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发生。
但现在,经过和皇帝一系列的讨价还价,辽东地区的最高长官就是朱常渊,不再分什么巡抚、经略等。
当然了,还有个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可是,现在凭借着朱常渊手中生杀予夺决人生死的大权。他也只能跪下给老朱舔脚趾头了。
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
朱常渊在上座上坐了下来,抬起头,眼光不由得朝四周在座的诸人脸上看去,目光如刀一般刮过。却是笑意盈盈。
在座的,除了一脸堆笑,而且还表演的很不自然的吴三桂之外,其余的人,朱常渊都不认识。不过大致从年龄和长相上面可以看出来,都是吴三桂的族人。
吴三桂,字长伯!
紧挨着朱常渊坐在稍下首的位置。
如果不是和朱常渊比较的的话,你会发现吴三桂非常年轻,才不到三十岁就是一方军区的总司令了,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可谓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
应该说,这货虽然人品和节操碎了一地,但是能力见识包括在军中的气质,还是上上等。要不然。后世历史上也不会出现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在任的时候不但荣华富贵,还能将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等到出兵反清,瞬间占领大部分中国,闹得康熙皇帝一度有重新回到关外的想法。
而且,不管正门不正门,面前的这货也是个货真价实的皇帝,只是现在还未登基而已。
除了能力之外,不得不说。吴三桂这货的卖相也是相当的不错。
他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高邮),是杏花春雨之乡,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或许是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使得这货长得不但威风凛凛,而且还兼具了一副南方人的内秀气质,白皙的面庞上两道爽朗的眉毛和一条挺拔的鼻梁显得他男子气概十足。更引人注目的是眉宇间那股端凝沉稳之气,竟如深潭静水,滟潋袭人。
不是第一次见面,可这是朱常渊第一次端详吴三桂。之后。他的脑海中便不由自主的闪现出两个字:人才。
不错,吴三桂是没有节操,没有人品,很多人对他深恶痛绝,认为他如果当时不是向大清献关投降,而是和李自成合为一气,那么史书很有可能将要改写,谁能最终在北京城中宰割天下还是未知之数。
但是,这并不妨碍吴三桂是个人才的事实。
在朱常渊所接触到的所有人中,无论是他的下属孔和、破虏、严宏和朱常宁,或者是他搜罗的人才熊文灿、罗汝才、耿仲明之流,抑或是朝廷中的那些所谓的栋梁之才,能够吴三桂比肩的不过一手之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吴三桂完全可以成长为如洪承畴、孙传庭那样的朝廷栋梁,镇守一方的大将名师。
可惜的是,这个家伙,永远而且只能是站在朱常渊的对立面,不单单是因为朱常渊和他有很深的嫌隙,还因为,朱常渊自己就是那种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家伙,哪怕是还没有见过吴三桂的时候,他内心深处已经生出了厌烦。
说白了一点,朱常渊不喜欢吴三桂这个历史人物。
这可能就是这个平行世界的吴三桂以后悲剧的最根本原因吧。
“君侯!”
吴三桂亲自给朱常渊倒了满满一杯酒,然后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颤巍巍的端起来,举高过头顶,恭敬的说道:“长伯不才,敬君侯一杯,为君侯接风洗尘。”
朱常渊点头,拿起面前的酒杯,等吴三桂喝了以后,才凑到嘴边,先是随意的喝了一口,仿佛是尝尝咸淡一般,而后张口,一饮而尽。
“好酒!”
淡淡的说了一句,微微一笑。
至于吴三桂酒中会不会下毒,朱常渊认为可能性不大。
但是要说吴三桂一定不敢下毒,那也是不对的。
要知道人为了自己的性命前程,做出什么事都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只要朱常渊身死,这罪名大可以推脱到别人的身上去,大不了他吴三桂自己受点惩罚,最多革职夺爵。
没关系,又不会要了命。
可朱常渊并不害怕,别说吴三桂下毒的可能性极小,就是眼前这杯酒真的是有毒又如何?老顽童在喝了金轮法王的毒酒之后,还能一口口的吐出来还给他,难道朱常渊就比老顽童差了么?
所以,他才能这么百无禁忌一般的在吴三桂府中吃酒。
“这第二杯!”
