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盗宋-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敲床挥孟耄呋吃队只岫猿そ嫌蔚乃拇蠖纪乘窘幸淮握伲簧弦慌牡障到臁
原来建于先帝掌权时期成立的一批新军,被裁撤的裁撤,兼并的兼并,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如此算来,南宋天下的各路正规军,已经基本上被高怀远全部掌控,只剩下了一些腹地的地方驻军算不上是高怀远的嫡系,现在高怀远确实是对他忠心耿耿不假,但是人是会变的,他以前只不过是在绍兴艰难度日的一个小小的皇族偏支,后来不也野心勃勃的想要当皇帝吗?那么谁又能保证高怀远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之后,不想做做皇帝过把瘾呢?
想到这里,赵昀不由得猛然出了一身的冷汗,而且越想越怕,一不小心把手中的一个茶杯跌在了地上,寂静的寝殿之中猛然出了一声脆响,打破了这里原由的平静。
当看到高怀远又一次送来的报捷奏章之后,赵昀并未因为高怀远这次在阶州击败蒙古大军而感到丝毫的高兴,只是面无表情的将高怀远的奏章给了郑清之,让他和真德秀等人商议酌情给予这次参战的有功将士奖赏,朝中诸臣也看出了这次官家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对于高怀远获得的大捷的消息而掀起的竞相祝贺的风潮,顿时也都冷了下来。
虽然最终朝中大臣也勉强同意了高怀远的大部分的安排,但是却将高怀远提议的将岳琨任命为四川宣抚使这件事给压了下去,只是将岳琨提了一格,升为从四品卫将军,勋轻车都尉一职,继续领利州都统司都统一职,只是把利州副都统司拔高了半格,升为都统司。
接着在郑清之的提议下,赵昀却下旨,将原来降了一级的郑损调离了四川,调入了京城任参知政事一职,这一下事情似乎变得有些微妙了起来。
而紧接着高怀远便又派人送入宫中一份奏章,赵昀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重重的将这份奏章摔在了龙案之上。
高枢相如此行事,太过分了点吧!吐蕃诸部历来于我朝交好,即便这次让蒙古大军借道,也定是因为惧于蒙古大军的凶悍,而不得已才让蒙古大军借道入川的!
以微臣看来,我朝应该给予安抚才对,可是高枢相却不体谅吐蕃诸部的难处,还要擅自兵征讨于他们,岂不更令这些吐蕃友邦倒向蒙古人那边吗?
陛下,万不能准予高枢相兵征讨这些吐蕃诸部,如此只会令我朝徒增一些仇敌,对我朝只会更加不利!请陛下降旨,制止高枢相擅自起兵!当大臣们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当即便议论纷纷了起来,郑清之立即便出班,手捧笏板对赵昀请奏到。
郑清之的话刚刚落地,纪先成便不得不站了出来,立即对赵昀启奏道:“陛下,微臣以为郑相如此评判高枢相,显然有失公允!”
吐蕃诸部历来并不对我朝有半分恭敬,而且历来都限制马匹向我朝输入,却时时袭扰我朝边境,烧杀掳掠无所不用,又何来与我乃友邦之说呢?只是我朝仁厚,历来不与其计较,继续开放榷市,与其通商,但是吐蕃诸部不思报恩,反倒以怨报德,此次更是借道给蒙古大军,供其袭击我朝境域,实乃其心可诛!
高枢相本次力主讨伐吐蕃诸部,关闭傕场,正是要以雷霆手段惩治那些胆敢藐视我天国之威的宵小,为的是我朝的利益,陛下当应支持高枢相才是!
赵昀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二位爱卿都言之有理,但是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毕竟这件事事关重大,高枢相又刚刚领兵击退蒙古大军,利州关外数州已是生灵涂炭,尚需安定一段时日,虽然这次吐蕃诸部有错在先,但是我朝历来以仁厚为本,朕以为擅开边战显然不合时宜,此事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拟旨,告知高枢相,先莫要着急出兵吐蕃,以免让吐蕃诸部忌恨于我,转而投向蒙古人一方为好!”
