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空之门1619-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宗文固然因为治理地方有办法而得意了起来,可是需要招纳士兵的朱燮元却高兴不起来了。
第230章四省攻鄂7
后世人说起古代来,总觉得古代人会普遍的有“好男不当兵”的概念。似乎古人对于当兵这件事情非常的抵触。实际上呢,就像老百姓常常戏谑的说“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一样,这种话,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而不是说大家真的就会觉得皇帝这个位子自己也有机会坐。
诚实的讲,在封建社会这种阶层全面固化的环境中,除了一部分富裕的自耕农、富农的家庭,可能会有机会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形式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地位转变之外。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国人想要实现自身社会地位的转变,实实在在的办法,还真的就只有当兵打仗这一条路可走。
当然了,就是抛开这个微弱的社会地位转变的可能,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当兵也是一个不算最差的选择。特别是在封建王朝末期,对于最底层的百姓们来说,当兵固然极有可能会死在战场上,可是可能死在战场上和一定会饿死相比较,当兵自然不算是个最差的选择。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这样一个道理来,除了活活饿死之外,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当兵是除了饿死之外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土匪那种选择其实和当兵是一样的)。在老百姓生计无靠,两手空空的情况下,他们一般只能选择去当兵。而且当兵这种事情还不是总能遇到的。
明末农民起义中,无论是作为镇压起义的一方的明王朝还是作为起义者方面的农民军,动不动的就有十几二十几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双方军队对地方民众的裹挟导致的,可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百姓能够被裹挟,默认自己被裹挟的这种状况,未尝不是那种无奈中的被迫选择的表现。
在人员方面,朱燮元手下有两员武将和一营两千多人的总督标营。在资金方面,朱燮元有朝廷拨发来的,可以实打实的支撑五千人规模部队的粮食和饷银。
按照朱燮元对行省都司部队状况的了解,他大体上推断,武昌叛兵的人数最多也就在两千到三千人之间。所以,他觉得自己手里已经有两千多人了,自己再招纳三千人左右组成一支五千人上下的队伍,那么镇压这场兵乱就完全可以了。
朱燮元总体上的想法不错,他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准备就地在襄阳地区征召士兵,以本地兵平本地匪。原本他觉得在当前这种环境下,征召士兵的工作不会很难做。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复兴会对襄阳地方上的建设吸纳了襄阳地区大量的劳动力,以至于他派出的招兵人员在襄阳周边地区折腾了很长时间,才招到了不到两百个质量还算凑合的兵员。
为什么我们要说朱燮元这个五省总督算是个比较知兵能够打仗的人物呢。这就是因为朱燮元这个人懂得在军事行动里进行成本方面的考量。
就以招兵为例,大部分人都知道南方兵以川折两地的兵员为最佳。朱燮元当然也知道这样的道理。可是呢,身处湖广襄阳的朱燮元更知道,想要在四川和浙江征兵,那是需要更多的经济支出的。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考虑,朱燮元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在湖广省内招兵,以减少自己的支出。
问题是,不仅襄阳地方相对剩余的劳动力已经被复兴会所吸纳。就整个湖广地区的长江以北地方来说,西部从荆州府到襄阳府之间的广大地区,已经全部成为复兴会的势力范围。
除了两府之间的一些呈点状分布的县城之外,两府之地的广大农村,不是复兴会的农场就是复兴会的基地村。
对于复兴会来说,承担着大明王朝最基层的行政职能的县城,对他们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复兴会的眼中,中国最强大的力量不在那些据点一样的县城里,而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这些东西都在农村分布着。所以,一直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政策的复兴会,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向荆州和荆州周边地区的广大农村进行了全面的渗透。
因为有枝江县的例子摆在那里,所以复兴会这几年对荆州府以及周边土地的渗透非常的顺利。除了个别地主们负隅顽抗被复兴会以土地革命的形式所消灭并在该村建立基都村以外,在荆州府和荆州府周边的土地上,复兴会通过土地置换的手段,大批量的兼并土地。
复兴会对这些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并组织这些土地上原来的农户和安排从外地吸纳来的人力,建立了一大批国有农场。
也就是说,朱燮元想要在湖广行省的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在襄阳府周边地区招纳士兵,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专业化、专门化、现代化的工业化农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仍旧是非常的庞大的。
