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粱三国-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奇乘马将欲行,遥闻东门送别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故友送我情!”
说完将酒一饮而尽,一把扔了酒杯,在众人沉醉在他的诗意中,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跳上了马匹,手一挥道:
“出发!”
等众人回过神来的时候,只能看队伍远去后扬起的灰尘了。
“真好男儿也!”袁绍大声赞道。他本来就好游侠,对王奇刚才表现出来的游侠气概十分欣赏。而王奇也绝对不会想到,正是他今天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故友送我情!”在将来让他逃过了一劫。
众人都被王奇刚才的这首诗弄的情绪激动,对王奇这么突然离去也不介意,此时见王奇的队伍已经远去了,就互相告辞离去。
只有周瑜对着王奇他们远去的身影,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嘴上还轻声的说道:
“大哥呀!你别以为这样就能把我留在京城,呵呵!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在见面的!”
王奇带着众人离开洛阳以后,日行夜宿,直奔虎牢关而来。
由于这次随行还带了家眷,所以速度不是很快,本来几天的路程,结果走了近十天。王奇安排的路程是,到虎牢关后,由许褚带八十刀卫和原来王府的家丁一路护送家眷和张仲景,顺黄河而下,在官渡登陆,经陈留入豫州的梁国,再回到谯县。而自己则是带着郭嘉张飞和剩下的刀卫直接去颍川。
眼见虎牢关就在眼前了,王奇发现自己和张仲景的关系还是和刚见面时差不多,对自己的刻意拉拢,张仲景就象是不知道似的。这一天,王奇再也忍不住了,打马来到张仲景身边,笑着对张仲景说道:
“张大哥年纪轻轻就出任一方郡守,不知将来有何理想呀!”
叫张仲景为张大哥,是王奇这几天相处下来唯一的收获,只是这也只能算是王奇单方面的收获而已,因为张仲景本人并不见的喜欢这个称呼,至少他还只是称王奇为王公子,不肯按王奇的要求称其表字。
“理想呀!张机只是想为官一方就造福一方乡梓而已!并没有大的理想!”
张仲景三十多岁就能出任一方郡守,是和他丰富的行政经验和社会阅历分不开的,他刚开始见到王奇时也只不过是当他是一般的世家子弟,只不过比较会做诗罢了。只是这些才能对张仲景来说,根本就是于国于民无补的事情。直到后来王奇刻意在张仲景面前显示各种才能,才让张仲景认识到了王奇不平凡的方面。只是这样一来又让张仲景对王奇这样刻意迎奉自己的目的有了怀疑。以张仲景丰富的社会阅历,在几次试探后,自然是马上就分辨出了王奇的目的。不过张仲景的理想也真的只是为官一方就造福一方百姓罢了,并不想介入政治漩涡,对王奇的刻意拉拢只是当作不知。
王奇见他说的诚恳,也猜到他说的应该不是假话。不过他决不会这么轻易屈服的,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了上次想用来套住华佗而没有成功的那一招。道:
“久闻张大哥医术高明,平时就喜欢治病救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怎么能更好的治病救人?”
“哦!这个张机自然想过,听王公子的口气,难道你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张仲景此时医术上的名声还比不上华佗,不过也已经广为流传了,对王奇知道自己会医术一事并不感到惊讶。
“呵呵!立刻见效的方法没有,远期之后能见效的方法到是有一个!”王奇此时有点想钓钓张仲景的胃口。
“什么方法?季云老弟快说来听听!”张仲景果然不负期望的做出了一点妥协。终于开始称呼王奇的表字了。
“啊呀!张大哥终于愿意直接称呼王奇的表字了!”王奇高兴的道。
看张仲景脸色有点两样,忙说道:
“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由我王家出资开办一个医学院,请名医坐镇培养一些学生,再由这些学生传给新的学生,依次传延,则在不久的将来,大汉人人有病就能就医了!当然教授医术的过程中,这些医生也可以为病人看病!”
