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操秘史-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孙策离开了袁术到江东独立发展,使袁术集团的力量大减,袁术手下再也没有特别能打的大将,说是占领了扬州,其实只是扬州六郡里的两个郡而已。
但袁术此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听说献帝遇难,他迫不急待地召集会议,跟手下人说:“如今刘氏微弱,天下乱乱糟糟,缺乏统一领导。我们袁家连续四代人当过三公,是天下名望所归,我想顺应民意,大家看看这怎么样(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
大家一听都愣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顺应民意”不就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当皇帝吗?袁术手下的人都不吱声。在这种情况下,不吱声就是表示坚决反对。
袁术的办公室主任(主簿)阎象忍不住劝道:“当初周朝从后稷以至于周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已经占有其二,仍然服从商王殷纣的领导。明公您虽然出身世家,但还没有达到周王那样的强盛。而且,现在汉室虽然微弱,还没有像殷纣王那样残暴啊!”
阎象的意思很明白:您老人家比周文王差得远,献帝比殷纣王强得多,当初周文王都甘愿服从殷纣王的领导,您有什么资本自己当皇帝呢?
袁术听了心里极不高兴,半天不说话(嘿然不悦),没有人支持他,这件事也就暂时放下了。
袁术想当皇帝的瘾一旦被勾起来,不达目的他吃不香、睡不踏实。他整天都在想着要当皇帝的事。后来证实,献帝遇难于曹阳纯属误传,但即便如此,袁术仍然没有死心。
当时社会上流行着许多神秘预言,基本上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或者是别有用心之人编出来的无稽之谈,但有很多人相信,有人还深信不疑,袁术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些神秘预言里,有一句话很知名,叫“代汉者当涂高”。
这一句话的前四个字好理解,就是接续汉朝国祚的人,灭亡汉朝的人。后两个字却十分费解,“涂高”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但袁术认为这很好理解,这个“涂高”就是指他自己。袁术字公路,“术”是城邑内的道路,“公路”指的也是路,而“涂”被他理解为“途”,也是路的意思。这种理解很牵强,但袁术认为一定是这样的。
根据“五行终始论”,汉朝属于火德,取代汉朝的一定属于土德,袁姓就属于土德,是有资格取代刘汉统治的姓氏。这一条又成为上一条的佐证。而且,这时候河内郡人张炯又帮袁术弄出来一个符命,以兆袁术的天子之应,袁术更觉得皇帝非他莫属了。
张炯的这个符命,史书均有提及,但都不知道具体何物,估计跟河里挖出个写字的石头、鱼肚子里发现一条写字的绸子这些事差不多。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袁术觉得自己再不出来当皇帝都有点对不起上天的眷顾了。他听说孙坚当年在洛阳宫里得到了传国玉玺,就把孙策的妻子软禁起来,逼她交出玉玺。孙策这时已经到江东开辟根据地去了,无奈之下,孙夫人只好把玉玺给了袁术。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不顾众人的反对,在寿春正式称帝,但他这个皇帝很奇怪,既没有宣布国号,也没有下诏改元,他也不自称天子,而称“仲家”。
后世有人认为,“仲家”就是袁术新王朝的国号或年号,也有把袁术称为“仲家皇帝”的,但这些都是推测,“仲家”并不像个国号,更没有“仲家”作为年号的记载。
两年后,袁术走投无路之际,曾对自己称帝的行为进行过辩解,说他当时看到天下大乱,已经到了周朝末年七国分势的局面,自己出于一片责任心,出来替汉室管管事,自称“仲家”,仲是第二的意思,在他心里还是把刘氏当老大,并没有真的想当皇帝。
