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定的食物,国家给减税,因此,国家可以少出钱。

二、住宿保障。政府提供土地,将基本保障性住房小区交给企业去竞标。可想而知,拥有世界上最低成本技术的shell建筑公司的蛋壳建筑公司将会去投标,并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这会让流离失所的人群和破产者至少拥有奴隶般的集体宿舍。

三、最低工资津贴。政府强制给企业划定最低工资是个愚蠢的行为,因为那会降低就业率,更好的作法是政府可以补贴那些低收入雇员。

四、转业培训福利。政府收集就业市场的数据,为失业人群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培训机会。这个东西是唐宁非常看重的面向未来的模式,因为经济危机往往是产能过剩,一些行业要大量释放劳动力,所以转业培训做得越好,危机越早被化解。

五、健康保障。印度那种全民医保是唐宁最看好的,可惜在德国不一定能通过这么极端的方案,如果不是交给温莎医院来做,医保的费用那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六、工伤保障。

七、自然灾害保障。

八、退休金制度。

唐主席的八项社保级别法案推出之后,公示到各州去,由每个州的议会自己商量要加入哪个级别的社保体系。加州、印度、马来亚、巴西等地的政府官员纷纷来德国考察这些制度的实施情况。其中巴伐利亚州成为全球第一个所有八项保障都齐活的地区,并且社保金之高,令人艳羡。

跟家人在慕尼黑度过了愉快的一段时间之后,闲不住的唐宁又准备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了。这一次目的地仍然是有一定的危险性——西伯利亚。俄国人事实上已经失去了鄂木斯克及以东的绝对控制权,因为石达开的军队已经占领了鄂木斯克这个交通要道,应温莎财团的要求,占领的俄国领土全部交给温莎的多国雇佣兵,在这个最前线,是唐宁的丹麦与瑞典雇佣兵军团。

鄂木斯克离俄国的军事重镇叶卡捷琳堡仅一千公里,自此打住的话,俄国人丧失的领土将超过三分之二。它是乌拉尔山以东除了新西伯利亚城之外最大的城市,西西伯利亚州的总督府所在地,将成为唐宁规划中的西伯利亚大动脉的西端终点。

为了统治这目前已经比整个欧洲还要广袤的土地,唐宁将在此地实施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渴望了很久很久的共产制度!他把它命名为苏维埃联盟,任命马克思为苏联第一任总书记,马克思在以色列的种种政策经常被上议院否决,非常郁闷,所以他决定到苏联来发展,反正他活力充沛,很快又学会了俄语。

总书记掌管苏联的行政权,为该国制定全球第一个纯的计划经济体系,唐宁打算先不干预马克思的执政,任凭他作,但苏联将是eic的保护国,没有独立的军事部门。

全世界的资本家惊呆了,要是拿个小国来做试验倒也罢了,现在唐宁把比欧洲还大的地方交给了马克思乱搞,真是要天下大乱啊,纽约时报记者忧心匆匆地问唐宁一句:“你真的看好消灭市场的社会模式吗?”

唐宁说:“我会尽力帮助马克思成功,如果他都做不成,估计以后也没有人做得成了。”

马克思已经不是当年穷困潦倒,连最喜爱的女儿生病都没有钱去拿药的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充满了怨念,不鼓吹暴力才怪了。现在的马克思已经被全球最大的资本家糖衣炮弹腐蚀得差不多了,连唐宁都很难想象导师大人居然现在还坚持计划经济要比市场经济好。

俄罗斯民族是个战斗民族,为了统治抢来的国土,唐宁必须采取极端政策,这是他支持总书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这一场彻底的实验能够一锤定音地得出结论——到底人类能不能搞计划经济。

唐宁隐约地感到,如果凭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可能是可以搞成的,事实上他一个人建立了跟共产制度差不多的温莎财团,财团里的成员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组织的保护,似乎跟一个共产国家也没多大差别。

但他很好奇马克思会怎么折腾这个国家,为了表示支持总书记的工作,苏黎世银行凑了一千万英镑的无息贷款给苏联,没有规定马克思怎么用,也没有规定什么时候还。

这一千万是苏联的外汇储备,内部将在苏黎世银行的帮助下发行卢布。最后,干脆苏联中央银行采用苏黎世银行的平台系统,这不是唐宁要求的结果,但马克思自身对庞杂的金融体系运作没有精力去了解,伟大的苏联还有那么多的事务要他老人家去指导,交给别人也不放心,还是交给苏黎世银行算了。

