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宋-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州也乃是南宋沿长江布置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长江上游四川一带的四个都统司之中,金州处于最东端,也是利州路的东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此在高宗南渡之后,曾经经略四川一带的吴玠兄弟,便在金州设立了驻屯大军,并且连连屡败金兵,使金军无法进入到西南腹地,确保了四川的安全。
  而这一次高怀远一到金州,便立即召见了金州都统司的都统陈郁,对其询问叛军的情况以及为何金州都统司大军会败在了叛军手下。
  陈郁当得知高怀远率军抵达金州之后,不敢怠慢,赶紧出来迎接高怀远,小心翼翼的陪同高怀远巡查了金州都统司诸军的情况。
  当高怀远向他询问兵败之事的时候,陈郁立即请罪道:“启禀高枢相,此次兵败皆乃属下无能,才出兵之后,进入到了通江县境内之时,因为领军大将失察,中了叛军埋伏,以至于在叛军两军夹击之下,落得大败,请高枢相治罪!”
  高怀远看这个陈郁表现的还算是诚恳,没有推卸责任,怒气也就压下了不少,但是还板着脸问道:“那么这次领兵出战之将又是何人?你们共出兵多少?”
  这个陈郁赶紧答道:“领兵的乃是都统司副都指挥耿彪,总共率领四千兵马,这一战耿彪不幸中箭已经阵亡于通江,还是一个姓鲁的副将,临阵不乱,带领剩下的两千多官兵杀出重围退了回来!此乃卑职指挥不利,还请高枢相处置!”
  高怀远点点头道:“还有你眼下都统司还有多少兵马?”
  “金州都统司近年来员额不断减少,战前我们都统司只剩下不足一万一千人的官兵,这次张同作乱之后,下官又招募了五千新兵,但是目前这些新兵还不堪用,故此眼下也只剩下不到八千兵将,而且大部分分驻于各地,堪用之兵数量很少!”
  陈郁赶紧小心答道。
  高怀远皱皱眉头,心道看来西北这边的军备确实太差了一些,幸好这次他来这一带平乱,假如再拖一段时间的话,这边的情况会更糟糕一些,一旦蒙古军来犯,估计这几个都统司能调用的精兵就真没有几个人了。
  陈将军,对于金州都统司,年前朝廷便已经下诏扩编,准金州都统司扩编为三万正兵,但是为何到现在也未扩大招募,只临战招募了五千新丁呢?高怀远对陈郁接着问道。
  陈郁听罢一脸的错愕,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般,楞了一下之后,摇头道:“大人这这件事从何说起?下官真的不知道呀!”
  高怀远一听登时便大怒了起来:“胡说,去年十月间,我便主持枢密院重新对各地驻军员额进行了审定,各地除了裁撤冗兵之外,正规驻屯军以及都统司的兵马都基本上准予扩编,而你金州都统司定编员额为三万人,并且已经下文到各路令宣抚使着手督办,你岂能不知?”
  陈郁听罢之后,顿时脑门上出了一层细汗,但是坚持道:“启禀大人,下官确实不知此事,要不然的话,下官也不可能不会扩编的,我们乃是归于四川制置使郑大人所辖,即便是有令,也该郑大人转至金州,可是下官却从未得到过这样的命令!”
  高怀远听罢之后看着陈郁的表情,便知道此事不会有假,对于一个都统司的都统制来说,不可能不会希望扩兵,这样对于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假如陈郁不知道这件事的话,那么问题只可能出在了郑损那里。
  “事情果真如此?你真的不知道?”
  高怀远再一次问道。
  陈郁用力点头道:“下官确实不知!还请大人明鉴!”
  “那么年前枢密院还着令各地都统司在军中开设讲武堂,那么你可知道此事?还有都作院归于兵部管辖,你可知道?”
  高怀远现问题很大,于是立即接着问道。
  “讲武堂之事下官已经得知,并且已经开始着手筹建,眼下已经选调了人员入都统司,准备开设讲武堂,而且枢密院着令选调的精英之士入京进入武学之事下官也已经选调了十人前往,但是都作院归属于兵部之事,下官还不曾得知!”