一般认为这是袁术给自己的辩解,但对照实际情况看一下,也许并不完全是虚言,袁术想当皇帝是确定无疑的,但他也知道自己实力有限,于是留了条后路,从而弄出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来。
但是,除了国号、年号这些以外,其它一切方面袁术都按照真皇帝的样子做了。他改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类似于西汉的京兆尹和东汉的河南尹,寿春自然成了“京师”,他在这里任命公卿,建皇宫,设祠庙、明堂。
他在寿春大封百官,但大家似乎都不太给面子,来应聘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积极踊跃。袁术有点犯愁,心想无论如何得找几位天下名士来撑撑门面,不能三公九卿尽是阿猫阿狗之辈。他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陈,一个是金尚。袁术想请他们来当自己的“三公”。
陈就是陈登的父亲,他本人也是高干子弟,他的父亲陈球当过太尉,袁术和陈年轻时在洛阳就是哥们。此时陈在徐州的吕布那里,吕布是袁术的盟友,跟他要个人应该没问题。袁术给陈写了封信,但陈却没有来,不是吕布不放人,而是陈压根不愿意。
陈不仅没来,还给袁术写了封措辞严厉的信,把袁术批评了一通。陈说,让我去阿附你干那些非正义的事,就是死我也不能去(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袁术气得牙痛。
金尚是个老党人,有一定名望,当年被朝廷任命为兖州刺史,而兖州那时已被曹操控制,金尚兴冲冲跑到兖州上任,结果连兖州地界都没有进就让曹操一路打了回来。金尚没有地方待,跑来依附袁术。
袁术任命金尚为太尉,但金尚死活不干,并且准备逃跑,袁术抓住了他,一怒之下将其杀害。
袁术的称帝行为在曹操看来既是对汉室的叛逆,也是对自己的挑战。许县新朝廷运转不到一年,袁术就公然分庭抗礼,不给他点教训,势必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袁术冒出来。
在曹操的战略规划里,解决袁术本来没有排在前面,他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南阳郡问题,其次是吕布和刘备,然后是关中的凉州军阀。但现在袁术自己跳了出来,曹操的战略规划必须相应做出调整了。
【四、联合讨袁行动】
袁术的僭越之举让他的两大盟友——吕布和孙策不得不向世人表明态度,这二位最终的态度都差不多:坚决反对。
其中以孙策反对得最干脆。听说袁术僭号,孙策马上写来一封信给予强烈谴责并断绝双方关系(以书责而绝之)。这封信有一千一百多字,在书信体文书里算是很长的了,写得洋洋洒洒,最早收录于《吴录》一书中,信中细数袁术九大罪状,说他连董卓都不如,以董卓的狂狡,在废主自立问题上仍然不敢擅为,而袁术竟敢干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吴录》称这封信是张代笔,《典略》认为代笔的是张昭。
孙策在江东已渐成气候,跟袁术翻脸是迟早的事,袁术称帝无疑给了孙策一个最合适的翻脸理由,加上此前袁术为得到传国玉玺而扣押了孙夫人,孙策更是怒从心头起,这次索性彻底了断。
跟袁术决裂以后,孙策转而投向许县的朝廷。据《江表传》记载,孙策主动派刘由、高承为特使到许县朝奉进贡。
曹操见到孙策派来的使者特别高兴,拉拢孙策可以瓦解袁术的联盟,孙策如能从背后夹击袁术,那袁术岂不死得更快?为此,曹操以献帝的名义,立即派议郎王为特使前往江东,对孙策勇于同逆臣作斗争的行为给予表彰,并拜孙策为骑都尉,封吴侯。
孙策的势力已跨有两三个郡,骑都尉一职连个郡太守都抵不上,顶多是个大校师长。孙策觉得这个职位有点低,想要个将军名号。孙策派人私下游说王(使人讽),这个王倒挺不简单,在来不及请示汇报的情况下当机立断,自己做了回主,重新拜孙策为明汉将军。
