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寇-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孝天只顾着高兴,居然把这茬给忘了,这时代大炮没有散热的东西,全靠自然散热,连续发射的话,炮身温度会越来越高,保不准接着打下去,药包刚填入炮膛,就会因为温度太高,被引燃了,那么的话操作大炮的炮手就倒大霉了。
于是他只得点头答应下来,令这些炮手休息一下,顺便也让这门炮降降温。
整个一天下来,试炮的靶场处的炮声就时响时停,基本上没闲住过,经过一整天的试炮,于孝天也终于拿到了这门炮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反复试射,这门炮比预料中的还要好一些,计划中这门炮可以装填两斤半火药,但是实际上他们装入到四斤火药,也没有发生炸膛,可见的这门炮的铸造质量要远超过一般火炮的铸造质量。
而且这门炮的精度也不错,三百米之内,基本上可以保证命中四米乘四米见方的目标物,可控制有效射程在五百米左右,五百米距离上还可以打中一座房子大小的目标,不过命中率到了这个距离的时候,就已经很低了。
在满装四斤药包的时候,于孝天还做了一次极限射程的试验,将炮口太高到四十五度角以上,半仰射的状态下,开了一炮,结果这门炮居然把六斤重的炮弹打出了足足五里远之外,甚至于超出了靶场的范围,直接把炮弹打到了海里面去。
这样的射程让所有人都不禁连连咂舌,连呼厉害,一个个都喜上眉梢,恨不得抱住这门大炮睡觉了。
作为带兵的那些头目们,更是喜不自胜,纷纷围上去拍打着炮身,来表示一下他们对这门炮的喜爱,结果当然很悲催,这帮家伙忘了这门炮又打了几发,炮身温度已经很高了,一个个被烫的嗷嗷怪叫,甩着手在大炮周边乱蹦。
惹得于孝天也不禁大笑了起来,不过这种最远距离的测试在实战中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因为打这么远,已经没有任何准头了,炮弹能落在哪儿,靠的是运气,根本不可控制了,打中敌船或者敌人的话,根本就是让老天爷管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这门炮的有效射程也只能控制在四百米左右。
而且这门炮在经受了这么高强度的试验之后,还是保持着整体完整无缺,没有出现炸裂的情况,这更让于孝天满意的想要扭屁股庆祝庆祝。
当天色渐晚下来之后,于孝天才下令就地休息,第二天继续试炮。
当晚于孝天破例,让人在试炮场摆下酒席,款待了参试人员一番,同时也褒奖了一番雷铁匠等铸炮人员,不过他没有当场宣布奖励的措施,而是说第二天试炮结束之后,才给他们奖赏。
即便如此,也让这些炮匠们高兴的屁颠屁颠的,第二天一早天不亮就又爬起来准备试炮了。
这第二天试炮,人们已经不再担心炮会不会炸膛了,药包也换成了三斤重的标准药包,比起预计中两斤半的装药高出一些,但是低于四斤装药,如此一来既增加了火炮的威力射程,又确保了火炮的安全,也不再用长引线进行发射,直接便用火把点火,反正也不会炸膛伤人。
但是第二天的试炮已经不再试验射程了,而是转而专门试验火炮的威力,于孝天令人从船寮拉来了一些拆下的旧船板,放置在靶场上,距离设定为一百五十步,也就是大约一百米开外。
然后用这门炮轰击这些旧船板,来检验火炮的穿透力,结果经过反复测试之后,最后得出结论,这门炮采用标准三斤装药的时候,可以有效击穿六寸厚的普通船板,即便是很硬的木料,也可以有效击穿四寸厚的木板,这样的威力已经相当不错了,对付一般的船只,可以说威力是绰绰有余的。
即便是对付现在的明军水师战船,也可以做到一炮一个窟窿,有效击穿他们的船体,给对方造成很大的破坏。
在试验的同时,于孝天还令炮手和炮匠们根据火炮的射程,来完善眼下的这种炮架,对炮架进行修改,标定上射程,在炮架上重新开槽,分成几个档,在装药量相等的情况下,只需将炮身调整到档位,插入垫木,就可以对射程进行调整,简化瞄准的步骤,使得实战中炮手可以根据目测,很快调整好炮口仰角,提高射速。
试炮整整进行了大约一周的时间,除了在陆上试炮之外,这门炮还被装到了于孝天的座船海狼号上,进行了两天时间的试炮,甚至于选了一条破船,拉到海面上,作为靶标,将那条破船生生击沉。
几天下来,这门炮足足打出了三百余发炮弹,把一帮炮手累的差点断气,但是取得的成效也让于孝天特别满意,最起码,这门炮铸造的质量已经可以让他彻底放心了,三天高强度的试炮下来,这门炮没有出现炸纹裂缝等问题,炮身依旧结结实实,可以继续使用。
