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征途-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士兵、民役的干劲也都提高了不少。
这时郑国带着斗笠,穿着蓑衣登上了高岗,来到王剪的面前,道:“禀报上将军,刚才老朽而己测量世了大梁城外的水深,最浅处也超过一丈,最深处巳达二丈三尺,围堰决口十七处,不过己有十三处都被重新堵住,并无大碍,但另有四处围堰的水势己漫过了围堰顶部,需要进行加高加固才行。”说着,郑国在桌子上铺开了地图,向王剪说明,那里的围堰需要加高加固。
虽然前一段时间是在加紧抢攻,但秦军修建的围堰普通都超过了一丈五尺,但这个高度是就地测量,而并不是绝对的水平高度,而且这个时代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落后,也不可能找到标准水平高度,只能等到放水之后才能够看得出来,因此在有些地段,尽管围堰也修得很高,但水势还是超过了围堰。
王剪点了点头,道:“郑水令辛苦了,这四个地段,老夫会立刻安排人手进行加固修膳,介时还请水令辛苦,到现场监督,而且老夫还会下令各地段的秦军,一定要严密的监视围堰,以防再有决口,如果还有什么需要,请水令尽管提出来。”
郑国也道:“上将军,虽然现在只有四处地段的水势漫过围堰,但还有十多处地段的水位己经接近了围堰高度,而且这一场大雨之后,水位还会上涨,因此所有地段的围堰都必须高出水面三尺,才能确保围堰的安全。”
王剪道:“围堰如何加固加高的事情,就由水令决定,不过停泊在荥口的船只,什么时候可以开到大梁来,还有现在船坞是不是可以放水了。”
郑国抬头看了看天空,道:“等这一场大雨停下来之后,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开来,现在船坞己经可以进水,不过船坞进水不能过急,否则容易造成船翻覆,因此明天老朽会亲自带领士兵民役,给船坞放水。”
王剪也呵呵笑道:“如此就有劳水令了。”
郑国忙道:“上将军说那里话,我们都是为大秦出力。既然是这样,老朽就先告退,去视查围堰。”
说完之后,郑国向王剪施了一礼,转身离开了高岗。而王剪又看向雨幕中的大梁城,心里也想着,不知高原会有什么办法来应对现在这样的局面。
――――――――分割线―――――――――分割线――――――――“好大的水啊,深度恐怕己经超过了一丈了吧。”
高原带领着守军的诸将,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一片茫茫的水势,也不由得发出了感叹。不过水势初来时虽然猛烈,但大梁城仍然安然无恙,付城中的百姓生活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该怎过还怎么过。而目随着水势平静下,众人的心理也渐渐的安定,这时聚集在城楼上,多多少少也都有一点“观看水景”的轻松心里。
赵江道:“当年智伯围攻晋阳,也是以水灌晋阳,智伯曾言‘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现在看到大梁的情况,才知智伯所言不假,如果当年不是赵襄孑连合魏、韩两家,共灭了智氏,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家分晋,智伯就会像田氏那样,一家取代了晋国。”
鄂崇禹也道:“是啊,听说当年水淹晋阳时,城中变成了汪洋泽国,沉灶产蛙;而居民只能悬釜而炊,仅两个月之后,城中的粮食就巳经耗尽一,甚致后来只能易子而食,情况十分惨状,而现在秦军虽然也放水淹灌大梁,但因为我们事先早已设有预防,因此虽然城外己被大水所淹,但城内仍然平安无事,而且城中的粮食物资十分充足,就算是坚守一年,也绰绰有余。现在还能这样在城上笑淡阔论。”
他们两人都是赵人,因此对当年智伯水灌晋阳的战例十分熟悉,现在自然也忍不住拿那一战和眼前的大梁对比。
这时鲁仁杰道:“听说秦楚鄢之战中,秦将白起攻鄢城不下,遂于鄢城西筑堨,引沔水灌城。水溃城东北角,鄢城顿成水泽,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可见凡以水攻,军民百姓人等无不死伤众多,如果不是武安君早有预见,恐怕现在大梁城早已是一片汪洋泽国,城中百姓不知死伤多少,纵使城池不破,城中惨况,绝不在晋阳之下。”
高原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早己预料秦军会以水攻大梁,自然就会有所预备,水势虽然凶猛,但也并非不可抗拒。现在大梁城外都被大水所淹,几天之后,秦军可能会以船筏进攻大梁,因此我们也不可不防,通知全军,不得有所松懈,全城的防守事务,人员、班次,仍然和以前一样,不能减少。”
众将也都齐声答应。
高原又道:“城中的水池己经注满水没有?”
