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今皇上,算是圣君,即便是看着不顺眼,也不会打杀砍杀,也不会贬职流放,顶多是调离,好似菩萨一般供奉着。

    此刻,李纲没有了丞相的职位,而得到了一个太师的职位,算是补偿吧!

    只可惜,皇上还没有子嗣,自然没有太子,所谓的太师,有名无实!

    此刻,李纲算是退休了!

    只是,想着不久前,皇上召见时说得话,李纲就明白。他跟不上皇上的节奏,显得有些废物,只能是退位让贤,让给精明强干的后辈。

    只是,心中隐约有些不甘。

    金国还没有灭了,他岂能退休!

    “拜见太师!”

    此时,一个少年打扮的读书人拜见道,此人正是虞允文。

    李纲是退下了,而虞允文却是上了起来。

    之前,虞允文是四品武将,而此时却是五品文官,看起来似乎官位降低了。

    可是由武转文,在皇上心中地位,却是无形中提升了许多。

    官位品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简在帝心。

    在最近提拔的诸多年前官员中,多数是外来的,属于火线提拔。多数是老臣不行了,让这些年轻臣子顶替,更多是凑数,弥补职位空缺。

    而这位却是皇上的心腹,从襄阳激战,到如今五年多时间,由一个微末小人物,升为了新星。

    “彬父,最近可好!”李纲亲切问道。

    “多谢太师,关心!”虞允文道。

    接着,桌子摆上,菜肴送上,美酒送上,推杯换盏间,李纲开开始问着琐碎的事情,好似一个前辈在关怀晚辈。

    而虞允文也是巧妙的应对着,气氛很是热烈。

    “陛下,下定了决心,要拓展海外吗?”李纲问道。

    虞允文道:“拓展海外,致命扩张,已经是我朝百年国策。除非大宋灭亡,不然此策将继续推行下去!”(未完待续。。)

第440章李纲之死

    “海外殖民,第一步是开发台湾。台湾距离江南较近,只需要两天时间,便可到达,若是从福建出发只需要半天时间!”

    “而台湾岛,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可开发三百万亩地,可迁移几百万流民。而在初期的耕牛、种子、口粮等,由银行提供贷款,分期还款!”

    说着说着,虞允文谈论起了具体的殖民方略。

    此刻宋朝的,主要精力在于整军备战,在于北伐,只能是少量的精力用来开发殖民。距离太远的地区,暂时无法开发,而距离较近的台湾成为了首选。

    殖民政策,是第一次实行。

    都没有经验,必须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试验,逐步推进,然后寻找出最佳的策略。

    而此时台湾,就成为了小白鼠。

    先是台湾,然后是海南。

    “海外殖民,远离本土,需要海军防护。海军不仅是为抗金,登陆辽东;还是为了海外扩张而建立,海军规模不会缩小,只会不断扩编。海军花费,会从海外殖民收入中支取!”

    “皇上说过,海外殖民,分为两个步骤,前期,主要是利用民间海船,远航海外,互通有无,用我朝的丝绸、瓷器、药材、茶叶等,从海外换取金银,用以满足府库,提供北伐之资;而在后期,则是要大力开发土地,在一些地区建立城镇、村庄,发展农业。”

    “海外开发,最大问题是我朝一名会与等地土著发生纠纷。这个可以成立南海都护府。逐步管理南海事务。一些土地,我朝可以用金钱买下,成为我朝领土。而一些不复管教之辈。我朝海军不介意出兵征伐!”

    “金国虽然有衰败之势,但是驱除金军出长城,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恢复北方,至少需要二十年。而这二十年时间,仅仅是靠南方输血,重建太困难了。唯有从海外输血,才能减缓南方压力!”