而且试炮之中,也发现了炮架存在的一些设计上的问题,接下来可以继续改进,使得火炮装上之后,操作更加方便。
在有了这种火炮之后,接下来一旦大批投产之后,海狼的实力就会再一次得到飞速的提高。
以前他们所用的那些破烂货,除了两门缴获自鲨鱼帮的红夷大炮之外,其余的那些杂炮射击精度差,威力小,为了保证射击效果,在海上跟人交战的时候,只能逼近到敌船几十米的距离上开火,而且还不能给对方造成很大的损失。
但是这种他们自产的新炮一旦大批装备之后,他们就可以在海上和敌手将距离拉开到百米以上甚至是二三百米和敌人对轰,对手靠着那些破烂货,根本打不着他们,而他们却可以有效杀伤敌人,以后他们更可以在这一带横着走了。
于是于孝天在结束试炮之后,当即重赏雷铁匠以及张铁匠等参与铸炮的一众工匠们一五百两银子,根据分工不同,按功劳分配。
这样的重赏,让这些炮匠们无不喜出望外,一个个笑的见牙不见眼,抱着发给他们的赏银,只剩下傻笑了,估摸着有几天让他们睡不着的时候,天天晚上都要搂着这些银子睡觉了。
而对于海狼部众上下人等来说,这件事也让他们欢呼雀跃不已,因为他们也都不傻,深知这种新炮对他们的好处是什么,谁不想他们自己更厉害一些?有了这些炮以后他们还用怕谁来哉?所以那些头目们一个二个,都伸着脖子等着新炮发到他们的船上。
就连李大嘴和孟飞他们战兵队,也伸长了脖子,等着于孝天给他们配发几门这样的大炮,让他们也好好威风一下。
李大嘴甚至带着孟飞腆着脸堵在于孝天住处不走,赖着非要于孝天给他们也配发这样的火炮,但是他们两个的要求却被于孝天断然拒绝,将他们赶回了战兵营中。
第四十五章 茂盛源
于孝天告诉李大嘴和孟飞这俩货,眼下这种炮暂时还轮不到他们,他们也不需要这东西,而他们想要大炮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是只能给他们配发虎蹲炮这样的轻炮。
这俩货一听大为泄气,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令行事,于孝天之所以不给他们战兵队配发这样的火炮,是因为他们眼下确实用不着这玩意儿。
战兵队目前为止,还只是隶属海兵(他已经将自己作战用的船队称之为海兵,下一步如果他实力继续扩张的话,他就准备改称为海军)下面的辅助力量。
战兵队只有在海兵的支援下,才会上岸跟人动手,尚没有单独完成作战的能力,所以给他们配发这样的火炮,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用不说,还要为他们配备拖拽这些炮的牲口,眼下实在是没有大用,如果真的需要的时候,临时可以从船上给他们吊下几门炮使用足矣。
倒是虎蹲炮这种轻型火炮,对于战兵队还是比较实用的,毕竟虎蹲炮只有三四十斤重,两个人抬着就能跑,算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迫击炮,不需要给他们配备牲口,复杂地形上运动方便。
而且这玩意儿装填散子的话,近距离威力巨大,跟个大扫帚一般,一打一大片,是目前为止非常适合他们使用的一种火器,故此两个家伙的请求便被于孝天断然拒绝。
不过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于孝天答应他们,今后当他们用得上的时候,一定给他们配发这种大炮,而且现如今也会让炮作专门给他们开模,单独铸造一些漂亮的虎蹲炮,给他们使用。
于是这才安抚住了这两个战兵队的头头,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回去带他们的兵去了。
于孝天在试炮结束之后,立即给炮作下令,令他们马上开始不停的铸造新炮,在铸造新炮的同时,开始开模试制更大的红夷大炮,再重新开模的时候,新炮口径放大到四寸左右,炮弹重量达到十二斤左右,形制上接近于西方的十二磅炮,但是炮管不要求继续放长,炮管长度保持五尺,算是一种舰船上专用的短炮。
这样的十二磅短炮重量可以控制在千斤以下,同时在船上也方便操作,射程不要求提高多少,保持和六磅炮差不多的有效射程就可以了,反正在海上跟人炮战的话,射程再远也没有什么大用。
这个时代的技术限制了火炮在海上射击的精度,即便是英国这个未来海上的霸主,在海军条例之中,也规定海上交战距离不得超过四百米,四百米之外是不许开炮的,实际上历史上风帆舰船的时代,海上交战的距离往往接近到百米左右,甚至于差不多炮口顶着炮口才开火,就是因为在海上船体晃动期间,火炮即便是有效射程再远,也很难命中四百米之外的目标,为了保证命中率,就必须尽量拉近和敌船的距离。
所以于孝天命炮作再试制新的十二磅炮的时候,不必将炮身加长太多,就是这个原因。
