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俾斯麦的德意志统一梦想被唐宁实现了一半,讽刺的是普鲁士变成了唯一一个不在联邦版图之内的邦国。
为了保证新成立的国家整合顺利,唐宁将亲自担任元首联邦主席一职,任期五年,为联邦制定可连任一次的规定,不过他表示自己任期满后应该不会谋求连任。而宪法将规定不论唐宁是否担任联邦主席,都会拥有唯一的以国家创始人的身份合法拥有私人军队的德意志公民,这个身份他在意大利也有,因此虽然他不再是意大利皇帝,但仍然在意大利拥有军队。
对于各邦国全部被迫下台的君主们,唐宁保证他们的财产不受侵犯,并且在他任期的五年内将一部分原邦国境内的税收交给君主们,以帮助他们渡过“艰难的时光”。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可怜的巴伐利亚小国王就被放了出来。
国际工人联合会在这一次政变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德意志联邦境内的工人享有全球第一个合法罢工权利,并且所有工人不分种族、男女、财产多寡都享有下议院投票权。上议院拥有略小于下议院的权力,由主席提名,但一旦提名之后就是终身制的,除非议员自己辞职,有点像美国的*官制度。这样可以保障上议院不会被主席完全控制。
为了保障大战之后初期大量失业工人的生活,温莎财团旗下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一小时工作制”岗位,至少吃一天的饱饭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企业都把一周的工作都安排在一天,以免工人走来走去不方便,上下班也要花费精力的是吧。甚至不少被摊派的企业实在没什么岗位,直接开放食堂给来“工作”的工人了事,工人们想要帮手还被嫌弃碍事。
这种事情被曝光之后,唐宁便称:“从某种角度来说,马克思先生的*预言有一定的道理。生产力提高了,工厂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国家只好提高税收以福利的形式分派给国家公民了。但那种完全不需要资本和市场的社会在很长时期内是不可想象的,工业界很快就会找到新的增长点,那里需要新的工人。”
唐宁对待战败国法国和普鲁士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巨额的赔款——的用途。他居然声称把所有的赔款用于敌方国家伤亡士兵的补贴,己方士兵伤亡少,全部费用由温莎财团自己负担。
法国和普鲁士两国政府眼睁睁看着自己支付了巨资的战争赔款,然后被唐宁用来收买自己国家的民心。这些民心将在和平之后温莎财团的生意在法国和普鲁士展开有莫大的好处,你想想退役老兵们每个月都去苏黎世银行领取津贴而自己的祖国啥也没有给,这是一种怎样的纠结?
要奥地利割让“江苏”实在太伤身了,一直到维也纳被中国和日本军团兵临城下,奥地利皇帝才不得不借助皇后的关系求饶。温莎财团就像绞肉机一样,一点一点地威胁奥地利的利益,这一回,西部要割一大块肉了,这一大块肉比瑞士整个国家还要大。
如果再不投降,等到维也纳陷落,不知道唐宁会有什么丧心病狂的要求,哈布斯堡王朝没有了选择,只能忍受跟普鲁士一样的屈辱,割地赔款,赔款还被苏黎世银行用来发给自己国家伤亡的士兵及其家属。
得到“捷克”之后,德意志联邦的国土面积基本上跟后世的德国一样大了,而且跟波兰还连了起来,对于进一步逼迫俄国大有好处。
温莎军事集团一举打败法国、普鲁士、俄国和奥地利四大列强,声威达到有史以来的顶峰,连盟友丹麦都有点害怕,现在唐宁已经是德意志联邦的主席了,他会不会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有什么想法?
对此,唐宁公布表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属于丹麦领土,如果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日尔曼民族呆不习惯欢迎回到德国来,我们会负责搬家的费用。所谓君不戏言最适合用在唐宁身上,此刻的唐大人声誉和脸面变成了天大的事,丹麦人这才放心下来,他们的新国王用支持温莎财团的方法捍卫了丹麦的主权利益,变成了相当受欢迎的君主。
对于北约的新成员巴西来说这就是一场超级天灾*了,投靠的大军事集团居然集体被打跨,荷兰人黯然没有出席在巴黎的北约“峰会”,其后默默地发表了退出北约的声明,象征性的宣告了北约的全面失败,还有谁来罩着北约的南美小弟呢?
