担忧。等到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他的秘书带着两人穿戴整齐,似乎有点严肃的人在他的面前。
    “怎么回事?”
    华西列夫斯基眼神瞟向了他的秘书,没有人喜欢在沉思的时候被打断,而站在华西列夫斯基的位置上,他周围都是机密,国家机密。怎么可能有人在不经过他的允许的时候,就冲入他的房间?
    秘书挣扎着解释道:“将军,这两位是国防人民委员会的。有一份备忘录需要你签字。”
    秘书没有说太多,但华西列夫斯基却像是被电着了一般,立刻就jǐng醒了过来。
    如果在苏联,有一个组织可以让所有人都害怕的话。那么这只能有一个。国防人民委员会下的国家安全总局。在战后冷战时期,这个机构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克格勃。
    直接效忠于高领袖斯大林,在其执行的任务中,甚至还击毙过一味苏联元帅,叶戈罗夫。
    华西列夫斯基还不知道,他回答的时候,声音都有些发抖:“什么事?”
    “将军,这份备忘录请您过目。如果没有异议的话,需要你后签名。”特工递上了一份相对有些潦草的速记手稿,记录的内容却很详细,甚至连他和曾一阳的问候话语都一字不落的印在纸上。
    他低头默默的看着。左手习惯xìng的摸着上装的口袋,拔掉钢笔帽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心中不由的生出一份屈辱的感觉来,他是总参谋部的次长,却在约见苏联盟友的密谈中。却受到国家机器的监视。
    难道他的忠诚,就那么不值得被信任吗?
    特工很满意的将签好字的文件收起来,微微点了一下头,转头对身边的副手说道:“马上送红宫。”就离开了房间。
    而心力交瘁的华西列夫斯基全身酸软的倒在了沙发上。满脑都是曾一阳刚说的话。
    “战略防御系统中,纵深防御应该是迟缓对手的行动。让国家拥有多的时间完整全军全国的总动员。”
    “两国交战,实力差距处于弱势的一方。在第一波国防防御时候,不应该将jīng锐的部队大量集结在国防边境,容易被对手在短的时间内围歼……”
    “失去jīng锐部队,短时间内不仅军队士气受到影响,重要的是让完成动员的兵,因为没有老兵,无法补充部队,而完全由兵组建的部队,是毫无战斗力的。”
    ……
    夜sè下的红场,没有夺目的霓虹灯,甚至连灯火都被管制了。
    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灯光是唯一在黑暗中能够辨识的亮点。
    斯大林坐在担任沙发上,手上拿着他钟爱的烟斗,一份不算太长的文稿放在膝上,看上一页,似乎还微微点头的表示认同文稿上的内容。
    当他看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皱起眉头来,苏军国防部署中,很多思路都是来源于死于大清洗的苏联元帅哈切夫斯基,这位国内战争时期就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的统帅,在战争之后,致力于研究苏联的战略防御问题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并一再主张苏联的装甲部队的建设。
    大纵深,是苏联防御欧洲敌对势力的后的一个筹码。
    可一旦开战,初期的防御该如何做,却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
    让斯大林承认,红军不如装备jīng良,训练有素的德军,这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承认的。但如果一旦在开战之初,不仅没有把对手赶出国门,反而让jīng锐作战部队损失惨重,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问题。
    想到这里,斯大林放下了手中的文稿,拿起电话给秘书处打电话,让朱可夫连夜赶到红宫,来商讨。
    苏军已经把国内一半的兵力都布置在西线国境线不到200公里的区域内,但是一旦前线的作战失利,被德军突破了边境防线,那么结果只能有一个,德军可以迅速推进到伏尔加河流域,这是一个让苏联陷入绝境的可能,斯大林不得不重视。
    半个小时之后,侍卫敲开了斯大林会客室的房门,斯大林没有站起来,只不过抬起头看了一眼从门口走进房间的朱可夫将军。
    随手将手中的文稿递给了朱可夫,斯大林说:“你先将这份备忘录仔细看一下,这是曾一阳和华西列夫斯基之间的谈话记录,大部分都是远东的战略推演。但是其中不少地方对于西线的防御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朱可夫连口气都不敢喘,拿起文稿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蒙古的哈拉哈河边上,朱可夫当时临危受命,委任为第57特别军军长。这支部队是临时组建的jīng锐部队,包括第11坦克旅等之内的集团军一级的作战单位。
    在物资无忧的情况下,在兵力,武器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将rì军前线的第23师团和第7师团击溃,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导致rì军在战争爆发4个月之后,宣布投降并开始苏rì和谈。
    朱可夫和曾一阳的会面也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发生,两人都是年轻俊杰,但是匆忙的会面之后,朱可夫需要谋划一场大胜来向rì军显示苏联的军事实力。曾一阳却筹划部队进入东北之后的生存问题。
    所以,两人的接触不多。
    可朱可夫看到曾一阳人在中国东北战场,但他的眼光却注视着整个世界,能够有这个样华的将军,他的名字一定会载入世界军史。
    合上文稿的朱可夫心中心cháo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有什么说的吗?”斯大林浓密的胡不再像几年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