吴三桂倒满酒又站了起来,将第二杯酒同样高举过头顶,对着朱常渊恭恭敬敬又有些愧疚的说道:“属下狗眼看人低,当年无知得罪了君侯,还请君侯大人不记小人过,给属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某麾下六千关宁铁骑并山海关三万将士,任凭君侯驱使。”
朱常渊听吴三桂这么说,稍微一愣。
他没想到吴三桂这货竟然会这么光棍,直接面对面的道歉,而且好像连脸也不要了,在自己家族子侄的面前给朱常渊卑躬屈膝道歉。
果然,没有节操的人,从小就不知道节操为何物。
“可是,要想就这么让老子饶了你?”朱常渊内心一阵冷笑:“让老子以前说过的话当成屁放了吗?”
当年从宁远城被吴三桂赶走的时候,他可是当着所有宁远城将士,还有自己属下的面说过,要把吴三桂这狗日的传首九边的。
朱常渊看着吴三桂,意兴阑珊的将桌子上的酒杯拿起来,等到吴三桂喝完了以后,才将嘴凑上去喝了一小口,而后将几乎满杯的酒往桌子上一方,冷然一笑。
这一笑,可不是什么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而是明白的告诉吴三桂,你特么当年得罪了我,老子记着呢,你好好把脖子洗干净,等着我宰割吧。
至于说这山海关的六千铁骑三万精兵,朱常渊真的不是很在乎。
这些兵看着很多,就拿六千关宁铁骑来说吧,战斗力很强,丝毫不输于大清皇太极的骑兵甚至还要更强一些。
但是
别说这六千关宁铁骑早就是吴三桂的走狗,朱常渊用起来会处处掣肘困难重重,就是操纵简单他也不敢放心使用。
万一自己的秘密泄露了出去,得不偿失啊。
关键是,老子有二百开了挂的骑兵,还要你这些玩意干毛线。
至于说另外三万守城的精兵,朱常渊就更不担心了。
这是士兵,根本不用吴三桂给他,只要他一个眼神,一纸令下,全部都会无条件、绝对忠诚的聚集到他的麾下。
为什么?
因为这三万兵,大部分都是之前从陕西输送过来的。
之前朱常渊巡抚陕西,将整个渭水平原加上汉中之地治理的富得流油,百姓家中足有三年之粮,甚至一下子就编制出了三十万精兵。
而且,还亲自率领着这三十万大军攻掠蒙古三千里,洗劫九部,整个蒙古为之震惊。
后来,杨嗣昌接任三边总督,朱常渊将三十万大军完好无损的交割给他,当时就分出十万输送到辽东来。
而据朱常渊了解,这次松锦大战,剩余的人多半是自己从陕西输送过来的那些陕西精锐,也就是现在在城头守城的那三万士卒。
对于这三万士兵来说,朱常渊是谁?
要说是天地、是父母,都不为过。
因为朱常渊招抚陕西,击败李自成,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养活了他们的父祖兄弟姐妹,更是带领他们扬名立万,勒石蒙古草原。
他们不会忘记这身体中的一腔热血为谁而沸腾。
朱常渊有把握,只要一声令下,这山海关城池中的吴三桂马上就会成为光杆司令、孤家寡人!
所以,他为什么要接受吴三桂的威胁?
哪怕不是威胁,是好意。
可老子凭什么放过你?
第148章太极忧伤、承畴献策
朱常渊的态度很明确。
吴三桂也不是傻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这位老下属对自己的冷嘲热讽只得隐忍。
所以,这顿饭吃的很没意思,朱常渊前后统共就喝了一杯半酒,稍微吃了一点菜,便走出了吴三桂的总兵府。
“族叔!”
吴应虎牙根咬得痒痒,在朱常渊走后拍案而起,狠狠说道:“目中无人,早知道如此,我就给他酒里下一副毒药了。”
“不得胡言乱语!”吴三桂赶紧喝止。
不过,对于吴应虎脱口而出的建议,他倒是仔仔细细的考虑了一下,心道:还真是个可行的办法。
不过现在想要再次把朱常渊拉过来灌酒,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只有等下次机会。
“怎么办?”
