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

当唐宁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跟他此刻一样低调的小咖啡馆时,一个少女似乎发现了什么,然后过来试探,敢于向全球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也许没有之一搭话的,只有顶尖自信的少女。

唐宁:“我什么也不是。”

少女扑哧一笑,干脆在他面前坐了下来:“我可以坐吗?”

唐宁:“坐呗。”

少女欣喜不已,过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一定是!”

唐宁失笑,这巴黎妹子太执著了,自己不愿意承认,她还偏要他承认。

少女:“不愧是先觉者联盟的领袖,你知道一切!在卢浮宫的演讲太精彩了,我仿佛找到了美的真谛!十分感谢!”

唐宁看着这冰雪聪明、冰雪美丽的法国少女,讶道:“你真听懂了?”

少女:“虽然不是很好懂,但我相信我已经听懂了,从未有过如此地震撼。我原来以为科学与艺术的界限是分明的,就像以为贵族与平民的界限很分明一般,结果我错了,唉,莫非有一天会由一堆科学家来搞艺术?”

唐宁:“你担心得太多了,想一想,一万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还住在山洞里的时候,唯一的艺术手段很可能就是用石头在石壁上划几条线,后来,我们更近的祖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笔具,才有了辉煌在艺术。科学跟艺术可不是矛盾的。”

少女大喜,笑道:“还说你不是!你一开口就满满的科学腔调,肯定是了,伦敦公爵大人!”

唐宁正好处在对科学的反思情绪中,竟说:“你错了,我是反科学的呢,科学有什么好?它会破坏传统,传统有一种独特的美,如果用科学派的思维方式来讲,我们的先祖已经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你要是想去改变他,有很多人会失去,然后整个社会就会失去,这不亚于一种美丽的生物灭绝。”

“是吗……”少女很惊讶,又对自己的眼力怀疑起来。

唐宁还越来越来劲了,继续道:“你想,现在用发电报的方式写信的人越来越多了,全部是冷冰冰的一模一样的字体,多么的没有艺术性,是不是让艺术家们很怀念用笔写信的年代?我都快不会写字儿了。”

少女:“可你刚刚还说科学和艺术不会冲突……”

唐宁:“这个嘛,我现在心情很复杂,就像一个出嫁前的少女,她会担心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可能很美好,也可能很狗血,我猜你很快就会体会到的,是不是?”

少女:“……是的,我下个月出嫁。”

唐宁:“你叫什么名字?”

少女:“伊莲。”

唐宁:“好名字。嗯,也许我会参观一下你的婚礼呢,如果你不是老把我看成某个大人的话。”

少女想了想,放弃了说服对方坦白的企图,说:“那你总有一个名字吧?”

唐宁:“图灵·维萨。”

少女:“职业?”

唐宁:“流浪汉。”

144。第144章宾夕法尼亚

在唐宁发明高级的原油提炼、精炼术之前,石油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代替昂贵的鲸油,这是当时大众用来照明用的最常用的东西。随着电力的普及,原油的这个用途也将被替代。婆罗洲是自从被唐宁发现有石油以来,成了世界原油产出中心,但它的产量供不应求,所以一旦有新的原油产区被发现,淡马锡资本的人就迅速跟进,这一次,唐宁真的要跟美国人打交道了,因为新的高质量石油产区在宾夕法尼亚。

宾夕法尼亚真是个风水宝地,又有煤矿,又有铁矿,现在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头油”,无怪乎成了美国重工业的先驱州。美国人在此地发现石油并不是像唐宁那样特意地勘探,而源于当地人使用了几百年的传统,印地安人部落收集零散的油石块来当药膏,驱虫剂,涂在脸上举行宗教仪式。原住民使用石油的方式很简陋,也没有大规模地开采,但到了商业敏感度相当高的美国人发现之时,一切都不一样了,这里是美国,不是像波罗洲这样的在唐宁强势统一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后才建立起全岛行政机构的不毛之地。

