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制度”时,被肃顺骂了一顿。郭嵩涛非常失望,为了在双寡头时代拉拢一个皇室成员,他不得不去跟地位更尊贵的恭亲王打交道。

恭亲王对西式政治并不反感,这在保守派系林立的大清已经是相当地难得,但恭亲王认为大清不太可能走向那条路,即使皇上现在学习得似乎有模有样,真正到把天子大权下放,实在难以想象。所以当他和郭嵩涛一起接到咸丰帝遗诏时,非常震惊。

这个所谓的遗诏当然是矫诏,咸丰帝真正的遗诏已经被他身边的“御前侍卫”烧掉,真实内容永远没有人知道,连唐宁也不知道,因为他下令烧掉时说“没有兴趣知道”。

在唐宁离开热河之前就已经让咸丰签了两张空白圣诣,一旦有变,他可以派上用场,结果负责写诏书的焦佑瀛太过紧张,把两张空白圣诣都写坏了。郭嵩涛不得已找来书法高手模拟了咸丰帝的手迹,练了三天才下手,但明眼人还是可能看出来,成为遗诏合法性的一个隐患。

焦佑瀛草拟诏书的时代永久性地结束了,以后圣旨都是郭嵩涛或者恭亲王亲笔书写,甚至是用中文打字机打印出标准的字体,然后交到太后那里盖章。这又是郭大人设计的一个环节,因为太后的生命安全完全掌握在温莎财团手里,通过这一手,可以掌握大清的终极权柄。也可以把恭亲王蒙在鼓里,如无意外,这位大清的议政王可能一直以为自己是宪政改革完成之前大清最有权力的领班军机大臣。

最听话的额附景寿则是正一品大员领侍卫内大臣,表面上的京城神机营一把手,实际上神机营温莎财团控制京城的私人军团,景寿也入军机处,成为制衡议政王的一大帮手,其余的当时被咸丰帝带到热河的包括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隐性地被软禁起来。

大清新闻报对西方议会制度的长篇描述使大清官场里的官员疯传,完了,几千年的传承就快丢失,这些儒生出身的家伙普遍对不测的未来非常恐惧。尤其是江苏省这个膏腴之地第一个试点,更是说明了朝廷改革的力度之大。反对颠覆祖制的声音终于在这一刻在大清的官场全面爆发,地方督抚大规模联名上奏的奏书像帽子戏法一般飞向圆明园,此时太后与小皇帝已经回到圆明园,辅政大臣的办公点也在此园,其安保也由东印度公司变成了神机营。东印度公司原有的一千驻军改驻天津。郭嵩涛对政治稳定不太放心,延迟了恭亲王想这支外*队的全面撤出中国的要求。

地方大员对改制的反扑实在太夸张,恭亲王都挺不住,郭嵩涛初掌大权,也是信心不足,致电给唐宁寻求对策,但唐宁几乎没有只言片语,只轻描淡写地回了个“你看着办”。大清国风起云涌,某人却在新风内亚继续云淡风轻地观鸟。

肃顺得知地方官员团结一致对抗朝廷,心中大喜,不甘寂寞的他终于使亲信与自己的兄长郑亲王端华约好共同逃离北京。肃顺和端华的手腕上都戴着不可卸载的钢环,不过,肃顺早在n久之前就已经在谋划怎么弄掉这玩意儿。终于有一回,让他在参观大清列车局勘探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东西——用来剪钢线的大剪子。他和端华偷偷剪断钢环,带着少许亲信往东北奔去。

神机营这会儿已经拥有了跟mimi差不多大小的军车,追击逃犯那是一大利器,可惜这个也被肃顺料到了,他跟端华专挑小路走,实在要过交通要道,他们还分批行事,打扮成商旅的模样,逃过了最初的追缉。

在氦气产量被制约的时代,大量的飞艇被调到巴拿马、意法边境、波斯湾战场,大清列车局也有三艘勘探用的飞艇,所以在北京这个重点城市居然一时间抽不出飞艇来空中支援,这也是肃顺能够顺利逃脱的一大原因。

郭嵩涛估计肃顺是逃往黑龙江与僧格林沁会合谋反,他捏造了一大堆肃顺、端华的罪名,准备在大清新闻报上发表以抹黑这两个亲王,率先占领道德高地。不料,本来不太干涉他行事的唐宁忽然批评他起来,请他不要用这种下流招术,要对得起太和殿上正大光明那四个字,即使发生军事叛乱,最多两边凭实力一较高下。用抹黑的手段成功也许可以成功一时,后果是很严重的,会被认为是没有底线的权争。

