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当权-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ъ莘⑶梗牵腋ド媳ǜ娴闹挥形逯В 

    “这么少,圣上会信吗?”

    “这种形式火器,不那么容易造的,容易出废品,每生产出合格的五支出来,就要废掉二十甚至三十支之多,成本高昂,当然杀伤力也惊人。”

    “原来是这样。”

    “多出来的枪支,我会优先装备我们自己的队伍,除了枪之外,我们还造炮。”

    “造炮!”

    “嗯,所以,以兵工厂保卫需要人手的理由,我们可以北衙掏空了,我想,马顺他们会求之不得吧。”孟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郭怒用了半年时间在宣府站稳了脚跟,一些受马顺排挤的锦衣卫基层官员,纷纷请调,加入宣府边军,在郭怒麾下继续效力。

    锦衣卫的掌控权似乎逐步的被马顺等人蚕丝掌控,以前的恶习也都出现在锦衣卫的身上。

    臭名昭著的诏狱又出现了。

    孟岩步步后退,但还坚守锦衣卫南衙以及跟皇家仁济大药堂几处重要的机构。

    这些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没胆子染指的,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染指不了的。

    正所谓蹦的越高,摔的越惨,马顺等人根本就没有接受教训,他们以为有王振撑腰,就能为所欲为了吗?

    很快,宣府传来一个消息,武定侯,宣府总兵郭玹突发暴病,死于镇所。

    消息至京城,皇帝痛哭失声,九月,灵柩运至京师,皇帝下旨工部厚葬,其母徐氏,其妻,继室皆有恩封诰命。

    郭玹死后,宣大巡抚罗亨信、总督于廷益等人上书,以副总兵郭怒暂代总兵之位,主持宣府军务。

    同年十一月,皇帝下旨,封郭怒为武清伯,挂镇朔将军印,出任宣府总兵。

    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正统十三年到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帝十三章:皇帝亲征

    这一年,草原遭遇一场大雪灾,过半的牲畜冻死,明廷又限制朝贡的人数。

    虽然开放了边境的马市,可这并不是什么公平的贸易。

    战争的阴云开始聚集!

    双方都在暗中备战,朝廷三年内给西北边关投了上百万的银子,用以训练士卒和整饬边防。

    可以说,现在的边关的守备情况要比历史上要好得多。

    王振也是个好战分子,他也想着青史留名,何况,只有立下战功才能封侯。

    也先方面越是忍气吞声,朝廷自然是步步紧逼。

    正统十三的年的朝贡,按照之前定下的协议,也先方面最多可以派五百人进京,但实际上却有九百多人。

    王振以朝贡人数超出协议为理由,削减马价!

    这对也先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贸易,一匹上等战马,以物易物只能换一百斤的茶砖,要是茶砖的品质好一些,倒还说得过去。

    明朝这帮官员采购的都是劣质茶砖,可把也先给坑苦了。

    也先也没有办法,草原上的部族,天天吃肉,如果没有不吃茶的话,那身体会吃不消的。

    这个是必需品,而且只能从大明购买,别的地儿也也买不到。

    如果不答应明廷削减马价的要求,以明廷现在的强硬的态度,恐怕明天就会撤销边境马市,那对草原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也先在这个时候,他还不想跟明廷直接对抗,虽然他也知道明廷加强了北边的防御,也把国防的重点从南方转到北方来了。

    他内部还没有完全平定,战争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无疑是正中明廷的下怀。

    历史往往有他特有的规律,沿着它自己的方向往前走。

    正统十四年春,孟岩因为打造新式火器而再一次获得晋升,锦衣卫指挥同知,正三品!

    二十二岁的正三品。大明朝开国以来,除了那些有父荫的之外,靠自己能力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马顺虽然还是指挥使,可他再也没有能力压制孟岩,傅啸尘这个指挥同知被调去大汉将军营,原来的那位指挥同知年老了,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

    大汉将军营又被孟岩掌握手中,等于说掌握了皇宫内外的安全。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王振和孙后都表示过反对,但是皇帝这一次没有听他们的。

    而马顺、卢忠等人只能把持一个北衙,继续狐假虎威。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从郭怒不断传送回来的有关瓦剌方面的情报看。

    也先和脱脱不花已经正式联合,正在厉兵秣马,准备给大明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明方面,也在调兵遣将,不断的增加边关的防御力。

    “石头。看着样子,大战一触即发。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傅啸尘自从接手大汉将军营之后,很少有机会来见孟岩了。

    毕竟这护卫宫闱安全,那是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不过好在他还有杜重这个帮手,很快在宫中站稳了脚跟,虽然他是大汉将军营的最高长官,可在宫中。他还得听负责宿卫的禁军统领的命令。

    “快了!”

    “快了?”傅啸尘一愣,“难道说真的要打了?”

    “这一次恐怕打起来的规模不会小,宫中不是有传言,圣上想效仿成祖皇帝,挥戈漠北嘛?”

    “都是王振这个老王八整天蛊惑。我看是他自己想要逞能,他一个太监,想学什么鱼朝恩,他有那个本事吗?”傅啸尘骂了一声。

    “这一次恐怕是皇帝的意思,咱们这位皇上可也是心气儿挺高的主儿,等着吧,有戏看了。”孟岩道。

    “你就不打算进言,劝一劝,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上可不是成祖,那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一路杀过来的。”

    “劝,咱们还是要劝的,就怕是劝不住。”孟岩哀叹一声,谁能拗的过皇帝的意思?

    何况还有一个不断煽风点火的王振呢,从目前局势看,朝廷似乎是占了上风。

    皇帝只要不轻易的北上,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大人,黄公公来了?”

