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包青天-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品:包青天
  作者:伍心铭
  内容简介:
  人们所了解的包青天,基本上是艺术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青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本书把历史上的包青天同小说、戏曲和民间传说中的包青天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包青天在宋仁宗时代那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不畏权势,敢于冲破官僚、贵族、豪绅、恶霸编织起来的网络,以不怕身败名裂的勇气,同贪赃枉法、敲诈勒索、任意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作坚决斗争的险恶经历;同时也展现了包青天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以“当一时清官,只能为民造福一时;当一世清官,就能为民造福一世”的道理为动力,在“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官场上巧妙周旋,苦心执政,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为官生涯。
  包青天是我国历史上极有见识和抱负的政治家、改革家和著名的法律专家,也是天下第一清官。本书不仅有对他执法如山、断案如神的才能和破案场面的精心刻画,也有对他儿女情长、传奇姻缘的细腻描写。
  全现包青天能为一世清官的官场艺术!
  尽展包青天审天断地之威仪!
  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过好了,不受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使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不但国家不能富强,而且会造成官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说,包青天刚正不阿,希望中国能多出几个包青天。
  正文
  前言
  当贪官容易,当清官难,当一辈子清宫更难!
  当一时清官,只能为民造福一时;当一世清官就能为民造福一世。海瑞是清官,被罢了官;包拯是清宫,却能稳坐开封府!为什么?本书将全现包青天能做一世清官的官场艺术。
  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过好了,不受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使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不但国家不能富强,而且会造成官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包拯之所以能做一世“清官”,成为历代人民爱戴的包青天,其思想渊源就在于此。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包拯所处的仁宗时代,是一个关系社会。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已用一根既得利益与特权的绳索,把官僚、贵族、豪绅、恶霸们联系在了一起。被联系在一起的官吏豪强狼狈为奸,贪赃枉法,四处敲诈勒索,把法律当作儿戏,不依王法办事,横征暴敛,任意欺压百姓。当时,要想为民作点主,比登天还难。可是,包拯不畏权势,迎难而上,不怕身败名裂,冲破了一个又一个专为保护地主贵族利益编织的网络。
  包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律专家,也是影响最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