吴应虎本来就打算和朱常渊刚正面,可是吴三桂还抱着一丝丝的幻想,意图通过这一次宴会来缓解他和朱常渊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也一直顺着族叔没有多言。
如今吴三桂的计策破产,他就又跳出来,道:“现在这厮不领情,我们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他弄死在这山海关城中。”
吴三桂再怎么老成持重,也终究是少年人,遇到这种生死之境的大事,还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咬咬牙,摇摇头,道:“此事暂且不提,应虎你跟我来,其余人等,都散了吧。”
“还有,今日这里的一言一行,关系到我们辽东吴家的生死存亡,我相信你们都不会将这里的任何言语泄露出去!”
其实,根本不用吴三桂安排,这里的人都是他们子侄,自然不可能吃里扒外。
吴三桂忧心忡忡的将吴应虎喊到自己的书房,和他的侄子一起商议对付朱常渊的对策,然而,此刻的辽东。吴三桂并不孤单。
还有个人,比他忧心忡忡一百倍。
沈阳故宫中,朱常渊还没来到山海关的时候,皇太极就已经收到了关于他要督师蓟辽的消息了。
当然。收到消息的皇太极,才真是十足的忧心忡忡,几乎是夜不能寐,每天晚上都在自己的寝宫中让几人搀扶,来回踱步。
没办法。实在是睡不着啊。
辽东几乎全部收入囊中,山海关外所有的土地都被大清国占领。
甚至,前些日子,他还命令多铎不断地率军袭扰山海关,自己也在谋划着和蒙古那边取得联系,让蒙古人从后路夹击,直扑山海关。
可惜,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朱常渊的到来,变成了一纸空谈。
“皇兄!”
黄昏时分。多尔衮从外面走进去。
大清立国之初,礼仪和规矩并不像后期那么完备,身为皇帝的弟弟,加上赫赫军功,多尔衮还是能够轻而易举就进入皇太极的宫殿中。
“皇兄!”
多尔衮进入寝宫以后,赶紧下跪给皇太极行了个大礼,然后道:“御膳房那边说,皇兄已经一天都没有好好用膳了?”
“十四弟来了,地上潮湿,你快起来!”
皇太极亲自走到多尔衮的身边。将他搀扶起来,说道:“朱常渊督师辽东,朕心不安呐。”所有的情况多尔衮都一清二楚,皇太极没有必要瞒着他。而是直言不讳。
多尔衮自然清楚,虽说以前朱常渊在辽东的时间不长,官职也不高,可对自己这位皇兄造成的伤害却可以用成吨来计量。
当初有不短的一段时间,甚至皇帝身边的人都不能提及“朱常渊”三个字,否则。便有性命之虞。
“皇兄莫要自寻烦恼,朱常渊虽然号称战神,并且也确实无往而不利,但也终究是凡人,不是神,只要是人就有缺点,就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所以,陛下无需烦恼。”
多尔衮一挥手,一名侍女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进来,将之放在桌子上。
“皇兄身子不好,这是庄妃娘娘差人送来的,说陛下这几日胃口不好,喝完羊肉汤也好补补身子!”
“恩!”
皇太极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听到庄妃之后,更是有些喜笑颜开的意思,伸手将桌子上的那晚羊肉汤端起来喝了一口,道:“味道不错。”
庄妃,在他的后宫众多的女人中声明不显,当然了,长得也不是多么漂亮,平日里也得不到他的宠爱,可是有一点,庄妃不但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侄女,为人低调,而且,去年的时候,还给他生了个非常可爱的皇子。
这位皇子虽然现在只有两岁不到,可是聪明绝顶,简直不是一般人。
这还不止,当初松锦大战以后,洪承畴拒不投降,便是范文程和这位庄妃一起将洪承畴劝降的。
所以,皇帝对这位庄妃,还是很敬重的。
“十四弟找朕,还有其他的事吧?”
皇太极喝了几口汤,边喝边点头,可是,他却不认为多尔衮过来就是给庄妃献汤的,肯定是有别的事情要谈。
“皇兄圣明!”
多尔衮先是拍了个马屁,然后才说道:“范文程求见陛下久不得见,所以,才找到臣弟,说服臣弟过来引荐。”
“这个范文程!”
皇太极将羊肉汤喝完,空碗往桌子上重重的一放,道:“乱七八糟,先前是被朕轰出去的,现在还有脸见朕?”