德雷克上校于1859年8月在这个后来被称为“油溪谷”的地方打下了第一口油井,素有冒险精神的美国商人迅速像蝗虫般涌入油溪谷。由于新加坡石油公司的采油机械相当发达,猛然间就接到来自美国的大量订单,使他们立即感到了这次狂潮。这一次的狂潮跟十几年前的加州淘金潮还不太一样,那时人们都涌向加州,可是真正挖到金子的人并不多,这回却是大批大批的人打出了油井,以至于宾夕法尼亚一下子成了全球石油中心。

石油开采者还从森林伐木工人那里学到了尽量廉价运送油桶的招术,伐木工人把砍下来的原木粗略修剪之后就丢进人工溪流里,任其自行漂移。而石油开采者则把油桶装到小船中,让小船自个儿顺流而漂。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原油在漂流的过程中泄漏,你道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油溪谷呢?黑乎乎的原油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生态。

路透社把油溪谷被石油疯狂污染的消息传到了唐宁那里,使他不由得一声叹息。疯狂的资本逐利属性啊。

苍白无力的环保说教无法打动贪婪的美国商人,淘油潮丝毫没有受到电讯报环境保护呼吁在影响,这时唐宁发现自己不喜欢美国人。

既然不喜欢,那就不到美国设厂了,全球第二家使用精炼技术的能源与化工工厂放在英国的港口城市普利茅斯,用以加工从美国进口原油供应欧洲日益增长的需求。名曰:英国石油公司。

只有唐宁的技术能把原油转化成利润丰厚的乙烯、甲醇、化纤等化工与能源原材料,从客观上说,他从这一次的采油潮中获利最多。可惜他的心态已经变了,从以前的获利变成了无人理解的环保主义古怪资本家。

在油溪谷的一些油井里还发现了天然气,这些在后世将是宝贵能源和化工源料的好东西目前没有人会利用它,运也运不走,开采者只好就地烧掉,英国石油公司大量收购带有天然气的油井,并加速研发液态天然气运输船,这可能是商用船只里技术含量最高的船型,巨大吨位的船体只要有少量泄漏就歇菜了,液态天然气会气化,气化就相当于化为乌有。有些天然气中含有百分之一、二的氦,这个对于飞艇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来源,可比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产量要大得多。

油溪谷大量的采油者现象引起了敏锐的商人的分析,不到20岁的约翰·洛克菲勒和他的小伙伴克拉克认定如此疯狂地开采必定使精炼业成为更加有利可图的产业,所以他们启程前往刚刚成立的英国石油公司学习炼油技术,因为他对美国熟悉,以及对油溪谷的产业相当了解,唐宁很快在中层管理员工中看到了他的名字。看来只要是英才,无论世界被改变成什么样他们也能抓住机会,无论是j。p。摩根还是j。d。洛克菲勒都一样。

跟j。p。摩根一样,唐宁并不确定这个洛克菲勒就是那个洛克菲勒,所以把他叫来聊一聊,很快就确定了这个机灵鬼不是凡人。j。d。想学习炼油,算盘可打错了,唐宁对技术的管制非常严密,办法多多,不过,物尽其用,既然洛克菲勒是一个了解国情的美国人,派他到油溪谷去解决原油供应商混乱的开采问题吧。

首先,英国石油公司的原油供应商要经过环保认证,不允许在开采过程中污染环境,对污染的程度评级,做得好的得到的返点就多。其次,英国石油公司要主持修建一条输油管道,通往阿勒格尼河,再沿河运到匹兹堡等城市的铁路运输干线。

小伙子洛克菲勒建议在匹兹堡建造炼油厂和化工厂,但被唐宁无理地否决了,这事儿嘛,至少要等到美国内战结束以后。

不管怎么样,一个刚刚到英国不久的小伙子能被魔导师般的大资本家看上委以重任,现在的洛克菲勒无论如何都已经心满意足、激动不已了。

洛克菲勒的小伙伴问他今天拜见大老板的收获怎么样?洛克菲勒说:“收获相当大,不过,我刚刚才到英国不久就要回美国了,大老板的商业策略好奇怪,居然要保护好油溪谷的环境,真不可思议。”

克拉克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你没听说过吗?伦敦公爵大人赚到第一笔钱就捐赠了一半出来,但愿我们也有这么一天,把150万英镑丢出去眼都不眨一眨。”

洛克菲勒惊叹道:“那看来他保护环境是真心的了,英国人真幸福啊,赶上这么一个大工业家来伦敦帮他们发展,我到伦敦一看,我天,比纽约什么的发达太多了,传说中的煤烟、臭水都在慢慢悄失,到处是明晃晃的路灯……对了,你听过mit吗?如果美国有一所大学出了像唐宁·温莎这么一个大神,应该天天跑出来往自己脸上贴金才对,为什么我和我身边的所有美国人都没听过mit?”

