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叶抄-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明明动了情,却不肯顺从他。在他身下吃吃笑着,左右扭动躲闪,掐他的手背,拧他的脸,揪他的头发,抓他身上的甲片。怀玉心急,俯下身,贴在她耳畔诱哄道:“乖,听话,不要乱动,不会弄疼你。”
事实证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更何况是身怀绝技的侯怀玉。直至外面有人隔着窗子催,怀玉方才起身理了理一身移了位的铠甲战袍,再亲了亲她的后脑勺,道:“在家里等我。”
青叶伏在床上抽抽搭搭地哭了出来:“你要早些回来,平安回来。”
怀玉道:“放心。”把她的手从身上拉开,塞到被子里,又叮嘱道,“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听云娘与夏西南两个人的话。我走了。”
青叶伸手从脚踏上拎起自己的一只软底鞋,猛地往他身上掷去,口中嚷道:“你要是不平安回来,我就跟旁人跑啦!”
怀玉已掀起珠帘,正要往外头去,听得耳后风声,伸手将她的鞋子一把接住,往怀里一塞,笑了一声,道:“我昨晚说的话都是真的。放心罢,小叶子,我若果真战死,必定要带你上路的,哪里还能容许你跟旁人跑。”
三月廿三日,怀玉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向北去了。青柳胡同内的日子却还是照常,青叶睡至午时起身,用罢饭,叫云娘备饭食去胡同口喂猫,云娘笑说:“我叫火灶等一时便把猫抱到家里来,省的你一趟两趟往外跑。殿下不在,咱们还是少出门为好。”
青叶点头称好,与丁火灶两个一起出去抱猫,才出院门,见东风东升几个跟门神似的守在门口,登时吓了一跳。走到胡同口,又见三五个男子分站在左右的柳树下,这些男子虽作寻常市井小民打扮,但个个身形高大,身子挺得笔直,神态与闲散的小民全然不同。
她不过伸头往街上张望了一下,想看看青官可有回来,立时便有人过来阻拦道:“姑娘请回。若要些什么,回去吩咐人即可。”
她与丁火灶抱了玉官,急急的又折了回去。这一二个月内都不能出这胡同,固然有些不便,但想想,也没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也晓得怀玉是为自己好,便也罢了。
三月廿三日的傍晚,昏睡了许久的皇帝终于醒来,心里万般思念孙儿,遂叫人去赵府探视阿章,送些阿章爱吃的吃食过去。赵献崇率三个儿子跪在府门口,身后是怀玉调遣过去的兵士,黑压压地跪了一片,也数不清有多少人。赵家父子口称罪臣,连连向皇宫的方向叩首,却死活也不放人入内看阿章。皇帝派去的人无奈,只得无功而返。
皇帝明知会是如此,听了禀报后,却还是吐了血,其后一口气没能提上来,当场昏厥过去。再醒来时,也没有说什么话,只是长久地在寝殿内默坐。怀玉兵权在手,世子阿章被禁于赵府,二皇子怀成已成了无论死活都无人在意的落毛凤凰一个,如今这势,在谁的那一边,已是不言而喻了。
☆、第122章 侯小叶子(五十九)
至晚,将要安歇之时,亲卫军统领袁来保入宫复旨,皇帝将身边人等都屏退后,方才道:“你说。”
袁来保道:“……明里暗里的人数加起来大约有三五十名,皆是三殿下的亲兵。人数虽不如臣原先料想的多,但众所周知,三殿下手底下的人个个好身手,这些又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强中之强,仅听命于三殿下一人……”
觑了觑皇帝的脸色,又道:“臣若带上一千人马,一日之内必能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但若是交战,必少不了一场恶战。这也便罢了,那一带的街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最是热闹,胡同周围尽是些食店、客店、酒肆等各色铺子,恐误伤无辜民众,引发百姓惶恐。臣斗胆猜测,这大约也是三殿下未将人藏于僻静之所,放心地将人留在那胡同里的缘故……”