张仲景听了有点出神,半响才道:
“此法确实不错,虽然不能立刻见效,但长远来看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王奇听了一阵心喜,以为张仲景会因为此事而答应投效王家呢。只是没想到张仲景在接下来却叹了一口气。道:
“唉!只是要开医学院也是困难重重呀!并不是每个名医都愿意把自己的医术随便外传的,还有一些名医虽然很愿意治病救人,但他们最高的理想却是追求医术的终极,并不会愿意固定的待在一个地方的!但如果请不到名医,请一些庸医的话,那只会治病害人了!”
王奇有点发愣,想不到两次用这个计策都没有成功,看来上次华佗拒绝当医学院的院长并不是认为这个医学院不能实现,当然也不是不愿外传医术了,而是因为他的理想其实是追求医道的终极。不过,看这眼前的这位未来“医圣”,他该不会也是想追求医道的终极吧,要不然也不用出来做官了。尝试的道:
“那张大哥呢?你也算是一个名医了吧,为什么不由你来教呢?”
“呵呵!季云你说了这么多,其实还不是为了让我投效你们王家吗!唉!我并不想过多的参与到政治中去,但是我还是要谢谢你的主意,我会在汝南开一个医学院的,有空就去教教学生。恩!季云你放心好了,虽然我目前并不想投靠你们王家,但我也不会投效其他人的!”
“呃!”王奇被张仲景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有点尴尬,不过他有过上回关羽哪儿的经验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要想做枭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脸皮绝对要厚。
虽然不能取得张仲景的投效,不过能让承诺不投效别家也不错了,反正真的战争爆发了,他肯定是会站在自己领地这一边的。
看着雄伟的虎牢关就在眼前,王奇心中一阵激动。
第一次去颍川时是抄近路绕荥阳小道走的,并没有经过虎牢关,上次回洛阳时则由于急着赶回赶回洛阳,也并没来得及仔细看。此时这座天下第一关局在眼前,王奇不禁开始仔细大量起他来。
虎牢关得名于周穆王时期,这位传说中曾骑了八匹骏马见过西王母的周家天子,曾在圃田猎了只活老虎,周穆王就把老虎圈在了虎牢关这个地方,后来此地就有了虎牢的名字。在几千年历史中,虽然虎牢关的名字曾变作武牢关、汜水关、成皋关等,但还是虎牢这个名字最得人心,也许就是因为几年后在这里举行的一次大战吧。
虎牢关的城墙并不是很高,至少比不上洛阳的城墙,夹在两侧连绵的群山之间,远远看去甚至让他觉得十分矮小,等来到关前,王奇才体会到了他的雄伟,配合着两侧高耸的山峰,这回反而让她显得别样的雄伟。由于虎牢关主要是用来防守洛阳的,所以关的这一面都只是夯土构成的土墙而已,但是王奇知道在关的那一面,则全是半人高的大青石砌成的城墙,几十米厚的城墙,足以让这个时代的任何破城武器却步。在这个兵力不能展开的狭小地域,站在城墙上的一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平常强攻一座城最低要兵力对比是二比一,而这座虎牢关,则还要翻一番。
王奇想到了将来诸侯伐董时将遇到的困难情形,不由得有点忧虑。他希望 董卓能把汉王朝搞乱,但又不想看到火烧洛阳的事情发生。只是看着眼前的虎牢关,他心中却没有任何办法。算了,不去想它了,到时候自有联盟众人考虑,分别在即,还是多和张仲景联络联络感情吧。
王奇并马和张仲景一起出了虎牢关。身后,虎牢关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的高大。
也许是今天太没把虎牢官放在心上了,几年后,王奇第一次在这儿尝到了败绩。
第三十七章 书院故事(修)