更何况炮管越长,重量越大,他目前主力船只还是中式的帆船,船体结构决定这种中式船只,很难承受住太重的火炮,炮造的再大,也没有什么用处。
明朝曾经生产过一种大发熕,重达五百斤以上,结果这种大发熕居然不能装在船上开炮,一旦开炮的话就可能会震碎甲板,震毁船只,不得已之下,在作战的时候,居然要在船后面拖一个结实的大木筏,将这种大发熕吊到木筏上才能开火,想想这个场景,就让人有点忍俊不止。
所以目前为止,他即便是生产出十二磅炮,也不见得就能大批装备,他目前手头上的船恐怕大多数是承受不住这样的重炮的。
可是这个时代的西式风帆战船上,因为其船结构的优势,却已经可以装备三十二磅以上的重炮了,想想这样的差距,于孝天就既有些泄气,又觉得很是着急。
造炮的事情就此也安顿了下来,南日岛炮作被严密的警戒了起来,所有参与铸炮的炮匠,都被下了封口令,令其不管什么时候,都决不许对任何非炮作的人提及他们铸炮的方法,违令者后果自负。
而炮作的工作,也就此彻底铺开,炉火开始日夜不停的燃烧着,开始了日夜不停的铸炮工作。
铁模铸炮法彻底解决了铸炮时间周期长的问题,使得他们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铸炮的铁范没有问题,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进行生产,这也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
但是随之而来他们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原料的来源有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虽然广东产铁,而且广东佛山还是明朝南方最重要的产铁之地,本来从佛山购入生铁熟铁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佛山的铁商也很乐于卖。
但是现在他们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因为荷兰人此时还正在和明朝对着干,不断的袭扰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劫掠过往船只,在南居益的主持下,福建水师也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漳州、泉州和潮州一带。
这段时间南北海上交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商船都不敢再在这个时候轻易出行,以至于近期海上的商船数量骤减了许多。
虽然于孝天以前很注重储备铜铁等金属,一旦劫船的时候发现船上有铜铁,都直接储存起来,留作己用,此间也储备了一批铜铁。
但是这些储备用作来铸炮的话,就显得有点太少了,他总共也就是储备了几千斤铁,一千多斤铜,听着数字不小,但是一旦大批开始铸炮的话,根本就不顶用。
就算是只铸造眼下这种六磅轻炮,一门炮净重就达到了三百多斤,加上损耗的话,铸造一门炮起码需要五百斤生铁,而且这些铁还要是属于精铁才行,他那点存货,充其量也就是能铸造六七门六磅炮就算是不错了,所以他就必须要想办法搞到大量的铁才能满足需要。
于孝天将大批采购生铁的消息先发给了各个和他们有关系的海商那里,价格开的也比较高,但是同时他考虑到总是依托这些海商,也不是长久的办法,一是成本较高,另外货源不受他自己控制。
所以他必须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件事,于是这件事便又落在了赵麻子的头上,于孝天令赵麻子带上海象号等三条船,外加一条作为护卫用的鸟船,组成一个船队,直接南下广东,去找冯家购入一批生铁。
冯家本身就有铁厂,规模也不小,加上他们在广东地头很熟,只要有他们的帮忙,即便是现在朝廷正在大批量订购火炮,他们购入一大批生铁还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
但是这么空船南下一趟,很显然不是件划算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南下的时候,船上装满货,这样来回都不跑空才划算一些。
至于南下运什么货物的问题,这个不用于孝天操心,因为李宜现在极力拉拢于孝天,试图和海狼绑在一起,这样对他们双方的利益才会更大一些。