    虞允文说着。有些劝说的味道。

    殖民战略,说起来是弘扬儒道,说起来购买土地。减缓与土著矛盾,但是免不了发生冲突,甚至是战争,必然有血腥。

    而这一切。对于儒家出身的李纲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

    李纲也一直反对,殖民战略的理由之一。

    此外,殖民战略,风险很大,耗费资金太大,也是李纲反对的另一个理由。

    这也是皇帝将李纲权力架空的原因之一。

    李纲说出了心中的担忧:“金国南下,洗劫我大宋,对我朝烧杀抢掠;而如今。我朝利用海军强大,对一些南海小国。烧杀抢掠,动不动就灭国,这与金人又有何区别!”

    “皇上说得委婉,但是我等也不是傻子,一旦殖民开始。那时礼义廉耻,将会尽数丢失,百姓为了利而战,商人为了利而拼杀。那时礼崩乐坏,国将不国!”

    “而一旦殖民开始,必然有大量百姓前往南海各国,那时免不了腥风血雨。那时南海各国,距离我朝较远,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来往信息不便,又不知道要出什么篓子!”

    “我朝若是势力强盛,倒是可以掌控南海各国;只是一旦势力衰弱,必然又分崩离析。一旦南海各国,有了兵马,有了钱财,还会安心当番邦吗?免不了要从海上而来,祸害我朝!”

    虞允文心中一沉,这些是必然的。

    只是李纲说得对,但是却不适合如今的大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时候,明知道悬崖,明知道必死无疑,明知道错误,还是要前进。

    要有大勇气,排除万难,开辟出新的道路。

    一味的守城,一味的抱着儒家仁政,不适合乱世。

    隐约间,虞允文感到李纲暮气已衰,不再复汴梁时,那种意气风发样子!

    “汉代时,建立西域都护府,为了争夺西域控制权,汉朝与匈奴,与西域小国,激战不休;到了唐朝,建立安西都护府、北亭都护府,不断与突厥、吐谷浑、吐蕃激战。那时虽然激战不休,但是谁敢轻视我汉人,那时我等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虞允文说着,有些缅怀汉唐的强盛。

    “这些年,从军多与金军作战,我也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尊严,是打出来的,玩上几次灭国大战,尊严就有了;一味的送岁币,一味的求和,只会断送了国运!”

    “当年,契丹军南下,灭了后晋,攻破汴梁时,气势何等强盛。而我中原却是四分五裂河东有北汉,四川有蜀国,广东有南汉,江南地区有南唐,荆州地区有南平,那时四分五裂,可契丹军,还是灭不了我中原!不得不退回去。可是到了我朝,先是败于契丹,后是败于西夏,有差些被金国灭了!只因为我朝轻视武力,处处想着谈和,处处想着送岁币!”

    “唯有武力,才能获得尊严,才能灭了金国。不要说,久战必亡。久战必亡,也胜过被人灭了。宁可做狼,与强敌战斗而死,也不愿意做羊,被人吃掉!”

    “汉朝能开辟西域都护府,唐朝能开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我朝为什么不能开辟南海都护府。不要说苦难,有苦难难道就不做了吗?”

    虞允文说着,只觉得与李纲的距离越来越远。

    年幼时,他还跟随着父亲,向李纲请教,那时对李纲多是崇拜至极,而这一刻,却觉得分外陌生!

    话不投机,饭菜也吃得没有兴趣。

    不久之后,虞允文起身离去。

    李纲叹息道:“皇上,这是再度开启汉唐对外征伐之路。未来,免不了战争,不知是福是祸!”

    想在大宋建立以来,皇帝多是以守成为主,讲究垂拱而治,对外少有战争。即便是战争,也多是外敌入侵,被迫反击。只有宋神宗锐意进取,想着对外征伐,想着灭了西夏,灭了辽国,想要恢复汉唐盛世。

    只是宋神宗志大才疏,而任用的王安石又太过激进,用人不当,利民之政多变为害命之政。

    白白浪费了国力,却没有一丝进展。

    而当今皇上赵朴则不同,他亲手缔造了一只强军,抵抗住了金军进攻,更是多次挫败金军,逼迫的金军步步后退,中兴有望。而最可怕是,他的用人之道,不拘一格,忠臣、奸臣、小人、君子、伪君子,只要是有才能,统统任用。

    而他也不在乎,这些臣子们玩手段,阴奉阳违,只是制定下了规矩,按规矩论功绩惩罚,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不管你党派如何,只管事情做好,最坏。

    赵朴性格简单直接,处事霸道,臣子们纵然是有千般手段,万般算计,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乖乖听话,不得不服。

    在皇上手中,真可能在现汉唐盛世。

    只是盛世,免不了战争;而盛世之后,免不了盛极而衰。

    “我还是老了!”李纲苦笑着,觉得自己老了。

    只有老人才会想太多东西!