由于当初为了和新任的汝南太守联络感情,王奇并没有从最近的荥阳直接去颍川,而是绕道虎牢关。如此一来,来回所花费的时间就长了,虽然一行人快马加鞭,等到了颍川时,也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到了颍川治所阳翟,王奇并没有进城,而是直接上了城外的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在上次黄巾进攻颍川时曾一度关闭,但现在整个豫州的战事都已经平定了,颍川书院也就恢复了以前的活跃。只是由于荀家的杰出子弟基本上都已经跟随王允去了谯县,所以现在主持书院的人基本上都是陈家的了。而优秀子弟只剩下陈群等寥寥数人,此时的颍川书院,已经有点外强中干了,等陈群这样的人一离开,书院也应该会趋于没落了。
而王奇此次上书院,一则是为了合约好的张松见面,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问问陈群他们,曾经为书院祭酒的司马徽为何会离开颍川,而且原来和他们交谈时,他们为什么都没有提起过这位杰出的名士。
王奇到书院是刚好碰到书院放学,看到学子们蜂拥而出,王奇便带着郭嘉张飞和二十名刀卫让开一旁,准备让学子们先行。
“咦!这不是郭兄吗?”人群中突然传出一个声音。
王奇和郭嘉抬眼望去,学子中走出一个布衣少年,王奇认的他,是当初刚见郭嘉时,和他在一起的一个叫程宜的学子。
此时那程宜也注意到了王奇,赶忙对王奇做了一揖道:
“原来王小候爷也在!你们是来找长文的吧?我带你们去吧!”程宜以前和王奇交往过几次,知道现在书院中和王奇关系最好的是陈群。
“好!如此有劳师兄了!”
郭嘉看旁边的学子听说王奇是小候爷后都围了上来,忙拉了王奇跟那位青年学子走去。这些学子们早就听说过王奇的名头,那里肯放过这么一个近距离和王奇接触的机会,全都继续围了上来,让王奇他们根本走不出去。但张飞不耐烦的瞪了靠近的学子们一眼,人群被他凶狠的样子所吓,立刻让开一条出路,这才使王奇他们得以通过。只是当后来王奇入主颍川书院后,今日王奇礼让学子的行动被传为一时美谈。
“哈哈!想不到书院的学子们这么热情,要不是俺老张故意装出一幅凶样,只怕还走不出来了!”张飞笑道。
“呵呵!前次王小候爷在大厅的一番演讲,给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盼望着能再次聆听小候爷的教诲呢!”那程宜笑道,他也没想到学子们会这么热情。
“呵呵!这就是声名所累吧!”王奇也终于体会到了现代社会那些明星的苦恼了。
不一会儿,众人就来到陈群在书院的房间。
门没关,程宜就带这众人直接走了进去。
房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正是陈群,还有一个却是王奇本来就想找的张松。此是他们抬头看到和程宜一起进来的王奇等人,立刻站了起来,准备向王奇等人行礼。却被王奇抢险一把拦住道:
“长文!永年!别来无恙呀!”
“呵呵!几月不见,季云老弟名声更盛了呀!”陈群笑道。
“多谢公子挂怀!张松一切安好!”张松也答道。
几人叙旧已毕,重新落座下来。
王奇差刀卫在外面守着,见屋里也没有外人了,就向陈群问起了司马徽的事情。本来以为他应该会直接回答的,没想到,素来和王奇交好的陈群这一回选择了沉默。让王奇不禁对此事开始大感兴趣起来。当初他也不是没问过郭嘉,只是郭嘉只说有些事情他不方便说,让自己到颍川问陈群。现在看陈群也不愿回答,直觉这事情不简单。
只是陈群毕竟和王奇关系不错,沉默没多久,就微笑着说:
“非是陈群不肯告诉季云,实在是此事关系到几个家族和书院的名声,我看季云还是直接去问我祖父吧,看在刺史大人的面子上,祖父应该会告诉季云的!”
“哦!”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黑幕,王奇有点惊讶。
陈群不愿说,王奇自然不会强迫,忙问起张松为何会在陈群房里。
“哈哈!季云老弟,你绝对不会相信永年兄竟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张松还没答话,陈群就先抢着说了。
我当然相信,王奇心道,我不还相信他的才能远不止此呢。不过王奇虽然和陈群关系良好,但在他正式投效自己之前,还不能把所有的根底都告诉他。所以脸上故意装出一幅惊讶的样子道:
“竟然有这样的事!”