这就是皇帝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之前范文程求见的时候,皇太极是拒绝,可是要说将范文程轰出去,他还真有点不敢。范文程是先前追随努尔哈赤的老臣,虽然是个文臣,可是大清国很多事务全靠他来操扯,很多规章制度都是由他来制定。
而大清对于这样的人,是急缺的。
关键是,有这种才华的文人,抱团取暖,全部团结在了范文程的周围,如果皇太极敢侮辱范文程,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往小了说人才流失,往大了说是大清国根本玩不转。
所以,他是不敢明目张胆的驱赶范文程的,尤其是现在,这个大清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说是生死存亡,一点也不为过。
在面对大明帝国这个超级庞然大物的时候,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一直到现在为止,大清国每时每刻都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如果不是因为天灾,如果不是因为内乱。
明朝一个巴掌就可以将辽东整死。
如果现在老天爷的天平稍微往大明帝国这边倾斜那么一点点的话,皇太极就麻烦大了。
“好了,宣吧!”
皇太极一甩袖子,端坐在宫殿正中间,抖擞了一下精神。
一分钟后,范文程走进来,而且,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身材高大的人:洪承畴。
看到洪承畴的时候,皇太极笑了。
这可是个宝贝。
自从这货投降以来,从来没有给他献过一个计策,可是,皇太极却深知,若是洪承畴真的实心实意的为他效力,那他和明朝打仗并且胜利的把握要至少多一成。
“叩见陛下!”
范文程看到皇太极的时候,第一时间下跪,后面的洪承畴也跪地行大礼。
“快快请起!”皇太极笑呵呵的上去亲自将二人拉起来,看了看说道:“去,给洪先生还有范大人赐座。”
“谢陛下!”
范文程拱手致谢,就坐以后,就迫不及待的说道:“近日来闻陛下忧心忡忡,臣特来,为陛下解忧。”
“解忧?”
皇太极先是一皱眉头,然后喜笑颜开。
现在他最忧虑的事情就是朱常渊,那么,莫非这范文程已经想到了什么对策了?
如此,那真是太好了。
范文程呵呵一笑,说道:“臣着象了,这次来为陛下献策之人,应该是洪大人。”
“洪大人,你说吧!”
范文程看了看洪承畴。
皇太极也看向了洪承畴,点点头,示意他说话。
洪承畴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站起来,先向皇太极拱手一礼,而后才说道:“陛下,臣听说大明皇叔朱常渊督师蓟辽,已然进入了山海关之地?”
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人尽皆知的程度,仅仅是皇太极等高层知道,所以,洪承畴得到这个消息后并不知道真假,这一句问话算是确认。
“是啊!”
皇太极一双大眉毛紧紧合拢,额头正中间皱纹如同山峦挤在一起,忧心忡忡的说道:“要不然朕何以夜不能寐,朱常渊啊朱常渊,怕是要在这辽东搅动风水了。”
“洪先生有什么建议?”
洪承畴刚刚投降,还没有封官拜爵,所以皇太极现在用先生称呼。
“若是果真如此,辽东之事却是难办!”洪承畴叹了一口气,眼中明灭闪烁不定。
不过,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给皇太极出了个此时此刻最有利的注意:“不过陛下也不要太过忧虑,朱常渊虽强,可是并非没有命门。”
“命门?”
皇太极仰起头看着屋顶,又摇了摇头。
朱常渊可能有命门,但是不容易找,当年四百人困守大凌河尚能突围而出,随后夺宝船、掠东江、攻克盛京,哪一件事不是匪夷所思?
还有,最最让他感到惊恐的还是那次海战。
皇太极有的时候真的不想回忆。所以说,要找到朱常渊的命门,皇太极自己都没有信心。
“陛下。”洪承畴接着说道:“朱常渊的命门就在于,他得不到崇祯皇帝的信任,其结果无非是下一个袁崇焕而已。”
第149章和谈
洪承畴很清楚崇祯的脾气和性格。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但是现在,最了解崇祯皇帝的人,恰恰是这个先是臣子然后又是敌人的人。
崇祯皇帝是什么性格:多疑。
这一点洪承畴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多疑,圆嘟嘟的结局可能会好那么一点吧,如果不是多疑,他不能在上任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连续换了那么多的内阁首辅。
在洪承畴的眼中,崇祯皇帝这一辈子只信任过一个人,最多一个半。
杨嗣昌算一个,这货是皇帝的好伙伴,亦师亦友,君臣始终如一。
温体仁算半个,如果不是他忽悠的好,结果被崇祯皇帝猜忌,很可能算一个,可是现在看起来,只能算是半个。
除此之外,无论外臣还是内朝的那些太监们,没有一个能入的了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的法眼,包括他洪承畴在内,自然,也包括之前那位悲剧了的圆嘟嘟。
至于说朱常渊,呵呵!