复兴会在明朝末年这种落后的社会环境下建设工业化,他们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真的是海量的。毕竟,复兴会在广大农村进行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并不是全都可以使用机械化手段的。
特别是因为复兴会工业体系的机械加工能力方面的限制,让复兴会拖拉机厂的产量一直上不去,而且复兴会生产出来的那种傻大黑粗的蒸汽拖拉机,也完全没法和王书辉从现代定制的那些精巧精细的产品相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复兴会不仅对本地劳动力进行全方面无死角,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的吸纳,而且复兴会仍旧在大量的从全国各地区吸纳灾民流民补充自己的劳动力缺口。
如果说复兴会这个违背历史规律的组织的存在对原本的时空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的话,那么首当其中的,就应该是因为复兴会发展工业和工业化农业而吸纳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消解了很多原本可能发生的动乱和起义。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从1621年复兴会工业建设开始全面展开以来,不仅湖广行省内部,湖广行省的周边的陕西、河南和江西等省份,因为小冰河气候而产生的大量流民灾民,大部分也都被复兴会所吸纳。
到1625年底,根据复兴会政务厅的统计,复兴会已经吸纳了各种流民和灾民四十多万人。
第231章四省攻鄂8
相对于明朝末年这个历史时空,甚至可以说,相对于从明朝末年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来说,即使是在现代人的眼中,王书辉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态度也是相当粗暴的。
王书辉非常直白的,反复的,对复兴会的那些能够理解和不能够理解他的意思的党员们说过:“复兴会作为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织,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造必须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建立一个工业化的中国。另一个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全面的消灭小农经济,彻底的把中国从农业社会的落后泥潭中拖出来。”
事实上,从复兴会成立到现在的五年中,王书辉领导的复兴会一直在实践贯彻着他的这个理念。出于这种理念,复兴会在这五年中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的消灭着复兴会势力范围内的小农经济。
在复兴会土地扩张的过程中,大约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复兴会通过“土地换资金”,“土地换技术”,“土地换设备”的手段,使得地主们“自愿”的将手中的土地置换给复兴会的。
在这些土地上,复兴会直接就会统合、训练当地原来的农民,将其转化为生产建设兵,并把他们和复兴会从各地吸纳并训练后的生产建设兵相结合,就地建立近现代化的国营农场。
在先进的体系、强大的力量和王书辉这种可以穿越时空为本时空提供各种资源哆啦a梦的帮助下,国营农场的建设、经营、管理除了在复兴会实践的初期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麻烦之外,在复兴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之后,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变得非常的专业和迅速了。
大量的国营农场的建立,不仅改变了农民的身份,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原本分散居住在广大地区的农民在成为复兴会农场的农业工人后,开始集中居住和生活。从社会改造的角度来说,复兴会推广专业化、专门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的过程,在客观上也同时的推动着整个复兴会势力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
农业工人们生活着的农场,正在快速的转化成为新的城镇。这些土地上的农民们在变成了农业工人之后,他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量的农田水利建设,大量的施工机械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化肥的使用,科学种植的要求,使得农场中的农业工作开始对这些传统的农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操作施工和农业机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化肥,科学种植,这些工作那些没有接受过复兴会的生产建设兵训练的普通大明农民,根本就承担不了。
在这些农场中,食堂、幼儿园、小学、供销社、储蓄所、卫生所、派出所等涉及医疗卫生,教育,行政管理,金融、军事防御,社会秩序等各方各面的机构被复兴会派驻农场的农场党委会和农场分部全面的建立和管理了起来。复兴会五年来培养的五千多名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干部,充实了这些机构。
复兴会势力范围内的行政中心,从原本的那些有着县衙的传统县城,变成了如今的各个农场。复兴会在整个长江以北的湖广行省的西部,已经彻底的架空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从某种意义上说,复兴会在消灭小农经济,改造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复兴会在不断的把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的过程中,他们使用的办法和手段确实比地主豪绅们的土地兼并的手段更温和,他们的立场也确实是站在广大农民的利益上的。
