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唐朝当皇帝-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在杨成身边是两把椅子,也杨成的样式一个样子,是专门给陈鬼和公孙兰在准备的,但是两人都是修行之人,不喜欢这样的凡人俗事,所以也就是象征性地接受杨成的礼遇,但是都没有到现场,所以这两把椅子也是空的。

然后下面就是站立的众人,其中有武将王思礼、杨思晖、周泌、富源、张越、柳霸虎、张彪、左车、折里、王强、赤麻等。

还有文官之列的李白、张巡、高适等,其中还有一些这两年随着杨成一起征战的一些武将和文人,其中还有很多是在蜀地招募的官员,都纷纷到来了。

然后杨成就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正式标志着自立蜀地,对抗唐朝。但是杨成并没有称王,只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政制度。

杨成在成都设置将军府,杨成自称大帅,总领治下的一切军政事务,然后将军府下设大将军两名,一个是张守瑜,一个是南齐云,这两人负责征战和军备训练。

然后杨成设置内政总管一职,由柳仁清担任,总领蜀地的一切民政事务,然后杨成又设置了行军长史一职,由严庄担任,负责军中的后勤和参谋之事,并且同时担任巡查营总管,总领情报和巡查一事。

杨成之所以让严庄总领巡查营之事,也是因为左车实在是太小了,很多事情还是有些处理不了,严庄心狠手辣,所以非常适合这个差事,尤其是杨成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需要治下的稳定就非常重要,严庄自然非常适合这个差事。

巡查营的骨干就是以杨成的亲兵为主,然后负责治下的巡视和情报事务。

然后杨成又设置了水师总管仇海,也是对这个老人的敬意了,同时杨成也看到了蜀地江河众多,此时还没有进入大航海时代,而且杨成也不想将太多的经历投入到大海上。

于是就将仇海、柳霸虎和张彪全部召回到了成都,然后让他们在蜀地训练一支水师,并且担负水运的事务,毕竟这个时代水运才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尤其对巴蜀这些多山之地来说。

并且杨成正式将成都的将军府命名为神策军将军府,也就是将杨成手下的大军真是命名为神策军了,也是沿用了在青海神策军的称谓了。

随后,杨成又宣布将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蜀王府设置成神策军军政学堂,然后杨成亲任学正,甚至军事学,还有生产营学和工匠学三种专业,具体的学务之事有李白负责。

众人对于杨成的这个举动非常惊讶,他们没有想到本来这个成都最大的府邸应该是被杨成作为将军府的,但是没有想到竟然是作为学堂了,其中很多人都不理解。

但是也有人知道杨成的用意,而且从杨成建立的学科来看,也是体现了实用性,没有那些所为的诗词歌赋之类的,甚至将工匠学也都加入而进入,这些都是神策军此时最需要的。

于是众人也不由地开始对杨成心胸和决心感到佩服了,一时间也是激动不已,他们知道他们遇上了一个贤明的主公了。

杨成自然知道人才对于军队的需求,杨成是后世来人,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非常了解,这个时代的军队中的军官或者将校很少有是从士兵做上去的,其中很多人是通过武举上位的。

虽然杨成认为武举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方式,但是这也只是表明了这个人武力可以,不能够表明这人就擅长行军打仗。

所以杨成准备成立学院,然后将这些知识进行讲解学习,这也是一个快速壮大神策军的方式。

而且杨成将这个学院定为的也只是一个快速培养人才的地方,学制也就三个月,只是只是教授基本的文字和所需要的知识,都是军中和生产营中基本的知识。

至于工匠学院,杨成设定的学制可能就要长一些,但是这些也是必然的结果,工匠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同时杨成也准备渐渐地引入原理性的知识,并且他后世来人的优势。

杨成知道中国古代虽然在科技上遥遥领先,但是这些科学技术也都是局限在工匠之间的时代相传,最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学术原理,也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于是最后很多技术都失传了。

杨成准备渐渐地引入一些力学和图形学之类的原理,然后渐渐地引导工匠们建立一套格物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后续工匠的培养非常有帮助,甚至等到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为这些工匠们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层次,那就是近代的科学体系。

但是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杨成需要的是治下巴蜀之地的稳定,同时训练一支大军,能够做到自保,然后在出兵陇右,整个打通和青海之间的通道,这样就可以将青海和巴蜀,还有云南之地连接到一起了。