温莎财团在欧洲的胜利一下子打散了北约和德意志邦联两大组织,成为无人敢惹的超级力量。
234。第234章最后的战场
现在,慕尼黑将成为德意志联邦的首都。而巴伐利亚的小国王则郁闷地沉迷于用所有的财力去建造他的天鹅堡,再也无心政事,怨恨慕尼黑侯爵这种事他想也不敢想,这人是大魔头,不属于人间的力量可以抗衡的。他的表姑茜茜公主对此非常抱歉,向唐宁要了很多资源来帮在巴伐利亚刚刚登基几个月就退位的小国王建造他的童话城堡。
其实,路德维希二世有点像宋徽宗,对艺术充满了热情,而对政治没有什么手段,在政变的最关键阶段,他连像样的反抗都没有。这也不能怪小国王,他刚刚登基的时候,这位小国王有一个很神奇的忘年交——俾斯麦,俾斯麦就曾经警告过他:“你知道巴伐利亚真正的国王是谁吗?”
这个奇怪的话隐藏着的杀机就是:温莎财团旗下所有企业所交的税占整个巴伐利亚王国政府三分之一左右,可见温莎帝国赚的钱其实是真正的富可敌国。照这个逻辑,唐宁其实是英格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真正国王。
当时,小路德维希没放在心上,他认为唐宁是茜茜的丈夫、父王的朋友,应该不会像俾斯麦说的那样危险,不料,老狐狸俾斯麦还真是说对了。政变发生之后茜茜很不高兴,质问唐宁为什么这么做?唐宁回答:“大象不是食肉动物,没有攻击性,但如果狮子挡住了它的去路……”
温莎财团就是大象,它只想自由自在地寻找自己的食物、水源,保护好自己的同胞,万一碰到挡在路上的不识时务者,就只能放对一较高下。现在,不识时务的只剩下好战的俄罗斯民族,宁可打游击也不屈服。
巴西已经表示愿意把林业政策交给温莎帝国主义了,但淡水河谷公司已经进行了外交、战争、舆论融资,此事已经不可善终。于是,淡水河谷公司提出了更凶残的“资源政策”方案,不仅是林业,巴西的所有自然资源政策都必须由淡水河谷公司组建的内阁级“资源部”来决定,并且,提出的政策连皇帝也不能否决,只能由全民公投否决。更令巴西人无法忍受的是资源部还将拥有独立于巴西政府的警察系统。
欧战已经停止,事实证明温莎军事集团的远征军可以粉碎任何敌人,阿根廷被吓倒了,不敢跟巴西一起干涉巴拉圭入侵乌拉圭,甚至允许巴拉圭军队经过阿根廷国土去进攻巴西南部的国土。
虽然有大象在一旁冷冷的看着,巴西也不得不对巴拉圭的进攻有所反应,南美的大战爆发。温莎集团的大部队还在德意志的国土上休整,不过可以派空军支援小佩洛斯的军队。
飞艇侦察机拥有远程飞行能力,第一个到达南美战场,帮助小佩收集军情,并为巴拉圭的炮兵指定靠谱的进攻坐标,仅仅这一项就使得巴西人特难受。载着直升机的重巡洋舰到达南美战场时,巴西军队就更痛苦了,前线的将士打着打着,忽然发现没粮食吃了,因为直升机可以直奔巴西后方的补给线,用机枪把送粮的护粮军扫得人仰马翻。
随着燃料电池引擎的直接供给,各工业实力强劲的国家都研制了自己的卡车车型,这种其实才是最重要的物流中坚力量。轻型卡车是这些非温莎系车厂的主力,重型卡车则被温莎系的车厂所垄断了。所以巴西的补给队里也有一些轻卡,有时候是人仰车翻。
虽有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惨败的前车之鉴,美国海军还是想碰碰运气,他们的潜艇在巴西海域帮盟友一把,在两次试探性的进攻中,两艘潜艇一一被撂翻,证实了温莎帝国的海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克制潜艇的技术,北约唯一能够逆袭的机会也丧失殆尽。
换言之,巴西人没救了。
巴拉圭人在先进步枪、大炮还有空军的合力下,打得很顺手,兴奋得想向巴西的经济中心圣保罗进军,跟唐宁说:“要不,我帮你打下巴西算了,到时候领土再多分我一点。”
谢谢您了,还是我自己来。唐宁婉拒了小佩洛斯的“好意”,以免他的囊中之物巴西国土被进一步削弱。对打巴西很热心的还是有日本人,不过,唐宁也婉拒了日本人的“好意”,加州已经有很多日军了,为了在海外的势力均衡,这一次日军就退到次要的位置,远征欧洲的10万大军只准许了一万人奔赴南美战场,其余的都留在捷克稳定局面,而大清的5万远征军则全部投放到巴西去。
