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发又一发的炮弹、一包又一包的发射药装入炮膛,在不断被炮膛余热烘烤的空气中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却赶不及喝上一口水。
战斗在白热化的阶段持续升温。
英国舰队再度以猛烈的炮火在“俾斯麦”号舰桥上轰起团团火球,四号炮塔瞬间哑火,原本就已经破损的舰桥也燃起了大火,它看上去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具漂浮的燃烧物。
“燃烧物”上的主炮虽然在射击精度上受到了舰体状况的影响,却并没有放弃战斗,六门1英寸舰炮…………包括经抢修恢复部分战斗力的一号主炮塔内的那两门炮,仍然以齐射的方式向着不到1。5万米之外的英国旗舰开火。
这个时候,出乎英国人最初预料的,装备9门11英寸舰炮的“沙恩霍斯特”号扛起了德国舰队的进攻大旗。作为德国现役主力舰中舰员磨合时间最久、舰体设备状况最佳的一艘,它体现出了德国舰船和武器工程师卓越的水平,三座三联装54。5倍径的11英寸舰炮火力密集而强大,加上这级战舰相对较深的吃水和低矮的干舷在海况不至于太过恶劣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在实战中的作用明显要比主炮11英寸口径这个数字更大!
在“沙恩霍斯特”号以及两艘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持续打击下,“伊丽莎白女王”号终于渐渐不支了。随着又一发11英寸穿甲弹准确命中它的二号炮塔并将其打哑,托维的旗舰除了浑身是伤之外,全舰就只剩下一座主炮塔还能正常射击了!权衡着海面上两支舰队十分微妙的力量对比,托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初衷是打垮“俾斯麦”号,进而以火力和吨位上的优势一一干掉其他几艘德国战舰,眼下看来要实现这一战术目标最关键的就是打垮德国旗舰“俾斯麦”号,那艘战舰也许只差一两发炮弹就能搞定,胜利的天平也将就此向英国舰队倾斜,可是,它偏偏那么像拍不死的小强!
另一方面,现在放弃“俾斯麦”号转而攻击其他德国战舰简直就是前功尽弃,但摆在托维面前的还有一条路,那便是撤出战斗以保存舰队实力,待几艘战舰修复后再和德国人来一场决斗,随时可以高速撤退的航母编队和正蹒跚着远离战场的“乔治五世”号让托维完全有走这条路的余地…………至于回去之后是否会被撤职处理,和整支舰队几千人的性命以及英国的命运相比,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当某一天整个国家的命运都系于己身,这既是无比崇高的荣誉,也是无比沉重的负担。
托维选择了勇敢的战斗,但也就此将英国拖向一个无底的深渊。
弥天 第31章 定局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46 本章字数:3355
随着第19发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并发生爆炸。“俾斯麦”号的状况终于到了一个真正让人堪忧的程度:2座主炮塔先后被打坏。上层建筑严重损毁。舰上一半的火炮不能使用。舷侧装甲有五处被打穿。重油正以惊人的速度外泄。海水则不断从水线位置的破口涌入。下层舱室有12个完全被海水淹没。导致战舰甲板向左倾斜3度……
即便如此。英国舰队丝毫没有手软。密集的火力继续覆盖这艘德国旗舰。好似一场的下拳赛中。占的优势一方非的将对方彻底打卦方才罢手。
但这终究不是一场拳赛。德国舰队一方还拥有另外四位攻击手:在战斗中仅仅因为英国战舰的副炮受了点轻伤的“沙恩霍斯特”号。还没有遭受任何损失的“吕佐夫”号和“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以及表现极为抢眼的“欧根亲王”号。在“俾斯麦”号战斗力大损的情况下。“四剑客”承担起了德国舰队的攻击重任。在大小火炮的密集打击下。英国舰队的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逐渐不支…………12枚1英寸口径的穿甲弹。除3枚被“女王”的装甲弹开之外。9枚均在舰上找到了归宿。此时除舰尾的三号主炮塔还能正常战斗之外。另外三座早早歇了菜。水线位置的两个大窟窿正以每分钟好几十吨的速度灌入海水。和德国旗舰一样。这艘英国旗舰的上层建筑同样损毁严重。大小副炮中尚能开火的只剩五成!