皇帝道:“朕只是叫你去打探下消息而已,何时说过叫你去与人交战、将人一网打尽了?”又道,“没有朕的准许,不可轻举妄动。若是惊动了朕那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好儿子……”言罢,觉得自己说的话竟有几分好笑,连连干笑数声。
袁来保不敢搭话,许久,方才道:“陛下放心,臣只是使了几个人去那胡同周围打探了一番,并未惊动里面的人。”
皇帝冷哼:“逆臣贼子,既有恃无恐,却还要煞有其事地提条件,大约是怕朕死的不快,临行前还要再膈应膈应朕……”
袁来保听得一头冷汗,不知皇帝到底是何用意,便又低声说道:“三殿下的亲兵将青柳胡同围了个水泄不通,里头的人不见出门来,生人更是混不进去,因此里头的消息臣无从打听……”
皇帝挥手道:“知道了。你既无法,将人都撤回来罢。”
三月三十日清晨,怀玉率大军抵达漠北,十万人在古城下安寨扎营,埋锅做饭。在这里镇守过数年,城内外的地形早已熟记于心,连伺察敌情的探子也未派出,只策马到城门下,亲自用箭矢绑了一封劝降信射入城内。守城的鲜卑人拾了这信,急忙送交正在巡城的一名头目手中,这头目展开看了看,字不认得几个,城下密密麻麻的人头却是看得见的,心中慌乱,忙忙策马去单于的新府邸送信。
呼提拉颠簸流离的日子过的够了,也穷怕了,占城之后,头一件事就是忙着抢东西。直抢了好几日,把这城内洗劫一空,想着要犒劳一下自己,便带领手下黑白昼夜地饮酒作乐,有手下劝他一鼓作气再去旁的地方也抢上一把,被右大将乌孙拊离给劝住了。
这头目信送到单于府邸之时,呼提拉昨日饮酒作乐到深夜,此时尚未起身,因他性情乖张,身边伺候的人皆不敢惊醒他,头目正急得跳脚,忽闻右大将乌孙拊离也来了,慌忙迎将上去,将这信呈于乌孙拊离看,慌道:“大事不好了!”见乌孙拊离看得仔细,便又道,“汉人最是讲究,一封劝降信还要盖上两个章。”
乌孙拊离将这信前后看了两遍。字确是怀玉的字迹无疑,上款一方阴文图书,刻‘侯怀玉之印’,下款一方阳文,乃是‘子琛’二字,如当初所约定的一模一样。看罢,与那头目道:“晓得了,你且下去罢。”看完,将这信塞到怀内,转身出去部署去了。
四月初四中午,皇帝一觉醒来,自觉精神好了许多,扶着人去御花园内走了一走。容长一高兴非常,笑道:“陛下少操些心,慢慢将养着,不几日便会康健如初了!”皇帝一笑,对他的话不置可否。
午时,皇帝正在用膳,忽有捷报自漠北传来。毫无悬念的,怀玉大败鲜卑人,呼提拉的头颅被右大将乌孙拊离砍下,其后率人开了城门将怀玉迎进城内,至此,与漠北一带为祸多年的鲜卑一族终于被斩草除根。如他远赴漠北之前所说的那样,这一战,无有将士伤亡。他用兵,果然令人放心。
朝野上下虚惊一场,此时无不欢欣鼓舞。皇帝面上却始终淡淡的,未见得有多喜悦,用罢午膳,吩咐摆驾宗正寺。
怀成在宗正寺内的饮食上并未受多少委屈,却也没有受到一丝的优待。因宗正寺卿为人刻板方正,最是看不惯怀成素日里的做派。加之短短几日内,王妃病逝,王妃的娘家被抄,世子已成俎上之鱼。人人都晓得他要做一辈子失意皇子了,便是连命能否保住也不得而知,因此这宗正寺上下无有一人欲向他雪中送炭。他被关押的这些日子里,对外头的事情竟是一无所知,正是一无所知,愈是惊惧害怕,这十数日内,身形便瘦下去许多,手臂上的剑伤也未好透,人看着也有些萎靡不振。
皇帝驾临时,他原本正在盘腿在屋子里的木板床上呆坐,听得外头的动静,心内一慌,急忙下床前去接驾,到得门口,才发觉急切间鞋子竟穿反了。
皇帝下了肩舆,负手慢慢踱至屋子内,抬眼左右看了看,在屋子内唯一的一把木椅上落了座。容长一欲要跟进来伺候,皇帝摆摆手,命他去院门口候着。
怀成过来,双膝跪倒在冰冷的泥土地面上,哽咽道:“爹爹,儿子知错了,已经反省了这些日子……儿子心里想爹爹,也想阿章,求爹爹将儿子放出去看阿章一眼。”
皇帝举袖欲为怀成拭泪,手抬起来,在碰触到他脸庞之前,忽又生生收住,道:“爹爹今日便会放你回府。只是,你的王妃前些日子得了急病,未能救回来,已然……章哥儿如今在赵献崇的家里。他被三郎接走的时候,风寒已好得差不多了,只是受了场惊吓,夜里时常做恶梦,但宫里头的几名太医都跟了去……赵献崇想来也不敢苛待他,眼下应当好了罢。”
怀成一时惊住:“阿章怎么会在赵献崇家里?儿子的媳妇儿好好的,为何又会得了急病?”见皇帝不语,心内霎时明白了大半,自己担心了这些日子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终究是不甘心,咬牙问道,“可,可是三郎?”