当时,袁术还有个同盟军叫陈,屯驻在长江以北的海西一带,曹操让孙策讨伐这股敌人。孙策领命,准备率军渡江作战。
孙策刚要出动,陈那边先下了手,派人悄悄来到江东,结交祖郎、焦已及严白虎等割据势力,准备趁孙策主力渡江之际从背后下手。这件事幸亏被孙策察觉,他派吕范、徐逸攻打海西的陈,自己留在江东对付敌人。《山阳公载记》称,陈最后被打败,只身一人逃走,他来到冀州,被袁绍收留。
吕范、徐逸大败陈,俘获包括陈老婆孩子在内的四千多人。在孙策及时出手下,袁术赖以为外援的右翼被剪断了。
再来看看吕布那边的情况。袁术称帝后,派韩胤为特使专程到徐州给吕布报信,并且提出了一个要求,想与吕布和亲,娶吕布之女为儿媳。
对于袁术结亲的要求,吕布开始倾向于答应,他甚至把女儿交给韩胤,让他带走。但是,对于这项决定,吕布手下有一个人特别紧张,他想到如果真是那样,无论于国于已,都要坏事,所以赶紧来劝吕布。
这个人就是陈,时任下邳国相。陈曾拒绝袁术的征召,还把袁术谴责了一番。吕布跟袁术如果站到一块,将来对自己很不利。这还是其次,问题是扬州、徐州一旦结成一体,这个伪朝廷势力就更不得了,天下就要受难了(徐杨合从,为难未已)。
陈作为汉室名臣的后代,正统观念一向很强,在大是大非面前,陈没有含糊,他急忙来劝吕布。陈说:“曹公奉迎天子,辅助国政,将军您应当同他合作,共图大计。现在反而与袁术结亲,必受不义之名,将来恐怕会大祸临头啊(有累卵之危矣)。”
吕布一向对袁术有些意见,尤其是在之前的合作中,袁术向来说话不算数,让吕布很伤心。对结亲的事他本来就不太坚决,经陈一说,吕布反悔,马上派人追上韩胤一行,把女儿抢回来,并且把韩胤押送到许县,交给曹操处置。
吕布派去押送韩胤的是陈的儿子陈登。陈登字元龙,这可是个有本事的人,史书上说他学识渊博,智谋过人,性格桀骜不驯。吕布派陈登向曹操示好,本是来搞公关的,但陈登一见到曹操就劝他除掉吕布。
陈、陈登父子虽然屈身侍奉吕布,但一直心存不满,曹操见陈登是个人才,将来会有大用,于是拜陈登为广陵郡太守。临别之时,曹操又拉住陈登的手说:“东方之事,全都托付给你了。”后来,陈登果然以卧底的身份为曹操出了大力,成为曹操除掉吕布的头号功臣。
据《英雄记》记载,曹操让陈登给吕布带回一封亲笔信,对吕布加以慰问,并让吕布按照天子的诏书追捕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人。吕布接到曹操的信很高兴,又派使者上书天子,表达自己的忠心。同时也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本是个“获罪之人”,承蒙曹操亲自写信慰劳,十分感谢,自己一定按照曹操前面所说,努力追捕袁术等人。
接到吕布的信,曹操再次派奉车都尉王则为使者,带着献帝的诏书,封吕布为平东将军。曹操又让王则捎给吕布一封亲笔信,信中说:“当年给将军的印绶不幸丢在了山阳郡,现在补上,但朝廷没有上好的金子,我就拿自己家里存的好金子给将军制了这枚印;朝廷没有紫色的绶带,我就把自己印绶上的紫带取下来给将军,这些都是聊表心意。”
吕布看到曹操的信,很受感动,又派使者前往许县谢恩,并捎给曹操一副上好的绶带。
那一刻,徐州通往许县的大道上双方的使者跑来跑去,看到这一幕,你怎么也想象不出几年前二人还曾刀兵相见,也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几年之后二人还会杀得你死我活。
袁术听说吕布与曹操交好,不仅不送女儿来,还把自己的使者押送到许县,不禁勃然大怒,立即派遣手下大将张勋、桥蕤等人与韩暹、杨奉联合,以步骑数万人分七路直扑吕布的大本营下邳而来。
韩暹、杨奉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说起来这二位也都曾经辉煌过,是献帝正式任命过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和副总司令(车骑将军),只是如今已经没落,各率领一支散兵游勇流窜在江淮一带。袁术主动联络他们,给了不少伪朝廷的官职,这二位如今已加入到袁术联军之中。而吕布没有防备,当时身边的人马很有限,只有兵三千、马四百匹。这时吕布有点后悔了,埋怨陈说:“都是你们父子弄的好事,现在该怎么办?”