可是,对于那些通过复兴会土地改革之后重新掌握了土地的农民们来说,复兴会转化他们的手段实际上更加的令他们无法拒绝。
复兴会对于那些拒绝通过土地置换手段转化为工业资本家的地主们,采用的是土地改革的手段。
土地改革的本质实际上并不是复兴会宣传的口号上说的那样是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打土豪、分田地”的根本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复兴会其实是在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剥夺地主们对于土地的所有权。
地主们的土地虽然在后面被复兴会分给了农民耕种,但是,农民们本身对于土地并没有所有权。他们对复兴会分给他们的土地,只拥有使用权经营权。
土地国有是复兴会核心的政治理念之一。被复兴会分配了土地的农民,他们的什么实际上并没有从贫雇农变成自耕农。从严格的经济学角度来看的话,没有土地所有权,每年要向复兴会缴纳三层地租的农民们,他们仍旧是没有生产资料的被雇佣的农民。
但是从现实意义上说,因为复兴会帮助他们承担了大明朝的皇粮国税,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建设,农民的生活确实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顾君恩就曾经一针见血的表达过他对土地改革的看法。他当时对牛金星说道:“小民百姓确实在土改中受益了。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百姓仍旧不过是给人扛活。只不过过去他们给小乡绅们扛活,如今他们给复兴会扛活而已。说到底,他们不过是运气好,遇到了心善的主家。其实他们也不过是换了个扛活的对象罢了。”
实际上,我们还真的不能说顾君恩说的是假话。对于复兴会来说,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转化,也就是说,把土地从地主的手中转化到了复兴会的手中。
复兴会掌握土地和地主们掌握土地的形似而神不似。无论是地主还是复兴会,都是对土地这个生产资料进行经营以谋取利益。复兴会和地主最大的不同在于,复兴会通过经营土地获取的利益,除了大部分投入到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还会把相当一部分的收益作为福利返还给农民。
当然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复兴会和在复兴会土地上进行耕种的农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不平等的。毕竟,复兴会仅仅通过付出土地的使用权,就彻底的控制了所有的复兴会土地上的农民。
复兴会剥夺了这些农民对自己子女的抚养权,使得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子女交给复兴会进行教育。
复兴会剥夺了农民对粮食的买卖权,他们只能把粮食卖给复兴会(复兴会的粮食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
复兴会控制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得农民们必须把存款存入复兴会银行(复兴会给利息啊)。
复兴会控制了农民们的消费自由,使得农民们只能购买复兴会的产品(这也是隐性的手段,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复兴会能够大量生产工业产品)。
更重要的是,复兴会对于这些进行家庭经营的小农户们,也是在不断的进行隐形的消灭的。
土地使用权和户籍的结合,使得农民家庭中每出现一个非农业人口,该农民家庭所耕种的土地就要相应的减少。
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地村农民子弟上学、参军、进工厂、进农场(复兴会在这方面制定了倾斜性的政策),一旦那些已经四五十岁的农民们过世之后,那么复兴会势力范围内本身就处于少数状态的基地村,就会逐渐的被复兴会改造成国有农场。
毕竟,王书辉的理想是把中国社会彻底的改造成工业城市和工业化农场的二元结构。
第232章四省攻鄂9
王书辉在复兴会内部一心一意的想要树立起一个明确的阶级意识。但是现实是,整个复兴会的党员们在王书辉的教育下虽然对于阶级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但是主导他们思想的却是利益意识。
这件事情其实也怨不得复兴会的党员们。毕竟,王书辉虽然大会小会大课小课的讲到阶级革命,可是五年来复兴会在王书辉领导下干的主要工作仍旧是建设工作。
对于复兴会的全体党员来说,闹革命他们其实不太熟悉。倒是建工厂和卖产品这些事情,他们不仅做的得心应手而且兴致昂扬。
作为一个有着科学革命信仰的人,王书辉精通革命的理论,熟知革命的道理。可是说到底,生活在太平年月里的王书辉缺乏那种革命的激情。
更主要的是,革命这件事情需要的是流血牺牲。可是,在现代中国长大的王书辉对于那些能够为革命而牺牲的为伟人们只是听说过完全没见过。毕竟,在现代中国那个环境里,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已经为所有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不需要牺牲的生活了。
所以,从王书辉的内心深处说,他下意识的还是在用一种收买的手段在凝聚和领导着复兴会以及复兴会治下的百姓。毕竟,在先进的生产力的帮助下,王书辉确确实实的可以为所有凝聚在复兴会治下的人民提供至少比大明朝这个时空要好的多的生活。
王书辉的这种下意识的举动,使得复兴会上下自然而然的洋溢着浓浓的利益意识。
比如说,复兴会常委会对于朱燮元即将领导五省联军镇压武昌起义这件事情,第一反应居然是考虑这件事情会不会影响复兴会在襄阳和武昌方面的经济利益。
复兴会常委会主任孟离在会议上说道:“我觉得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把一个概念搞清楚了。那就是我们复兴会和大明朝之间的矛盾问题。”