皇帝这才点头,道:“是他……本想将你关上个一年半载的,但爹爹也就在这几日了,因此想着将你放出去,你出去后与你媳妇儿上柱香,她年纪轻轻……也是福薄之人。”
见怀成面现惊惧之色,温言宽慰他道:“爹爹如今虽已被,被……”费尽周身的力气,始终未能说出“被他架空”这几个字来,虚汗却先出了一身,“爹爹自会尽力护你父子的周全,你若看开一些,将来说不定还能做一世的闲散王爷。”
怀成不死心,扯住皇帝的衣摆,愤然道:“陛下竟认命了么!他凭什么?他凭什么?有儿子在,他凭什么越过为嫡为长的儿子去!陛下不是将他的兵权都收回来了么?陛下即便还生着儿子的气,不是还有阿章在么?陛下难道竟忘了么?他生母乃是西域外邦女子!陛下这般纵容他,使得臣与阿章落到这般地步,陛下不怕母妃在天上伤心!?”
皇帝冷冷看他,鼻子里哼笑一声:“凭什么?就凭你被关押在此,而他手握重兵!就凭你父子二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就凭他心狠手辣心机城府更甚于朕,就凭他守得住我侯家的江山!”将怀成一把推开,也不用人扶,站起来径直走了,到得门口,忽然又转身说道,“朕许是大限将至,如今已看开了许多,二郎也看开些罢。”
守在院门口的容长一见皇帝踱了出来,慌忙小跑过来,说道:“陛下,已到了服药的时辰了。”
皇帝回到寝殿,喝下药,独自静坐了一时。容长一过来,问皇帝可要看看奏章。自捷报传来以后,奏请册立三皇子怀玉为储君的奏章便雪花似的报了上来。皇帝鼻子里嗤一声,摆摆手:“搁着罢。”又吩咐,“去请贵妃来。”
因为怀玉回来了,且大权在握,乌孙贵妃又不想去京郊的皇家寺庙度过余生了,听闻皇帝有请,倒有些吃惊,问容长一:“可知道是什么事情?”担忧他不行了,又生怕他说出“朕准你去出家了,去罢”,届时覆水难收,倒叫人为难。
容长一道:“这个,臣也不甚清楚。只是,”左右看看无人,方低声回复道,“陛下今日精神好了许多,傍晚去了宗正寺,与那一位闭门密谈许久,臣猜测,大约是要放他回府了……这才从宗正寺回来。”
贵妃点点头,心里头还是不明白皇帝召自己前去所为何事。妹史过来,与贵妃妆扮收拾了一番,一行人随着容长一去了皇帝的寝殿。到得皇帝的寝殿时,天色已然暗沉下来,殿内烛火辉煌,亮如白昼,皇帝正端坐于书案前,一纸诏书平铺于案上,代替镇纸压在诏书上方的,乃是皇帝的玺印。
贵妃敛身行礼,皇帝端坐不动,待她礼毕,方挥手命容长一及妹史等人退下,与贵妃道:“你来与吾研墨。”
因皇帝向来嫌弃她文理不通,一手汉字又写得如同虫子爬,从未叫她伺候过笔墨,贵妃难免心内暗暗嘀咕,却也依言上前,将袖子挽了一挽,取清水施入砚台,再取过墨锭,在砚池中慢慢研磨,不一时,墨汁的清香慢慢氤氲开来。
皇帝看她手法并未出错,似是赞许地轻轻点头,待到墨浓时,随手取过墨玉笔筒里的一支狼毫,舔了舔墨池,落笔之前,却重重地叹了口气,蹙着眉头思索良久,狼毫悬在半空之中,笔尖的一滴墨汁欲落不落,看的贵妃心里头猫抓似的痒痒,终是没忍住,问道:“陛下有何烦心事不成?”又试探着问,“陛下召臣妾来,便是叫臣妾过来伺候笔墨的么?”
皇帝才要答话,忽听外头袁来保求见,索性搁下狼毫,命他入内,贵妃暂且避到屏风后头去。袁来保进得殿内,叩首毕,禀报道:“臣等已将二殿下护送回府内了。”
皇帝点头,问:“人都调遣过去了么?”