鲁仁杰忙道:“回禀武安君,水池里的水已经放满了。”
高原点了点头,道:“好吧,鄂将军,你在城墙上继续驻守,我到水池边去看一看。”
鄂崇禹忙道:“请主公放心,有末将在城头驻守,绝不会让秦军有机可趁的。”
大梁城的水池建在东西两城,紧靠在环城门的弧形堤坝后面,呈一个长方形,长约三十余丈,宽约二十五丈,比一个标准的游泳池还要略大一些。为了建成这两个水池,还拆毁了城门附近不少的房屋。
高原离开北城的城楼之后,来到东城的水池边,登上了水池的围岸,只见在水池的一边,停着十余木筏,每个木筏的长度约为四丈尺,宽一丈六尺,都是用直径一尺左右的圆木制做而成,表面铺着木板,十分平坦,左右两侧都有四尺高的栏杆,并各有一个三尺左右的开门。前端设有一块挡板,平时竖起,可以遮挡箭矢,靠岸之后放倒,让士兵登岸。而在后端设有尾舵,并有木桨一对,撑杆一对,做为木笩的动力。
这样一个木筏最多可以装裁二十五人,但作战的标准人数是十八人,其中一人掌舵,两人操桨或撑杆,其余的十五人中,有十名枪盾手,五名弓弩手,而且都是穿皮甲而不是青铜甲作战,一来减轻木筏的整体重量;二来也是让每名士兵都能轻装上阵。因为在水上交战,重心不稳,因此尽可能少带一些负担,有利于士兵作战。
在作战时枪盾手分列在两侧,未和敌军接近时,首先以盾牌保护自己,而在双方接近之后,则手持长枪刺杀敌方,另外毎人还带三支投枪,用于在中距离杀敌,而弓弩手居于中间,以弓弩远程射击敌军。这样一来远中近三层打击就全都俱齐了。
当然,这些都只是纸上谈兵,以前只能在陆地上演练,不过也将三十余个木筏装上轮子用马匹拉动,模拟水战进行过一些训练。虽然这样让士兵们可以找到一些感觉,但掌舵、操桨或撑杆的士兵却没有办法得到练习。而水战不仅仅是士兵的事情,操作船筏的能力也绝不容小视,由其是作战士兵和船筏之间的配合,也是犹为重要的。
而现在秦军终于放水灌城,守军也立刻将早已修建好的水池都注满了河水,虽然这时仍然下着大雨,但还是有不少的掌舵、操桨或撑杆的士兵,在水池中练习着操作木筏的技术。还有一些士兵正在一边练习游泳。
还有两个木筏上装满了士兵,正在进行乘筏的对战。因为士兵们都清楚,现在大梁城外都被大水淹没,今后的战斗都将会是在水上进行,现在努力的训练,那么以后在战场上的生存机会也就能大一分,因此士兵们训练得都十分认真,一举一动,一枪一式都真打实练,丝毫也不敢大意。
一时士兵大叫喝叱,武器交击,还不时有士兵落入水中,整个水池中都显得十分热闹。
第四四七章 水淹大梁(三)
红日高高升起;大梁城周边的水面上波光闪烁;和在围堰上驻守秦军黑色的盔甲、明高的武器交相辉映,只是不是有鸟雀从水面上飞翔而过,在水面上投下了斑斑点点的暗影。
大梁城被大水包围己有十余天的时间了,这时水深己经达到了一丈八尺,有些局部地区甚到都达到了近三丈,而围堰的缺漏也基本填补完全,普遍都高出了水面二到三尺,大体上稳住了围堰,并牢牢的控制住了水势。
而就在水淹大梁的第三天,秦军征集到的各种大中型船只也都从鸿沟河道中驶进大梁水域,停泊在秦军修建的船坞中。这时秦军己经拥有大小船只五百余艘,各种木筏三千余个,水面上的进攻力量,基本己经齐备了。因为经过了前一战中代军、秦军己经大量的征集船只,因此现在魏国境内黄河上的船只几乎都已经抽调一空,很难再征集到船只了。不过王剪仍然下令军中的工匠,继续加紧砍树扎筏。