  高怀远这次气晕了头了,他没想到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传达不到像陈郁这样的都统司都统手中,看来这个郑损在四川还真是什么都没干,整个一个阳奉阴违,而他的军统司也因四川这边鞭长莫及,尚未进入到金州都统司之中,以至于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也不知道。
  于是高怀远强压下怒气,摆摆手对陈郁说道:“这件事暂且不说,今日我告诉你,朝中年前便下政令,着令各地驻军扩编正规军,裁撤一些杂乱新军以及地方厢兵,而你们金州都统司定编三万,你立即便开始着手督办此事,三个月之内务必完成扩编,但是却兵员必须要是精壮之士,不得以老弱充数!我会给你留下十个兵样,募兵至少要达到兵样标准方能募入军中。
  还有讲武堂之事,给你一个月时间,也必须开办起来,为军中专司培养低级军官,所用典籍随后便会送来,都是枢密院刊的兵书战策,并且还会有一些武学教授将赴本地从事讲武堂讲学!
  至于都作院之事,你就不必过问了,我自会找郑大人理论,以后假如现都作院所造器甲质量低劣的话,你大可不予接收,直接退还都作院重新更换合格器甲!”
  陈郁赶忙跪下答应道:“下官定会尽快办理!绝不敢拖沓!”
  高怀远越想越觉得担心,接着对陈郁说道:“以后对于你等的命令,我会专司派枢密院的信使送达,而你们假如有事的话,也尽可派信使直接送至我手中,不得再出现这样因转而未收到的情况!”
  陈郁也赶紧答应了下来。
  想想现在还不是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高怀远于是对陈郁说道:“眼下军情紧急,你先将地图送到我这里,另外将那个鲁副将也招来,我要了解一下叛军情况!”
  不多时那个领着败兵突围回来的鲁副将便被招至了都统司行营大帐之中,陈郁也将当地详尽的地图送到了高怀远手中。
  高怀远先让鲁副将站在一旁,自己低头观看陈郁交来的地图,很快现地图很是陈旧,而且一些地方标注也不清晰,地图比例也太大,以至于许多地方地形根本不清,这样的地图还是都统司保存的军用地图,假如依靠这样的地图打仗的话,难免会延误军情。
  “这些地图太过陈旧,而且标识不清,我另外给你一个命令,尽快派人绘制周围百里之内的详尽地图,确保地图精准无误才行,假如你们就是靠这张地图行军打仗的话,就难保你们会兵败了!”
  高怀远将地图挂起来对陈郁说道。
  陈郁小心翼翼的赶紧答是,而高怀远点到了那个鲁副将问道:“你将这次兵败的事情详细对我说一遍!”
  这个鲁副将年纪大致三十多岁,生的也是虎背熊腰,看上去颇为强悍,但是他看高怀远的表情却很是紧张,也可能是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大官吧,故此显得十分紧张。
  一听高怀远问他话,这个鲁副将便赶紧结结巴巴的说道:“这个下官这次不是……”
  高怀远立即不喜道:“你这么紧张作甚?慢慢详细说来!”
  陈郁赶紧小声解释道:“启禀大人,这个鲁有粮天生口吃,并非是紧张所致!”
  高怀远一听这个气呀!怎么遇上的都是这样的人呀,一个副将居然口吃,临阵这可如何指挥打仗呢?
  于是他用力压住火气点头道:“那么你便慢慢说来吧!不要着急!”
  于是这个鲁副将便结结巴巴的将这次出兵如何遭伏,主将如何中箭身亡,他又如何领残兵突围的事情给高怀远讲了一遍,讲下来之后,这个鲁副将累出了一身大汗。
  而高怀远也听的出了一身汗,这可真够费尽的,不过他也听出,这个鲁副将还真是一个善战之将,只是有些天生口吃罢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好的将领,这次他们在那个耿彪的率领下,出了金州一路朝着巴州急进,耿彪本来想给巴州的叛军来个突然袭击,但是没成想在刚刚进入通江县境内一个山谷的时候,便突然遭到了叛军的袭击,叛军早已探知了他们的行军路线,在那里埋伏了数千兵马,当他们一入山谷,便堵住了两段,挥军掩杀,结果官兵大败,主将耿彪也身中数箭阵亡于军中。
  后来叛军冲下山的时候,官军早已大乱,幸好这个鲁副将骁勇,领着麾下的两营兵将力战不退,最终击退了叛军,并且打通了山谷退往金州的一端,亲自断后,这才令残余的官兵安然撤回了金州。
  大宋权奸 第670章 兵发通江
  高怀远故此对这个结巴的鲁副将也心生好感,点点头让他先行退下,然后对这个陈郁问道:“这个鲁副将所述可是都已经向兵校查实过了吗?他所说的可是实情?”