“当然!当初我就是不相信,才在永年兄手下吃了大亏的!”陈群忙把自己的丑事说了出来。
原来当初张松持了游学的帖子来颍川书院求学,但书院中的学子们看他长的丑陋,都看不起他,甚至都不愿意和站一块儿,本来就有点倔脾气的张松当然不会客气,言语上就有了几句稍微过分的言辞,而陈群身为现在书院中仅存的几个精英,对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了,马上就要求和张松比试才能。张松却说自己年长于陈群,读的书自然比陈群要多,这样不公平,干脆还是比记忆力吧!陈群的记忆力也很不错,当然不会拒绝了。两人同时看一本新书,等张松把书看完时,陈群刚好能把前五页背出来,见张松只是把书翻了一遍,心中认定自己肯定会嬴,就相约谁输了就可以给对方作揖赔罪,结果当然就不必说了,在陈群把前五页背了出来后,张松一口气就把整本书给被了下来。陈群无奈,只得当众给张松作揖道歉。
但事情很快就传了开来,得知消息的书院主持人陈寔,马上就找张松进行了一场长谈。
“子系何人?”陈寔问道。
“蜀中狂生!”张松言词虽狂,脸上却没有一点狂态。
“蜀中风土何如?”陈寔又问道。
“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所产之物,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张松回答的条理十分清晰。
“蜀中人物如何?”陈寔再问道。
“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张松并没有直接回答。(上面两段答话引自三国演义;其中有省略!)
等出来时,张松游学士子的身份已经改为了游学的名士,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把留学生升格为交流学者。有资格开始在颍川书院交流讲学了。
而吃了亏的陈群并没有记恨张松,反而热情的和他交上了朋友,两人没事就凑在一快交流交流。所以王奇才能在陈群的房中看到张松的影子。
晚上,王奇单独一个人拜访了陈家的老家主陈寔陈仲躬。
在昏暗的烛光下,王奇向这位党人名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只是陈寔也沉默了一阵,但不久就放心的一笑道:
“唉!令尊王公与我们是同道中人,季云也不算外人。这虽是家丑,但说与你听也无妨!”
王奇并没有作答,只是期待的望着陈寔。
“季云可知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官僚、儒生中出现一种评品人物的风气,称之为清议,善于清议者被视为天下名士,他们对人物的褒贬往往能决定社会的舆论,并能影响到官员仕途的进退。在当时政治极端**的情况下,清议在士大夫中间,是能起到浊清扬善的作用的。而在东汉的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刘秀和刘庄是成年人做皇帝,别的要么是孩子,要么还是婴儿拉来充数,而真正的大权是在阉臣手中,有时也在外戚的手中。在太监的控制下,士大夫的仕途是被阻塞的。至桓帝时太学士约有三万人,然当时的情形是如时人语:“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种局面使得太学清议是集中在攻击**的朝政和宦官。官僚、儒生集团的斗争,给宦官以很大的威胁。因此,宦官集团寻机进行报复,他们动用酷刑逼供牵引同党,企图一网打尽。“钩谓相牵引也”,所以,对这些党人也称“钩党”。后来皇帝迫于舆论压力,释放了党人,但把他们遣送还乡,“禁锢终身”。这就是“党锢之祸”!在汉桓帝和汉灵帝在位期间,一共发生了两次。
这些王奇当然早就知道了,当下就点了一下头,表示自己知道。
“老夫就是当年的党人之一!”陈寔说到这儿脸上显出自豪的神色。
但随即神色一变,黯然叹道:
“唉!只是谁又能想到党人中还有党人呢!”