这时秦军也从最初放水的兴奋中渐渐的冷静了下来。在天晴之后,被大水包围的大梁城也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城墙上旗帜飞扬,枪戟林立,士兵们盔明甲亮,精神饱满,显得斗志高昂,似乎一点也没有受到被大水包围的影响。这一次也让秦军颇为失望,因为原来秦军对大水都寄与了极大的希望,不少秦兵甚致都盼望着洪水一冲,大梁就会立刻崩溃,秦军就可以趁势杀入大梁城中,灭亡魏国,这一场战斗也就结束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平安的回家了。
虽然这一仗才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秦军却打得非常不顺利,到了这个时候,秦军己经阵亡了近五万士兵,另外还有近万名伤兵尚未全愈,受伤至残的士兵多达千余人,而大梁城仍然似牢不可摧一样,屹立在秦军的面前。现在所有的秦兵都己经认识到,只要是有高原在城中领军驻守,秦军就无法攻破大梁。因此在秦军中多多少少也产生了一些恹战的情绪。
而原以为大水淹没大梁之后,就可以攻破大梁,那知大梁却似一点影响都没有,因此这也让许多秦兵大失所望,不过秦人一向尚武好勇,而且军纪极严,暂时对军心还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现在的局面,也让王剪有些意外,虽然王剪并不认为,放水之后就可以马上攻破大梁,毕竟大梁不是晋阳、更不是鄢城,而且高原在大梁城中一定也做过不少的准备工作,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大水攻破。但水淹之后,对大梁一定会影生不小的影响,至少也能大大的打击城中的军心士气,或是造成城中居民的恐慌。
但现在过去了十余天,从大梁城头上驻守的士兵的精神面貌来看,守军的军心士气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军心如此,民心也就不会差到那里去。因此这也让王剪大为不解,难到面对这汪洋大水,城里的士兵、居民就一点都不害怕吗?
当然,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大梁城的表面现像,城里的情况到底怎么样,王剪也不得而知,也许城里己经军心大乱,城头上的布置或许只是虚张声势,正所谓兵不厌诈,只是没有亲眼所见,王剪也不能肯定。因此王剪思考再三,决定向大梁城发动一次进攻,试探一下城里守军的反应,就可以大体判断出城中的情况了。
不过现在大梁城都己被大水包围了,进攻大梁,只能使用船筏,虽然现在秦军的船只木筏并不算少,但王剪对打水战并没有多少把握,尽管王剪久经战阵,又精通兵法,但却从来没有打过水战,对水战却并不精通,甚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王剪立刻招集众将商议,这一仗要怎么打。
这时王贲、杨端和、韩腾等人己经各自的驻地,现在秦军大营中的主要将领有李信、辛胜、羌瘣、章邯等人。听了王剪的决定之后,众将也都认为,确实有必要向大梁发动一次进攻。辛胜主动请战,要求由自己领军攻城。
虽然辛胜的勇气可嘉,但王剪并不放心,道:“辛将军,现在大梁城己被大水所淹,只能乘坐船筏进攻,我秦军从未打过水战,你有什么好办法进攻大梁城吗?”
