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少胜多,战后如何收尾也是个颇费力气的事情。

在河谷内休整了一夜之后,翌日一早,东莱军又忙碌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把战场打扫完毕。

战后清点战果,东莱军足足收获了四千多斤钱货,两百匹战马,角弓一千具,箭矢一万枝,长枪五千根、刀具两千柄,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钵满盈溢。

不说别的,单是这些战利品都足够东莱军忙碌一些日子的了。

告捷的使者早已经抵达了剧县,坚守不出的太史慈听闻消息之后大喜过望。

万余黄巾,李贤一战而胜,这等辉煌的战绩,放眼整个青州郡,也只有李贤能够做到。

按照李贤的要求,太史慈当即征集调拨县内的所有车马,李贤需要它们来运送战利品。

又过了几个时辰,不眠不休的报捷使者终于来到了都昌城。

隔着老远,使者便放声高呼:“报,大捷!”

城内的乡民百姓早就听说了黄巾再度来袭的消息,据说贼寇足有一万之众。

难道说,夷安城的李使君真的击败了黄巾?

那可是击杀兖州刺史刘岱的凶手呀!

乡民愚昧,在他们眼里,兖州刺史已经是天大的官儿了,而卞南能够击杀刘岱,危险程度便远远高过了管亥。

如果不是听说北方有李贤坐镇,说不定城外的乡民早就打点行装,进入郡城避难了

现如今,军卒报捷而来,看模样,前方应该是打了胜仗。

情况到底如何?

报捷的兵卒一路畅行无阻,没多久便来到了孔融的国相府。

甫一见面,孔融便着急地问道:“李贤赢了?”

兵卒虽然早已经身心疲惫,可还是强撑着应承道:“回禀使君,大获全胜,匪首卞南当场授首,我军阵斩贼寇四千,俘虏五千有余!”

“哈哈,果真如此?李贤真是我北海国内第一将!”孔融大喜。

稍稍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孔融又问道:“东莱军战损如何?李贤又身在何处?太史慈呢?”

“我部兵马伤亡近千,李使君率领大军在广县休整了一夜,我估‘摸’着明日即可抵达剧县,太史将军一直待在剧县,以防不测,流民营平安无事”

前来报信的军卒也是个聪明人,三言两语就将孔融关心的事情‘交’待清楚。

孔融心头舒爽,大笑道:“好一个平安无事,看不出李贤小小年纪,思虑竟然如此周全,竟然还留了太史慈这么一手,好,实在是好的很,来人呐,看赏!”

“喏!”

。。。

第一百六十五章李贤的应变之策

剧县,青州的流民营已经烧好了热水,备好了酒‘肉’,他们早已经听说,夷安城的李使君在广县大胜黄巾,万余贼寇,击杀了四千,俘虏了五千,连匪首卞南都留下了脑袋,这种大快人心的事情,只是想一想就令人兴奋。

众所周知,青州的流民之所以抛家弃院的逃到北海国,就是因为卞喜、卞南兄弟几人聚众作‘乱’,杀官造反。

如今,李贤杀了卞南,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为青州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即便没有上头的吩咐,流民营中的百姓也愿意倾其所有,答谢东莱军。

李贤出战的这几日,为防止消息走漏,流民营是许进不许出的,直到李贤大捷的消息传来,太史慈才解除了禁令。

甫一出营,青州百姓就听说了东莱军大捷的消息,这样一来,百姓心头的那点怨言不翼而飞。

只要能够击杀黄巾,让大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便是多禁足一些日子又算得了什么大事?

在莒县生活了两个月,青州的百姓早已经习惯了这里安稳的生活,只要用心劳作,生活就会日渐改善。

没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也没有层层剥削的小吏压榨,只需要按时按量的完成上头布置的任务,乡民们就可以活的有滋有味。

不少人还记得,刚开始,卞南率军南下的消息传来,流民营是何等的慌‘乱’。

青州的百姓实在是被黄巾祸害惨了,他们可不想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东莱军回返剧县的时候,青州流民全都自发地聚集到了官道两侧,他们远远地看见了李贤的大旗,不知道是谁率先叩头在地,接着,近万名流民营的百姓便全部跪倒在地。