陈分析说:“韩暹、杨奉跟袁术是仓促之间联合到一块的(卒合之师耳),同盟难以稳定,我派犬子陈登前去,一定可以把他们拆散。”陈胸有成竹,因为他可不是瞎吹,陈登确实有两下子。陈登出马,果然策反了韩暹和杨奉。
吕布主动进军,离张勋大营仅百步之遥,韩暹、杨奉突然倒戈,张勋措手不及逃走。吕布和韩杨联军一直攻向寿春,一路攻、一路抢,最后与袁术军队隔淮水相对。袁术亲自带五千人马在河南岸,吕布等人在河北岸,他们把袁术好一通嘲笑,然后撤兵。
袁术的命也确实够背的,好不容易壮着胆想过过皇帝瘾,别人还没有怎么发话,自己昔日的部下和盟友便先给来了一通下马威。孙策、吕布不仅没有成为自己的外援,而且纷纷杀到家门口来了。
有孙策和吕布的配合,曹操这边就好办多了。等袁术已经被那两位兄弟弄得顾头难顾尾之时,曹操决定亲自东征。
时间是这一年的九月,袁术听说老对手曹操亲自来了,倒也干脆,留下部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人驻守蕲阳以抗拒曹操,自己开溜了。曹操指挥于禁等人进击,把桥蕤等四人包围在苦县,全部斩杀。袁术又南渡淮河,不敢迎战。
曹操无意对袁术穷追不舍,因为南阳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曹洪被张绣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得尽快回师,再战南阳郡。
曹操回师许县,在准备第三次南征张绣之前,他要先办一件案子,让有关部门对杨彪立案追究。
杨彪原任太尉,出身于著名的弘农郡杨氏家族,曹操之所以现在想起了他,是因为他跟袁术有姻亲关系。曹操可能接到举报,说袁术称帝杨彪也有份(欲图废立),于是把杨彪下狱,准备以大逆不道之名来治罪。
建设部部长(将作大匠)孔融听说,来不及穿上朝服,就跑过去见曹操,替杨彪求情:“杨家四世清德,为海内景仰。《周书》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怎么能以袁术之罪归于杨彪呢?”对于孔融的说情,曹操没有让步的意思,让许县令满宠负责审理此案。
许县令好比当年的洛阳令,品秩不高但权力很大,尤其是对京师地区有司法管辖权,可以审理朝廷官员,何况杨彪已不担任公职,形同普通百姓,更是归许县令来审理。
孔融和荀都私下里找到满宠,让他不要对杨彪用刑(勿加考掠),谁知满宠一上手,对杨彪就来了个大刑伺候,把孔融和荀气坏了。
满宠把杨彪打得死去活来,几天后,他向曹操汇报说:“快把杨彪打死了,他也没有什么可招的。此人海内知名,如果没有证据就治罪(罪不明白),必然大失民望。”曹操想了想,第二天就赦免杨彪出狱。这时候孔融和荀才明白,满宠打杨彪正是为了救他。
曹操突然拿杨彪说事,表面上是他与袁术有瓜葛,其实是因为杨彪出身于世家,代表了某种政治势力,虽然他已经下台,但影响力仍不同一般。新朝廷刚建立,曹操经常在外面征战,必须内外都树立起绝对权威。拿杨彪开刀,有杀一儆百之意,为的是树立自己的绝对威信,袁术的事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借口而已。
杨彪受惊一场,被放出来后,他看到汉室衰微,许县都是曹氏的天下,于是对外称自己脚有病(脚挛),十多年里不再出门,避免惹祸。
【五、突破安众防线】
建安二年(197年)九月,曹操东征袁术之战收效不错,斩杀了袁术手下的桥蕤等四将,巩固了东部的汝南郡、陈国、梁国等势力范围。这一仗没有怎么大打,曹操也无心继续扩大战果,他下令迅速回师许县,准备南征张绣。
十一月,曹操率军出发,首先抵达南阳郡最北边的叶县,与驻守在这里的曹洪会合。如果曹操再不来,曹洪可能真守不住了:张绣的部队以凉州军为老底子,战斗力很强,刘表又派邓济等人支援张绣,南阳郡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曹操首先进军湖阳,那里有刘表的人马驻守,曹军攻克湖阳,生擒了刘表的部将邓济。之后,曹军转攻舞阴,将其攻克。
在肃清了宛县这些外围后,曹操率军攻打张绣的大本营宛县,进军到水河畔。这里是曹操的伤心之地,去年,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心爱的部领典韦都战死在这里。