之前李宜对于孝天提出的双方合作在福州府开店铺的这件事,有点犹豫,但是在于孝天击败混江龙之后,他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开始变得积极了起来。
而于孝天因为手头事情多,这件事也没有再提,另外他为了让李宜明白,他现在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都依靠他李家了,故此几次于孝天采办大宗货物,都故意绕开了李家,交给了李宜的同行去为海狼办理。
李宜很快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孝天这是故意给他难堪,眼下于孝天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他已经无法再遏制于孝天这头海狼了,于孝天现在即便是彻底甩开他李宜,照样也能过活。
但是他李宜如果开罪了于孝天的话,那么事情就严重多了,于孝天只需一声令下,就可以掐掉他李家的海上生意,使得他李家从此生意立即就会一落千丈。
这时候的李宜就不敢再犹豫了,于孝天提出的合作意向,他开始仔细的琢磨了起来,最终觉得这生意可以做,有于孝天这个福州海上的大佬在背后,他站在前台,一般人根本不敢跟他们作对,虽然利润肯定于孝天要占大头,可是只要生意铺开坐大之后,剩下的小头也要比他自己做的时候大得多。
而且李宜通过这一年多跟于孝天的合作,也看出来于孝天是个守信之人,标准的一条吐口吐沫打个钉的汉子,只要双方约定好,于孝天这个人是值得合作的。
于是李宜便主动找到了于孝天,再次提及了合作的事情,于孝天现在忙得焦头烂额,也没有太多时间来管这件事,于是故意拖了李宜一些日子,结果让李宜更加紧张了起来,三天两头的朝南日岛跑,反复的游说于孝天,搬出之前他们的情谊,试图打动于孝天和他重新合作。
于孝天看到李宜真的急了,这才放低了姿态,将双方合作的事情,交给了刘老六和赵麻子出面和李宜商量。
于孝天则提出合作的方式,双方合作成立一个股份制的商号,名义上还以李宜出面,于孝天作为背后商号的大股东入股,李宜以他目前的商铺作为股份,占这个商号的四成股份,于孝天则以货物和部分现银投入,加上他全权负责海上运输事宜,占六成股份,双方一同派管账来负责账务的管理,年终的时候所获利润按照各自占有的股份分成。
李宜计算了一阵之后,最终答应了于孝天提出的这个条件,这和他最初的预料基本上差不多,甚至于于孝天分给他的股份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一些,最初他以为他能占三成到三成五就算不错了,现在于孝天让给他四成股份,已经让他很是满意了。
如此一来,双方敲定了合作的事宜之后,李家的商号也就易名为了茂盛源,对外还是他李家的独家生意,但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现如今这个茂盛源其实已经是海狼和李家合作的生意了。
于孝天也按照他们的约定,将以前手头上留下的大批货物,折合成银子,一股脑的投到了茂盛源之中,另外又从海狼的库银之中提出了三千两现银,充入茂盛源商号之中,以后一年之中,陆续再投入五千两银子作为他的股份。
明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其实早已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加上人口的增长,使得闲置劳动力增多,这也就为商人们开设工场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加之沿海地带的海上贸易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暗中蓬勃发展,使得沿海一带很早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所以李宜这样的商人,在经商方面是非常精明豁达的,很容易想明白这种股份制合作对他的益处,故此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通过这次和李家的合作,于孝天等于是在陆上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除了获得了生意的出口之外,同时也在陆地上获得了一个真正的合作者和立足点,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直接可以将自己的眼睛,放在福州这个南方的重镇里面,随时可以观察官方的动态,获取情报就更加容易了许多。