不仅马克思放心,别人也放心,你说一个号称要消灭资本家的地方,要是没有苏黎世银行的保障,哪个企业家敢去投资啊?新苏联是个真正的穷国,没有国外企业家来办厂,很多产业都落后得不行,所以苏黎世银行的金字招牌是必不可少的。

唐宁很熟悉的一个名词闪亮登场了,马克思确立金融系统之后成立了最重要的行政部门——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不过,马克思比历史上的计划委员会高明之处就是没有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之类的东西,因为定死一个时间似乎很愚蠢,做得好很快就可以结束一个阶段并开始下一阶段嘛,考虑不足的话,超过五年也很正常。

计划委员会的第一个阶段确定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国策是不允许私人资本存在,所以就算是企业家来办事,都是给国家打工,政府给钱,你帮做事,不想干你别来,这种政策显然吸引力不高,来给苏联打工的都是在别的国家混不下去的低能厂长们。

唐宁在一旁窃笑,哈哈,老马马上就碰到难题了,真正的雄才大略的企业家肯定是逐利的,没有给别人打工的习惯,哪怕是给国家打工。他才不会命令旗下企业去给苏联打工,自己借钱给别人,还去给别人打工,这是有病吗?

现在修路最厉害的工厂已经不是唐宁的工厂,自从他创建了预制件式水泥路的模式以来,很多的路桥公司跟进,有的已经经过自己的苦心摸索做得比唐宁的公司还好,其中一个就是曾经跟唐宁在卢森堡吃lpg女孩飞醋的那个家伙鲁尔的父亲布依隆。布依隆从水泥生意转到了水泥路铺设的生意,是卢森堡的公路大王。当然了,起重机、推土机等必须的机械还是得从苏伊士运河公司购买。

苏联交通部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说动了卢森堡公路大王,一起出资成立苏联路桥总公司,布依隆提供全部技术和工程师,可占到这个路桥巨无霸的10%股份。这个时候,欧美的资本家突然在心中打了一个激灵,哇,似乎参与苏联的建设可以取得一个垄断型公司的股份,有点意思,这是垄断一个比欧洲还大的国家啊。

仿佛闻到腥味儿一般,嗜血的资本家终于被可以占部分股权的机会引诱来了,全球的优秀企业都跑来苏联考察一下。在这一波个外企投资小*中,苏联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垄断企业:苏联石油总公司,苏联化工总公司,苏联国家电网,苏联国家水资源总公司,苏联建筑总公司,苏联钢铁总公司,苏联人寿保险公司,苏联财产保险公司,苏联社会保险公司,苏联汽车总厂,苏联矿业总公司,苏联兵器工业集团,苏联邮政集团,苏联冶金集团,苏联铝业总公司,苏联商业地产总公司,苏联建材总公司,苏联电机总公司,苏联粮食总公司,苏联煤炭工业集团,苏联船舶总公司,苏联重工业集团,苏联民用建筑总公司。

这些国家垄断企业有一个特点,参股的国外资本最多只能占有10%的股份,由于预见到的垄断地位,还是有相当多的优秀企业跑来参股,因此,合作伙伴的质量还挺高的。所有这些企业中,最奇葩的当属苏联国家电信集团,因为这个产业几乎没有别的公司可能跟温莎的电信帝国来竞争,却又是不可或缺的产业,因此,苏联国家电信集团不得不由温莎帝国来参股,并且是在所有垄断国企中占最高的股权,达50%。

至于说西伯利亚大动脉属于什么东西?这个很难说,因为苏联总书记对此态度非常暧昧,泰晤士报称之为“国中之国”的一条线路。偏偏它又是苏联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因此,温莎财团事实上还是控制了苏联的金融、电信和交通三大要害部门,被纽约时报称为“把国家当成了商业模式,将一个国家的企业全部垄断,这钱赚得太爽了。”

天地良心,唐宁根本就不看好行政垄断模式,英国的已经被废弃的原始东印度公司垄断模式以及公会垄断模式不早就证明了这效率不高吗?现在是草创阶段,所以欧美才以为这10%的垄断公司股份很有前途,哼,等着瞧吧。