那是杨成就可以真的东有手中的巨大资源了,尤其是稳定之后的巴蜀会给杨成提供巨额的粮食和兵甲,还有大量的兵源。

同时,杨成又对治下的士兵和官吏们的服饰进行了全部的整合,以此来区分于大唐。

而且杨成设计的服饰也不是那种低劣的衣服,做出来之后船上也显得很华丽,尤其是蜀地是蜀锦产地,所以杨成对于这些根本就不吝啬。

杨成设计的衣服遵循的简单耐用,但是不失华丽和尊贵,这样即使面对大唐时,他们也绝对不会认为杨成是匪军的,因为匪军绝对没有如此精致的服饰制度。

第380章疯狂的李隆基

天宝九年的上元节,和成都的热闹喜庆相比,长安的上元节可谓是清冷万分,不仅是这个冬季格外的寒冷,并且长安城中透着一种冷人胆寒的寒意。

尤其是长安的朝堂,每个人都在惊恐和不安中渡过着每一天,皇帝李隆基这段时日情绪大变,在朝堂上动不动就发怒,然后就会找一个倒霉蛋开刀,当场仗毙,手段极端残忍。

此时,就是李适之也不敢违背李隆基的意愿了,因为皇帝的暴怒实在是失去理性的举动,李适之也担心惹怒皇帝,然后被李隆基仗毙了。

随着杨成打败了皇甫唯明,大唐再次震动了,所有的人都惊骇不已,他们没有想到杨成竟然如此之强,接连打败众多悍将,尤其是皇甫唯明的十万唐军的覆灭,不仅让长安百官感受到一阵的寒意。

就是大唐百姓得知此事之后,心中除了惊骇之外,更多了一丝对大唐的质疑了,这些百姓们开始质疑他们生活的这个大唐是不是真的是鼎盛强盛的,不然怎么会如此不禁打,被杨成一个叛军接连打败。

而且随后就是成都的陷落,然后蜀王李榆和家眷几乎全部都陷落到了杨成之后,只有李榆的一个小儿子逃了出来,然后一身狼狈地回到了长安城,在大殿上痛苦地嚎叫着,讲述着成都城被攻破之后的惨剧。

于是整个长安都震动了,然后接着就是巴蜀之地的陷落,随后巴蜀之地的一些重要关隘全部陷落,大量的唐军惧怕杨成,纷纷逃命或者投降,一是将竟然让杨成的神策军攻占了巴蜀要地剑阁,兵锋已经出到陇右了。

此时,面对如此强势的杨成,长安朝堂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初值了,众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杨成竟然在短短的半年功夫里将巴蜀之地全部攻占。

而且最令这些长安权贵和百官们恐惧的是,杨成竟然能够牢牢地掌控巴蜀之地。

这些人自然清楚杨成搞的那一套东西,也有很多人知道杨成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依然还有很多人命名知道结果,但是还是不肯相信巴蜀的人心就会倒向杨成,他们还在抱着幻想。

这些人都是那些权贵们,但是这些人心中的幻想也沉底破灭了,他们认定天下正统是大唐,也是就自欺欺人地认定那些农奴就会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会跟着匪军作乱,这样做是毫无忠义道德可言的。

但是,这些人完全是一厢情愿,在已经沦落为奴隶和佃户的百姓面前,他们心中唯一渴望就是获得自由,还有能够吃饱饭,至于道义和忠诚,他们也可以去遵守,但是前途是他们能够活下去,或者是去遵守那个给了他们自由和人一般对待的统治者的忠诚。

于是面对蜀地尽失,并且被杨成牢牢掌控的事实,那些之前还在夸夸其谈的一些人认定蜀地必然是群起讨贼,杨成匪军绝对长久不了。

但是,事实如此,杨成给了长安那些权贵们一击响亮的耳光,这就是后世毛爷爷交给他的真理,杨成知道这个真理在中国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杨成才会敢站出来,然后和这个所为的盛世大唐公然对抗。

杨成心中从来都没有惧怕过,他知道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各种阶级矛盾的时代,也是一个盛世终结,门阀士族沉底消失的年代,寻常百姓开始入仕进入精英阶级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长安百官震惊,身为大唐统治者的李隆基自然也是惊骇不已,他对杨成在蜀地搞的那一套事情的理解可以胜过任何一个人,因为他是大唐帝国的统治者,也是士族权贵和士绅的代表,自然知道杨成这一招的厉害。