郭嵩涛很赞同唐宁的说话,可是他不敢说的是,你老人家囚禁咸丰帝,矫诏变制难道是正大光明的?唉,算了,反正唐某人是太上皇,只能顺着他的话去做事。

此时的僧格林沁正在纳闷,为什么最近一批沙漠之鹰的弹药迟迟不到?他的骑兵自从使用了由神机营采购自东印度公司的马上神机之后,形成了对哥萨克骑兵的较大优势,为国家建立功勋正当时。在黑龙江流域的俄军对这支沙漠之鹰蒙古骑兵极为头疼,库页岛那里又被西乡隆盛亲自指挥的日军入侵,在远东兵力不富裕的俄军只能不断地收缩战线,被中日两个东亚病夫欺负这还是破题儿头一遭。

为了节省弹药,僧格林沁不得不停止侵略性的对俄军攻击,并向朝廷发出弹药供应的疑问。领侍卫内大臣景寿代表朝廷回答:“很快你就知道原因了,就看你的表现了。”

僧格林沁的疑惑直到肃顺和端华的到来才解开,肃顺把先帝被疑似与东印度公司关联的外国势力袭击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力劝蒙古亲王为大清正统存续而战,莫要再被洋人所惑。此时,大清各地封疆大吏正在掀起轰轰烈烈地反抗伪朝廷的运动,僧格兄大举义旗、立下不朽功勋正当时。

僧格林沁真正纠结啊,他摸了摸腰间连夜里睡觉都放在枕头底下的沙漠之鹰,是把两个亲王绑起来送给朝廷立功呢?还是为了真正的朝廷冒险与军事实力深不可测的中外勾结势力大战一场?当年咸丰帝去了热河之后性情大变,由主战派主导的朝臣忽然完全倒向媾和,使僧格林沁大为不喜,后来法国人又给他带来了皇帝御前侍卫被袭击皇帝真正下落不明的谣言。他陷入了疑惑,不过那时候他已经解甲归田,所以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他复出,得到重用和战争利器,并且打俄国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他放下疑虑,欣然接受东三省将军的任命。

肃顺最后一击打动了僧王:“你道现在朝廷真正掌权的人是谁?就是我以前提拔起来的郭嵩涛,当年反对你在大沽口打洋人最激烈的人。我看他已经完全沦为洋鬼子的爪牙,他还试探我愿不愿跟他一起当洋人的傀儡把持朝政,我把他大骂一顿,他怀恨在心,转眼就转而扶持鬼老六,这两个人自己写先帝的遗诏,自任辅政大臣,扰乱朝纲,有他在,咱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僧格林沁拍了拍沙漠之鹰,叹道:“我已经相信现在朝廷是洋人的傀儡朝廷,但是……你们见过这个吗?”他把大手枪拿下来,搁在桌上,继续道:“我蒙古骑兵现在能够打得俄国人抱头鼠窜,全靠它。别看它像个手铳大,威力惊人,可比洋人的步枪,还可以七连发,取代骑射之后冲锋锐不可挡。当年我们要是有它,英法联军在天津登陆之后断然无法寸进。”

肃顺和端华两人对望一眼,端华沉声道:“洋鬼子就是这种武器袭击了先帝的侍卫,我们太见过了。”

僧格林沁:“那你们肯定知道它的威力了,现在,洋鬼子控制着沙漠之鹰的弹药供应,我已经打听过了,只有东印度公司有这种弹药,连最强的英*队都没有!我们这个敌人的可怕程度远超想象,实无胜算呐。神机营现在有多少兵力?”

肃顺:“仅有三千,还有一千是新兵。你的骑兵呢?”

僧格林沁:“一万,但沙漠之鹰只有六千只,看来鬼子是故意把我们的武器控制在这个数,我们现在的弹药只余下每只枪5个弹匣,约35发。万一与神机营发生激战,恐怕这个数目并不够用,而敌人拥有无限的补给,不容乐观。”

肃顺:“但是用来自保却是有余了,对吧?”

