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金之战才刚刚开始,我不想将军连序幕也没有看到,就离开世间!”

    “时间有限,留给我们,仅仅是十几天的训练时间,希望短促突击,能够达到一定效果!”赵朴道。

    时间有限,短促的训练,也不知道鸳鸯阵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毕竟种家军不如戚家军,种师道也不如戚继光,至于战斗时,鸳鸯阵发挥出几分战力,一切很是值得怀疑。

    可是没办法,太原被困了八个月,朝夕之间,就要告破,不得不出,最后只能是赶鸭子样子上架,不行也得行。

    …………

    专门人干专门事,不要干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就像老蒋军事水平三流,结果总是喜欢指东指西,指手画脚,显示自己英明神武,结果弄得一团乱糟糟,屡战屡败。

    赵朴也知道,他的军事水平一般,照搬一些军事典故,前人的战列,张口胡乱分析一下还行。若是他揣摩士兵的心理,训练士兵,指挥作战等等,完全是外行。

    这些是他的不足,他也不胡乱插手,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也不说话。

    不过,不指手画脚,并不代表不参与。

    战争不久之后就会爆发,未来的十几年内战争不断,他必须了解战争,了解带兵之法。他不必如岳飞那样用兵如神,也不必像像韩世忠那样用兵老道,只需要对军事有较深了解,不被欺骗就足够了。

    训练着这些jīng兵,赵朴渐渐发觉了一些不妙之处。

    开始训练的几天,这些士兵还有些jīng神头,可是训练的时间长了,渐渐的懈怠了起来,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有种当一天和尚敲一天种的样子。

    “将军,士兵士气似乎不太高!”赵朴道。

    “士兵一直都是这样!”种师中道,“过去兄长时常用金钱奖励,可是金军兵临汴梁,将我朝的国库几乎是收刮一空,金银奇缺,想要奖励士兵也没钱呀!”

    “明白了,想要激励士兵士气,多是用金钱赏赐!”赵朴有些心冷道。

    即便是宋朝最为jīng锐的部队,陕西军也是一群雇佣兵,雇佣兵说白了就是有nǎi就是粘,没nǎi滚蛋。为了金钱而战斗,为了金钱而活着。

    一旦赏赐没有达到,或是赏赐不合格,就哗变。这样的军队是最没有信仰的,也是最容易垮台的,可能百战百胜,但是只要一败就是万劫不复。

    “当兵吃粮,升官发财,就比如养了一群狗,你扔一块骨头,它就跟你走,别人扔一块更大的骨头,它就可能出卖你。如今大宋朝夕灭亡,不知道朝廷又有多少骨头可以扔给他们呢?“赵朴叹息道。

    “你这是什么话?”种师中有些愤怒,竟然将士兵比作狗。

    赵朴却毫不在意,自语道:“大宋不缺士兵,八十万禁军,四十万厢军;而金军,女真兵不足十万,其他杂兵不足十万。一百二十万大军对抗二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好似放羊赶鸭子一般。不要说,我军战力弱于金军,同样是爹妈生的,同样是一个脑袋,一个嘴巴,两条腿,两条胳膊,为何会差距这样大?不是朝廷舍不得花钱,而是士兵缺乏信仰,不知道为何而战,不知为什么战!心中没有信仰,打仗也是瞎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也跑不了,被一刀砍成两半!”

    种师中也沉默了,这位殿下说的话极度不客气,极度令人生厌,可是一切都是那样现实。不论是他如何不愿意接受,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那该怎么办!”种师中压下心中的怒火,问道。

    “既然这些士兵,没有信仰,那我们就给他们信仰!从今之后,你负责军事,我负责思想教育!让士兵们知道为何而战,为什么要战斗!”赵朴悠然道,“有的人为了混rì子而当兵,有的是家中糟了灾而当兵,有的是为了挣钱而当兵,有的是为了升官发财而当兵,而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为了不当四等公民而战斗!”