辛胜道:“上将军放心,其实末将这几天来一直都在思考,怎样以船筏进攻大梁,现在大梁城墙露出水面已不足三丈,而末将所见,我们的大船船顶高度己接近两丈,因此只要将大船驶近城墙边,再架上木板,就足以攻上大梁城墙了。”
王剪点了点头,道:“辛将军之言虽然有理,但我们现在的船筏多以小船木筏为主,大船不过数十艘,只靠这些大船,恐怕也难以攻上大梁。”
辛胜道:“上将军放心,末将早已想好了,可以在攻城梯底部制做一个支架,然后架在木筏上,只要靠近城墙,就可以攻城了,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床弩,投石机放到木筏上,对大梁城进行打击。”
王剪听了之后,也仔細的想了一想,因为在制做木筏的时候,秦军确实也考虑过将床弩、投石机放到木筏上使用,攻击大梁城,因此秦军制做的木筏有大小两种规格,小木筏和守军制做的木筏差不多大,用于装运士兵,而大木筏侧是长达五丈四尺,宽度达到三丈六尺,可以并排放两架床弩或是一架投石机,这样看起来,辛胜的计划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访可以一试,如果有效就可以依法进攻大梁,而如果无效的话,那就再另想其他的办法。
于是王剪点了点头,道:“好吧,辛将军,你就去准备一下,明天进攻大梁。”
辛胜立刻道:“末将尊令。”
当天晚上,辛胜立刻招集军中的工匠民役,加紧改造船只、木筏和攻城梯,因为现在围堰,堡垒都己完工,工匠、民役也都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因此辛胜下令之后,众人一起动手,在一夜之间,就改造好了一百多个攻城木筏,毎个木筏并排横列着四架攻城梯,均是用三角架支撑固定在木筏上,攻城梯高约三丈,分为两级结构,木筏一但靠近城墙边,另一级攻城梯可以在顶部放平,架在城墙上,让士兵顺木梯登上城墙。
另外还改造了二十艘大船,这些大船都是两层高,在船顶开口,并固定好攻城梯,和攻城木筏大致相似,只是高度只有一丈多。
就在第二天一早,辛胜带领着十五艘大船,二十艘中型船,一百艘小船。六十个攻城木筏,一百个小木筏,另外还带上了六十个装有床弩或投石机的木筏。总计出动的兵力约为一万五千余人。虽然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这样的兵力也并不算少。
秦军的船坞建在东、北两面,这一次进攻也是从北面的船坞发起,辛胜登上一艘两层高的大战船,亲自指挥战斗,而王剪仍然带领秦军诸将,在高岗上观战。
辛胜下令之后,秦兵纷纷登上战船、也有人抬着木筏下水,然后驶出船坞。
虽然秦军修建的船坞很大,可容得下几百艘大小船只,但入口只有十余丈宽,如果是人员车辆进出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船只进出就显得不够了,由其是几艘船只并排驶出,因为水里不是陆地,可以想停就停,想动就动,在紧急之间,秦军也征集不到足够的熟练操船人员,只是靠一些有一点类似经验的士兵或民役来操纵船筏,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前面的三四艘船还好,但很快就有两艘大船在驶出船坞时发生了碰撞,一艘船在水中打横,拦在船坞口处,而后面跟着的几艘船收不住势头,立刻一头撞了上来,结果一连十余艘船,在船坞口处互相撞成了一团,把船坞口给堵了一个严严实实。
而随后的船只紧急停船,但因为停船的劲道用得太大,反面使船只倒行,又撞到了后面的船只,虽然这此撞击的力度并不大,对船体不会造成什么损伤,但却引发了船只的左右晃动吗,一些站在船舷边上的秦兵站立不稳,摔落到水中。
船上的秦兵手忙脚乱的救人,而操船的士兵则是满头大汗的划浆撑竿,和其他的船只分开,但因为每一条船都是各自为政,结果为了分离相撞的船只,反而和其他的船只又相撞在一起,而在船上准备救人的秦兵,却受到船体的晃动,又摔落到了河中。
整个船坞里这时也乱成了一片。
辛胜站在船楼上;紧紧的抓住栏杆;才稳住了身体,现在他也是急得一头大汗。虽然在出兵之前,辛胜想得很好,以大船,攻城木筏前冲,靠近城墙攻城,其他的小船小木筏随后策应,而装有床弩或投石机的木筏在后面掩护,对大梁城进行远程打击,层层推进,井井有条,但这一切都是纸面上的计划,一但到了水里,就全部乱了套,
第四四八章 水淹大梁(四)
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落水的秦兵被一一的救起,而秦军的船只、木筏也终于一艘一艘的驶出了船坞,而这时己然是日爬三竿,到了响午的时候。
