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府家生子-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丘大师十分执意道:“于王府不过区区旧物不值什么,可对丘某而言却是攸关名声。还请薛大人速速验明,我好归去。”
  见丘大师如此冥顽不灵,薛云上也不恼,还笑意氤氲道:“丘大人既如此说,我也不好勉强。只是准夫人送来的东西,王府也不好受了。来人,将丘家献上之礼归还。”
  丘大师倏然一愕,“这……”十分踟蹰。
  能得回那三件物事,丘大师心内还是喜欢的,在世俗人眼里那些许不过是玩意儿,可对丘大师而言却是无价珍宝。
  只是不待丘大师犹豫清楚,薛云上便又道:“余下的便是事关丘大人的名声了,我等不妨把账都算清楚的好。”
  丘大师心内一窒,暗道:“难不成除了这衣裳,夫人和清儿还拿了王府什么不成?”
  这里就见薛云上就将汉广托盘里的零碎锦缎放丘大师面前,道:“县主衣裳令千金穿了并不合身。县主好意不想令千金人前丢丑,便依照令千金身形改了衣裳。衣裳一改日后县主那里还穿得,这才将衣裳赠与令千金了。故而,如今就是丘大人执意要将衣裳归还县主,舍妹也穿不得了。这还与不还,还有何不同?”
  丘大师一心以为只要将衣裳归还便能了事了的,没想还有这意外,不禁又暗道:“衣裳县主已穿不得,我如此执意归还,传出去旁人该如何看我。只怕一个‘得了便宜,又卖乖’的名声,是躲不过去了。”
  想罢,丘大师那里还有话说的,便稍低了头,略掩去了脸上的神色。
  只听薛云上又道:“这也罢了。令千金家去时头上的那朵花,丘大人可瞧见了?”
  丘大师猛然又抬起头来,女儿头上那花他自然是瞧见了,只是他觉着不过一朵菊花罢了,并不值什么,只当是女儿路边随手掐来的。
  却听薛云上道:“那是香山雏凤。”
  丘大师虽不会附庸风雅,更不懂赏月弄花的,但香山雏凤的名声却是有所耳闻的。
  所以丘大师一听那花竟是这等的名贵,心中就是一惊,面上的颜色就跟着变了。
  薛云上冷笑一声,还道:“香山雏凤,今年就是宫里也不过得了十盆。其价值几何我也不细说了,只是原来好好的花却被生生撷了一枝下来,不知丘大人以为该如何归还,方不负我家这花。”
  也是薛云上有意含糊其辞,并未说花到底是谁掐下来的,反正我家的花就是被人掐下来了也长不回去了,还被你女儿带家去了,多少人都瞧见了的。
  闻言,丘大师越发说不出话来了,略黑黝的脸也难掩他早涨得通红的颜色。
  薛云上却再添一把火,道:“还有夫人与令千金曾吃了我们府一盏白露观音。此茶乃贡茶一两千金,还有价无市。若大人不信我所言,大可街上去询问询问。”
  其意十分明白,这茶你就是有银子赔我,我也没地儿再买去了。
  薛云上端起手边的茶,道:“也就这几样了,再没别的了。不知道丘大人想要如何归还,方与丘大人的名声无碍?”