    士兵由半农半军,向着职业军人转变,有曾经的府兵制向着募兵制转变,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宋朝的募兵制搞的很好,只可惜,一直用金钱打造军队,缺乏信仰,于是完全是一群散沙。

    而大宋有流行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鼓励“乞丐”和“闲散人员”的人来当兵,当兵本身就是就业,是缓解灾害,缓解土地兼并的手段。

    结果缓解了就业问题,可是士兵战斗素质却是下降了。

    在唐朝,jīng英阶层,最优秀的人才都去当兵。唐主力部队,士兵主要由世家子弟和归化胡人年轻贵族组成,他们多数都是有着田地、品行良好,接受过儒家教育,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荣誉感;而归化胡人青年贵族们,大多对强大的唐王朝有一种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他们试图通过拼死作战,来获得唐对他们的肯定,成为唐人的一员。

    可是在宋朝,不主张知识青年当兵,而主战知识青年去青楼泡妞把妹,附庸风雅,让知识青年去过奢侈浪费生活,在安逸中迷失了志向,在安逸中陷入了权力的漩涡中。

    唐朝的士兵到将领,文化水平,战斗素质极高;而宋朝,则是一群没文化的军队。

    建设“三有”军队很重要!

    ;

第55章思想教育

    ()    军队,最怕闲。

    每天训练完毕之后,赵朴就开始对这些士兵进行思想教育,或者是洗脑。

    来自二十一世纪,赵朴神智洗脑的重要xìng,君不见传销一出,即便法律屡屡打击,照样屡禁不止。君不见,车臣武装分子,搞得俄罗斯天下大乱。君不见,**一个911,搞得美国佬狼狈不堪。

    这就是思想教育的重要xìng。

    而八千人,赵朴自然是没有时间一一动员,一个个耳提面命的洗脑,只好抓大放小。

    一般以50人为队,2队为都,5都为营,5营为军,10军为厢。营又通称为“指挥”,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1指挥为500人,骑兵少于此数。各级主官名目繁多,大体是:厢、军分别设都指挥使,军还设都虞候,营设指挥使,其下尚有都头等。

    jīng简下八千人之后,部队重新整编。旧的编制再也不适合,按照鸳鸯阵的编制,十二人为一小队,设置一名小队长,一名副队长;十个小队,一百二十人为一中队长;五个中队,六百人为一大队,设置大队长;五个大队,三千人为一营,设置一名营指挥使。

    八千人,分为三个营,两个满编制的营,一个不满编的营。

    而赵朴进行实现教育的对象,就是小队长以上,近几百名低级军官。

    不要不把低级军官不当官,战斗中再好的战略,再好的计策,也需要低级军官执行得当,不然一切都是枉然。一个军队的溃败,最先从低级军官的溃败开始。在激战不利,军心浮动的不利的情形下,若是低级军官弹压得力,若是能够很好的镇压住浮动的士兵,足以扭转战场的胜负。

    此刻,cāo练了一天时间,都是比较疲倦,此时低级军官都是围坐在一个大树旁边休息,而赵朴则是开始了思想教育。

    “曾经一支金军威逼向河北的一个大城,守城的将军立时调动兵马守卫,金军看到城池防御严密,短时间难以攻破,于是在城外劫掠一番,大量的粮食,大量的妇女,大量的工匠,总而言之,成为许多东西都被劫掠而去。金军最后退去,守城的将领认为,这一战大胜了,保住了城池;而金军也认为这一战打胜了,宋将全是懦夫,守在城内不敢出来,收获很丰富。守将认为大胜了,金军也认为大胜了!到底是大胜了,还是大败了?”

    赵朴面带微笑的说着,“大家zì yóu讨论,谁想要说,可以举手回答!”

    恍然间,赵朴有着回到小学时代,教授小屁孩的感觉。

    没办法,宋军中文盲数量太多了;

    “应该是我军大捷,敌军强势,在强势面前,能够保住城池,本身就是不易!”

    “不对,大量的妇女被掳走,孩童被杀死,坐看百姓被杀,无动于衷,还是什么大捷。”

    “缩头乌龟,还什么大捷!”

    “也不对,这是有自知之明!”