大清和日本组成的这一票6万军队用来进攻最重要的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而另外石墙杰克逊统帅的5万美利坚军团用来进攻北部比较热的福塔雷萨、累西腓两个港口为中心的地区。
石墙杰克逊是南方军最勇猛的将领之一,几乎在战术上战无不胜,甚至有人认为他的生死在南北战争中是一个转折点。他在弗吉尼亚作战时被友军误伤,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像历史上一样死去,而是被温莎军医院救了回来,一直在里士满疗养,后来南北战争打完了,他身体恢复之后自告奋勇参加温莎财团的欧洲远征军,热心打仗的他这一次又很积极地去征讨巴西。唐宁需要东印度军团维护新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局面,所以同意了他的请求。
联盟国方面,因为这已经不是在为国作战,所以这一票5万人改成了志愿军,不愿打仗的可以返乡。因为跟温莎财团打仗很过瘾,只有一万人离开了军队,这些人由东印度军团补足,所以巴西北方战区仍然是5万人。唐宁狂妄放言,征服巴西,这南北战区的11万人足矣。
巴西南方军队发现只要他们的粮队扮成平民就不会被袭击,这是因为南方战区的长官是号称玻璃心将军的唐萨拉,只要没得到上方的直接指示,他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打仗。这给清日联军的进攻效果打了个折扣,日方的统帅西乡隆盛对此很不满。他跟随唐宁南征北战,资格可比唐萨拉老多了,不过这一次南方战区以大清*队为主,所以他只能屈居人下。
就算这样,跟杰克逊一样好战的西乡君仍然兴匆匆地带着一万日军来里约热内卢这边打仗。这年头,法国、普鲁士都被打败,以后打仗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这一次巴西战争搞不好是最后的机会呢。
杰克逊那边的北方战场炮声隆隆,已经打得不亦乐乎,南方战场的唐萨拉仍然没有开打,只是不停地在里约附近找登陆点,等待步兵战车运过来。唐萨拉认为战争一定要把己方的伤亡尽量降到最小,双方的平民也要尽量不伤亡,他惊讶地发现日本武士有一种想死在战场上的精神,幸好他们不是敌人……
失去指挥权的西乡隆盛郁闷无比,经常亲自去侦察敌人后方,而且他认为用飞艇太娘炮,最喜欢开着攻击直升机去侦察,这货拉风,不顾攻击直升机的舒适性完全比不上多用途直升机。
由于直升机的战争用途要远远超过飞艇,唐宁决定这种娘炮的飞行器是时候向友好国家开放了,当然,仍然是温莎财团的招牌式的租赁方式,驾驶员也可以出租。最后,一艘飞艇的年租金是600英镑,比最高昂的汽车欧陆gt要贵那么100英镑,这可是飞行器啊。军方与阔佬都对租用飞艇非常感兴趣。
飞艇自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出过重大飞行事故,那些爱惜自己老命的有钱人也很信任白鲸飞艇公司的技术。这些友好国家居然还包括普鲁士在内。此时的普鲁士已经是维多利亚长公主的丈夫,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的腓特烈三世,所以普鲁士摇身一变,居然成了温莎财团的友好国家,王室成功地申请到了租用飞艇的许可。
自由主义的普鲁士新国王被自由开放的普鲁士媒体称为“忘记了战争的耻辱”。美国人当然也是擅长忘记耻辱的,反正林肯再干一任就走人了,不用打仗了对他和他的人民来说相当划算。只有法国人和俄国人不忘国耻,国家控制的媒体天天宣传反温莎的言论,“我们被欺负了”“我们要复仇”诸如此类。
如此善忘的北方佬很快赢得了资本的青睐,战后重建的步伐相当快,太平洋铁路和温莎财团主导的南太平洋铁路暗中发起了速度竞赛。其实,铁路时代只所以公路没有跟上,是因为交通工具的限制,现在这个限制被燃料电池的出现打破了,各种基于燃料电池的廉价汽车开始面世,因此,公路的兴起也成了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