别说洪承畴知道,恐怕皇太极也知道,这只是崇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不然,早就将朱常渊一脚提到辽东这旮旯来了。早将朱常渊放到辽东,就不会有松锦大战的失败,何至于现在?
还有,朱常渊在招抚陕西的时候,手中三十万大军旦夕之间就被杨嗣昌夺权。
一切的一切,说明崇祯皇帝左右还是信不过朱常渊。
而且,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还知道更多内幕,那些关于崇祯和朱常渊达成各种交易各种条件的内幕。
比如,朱常渊约定了三年之期,还给皇帝要了辽东之地生杀予夺的大权。
由此,就更加肯定了朱常渊和崇祯之间关系的不正常。
“辽东的局势,就像是一盘棋,朱常渊不过是大明帝国临时招募过来的棋手。而且,臣保证,他这个棋手也只是个匆匆过客。”
洪承畴胸有成竹,继续说道:“一旦他下不好这盘棋。早晚会滚蛋的。”
“可是!”皇太极打断了洪承畴的话,摇摇头说道:“朱常渊其实是个好棋手,现在他背后的人又许给他诸多便利,下好辽东这盘棋应该不在话下。”
并不是皇太极妄自菲薄,而是。朱常渊的可怕真的是如跗骨之蛆一样时时刻刻在叮咬着他,告诉他:每一个妄图和朱常渊作战的人,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非死即败!
“呵呵呵!”洪承畴听到了皇太极的忧虑以后,非但没有沮丧,反而大笑几声,当然了,不是那种肆无忌惮的大笑。
笑完,说道:“陛下圣明,正是如此!可是。就是因为朱常渊是个好棋手,还是个千古难得一见的好棋手,所以,他的棋手生涯才不可能长久。”
皇太极眼前一亮!
洪承畴说的没错,越是出类拔萃的将军,越是不容于他们的主子。比如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韩信;比如被自毁长城的檀道济;比如岳飞、比如兰陵王。
这些都有点远,近的来说,比如蓝玉,比如圆嘟嘟,额。圆嘟嘟不算,还没到功高震主那个境界。
所以说,朱常渊的命运可想而知,同样。也可以预期。
洪承畴接着说道:“我们只需要做个推手,让朱常渊辽东棋手的生涯快速结束而已。”
“如何推?”
这是关键,而且,皇太极没说的是,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双管齐下。”洪承畴眉目突然一冷,说道:“第一。陛下要和大明京师那边的外臣联系好,散布谣言,鼓动崇祯,让他对朱常渊心生疑虑。”
“至于第二。”洪承畴深深的看了一眼皇太极,开口说出:“拖住朱常渊,尽量不要和他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尽量等到明朝自己将他召回去。”
第一点容易做,而且依照崇祯皇帝的性子,也极其容易做成功。
可是第二点,就有点难度了,不过洪承畴相信,便是有足够的难度,皇太极也得往上冲,没办法,硬打是打不过人家的,这一点是无数不相信的人前赴后继,才得出的结论。
皇太极没有表态,听完洪承畴的话,他就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
沉思了好一段时间,随意一挥手,道:“洪先生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你今天的建议很好,朕会考虑。”
打发走洪承畴和范文程,皇太极从座位上站起来,目光直视多尔衮,问道:“十四弟以为洪承畴的这个主意如何?”
多尔衮想了一会,拱手坦言道:“有可取之处,不过却要耗时日久。”看看皇帝没有任何表示,又道:“以臣弟之见,朱常渊虽然厉害,可是十五弟也非浪得虚名,若是决一生死,孰弱孰强,尤为可知也。”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武将来说,多尔衮主战。
就算他心中认为范文程和洪承畴是对的,一般情况下也不能同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