    现在大宋连金国,尚且没有灭了,距离中兴有很大距离,距离盛世又不知有多远,距离盛极而衰,又不知道多远。可能是百年后,而可能是二百年后,距离此刻太远了。

    他不是袁天罡、李淳风,不必推算国运,推算的那样久远,何必操心那么多。

    几天后,李纲无疾而终。

    …………

    “什么李纲死了!”

    赵朴道,脸上闪过一丝忧伤。

    “陛下,这是加氟去世前,留给陛下的书信!”李纲之子递上了书信。

    赵朴打开书信,仔细翻看着。

    书信中,没有国策建议,没有如何灭金之策。只是嘱咐,陛下要多多保重身体,不要太操劳政务,不要上阵厮杀,要多纳妃子,多生子嗣。大宋的希望,都在陛下身上,除了陛下之外,谁也无力灭金,要保重身体。

    好似一个父亲,在嘱咐一个孩子一般。

    看着看着,赵朴不觉眼睛中流出了泪水。

    “又一个臣子离开了!”(未完待续。。)

第441章寻找新大陆

    李纲死了!

    赵朴心中有些忧伤!

    这个时代医疗条件差,寿命较低,多数人在四五十岁就死了。一些长寿者,能活到流失多,就是长寿了。而更多是,身患小病,就兵亡了。

    今年,李纲五十二岁死亡,也不算是早夭。

    李纲是臣子,更似一个父亲。

    宋徽宗是一个浪荡子弟,不仅对国事无兴趣,更是对子女们也无兴趣,不是沉浸在泡妞把妹,就是沉浸在艺术的殿堂中,对赵朴的关心很少。

    很小的时候,赵朴就开始在汴梁厮混,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在他登基当皇帝时,赵朴仅仅十七岁,那时没有没有当皇帝经验,战战兢兢,对自己极端没有自信。

    那时,多亏了李纲辅助,才渡过了那段最为艰苦的日子。

    在那段时间内,李纲负责打理朝政,才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轻松的练兵,与金军对抗作战。

    到了后来,因为政见不和,因为李纲犯下了一些列错误,两人开始疏远,关系开始变差。到了后来,秦桧当了宰相,更是削去了李纲的一些权力,关系更加疏远。

    而这次,为了殖民战略,更是与李纲彻底闹翻。

    虽然没有贬走李纲,却是让李纲处于半退休状态。

    其实,这件事情上,也不怪李纲。李纲是文人,是一个儒家出身的文人,自幼讲究的是忠孝礼义廉耻。讲究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坚定的和平主义爱好者,让他支持侵略战争。支持殖民入侵,有些强人所难。

    而他却是君王,身为君王必须要国家利益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该做坏事时,依旧要做;该做遗臭万年的事情,依旧要做。

    回想着李纲的一切。赵朴心中不由空落落的,觉得分外独孤。

    到了如今,已经二十七岁了。可还是没有孩子,有一天他死了,也知道该让谁当皇帝。

    在后宫中,佳丽无数。美女无数。可是真正贴心人,也就王舞月、瑞雪等寥寥几个人。

    在满朝臣子中,多是陌生至极,谈得上知己没有几个;谈的上心心相印者,没有一个。

    “这些年,太多人死去,太多人离开……人生真是寂寞如雪!”赵朴幽幽叹息道,太多的臣子。太多的敌人离开了,不知几年后。还有几人活着,几人可以看到。

    宗望死了,死在中暑,更多是死在权力争斗中。宗望死得时刻,当时赵朴感到畅快至极,死去了一个大敌,可是现在却有些遗憾。宗望死后,金国再也没有成熟的政治家,都是一群歪瓜裂枣,在政治上屡屡犯错误。

    娄室也死了,死在疾病在,被战争拖死。娄室死时,赵朴感到幸运,金军的名将之花,陨落了。可现在想来,有些遗憾,这个金国最能打的将领死了,金国再无名将!