此时,李隆基已经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他不仅是对杨成屡战屡胜的愤怒,同时也是对蜀地无义士的愤怒,正个巴蜀数十州,竟然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全部沦陷,没有一个太守杀身成仁,或者和匪军死战到最后,都是望风而逃,然后杨成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攻占了巴蜀。

尤其是蜀道上的三关,竟然也是望风而降,然后让杨成军进入剑阁,最后直接打开了通向陇右和关中的通道。

此时,李隆基已经是又惊骇又震怒了,他自然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知道大唐的**已经到了骨子里,杨成之前已经证实过了,一个淮南道可谓是没有一个义士。

只有南齐云一人,然后最后还随杨成而去,此时竟然成为杨成手下的大将军,能征善战,打的唐军毫无招架之烈。

于是伴随着正天宝八年的后半年,李隆基的情绪就一直处在暴怒之中,时不时就会爆发一下,因为时代是太多的坏消息传来了。

巴蜀之地是大唐的赋税根基,大唐超过四成的赋税出自巴蜀之地,此时被杨成占据了,李隆基清楚其结果如何,如果按照杨成这样的手段,那么巴蜀之地也就一两年功夫,就可以完全恢复,到时候对于杨成的支持有多大,李隆基都不敢想象。

尤其是巴蜀之地之前还养活了众多权贵和门阀,其中还有很多李唐宗室,这些人也在祸害着巴蜀之地,就是如此,大唐四层的富庶依然出自巴蜀。

此时,杨成又将这些人全部除掉了,于是整个巴蜀都成为杨成一个人的支撑了,那时结果如何,李隆基一想到就已经开始全身颤抖,身体冰冷。

此时,也正如李隆基心中担忧的一般,杨成在成都城中掌控的财富已经超越了大唐的的帝都长安,这就是巴蜀的威力,历朝历代都将得巴蜀之地而得天下作为征伐天下的准则,就是因为巴蜀之地的富庶。

随后,就在天宝九年的上元节即将临近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让大唐长安陷入了空前的绝境中之中,也让李隆基在暴怒之下将鸿胪寺的上百名官员全部斩首了。

那就是西域各国准备在上元节的时候来到长安朝贡,但是在经过瓜州的时候,也就是大唐河西节度军镇的时候,被张守瑜派出的青海神策军骑兵偷袭了,这些刚刚过了瓜州没有多久的朝贡使团被神策军杀的片甲不留,所有的朝贡贡品全部被劫掠一空,人头也被摆成了景观。

消息传回长安之后,顿时让整个长安都陷入了惊骇和绝望之中,而且就是长安百姓都感受到了天宝八年的冬季实在是太清冷了。

去年的上元节上,虽然有杨成的造反,但是那时杨成还在云南的山林中猫着,所以长安城对杨成也没有十分在意。

上元节上依然是各国使团云集,西域诸国也是人数最多的,也是所有使团中最重要的一个,毕竟这些诸国虽然国家很小,但是也是真心倒向大唐,完全被大唐保护着,对大唐充满了敬畏。

但是今年着不同了,西域诸国没有一个使者到长安,更不要说朝贡的贡品了,同时在南洋的众多小国也因为杨成彻底攻占云南之地而无法来到长安,随后就是渤海国和高丽,这两个国家也都和大唐有着仇恨。

渤海国的王子在大唐失踪了,渤海国为此已经和大唐决裂了,正要兵戈相见,高丽也是多次被大唐攻打,虽然已经是数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是高丽此时也乘机对大唐发难,也不来朝贡了。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国家看到了杨成的崛起,此时这些国家都在看着时局的发展,他们也看到了大唐此时顾忌不过来,于是就准备暗中开始和大唐作对,向此时病弱的大唐开刀,占得一些便宜。