应苏联总书记马克思同志的要求,西伯利亚大动脉这个利国利民的伟大项目要早日开工,所以“人类足迹公司”重新规划了动工方案,从札幌出发的两路建设大军变成了三路,多出来的当然是直奔西伯利亚,把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西伯利亚大动脉”给建造出来。

跟历史上的苏联不一样的是,马氏苏联非常的自由,从一开始就被苏联内部各路媒体批评国营企业对私人企业的压制,幸好马克思在以色列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他仍然独来独往,要把人类从经济危机的漩涡中拯救出来。

欧美的经济学家讽刺道:“经济危机是真的根除了,因为根本没有繁荣,危机不危机都是那个德性。”

李鸿章也嘲笑苏联,说他们的水平似乎跟太平天国差不多,希望搞最大的平等,等着瞧吧,平等就把工人的积极性锁死了,工厂一点活力都没有。大清国对这话深表赞同,大清媒体都称苏联为“苏联太平天国”。

不管外界如何嘲笑,苏联至少做到了把最底层无产阶级的工人、农民从匮乏至死的边缘拯救了出来,至少国家是保证他们有饭吃的,根本没有失业率,所有的工人、农民都得安排工作,薪水多少那是另一回事。

政策性安排工作是资本家最怕的一件事,那是降低企业盈利的最大杀手啊,投资到垄断企业的资本家拼命地拦着政府干这件事,因此,苏联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世界奇观——资本家上街去游行示威。经常打着这样的标语“请政府不要再往我们公司里塞人,否则我就破产了!——苏联路桥总公司投资人布依隆”。

这一场景被纽约时报刊登成头版照片,成为爆笑一幕,给再往苏联投资的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

每当出现这种爆笑事件的时候,招人完全自主的苏联电信就特别自豪,他们保持着良好的运营状态,在内部还是资本家管理工人那一套,井井有条,商业逻辑清晰,在苏联,电信公司是最好的国营企业,首都新西伯利亚流传着“嫁人就嫁电信郎”的童谣。

255。第255章鱼老大

贝加尔湖。全球最大的淡水水体,水深处可达1600米,溶在湖中的丰富氧气给在其中生活的生物提供了生存保障,其生物多样性蔚为壮观。酷爱野性生活的唐宁带着一批同好来此寻找乐子。

这帮人中,有美国首富范德比尔特,日本首富三菱财团的岩琦弥太郎,马来亚首富路透,他嫌当马来亚总督不够享受,终于弃政从商。还有卢森堡首富,被苏联政府弄得很不爽的布依隆,大清的两个有钱人,山西首富祁泰裕和广东首富徐荣村,两个跟着唐宁发财的大买办,徐荣村的侄子,财富界的后起之秀徐润也荣幸地被叔父带来见更大的世面。

还有瑞典富人,是不是首富唐宁不知道,ikea的合伙人诺贝尔、当英格兰首富多年的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新晋的意大利首富穆齐,因为跟唐宁合伙了电话研制,并将其融入了电报机,因此被唐宁送了意大利电信15%的股份,还大量参股世界各国的国家级电信公司,随着英电报公司被大拆分和电信业的大发展,被意大利人评为首富。

这个只有唐宁才有可能召集起来的首富俱乐部来到贝尔加湖耍乐,进行抓鱼友谊赛,比赛规则是任凭参赛选手使用自己的工具,看谁抓的鱼多,除了第一名之外,所有输家都要做一件好事,比如给博物馆捐点钱,创办一所学校之类的。而在10个人中倒数的5个要为赢的5个人烤鱼,中间那个就自己动手罢了。

这被算计的9个首富还不知道,早就入了阴谋家的彀中,原来,唐宁为了这一次抓鱼特地让ibm、以色列军事工业集团和鱼类学家们研制了特殊的抓鱼工具,这个赌约就为了显摆这个有趣的鱼猎工具而搞的。

每一次去玩唐宁都喜欢搞点新鲜玩意,比如上次去新几内亚,他就发明了好用的可以打猎的十字弓,那玩意儿在贝加尔湖这么开阔的水域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他给研发团队画了一个概念图,名字是:声纳鱼叉。

鱼叉是像一根竹子被横一刀、纵一刀切成了四段,它头部是开口的,越往里越紧,所以可以叉住鱼。现在很多的部落渔民还使用它来叉鱼。对于一件好用的抓鱼工具来说,当然是越匀实越好,因此唐宁设计的鱼叉是用铝合金做的,弹性十足,重量适中,它要求能够在弹射器的推动下扔出10米到50米远。