僧格林沁:“这个……应该是吧,但朝廷肯定征新兵,守是守不了多久的。”

肃顺:“只要能守住一两年,天下义军纷起,鬼子的末日就到了。何况我们还可以借助洋人的力量,据说东印度公司是温莎财团旗下的公司,他们正与世界四大列强同时对抗,其中有连侵略过我大清的法国。还有,俄国、美国、普鲁士,这四国成立了一个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机构,专门反对这个英国的财团,所以我们还有国际盟友。”

僧格林沁是个军人,对世界政治不太知情,听到这个,他觉得希望大增,说:“那我们可以从北约采购军火,比不上沙漠之鹰至少也比弓箭强。尤其要买大炮,这个方面东印度公司好像没有优势。”

他这是自以为是,其实东印度公司的火炮比fn1855、沙漠之鹰都更恐怖,只不过没有敌人有机会见识,唯一管中窥豹的就是格兰纳达的美*事观察员,但他们只是被炮轰,不知道炮弹是怎么打出来的,仅能为美军和盟友提供“可能有凶猛的火炮”这种含糊的信息。

总而言之,这三个亲王已经达成了驱逐洋鬼、恢复大清的谅解,并慢慢地筹划如何才能给鬼子以致命打击。最终的方案是联合北约,甚至派人去跟原来的叛军将领李秀成、石达开勾结,虽然这些人曾经是叛匪,好歹也是中国人,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不得不虚与委蛇,以待天下群雄并起,至少满人可割据东三省。这个时候,三个亲王感觉中原是保不住了,还是在咱们的老家好好过日子吧。

191。第191章汉普顿锚地

经过南方各州政治领袖们多日的讨论,终于决定接受东印度公司的海军援助,以奴隶的相对人权保障作为代价。eic逼迫南方做到了这一点,已经让唐宁这个史上最大恶人的头衔被摘了下来。也许这个成就比闻方邦联此时做到的还要多。北方说是解放奴隶,但只是针对南方的奴隶,在没有脱离联邦的诸州里还是有蓄奴合法州的,为了北方的团结,林肯即使想解放北方奴隶州,那还得再商量,所以全国性的禁奴法案还在酝酿中。

美国也像法国一样纠结了,到底是对哪个国家宣战呢?美国人死脑筋,一定要想出一个合适的对象,终于,史无前例的,美国向一个公司宣战了,当然就是史上最大黑社会,东印度公司。与此同时,刚刚恢复没有多久的石油出口再次冻结。北约四国中,除了观察员普鲁士发出“最严厉的谴责”之外,法国、俄国及其殖民地都正式向东印度公司宣战。并且,北约三个宣战国都巧妙地避开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前面那“不列颠”三个字,希望不要把英国带拖进来,令人捧腹。

哇,这应该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比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真,因为北美已经直接卷入战争漩涡,甚至南美的格兰纳达也算是卷入了战争,只是战争刚刚一开始就被以日军为主的eic军队打残并全面占领。更厉害的是亚洲的印度、马来群岛、中国、日本、意大利全面加入战团。法国正在打墨西哥,很难说东印度公司会拉上墨西哥一起作战,又一个国家在这张可能的战争网当中。

欧洲战场上,意大利军队全面牵制着法国的军队,在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还有不小利益的英国则也隔着英吉利海峡高深莫测地“呼吁和平”,其实巴麦尊就是想看看他的老朋友伦敦公爵经营了这么久的eic到底有几把刷子,如果eic撑不住,他就真正地出面调停,现在的超级强国英国并不急于表态。

跟英国一起呼吁和平的国家基本上包括了意大利皇帝加冕时到场的那些中级列强,比利时、荷兰、瑞典、巴伐利亚。奥地利的皇帝娶了茜茜的姐姐,虽然是唐宁的连襟,但不愿看到他原本看不起的亚平宁半岛崛起,奥地利手里还攥着威尼斯呢,所以奥地利应当是暗中支持北约的。

在北美,有南方邦联制约着美国,在欧洲,有意大利应对法国,俄国则有印度、中国、日本三方同时在超级漫长的战线上全面对抗,很多人都看不懂这场战争的胜负之数。学术界则比较倾向于温莎财团会赢,因为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温莎财团占优。

但战争这个东西基本上讲究传统的,也就是看近次战争的表现,法国、普鲁士联手,这个东西太吓人,基本上如果这个组合出现在对付英国上面,英国根本就不敢登上欧洲大陆。而eic的两个盟友中国和日本那是东亚病夫,再奋起直追也是两个没用的家伙。

因此,在军政界,被看好的是北约。

既然正式宣战了,那eic就只能奉陪,印度总督、马来亚总督、大清两个辅政大臣、日本联邦、意大利新当选的马志尼共和党政府这五个被eic组织起来的奇怪阵容不久也正式代表各自国家向北约三国宣战。