于是,天宝九年的上元节上没有一个外来是使者来到长安朝贡,自然是让长安城清冷不少,同时也是在宣告大唐面临的危机。

面对这样又是国体的事情,李隆基暴怒不已,经所有的怒火全部发泄到了鸿胪寺上,上百人的鸿胪寺全部被杀干净了,就连这些官员的家眷都没有放过,发配为奴或者为娼。

面对李隆基的暴怒,整个朝野也没有人敢劝阻,所有人都在胆战心惊中渡过,于是也就人由皇帝一人说了算,说什么是什么,没有人敢出来反驳或者指出皇帝的不妥之处。

于是,李隆基调动了北方边地的众多大军回到陇右,朔方节度副使张献忠领着五万精骑回到陇右,配合董延光守备陇右,对青海神策城的杨成军发动进攻,准备一举将神策军从青海铲除,然后再权利攻打蜀地。

此时的朔方节度使一职以及各空缺很久了,因为王忠嗣被贬官了,很多边地武将都受到了牵连,张献忠本来是一个突厥人,后来领着一步突厥骑兵投降了大唐,然后被王忠嗣收编了。

后来张献忠的骑兵表现优异,战场杀敌众多,同时李隆基也为了招抚突厥降部,然后就给了张献忠一个节度副使一职。

此时,李隆基心中盘算着使用北方的精兵攻打盘踞在青海的张守瑜部叛军,并且调动了北方几乎全部的精锐,五万精骑,这支骑兵绝对是空前恐惧的,在李隆基看来是没有人能够挡住这支北方的精骑的。

这些精骑也是北方草原各族骑兵都有,其中也有一些汉人骑兵,但是依然是以胡人为主,他们是王忠嗣整合起来的,战斗力非常彪悍,将不可一世的突厥王庭卫队都打败了,当年更是连破突厥十三厢,可谓是勇猛不凡。

李隆基也是信心大涨,认定有了这五万骑兵,还有董延光在陇右的五万军队,打败青海的杨成叛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大战再次一触即发

第381章青海战起

天宝九年的春天,虽然此时江南已经是一片的春意了,但是青海之地依然是冰雪遍地,带着寒冬的刺骨,尤其是青海湖一带更是冰雪弥漫,透着清冷的刺骨之痛。

此时,一队骑兵沿着青海湖一带正在前行,带个有百人左右,这是一队唐军骑兵,为首的是一个方脸浓眉的胡人,一身黑色的战甲,身后是一件黑色的披风,威风不已。

这个男子三旬之年,眉宇间透着英气,带着一个凶猛之意,他就是张献忠,是突厥人,是突厥阿史那部的少族长,此时已经是大唐的朔方节度副使,其实也就等同于节度使,大唐皇帝李隆基刚刚册封了张献忠为朔方兵马使,其实就等同于节度使了。

此时,张献忠已经领着五万精骑进驻陇右三天了,从接到调令,他就马上离开了朔方,然后五万大军一路行来,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就到陇右了。

此时,仅仅到了三天,张献忠就领着百人的精骑开始在青海湖一带活动了,同时也是为了熟悉青海一带的地势和气候。

这里和北方的草原的气候很相似,但是山地和丘陵多一些,而且此时也是冰雪覆盖,去年的冬季的大雪非常大,所以眼下的青海再有两个月也看到绿地。

张献忠此时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他知道青海可是羌人的地盘,羌人骨子里透着一种彪悍,丝毫不逊色月突厥人,所以张献忠也非常小心,时刻警惕着四周是否会遇到羌人的骑兵。

张献忠敬重羌人的彪悍,同时他更忌惮杨成的凶猛和尚武,此时杨成的事情他已经全部得知了。领着两千唐军深入洱山,然后将南邵王的六万大军杀的大败,素后就是领着一万五千人进入云南。

半年之后大败吐蕃赞普弃隶缩赞的十万大军,然后半年时间攻占巴蜀,最后撼动大唐的社稷江山。

张献忠想到自己的对手是杨成,心中就带着一丝忧虑,他虽然知道杨成就在成都,但是他清楚杨成绝对不会在成都带着,此时大唐十万大军云集青海,杨成绝对会出现在神策城中。

此时,在张献忠的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哨骑,顿时让张献忠身边的精骑紧张了起来,但是张献忠倒是很平静,只是淡淡地看着远处的一个哨骑,此时这个哨骑也在看着他们,而且也没有忙着报信。