经过灭鼠投石机的发明,大家已经知道,机器参与的投掷是相当精准的,鱼叉被弹射器当成标枪,能够在10至50米范围内误差在10厘米左右击中接近水面的鱼类。声纳当然是和来锁定鱼的位置的,由以色列来研发,ibm公司则负责制作计算投掷力道的程序。

鱼类学家则负责制定鱼叉快艇的速度、飞叉的射程和弹道等参数并作为实验的最后一环。还有一个安全问题,为了避免叉到游泳的人类,声纳要实验合适的参数,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是要出人命的。

11只豪华快艇分别从大型豪华游艇上放出来,11个赌徒各自带着自己的神秘装备抓鱼去也。他们当中有实心眼儿的,如莱昂内尔,端着一套豪华钓鱼竿,发现别人都对自己的渔具藏着掖着的时候,他感到不太妙。

每一只快艇上面都有一个电报机,在夏威夷给哮喘国王联合会诊的时候,大家已经见识过了电报会议系统,首富们使用的这几台电报机显然都是最高级的,a4纸大小的液晶屏,相当于14。3英寸的屏。在电报会议模式下,就像是qq群,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群因为这一次游玩而成立,叫“贝加尔湖俱乐部”。

屏的左侧列出了与会者的名单,右侧则是他们的聊天记录。他们分开之后,唐宁四下张望,已经是互相不太看得清楚的距离,可以开挂了,刚要开始,发现这帮人在群里聊天,岩琦弥太郎说:“我要开动了!”而诺贝尔说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等下有巨大的声音请大家不要惊讶。”

正在大家纷纷询问诺贝尔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时,“轰”的一声爆炸声,妈呀,诺贝尔居然用炸药来炸鱼,想明这点,唐宁差点掉到湖里去,太有创意了!胜负的结果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渔友们纷纷咒骂诺贝尔小子太丧心病狂,会遭报应的。不知哪位渔友有此神力,炸药小子真的报应了,第三次爆破时不小心被激起的波浪掀翻掉落水中,不仅炸药小子变成了落汤鸡,刚刚被冲击波震晕的几只鱼也都掉落到湖中,有近半落网之鱼竟又逃出生天。更何虑的是他附近的鱼都被爆炸声吓跑了,因此后面的捕捞作业愈加艰难,渔友们无不拍手称快。

自作孽不可活啊,唐宁放心地开挂了,两大机器制造尖端机构的联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声波碰到物体之后会发生波长的改变,如果是物体在远离,则波长变长,如果是物体在接近,则波长变短,并且从改变的幅度可以大致判断物体的运动速度,只有鱼儿以一个比较缓慢的速度游动时,飞叉才会激射而出,此时双方相距仍然有几十米的距离,因为光线遇到水会折射,导致鱼儿的视线被限定在几米直径的一范围内,鱼鹰就是利用这点在水面滑翔突然出现在鱼儿的上空伸出利爪,一抓一个准,飞叉的速度比鱼鹰还快,因此鱼儿很难幸免。

在广阔的水面上如何找到鱼儿是一个问题,这是其它所有人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唐宁天才的直觉里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把声纳都搬出来了,50米半径内的鱼群的影踪都无所遁形,只要能被发现,就能自动选择一只大小合适的,游动速度合适的一只来发射飞叉,如果发现的鱼儿速度太快,则自动调整快艇的方向追踪鱼群,可谓机智敏捷,全球最厉害的小型渔船,有了它,就算唐宁现在破产了一无所有,也保证有一份中产阶级的打渔收入。

竞争对手们非常关心这个竞赛始作俑者的表现,范德比尔特悄悄拿出望远镜来观察,看到了飞叉掠过天空的奇异场景,喃喃道:“这样也能叉到鱼?不太可能吧?”不由地在群里问:“唐老板叉到多少鱼了?”