辛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也算是松了一口气,现在也顾不得许多,辛胜赶忙下令,命令装有床弩或投石机的木筏上前,向大梁城展开远程打击,大船,攻城木筏前冲,靠近城墙攻城。
旗手将命令传下,各船筏的船夫、水手们纷纷摇桨撑杆,一时战船、木筏在水面上铺开,百舸竞游,如过江之鲫,向大梁城逼近而去。
虽然王剪在山岗上看着,一直都没有作声,但王剪心里却十分清楚,这一仗跟本就不用打,秦军肯定是不可能攻下大梁城的。且不出秦军的船队在驶出船坞时的混乱,就算是这时,秦军的战船、木筏虽然数量极多,在水面上铺开看去也颇为吓人,但却是全无阵列,参差不齐,混乱不堪,以王剪的目光来看,这完全就一支乌合之众,那里还像是训练有素,阵容严明的秦军。
但王剪并没有下令收兵,因为打败战不是不可以接受,但如果连仗都没有打起来就收兵撤退,对秦军的士气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现在秦军的士气本来就不高,如果再遭打击,肯定对后面的战事不利。
而且王剪心里也十分清楚,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是辛胜的过错,说实话换了谁来,那怕是王剪自己,也不会做得比辛胜更好,因为从秦国建国以来,几乎从来就没有打过水战,因此秦军中上至主将王剪,下至一般的将军,不仅谁都没有水战的经验,而且对水战几乎就是一无所知,别看辛胜昨天对王剪侃侃而谈,但在本质上还是基于陆军的基础,结果一到水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不过王剪对这一战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试探一下守军现在的状态和心气,而现在又多了一个目标,就是看一看水战到底是怎么打,守军会怎样应付,还会出那些问题,然后再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因为现在水己经放了,收是收不回来的,以后只能靠水战,因此王剪也决定就让辛胜把这一战继续打下去。
没有听到收兵的号角,辛胜自然不会收兵,而且出了船筏驶出了船坞之后,活动空间也大为开阔,船筏之间的活动余力也多了,互相撞击也减少了许多。混乱的局面也大为好转,虽然整个船队都是全无队列,参差不齐,但总箅是大方向还是朝着大梁的方向驶进。
因此辛胜也稍稍的松了一口气,他对现在的局面也是无能为力,就算是想整顿好队伍,也不知应该如何下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秦军的动向,高原和代魏的诸将在城墙上看得十分清楚,看到平素一向训练有素、军容整肃的秦军就像是一支乌合之众一样的表现,也都不觉得有一些好笑,因为秦军像一支业余军队的样子,确实并不多见。
不过秦军到底还是驶出了船坞,向大梁城逼近过来,而这段时间,守军也己经做好了充份的准备,调来了一百辆床弩和一百架投石机到城墙上驻守,等待着秦军进入射程范围。
虽然秦军的阵形混乱,但装有床弩或投石机的木筏还是冲在靠前的位置,在士兵们桨杆齐动之下,也逐渐的在向大梁城逼近。
这时鄂崇禹道:“主公,我们己经在城里训练了十几天水战了,现在秦军进攻过来,我看秦军的兵力并不多,不如我们也开城应战,和秦军打一场水战,看一看这段时间己来训练的成果。”
高原摇了摇头,道:“虽然我们训练了十几天,士兵们都找到了一点水战的感觉了,但一来是士系训练的时间还是有些不够,现在就和秦军开战,未必能占到多少优势;二来现在我们城中只有木筏,并没有船只,只靠木筏和秦军的船只交战,恐怕也难以取胜,前几天我己经向桂陵那边发出了飞鸟传书,让我们训练的船队赶到大梁来参战,估计再过三五天,我们的船队就能到达,这一批战船都是按水战的标准制做,而士兵己经训练了大半年的时间,己经对水战十分纯熟了,那时才是我们和秦军开水战的时候,现在还是暂时再忍耐几天吧。”
鄂崇禹听了,也有些意外,道:“原来主公己经在桂陵就有安排了,我还以为只里在城里扎的这些木筏吗。”
高原笑道:“那是自然,我既然己经算定了秦军会以黄河水灌攻大梁,那么放水之后,必然就是以水战为主,因此上一次我们撤离魏国,我留袁将军在桂陵驻守,就命他在桂陵训练水军,修建战船,就是等到现在这个时候使用,否则不说战胜秦军,只是被这汪洋大水包围,如果没有船只,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