袁来保回复道:“三千亲卫都已交付与二殿下了。”
皇帝颔首:“你去与他说,叫他且安心歇息,明早叫他带人入宫。朕有要事要与他说。”
袁来保领命而去,贵妃自屏风后转出来,皇帝复又取了狼毫在手,无意间瞧见贵妃面上隐隐的有些不安,重又搁下笔,正色道:“贵妃,朕叫你来,是要同你说,朕大限将至,不得不安排身后事了。朕眼下要写的,便是遗诏。”顿了顿,又道,“你的去处,无需担心,朕打算明日便关照二郎一声,叫他万不可因为那逆臣贼子的缘故而为难你,你出家也罢,回西域也好,届时都随你的意。”
☆、第123章 侯小叶子(六十)
贵妃一下子没能明白过来,直楞了许久,待终于明白皇帝话里头的意思时,身子便跟着簌簌发起了抖,哆嗦着问:“我的玉哥儿呢?我的玉哥儿呢?我的玉哥儿不是打了胜仗,待善后事宜处理完毕后不日便能返京了么!”
皇帝冷笑:“你可知道你的好儿子是凭什么手段回到京城、重又夺了兵权在手的?”将手中狼毫一摔,“此番来犯的鲜卑单于呼提拉手下有员大将,姓乌孙,名拊离,乃是你的亲侄儿。”
贵妃离开西域已有三十余年,自来到京城后,便再也未回去过了,因此也不大晓得母家还有些什么人,子侄一辈的名字更是听都未听说过了,听闻皇帝如此说,只能愕然不语。
皇帝见贵妃张着嘴,流着泪,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又重重哼道:“鲜卑人突然来犯,是你好儿子的授意,而鲜卑人手下的数千人马乃至所需钱粮皆是他供给的。简而言之,此番是他伙同你的侄儿,勾结外贼来打朕的子民,夺朕的江山。”对天长笑一声,“乌孙靡朵儿,你母子两个真当朕是死的么?你跟了朕这一辈子,可曾见过朕被人如此算计过?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过?又可曾蒙受过这样的奇耻大辱?朕此番不过是将计就计,叫他领兵远赴漠北,借他的手除去鲜卑人罢了!鲜卑人既已除去,他这心腹大患便不能再留。朕已于他的帐中安插了人手,二郎登基之日,便是他伏法之时!即便他命大,能躲过朕安插之人的刺杀,领兵杀回到京城,他也是师出无名的反贼一个!届时二郎将他所做下的欺君罔上;窝匪通敌一事公之于众,你以为,他能躲得过天下人的唾弃么?不得民心之人,即便造了反,还能做得成这个皇帝、坐得稳这个宝座么?”
至此,贵妃终于全然明白,不由得泪流满面,颓然跪倒,再也无力辩驳,身上的力气仅够伸手抱住皇帝的两条腿,仅够仰首哀哀苦求:“陛下,陛下!是臣妾不好,是臣妾没有教好这个儿子,求陛下赐死臣妾,即便是活剐了臣妾,臣妾也不敢有一句怨言,只求留玉哥儿一条性命!他本性不坏,是一时糊涂才做错了事,求陛下念在臣妾此生只得了这一个儿子的份上留他一条性命!他在外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便是陛下,也统共只有这么几个儿子,太子如今又不在了……他有不好,陛下打他骂他罚他,将他关押起来软禁起来都成,为何动辄便要他死?”
皇帝摇头冷哼:“他并不糊涂,只是色迷心窍罢了。想来你也是知晓的,他为了那个倭人姬妾,已连番抗旨多次,他何曾将朕这君与父放在眼里?你可知道,倭奴国的使团二十余人也皆为他所杀,刘贤一家子百十余口人也都惨死在了他的手中,他跟了朕一辈子,下场却只能是一根绳子吊死在家中……这样的人若是将来登上皇位,便是桀!便是纣!生出这样的儿子,朕也成了千古罪人!你还有脸来为他求情?朕还能为你日后着想打算,对你已是天大的恩情了!”
不过片刻,贵妃的嗓子便哭得哑了,紧抓皇帝的衣摆不放,一面流泪,一面为怀玉哭求:“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他不过是爱着那女子,想要护她爱她罢了!旁人若不去算计她,他为何又会对旁人发难?更何况,陛下不也是这般爱着先皇后的么!陛下!何时爱人也成了罪过?”