张献忠知道此时已经距离神策城三百里之内了,出现神策军的哨骑是完全正常的,刚才他们就遇上了好几个,只是都绕开了,但是此时距离神策城如此之近了,想要在不被发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此时,远处的神策军哨骑也没有急着回去报信,而是等候了片刻自后,又过来了两个哨骑,随后三人简单的商量了一下,之后就有一个哨骑回去了,剩下的两个哨骑就在远处一直看着张献忠他们,也随着他们一起移动。

可能是看到张献忠他们也就百十骑左右,于是也没有太紧张,于是众人就这样隔着一段距离相互看着对方,同时他们身边也不时有哨骑过来,不一会救不下五个了。

张献忠随后看了看远处零星的哨骑,然后下令身后的众人回去,他们要回到陇右了。

战马踏着青海地上的冰雪,此时地面上已经很多地方露出土地了,但是依然坚硬,战马踏上去只是看到冰雪飞溅而已。

张献忠心中非常凝重,他此时更多的不是对对手的恐惧,也不是对杨成的忌惮,而是对自己友军的失望和不安。

陇右大军的统帅自然是董延光了,张献忠虽然带来了五万精骑,但是依然要归属董延光指挥的。

对于这一点,张献忠没有任何的质疑,他是胡人,而且还是降将,能够坐上兵马使的位置已经是皇帝开恩了,所以他也没有更高的奢求了。

但是,当张献忠来到陇右之后,他看到的是满地的冰雪,还有已经在外面冰冷了不知多久的粮食,他们急行军半个月,从北方草原赶到陇右,但是等到他们的是脸一个入住的营地都没有,只有一名联络官,然后有些不耐烦地交代了一下之后就开了。

随后张献忠只好下冷手下先造饭,然后吃饱了在筑营,于是五万精骑就在冰天雪地中开始造饭。

随后张献忠就找到了董延光,然后看到是董延光在温暖的房间中享受着美酒和美食,还有女人的服侍。

随后问及董延光对青海神策军的情况,董延光俨然是不清楚,而且还是非常不耐烦,随后就将张献忠打发了。

张献忠对这样上级非常失望,但是他对大唐的忠心一点都没有改变,这些全部都是因为他敬重的王大帅,王忠嗣。

这五万精骑其中汉人只有不到一万人,剩下的就是北方草原上各个部族的人都有了,有突厥人,契丹人,奚人,还有突骑施人,羌人,室韦人等等,这些人都是被王忠嗣召集起来来到。

最后被王忠嗣训练成一支精兵,并且这些人对王忠嗣的敬仰不已,心中对于王忠嗣的离开也是惋惜悲痛,但是他们此时已经是无法回去了,更多的人已经被王忠嗣感化,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唐将士了。

张献忠的名字也是王忠嗣所赐,当初也是王忠嗣冒着生命危险到了他们的部族中受降的,当时令张献忠心中感到不已。

此时,面对王忠嗣的离开,这支五万人的精骑士气收到了很大的打击,而且此时北方草原已经不再是这些人熟悉的草原了。

自从回纥人占据了突厥旧地之后,这些野蛮,心胸狭窄的回纥人对于这些突厥旧部非常残忍,压榨打压,众多小部落被吞并,诸族的慕名沦为奴隶。

之前突厥可汗统治北方草原的时候,虽然和大唐关系不好,但是突厥立国数百年,早就得到北方草原部族的认可了,而且突厥王庭对于这些非突厥人的部族也很善待。

和现在残残暴的回纥人相比,张献忠此时也开始怀念突厥王国的时代了,但是他更加怀念王忠嗣,他感觉此时的北方少了王忠嗣镇守之后,已经不在是大唐的天下,也不再有一个人的威望可以让所有部族震服了。

于是才会出现回纥人越来越嚣张霸道,开始对身边的葛逻禄动手了,少了王忠嗣的北方超远,依然已经渐渐地演变成一个不安的战场了。

张献忠心中伤感,他此时也对青海的战事开始没有底气了,尤其是看到董延光那副作威作福的架势,已经让张献忠对胜利有些质疑了。

于是张献忠此时只能自己出来查看青海的地形和气候,并且一路上深入了到了距离神策城之后不到三百里的地方。

这一路上,张献忠也是一脸的凝重,完全可不到一点的舒展,他看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北方草原的青海。

虽然青海一带生活的都是羌人,而且羌人也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但是到了青海之后,张献忠一路上没有看到什么大的部落,小的羌人部落也不多。

但是具张献忠手中的情报得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