在这个节点上。谁能取的最关键的一分。谁就有可能赢的最后的胜利。
可能是通风系统出现故障的缘故。此时“俾斯麦”号的装甲指挥室里。沉闷的空气、呛鼻的味道都让人感到难以忍受。的益于320毫米装甲的保护和上天的眷顾。包括张海诺在内。高级军官们大都安然无恙。只是舰体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颤抖。让这里每一个人表情都十分的严肃。烟尘混杂着汗水。再加上跌跌撞撞的淤青和褶皱的军服。这些将军们已经全然谈不上什么仪表不仪表了。
战斗之初的**澎湃。战斗中期的运筹帷幄。到现在都已归元。自从舰队完成转向以来。张海诺基本上都在保持沉默。倒是舰长库尔特。霍夫曼显的颇为忙碌。一会儿调配人员前去抢修装备。一会儿增派人手前往受损严重的炮位。但随着这艘战舰所受的创伤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就连他也有些手足无措了。
又一声巨响。整艘战舰再度出现剧烈颤抖。早有准备的军官们大都保持住了平衡。但靠近舰首的舷侧位置腾起的高大水柱。还是让人们感到十分担忧。库尔特。霍夫曼以期盼的眼神看了看自己的舰队指挥官。但张海诺脸色依然铁一样的凝重。
霍夫曼默默转过身。那宽阔的背影。留给人一种极其落寞的感觉。作为“俾斯麦”号的舰长。他是那个最有责任保证战舰以及全体舰员安全的人。现在“俾斯麦”号遭到重创、舰上官兵死伤惨重。虽说舰队中的任何一艘战舰都有义务为整个战局做出贡献和牺牲。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那样的豁达。
“损管报告情况!”霍夫曼大吼一声。仿佛要将内心的抑郁一口气发泄出来一样。这一嗓子。让在场的军官们无不为之一震。
张海诺能够体会到老友的心情。也注意到了参谋官舒伯特和参谋副官鲍曼的复杂眼神。自德皇时代结束以来。德国海军陷入了漫长的沉沦期。30年代中期以前实力远不及一些欧洲二流国家。德意志级和沙恩霍斯特级的服役让这支海军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逐渐回到了海军强国之列。而俾斯麦级的建成服役。不论在实力还是心理上。都让德国海军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眼下这艘战舰服役还不满9个月。却在这片远离本土的海域遭受严重的创伤。甚至有就此战沉的可能。这怎能不叫人感到失落乃至悲观?
张海诺深深吸了一口气。纵观战场。德国舰队已经击沉了英国人的重巡洋舰。并重创其主力战列舰“乔治五世”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英国人则成功重创了当今欧洲最强的水面舰艇“俾斯麦”号。德国舰队似乎赚到了。可是英国人在损失了“乔治五世”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后。还有4艘复仇级、3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和一艘纳尔逊级。而且乔治五世级的后续三舰都在紧张的建造当中。若德国人失去了俾斯麦号。就只剩下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能够撑撑场面。“提尔皮茨”号完工之后。德国的船台上就只有服役时间看起来还漫漫无期的H级战列舰了!可以说。张海诺压下的赌注绝不比托维小。
尽管再度遭受打击。“俾斯麦”号仅存的4门主炮却顽强的发出了咆哮。失去舰桥的雷达指引后。炮手们只能凭借光学设备来进行瞄准。好在德国的10。5米测距仪具备极高的作战性能。因而外观上形同废舰的“俾斯麦”号。每一次射击的弹着点都没有远离自己的目标。这一次也不例外。当人们观测到炮弹在英国旗舰周围轰起巨大的蘑菇状水花时。突然惊讶的发现那艘英国战列舰上火光一闪。黑色的烟柱竟直冲上百米的高度!
一枚由“俾斯麦”号发射的15英寸穿甲弹。终于成为压垮“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稻草。根据德国海军有关部门战后统计。这时候“俾斯麦”号仍能战斗的两座炮塔。其垂直弹药库里仅剩下7轮齐射所需的弹药。而在战斗期间从其他弹药库及时调运主炮弹药难度是非常大的!