美国南方跟北方的不同是温莎财团已经主导在用预制件混凝土技术铺设高等级州际公路,这一点北方的资本还没考虑到。
根据唐宁的石油理论,墨西哥湾存在石油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德州、路易斯安那州的沿岸都有环球勘探公司的飞艇在作业。当巴西战争开始全面爆发时,德州第一处油田被发现,储量还不小,极大地拓展了温莎石油帝国的版图。经过初步的测量,德州的油气田含氦量就是高,这口德州油气田将极大地再一次降低生产氦气的成本。
这一次勘探是由洛克菲勒、德州政府、查尔斯·摩根、范德比尔特等联合投资的,因此,原本穷得叮当响的德州政府开始变阔起来。而德州政府则在讨论是把股份卖给德州民众呢,还是继续让政府持股。
235。第235章气球
石油是越来越多,以甲醇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也越来越多,对此,唐宁希望让风力统治能源市场的理想受到挑战,他又想到一个绝招,让风力弱小的地方也能享受风力发电的好处——人造风。
说白了,这是对流发电系统,特别合适炎热、弱风、干燥的地区,这些地方的高空温度与地面温度差别非常大,可以建造一座巨大的对流塔,将地面的水抽到高空将水雾化之后喷洒以冷却空气,这是与热气球的相反的物理作用,冷空气忽然获得了势能往下坠,在底部打洞装上风车,“人造风”就顺着洞口喷出,经过计算,突然获得势能的空气的能效相当可观,
这种人造风产生的能量大约有50%用于抽水,当对流塔高达一千米的时候,它的发电成本将远远低于现在的普通风车。这么高的建筑当然不能浪费了,它的顶部还可以建成广播、电报发射塔。
能够比对流塔更便宜的就只有水力发电了,还有不计环境成本的火力发电,这个似乎不会发生,因为温莎帝国垄断了石油,他不会让甲醇发电的成本低于对流塔的,更不会让大量劣质的石油炼出来的柴油、汽油占领火电市场。高纯度的甲醇发电将不会给环保带来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地方既没有风又不干燥、炎热,但阳光充足,可以使用太阳能热发电,在地面铺满镜子对准高处的集热塔那种。真的是啥都没有,只好期待着高压电线把远处的电力输送过来,或者建造甲醇发电站了。
甲醇发电站最好建在铁路或者港口,实在耗电量大的电站甚至可以建造输甲醇的管道。经过令人欣慰的数年发展,最近统计数据显示,风电占所有发电量的70%以上,因此其成本也是目前各种方案当中最低的,甚至科学家们在怀疑有没有研发水电的必要,有人问过唐宁这个问题,他却笑而不语。
德州油气田的发现,使唐宁又有了新想法。最近,伦敦在进行通过风鸟快递网络运送急诊病人的测试,参与测试的人员普遍表示在密闭的管道里很不舒服,因为运送时只能一个人,所以如果是心慌意乱的病人,那就更不堪了。
氦气的降价使得大规模生产飞艇成为可能,唐宁诞生了用氦气作为升力,利用风鸟网络的电磁推动力研发飘在路灯上方的客运气球的想法。这种客运气球非常简单廉价,采用坚韧的塑料做支撑,即使是气球炸了,乘客最多被倒挂在路灯高的悬索上,而无性命之忧。
而乘客的环境则舒适多了,根据初步的设计,悬索气球可以比较宽裕地容纳四名乘客,经过强化的电磁推力则可以使气球以50公里的时速巡航,跟当下主流的火车一个速度。
这种公众交通工具妙在不会拥堵,因此50公里的时速在大都市中简直是飞鸟的速度,相当于在15分钟内到达伦敦的任何一个节点。你还可以乘坐气球做城际旅行。对大众来说,以往的城际旅行主要靠火车,都得准点,然而悬索气球就像可以跨城旅行的出租车,随时随地可以上下。
气球可以气死火车的地方是它的视野好,你想象一下在路灯的高处眺望美丽的原野的场景,你还愿意和陌生人挤在笼子般的火车车厢里吗?在设计这种交通工具时,唐宁的脑子时尽是满城飘着气球的浪漫城市,很快,伦敦、慕尼黑、米兰……都要变成这种无比浪漫的城市。连上班族都坐着气球上班,一天的好心情就开始飘飘然了。