太史慈看到这一幕,脸上倒是没有流‘露’出太多表情,而他身后孔融派来相助的吏员佐官就有些不以为然了。

有人不屑冷哼,“区区一介盐丁罢了,若不是北海相信任有加,哪里有他猖狂的份儿”。

另外一人也看不惯李贤少年得志,嘴里流‘露’出一股酸味儿:“我听说卞南是黄巾大寇卞喜的亲兄弟,李贤杀了卞南,万一把卞喜引了过来,那又该如何是好?据说卞喜麾下可是有人马数十万呀”。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全然没把李贤放在眼里。

太史慈听了半晌,终于按捺不住,嘴里喝道:“都给我闭嘴,孔使君派你们过来,可不是让你们背后‘乱’嚼舌根的,李贤为人如何,北海相心中自有定夺,如果再被我听到有谁在营中散布谣言,可别怪我不识情面!”

太史慈练兵数月,麾下兵马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聪明人都知道,他就是北海国内的下一个李贤。

孔融让太史慈独掌一军,未尝没有让其与李贤分庭抗礼的意思。

得罪一个手握重兵的李贤也就罢了,可若是为了口舌之‘欲’,连太史慈也一同得罪了,那可就划不来了。

不过,青壮百姓如此拥戴李贤,一旦消息传到都昌城,只怕李贤吃不了兜着走。

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太史慈身后的吏员们不发一言。

硕大的“李”字大旗在空中猎猎作响,掌旗的小校意气风发。

大军凯旋,所获不菲,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不知为什么,李贤总觉得有什么不妥。

究竟是哪里出了纰漏?

李贤一马当先,心里正盘算着可能会出现的事情,忽而,哨探来报,说青州的流民跪伏在道路两侧,已经迎出了六里之外。

是了,问题就在这里!

李贤毕竟不是北海之主,青州流民如此跪迎,岂不是让孔融心中不爽?

不管乡民们是不是真心相待,李贤都不能这么直剌剌地走过去。

怎么办?

忽而,李贤脑中灵光一闪,他大声吼道:“周东昌何在!”

传令小校快马奔驰,没多久便把周东昌唤了过来。

“下官在此,不知使君有何吩咐?”

“传令下去,让战死的军卒们先行一步!”

周东昌也听说了青州百姓跪迎的消息,原本心头暗爽,自家使君越受拥戴,越说明当日他老爹的赌注没有下错。

本以为李贤会却之不恭地享受被人追捧的过程,哪曾想,对方竟然拒绝了,周东昌觉得有些不容置信:“什么?”

李贤一字一句地说道:“听清楚了,传我军令,让阵亡的军卒先行一步!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接受百姓的大礼相待,你懂吗?”

周东昌恍然大悟,他连连颌首,道:“我懂,我懂!”

“懂了还不快滚!”

“喏!”

打马离开之际,周东昌心中暗赞,怪不得李贤能够统领五千兵马,成为北海国内第一将,只看对方这种慎行谨言的态度,自己就差的老远了。

没多久,六百多具东莱军的尸首由车马拉载着,行驶在大军的最前头。

李贤屈居尸首之后,表情冷淡,看不出喜怒。

叩伏在地的青州流民本以为率先见到的会是李贤,哪曾想,竟是一具具布匹折身的尸首。

自古以来,乡民们从未听说过有死者先行的典故。

死者为大,也不至于大到这种程度吧?

难道说,李贤李使君真的不怕不吉利的说法?

不管别人怎么想,李贤都已经这么做了。

一辆一辆运载尸首的车马吱吱嘎嘎地前行着,青州流民心中原本还有几分喜悦之情,可见到这些尸首之后,他们当即明白,即便以李使君的手段,也不可能做到不损分毫。

悲壮的情绪渐渐在流民间弥漫开来,如果说,跪迎李贤,更多是感‘激’,那么,向战死沙场的军卒们叩首,就是一种情真意切的表达了。

死者为大,不管军卒们生前年岁几何,当他们战死之后,都有资格受这一拜!