    而底下的将士很快的分为两派,彼此互相的争吵,各自说着自己的意见。就连一旁的种师中也是面带思考,这究竟是宋军大捷,还是金军大捷。

    赵朴也不干预,静静的听着,思考是进步的开始。

    几百名军官越是争吵越是激烈,种师中不得不出手制止住,并问道:“监军,不知你认为哪一方是大捷?“

    “谈论哪一方是大捷没有意义,不如谈论何为大捷?”赵朴看着四周的将士,高声道,“在汉唐时代,何为大捷?只有灭族之功,勤王之功,才能成为大捷。收复河套,收复河西走廊,覆灭匈奴,灭绝突厥,这才能称为大捷!而在我朝只要是守住了城池,就是大捷!这就是差距!“

    四周的将士听着,一些脸皮都是隐隐发红,有种羞耻之感;而大多数却是脸sè不动,麻木不仁,丝毫没有一丝感觉。

    赵朴看着四周,那些脸sè由羞愧的,暗自记在心中,这些都是可造之才;而那些麻木不仁,没有一丝感觉的,已经将他们归为“废兵”,在战斗中不介意把他们当做炮灰。

    而思想教育,也是针对主要针对那些心存羞愧的士兵。

    “为何会出现我大宋,不如汉唐呢?难道是君王不勤勉?难道是士大夫缺乏骨气?难道是士兵们缺乏血勇之气?难道是我朝不重视武备?难道是蛮夷变得去强大了?”赵朴连续几问,眼神炯炯发亮,这一刻他都有种小胡子附身的感觉,“不是!我朝君王勤勤恳恳,劳心劳力,为的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为的就是收复宁州,灵州!士大夫中从来范仲淹等人,不避刀剑,上前杀敌;也有士兵不畏生死,大量的阵亡在平夏的路途上。”

    “我朝为何不如汉唐,诸位可思考过为什么吗?”赵朴不断问道,语气中带着催眠的味道。

    大宋为何不如汉唐?

    刚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陷入了新的问题中。诸多的军官都是思考了起来,即使是那些老兵油子也开始思考不断。

    这个答案有很多,可谓是一千个人又一千个答案,真的要是讨论开来,三天三夜都是讨论不完。有思考是好的,可是各有各的想法就不妙了,赵朴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不是为了搞“百家争鸣“。

    “为何我朝不如汉唐,是因为汉唐一直是包饺子,而我朝是赶鸭子!“赵朴立刻抛出了一个命题。何为思想教育?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安装到了别人的脑袋里。

    “汉唐是包饺子,我朝是赶鸭子?“

    众多的军官立时一头雾水,没有搞清其中的意思,就连在一旁的种师中也是不知所以然,都竖着耳朵仔细的听着。

    赵朴道:“包饺子,是彻底消灭敌人,是歼灭敌人,打的是歼灭战;而赶鸭子,是将敌人击溃,敌人不敌,最后逃离而去。汉唐很少打战,可是一打仗就是灭国大战,一打仗,就是全歼敌军,不留一丝情面;而我朝打仗,却是赶鸭子,敌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最后是打蛇不死,反咬人。“

    “伤其十指就,不如断其一指,把一个人的手指打伤了,过上一段时间,手指又会好了;可是将手指剁了,再也再也长不出来。打上一次歼灭战,胜过打上十次击溃战。当年太宗皇帝时,北伐辽国,十战十胜,可是只是在高粱河一次战败,就是一败涂地,这是为何?那是因为北伐辽国打了十次胜仗,都是击溃战,每一次胜利都没有伤及辽国根本,更是让辽军主力跑了。

    “这些辽军,一开始是新兵,没有上过战场,杀过人,始终是新兵,可是连续几次败北,连续几次的击溃战,磨练了他们,让这些新兵rì渐成熟,由新兵变成了老兵。击溃战,对于我朝而言,是有名无实的胜利;而击溃战,却让辽兵由新兵变成了老兵。总之打击溃战太不划算,击溃战是典型的损己利人。”

    “名将不打无把握的战,更是不打击溃战,要打就打歼灭战,将敌人的老兵变成死兵,将新兵死掉,失去变为老兵的机会!”