  此时,丘大师脸上是红一阵,青一阵,灰一阵,又白一阵的,十分精彩。
  又还说转过一日。
  一大早的,四爷薛云飞又往城西驿馆去了。
  盐商洪吉为人虽圆滑,可在器具改进之上,还是有几分建树的。且四爷从不提两淮盐案相关,洪吉也乐得和他研讨这些的,两人倒是相处得十分融融。
  这日四爷到了驿馆,同当值的大理寺少卿亚齐融打了声招呼,便轻车熟路地往洪吉的厢房去了。
  这二人各抒己见说得热火朝天之时,却有人闯了进来。
  四爷回头就见丘大师满面不情愿地站门口处,冷眼看向他与洪吉。
  “丘大师……”四爷才唤了一声,就见薛云上在外让他出来。
  四爷回头看了眼洪吉,只见洪吉早惊愕当场,良久才跪倒在地唤了声,“师父。”
  丘大师却大声断喝道:“住口。你我师徒之情已断,丘某可不敢当。”
  虽然结交不过数日,但四爷知道洪吉还是一心惦念着丘大师的。
  听闻丘大师如此不留情面的话,四爷便有心要为洪吉分辨几句,只是薛云上却亲自进来将他拽了出去,还道:“没你的事儿了,赶紧跟我走。”
  四爷一步几回头的,隐约听到丘大师高声喝斥洪吉,“当年我瞧你虽有些心术不正的,但到底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没想到,如今你会如此越发不堪,竟与国贼禄鬼之流为伍,祸国殃民……”
  “大师是三哥请来的?”四爷问道。
  薛云上笑道:“不,是他自己要来的。”
  “啊?”四爷还想再问,看到亚齐融过来了,也只得打住。
  这三人在大堂吃了两盏茶,亚齐融倒是问了薛云上到底如何说动丘大师的。
  薛云上只笑言,“不过以‘礼’相待罢了。”
  亚齐融也只当薛云上的诚心礼贤下士,令丘大师动容了。
  半个时辰后,就见丘大师出来了。
  丘大师向薛云上人等一拱手,道:“他愿作供了。”
  薛云上起身回礼笑道:“丘大人深明大义,下官佩服。”
  丘大师面上略变,再不可按捺,一摔手,道:“告辞。”
  方才已对丘大师略有改观的亚齐融见状,顿时又横眉竖眼了起来,暗骂道:“果然还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性子。”
  薛云上略送了丘大师两步便止住了,回头对亚齐融道:“洪吉那里还要劳烦亚大人遣人审问的。”
  亚齐融道:“薛大人那里话。只是洪吉此人到底不同旁人,还需我亲去审问才好。”
  薛云上又道了声有劳,亚齐融便去了。
  打开了洪吉这缺口,要撬开别的盐商的嘴,也就不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只是供词并非一两日便能录全的,薛云上便对四爷道:“今起你再不能来了,还是尽早回府去吧,莫要再在外游荡了。”
  说罢,薛云上也转身去修书,除了向皇帝禀明差事的进展,还要有所请示。
  四爷也知道不能再去找洪吉了,只得怏怏地出了驿馆。
  只是看看天,似乎还早得很,四爷便不想那么找回府去,这时就听有人叫他,“薛四公子?”
  四爷回头,只见左卫侪就在不远处的六福楼上向他招手。
  若是几日前,四爷也不知道这左卫侪到底是谁的。
  也是那日无意中碰上,左卫侪自个说了,四爷才知道,原来左卫侪正是襄郡王身边的夫人左氏的侄儿。
  在四爷回想前事之时,左卫侪已从六福楼上下,说楼上略备薄酒请四爷上楼一叙。
  四爷本就无意回府去,稍作思忖便答应。
  几杯黄汤下肚,四爷就左卫侪知无不言了。
  这里左卫侪又敬了四爷一杯,问道:“上回四爷还说要到驿馆去与人研讨事务的,今儿怎么就得空出来了?”
  四爷喝得脸面烫红,两眼醉意朦胧,口齿亦不甚清楚了,但还是将他所知的一五一十的全说了。
  左卫侪一听顿时诧异,又问道:“那些盐商果然都招供了。”
  四爷觉着头昏目眩的难受,一头趴在了桌上,道:“我亲耳所闻,如何错得……”再后来便没声音了。
  左卫侪还想再问,可那里还叫得醒四爷的,只得起身出了厢房对自己小厮吩咐了几句,那小厮便急匆匆便地去了。
  没半日,王妃就听说左家打发人来给左夫人送寿礼来了。
  王妃也不以为意,一个妾室的娘家人,还没那么大的脸能让她接见的,便让身边的嬷嬷去迎一迎,再领左夫人东边小院去便罢了。
  左夫人听闻娘家来人了,忙请人进来,只见来人正是她娘家嫂子身边得用的嬷嬷。
  左家来的嬷嬷同左夫人说了几句客套的吉利话,待左夫人不着痕迹的将屋里的人都打发了出去,那嬷嬷才在左夫人耳边说了此回的来意。
  只见左夫人听了那嬷嬷的话,抿嘴笑得十分得意,连声道:“好,好,好,果然好得很。”
  少时,左夫人就将娘家嬷嬷打发去了,罢又寻了个由头叫来了董婆子。
  旁人只知道董婆子来了没半刻钟,便又装模作样地拿着一个包袱出了小院,说是左夫人不满意她们做的衣裳,还要再改。?