而这次于孝天派船南下广东采办生铁,明里就是以茂盛源的名义进行的,有李宜这个老海商坐镇,他更不用发愁这趟去的时候拉什么货,到什么地方销售了。
(铁手有情兄弟今儿个又给我打赏了!呵呵,多谢多谢!寒风继续带病工作,保证每日两更!这一章基本上四千字了,是昨晚硬撑着码出来的!呵呵)
第四十六章 玻璃镜
走在福州府的大街上,于孝天的身高使得他显得有点鹤立鸡群,引得了一些人的侧目,但是于孝天神态自若,跟陪着他的李管事有说有笑,不时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古城。
这次于孝天上岸,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登陆,不像以前几次登陆,都是为了干黑活。
而这次他到福州城,目的却很简单,一是要到茂盛源设在福州城内的总号看看,毕竟是他的生意了,他这个幕后大老板如果连自己公司的驻地都没见过的话,实在也是有点说不过去。
另外他这次到福州,也是忙里偷闲,让自己放松一下,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会更加忙碌,以后想要再踏足陆上,天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当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和兰儿的婚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兰儿现如今已经委身于他,这种事在后世不算是什么,大不了就是未婚同居罢了,可是放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件大事。
刘老六也是爱面子的人,这种事虽然知道的人不多,可是刘老六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暗中找于孝天再次提及他和兰儿的婚事,于孝天摸着鼻子无话可说,以前他总是以兰儿还小作为托词,拖着不办。
可是现在他已经“兽性大发”把兰儿就地正、法了,这个托词已经不好用了,所以无奈之下,于孝天也只得答应了下来,让刘老六选个日子,他在南日岛和兰儿成婚。
更何况对于兰儿,于孝天也是很喜欢的,事情走到这一步,他觉得也必须要给兰儿一个名分了,要不然的话也对不起兰儿对他的一往情深。
所以在安排过了岛上的事情之后,于孝天便乘船上岸,在李管事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福州城。
来这里的目的他除了散心休息一下之外,也想给兰儿置办一些礼物,让兰儿高兴高兴。
作为地主,李宜对于孝天这次上岸非常重视,他自己留在福州城的茂盛源亲自坐等于孝天到来,并且让李管事这个心腹全程陪同于孝天,确保于孝天的安全。
虽说这个时代进入福州城这样的城市之中,在城门处都会有一些官兵把手,查验过往行人。
但是本着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原则,像于孝天这样的人想要进入福州城,根本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何况李家现如今生意做的够大,城里城外黑白两道都有关系,想要把于孝天弄进城中,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这个时代的福州城远没有后世的福州城大,估计也就跟后世一个小县城的面积差不多,但是放在这个时代,这个作为福建省府的南方重镇,却已经算是相当大了,全城共有七个城门,除了东西南北四门之外,还有汤井水三个城门,另外还有四个水关,可供船只直接进出城池。
而城内的水和城外想通,交通相对比较便利,一旦驻守重兵的话,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而福州城作为南方重镇,同时也是商业云集之地,城内商铺、酒肆、茶馆、娼寮可以说是鳞次栉比,街上行人也很多,即便是达不到摩肩接踵的程度,起码也人流熙攘,小贩沿街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都让于孝天这个脱离社会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