皇帝暴喝:“住口!那来路不明的外邦女子岂可与朕的皇后相提并论!你也休要再狡辩!他已为那女子杀了无数的人,手上已沾染了无数无辜之人的鲜血,此番更是做下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之事!我侯家江山将来总有一日要易姓藤原,断送在他这逆贼的手中!朕若不将他除去,如何有脸去见我侯家的列祖列宗!”
“陛下!若是叫她走,叫她离开我的玉哥儿,陛下可能放过他这一回?此一事,可还能有转圜的余地?”
皇帝冷哼:“倭奴国的使团便是想要带走那女子,才被他诛杀一光的,而刘贤也是为此事献计,次日被他杀光一家老小百余十口人。你的儿子向来极有主见,于此事上,你的脸面不见得比倭奴国的使臣、比朕还大!这个逆子,朕如何能够留他性命?”
“那若是这女子不在了呢!若是她不在了,玉哥儿便不会一错再错,而那倭奴国的使臣及刘贤家人由臣妾去偿命,只求陛下能留他性命!”贵妃急切间喊出这一句话后,自己也愣了一愣,脑仁里嗡嗡作响时却还想到:我为何会说出这句话?若是她果真不在了,他即便得以活命,余生岂不是要像眼前这垂老之人一般苦痛么,我这么说,到底是为他好还是在害他?
皇帝也怔了一怔,继而揉了揉眉心,沉吟片刻,嗓音便缓和了些许,向跪地不起的贵妃温言道:“贵妃先起来说话。”
贵妃惊惧过甚,已然无力起身。皇帝伸手,微微用力,将她从地上搀了起来,缓缓点头道:“贵妃的这个提议……朕竟然没有想到过。”沉吟片刻,又慢慢道,“细究起来,他三番两次犯下大错,皆是为了此女。贵妃既然这样想……那便去办罢,朕只当不知道这件事情。若是办得好了,此女得以除去,朕便可酌情饶他不死;明日昭告天下,册立二郎为储君一事,朕也可暂且缓上一缓……”
贵妃倒呆了一呆,不知情急之下的随口一说为何竟撞到了皇帝的心坎上,怀玉的一条命是保住了。一个无根无基、无依无靠的女子而已,即便消失了,原也算不得什么,寂寞深宫里,最不缺少的便是这种故事与传说。阖宫上下,谁人没有说过或是听人家说过几回这样的故事?大约也正是听得多了,想也没想,那句‘她若不在了呢’便脱口而出了。
然而,心里头却不可自抑地慌张了起来,空荡荡的,发虚发飘,一颗心惶惶然的浮在半空当中,总也落不到实处去。
旁的女子,原算不得什么。而她却不是旁的人,而是他视若生命,待之如珠如宝之人。想要张口反悔,却又抵不住那一句册立储君之事暂缓的诱惑。只要为怀玉争取到些许的时间,待他平安回到京城,日后才会有他扭转乾坤的余地。她晓得,她的儿子怀玉有这个本事。她这个为母亲的,拖累了他这二十余年,也只能为他做这些了。
正在愣怔思索之际,竟未发觉不知何时皇帝的身后已多出一个宫人来,那宫人手捧托盘,托盘上有酒一壶,有白绫三尺。果真如这些年听来的传说一般无二,这些传说,竟都是真的。
皇帝面色温和,拍了拍贵妃的手,道:“你只有今明两日了,多拖延一刻,他的处境愈是凶险。朕的人若是接不到京城过去的消息,到了时候,便会动手……若是此事办好了,即刻回宫前来禀报与朕知道。自此,你依然是朕的贵妃,他依然是朕的三郎。”顿了一顿,又微微笑道,“若是你此事办得好,而他也明白朕的一片苦心,那么日后……且看你能否办好这件事罢。”
贵妃却不动。皇帝不晓得她是全身脱力,还当她是不放心,便有些不快,蹙眉道:“君无戏言,去罢!”
贵妃挪出了皇帝的寝殿后才一点点的后怕起来,守在外头的妹史上前来接住她,只觉得她的身子不住地发抖,不禁惊问:“娘娘,你这是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
贵妃站不住,伏在妹史肩头哆嗦着哭:“我,我若是果真做下此事,只怕将来与我的玉哥儿再也不是母子了!我的玉哥儿要怎么看待我!他这是要逼我母子两个反目啊!”
妹史虽未听明白是什么事情,却被贵妃的一脸惊惧给吓得不轻,转眼瞧见贵妃身后跟出来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宫人,心内更是害怕不已,便也哭了,问道:“娘娘这是怎么了?玉哥儿又怎么了?可是玉哥儿那里出了什么差池?”
贵妃仍旧伤心恸哭:“我这些年来一心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