☆、第 45 章

?  四爷是被六福楼的人抬着回来的。
  襄郡王在外可是宣称病了的,此时却有儿子不床前侍疾,反而烂醉如泥地被人抬回来。襄郡王知道后气得直说要动家法,王妃险些没拦住,可知动静闹得不小了。
  老柏家的是杨大奶奶身边得用嬷嬷刘大娘的亲家。
  为了女儿,刘嬷嬷就没少拉扯柏氏一家的。
  所以老柏家的才能在杨大奶奶身边当差。
  老柏家的素日就是个爱打听,又喜瞧热闹的。
  这里才听说前头绛云轩有热闹瞧,老柏家的寻了空,便凑绛云轩去了。
  老柏家的捧着一手的瓜子,挨着绛云轩的院门,就和绛云轩守门的婆子的说开了,“四爷这是为着什么事儿,喝成这样了?”
  守门的婆子亦是懒懒的,道:“听说是高兴的。”
  老柏家的一听,顿时来精神了,忙问道:“什么事儿这么高兴,可是又得宫里什么赏赐了?”
  守门的婆子又无心道:“瞧你说的,能有咱们四爷的赏,还能少了大爷、二爷和三爷的?听说是因着三爷的差事办成了,四爷高兴的。”
  老柏家的两耳朵越发竖了起来,故作不明白地问道:“差事?什么差事?”
  守门的婆子道:“还能是什么差事,皇差呗。”
  老柏家的两眼珠只咕噜的一转,凑过去低声问道:“可是这回连王爷都‘病’了躲开了的差事?”
  守门的婆子道:“这我哪里知道的。”
  老柏家的却越发觉着应该是了,面上却笑着摆手,一副不相信的模样道:“扯你娘的谎。四爷是什么样的人,府里谁不知道的。这种事儿还能让四爷知道的?”
  守门的婆子一听似乎急了,道:“那是你不知道。我们四爷这几日可没少往驿馆跑的,就为了找那……谁来着,就那卖盐的说话。”
  老柏家的当下便记心里了,又同婆子说了几句闲篇,便忙忙走了。
  没想能得这么不得了的消息,老柏家的急匆匆地找来刘嬷嬷,就把事情说了。
  刘嬷嬷一听也知道是不得了的,回头就问丫鬟,“大奶奶可歇中觉了?”
  丫头回道:“才歇下了。”
  刘嬷嬷权衡了片刻,觉得此事耽误不得,便拉着老柏家的往上房去了。
  杨大奶奶前些日换洗,稀稀拉拉的难干净就拖了好些日子,身上一直不得爽利,连夜里都不得安生。
  今儿总算是舒坦些了,杨大奶奶才说要好好歇个中觉补补精神的,没想才入睡,就生生又给人叫起了。
  凭谁正睡得好被人叫起,都不能有好脸,所以杨大奶奶醒来,那脸着实阴得都快滴出水来了。
  可待刘嬷嬷将事情一说,老柏家的又将方才听来的事儿说了一遍,杨大奶奶面上便换了颜色。
  刘嬷嬷和老柏家的,见杨大奶奶起初是一惊,后又添了恼恨之色,最后却又喜上眉梢了,嘴里直嚷着,“快,快去前头请大爷回来。”
  那时,大爷薛云起正同二爷薛云来吃酒说话。
  瞧着胞弟边幅不修,萎靡不振的一杯接一杯的闷头喝酒,大爷是又痛心又焦急,不禁劝道:“太医说了,调养个三两年就能好的。你又是何苦如此糟践自己身体的。”
  二爷苦笑道:“哥哥莫要再哄我了。我知道的,我是再不能好了的。”说着,一仰头又干了一杯。
  大爷道:“你若再如此讳疾忌医,自然是再不能好了的。”
  二爷冷笑一声,又道:“好也罢,歹也罢,反正如今京中谁不当我是笑话的。哥哥你就随我去吧,不要再管我了。”
  当日二爷不听劝阻执意要休妻,苏氏名声丧尽不得不送到寺庙修行。
  泰昌伯虽心疼女儿,但也知道是女儿理亏在先,几番舍去脸面,更不惜代价恳求,只为了能和离。
  可二爷那时是杀了苏氏的心都有了的,如何还能与苏氏和离,让她干净脱身的,当下就将一封休书摔泰昌伯夫妻脸上,还把人撵了出去,誓言两家老死再不往来。
  泰昌伯被如此打脸,对襄王府自然心生怨怼,便指使人暗中传言起二爷的“无能”来。
  二爷听说后再不敢出门,病也不治了,整日买醉。
  想起这些,大爷不禁又长叹了一气,道:“快了,就要找着童神医了,他定有法子的。”
  二爷指指自己裤裆处,自嘲道:“找他来做什么,让他把我那能看不能用的东西,那刀子切了不成。”
  “你……”大爷顿时语窒。
  就在这时,杨大奶奶打发去的人来回话了,“大爷,大奶奶说有要事,让大爷赶紧家去。”
  大爷看了胞弟一眼。
  二爷却对大爷挥挥手,“大哥你就去吧,我一人儿更自在些。”
  大爷又劝了几句“少喝点”的话,又吩咐人仔细侍候,便往后院里来了。
  一见大爷回来,杨大奶奶便把屋里侍立的人都撵出去了,只留下刘嬷嬷和老柏家的在门外伺候。
  杨大奶奶拉着大爷把事情说清楚后,又道:“我就说老三决计不是个听话的。这不面上说是不会违逆王爷的,可背地里还不是把差事给办成了。”
  闻言,大爷早把两眉拧得死紧了,道:“不可能。那差事可不是好办的。”
  杨大奶奶冷笑道:“也就王爷和大爷还被蒙在鼓里了。我是不知道这差事好办难办的,反正人家老三是办成了的。只待皇上问起便大功告成了。那时,老三他少不得又要升官加爵了。而大爷却连个闲差也没的。”
  想到至今还赋闲在家,大爷有些恼羞,但他还是不想信就凭薛云上能办成这差事的,于是问道:“你听谁说的?”