    不久前,宗翰也死了。

    死在了怒火攻心上,死于权力争斗失败。他只是一个名将,打仗还行,可是在政治上,很是弱智。权力一步步被架空,手下的小弟,一步步被清洗,死得悲催。

    不久前,金国皇帝吴乞买也死了!

    哥哥太有本事,弟弟往往无能。宋太祖太有本事了,弟弟宋太宗太废物,北伐辽国时大败,也为后代埋下了大隐患;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有本事了,弟弟吴乞买有些废物,掀起了金国内斗,内斗耗去了金国太多力量,又采取了错误的战略,一次次失去了灭宋的最佳时机,坐视宋军一步步恢复战力。

    赵朴的目标实现了,他太年轻了,当皇帝时,仅仅十七岁,如今也不过是二十七岁,却是耗死了金军老一辈精英,剩下一下酒囊饭袋。而此刻金国的新生代,还没有养成。

    而此刻,宋朝一些老一辈人也纷纷死去,汪伯彦死了,黄潜善死了,秦桧死了,李纲也死了……

    太多人死去,新生代开始上台。

    “李纲一路走好!”

    赵朴默默道。

    很快,李纲开始发丧,圣旨到来,先是一个个官位,爵位勉励,又是以忠定的谥号,作为缅怀,又是对李纲的子孙一代,给以官位,给予优惠,优先任用。

    …………

    九月风,秋高气爽!

    大宋的殖民战略也彻底开始了。

    过去,历朝历代,也有屯田为名,或是开发边疆为名,迁移百姓到了边疆,多是以政府为主。而在迁移过程中,有余官吏贪污**,食物不足,饥寒交迫,又是劳碌不断,致使在半路上,就有很多移民死亡。

    而这次,赵朴这是抛开了朝廷,舍去了朝廷组织移民,而是以商办为主。

    商人承包一定业务,负责将移民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按照人头数量,给予钱币。

    种相叛乱,被平底的流民,还有各地流民,大约三十万人,被迁移到了台湾岛。

    而此时,保险业务,也是随之展开,只要缴纳一定的保险金。一旦到了海外,出现了事故,若是事情属实,可以按照比列得到一定的保险金。

    南海舰队开始成立,海军数量庞大,船只达到上百首,多是适合远洋航行的巨舰,将执行取护航任务。同时,在海上一些岛屿,建立了小型堡垒,算是初级的海上哨所。

    海军一支舰队,大约两千人的宋军,开始挺进琉球群岛,建立海军基地,成为北上日本,南下南洋的桥头堡。

    泉州造船厂,大约两万料的巨无霸海船下水。

    一些官办的船厂,开始集资募股,由一些官办性质渐渐变为了商办性质。朝廷只是掌握五层的股权,只是负责监督财政状况,只是具体分红,而具体的管理,则是交给了一系商人管理。

    很快,朝廷下达了命令,鼓励出海,鼓励购买远洋海船,只需要缴纳三层的定金,然后分期付款,五年内连本带利还清,便可购买一些远洋船只,

    朝廷派出使节,出使日本。

    一只舰队开始南下,一直往南走,去寻找“新大陆”,一路上画好海图,将当地一些野生植物,动物带回来。那些野生植物,可能是新的粮食来源;那些野生的动物,可能是新的家畜。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未完待续。。)

第442章东征西夏

    “时不待我,十年太短,只争朝夕!”