  已经不像宋初那样生气勃勃的仁宋时代,冗官、冗兵和冗费成为当时的三大灾害,老百姓的负担加重,各地出现了士兵暴动和农民起义。包拯从忧国忧民出发,主张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议提拔“奋不顾身,孜孜于国”的“素有才能,公正廉明之人”。在经济方面,他一方面主张压缩开支,另一方面主张不能苛剥平民。在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包拯主张民富国强,改善边防措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做官就要做好官!
  包青天一生爱民如子,是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救世主。
  他大公无私,一生俭朴,衣食住行及生活习惯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他为人刚直,从不趋炎附势。他敢于直言,不怕冒犯皇帝。他执法如山,断案如神,上至真命天子,下至寻常百姓,无一不崇敬他。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曾说,包青天刚正不阿,希望中国能多出几个包青天。
  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 弃婴成青天
  正在这时,李妃生下了太子,因一时出血过多晕了过去,尤氏趁机将盒子中剥了皮的狸猫和太子进行了调换……刚把孩子从篓子里抱出来,忽然看见草丛里绿光一闪,原来是只猛虎的眼睛发出的冷光……
  后周大将赵匡胤原本是上界霹雳大仙下凡,英雄勇猛,智慧过人,是一位真命天子。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废了周氏,推立自己为皇帝,国号大宋。从此以后,江山统一,天下太平。后来人们都称他为宋太祖。太祖在位十七年,后传位给太宗,太宗又传位给真宗。真宗皇帝在位期间,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
  在一天的早朝上,真宗皇帝坐在紫宸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大臣们磕过头以后,殿头官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话音刚落,西台御史兼钦天监文彦博走出来奏道:“微臣在夜间观察天空星象,看见天狗星变了位置,恐怕是太子有危险啊!”真宗听完以后哈哈大笑,笑完以后说:“朕现在并没有太子,有什么危险呢?你先退下去吧。”殿头官宣布散朝。文武官员都回府去了。
  真宗皇帝回到官里,闷闷不乐,心中暗想:“自从皇后去世以后,皇后的位子现在还空着,幸亏李妃和刘妃现在都已有身孕,难道星象要在她们俩人身上应验吗?”正在这时,李妃和刘妃来了,她俩人跪下说:“今天是中秋佳节,妾妃已在御花园中准备了酒席,特来请万岁共同赏月、饮酒。”真宗听完以后,十分高兴,马上同两位妃子来到御花园。皇上坐下以后,两位妃子两边陪着,吩咐摆酒上来。说完以后,鼓乐一齐奏响,宫女翩翩起舞。到了晚上,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照得满园如同白昼一般。两位妃子都争着讨皇上的欢心,轮番向皇上敬酒,一时间,情话绵绵,非常具有欢快愉悦的情调。当皇上喝到半醉的时候,便把今天朝上文彦博所奏的告诉了两位妃子,并且说道:“朕虽没有太子,但两位爱妃现在都已经怀孕,只是不知谁先生谁后生,是生男还是生女。既然上天有征兆,朕赐你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用来镇压天狗星;另外朕再赐你二人金丸一对,里面有一颗九曲珠子,是一件无价之宝,将妃子等姓名、宫名刻在上面,随身佩带。”两位妃子听完以后,慌忙跪下谢皇上龙恩。皇上将金丸取出,命太监陈林马上去刻字。时间不长,陈林捧着金丸来到皇上跟前,请皇上察看。真宗接过来,见金丸上面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字迹清秀精巧,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赏给了她们。二位妃子跪下接过以后带在身上,又每人向皇上敬酒三杯,皇上并不推辞,一连气都喝了下去,不知不觉中便已经大醉,哈哈大笑说:“两位爱妃哪个为朕生个太子,朕就立哪个为正宫皇后。”两位妃子又磕头谢恩。不久,二位妃子见皇上已经醉了,便一左一右搀扶皇上回到寝宫。皇上躺在龙榻上,喝了几杯醒酒汤,稍微感到有些清醒。当他再看到服侍在榻边的李妃和刘妃时,马上被惊呆了,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两妃子有如此的美丽,一个有沉鱼落雁之容,另一个有闭月羞花之貌。他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在二位妃子的脸上,二位妃子自然也是风月场上的老手,这时皇帝心里想啥她们是了如指掌,不知不觉地脸上呈现出一片鲜红。真宗看到二妃娇羞的样子,更加喜爱,所以马上传旨:“联要与两位爱妃共同沐浴,共同入寝。”二位妃子听后万分高兴,赶紧谢恩。