    种师中听着也是暗自点头,几十年的征战经历,让他心中大为赞同,暗自佩服这位皇子还是肚子有货。而其他的军官也是细细领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难道太宗皇帝不知道其中利害吗?他也知道,只是身不由己。我军失去了幽燕之地,又失去了西北之地,等于是失去了养马之地,战马奇缺,难以组建起强大的骑兵。没有强大的骑兵,只有步兵,即便是击败了辽国、西夏的大军,敌人也可以逃离而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战争的主动权随时的掌握在辽国,西夏手中,使我大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一种局面。“

    “我朝与辽国、西夏、,现在的金国交战,即便是我军大胜了九十九次战斗,可是只要打了一次败仗,就是全军奔溃,面临着失地,甚至是灭国的危险;可是辽国、西夏、以及现在的金国,哪怕是打败了九十九次,也不会伤筋动骨,可是只要是大胜了一次,就可以翻盘,可以逼得我朝割地赔款!”

    “我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得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可是为何,我朝有着弱宋之称,而唐朝却是有着强唐的称呼,一切皆是源于上面两点!“

    说到了这里,赵朴停顿了下来。

    洗脑要讲究时间,说太多会产生免疫,说太少又没有感觉,要把握好时间同时留下思考的时间。

    说了很多,又是对着上百人作演讲,赵朴的嘴巴发干,喉咙也是冒烟,不由得停顿了下来,端起一旁的茶杯喝起了茶。

    而四周却是静悄悄的,就连一旁的种师中也是陷入了沉思中。

第56章分兵而行

    ()    四周都静悄悄的在思考,唯有赵朴毫不在意的喝着茶,速度很慢。

    “即便我军大胜了九十九次战斗,可是只要打了一次败仗,就是全军奔溃,面临着失地,甚至是灭国的危险;可是辽国、西夏、以及现在的金国,哪怕是打败了九十九次,也不会伤筋动骨,可是只要是大胜了一次,那就是轻则是赔款,重则是失地,甚至是灭国!”

    这句震耳yù聋的话,好似晨钟暮鼓一般震慑着种师中的心灵。

    宋朝从建立开始,到现在就没有组织过强大的铁骑,有的只是马军。

    其中固然有着失去草场的原因,但这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许多的原因致使铁骑一直难以组建。

    一只强大的铁骑,至少需要三万才能发挥作用。三万铁骑,考虑到战马的损耗,至少需要五万匹战马。铁骑是一个吞金兽,养一名骑兵耗费等于十名步兵的耗费,养三万铁骑耗费等于三十万步兵的耗费。

    这对于财政一直处在紧张状态的宋朝而言,自然不能凭空变出钱来,只能是从步兵耗费中裁掉一部分,归于骑兵,这必然会造成步兵费用不足,引动军中大部分将领的反对。这是反对组建铁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新组建的铁骑,在战力上也未必能比得过辽国,金国铁骑,这也是反对组建铁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反对组建铁骑的最重要原因是,铁骑的组建与大宋的国策“强干弱枝”严重的违背。

    一旦组建铁骑,铁骑必然布置在边疆,这会严重的威胁zhōng yāng的权威。大宋的国策是,汴梁附近的禁军,对着边军有着绝对的优势,即便是边军叛乱,也可以轻易的镇压。可是铁骑的出现,严重的打破了zhōng yāng禁军与边军的平衡,让汴梁再也难以对边疆形成绝对的优势。

    过去种师中也一直不太重视铁骑,没有铁骑,大宋照样是抗住了辽军的进攻,抵抗住了西夏的侵袭,既然如此,又何必组建铁骑呢?可是随着赵朴的这一番话,种师中前所未有的认识到了铁骑的重要xìng。

    步兵,关系着大宋的存亡;而铁骑,则是关系着大宋过得好不好。

    没有强大的步兵,大宋必亡;没有强大的铁骑,大宋必然过得苦逼。

    “这一战,极为重要,可以说关乎国运。这一战若是输了,太原必然失守,接着各路援军也会受到毁灭xìng的打击,那时距离汴梁失守就不远了,必然再度上演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而且比那时更为危险。五胡乱华时,是诸多草原民族逐鹿中原,羌、氐、鲜卑等拼杀不断,内耗不断,难以齐心灭亡晋国,司马氏才有喘息的机会;可是此次仅仅是女真入侵中原,势力前所未有的凝聚,合力灭宋,我朝未必有着司马氏南渡的运气。”

    “这一战必须要打歼灭战,若是打成半死不活的击溃战,干脆不用活了,抹脖子算了,省的浪费粮食。若是在草原决战,即便是金军大败,也又是一场击溃战。可是女真人,好死不死的来到了河东,河东表里山河,多是山地,铁骑的优势难以发挥,只要出其不意,果断迅速的出击,金军必灭!”