郑清之一听心里面暗喜,赵昀这次摆明了是不支持高怀远出兵征讨吐蕃了,很显然赵昀已经对高怀远的所作所为有所担忧了,于是立即拜倒口称圣上英明。
纪先成虽然还想继续劝赵昀回心转意,支持高怀远的决定,但是赵昀却不给他继续说话的机会,直接宣布退朝,诸臣只得跪送赵昀离开了大殿。
赵昀独自坐在后殿之中,心里面越想越觉得不痛快,按理说他才是大宋的皇帝,不管什么事,都应该是他说了算,虽然这次他派高怀远去利州平叛,但是眼下利州兵乱已经平定,高怀远的任务也就该完成了,可是他却并无返京的意思,反倒在四川大展拳脚了起来,这次他虽然击退蒙古大军有功,但是却把四川搞得鸡飞狗跳,眼下又要兵征讨吐蕃,而且连和他商量都不商量一下,自己就拿定了主意,这有点太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
谢木林说的不错,高怀远虽然对他很好,但是现在高怀远确实有些太过跋扈了点了,时日已久,天知道这大宋以后是他赵昀说了算,还是要他姓高的说了算了。
赵昀越想越觉得有些后悔,悔不该当初不听郑清之的劝告,控制一下高怀远的权利,以至于现在高怀远短短两三年时间,便有控制不住的势头了,想到这里,他立即招来谢木林,让他出宫去传郑清之入宫。
而纪先成出宫之后,坐在轿子上想着这段时间赵昀处理政事的反应,也看出了一些眉目,心中暗暗埋怨高怀远,有点太急功近利了,如此独断专行下去,只会竖立更多的政敌,于是他想了一下之后,便吩咐轿夫转道去政事院一趟。
不多时纪先成便在政事院见到了正在处理公务的真德秀,两人略作寒暄,便将话题扯到了高怀远的身上。
真大人,这次高枢相所奏之事,不知道真大人有合作想呢?纪先成和真德秀关系不错,于是开门见山的便对真德秀问道。
真德秀微微叹息了一声道:“我知道你今天来找我就是想问我的意见,不瞒纪大人,虽然这次我对高枢相能亲自率军击败蒙古大军深感佩服,但是近期他在利州所作所为,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圣上虽然倚重高枢相不假,但是像这样出兵大事,高枢相在不和圣上商议之后,便擅做决断,显然有失体统!这种开边战之事即便是当今圣上,也会和朝中诸臣商议之后再做决断,可是高枢相自己便拿了主意,难免圣上会不高兴了!
虽然我也相信,高枢相此举乃是为国着想,但是这么做,显然有违为臣子的本分了!所以本相也不能为他说话,还望纪大人谅解则个!
虽然纪先成很想这个时候替高怀远说话,但是听罢了真德秀的话之后,他也颇感无力,只得告辞而出。
结果不几天的时间,从四川送来的奏报便呈在了赵昀的龙案上,高怀远最终还是没等到赵昀的谕旨,便兵出关,开始了对吐蕃诸部的征讨之战。
赵昀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一把便将这份奏疏摔在了地上,站起来怒气冲冲的在大殿上来回踱步,想了一阵之后,立即下旨,让郑清之、真德秀入宫面圣。
看着赵昀的脸色,郑清之将高怀远的奏疏看了一遍,随即便立即说道:“陛下明鉴!高枢相如此做,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此军国大事,岂能不请奏圣上恩准,便擅自兵,这简直就是目无法纪,他眼中还有圣上您吗?”
而真德秀也看了一遍高怀远的奏疏,微微摇了摇头说道:“高枢相此举确实有点过分了!不过微臣以为,高枢相这么做,也是为我朝着想,吐蕃这次借道给蒙古大军攻宋,已是表明他们背叛了我朝,施以惩戒倒也在情理之中!还望陛下息怒!”
赵昀一脸的不痛快,不待真德秀把话说完,便摆手道:“真爱卿不必多说了,此事高枢相确实太过独断,如此下去,定会惹得吐蕃诸部人心离散,更加忌惮我朝!郑爱卿代朕拟旨,令高枢相立即收回出关的兵马,令高枢相就此事自辩!”
大殿之中的气氛十分紧张,真德秀看赵昀在气头上,于是也不敢多说,郑清之得到了赵昀的旨意之后,立即兴冲冲的开始动笔,代赵昀拟了一份圣旨,严厉斥责高怀远此举太过专断,并令高怀远立即收回派出讨伐吐蕃诸部的兵马,并且就此事立即写奏疏自辩!