高超的手段!谁也没想到李贤不经意就把一场潜在的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

徐庶也在迎接的队伍当中,原本他还怕李贤不知进退,徒好虚名。现在来看,李贤果然是个聪明人,让亡卒先行,非但不会有损自己的声望,反而会给人留下厚待士卒,为人谦恭的印象,便是传到孔融耳中,他也不会认为李贤做错了。

。。。

第一百六十六章舍得舍得有舍。。。

大军在剧县驻扎下来之后,李贤让徐庶代笔,写就了一份报捷文书。…。。…

这份文书是日后论功行赏的凭证,虽说李贤对孔融所谓的赏赐根本看不上眼,可官面上的事情,该做的事情还是一定要做的,不然的话,会给人留下目无尊上,狂妄自大的印象。

徐庶满腹经纶,让他撰写文书其实有些大材小用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贤麾下武将不少,可真正上得了台面的文人却少得可怜。

其实也可以理解,李贤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出身又差的很,除了像徐庶这般因缘巧合遇上的文士,其他人根本不会拿李贤当盘菜。

招贤纳士?李贤要是敢这么做,一定会被人笑掉大牙。

东汉末年,世家‘门’阀把持大权,而所谓的文士名人多以攀龙附凤为荣。

君不见,四世三公的袁绍麾下是何等的人才济济?就连落魄的刘备假借皇叔的名头,都吸引了简雍等人的投靠,可吕布呢?空有天下第一猛将的名头,麾下武将颇多,文人却寥寥无几。

其实在天下人看来,只有出身名‘门’的权贵才有资格招募文士,像李贤这等出身草莽的“武夫”,能够领军打仗就可以了,谁还指望他能做什么大事?

只有对李贤深入了解的徐庶才知道,介亭李贤绝不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他‘胸’有自有丘壑,如若不然,一年的时间过去,夷安城也不会大变模样。

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治民安天下,这样的人物,岂是池中之物?

厅堂之内,辎重营的周东昌已经把此战的收获盘点了出来,按照以往的惯例,东莱军需要上缴一半的收获。

徐庶看着罗列出来的财货,嘴里道:“这么多财货,凭白‘交’给孔北海,使君舍得吗?”

李贤大笑:“舍得舍得,有舍有得,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如果没有孔北海的信任,我李贤要想有今天,只怕还要耗费不少的力气,如今,我有能力报恩,自然要尽力而为”。

徐庶很欣赏李贤的这种态度,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就需要有大‘胸’襟,如果过于斤斤计较,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难以忘怀,哪里还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使君此言大善,城内城外我听说了很多传言,他们都说孔使君对你起了猜忌之心,所以才让太史慈独立一军,这种情况下,使君确实应该慎行谨言,不让小人抓住痛脚”

李贤笑道:“不妨事,谁想说什么且由他说去,嘴长在别人身上,我只要做我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使君不怕积毁销骨,众口铄金的说法吗?”

李贤收敛笑意,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会用手中的刀枪为自己正名!”

这句话可谓诛心之至,不过徐庶听了却没有任何意外。

一年多的接触下来,徐庶早就看出了李贤不是什么忠臣良将,他有他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

有时候徐庶也不明白,李贤小小年纪,哪里会冒出那么多的想法,哪里会有那么多的阅历。

外头有传言说李贤是像张良那般遇到了仙人传道,所以才开了窍,可徐庶却嗤之以鼻。

子不语怪‘乱’神,如果说李贤有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指点,这倒也在情理之中,可什么星宿下凡的传言就纯属杜撰臆测了。

在徐庶看来,孔融徒好虚名,既无雄才大略,又无进退之心,顶多算个守成之君,在这‘乱’世早晚会被人取而代之。

这北海之地,是天赐之地,与其便宜别人,倒不如‘交’给李贤!

当然了,这些都是徐庶的心里话,眼下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即便是李贤也不可以。

整理了纷‘乱’的思绪,徐庶又问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孔北海一定会把那五千黄巾俘虏‘交’给你处理,不知道使君有什么打算?”

‘乱’世人命贱如狗,与其养着一群无用的俘虏凭白耗费粮秣,倒不如把人杀了,多积攒些粮食。

只可惜,李贤终归不是万人屠白起,做不了坑杀数千俘虏的事情。

眼下,青州的流民将北海国内的诸多事宜处理的井井有条,这时候,若是让黄巾俘虏横‘插’一杠,只怕会引起流民的极大不满。

流民跟黄巾早已经是不共戴天之仇,双方人马说什么也不能在一起。

把俘虏安置到哪里去呢?