  真宗与二位妃子在浴盆中尽情地戏耍、调笑,他搂着两个赤条条的人间尤物,看着她俩洁白如玉的胴体,禁不住淫心大起。他立刻拉起二位妃子,擦拭干净以后,迫不及待地躺在龙塌上,二位妃子分别横陈在他的两侧。真宗看到两位妃子玲珑的曲线,白皙的肌肤,饮饥的眼神,只觉得气血翻腾,浑身血脉贲张,呼吸急促,丹田内欲火熊熊,他再也按捺不住,猛一翻身便将两个宠妃同时压在身下……没有多长时间,真宗便疲倦地从二位妃子的身上爬下,搂着二位妃子昏然睡去。
  第二天,真宗皇帝离开寝宫上朝,二位妃子也各自回宫。刘妃回到金华宫之后,想起皇上昨晚说的话,嫉妒之心便油然产生,她害怕李妃生了太子立为正宫。于是她召来心腹太监郭槐,暗暗定下毒计,准备找机会谋害李妃。
  郭槐自从和刘妃商定毒计以后,随时都派心腹去玉袁宫打探消息。并且暗中买通了守喜婆尤氏,订下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郭槐当然给了尤氏许多好处,并答应将来事成之后,保证她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阳春三月,皇上到玉宸宫来看李妃,君妃二人闲谈了一阵,皇上忽然想起明天是南清宫八贤王的寿辰,所以马上派陈林到御花园准备果品,明天向八王千岁祝寿。陈林接旨去了以后,李妃突然感觉到小腹内疼痛难忍,皇上知道是要分娩了,马上回到宫中,紧急召见刘妃,吩咐她带着守喜婆前来接生。刘妃知道时机成熟,立刻吩咐郭槐带领尤氏到玉宸宫,尤氏早已准备好了,等郭槐一到,二人捧着一个木制的大盒,一齐向玉宸宫走来。
  二人来到王宸宫,别人以为盒内是吃的东西,所以也就没有在意。正在这时,李妃生下了太子,因一时出血过多晕了过去,尤氏趁机将盒子中剥了皮的狸猫和太子进行了调换,把太子用龙袱包好,放在盒子里,抱到了金华宫。刘妃吩咐心腹宫女寇珠,把太子抱到销金亭勒死,扔到金水桥下。寇珠虽然是刘妃的心腹,但她为人正直,胸中怀有忠义,对刘妃的吩咐虽然心里不愿意,又不敢不答应。她抱着太子来到销金亭上,见太子有龙袱包裹,安然无恙,心中十分庆幸。她把太子抱在怀里,心中暗想:“皇上半辈子都没有儿子。好不容易李妃生了个太子,偏偏又碰上奸妃设计陷害,我如果将太子杀死,我还算人吗?”正在这时,看见亭子那边来了一个人,寇珠仔细一看,当时满心欢喜,心中暗暗地念佛说:“好了,这个人来了,太子有救了。”原来这个人正是以忠义著称于皇宫内院的太监陈林。陈林因为奉皇上旨意到御花园置办果品,所以手捧着金丝砌的龙妆盒迎面走来。陈林一看见寇珠抱着一个孩子,便问她这孩子是怎么来的。寇珠便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陈林。陈林听了以后,大吃一惊。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就立刻将小太子放在装果品的盒中,并同时跪下向天空磕了几个响头,希望老天爷能够保佑太子平安。完事后,寇珠直接回宫去了。
  陈林双手捧着妆盒,一直向禁门走来。刚到禁门,只见太监郭槐从对面走来,陈林一看到他,心中就咚咚地跳个不停。只听郭槐对他说:“陈林,刘娘娘叫你去见她。”陈林没有办法只得跟着他进了金华宫。见到刘娘娘,陈林慌忙跪下,把妆盒放在一旁,口里说道:“不知娘娘千岁把奴才叫来有什么事情?”刘妃一句话也不说,慢慢地喝着茶,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她才对陈林说:“你拿着这个盒子要到哪儿去呀?”陈林十分镇静地回答道:“奉皇上的旨意到御花园摘些果品,明天与南清宫八贤王祝寿。”刘妃又问陈林:“盒子里面还有别的东西吗?”陈林马上说:“没有别的东西,如果娘娘不相信奴才说的,就打开皇封看一看吧。”刘娘娘仔细一看,盒子上面果然帖着皇封,心里暗想:“既然有皇封封着,谁敢打开看呀!”刘妃闭着眼睛思量了一下说:“既然是这样,你走吧!”陈林听到这句话,立刻站了起来,双手捧起了盒子,正转身要走,忽然又听到刘妃说:“回来。”陈林只得又把身子转了回来,刘妃又把陈林全身上下仔细地看了一遍,看陈林一点也没有慌张的样子,这才缓缓地说:“你下去罢。”陈林走出金华宫,这心才跳得厉害了。