同时赵昀还提及了重新安排人接替郑损,担任四川制置使的事情,郑清之马上提请赵昀,派保和殿大学士吕伟焕赴川接替郑损之职,赵昀当即准许,纪先成得知此事的时候,也来不及制止了。
大宋权奸 第728章 喜忧参半
高怀远在利州每天都在关注着李若虎出关之后的军情奏报,当得知李若虎进展十分顺利之后,这颗心也就渐渐的放了下来,毕竟这次他让李若虎率军出征,对于李若虎来说,还是第一次独自领兵,高怀远还是有些担心李若虎能力不足,怕出了什么意外。
但是从这几天军前送回来的奏报上来看,李若虎干的还相当不错,出了铎龙桥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打得那些曾经借道给蒙古大军的吐蕃诸部落花流水,短短不到十天时间,便斩数千,大大的震慑了吐蕃诸部,这几日不断有吐蕃诸部的使臣赶到利州,参谒于他,力陈他们部落对大宋的友好,并且有些部族更是拿出了骏马,献给高怀远,希望能尽快恢复榷市,让他们可以和南宋通商。
如此一来,高怀远知道,这次他这么干,已经给吐蕃诸部了很大压力,心知也不能把这帮吐蕃人逼得太紧了,否则的话物极必反,逼急了这帮家伙的话,搞不好会弄巧成拙,反倒不美了。
于是他这才下令,对于这些已经表态,坚决支持大宋的吐蕃诸部,给予一定优待,准许其进入榷市,和南宋通商,但是有一条要坚持,那就是这些部族必须要拿出战马、牛角、筋胶等物,输入宋境,否则的话,便不许盐茶等物输出。
这样一来,便为宋军打开了一扇获得战马的渠道,虽然远不足以满足宋军的装备需求,但是好歹却解了燃眉之急,何况高怀远自己暗地里还在吐蕃收买了一些部落的草场,饲养了大批良马,借着这个机会,也得以开始大批的朝宋境输入了。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高怀远便收到了朝廷派人送来的赵昀的诏书,看罢之后,高怀远的眉头立即便拧在了一起。
胡闹!听完了宣旨太监把圣旨宣读完之后,高怀远赏给了这个太监一些银钱,让人把他带下去休息,拿着这份圣旨,高怀远立即便沉脸怒道,一把将这卷圣旨甩到了桌子上。
官人为何如此生气?秋桐端着一碗香茶,从屋外走入了房间,正好听到高怀远怒,于是赶紧放下托盘,对高怀远问道。
我们在这里拼死拼活,击退了蒙古大军,圣上这次非但没有半句赞扬,反倒还下旨斥责我独断专行!不用想,圣上又是受了那些只会吃饭不干活的文官们的怂恿!这才对我如此不满!想来我为何会如此辛劳,天天为了大宋殚精竭虑,可是这帮文臣,却只知道拖我后退,天天盯着我的短处,随时都等着弹劾于我!
前天纪先生便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说这段时间以来,朝野无数文臣不断的上书弹劾于我,连纪先生都无力压制他们,圣上近期对我很是不满!如此下去,恐怕我在四川也呆不了多久了!可是这里事务还很多,假如我不在这里坐镇的话,恐怕这段时间的忙碌便会立即复制东流了!
难道我为圣上做事,圣上真的看不出我乃是一心为国吗?高怀远这几天都在为这件事烦心,今天看到这份圣旨之后,终于忍不住爆了出来,气哼哼的对秋桐起了牢骚,反正这里也没有其他人,他倒是不把心里的话憋在胸中。
秋桐拿起那份圣旨看了一下,不由得也皱起了眉头,立即嘟囔道:“也是!这个圣上不是你少时的朋友吗?难道他还不信任你吗?为何措辞如此强硬,居然还要你上书自辩呢?”
了一通牢骚之后,高怀远的怒气也消了一些,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之后,坐下对秋桐说道:“这个道理很简单,人是会变的!虽然我们少年时期关系很好,但是眼下他已经是一国之君了!而我乃是武将出身,借着当今圣上坐上了如此高位,对于那些天天只知道读书的士子文臣来说,他们根本就瞧不起我的出身,认为我这样的武夫,根本不懂什么治国之道!”
所以朝野许多文官,早就对我心存不满,而且这一两年来,我连连扳倒了不少的文官,还踩着不少的文臣的脑袋,他们自然不会跟我罢休了!
我上次领兵平定京东的时候,郑清之便动了一群文臣大肆攻讦于我!而这次我入川之后,又把利州一带的文官给得罪了个遍,特别是那个郑损,被我架空起来,还被我羞辱,自然不会与我善罢甘休了!