为了将这五个国家组织起来,唐宁筹划了一个“世界贸易组织”,这五个国家为创始国,国家之间关税为零,相当于德意志关税同盟。这五个国家还组成世贸军事缔约国,行使“集体自卫权”,即一旦某个缔约国受到攻击,全体缔约国成员有义务共同保卫成员国主权。世贸组织正在邀请美利坚联盟国加入,因为他们也是赞成自由贸易的。而美利坚联盟国总统戴斯斯已经同意至少会成为世贸组织观察员。

这个级别则是关税为零,军事上没有集体自卫义务。现在的美国邦联跟温莎财团还没有亲密到如此地步。日本本来也不应该如此亲密的,可是这个民族没有了全国性的天皇,有点把唐宁这个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的老师当成太上皇的意思。温莎财团带领日本强兵致富,使日本平民也很赞成政府加入世贸军缔,日本失业武士更是甘心充当温莎财团的爪牙。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些武士被维新取缔之后无用武之地,制造了不小的叛乱,叛乱的头目还是西乡隆盛,因为身为下级武士,他同情这些失去了一切的同胞,而那个世界的西乡叛乱,去镇压者正是他的老乡大久保利通,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现在武士变成了温莎的爪牙,是好是坏暂时不说,至少武士之乱是没有了。

一旦皇帝被打败,意大利可能又要被普、法、俄撕成碎片,所以深受分裂之苦的意大利人抓紧时间训练军队。意大利人会打仗才怪,皇帝不指望他们攻城略地,能够保卫意大利本土不被普法占领就不错了。从之前的冲突来看,法国人要想入侵意大利帝国的版图还是不容易的。但若普法联手,那就难说了。好在普鲁士似乎更在意统一德意志,不敢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想在两方打得不可开交时捞好处。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一看就是俾斯麦的手笔。

林肯对iec海军直接加入战争还是很重视,命美军加速进攻南方的首都里士满。南方是非常重视弗吉尼亚的,当弗吉尼亚加入邦联后,将首都定在了弗吉尼亚的里士满。这个地方不算是战略上的好地方,因为它离华盛顿特区仅仅百来英里,因为双方可以说是硬碰硬,围绕着两个首都展开了如繁星般的战斗,海军处于劣势的南方显然会有更从的弱点暴露在对方的攻击中。

比如说,从海上通过汉普顿锚地之后进入詹姆斯河,甚至可以直驱船直达里士满数英里处,因此最近一次美国海军行动就是纠集了17艘战舰和2000多水手组成的北大西洋封锁舰队,意图控制汉普顿锚地。

iec的海军远在加勒比海,距离里士满有2000公里以上的航程,就算接到南方电报求助之后立即动身,也无法赶到参加这一场海战。更何况一路上还有北方舰队的各种阻挠。

当北大西洋封锁舰队海军集结了5艘战舰之时,南方感到势态危急,祭出了他们秘密研发的大杀器——铁甲舰弗吉尼亚号。

这时的美国海军跟英法不是一个级别,只要出一艘铁甲舰也许就能改变战局,英法也不过是刚刚建成这种类型的战舰。铁甲舰的风光不会持续长时间,很快就要被钢甲舰代替,但由于谁也没有在实战中应用过,南方海军的这个王牌杀手令军界耳目一新。

南方从来没有航海的传统,没有水手,没有大的船厂,也没有能生产船用发动机的车间。在艰难的情况下竟也弄出了一艘铁甲舰。火炮专家约翰·布鲁克上尉,海军造船工程师威廉·威廉森和造船家约翰·波得,在1861年夏天联合提出了一个建造铁甲舰的计划,并建议可利用从伊丽莎白河打捞起来的梅里玛克号舰身进行改装。并被重新命名为弗吉尼亚号。其排水量为3200吨,舰长83。8米,宽11。7米,高6。9米,航速5节,乘员330名。

北方的军情机构获悉了南方秘密建造铁甲舰的计划,立即赶工生产自己的铁甲舰,并用一半的时间赶了出来,称其为“监视者号”。

南北海军的最重要较量,将在这两艘匆匆忙忙制造出来的铁怪之间展开,史称汉普顿锚地海战。

旋转炮塔的比较复杂的机构,监视者号采用这样的设计,明显展示了北方造舰水平的高超。而弗吉尼亚号很自然地选择了传统的侧舷炮。不过,北方也高不到哪儿去,监视者号在南下汉普顿锚地的过程中也冒了不小的风险。这艘舰的航行性能并非像它的设计师埃里克森想象的那样好,在风暴来临时,这艘船不适应恶劣气候航行的弱点就明显地暴露出来。由于船舷太低,巨浪涌上甲板,海水从炮塔缝隙里灌进来,从里面看就像瀑布一般,在大风暴的袭击下,监视者号有两次都险些沉没。