克拉克:“这……确实令人纳闷。”

唐宁的情怀当然不是洛克菲勒这些真正的资本家所能明白的,塑料工业才刚开始不久,他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常见的各种塑料一般可以分成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别。热塑性塑料由线性分子组成,在一定温度以上会熔融而失去其机械强度。因此热塑性塑料能够被反复加工,有利于节约资源,但它们的使用温度也因此受到限制。热固性塑料则是在线性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交联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即便温度升高也不会发生熔融。因此与热塑性塑料相比,热固性塑料有着更好的耐热性能,适用于需要高温的场合。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经过了化学交联,固性塑料在成型之后就不能重新被加工成其它形状,因而回收再利用受到很大限制。

唐宁绞尽脑汁开发出一种热固性塑料。这种塑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回收再利用。研究人员将4,4’二氨基二苯醚与甲醛反应,得到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凝胶。通过进一步加热,这种凝胶还可以被转化为机械强度更高的热固性塑料。如果将这种塑料置于强酸性环境中,它会被降解为相应的单体。这样,热固性塑料的耐高温性能与不可回收再利用的矛盾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唐宁的古怪情怀还表现在j。d。洛克菲勒准备离开普利茅斯之前,授予j。d。洛克菲勒卢森堡驻美利坚帝国公使的职位。

咦?美利坚不是合众国吗?怎么变成帝国了?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是老黄历了,最近有一位公民在旧金山称帝,在1859年9月17日给当地各种各样的报纸写信在信件中概略地自称“美利坚合众国皇帝”:

——“根据大多数的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请求,我约书亚·诺顿,从前居住在亚高那海湾的好望角,最近九年零十个月居位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宣布和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我并且任命德性之当局,特此下令于2月第1天,不同联邦的代表聚集在这个城市之音乐厅。接着,立即改变联邦现有的法律,改良奴役国家劳动者的恶法,使其从此重回生存之信心,并在国内国外,都感受到我国的稳定和廉正。

诺顿一世,美利坚合众国皇帝”

他偶尔会增加“墨西哥摄政王”这个封号。从此他开始了史无前例,异想天开,和对整个美国历史几乎无关紧要的“统治”。

旧金山市民为了感谢诺顿一世给无聊的生活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快乐,对他们的皇帝相当地尊敬,唐宁也来凑趣,让卢森堡大公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承认诺顿一世王朝的国家,并让洛克菲勒公使带着10英镑的“国际援助”帮助不久前因为炒作加州大米而破产的皇帝陛下,帮他渡过难关,相信皇帝陛下的前程是美好的。

145。第145章大时代

唐宁的法国之旅只去了巴黎一个城市,因为宾夕法尼亚发生石油狂潮,他提前返回了英国,塞纳河畔少女的婚礼都没去,就到了普利茅斯布局英国石油公司。其实还有一件发生在不久之前的事件让他提前返回英国——太阳风暴大暴发,北极的极光甚至连古巴都能看见。

拜超级太阳电磁大暴发所赐,英国电报公司的全球电报网络全面瘫痪,引发了地球人的恐慌,全球电讯报的销量忽然暴涨,因为所有人都想看看神级科学家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估计连死硬的基督教教徒都在无力的上帝面前转投魔导师。