唐宁奇道:“你怎么知道我用的是叉叉?”如此一来,大伙儿都知道了唐宁在用鱼叉,离得近的纷纷拿望远镜来瞧。

接下来是晒渔具时间,两个来自大清的首富用的是江浙渔民惯用的渔网,万一给他们发现一群鱼的话,很可能一下子就捞到超多的鱼儿,所以也是潜在的赢家。而意大利电信大亨穆齐使用的是自制的电鱼机,效果如何有待后观。岩琦弥太郎用的是巨大的捞鱼斗,路透干脆弄了一套潜水服和水下十字弓钻到水面以下去射鱼,也不怕贝加尔湖的寒冷。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岩琦弥太郎让助手捞鱼,自己静静地观察唐老板的鱼叉,越看越惊奇,我靠,这是一叉一个准啊,而且大都是十来公斤的大鱼,好像那些大鱼排好了队在前面等着被叉住一样。当然,这是岩琦弥太郎的错觉,由于鱼儿运动、风速、波浪等造成的误差,叉鱼的成功率大概在75%左右。

于是,岩琦弥太郎又在群里发言:“我预感到唐老板要赢……”

各路渔林高手显然不服,纷纷抛出“等着瞧吧”的言论。

渔猎大赛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唐宁的快艇以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逡巡在贝加尔湖广阔的湖面上,到了7公里之外时再往豪华游轮回走。远走高飞的时候效率高,差不多每分钟叉到一只鱼,回程的时候可能因为原路返回的关系,聪明的鱼儿也有远走高飞的习惯,因此效率暴降一倍,整个过程叉到了42只大鱼,真的是盘满钵满,总共超过了500公斤的湖鲜,这真是个吓人的数字,拿到市场上去卖的话,可以赚到5英镑,可以赚到一辆solo电动独轮车的年租金了!这才一个小时呢,如果一天工作8小时,那就是得是40英镑,10天的工作量就相当于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皇家科学院时从政府拿到的年金!

看到唐宁的快艇装得满满的,都快沉了,各路豪杰纷纷大呼小叫:“唐老板打渔也是一把好手啊!服了!”“哇,这不是唐老板早就藏在某个地方来骗我们的吧?怎么可能?我一路上遇到的鱼都没这么多?”

岩琦弥太郎呵呵笑道:“应该不是骗子,我亲眼看到他一只一只地叉鱼,我都看呆了。”

冠军已经毫无悬念了,因为在苏联的投资可能血本无归的卢森堡公路大亨布依隆无心玩猎,随便拿了根钓鱼竿,尴尬地发现自己在一个小时内只弄到了一只小鱼,给各位好汉当零食都不够。最凶猛的祁泰裕在湖里洒了一堆鱼饲料才不过网住了8只大小不一的鱼儿。

勤奋好学的诺贝尔赶紧要求打鱼大亨揭示外挂的原理,大伙儿得知鱼老板居然动用了巡洋舰的反潜技术之后,只好感叹生不逢时,遇到这样的竞争对手,哪有胜算?其实,大家都没有感觉到,ibm开发的船速、投掷力度与轨道计算程序才是黑科技中的黑科技。

各位首富们当然都是相当地商业敏感的,要是这种技术推广开来,就是一种很极端的渔业革命啊,一只大船放出十只快艇去叉鱼,一天下来可赚400英镑,一年下来就可以赚12万英镑以上!无论这种装置有多贵都可以买得起了。可惜,为了不让反潜技术外传,唐宁拒绝了首富们的“好意”,不打算发展飞叉渔业,只用来自己玩耍,还嘱咐大家不要对外人谈论他的声纳渔叉。

范德比尔特叹道:“现在我有点相信*了,试想唐老板随手发明的一种叉鱼工具就能满足500个人一天的食物需求,按需分配真的不远啊,至少不久之后的人类社会根本不用为食物而发愁。”

诺贝尔的数学比较好,会算帐,他说:“你是没见过唐老板设计的蚂蚁养殖大农场,在巴西的塞拉多荒原上,原本鸟不生蛋的地方,突然被唐老板的妙手空空变出一个有可能供应全球家禽的超级养殖场,那才叫吓人。”

提到做生意,范老板就激动,他原以为蚂蚁养殖场只是个富农级别的小发明,被诺贝尔这么一说,顿时想去塞拉多考察一下,说不定又是一门好生意。

唐宁微笑道:“范老板这么快就把复活节岛上的人的教训忘了,再发达的生产力也扛不住人类自身无节制地发展,所以一定要限制那些只知道生娃不知道让孩子受良好教育的土著们的生产力,嗯,我应该给旗下的公司员工下达一个命令,不要再接收那些不懂节制的员工。”

范德比尔特肃然起敬:“唐老板说得有理。”

唐宁:“对于那些已经跟主流文明有接触的部落,我会有选择性地帮助他们,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