王奇听到这儿已经大致有点猜出是怎么回事了。
果然,随后陈寔慢慢说出的经过,证实了王奇的猜测。
清议固然有它抨击宦官这样好的一面,但是其动机和目的其实是有点不那么纯洁的。党人之议的形成,其实是有很强的集团色彩的,党人都喜欢以公论来标榜自我,排斥异己。随着清议之风越强,这种不良之风就越盛,而这种对异己排斥诋毁,对自己偏激浮夸的行为,使士大夫们按照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个的小集团,在和宦官们争斗的同时,党人内部也在进行着争斗。而司马徽之所以离开颍川,就是因为和荀陈两家有不同的观点。
其实他们的不同观点也正是当时士大夫中的两种主要的观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那还得从清议的发起人说起。发起人是谁,发起人是太学生和郡国生徒,是刘氏宗亲。党人的代表“八俊,八顾,八及,八厨”,陈藩,李膺等人是原来的太学生和郡国生徒,刘表,刘贷德等人是汉室宗亲。不同的领导者,下面就有不同的追随者。在颍川书院中,荀家和陈家的人是支持太学生他们的,而司马徽和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等人士支持汉室宗亲的。司马徽等人虽也是当地的名士,但毕竟比不过荀陈两家豪门,最后只得以避战乱为名,黯然离开颍川。
党同伐异!王奇在听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过也总算知道了司马徽为什么那么喜欢给刘备举荐贤才,原来是这个什么宗室情节在作怪,不过受过打击的司马徽并没有出仕刘备,只是选择了做一个隐士。王奇心中不禁对是否还要继续去收司马徽有点犹豫了。
想不到素来让人尊敬的党人,竟然也有这样自私的一面,王奇知道自己的父亲王允其实是一个更拥护汉室宗亲的人,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陈寔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自己人。不过现在也不是考虑原因的时候,荀陈两家的观点正好很符合自己的大业,眼前自己应该是趁机拉拢他们。
“原来如此!呵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夫子这句话是深得我心的!”王奇故意出声道,表明自己尊重的是天下人,而不是刘氏子弟。
“是呀!令尊王公有一句说的很好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陈寔显然了解王奇的意思。
只是王奇听了陈寔说的话后,却感觉冷汗都流下来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不是当初自己预言黄巾必反而强行要早来颍川时,对王允说的话吗!怎么变成王允的话了,他是什么时候说的这话呀。难怪陈寔他们会认为王允是自己人了,这句话显示出来的志向,可不是正合他们这一派的胃口吗。
陈寔看王奇听了自己的话以后就有点出神,以为他是在想既然自己和王允是一派的,那位什么没有一起去谯县帮助王允。遂解释道:
“其实当日王公说出这句话以后,陈寔就和慈明(荀爽表字)定下约定,由荀家先出山助王公,而陈家则继续留在颍川为王公培养人才,所以当日你进来时只看到慈明正式认主!”
“原来如此!”王奇嘴上答道。
其实他的内心早已经想开了,自己虽然并没有想过在这个时代搞民主,但如果想取得这个天下的话,那还是得先改变儒生们的忠君思想,眼前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汉末的“党锢之祸”让士大夫们第一次对儒家学说的正确性提出了怀疑,清议的出现更是几乎让人以为又回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只不过这次换成各种不同的儒家学派了而已。也许自己可以乘机著书立说,宣扬一些自己的观点,让人们对君权神授产生怀疑,但又不会提出废除君主。
眼前的陈荀两家其实已经对现在的这种君权产生了不满,如果自己好好利用的话,应该可以成为自己新学说的急先锋!而颍川书院应该可以成为自己和别的学说战斗的堡垒,这些书院中崇拜自己的学子们将是第一批接受自己思想改造的人。
不过既然要著书立说反对现在的这种君权现状,自己想要收伏司马徽他们这帮人可能就有点困难了,不还是到时候再说,说不定还有可能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呢。
心中计议已定,当下也就不准备再打扰这位习惯早睡的老人了,匆匆告辞出来,准备回自己房间开始著书立说。
只是在房中坐下以后,才发现虽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但却一句话也写不出来。实在是因为后世的学说太多了,自不知道该提倡那种好!最后还是把笔放了下来,具体选择什么学说还是等自己多和那些名士们交流交流再说吧。毕竟现在虽然已经和荀彧戏志才他们这样的名士接触过了,但天下才能之士,像沮授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