    最后,赵朴总结xìng的说着,这些才是他说得重点。

    说完之后,赵朴回到了帐篷中,盖上被子开始睡觉。

    这一夜,赵朴已经睡得呼呼直响,好似一头死猪一样,可是诸多的军官却是失眠了,种师中也是失眠了,久久的难以沉睡。

    …………

    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情,靠着短处突击,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而赵朴也不指望,短短几天时间,就彻底改造了这群人的思想,但是至少要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忠君报国,誓杀胡虏的影子,驱除他们脑袋中唯利是图,拜金至上,混rì子的思想。

    这八千jīng兵,是从八万人中挑选而出,素质相对较高,战斗力也相对较强,短短的十天时间,就将鸳鸯阵训练的有了几分样子,虽然较之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戚家军还是差了一大截,可还算是能凑合。

    而在不断的对战中,鸳鸯阵也显示出恐怖的威力,以一百二十人的鸳鸯阵,对抗五百多的宋军,最后完胜。

    “若是还有半年的时间,鸳鸯阵威力必然更上一层楼!”种师中暗自叹息,还是时间短促,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可是太原处在危险的时刻,不得不出军。

    十天后队伍出发了。

    只是在发兵的时刻,种师中与赵朴发生了分歧。

    在河东地图上,种师中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殿下,我率领正军七万之众,从南部出发,进入晋中平原,从太谷援救太原,而你率领奇兵,伺机而动,伏击金军。”

    “不行,你这是找死!”赵朴立刻阻止道,“将军这是孤军深入,没有充足粮草,没有援军,别看七万之多,在金军眼中也不过是点心而已。这七万大军虽然就是鱼饵,可是也不应该这样被吃掉的。”

    “只能是如此,即便是死了,我也得去,临老了,快要进棺材了,不想得到一个畏敌不前,拥兵自重的名声。”种师中叹息道,“你的诱饵计划很可能成功,一切靠你了!”

    “我会的,只是最后谁能活下来,就靠运气了。战争中崇尚弱肉强食,实力不足,就要做好死亡的心理准备。训练场上多流汗,战场上就少流血。他们既然在训练场上,流的汗水少,那就要做好流血死亡的心理准备!”赵朴道。

    陕西军,也不全是jīng锐,实际上陕西军上下都是龙蛇混杂,诞生了韩世忠、刘世光等抗金名将,可是也诞生了许多投降金国的将领,不是每个武将都是忠君爱国的,有很大一部分走上了不归路。

    jīng锐留下,至于那些渣滓就排掉吧!

    “我率领七万正军出发,即便是不能击败金军,也可为其他两路宋军制造战机!”种师中道。

    赵朴道:“希望如此!”

    可是他真的不太看好,这次太原解围之战。

    “将军善于统兵,却不善于揣摩人心。若是不可为,不要勉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赵朴最后叮嘱道。

    种师中道:“我跟随兄长打了几十年战,没有那么容易死的!“

    最后还是分兵了。

    宋军分为两队,一只七万多的队伍大张旗鼓向着太原进发,由种师中全率领;一只仅仅是八千人,有着赵朴率领,而副将王彦辅助。

    看着种师中离去的方向,赵朴心中一酸。

    种家几代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众多,而今种师道,种师中兄弟,都是七十多岁了,早已是老朽了,本应该在家中养老,可是金军威逼汴梁,满朝上下,找不到一个武将,他们兄弟不得不出山,最后援救汴梁。

    在赵朴离开汴梁的时刻,种师道已经病了,连续的激战,已经耗尽了他太多的生命力,chūn夏之交最易得病,种师道病了,似乎距离去世不远。于是,救援太原的重任落在了种师中的肩上。

    种师中在谋略、用兵等都逊sè于兄长,可是还是毅然接受了这场必败的救援之战。

    一路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