魔导师没有令大家失望,提出了全球性磁场被太阳袭击的学说,并再一次强调,光和电磁波是同一物理现象,只是波长不一样,既然极光这个本应该在北极、南极才能看到的现象现在竟然在那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那么说明无线电波的干扰已经相当严重了。至于为什么来自太阳,这个很容易得出猜想,因为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最活跃的天体,每时每刻都会喷发生大量的能量,其中必然会有带电的高能粒子,当这些高能粒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更高强度的能量释放,也就是以光和无线电波的形式释放。

为了保障今天能够提前预知太阳剧烈的活动,唐宁向格林尼治天文台捐赠一笔专门用于观察太阳活动的无线电基金,用于天文台研发、制造和维护太阳观察仪器。

温莎财团的信息安全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无线电报网络长时间不可用带来的损失和恐慌已经给唐宁提出了警报,看来光纤项目必须加速。

光纤的制造有一个难题——当只有一根光纤的时候没有问题,可是当大量光纤放在一起时,因为传导介质发生了大变化,再也无法产生全反射效应,光纤也就失效了。

光纤的原料基本上跟玻璃一样,都是二氧化硅,完全可一次又一次的回收再利用。如何低成本地给拉成丝的玻璃覆盖上一层起全反射作用的膜就是工艺的难点。亮点在于高纯度的石英只要混入一点杂质折射率就会不一样,这是廷德尔团队在研发的方向。

目前实验里能够用双层管道法制造出少量光纤,但明显这不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唐宁推动光纤产业化的点睛之笔在于不仅使用这样的微量杂质介质,而且还要使这种微量杂质的产生过程完全由熔融拉丝冷却时的温度变化实现,也就是当熔融石英冷却时,最外面的一层很自然因为暴露在空气中而吸收少量空气中的杂质,这样光纤就能大规模低成本地拉丝了。

别人有了光纤根本没有用,,因为它必须跟光电转换器结合起来才可以起通讯作用,这个东西就不是一讲就懂了。

在科普太阳能量大爆发的过程中,不明真相的群众甚至科学家都开始担心起来,原来我们一直认为的大公无私的太阳也有暴虐的时候,就像古代有圣贤的君主也有暴君一般。会不会某一天太阳能量的爆发会猛烈到人类无法忍受的地步?科学家都知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大部分生物都灭绝了,这会不会跟太阳的暴发有关系?

这种担心虽然是多余的,但全球的报纸都在讨论这个事,并且是以比较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关心人类末日的人都开始关心起来,像泰晤士报这样的民粹主义倾向报纸又喜欢迎合民众,制造耸人听闻。

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猜想,说恐龙的灭绝跟太阳大爆发有关,因为恐龙体形巨大,无法躲进洞穴中,而人类因为能钻进洞穴而逃过一劫。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基本上跟后世猜想的小行星碰撞异曲同工,无非是猜错了凶手而已。但是因为按《圣经》的说法,宇宙就存在了几千年而已,故而在欧洲人的心中,地球也就几千年寿命,也就是说他们对这种说法的害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不是意味着当太阳再来一次这样的大爆发,人类必须全部躲到洞穴中?那么现在的文明全毁灭了,人类全部再变回穴居人。

很多地震来临前是有前奏的,这一回北极光掠到了热带,这么可怕的“前奏”是不是意味着太阳大爆发已经近在咫尺?在末日面前,电讯报的销量空前的高涨,不知不觉,所有人都已经把神级科学家当成了真神,哪怕他出来说一句“不可能”这样安慰人的话都好啊,泰晤士报之流天天请不靠谱的专家来瞎说已经让人心惶惶的人类受不了了。

刚开始,唐宁分析说太阳是相当稳定的天体,因为光能是能量的一种极致,与地球相距平均为十的八次方公里级,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的光从太阳出发也要经过“漫长”的8分钟左右才能到达地球,所以太阳的所谓剧烈波动并不会对地球造成短时间的影响。

长时间的影响倒是有的,而且是有证据的,请天文学家往火星看,为什么火星的表面是跟撒哈拉大沙漠一个颜色?因为它跟大沙漠一样荒芜没有生命,而为什么火星没有生机?却是因为上面没有水。没有水的原因则是太阳暴君的巨大威力,身在北极、南极就会经常看到来自太阳的巨大能量的表象——极光,表明来自太阳的能量风不停地吹过来,而地球拥有行星级大磁场,能够把太阳风偏转,火星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火星原本可能含有的海洋被太阳风慢慢地吹干了,造就了现今的模样。