  陈郁立即答道:“下官已经向退回来的兵校查实过了此事,确实和鲁副将所述没有出入,这次虽然兵败,但是鲁副将却有功,但是因为兵败,下官也不敢为他请功!”
  “这便是你的不对了,功是功过是过,虽然他们兵败,但是并非是鲁副将导致兵败,我等为将者,当功过分明,赏罚分明才是,假如鲁副将有功,便不能因他们兵败就泯没了他的功劳,这次我要前往巴州平乱,这个鲁副将暂时便随我前往吧!再有,你为我找寻一些对于这一带情况熟悉的兵卒,跟随我当向导前往巴州平乱,明日一早,我便要出兵,不能再耽搁下去了!高怀远立即又训斥陈郁道,而且作出了出兵的安排。”
  “下官受教了!多谢大人指教!不过大人这一路上鞍马劳顿,而且我看大人率领的这些将士也很是疲劳了,不如在金州多歇息两日,让将士们休息一下,也好精力充沛上阵杀敌,金州大营眼下因为连年裁撤兵员,现已经空着,可让将士们得以好好休息一下!不知大人可否多留两日!”
  陈郁赶紧对高怀远劝道。
  高怀远想想也是,从楚州出来之后,他们虽然不敢说是日夜兼程,但是这一路行来,道路险阻,走的很是辛苦,而他从楚州带来的这些兵将走到这里,也确实已经相当疲劳了,而且这里水土和楚州不同,一些人有些水土不服,假如不让他们休整一下,就立即进兵,恐怕反倒欲而不达。
  于是高怀远想了一下之后点头答应了下来:“看来陈将军也知道体恤将士的辛劳,那么也好,我就在这里留驻两日,待将士们休息一下之后,再进兵巴州也罢!那么这些将士的食宿就拜托陈将军了!”
  陈郁赶紧接令,一边请高怀远安歇,一边下去安排高怀远所率的官兵的休息事宜。
  当陈郁看罢了这支楚州大军之后,不由得叹息了一声,都是当兵的,虽然这支兵马长途行军千余里,已经相当疲顿了,但是他们的军纪却依旧十分严明,主将不令入城,绝无一个官兵胆敢离军游荡,一个个有序的坐在路边休息,而且没有那种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情况。
  各个低级军官虽然也辛苦,但是却没有也坐下休息,而是在队伍之中来回走动,监管他们手下的部众。
  这样的兵将,让陈郁才知道什么叫做距离,和楚州兵将的军纪严明相比,他金州都统司的兵马就差的远了,在这支楚州大军面前,简直如同一帮乌合之众一般,他也终于明白,为何这次高枢相前来平叛,不调用他们当地驻军,而是不惜路远,从楚州调兵前来这里,原来这个高枢相根本就不相信他们这些本地的兵将的能力,现在看看高怀远的这个决定,还真是非常明智呀!