李贤脑子冒出一个想法,他嘴里淡淡地说道:“如果我知道一处盛产铁矿的地方,并且愿意把它敬献出来,先生认为我应该索求何物?”

自古以来,盐铁都是朝廷禁品,在徐庶的印象中,北海并不产铁,所需铁器都需要从兖州高价购买,如果李贤真的知道一处铁矿的位置,其意义甚至不下于此番大胜黄巾。

“铁矿是否在北海境内?”

李贤微微颌首,道:“不错,正在北海国”。

徐庶吸了一口冷气,半晌之后才听他说道:“你可要考虑清楚,北海国拥有铁矿的消息一旦泄‘露’出去,从此以后这里可就再无安宁之日了”。

李贤明白徐庶话里的意思,一个铁矿的所有权,完全可以成为战争爆发的理由。

不过,这正是李贤想要的。

在孔融不断上升的猜疑之心下,只有不停地征战,不停地厮杀,才能让他放弃所有不成熟的想法,默认李贤手握重权的既成事实。

为了安置五千名俘虏,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

李贤深思熟虑一番之后,嘴里道:“我已经决定了,把铁矿上‘交’,于公于‘私’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上一次,为了答谢糜氏的援手之恩,孔北海把盐货的专营权‘交’给了他们,这一次,不如我就索要这铁器的专营之权吧!”

徐庶瞪大了眼睛,好一会儿之后才大笑道:“好,铁器经营权意义重大,且看孔北海如何取舍了”。

李贤淡淡地说道:“孔北海应该明白,我并不缺钱货,我只不过不想让铁器流落到我的那些对头手里。”

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偏偏孔融又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没有李贤,北海国的铁器都需要从外地高价购买,即便以他孔融的声望,也不得不忍受层层的剥削。

现在,若是有一处铁矿能够产铁,便是把铁器经营权‘交’给李贤,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第一百六十七章有李贤太史慈何。。。

孔融很快就看到了李贤报捷文书,饶是他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看到那一大批数量不菲的钱货之后还是忍不住喜上眉梢。

都说李贤不忠,一个不忠之人怎么会如此坦‘荡’,心甘情愿上缴自己的战利品?

孔融其实对钱货一事看的也不是很重,他要的是李贤的态度。

李贤大胜之后依旧能够保持如此谦恭的态度,这一点,让孔融十分满意。

至于如何犒赏李贤,孔融已经有了大致的意向,然而,就在他准备书写赏格的时候,竹简滚动,竟然又‘露’出了一份文书。

孔融这才记起来,李贤的信使确实递‘交’了两份文书,只不过他光顾着看那份报捷文书了,却把第二份忘了个干净。

现在想起这档子事,孔融急忙摊开竹简,仔细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孔融脸‘色’顿时大变。

北海国内竟然还有铁矿,位置就在牟平县,看到这里的时候,孔融眼皮急跳。

一座铁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海国可以自给自足,可以让麾下军卒从头武装到脚,当然了,更大的可能是成为众矢之的。

隐而不发,严令李贤不得走漏风声?

孔融陷入了沉思,如今天下‘乱’世纷显,北方的袁绍、西面的曹‘操’都不是什么善茬,一旦他们稳定局势,说不定第一个就要拿北海国开刀。

南方的陶谦虽然与孔融‘交’好,可听说陶谦身染重疾,自顾不暇,又哪里有闲心来帮衬北海国?

瞒住铁矿的消息,不过是温水煮青蛙,自欺欺人罢了,可若是趁着各路豪强无暇顾及北海的空档,大肆开采矿石,装备自己,这样一来,就算袁绍来攻,孔融也有底气。

有李贤、太史慈二人,何惧他人哉!

想到这里,孔融下了决心,他做了几十年的老实人,可到头来被贼寇围城的时候,却连一路援军都没有。

横竖都已经被人窥视了,倒不如尽快的增强自己的实力,让人不敢小觑!

至于李贤索要铁器经营权的要求,孔融只是略一思索便应承下来。

连铁矿都是李贤发现的,便是给他经营权又算得了什么?