“我们复兴会作为先进的,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业化政党,我们和大明王朝这个落后的,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农业朝廷之间的矛盾,必然是长期的,你死我活的一种状态。这一点师尊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对于这一点,大家不会有什么疑问吧。”
孟离作为主持复兴会常委会日常工作的主任,在意识形态的把握上一直是非常到位的。要不然王书辉也不会让他在名义上复兴会权力最大的复兴会常委会主任的位置上一直呆着。
从复兴会机构全面改革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年多的时间了。孟离一直把复兴会常委会的工作主持的非常好。
王书辉对整个复兴会的态度一直是一种放养的心态。对于他来说,如果复兴会上下的每一件事情他都要过问的话,复兴会的这些干部们,什么时候才能具备**工作的能力呢。一般情况下,复兴会的行政工作,全部都是由陈封领导的政务厅负责。复兴会的党务和人事工作全都由复兴会常委会负责。复兴会的军事工作,全部由复兴会的军委会负责。
三个部门的日常工作王书辉是不会干涉的。只有在三个部门在决策中出现明显的失误的时候,王书辉才会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干预。
王书辉的主要工作,就是牢牢的把握着复兴会的意识形态。他的大部分精力都主要集中在复兴会党员教育工作中了。复兴会的党政军三个方面的教育工作,都是由王书辉承担的。而且王书辉还要领导复兴会的常规教育系统的工作。
所以,只要复兴会内部不出现严重的问题,王书辉是不会干预复兴会的工作的。
从复兴会三大机构几年来的表现上来看,复兴会的会员们虽然仍旧比较青涩,但是经过了五年时间的段炼,他们已经能够承担起复兴会这个近现代化的工业政党的日常工作了。当然,一旦出现新的情况,复兴会的三大机构还必须在王书辉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比如说针对朱燮元对武昌府的镇压的这个新情况。常委会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向王书辉进行了汇报。在王书辉的指示下,复兴会常委会召开了讨论会议。
在理论上,常委会、军委会和政务厅是三个平级单位。可是因为军委会副总政委(总政委是王书辉)张宝树和政务厅厅长陈封同样担任了常委会的主任,而且政务厅厅长和军委会副总政委都是由常委会任命的,这就使得复兴会常委会成了复兴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在复兴会里复兴会常委会的专职主任,主持复兴会常委会日常工作的孟离就是复兴会权力最大的人。因为一方面复兴会常委会是通过复兴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另一方面复兴会的最高职务也不是复兴会常委会主任,而是复兴会主席。而复兴会的主席,正是创建了复兴会的王书辉。
当然了,在复兴会的会员们眼中,复兴会的三大核心机构里,还是常委会的权力最大。毕竟常委会手中有复兴会上下所有干部的任免权力。即使是整肃委员会抓捕的那些有风纪问题的干部,也都是在常委会免除了他们的职务之后,才会被移交审判机构。
所以,因为这样的原因,主持常委会日常工作的孟离,他在党内的威望要比政务厅厅长陈封和军委会副总政委张宝树要高一些。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孟离也有着自己的压力。在常委会的工作中,孟离一直小心翼翼。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言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自己的老师王书辉。所以,他必须时时刻刻的保持着自己对王书辉的思想的正确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复兴会的高级干部会觉得孟离说话发飘发虚的原因。
陈封领导的政务厅全面负责复兴会上下一切的行政工作。因为他的工作性质使得他的言行中更加的贴近实际。
在孟离宣布会议开始并发表了自己看法后,陈封直接说道:“保民军现在已经可以说得上是我们复兴会下属的一个单位了。就武昌府目前的情况来看,武昌府上下都已经纳入到了我们自己的体系中了。”
“派遣小组已经全面的掌握了武昌府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工作。我觉得不管怎么说,朱燮元针对武昌府的举动都是在直接的针对我们复兴会。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军事行动以外,还有什么其他解决办法么?”
第233章四省攻鄂10
陈封的发言涉及到军事工作。如果是在平常的时候,负责行政工作的陈封对军事工作指手画脚的话,这就属于违纪的行为。但是,在复兴会常委会议上,陈封以复兴会常委会主任的身份对军事工作提出看法,就完全属于正常行为了。
因为复兴会上下坚决贯彻的是党指挥枪的原则。所以,复兴会对复兴军有着绝对的领导权。这也是为什么复兴军的最高领导人是复兴军政委而不是复兴军的总参谋长的原因。(复兴军没有最高军事指挥官。最高级别的军事指挥官目前是营长。)
主持复兴军军委会日常工作的是复兴军副总政委张宝树。他也是复兴会常委会的主任之一。听到陈封提到军事问题,他想了一会儿之后发言说道:“我们复兴会的军事行动的第一前提,是要把一切军事行动的目的和原因告诉所有参加军事行动的战士们。动员工作是所有行动的第一步。”
“从理论上说,以我们军队现在的实力,目前整个大明都没有能够对我们产生威胁的军事力量。战士们五年来除了大量的训练就是大量的进行子弟兵实践活动。说实话,对于打仗大家心里都是很热情的。可是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仗,我们打仗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战前动员的时候怎么和战士们解释。”
复兴会的所有党员在政治教育课上都学过“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的道理。一切军事行动,都是政治活动的延伸。一切政治活动,都必须以军事作为后备力量。无论是复兴会党政军的哪一个机构的哪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