唐宁希望人人都能飘着去上班,不过,初始阶段这种交通工具会比公交车稍微贵点,只有中等收入人群才舍得花这份浪漫的钱。他们才是社会的骨干力量,将来也许光是看这个城市飘的悬索气球有多少只就大概知道城市的实力如何了。
悬索气球是没有驾驶员的,它其实就是有一个“包裹”,在站点上车时由操作员设定好目的地,中间全程由气球本身携带的信息来导航。气球上设计了一个紧急按钮,按下之后气球会自动停靠最近的站点。
悬索网络最可能出现的大面积故障是停电事故。为此,唐宁设计了一个紧急备用电力系统,它足以使大部分的气球紧急停靠最近站点,极少数倒霉乘客会有抢险车去搭救。
要召唤气球巴士,在站点确定好目的地,选择好是否愿意搭伙,控制中心会计算出最近的空闲气球到达你所在站点的位置的时间,这大概都不会超过三五分钟,上下班高峰时会久一点。
一个人霸占一个气球的是比较高收入者,还有更厉害的——私人气球。它就停靠在你指定的站点,随时供你自由差遣,然后享受没有拥堵的私人轨道交通工具。对于企业主、高级官员来说,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私人火车”。
只要你不是探险家、越野爱好者,拥有私人气球的感觉比拥有私人汽车还好。这种私人气球是可以听从你的远程召唤随时来伺候你的哦。“sweetheart,我派我的气球去接你!”新时代的土豪泡妞时的口头禅是这样的。
其实气球交通的思路是跟地铁一样的,都是在空间上避开与其它交通工具的冲突,大部分交通都拥挤在地面上,天上与地下则非常地开阔。相比较而言,近地空中交通的建设成本要低很多,而且视野好啊。同样的成本,你愿意在天上飘还是在地下钻啊?肯定是天上啦,否则古代人就不会幻想出天堂与地狱的对立。
由于气球拥有一定的体积,那些古老的拥挤的街道就无法通过了,风鸟快递公司在电讯报上公开了这个项目,请有意用悬索气球缓解交通拥堵的城市规划部门注意给气球留出空间来。
浪漫的意大利人对此计划非常支持,米兰成了第一个实验城市。法国人是肯定不支持这个东西的,不但因为他们很排斥温莎财团,更因为他们的公交车产业比较发达,这货明显有挤兑普通公交车的嫌疑嘛。
由于无线电报的奥秘被揭开,广播的秘密也很快被《科学》杂志的各种研究所弄明白,全民广播时代终于到来了。bbc主导的英国无线通讯委员会向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发出邀请,这是一次关于无线电通讯波段分配的国际会议,在受邀的国家中,只有法国、俄国没有参加,连正在被打的巴西都派人来了。
bbc是想借这次机会请各国政府把无线电波频段拍卖,以保证其在合法使用中不会在万象纷乱的商业应用中互相干扰。英国、德意志联邦政府当然是很快就开始了拍卖活动,bbc买下了两国近一半的全国性通讯波段,其他的国家则还在考虑,他们有些政府官员是没搞懂无线电波段划分的意义,有的是因为怕国内没有相应的商业机构竞争,白白地让bbc这个广播通讯巨无霸低价买了去。
在英国无线通讯委员会的研究下,把波段划分为长波广播、短波广播、飞航用波段、军用波段。各国虽然没有正式通过法案,但大都默认了这个方案,反温莎做得最过份的法国却偏偏不服从这个分配,一大堆的广播就在飞航用波段搞商业广播,因此空中巴士公司警告将停飞所有往法国的航班。
倔强的法国人没有屈服,法国成了全欧洲唯一没有飞行交通的国家,他们不可能用那不成熟的动力滑翔伞来搞客运。纵然广播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全国性、国际性的只有唐宁创立的bbc、国际广播公司、大清皇家电台三家。
这三家电台所营业的地区出售的收音机更是设置成了十几个直接收听的按钮,如:第一个按钮是英语频道,第二个是德语频道,第三个是法语频道,第四个是意大利语频道,第五个是中文频道,第六个是日语频道……不在按钮上的频道才是人们熟悉的旋钮式搜寻方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