  高怀远当夜便召集了手下的黄严、岳琨以及那个郑秉杰开始商议如何出兵平叛之事,另外还将那个金州都统司的鲁副将也招了过来,同时让鲁副将又找了一些当地的兵卒询问这里的情况。
  巴蜀之地山高林密,大大不同于平原用兵,这里道路险隘很多,对于大兵团作战十分不利,所以这次到利州平乱,对于高怀远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高怀远不得不谨慎一些,以免因为大意而在这里栽了大跟头,将他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声名毁于一旦。
  骑兵在这里大多数地方不容易用上,倒是步兵很能挥战斗力,所以这次出兵的先锋官黄严也只能马往后带,让给了岳琨担当,而黄严的五千忠顺军便成了后军。
  高怀远询问了这个鲁有粮和几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兵卒之后,料定通江县全境应该基本上已经为叛军所控,假如他们想要进兵巴州的话,就必须途径通江县城,而从金州都统司先前一败之中,他们可以推断出,在金州叛军很可能设有细作,故此才会对金州都统司出兵之事如此了如指掌,以至于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马,提前在路上设伏,打得金州兵大败而逃。
  所以这次高怀远声势如此浩大的入川,想来也很难瞒住叛军查知他们的情况,故此想要出奇制胜估计可能性基本上没有。
  既然出奇制胜不可能了,那么剩下的也唯有强行进兵一途了,高怀远详细的问了那些熟悉地形道路的兵卒之后,在地图上标注出了三条进兵路线,一条是走最北端的竹峪镇绕道从通江县城北面攻打通江县,一条是走中间的石人镇攻打通江县,再有一条就是南边的王林镇绕道进攻通江县南面。
  这三条路前后两条都要绕远很多,而且道路很不好走,而中间那条道路最好走,但是也是叛军控制最严的一条,上次金州兵进击通江兵败的地方就是走这条路,所以大家商议了一阵之后,在鲁有粮的建议下,高怀远拍板定下了出兵的路线。
  高怀远在金州休整了两天时间之后,大军得以了补充物资,同时将士们也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精神和体力都恢复了许多,一大早起来之后,饱餐了战饭,便随着高怀远一声令下,拔营起寨,浩浩荡荡的走出了金州大营,朝着通江县方向开拔而去。
  一路上的行人看到大军路过,无不纷纷走避并且立即跪倒路边恭敬相送,利州路的兵乱之事,对于这里的老百姓来说,也不是好消息,本来他们还指望金州都统司这边的大军能将贼军剿灭,没成想金州兵去的快回来也快,短短几天时间便大败逃了回来,顿时让老百姓更加恐慌了起来,他们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利州路那边的叛军就会打到他们这里,所以当地百姓早已是人心惶惶,不少人琢磨着是不是该换个地方先避避风头。
  而眼下听闻朝廷派来了大军,将会入利州路平乱,而且又看到这支朝廷大军如此雄壮,于是这些老百姓们便有了信心,沿途不少闻讯的老百姓都纷纷自夹道欢送,各地乡绅也不吝拿出了不少猪羊宰杀了放在路边犒劳官兵。
  对于这样的场景,高怀远暗自感叹,老百姓其实也不愿意造反作乱,天下大乱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眼下不过只是小小的地方兵乱,便让老百姓如此惶恐,假如有朝一日的话,蒙古大军侵入宋境,这里的老百姓恐怕是十之六七都难以逃过蒙古大军的屠杀。
  所以他既然现在已经当上了这么重要的大官,就更不能让这种事情生,想到这里,高怀远立即下令大军加快行动,赶往通江县城,务必要在七日之内,攻至通江县城外。
  于是大军不做停留,加快了行动的度,沿着大路朝着通江县方向赶去。
  而通江县的叛军守将乃是张同的一个部下,名叫梁铁头,此人早先只不过是个蓬州当地厢兵的指挥使罢了,眼下他在随同张同起兵造反之后,已经被张同授为宣威将军,率领七千乱军,负责镇守通江县一带,严防金州兵马入巴州平乱。
  这厮别看只是个小小的厢兵指挥使,但是却很是凶残狡诈,当他受张同之命,驻军通江县之后,便大肆在通江县一带劫掠,斩获可以说颇丰,抢了不少的财宝女人,同时他也深知自己这些乱兵早晚会招致朝廷围剿,所以他很是留意金州都统司那边的情况,早早便派了细作前往了金州监控金州的兵马的情况。
  这也是上一次金州兵被他伏击大败而归的重要原因,金州兵不知叛军的实力,贸然进兵,结果中了梁铁头的埋伏,连金州副都统耿彪也被当场射杀,这让梁铁头觉得脸上倍儿有光彩,而且叛军也士气大振了起来。
  张同这个人是个小有本事的人,他以前不过只是利州的一个地痞罢了,后来犯事之后便投入了军中,通过关系混了个厢兵的军官,调到了蓬州当了个提举,自此便在蓬州作威作福了起来。