  杨大奶奶道:“还能有谁,还不是老四那里听来的。听说近来老四可没少往驿馆跑的,说不得还是人家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之果呢。”
  大爷再不言语,但次日却到大理寺走了一趟,找了位相熟的评事问起这事儿来。
  这评事虽不知详情,但到底还是知些蜘丝马迹的,便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大爷。
  得大理寺评事亲口证言,大爷这才不得不信了。
  想到薛云上凭此要越发青云直上了,大爷恼恨得牙齿都快磨碎了,当下便说要回襄郡王。
  杨大奶奶却劝住了大爷,道:“大爷别忙,此事若运作得当,可是大爷的机会。那时,就是让王爷给大爷请封了世子,也是能的。”
  世子之位是大爷的心事,现今听杨大奶奶如此说,自然不能无动于衷的,便问道:“此话怎讲?”
  就见杨大奶奶凑过去在大爷耳边轻声言语。
  少时,大爷便眉宇舒展,只是又同杨大奶奶道:“若老三在父王面前说起,你我岂不穿帮?”
  杨大奶奶却冷笑道:“若老三敢说起,早便同王爷说起了。我敢说,哪怕案子破了,老三也不敢居功。不然他阳奉阴违的事儿,你当王爷能饶得过他的?”
  大爷听了觉得是道理。
  杨大奶奶又道:“老三不敢说,大爷却是能的。王爷早有心让大爷承袭王位的,只是碍于王妃母子,这才未言明。如今这就是契机,只要大爷先下手为强,在老三之前说服王爷。就是皇上那里,也是只要咱们家把差事办就成的,那里会细问的。”
  说着,杨大奶奶冷笑道:“有王爷在,老三他也不过为大爷做嫁衣,天大的功劳都是大爷的。有了这样的大功,王爷自然就有了给大爷请封世子之位的理由。世子之位何愁不能早日落大爷手里。”
  大爷被杨大奶奶说得蠢蠢欲动的,两人商议罢,大爷便迫不及待地出了院子往襄郡王的书房去了。
  大房的一举一动早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没半天的功夫,左夫人便知道了,冷笑着对她的耳目道:“只待事发,你再小心将此事透漏给王妃。那时……哼,不怕王妃不发作四爷母子的。”
  有人道:“夫人神机妙算。”
  左夫人得意道:“就算到时花姨娘不能为我所用,王妃却也少了个臂膀。”
  书房里,襄郡王正在把玩一块十分稀有的红田石,见大爷进来还招手让他过来,一同赏玩这印石。
  若是往常,大爷定会投其所好,与襄郡王相谈甚欢的,可今日他意在不此,便故作起心不在焉来。
  襄郡王一回两回地见儿子答非所问的,自然要问的,“今儿怎么了,怎么这般神思恍惚的?”
  问一回两回的,大爷都作那欲言又止,或顾左右而言他的样子。
  襄郡王越发觉着是出事儿,于是就急了,“你再不说,我只好拿你身边的人是问了。”
  大爷这才诚惶诚恐地跪到襄郡王脚下,道:“只求父王责罚。”
  襄郡王又问道:“到底什么事儿。”
  大爷支支吾吾道:“儿子……儿子没听你的话,到底还是……还是插手了那差事,且还……还办成了。”?