有了决断之后,孔融下笔如飞,很快就写好了赏格。

朝廷式微,北海国内又没有王子就藩,所以举国上下大小事宜都由孔融一言而决。

连兖州牧这样的位置,曹‘操’都能自己雀占鸠巢,相对而言,孔融封赏几个属官压根就不算什么大事了。

几个时辰之后,孔融的记事掾史来到了剧县。

掾史等于国相的书记官,相当于后世里的办公室主任,可以说是颇受孔融信赖的人。

将李贤、太史慈等相关人员召集到一处之后,记事掾史宣布了孔融的决定。

擢升李贤为北海郡丞、夷安令,秩俸六百石,封太史慈为兵曹掾史,主管兵事,其余人员皆有赏赐。

至于李贤缴获上缴所得,孔融全部划给了太史慈。

记事掾史此番前来就有监督李贤‘交’接钱货的意思。

提拔李贤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之前几次,李贤已经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这一次又击杀贼寇卞南,为北海立下赫赫战功,赏一个郡丞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不过,将缴获所得全部移‘交’给太史慈就有些令人意外了。

要知道,李贤此番大胜黄巾,缴获的钱货足足有几千贯,按理说,孔融应该全部收入府库才对,哪曾想,他竟然舍得全部‘交’给太史慈。

不过这样也好,给了太史慈,总比落到那些贪官污吏手中要强得多。

想到这里,李贤亲自把记事掾史跟太史慈引入营房。

进入之后,入眼间俱是粮草、辎重、军械、马匹,不过,与想象中杂‘乱’不已的情况不同,东莱军的库房都按照缴获物品的类别,分‘门’别类,码放的整整齐齐,让人看上去就觉得很清爽。

最令人称赞的是,在不同的物品中间还留着一条宽敞的通道,一队队当值的军卒持枪荷甲来回巡弋。

这些军卒瞥见李贤一行人之后,行了一礼,然后便自顾自的离开了。

没有李贤的军令,任何人都别想从这里取走一草一木。

无论是记事掾史还是太史慈都觉得眼前一亮,李贤的治军之严由此可见一斑,可谁能够想到,李三郎处理后勤事宜都是个中好手呢?

按照文书上撰写的数量,当着记事掾史的面儿,李贤把缴获物资‘交’割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的北海军不像李贤的军马,走南闯北,早已经见过了无数阵仗,他们都是刚刚从流民中遴选出来的新卒,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大阵仗。

如今,甫一见到堆积如山的辎重,所有人都觉得目眩神‘迷’。

都说东莱军中人人富庶,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

几千斤的辎重,太史慈的兵马足足运送了一炷香的功夫才运送完毕。

事成之后,太史慈拉着李贤,非要请他喝一杯不成。

记事掾史得了李贤的好处,早已经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眼瞅着没有什么大事,李贤便应诺下来。

酒过三巡,太史慈拉着李贤的手,嘴里道:“维中对我如此,实在让我羞愧”。

李贤不解:“子义羞愧什么?”

“出击广县,击杀卞南,缴获辎重,这些战功都是你立下的,可我太史慈什么事情都没做,却分润了你的功劳,成了劳什子兵曹掾史,真是羞煞我也!”

李贤大笑:“子义这是哪里话,如果没有你坐镇剧县,我又怎能安心御敌?以你的本领、功劳,这郡丞其实应该由你来做才对!”

太史慈涨红了脸,嘴里道:“维中就莫要取笑我了,我麾下兵马寸功未立,贸然擢升,谁肯服我?”

“只要国相信你,你便是北海军统领!”说到这里,李贤又换了副语气,郑重地说道:“子义,你要明白,北海军由你掌管是最妥当的,如果是其他人,我李贤又岂是摆设?”

太史慈明白李贤的意思,他叹了口气,道:“孔北海对我有知遇之恩,维中你对我又多次相助,我真不想见到你们二人刀剑相向的那一天”。

“放心,我可以向子义承诺,只要孔使君不动我,我绝不会动他!”

以李贤如今的实力,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已经算是很够意思了。

太史慈将碗中的酒水一饮而尽,嘴里道:“也罢,就像维中所言,如果孔融自己不知死活,那也不能怪我们兄弟不义了,真到了那一天,我希望你能够留他一条‘性’命!”

李贤大喜,太史慈这就是在表态了,他当即连连颌首,道:“放心,无论孔融如何对我,我都不会动他分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