    赵朴唏嘘道。

    此时,一些列对外扩展的政策已经展开了,政府的机器开动,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此刻,可能一些人还没有意识到,但是不久的将来,将会改变整个大宋的进程,影响数代人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汉唐时代积极进取。汉朝开拓了河西走廊、河套平原,西域;而到了唐朝又开拓了东北、西藏。

    而到了宋朝时,开始走向保守,重视内斗,内耗,而轻视对外开拓,生存空间极度被压缩。

    而对外开拓,也多是在建国初期,多是在开国皇帝,才有本钱开拓。到了中后期,侧重于对内,根本无力对外开拓。

    他是宋朝的中心之主,他在位时,大权在握,皇权最为强大,有足够的实力压制各方的反对意见,对外扩张,扩大宋朝的生存空间,巩固领土。而一旦他死去,皇权必然会消弱,臣权必然会加强,那时宋朝也必然由外转内。

    趁着他活着,趁着他大权在握,正是对外扩张的最佳时机。

    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将会遗憾万年。

    该做的事情,他已经做了,对外扩张的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而他只需要冷眼旁观,让车轮不致于偏离轨道。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需要几代人努力,才能收获到果实。

    ………

    在赵朴开拓海外。向外扩张时;在西域,西辽大军也在向外扩张

    金国秉承着斩草除根的策略,追杀着耶律大石。不死不休。奈何经过了多年征战,金军早已师老疲惫,战损严重,早已经不复昔日的强大。

    而西辽军,多是残余的辽军组成,经历了一场场血战,一场场惨败。没本事的,老弱病残的,废物渣的。早已经被战争淘汰,变为了死人。而活下来的,都是百战精兵,都是精锐。

    残余的辽军。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逃往了西域,在趁着金军南下,入侵宋朝时,在西域站稳了脚跟。

    开始修生养息,积蓄民力,训练军队。

    律大石政权决定先向西发展,扩大领域,建立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然后再来消灭金朝,光复辽国。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开始西征,与喀喇汗王朝激战,又是高昌回鹘王国乞降,使其变为附庸。

    耶律大石率领军队翻过天山后,向西推进。东喀喇汗王朝的阿赫马德汗集合军队进行抵抗。耶律大石的军队被击溃,退至高昌回鹘王国。但这次回鹘王毕勒哥却再不迎接,而是掩杀、追袭,俘虏了耶律大石的将领撒八、迪里、突迭等。

    这次贸然出军,大败特败,输的差些裤衩也没有了。

    后来,耶律大石带领败兵回到叶密立后,接受了这次出征的教训,继续“养兵待时而动”。

    在得知耶律大石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后,金朝西北前线很快得到情报。金军北攻可敦城,却因为沙漠的阻挡,而以失败告终。

    西辽军大胜!

    在东线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西征喀喇汗王朝虽遭惨败,但及时调整了方针,与民休息,得到了当地突厥各部族的拥护,户数达到四万,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土兀刺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皇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突厥语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至此,西辽王朝创立完成。

    耶律大石称帝后,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后来,耶律大石率领七万骑兵东征金国,出征部队举行誓师大会,以青牛白马祭天。但是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西辽的这次东征再次引起了金朝的注意。

    金军开始反击,大军进入沙漠后,被西辽的伏兵多次攻击,共三昼夜激战,胜负未分。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很多。副将外家得本来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辽军中,率部下起义。金军在西辽军和起义军的夹击下,大败而归。

    一些列的胜利,让西辽政权巩固。

    耶律大石也成为了中兴之主!

    此时,耶律大石,正在接见返回的使者。

    “什么,宋朝皇帝要北伐?”耶律大石惊讶道,“这不会是说笑吧!”

    宋朝想着北伐,我辽军也想着东征,都想要灭了金国。只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宋朝北伐,从南到北激战,需要在平原上,与金军野战,这对于少马的宋军而言是致命的,北伐一个不慎就是大败。

    而辽军也想着要东征,只是东征之路,太过艰难,漫长的沙漠好似天然的屏障,阻碍了金军进攻,也堵死了西辽军东征的梦想。

    所谓的恢复旧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