根据事后调查。德国人击沉“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这枚15英寸穿甲弹。从距离舰首77。4米、低于甲板5。1米的舷侧穿入。贯穿两层甲板后进入英国战列舰的锅炉舱。这时引信发生作用。穿甲弹的爆炸同时也引爆了正在运转的两组锅炉。巨大的烟柱正是从烟囱中喷涌而上。最致命的是。火势携爆炸之冲击迅速向其他锅炉舱蔓延。而穿甲弹在击穿舷侧装甲的同时也打穿了里面的储油舱。大火终于演变成无可挽回的灾难。英国海军的“女王”终于彻底沉默了!
趁着英国舰队暂时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张海诺毫不迟疑的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击中火力攻击下一艘英国战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马来亚”号!
这艘先于“伊丽莎白女王”号接受现代化改装的战列舰。在作战性能上和前者相差无几。在之前的战斗中指挥官以及舰员的表现可圈可点。“俾斯麦”号上三分之一强的伤势都拜他们所赐。不过在长时间的战斗之后。英国舰员们的体力、状态都有所下降。面对5艘德国战舰的围殴。指挥官格兰。莫伦特少将虽然信心不足。却没有擅自下令撤出战斗。在旗舰毫无应答的情况下。他以舰长身份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全舰炮火转而攻击德国舰队中最活跃的“沙恩霍斯特”号!
舰上的射击指挥官和炮手们很快遵照舰长的命令转动炮口。舰上8门15英寸重炮旋即向排水量与自己相当的“沙恩霍斯特”号。1。46万米上的第一轮齐射。8发炮弹全部失的。这时候德国舰队的炮火也劈头盖脸的打来。在格兰。莫伦特的带领下。英国舰员们沉着应战。边射击边调整。三分钟之内打出三轮齐射。最后一轮。终于以一发穿甲弹命中了“沙恩霍斯特”号!
爆炸的火球消失之后。那艘精锐的德国高速战列舰舯部靠后的机库位置顿时浓烟滚滚!
针对海上袭击设计的沙恩霍斯特级。拥有战列巡洋舰的速度和不逊于战列舰的防御。其主装甲带的厚度甚至与俾斯麦级相当。在增加了防盾之后。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360毫米!不过。每一艘战舰都不是无懈可击的。“沙恩霍斯特”号亦不例外。英国战舰的炮弹不但彻底毁掉了它体积相对较大的机库。还顺势炸穿了轮机舱上方的两层甲板。如果爆炸位置再深一些的话。甚至有可能破坏其靠前涡轮机组。而这势必造成战舰航速的锐减!
对于英国舰队的火力调整。张海诺和他的将领们刚开始显的非常意外。但他们很快发现两艘英国战列舰在“伊丽莎白女王”号遭重创后陷入各自为战的境的。考虑到“威尔士亲王”号尚未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决定继续将火力集中在“马来亚”号上。同时命令“欧根亲王”号高速插上对英国战舰发动鱼雷攻击!
作为德国海军战前开工建造的唯一一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火力和防御都较其他欧洲国家同级别的战将更为出色。为了丰富海上袭击时的作战手段。它们还装备了4座三联装的533毫米鱼雷。加上蒸汽轮机驱动下高大32。5节的航速。这级战舰完全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充当鱼雷攻击平台!
弥天 第32章 穷寇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46 本章字数:3404
2组12枚鱼雷,如同诸葛弩发射的连箭,以角度极小的扇形向目标袭去。(不过,为了达到四千码的射程,这些鱼雷所调配的速度只有36节,仅相当于英国海军最好的驱逐舰。不过,鱼雷所具有的相对隐蔽、难以击中、造价低廉和无人操作的特性,却是一艘驱逐舰无法比拟的!
在发射完鱼雷之后,“欧根亲王”号迅速转向,在海面炮战中迫近到如此距离已属十分冒险,何况对方拖后的“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将舰上的大部分火力调转过来。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让“俾斯麦”号所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减小,而在舰长库尔特。霍夫曼的带领下,德国旗舰的舰员们已经将重心转移到抢修战舰受损部位上,得到舰队司令冯。芬肯施泰因的授意之后,这艘战列舰尚可战斗的4门主炮已经将射速调整到了2分钟每发…………既是给炮手们恢复体力的时间,也是节约舰上原本就已经不多的炮弹!