当监视者号还在风雨飘摇中南下时,弗吉尼亚号已经初露锋芒。布坎南率领弗吉尼亚号铁甲舰,在2艘小炮艇雷莱格和毕福特号的伴随下离开了葛斯堡港,沿伊丽莎白河直驶汉普顿锚地。

中午时分,驻泊在汉普顿锚地的北方海军分舰队派出义勇兵号炮艇前去侦察南方海军的动向,很快炮艇上的了望哨就发现在伊丽莎白河口处升起了一缕黑烟。这年头,除了大东方级的烟囱经过过滤处理,没有人理会工党领袖恩格斯呼吁的给舰船烟囱加过滤器的议案,因为那会降低燃料的使用效率。

北方海军义勇兵号炮艇的艇长直到看见南方的军旗才敢确定这应该是传说中的弗吉尼亚号。它就像一个粮仓的房顶,房顶上的烟囱在不停地冒着黑烟。传统的风帆战舰那是多么的漂亮啊,这难看的货色不被人所喜,当他出发时,好奇的南方人站在岸上参观,挖苦着说:“跟着你们的铁棺材见鬼去吧!”

弗吉尼亚号首先与前来侦察的小炮舰义勇兵号遭遇了。义勇兵号艇长雷尼命令船员们迅速退到后甲板,然后用艇上仅有的一门炮向梅里玛克号发射了6发13。7千克重的炮弹。然而,炮弹落到这艘可怕的铁怪物身上,很快就被弹了出去,使它毫发无损。

弗吉尼亚号对打过来的炮弹根本不屑一顾,它撇下可怜的小炮艇径直向装备有新式线膛炮的单桅木帆船坎伯兰号冲去。弗吉尼亚号先是向坎伯兰号发射了1发178毫米的远程炮弹,爆炸的弹片杀伤了数名坎伯兰号上的船员。第二发炮弹在坎伯兰号前主炮附近爆炸,杀死了大部分前主炮手。

与此同时,坎伯兰号、国会号和纽波特纽斯角的岸炮连也开始以密集的火力反击。但弗吉尼亚号仗着铁甲坚固,“皮糙肉厚”,满不在乎地继续前进。北军的开花炮弹打在它身上,弹片四处迸飞,对它毫无损伤,实心炮弹打在这个光溜溜的铁家伙上,也顶多只留下一个个浅浅的凹坑。铁装甲的威风很快就统治了战场。

天才的战舰设计师还给弗吉尼亚号的船体两侧涂满了猪油,使炮弹打在弗吉尼亚号上的感觉,就像小孩用玩具枪发射豌豆一样,只听到了噼里啪啦声,看到了炮弹被弹到空中爆炸燃烧,或者滑落到水里,而没见到弗吉尼亚号受什么损坏。

弗吉尼亚号嫌炮战的效率太低,想直接用锋利的撞角把受伤的坎伯兰号撞沉。这个时候,装甲的发展明显超过了火炮,撞角居然成了弗吉尼亚号指挥官心目中的大杀器。

弗吉尼亚号的撞击策略侥幸成功了,锋利的撞角戳破了坎伯兰号的右舷船身,大量的海水涌进船体,使坎伯兰向右倾斜。戳是戳进去了,拔出来真不容易,最后学是靠海浪才退出。这就像两个人拼刺刀,刀锋没设计好的话容易在杀死一个敌人之后失去武器。

尽管坎伯兰号严重受损,但却不肯服输,舰长默里斯上尉面对布坎南的劝降,回答得斩钉截铁:“我宁愿战死,也绝不投降!”,默里斯舰长一边挥舞着军刀,一边用喊话筒指挥水兵继续战斗,坎伯兰号的炮手们也表现得非常英勇,在舰艇下沉的过程中仍然坚持射击,直到和飘扬的海军军旗一起沉没,全舰376名水兵中有121人阵亡。

搞定布坎南号之后,信心大增的弗吉尼亚号气势汹汹地扑向国会号。国会号见势不妙,赶紧命令义勇兵号将自个儿拖到岸边,就可以得到岸炮的支援,而吃水较深的弗吉尼亚号不能靠岸太近。

但距离太近,弗吉尼亚号已经将侧舷的十门舰炮对准了国会号。国会号也是老式的侧舷炮,自己也在靠岸时搁浅,它50门炮中只有2门炮能对弗吉尼亚号进行打击,但后来就连这两门炮也被打哑了,国会号年轻的舰长和大批炮手死于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