看来圣上这段时间在这些人的怂恿下,确实是开始对我不放心了!因为我的权利确实也已经太大了!圣上这是在担心我会成为又一个韩侂胄、又一个史弥远呀!
他怎么能这么想呢?官人处处都在为国所想,又岂能是那两个奸臣可以相比的呢?如此对官人也太不公平了吧!眼下圣上如此严厉斥责于你,你打算怎么办呢?要是不行的话,干脆咱们就回家去,这摊子事情,谁爱管谁管去!看看谁能比你做的还好!等鞑子杀到官家的眼皮底下的时候,看看官家想不想得起你的好处!哼!秋桐本来就不是生在南宋的女子,所以对于南宋的皇帝也没多少恭敬之情,说话一点也不留情面。
高怀远一听秋桐的牢骚,反倒笑了起来:“你还是有些小孩子气呀!想我这些年做这么多事情,岂止是只为了当今圣上一个人呢?时下蒙古鞑子越来越强大了,西夏已经被蒙古鞑子所灭,接下来便是金国,金国时下朝政糜烂,灭亡只是眼前的事情,一旦金国再灭,蒙古鞑子的屠刀就会落在我们汉人的头上了!”
你也看到了,蒙古鞑子是何等凶残的野兽,一旦我们眼下还不知自强的话,到时候不知道又多少无辜百姓,会沦为他们屠刀之下的冤魂,我做这么多事情,可不是只为了升官财!要是只为了我升官财的话,我早就回家专门和你造孩子了!呵呵!
好了!这件事我自会处理,你就不必过问了!我看你这个月精神有些萎靡不振,是不是有了身孕了?
秋桐听罢之后,俏脸微微一红,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得意而且幸福的微笑,支支唔唔的凑到高怀远身边对他说道:“都是你使坏!人家这个月月事没有来!还看到吃的东西,就有些作呕,想来应该是怀上了吧!你可要对我更好一些呀!要不然我可不依!”
高怀远当听到了秋桐这番话之后,顿时所有怒气都烟消云散,立即一把抱起了秋桐,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我高怀远也终于有后了!哈哈!大喜事呀!那么这些端茶送水的事情你以后就不要再做了!还是好好滋养身体为重,快!我要给父亲写信,告知他这个大好消息!让老爹也跟着高兴一下!呵呵!”
秋桐看到高怀远的这幅喜出望外的样子,心中也十分高兴,和高怀远腻了一阵之后,秋桐便离开了高怀远的书房,到后面休息去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二虎急急忙忙的闯了进来,叫道:“大人,家里面出事了!老爷他……”
大宋权奸 第729章 守制
高怀远心中一惊,立即问道:“家父怎么了?你快说!”
二虎紧张的答道:“老爷他前段时间在江陵任上,突感不适病倒,结果前几天不治撒手归天了!”
听闻这个消息,高怀远立即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虽然他来到这个世上,曾经在高建那里享受的父爱十分有限,甚至还受过一些屈辱,但是后来当他独立之后,却现高建其实还是很关心他的,从他安排纪先成给他当幕僚开始,高建基本上做到了一个父亲能为一个儿子做的一切,这里面即便有一些功利的成分存在,也并不影响他们父子二人的关系改善。
特别是高怀远领兵北伐之际,高建拒绝了调离扬州这个危险的地方,坚持要留在扬州,并且冒着被人弹劾的危险,为高怀远提供各种物资的支持,这些年来,高怀远已经不再忌恨高建对他小时候的无视了,父子二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起来。
可以说高怀远已经将高建视作这一世的亲人了,但是没成想,他还未能在高建身边尽孝,高建便这么快撒手而去了。
二虎看着高怀远仿佛遭雷击了一般,张着嘴半晌没有说话,生怕高怀远伤心过度,上前想要搀扶高怀远坐下,但是高怀远很快又恢复了过来,带着满脸的沉痛之色,立即吩咐道:“备好纸笔,我要上书朝廷,回乡守制!”