  陈林出了禁门,一直向南清宫走去,到了宫里。因为陈林是皇上派的钦差,所以八贤王把他迎接到里面,让他坐下,陈林哪里还有心思坐呀,只看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八贤王一看,马上问道:“陈林,你这是为什么?有话站起来说嘛!”陈林看了两边仆人一眼,八贤王马上就明白了,挥了挥手,两边的仆人们便都退了下去。陈林这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八王千岁详细地说了一遍。八贤王听了以后,急忙打开盒子,见有龙袱包着,就知道这个孩子是太子了。正在这个时候,小太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好像在向八王诉苦一样。八贤王急忙把太子抱到里屋,和狄娘娘说了这件事情。他们三人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把太子暂时放在南清宫抚养,等以后有了机会再处理这事。
  陈林告别了八贤王,回到皇宫向皇上复命去了。这个时候,刘妃便把李妃生了个妖精的事告诉了皇上。真宗听了以后,十分恼火,立刻把李妃打入冷宫,封刘妃为玉宸宫贵妃。可怜的李妃受到了这样的冤屈,整天在宫里痛哭。多亏了冷宫总管秦风,他为人忠诚,平常就与郭槐不合,知道这里肯定有别的事情,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只能经常安慰一下李妃,并让小太监余忠好好地侍候她。这个小太监余忠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他长得和李妃十分像,他俩人就好像一对双胞胎。而且余忠平时为人十分豪爽,为别人的事情愿两肋插刀,因为这样,秦风对他十分疼爱,二人如同父子一般。余忠看到李妃受这样的苦,恨不得能把她换出来,自己去冷宫受苦。可惜的是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尽心尽力地去服侍她。
  刘妃的毒计成功以后,满心欢喜,消除了心里的忧虑,重赏了郭槐和尤氏,并叫尤氏为自己接生。过了不久,她也生下了一位太子,真宗皇帝十分高兴,立刻把刘妃封为正宫皇后。过了六年,刘后所生的太子,得了一场大病,因抢救不及时而夭折。皇上十分悲痛,自己叹惜道:“朕前半辈子都没有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偏偏又半路夭折了,这怎么能叫我不心疼呢!”因为太伤心了,竟然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上朝。这天,八贤王进宫来看望皇上,他们二人坐在一起闲谈。皇上问八贤王说:“你有几个儿子啊?都多大年纪了?”八贤王都回答了。并说第三个儿子恰好与刘皇后生的太子同岁。皇上听了以后,十分高兴,立刻请八贤王把三儿子找来。来到以后,皇上一看,万分高兴,不仅相貌长得清秀,而且行为举止和自己十分一样,一高兴,病就好了不少,传旨把八贤王的三儿子封为东宫太子,并让陈林带太子到东宫去看望刘皇后,然后再让太子到其他各宫去看一看。陈林领了皇上的旨意,带着太子,先来到昭阳正院看望刘皇后,并对刘皇后说:“皇上把八王千岁的三儿子封为东宫太子。吩咐奴才带他来看望皇后。”太子给刘皇后磕完头后就站到了刘皇后的身边。刘后看太子长得和皇上十分相似,心里暗暗纳闷。陈林又说:“皇上还让奴才带太子到其它各宫看望一下。”刘皇后说:“既然这样,就快去吧,看完以后,还回到我这儿来,我还有话要说呢。”陈林和太子答应了以后便到各宫去了。
  当他们二人经过冷宫的时候,陈林对太子说:“这里是冷宫,李娘娘因为生了个妖精,皇上便把她贬到了这个宫里。唉,要说这位李娘娘啊,她才是一个真正贤慧的人呢。”太子听完以后,对李娘娘生了个妖精这件事,心里就不太相信,所以打算进去看一看。此时冷宫总管秦风正好走了出来。这个秦风平时在宫中与陈林的关系最好,陈林早就把换太子的事告诉了秦风,秦风知道后十分激动。这时陈林对秦风说:“这位就是南清宫八王千岁的三儿子,现在被万岁封为东宫太子,来到这里要看望李娘娘。”秦风听了以后,赶紧跪下给太子磕了头,然后一溜小跑进宫告诉李娘娘去了。没有多大功夫,秦风跑出来说:“娘娘请太子进宫。”陈林、秦风便一同陪着太子来见李娘娘,李娘娘看着太子,也想到了自己所生的连一面都没见的孩子,忽然捂着脸大哭起来,哭声十分凄惨,太子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陈林一看,心里着急了,生怕出了事,急急忙忙领着太子从冷宫出来了。到了宫外,陈林赶紧为太子擦掉脸上的泪痕,然后二人又回到了正官刘皇后的住处。