根据《魏书》记载,曹操在水河畔举行仪式,祭奠阵亡将士。曹操亲自参加祭奠,欷流涕,将士们都深受感动。
但是,建安二年末的这次军事行动却突然中断了一段时间。曹军在宛县一带过的年,之后又回师许县,没有记载显示是张绣、刘表联军打退了曹军的进攻,曹军是自己撤回去的。
还有一种可能,曹军没有回师,仅是曹操带少数人回到了许县。曹操离开主力回到后方,一定是有重大事情需要处理,但具体何事不得而知。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曹操在许县仅停留了一个多月,就又回到了南阳郡前线,这次他还带上荀攸一同前往。根据《三国志荀攸传》记载,荀攸劝曹操暂时不要在南面用兵,荀攸说:“张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而张绣只是一股游军,处处要仰仗刘表的接济,刘表一旦不给他提供资助,二人势必分离。不如暂时缓兵,让他们自动分开(可诱而致也);如果我们攻得急,刘表对张绣肯定不能不管,要全力相救。”
事后证明,荀攸的这个分析是有远见的,但曹操考虑到南面的事不能拖下去,必须尽快解决,好让自己无后顾之忧,从而腾出手来对付东面的吕布和刘备。所以他没有采纳荀攸的建议,继续进兵。
在曹军的强大攻势下,张绣的主力离开宛县南撤,退到距宛县一百多里外的穰县(今河南邓县附近)。曹军进攻穰县,与张绣军展开激战,张绣顶不住,急忙向刘表求援。
果然如荀攸分析的那样,张绣之于刘表,就是一面坚固的盾牌,张绣在前面顶不住,刘表不能不管。刘表派兵驰援张绣,史书没有确切记载刘表派了多少人马前来,但这次他一定动了老本,因为他派来的人不仅有驰援穰县的,还悄悄分出一支人马占领了一个战略要地,要给曹军来个前后夹击,让曹军有去无回。
这个地方名叫安众,接下来将让曹军大吃苦头。
穰县城里的张绣迎来了刘表的援军,士气大振,曹操攻城遇阻。张绣在城里作着长期守城的准备,但他突然接到了报告,说曹军主动撤退了。张绣有些不解,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曹军仍然占有优势,何以无缘无故撤退呢?张绣害怕曹操使诈,下令先不要贸然去追。
曹军撤得很快,一路向北而去,张绣看看不像有诈,于是大胆追了上去。张绣有所不知,曹操下令回师并非使计,而是真的,因为许县大后方出了问题。根据《献帝春秋》记载,听说曹军主力南下,田丰劝袁绍趁机袭击许县,将献帝抢到自己这里来。袁绍手下有人叛逃到曹营,提供了上述情报。曹操接报后,认为事关重大,丝毫不敢迟疑,即刻挥师北撤。这件事很蹊跷,史书记载也十分简单。可以猜测的是,要么田丰真有此议,袁绍确实准备发兵袭取许县;要么是袁绍造的谣,目的是不让曹操太顺手;还有一种可能,是贾诩的计策,为了解穰县之围,故意制造谣言,给曹操提供了假情报。
不过,曹操在做出回师决定时,一定是有充分依据的,如果这样看,第一种可能性应该最大。
曹军要回师许县,最快速的推进方式是走南方大道。走这条道就好比上了高速公路,直线距离最短,路也最平坦宽阔。
东汉的南方大道跟东方大道、东北方大道一样,是全国交通网里的骨干线路,它起自洛阳,连结鲁阳、宛县、穰县、襄阳以及南郡的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武陵郡的治所汉寿(今湖南常德)。
曹操现在只想火速回师以解许县之危,因此想都没有想,指挥人马沿着南方大道向北疾行。谁知,这条行军路线差点让他们全军覆没。
穰县以北仅二三十里处,是一片山地,地势很险要,南方大道穿山而过,在此形成了一处要塞,此地就是安众。
曹操包围穰县时,没有想过这么快就会撤军,所以忽视了背后的这处要点。刘表的援军恰恰发现了这里很重要,于是分重兵占领,实际上断了曹军的后路。
刘表的人马进入安众要塞后,立即整修防御工事,以南方大道为轴线,以山地为依托,很快建成了一条东西连绵数十里的防线。
曹操率军抵达安众,突然发现过不去了,如果绕道而行,无论向西还是向东都是山区,道路不畅,费时费力不说,敌军依托有利地形更容易袭击自己。安众防线就像一条铁链,牢牢地缚住了急于回师的曹军。
张绣也指挥穰县的人马从后面杀来,曹军面临前后被夹击的不利处境。双方陷入僵持,情况对曹军很不利,虽然人数占优势,但在有限的区域内兵力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