高怀远父亲离世的消息很快嫡系的手下都得到了消息,纷纷赶来向高怀远吊唁,连同利州各路官府的官员,也纷纷赶到利州参见高怀远以示吊唁,劝高怀远节哀。
当听闻高怀远要回乡守制的消息之后,黄严和岳琨等人都不由得为难了起来,委婉的劝高怀远最好不要回乡守制,因为眼下利州路局面刚刚打开,诸军都是新任的将领,许多事情需要高怀远坐镇这里,才能推进,他们唯恐高怀远一离开利州,新来的这个四川制置使吕伟焕恐怕会从中作梗,所以他们希望高怀远回乡奔丧之后。
高怀远送走了一批人之后,便将岳琨、黄严等最亲信的人带入了后面书房,坐下之后黄严立即说道:“大人,伯父新丧之事,万请大人节哀顺变!但是我等闻听你要回乡守制,丁忧三年,这如何使得?毕竟现如今若虎还率军正在关外征讨吐蕃敌部,也算是在战时,大人回乡奔丧我等无话可说,这也乃是人之常情!但是礼制也有金戈之事不避之说,大人完全不必丁忧在家三年呀!眼下蒙古鞑子日益嚣张,大人肩负朝廷兵事,如果就此丁忧的话,恐许多事情会被耽搁的!”
岳琨没黄严和高怀远关系那样的铁,这种话他不能说,但是他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黄严的意见,还有其他几个人,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黄严的话。
但是高怀远苦笑了一声道:“诸位且听我说!家父待我不薄,想来我自从早年独自回乡之后,便再无在家父身前尽过一日孝心,为父守制也是理所应当!”
虽然我也心知现在回乡守制,会耽搁一些时间,但是眼下我却不得不这么做。
诸位也都不是外人,今日我便不妨告诉诸位,近期我率军入川之后,因为郑损之事,已经得罪了许多文臣,现在朝中又有大批文臣,纷纷上书弹劾于我,而且这次我令李若虎率军出关讨伐吐蕃敌部之事,更是被朝中诸臣指为独断专行,有僭越之嫌!
圣上为此已经很不高兴了,前两日下旨严厉斥责于我,并要我亲自写奏疏自辩此事!眼下刚好又遇上家父新丧,假如我不回乡守制的话,定会又招致大批文臣上书攻讦于我,故此我不得不这么做!
虽然新来的这个四川制置使吕伟焕与我有些过节,但是毕竟利州之事也基本安定,这里的事情也就交给诸位辛苦了!四川乃是我大宋西南门户,绝不容有半点差池,所以诸位肩上的担子都很是不轻,务必要练出强军,方能在用时为国效命!这次朝廷没有恩准岳琨当四川宣抚使,但是也不妨碍岳琨你来总领四司军事,我不在利州,诸位有事便多于岳琨商议,即便我丁忧在家,一旦有难事,也大可给派人去给我送信,我自会帮你们应对!
眼下我还会在利州等候圣旨一些日子,诸位大可提出你们的要求,我会尽快在离开之前,给你们安排妥当,李若虎那边我已经派人送信给他,令其加快度,赶在我离开之前,收兵返回阶州驻防,阶州的防务岳琨你可交予李若虎负责,趁着这个机会,我会调拨利州和成都府路物资,为你等换来更多的马匹,你们几个都是我信得过的人,望你等好自为之,尽快练就几支强兵!
众人闻听之后,心知高怀远这次一定是会回家守制了,于是也都不再多劝,纷纷起身躬身道:“请大人放心,我等定会谨遵大人钧谕,绝不敢辜负大人期望!”
送走了黄严等人之后,高怀远想了一下,立即叫来二虎,轻声对他吩咐了几句,二虎点头答应下来,转身出去,很快在后院放飞了一支信鸽。
三天之后,黄浩便风尘仆仆的从成都快马赶到了利州,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水平,黄浩能这么快赶过来,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黄浩参见主公!一进入高怀远的书房,黄浩便立即跪下对高怀远施礼道。
快快请起!你乃是我长辈,我岂能受叔叔如此大礼呢!真是折杀晚辈了!高怀远慌忙将黄浩搀了起来。
呵呵!小的如何敢在大人面前以长辈自居呀!而且我乃是为主公做事,就更不敢以长辈自居了!黄浩一边笑一边站了起来,被高怀远强按在了椅子上。
黄浩乃是黄严的叔父,早年跟着黄严的父亲黄真投入了高家庄效力,开始时候主要负责帮着黄真打理商业方面的事情,后来高怀远让他到了成都,专司开辟四川一带的市场,并且暗中收买了很多吐蕃的商贾,在吐蕃境内买下了几个草场,专司培养战马,然后暗中输入关内,支持黄严的忠顺军,这些年来,可以说是任劳任怨,基本上没有出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