这个“漫长”是多长?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们虽然得到了神级科学家的小小安慰,但还是不完全放心。

好吧,看来,所有的担心就集中在人们对天体级、地质级时间的概念太模糊上面,科学魔导师只能放大招了,正好,最近去天主教国家法国最大的感受就是负面评价来自于他的无神论观点,既然论战已经开始,再给教徒们一记重拳。这一记重拳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比进化论更重,因为物种起源是一个不可在实验室里重现的过程,它发生的时间也比较模糊,也只能用“漫长”两个字来代替具体的数字,那么,现在就让我伟大、光荣、正确的大魔导师揭开这个时间的秘密。

现在在元素周期表上最重的元素也就是排在最末位的是原子量高达92的铀,在揭示天然石材放射性特性的时候,大魔导师曾经语焉不详地提到过,放射性的氡气的来源其实是铀,这一回,大魔导师要彻底把底牌揭开——这个最重的元素是可以嬗变的。

自然界中的铀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铀238、铀235、和微量的铀234。大魔导师可不打算把不常见的那两种铀也告诉大家,因为那会有一个可怕的后果,它们能在慢中子的轰击下产生裂变,如果其质量超过临界质量,就都能够维持核连锁反应,在核反应过程中的微小质量损失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这是什么东西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所以,现在提到的铀专指占绝大多数的铀238,它的半衰期是44。7亿年,这意味着如果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铀含量和现存量,就能计算出这个物质存在的最长的超长年代,这个十亿级的数字,已经能够代表最漫长的天体与地质年代了。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铀含量呢?这就要提到一种奇特的晶体——锆石。宝石级的锆石经过切割跟钻石很像,诈骗犯可以拿它来忽悠外行。它的结晶过程无法容纳铅,,但铀却可以在初始时进入锆石,这给了科学家一个极好的机会,终于有了知道衰变产物初始值的含铀物体,。独居石、榍石和斜锆石等也有类似锆石晶体的特性。

经过数月的准备,大魔导师终于把这颗重磅炸弹丢了出去,毫无疑问,主论文发表在《自然》上,并同时在电讯报上有科普级的介绍,在bbc上有更简略的介绍,标题是——地球多少岁?

经过数月的煎熬,可怜的人类终于吃到了他们期待的果实,至于是甘甜还是苦涩,那就看你个人的性格了。电讯报创世般震撼的科学解释,先看结论,目前找到的最老石块年龄为40亿年,而大家关心的恐龙,基本上它们的化石出的岩层在6500万年以前,可以断定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星球级大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这个数字要是坐实,对圣经来说就不是打脸的问题,而是把脑袋拍飞的问题。圣经中不超过一万年的数字在地球与恐龙的年龄面前,简直就是一个幼稚的幻想,比安徒生的童话也好不了多少。请注意,这可不再是达尔文和华莱士、赫胥黎等进化论科学家用“漫长”这样的模糊字眼来留给教会巨大的狡辩空间,这整个科学方法是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现的。根据科学魔导师过往的记录,这必定是真真儿的。

大英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天天就兴奋地在搞检测,电讯报这段时间本身都已经成了各大报纸头条必播的内容,三天两头就测出一个新的数据。这些数据跟岩层上下的排列先后的预期是一致的,跟各种远古生物化石的进化路径是一致的。

除了唐宁的实验室之外,别人没有能力计算铀的半衰期,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的技术,如何检测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可以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电流,而一种神秘的晶体会产生“压电现象”,即受到压力时,晶体的一侧会形成正电荷,另一侧会形成负电荷,放身性电流与压电现象制衡则可以有效检测到放射性的大小。

为了防止别的科学家得到先进的放射性技术引发进一步的科学发现,如:发现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的铀同位素,唐宁把这种神秘晶体设为“最高机密”。最好的检测设备没有,但能够检测岩层年份的普通级设备面向所有科学家开放,以让全世界的大学都可以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