舰炮口径上的劣势,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以转变为弹药储备量的优势,“沙恩霍斯特”号和两艘德意志级便是这种技术“相对论”的受益者。经过长时间的炮战之后,除了炮管发热、炮膛磨损外,舰长们还不必那么担心炮弹存量。随着战斗的持续深入,品质优良的德国造11英寸炮弹仍然不断砸落在英国舰队战斗力仅存的两艘战舰之一…………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马来亚”号。这艘在二战历史上原本无所作为的战舰,眼下正面临服役以来最大的挑战,德国战舰地11英寸穿甲弹,虽说在口径上比自己的15英寸小了4个档次。可穿甲能力却一点也不弱,奄奄一息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就是最好地例证!屡击不沉的“俾斯麦”号主炮齐射虽然缓慢,但准确度依然很高。一发15英寸的穿甲弹过来,就算是皮糙肉厚的纳尔逊级也难言轻松!
8门15英寸对21门11英寸,数量上的劣势显而易见,炮术精准的德国人,很快将这种差距转变为战场优势。在10分钟的时间里,“马来亚”号命中“沙恩霍斯特”号两次,德国舰队却朝“马来亚”号砸下了247发炮弹。其中12发直接命中、16发成为近失弹。//如此高密度地攻击下,格兰。莫伦特少将的战列舰很快步了“前辈们”的后尘:两座主炮塔哑火,从舰桥到舰尾更是有多达四处地方起火,逆风而行的状态使得大火不断向舰上的其他部位蔓延,以至于舰上百分之七十的露天炮位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连两座后主炮塔也受到了火势地侵袭。
谁都知道。一旦有弹药库被大火引燃,任何一艘战舰的命运都岌岌可危了!在前后不到30分钟地时间里。战场上的大多数未知数都变成了已知,势均力敌的战斗演变成差距悬殊的对抗,幸存的英国舰员们终于崩溃了。击沉“俾斯麦”号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遍体鳞伤、不堪一击的表象看上去只是一个无比逼真陷阱,许许多多追求荣誉和胜利的人已经不能自拔,继续进攻只会越陷越深!眼见浑身起火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在掉头返航,“威尔士亲王”号也紧跟着脱离战列,独木难支的“马来亚”号根本没有以一敌五地实力和勇气,于是,也一面向德国舰队射击一面转向朝着英国本土地方向驶去!
就在这个时候。/几架零散的“大青花鱼”意外地出现在战场之上。尽管失去了旗舰的指引,这些鱼雷轰炸机还是将鱼雷投向了情形最惨淡地“俾斯麦”号。这艘航速只有20节的德国战列舰差点没能躲过最后一劫………所幸的是,及时修复的舷侧副炮加上前后掩护的“欧根亲王”号与“沙恩霍斯特”号。德国舰员们成功抵御了英国人的鱼雷攻击,顺带将一架“大青花鱼”打了下来。
随着德国舰载机群陆续赶来并通过有序轮换确保舰队所在区域的制空权,这也成为英国海军在欧海之战中损失的最后一架作战飞机!
在“沙恩霍斯特”号的带领下,德国舰队对撤退中的英国舰只进行追击。遭受重创的“俾斯麦”号,则在数架Bf…109T的保护下提前踏上了返航之路。
尽管缺乏舰队最强有力的1英寸舰炮,由“独臂将军”齐里格指挥的德国舰队却没有丝毫的手软,他们很快赶上了落单的“马来亚”号,以“沙恩霍斯特”号的6门11英寸前主炮和两艘德意志级的6门11英寸前主炮猛烈开火,在1。2万码的距离上把那艘英国战列舰的前桥和后甲板轰得一塌糊涂,两座后主炮塔也在最后的抗争中彻底沉默了!
撤退中的“威尔士亲王”号原本打算回援友舰,但这个时候从“格拉夫。齐柏林”号上起飞的Fi…167再度飞抵战场,它们还没来得及选择一艘残存的英国舰只发动攻击,“威尔士亲王”号就怯懦的全速北逃了!
假如纳尔逊泉下有知,此时也会为这些英国舰员的行为感到羞愧,然而大势已去,仅凭勇敢岂能力挽狂澜?
占据航速优势的德国舰队不断拉近距离,它们的舰炮开始对“马来亚”号上层建筑一一“点名”了:11英寸口径的舰炮首先以近乎平射的角度敲掉了英国战舰两座早已失去动力的前主炮塔,紧接着,两轮齐射彻底摧毁了这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敦厚的舰桥,然后便是烟囱、机库、后舰桥,最初英国战舰上还有不屈的副炮予以还击,到了后面,整艘战舰便再无任何枪炮能够发射。/////10分钟之后,“舍尔海军上将”号抵近到3000码的距离用四枚533毫米鱼雷给了“马来亚”号最后一击!