☆、第 46 章

?  闻言,襄郡王一怔,后想明白大爷说的是什么差事后,心头顿时又是大惊,难以置信的疾声再问道:“你……你说什么?”
  大爷这才又道:“父王,儿子知道这差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定会名声扫地。可儿子不甘,儿为嫡为长,可却终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上不能抚慰父王和仙去的母妃,下不能为兄弟姊妹的依托与榜样。”
  说起元配柳氏,襄郡王心内多少思绪,只有他自己知道。
  此时又听大爷道:“儿子知道这差事着实不好沾手,故而也不敢声张只暗暗访查。今日终究才有些眉目了。那些盐商已愿为证人,不日,两淮盐案便有结果了。”
  襄郡王顿时两眼瞪大,手里的印石便砸了出去,喝道:“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孽障。当日我瞧你能说出那样一番话来,还当你是个明白的,如今看来真真是个糊涂得不成了样子的。”
  大爷低着头,印石虽未正中他,到底还是把他的发冠被砸歪了。
  那里襄郡王还骂道:“不甘心?我看是你这畜生是想祸害了王府去。”
  襄郡王几乎是在吼的了,“皇上和外头人瞧着这案子许还有不清楚的,可只要是朝堂之上的,又有几人是不知道那里头的文章的?这才成烫手山芋。偏你自作聪明,还真接了过来。”
  大爷默然不答言,凭襄郡王打骂。
  襄郡王又道:“这案子虽牵涉到内阁和后宫,可你当父王我是吃素的,我堂堂宗亲皇族当真是怕了他们不成。要紧的是那里头还有熙皇子的外祖张家在。皇上虽有意压制张家一势,熙皇子却有意护持他们,以为臂力。你是要把张家供出,还是假作不知?”
  喘了一口气,襄郡王又道:“熙皇子今年已十五了,羽翼渐丰,就是日后皇上还有别的皇子,再不能撼动得了他的。皇位非熙皇子莫属。你若顺今上之意剪除了张家,他日熙皇子登基,有这笔旧账在,如何还能有你的好。你若有意将张家摘出来,熙皇子如今倒是会谢你,只是今上并非是好糊弄的,终究不能瞒得长久的。那时,你又当如何?皇上盛怒之下,岂能还有完卵。王府上下皆受牵连。你……你……你这败家的玩意儿。”
  末了,襄郡王气得气息都混乱,只管喘气了。
  大爷知道两淮盐案牵涉颇广,只没想到还会涉及皇帝的心肝肉独子。
  此事若处置不当,的确是个麻烦。
  只是稍一作想,大爷便又镇静了下来,道:“儿子知道,所以这条线儿子并未跟进,是三弟查访的。”
  “什么?”襄郡王又是一惊,“老三他也?”
  大爷道:“原先儿子是不敢的,只是我见三弟他面上虽不敢忤逆父王,但私底下动作颇多,有意借这趟差事,好再得皇上的赏识,以谋前程。儿子一时心生不甘,这才……这才……”
  襄郡王气得面若金纸,道:“好,好,好,都学会阳奉阴违了。”
  当下襄郡王就说要打发人去把薛云上给绑来,“都趁早打死了,省得日后祸及家门。”的话。
  大爷自然是要拦的,抱着襄郡王的腿道:“父王,你要打便先打死儿子吧。也是儿子一时鬼迷了心窍,欲趁此机会立功,好让父王给我请封世子。这才未约束自己,教导好弟弟们。”
  襄郡王一听,顿时又火攻天灵,只是一想到长子和次子的艰难,襄郡王心头的火气又倏然削减了大半,道:“你又是何必的。父王说过了,这世子之封非你莫属,只是如今时机不到。”
  大爷声泪俱下道:“儿子知道,可如今每每看到二弟,我就恨不得代他身受了。儿子曾想若是儿子早些时日成了世子,名正言顺地为父王分忧,掌管起王府来。父王又如何会因力由不得,让人有机可乘,加害了二弟的。”
  说起一蹶不振的次子,襄郡王心就像刀割一般。
  大爷那里还在泣诉道:“所以我要做世子,这样才能保护好弟妹们,不让二弟的……在别的兄弟姊妹身上重演,也好让二弟重新振作起来。”
  襄郡王的确是只有意为大爷请封世子,只是碍于太妃和王妃,他一时也不好做下决断的。
  现在襄郡王虽恼怒大爷,但稍一作想也知道,如果大爷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