  刘皇后这个时候正坐在宫内细想太子之事,忽见太子走了进来,眼睛红红的,就仔细追问是什么原因。太子不敢向刘皇后隐瞒,他说:“刚才我和陈林从冷宫经过,看见李娘娘十分悲惨,我心中十分难受,孩儿还请求母后在合适时向父王求求情,请父王宽恕了李娘娘,这样也免去了孩儿的难过。”说完后,太子就给刘皇后跪下了。刘皇后听完大吃一惊,假意地走到太子跟前,双手把他搀起,并且夸赞地说:“你真是一个仁德的殿下!你就放心吧,我一有机会就会向皇上说的。”当天,太子被刘皇后留下来吃晚饭。饭后又随着陈林回东宫去了。
  太子走了以后,刘皇后心里始终想着这事。她心里暗暗地想:“刚才太子进宫时,猛地一看,他长得又很像李妃,为什么自从见了李妃以后,马上就到哀家这里求情呢?这件事十分可疑。难道六年前寇珠并没有将那个孩子勒死,也没有扔到金水桥下?”她马上又想:“记得六年前叫寇珠去办这件事的那天,陈林手捧妆盒从御花园而来,难道寇珠竟敢自作主张把太子交给陈林带出去了?哼,要想查明白这事,必须得用大刑拷问寇珠这个小贱人。”她想到这儿,立刻叫人把寇珠召来,先给寇珠掌嘴,一顿巴掌过后,寇珠漂亮的脸蛋被打得肿起了老高,嘴角和下巴流满了鲜血,但寇珠什么也没有说。接着刘皇后又吩咐把寇珠衣服扒下,三下五除二,便把她扒了个精光,摁在地上,雨点般的棍子打在她的背上、腰上、臀上、腿上。从皇宫内院中传出了一声声的惨叫。寇珠昏过去了,刘后叫人用水浇醒,继续毒打拷问,得到的话和寇珠在六年前对她说的一模一样。刘皇后又把陈林叫来当面对证,也和当初说得一字不差。她看问不出什么名堂来,心中不由得焦急起来。忽然,她想出了一个更狠毒的主意:“我为什么不以毒攻毒呢?叫陈林来打,他俩人一起做的事情,现在让寇珠一个人来受苦,她哪有不说的道理呢?”想到这儿,刘皇后便命令陈林打寇珠,陈林被逼得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只得举起手中的棍子,闭上了眼睛,向寇珠身上打去,刚打了一下,寇珠便微弱地喊了一声:“慢。”刘后听到后,得意地一笑,她以为寇珠马上要招了。她哪里知道,寇珠看出了陈林的难处,心中想:“与其两个都活不成,不如我先死,陈林可能还会活下来。”想到这些她才喊了一声。只见寇珠在地上挣扎着翻了个身,看了陈林一眼,然后两眼一闭,一股鲜血从口中喷射而出,溅了刘皇后一身,便身子一歪,死了。原来她是咬舌自尽的。正在这时,皇上圣旨来宣召陈林,刘皇后怕因这件事耽误了陈林的时间,露了马脚,只好打发陈林走了。刘皇后因无故打死了宫人寇珠,害怕皇上知道,所以也就不敢再追究这件事了。她吩咐人将寇珠尸体悄悄地抬出去,埋在玉宸宫后面。
  刘皇后得不到事情的真相,十分恼火,于是就更加记恨李娘娘,心里总也容不下她。一天,她又与郭槐秘密地商量,暗中调查李妃的行动,必须找时机把她害死才能罢休。也是李妃该有大难。李妃自从那天见了太子以后,整天的在宫中哭泣。秦风看到李妃的身体一天天的消瘦下去,心里十分着急,劝说了好几回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后他实在急得没有办法,一咬牙,心一横,就暗地里把太子的事告诉了李妃。李妃听了秦风的话以后,兴奋得不得了,吃得也多了,哭声也变少了,甚至有时可以看到她的笑容。从那天开始,李娘娘就天天夜里烧香,祈求老天爷保佑太子平安无事。她哪里知道,这件事没过几天就让监视她的郭槐知道了,郭槐心中想道:“哼,李妃,这回你死定了!”拿定主意以后,他就暗地里跑到皇宫内院向皇上报告。他说:“万岁,李娘娘自从被贬到冷宫,心里一直记恨着您,每天深夜都烧香诅咒您。盼望着您早一天死去,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实在难已饶恕,希望万岁早一天除掉她。”真宗皇帝听了以后万分恼怒,立刻降旨,给李妃白绫七尺,让她自己上吊。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冷宫的人打听到,总管秦风知道以后,吓得六神无主,目瞪口呆。他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李娘娘,李娘娘知道以后,当时就昏了过去。秦风这时一点主意也没有了,正在这个时候,太监余忠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对秦风说:“总管,这件事千万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一会儿皇上的圣旨一到,李娘娘就没救了。现在赶紧把娘娘的衣服脱下来,让奴才我穿上,我愿意代替娘娘去死。”这时李娘娘也苏醒了过来,她一听到这些话,就号陶大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秦风、余忠看到这种情况,不等李娘娘再说什么,就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