在“马来亚”号逐渐倾斜之际,6架Fi…167型舰载鱼雷轰炸机也对缓慢北行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发动了致命的攻击。面对转向迟钝的英国战列舰,德国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并没有辜负往日里的严格训练,冒着英舰炮火投下的6枚航空鱼雷,有一半在2500码的距离上命中目标!接连腾起的超大号水蘑菇宣判了英国旗舰的死刑,三个巨大的破口将大量海水卷入舰体,整艘战舰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向一侧倾斜,此时任何堵漏或是往反方向注水的努力都无法挽救“女王”的命运,在距离法国海岸287海里、距离英国锡利群岛299海里的海域,它最终从海面上消失,无可挽回的沉入174米的海底。
整条战舰上,除31名官兵最终为德国人所救之外,其余人全部阵亡,这其中也包括以约翰。托维为首的一干英国海军高级军官,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沉没也被史学家界称作是20世纪英国皇军最大的一场灾难!皇家海军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群经验丰富的军官和水兵,两百多年未曾失手的海上战略主动权一朝易手,精神意志以及战争信念也都跌落到了谷底。
现在,气势汹汹进入战场的英国舰队,除了早早北撤的航母编队群之外,就只剩下几乎未受损伤的“威尔士亲王”号以及状况艰难的“乔治五世”号了!这对同属乔治五世级的姊妹舰本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希望,它们结合了一流的装甲防护和防空火力,而两座四联装加一座双联装炮塔的主炮配置模式也颇为独特,29。2节的最大航速在如今的欧洲也仅仅逊色于德国的沙恩霍斯特级和俾斯麦级。可是,这两艘技术先进的战舰却没能表现出令人信服的实力…………“乔治五世”号过早撤出战斗,“威尔士亲王”号过早走上战场,意外的、非意外的因素,似乎都为如今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在两架Bf…109T的侦察指引下,“沙恩霍斯特”号所率领的四舰编队以26节的航速尾随“威尔士亲王”号而来,“乔治五世”号的身影也很快以回波的形式反映在德国战舰的雷达屏幕上…………这艘早先遭受重创的英国战列舰,却只剩下了20节出头的航速。不到一个小时,“威尔士亲王”号就已经赶上了这艘早早撤出战场的战列舰,这艘战舰的部分设备虽经抢修得到了恢复,可主要火力中仍只有2号炮塔以及上面的两门14英寸舰炮能够应战,若是单独与四艘的德国战舰对抗,下场恐怕只有一个。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的指挥官以及他的舰员们终于拿出了最后一点勇气,两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结伴而行,就在它们形成编队后不久,远处的德国舰队也已经摆开阵势:“沙恩霍斯特”号居前,“吕佐夫”号和“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居中,航速最快的“欧根亲王”号殿后。
眼下,除了“沙恩霍斯特”号带伤上阵之外,另外三艘德国战舰基本上是完好无损的…………这自然是得益于英国舰队所采取的重点进攻战术,否则,以德意志级和希佩尔海军上将级战舰的防御水平,即使英国炮手们再不济,也是难以支撑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炮战的!
弥天 第33章 归航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46 本章字数:3365
风减。浪平。雨停。云散。漫长的阴雨天气终于有了结束的迹象。
在天的边际。昏暗正在被光明的元素所取代;海的尽头。混沌已经初开。空气中那最后一丝沉闷。让人们回忆起了1918年春天的光景。那时候俄国已经退出战争。德军的以集中全力在西线发动猛烈攻击。在这最后的进攻高潮中。德军重创了英国第五集团军。歼灭大批法国军队。战争的局势一度让德国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可惜的是。在美军已经参战的情况下。协约国不论人员装备还是工业实力与军事资源。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困境中的同盟国………无能的奥匈帝国更是早早陷入崩溃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军的进攻成了病入膏肓者的回光返照。仅过了半年。战争便以德国及其盟友的失败落下帷幕。
站在舰桥的露天观测台上。看着四周惨淡的景象。张海诺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25年前的那个夏日。他拖着困顿的身躯走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