  这次听闻这次他所辖的厢兵也在朝廷裁撤之中,而且还要求他们立即动身前往京东,于是他手下许多兵将便闹腾了起来,不肯北迁去京东受罪,张同也不愿好不容易站稳的脚跟,就这么因为朝廷的一纸调令,便烟消云散,于是拖延不肯动身,在当地的知府严令之下,他索性领兵便造了反,没想到他一下便攻占了蓬州,杀了当地的知府还有不少官员、这厮一看事情闹大,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更加努力的折腾了起来,他的如意算盘就是先折腾起来,占领一些地盘之后,尽可能的打几场胜仗,然后朝廷无奈之下,搞不好会招安他们,到时候他起码也能混个大官当当。
  大宋权奸 第671章 三溪口
  于是张同在造反之后,大肆强征地方民壮,裹挟他们入军,并且强迫这些被裹挟来的民壮杀人,逼得他们不得不跟着他造反,同时他也不吝啬钱财,不停的将抢劫来的钱物赏赐给手下,结果很快便展壮大了起来,现在俨然他已经成了这一带的土皇帝,干的是风生水起不亦乐呼。
  同时他也给当地地方造成了沉重的灾难,不少民众因为不肯加入他们的行列,而且抵制他们的抢掠,结果被叛军杀了许多人,张同自己也知道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之后,已经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了,所以他唯有继续扩大势力,和朝廷对抗下去,否则的话,即便朝廷招安,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秋后算账,把他给干掉。
  所以张同在起兵之后,想法多次生了转变,眼下的他已经下决心,和朝廷对抗下去了,实在不行的话他也效仿当年的吴磷,干脆投降了金国拉倒,实在顶不住的话,就逃往金国避难。
  眼下通江县的这个梁铁头便是他的铁杆拥趸之一,他着令梁铁头无论如何,也要死守通江,不能让朝廷的大军从通江县打入利州,抄了他们的屁股。
  这个梁铁头打胜了一仗之后,便不觉间忘了自己姓甚名谁了,一时间忘乎所以,以为他自己乃是天生神将,朝廷的兵马实在算不上什么,变得开始嚣张大意了起来。
  大胜金州兵之后,梁铁头便在通江县城开始作威作福了起来,整日在县衙里面玩女人,不时的还派人四下去攻打一些不肯降服于他们的寨堡,大批的抢掠财物。
  可是他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便得到了金州细作送来的急报,说朝廷了大军,已经抵达了金州,不日便将进兵通江县,这个消息才让梁铁头如同冷水浇头,立即清醒了过来。
  不过梁铁头也不太害怕,反正现在他控制着通往通江县城的要道,上一次金州兵便被他伏击所败,假如这次朝廷大军还来的话,他继续领兵打退他们即可,这样的话,他便可以向张同要更多的封赏和更漂亮的女人了。
  听罢了消息之后,梁铁头立即召集了部下,纠集了大约五千多兵马,立即出了通江县城,呼呼啦啦的进驻到了石人镇之中,在一个叫做三溪口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三溪口乃是从金州通往通江县城的必经要道,这里有三条溪流汇集在一起,故称为三溪口,地势十分险要,想要通过这里,就必须要从一条很窄的官道上坡,才能绕过此地,而梁铁头对这里地势很熟,陈兵于此,将隘口给控制了起来,并且很快在这里筑起了石垒,拦腰切断了通往通江县城的道路,居高临下的控制住了这里,大有一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而梁铁头在周边又布置了一些兵力,将一些可能通过人马的要隘都给牢牢的控制起来,设置壁垒,确保无人能绕过三溪口,从他们背后动进攻,巡视过了他的安排之后,梁铁头觉得没问题了,当即便在三溪口夸下海口,说不管官军来多少人,他都让官军有来无回!
  而就在梁铁头忙于布置防御的时候,高怀远领兵也接近了三溪口。
  有了金州兵的前车之鉴之后,高怀远这次对于这些乱兵也收起了轻视之心,入山之后,便加了几分小心,沿途不断的派出当地熟悉地形的金州兵带领斥候前出进行打探,严防再次出现遭遇叛军设伏的情况。
  经过数日跋涉之后,沿途倒是没有遭遇大规模的叛军的伏击,倒是碰上了几次小股敌军的袭扰,这对高怀远的大军来说,算不上是什么威胁,当即便被前出的先锋营给击溃了。
  直到他们行至三溪口东面数里的时候,斥候来报,前方道路被叛军截断,三溪口全部被叛军所占,挡住了他们的道路。
  高怀远这才令大军停驻下来,亲自率领部将前出到三溪口外查看地形,通过望远镜的镜头,高怀远将整个三溪口的地形观看了一遍,这里果真是一处险隘之地,叛军虽然旗号杂乱无章,但是他们却将每一个可以用来攻击的地方都封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