    “什么事儿?”

    “圣上宣旨让你进宫。”郭小超道。

    “这个时候,石头,会不会是……”

    “还不知道,我先进宫再说,傅叔,你是先回去,还是等我回来?”孟岩道。

    “我还是在这里等你回来吧,今天我也没什么事,我去看看你的那些小家伙们。”傅啸尘道。

    “也好!”

    孟岩换上官府,匆匆跟黄敬进宫了。

    皇帝果然被王振说动,有亲自巡视边关的意图,突然召集亲信大臣,就是为了听取大家的意见。

    很明显,皇帝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文臣们的同意的,但是武将和勋贵方面却表示赞同。

    两派争吵不休。

    孟岩也被问道了,他很清楚皇帝的雄心壮志,越是逆着来,他越是不会妥协。

    而且他的老爹,宣德皇帝可是有先例可循的,上溯到成祖、太祖皇帝,都是策马倥偬,血战沙场。

    但是文官集团是决不允许皇帝这么做的,对他们而言,皇帝最好就是待在皇宫里听听意见,发发诏书,这天下还得由文官集团按照儒家的体系来治理。

    孟岩在这群人当中,那论官职和辈分都属于小字辈的,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

    尽管他知道,皇帝把他叫来,其实也是为了站台来的。

    这样的场合下,孟岩自己也知道,是不适合表态的,否则。他会被攻击的。

    但不说话又不行,皇帝还指望他能帮着吸引一些火力呢。

    孟岩也想好了,他就说了一句:“圣上在哪儿,微臣就在哪儿!”

    这话说的没错,还有表忠心的意思,听着舒坦。然对皇帝和下面的文物大臣来说,并无卵用。

    可再逼孟岩表态,他干脆就不开口了,谁来,他都这一句,后来,也知道,这姓孟的小子如此精明,肯定是不指望他了。

    渐渐的。大家吵着吵着,就把他给忽略了。

    吵来吵去的,无非是合不合礼制的问题,但是前面皇帝都干过这事儿,又是又先例可循的。

    结果,关于皇帝出巡这件事就不欢而散了。

    这是五月份发生的事情。

    孟岩很快就接到了郭怒以及锦衣卫的相关情报,瓦剌和鞑靼的侦骑出入边境更加频繁了。

    这一切都是大战要来的征兆。

    孟岩已经下令辽东黑虎山的吴半仙儿准备了,三年内。孟岩赚的钱基本上都花在三支队伍上了,第一就是黑虎山的铁骑。从一千到三千,再到现在的六千人。

    这已经是黑虎山能够容纳的极限了,也是孟岩所能支撑的财力的极限。

    六千铁骑,全部配备最好的战马,最锋利的武器,最严密的训练。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骑兵,另外,这一支骑兵还配备了一支一千人规模的火枪队,以及三千人的后勤辎重步兵。

    可以说,这支队伍。完全可以横扫整个辽东,但它却并没有露出任何锋利的獠牙。

    为了瞒住这支部队,孟岩也是煞费苦心,粮草补给都是通过走私渠道过去的,为此还要给过往的关卡交一大笔的税费。

    第二,是海上那只船队,这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明面上已经赚的不少,可实际上,真正的利润是表面利润的好几倍。

    船队每年分两次下南洋,配上犀利的火枪和新式火炮,几乎海上没有敌手,海盗们只要一看到升起的黑龙旗,就望风而逃。

    第三,就是锦衣卫野狼谷,采用多进少出的原则,野狼谷基地已经有一支三千人规模的精锐新式陆军。

    这支陆军全部装备新式的燧发枪,新式的火炮,还有新的编制和战法。

    这一支队伍,本来就是以孟岩的私兵存在的,只是,野狼谷基地是锦衣卫最保密的核心所在,所以,就连东厂都不知道,野狼谷基地居然会有这样一支精锐的军队存在。

    这是一支完全效忠于孟岩的队伍,跟黑虎山的铁骑一样。

    七月份,也先四路大军开始叩关,一路由也先率领进逼大同,鞑靼大汗脱脱不花率军威胁辽东,知院阿剌率兵进攻宣府,还有一路大军威胁甘肃张掖,四路大军进逼,号称四十万。

    大战一触即发

    七月十一日,面对也先在关外的叫骂,大同右参将吴浩率兵出关与也先大军激战猫儿庄,出塞明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来,朝廷震动,皇帝随后任命西宁侯宋瑛为大同总督,督促大同总兵武进伯朱冕、左参将石亨率军在阳和口抵御瓦剌骑兵。

    同时做出御驾亲征的决定!

    这一次皇帝是铁了心要去塞北一游了,谁都拦不住,就连孙后和钱皇后都哭着求他不要去,选派良将前往督边就是了。

    宣大总督于廷益也发八百里加急奏折,乞求皇帝留在京城坐镇指挥,不必以身犯险。

    众臣劝不住,皇帝也说了,自己弱年即位,毫无建树,此乃重振先祖雄风的大好机会,谁若阻拦,谁就是阻止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武将勋贵们自然是支持的,皇帝亲征,肯定要带上他们的,这是个捞战功的好机会。

    至于危险,那不过是那些酸腐文官的一番说辞,数十万大军保护之下,皇帝能有什么危险?

    七月十二日,皇帝下旨,御驾亲征,孟岩这个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又是岐黄圣手,自然是被安排在随驾护卫之中。

    太医院也派了御医跟随,温良栋亲自领头,跟孟岩一起行动。(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四章:土木四堡

    “小超兄,这一次我不带你去,野狼谷那边需要你镇守,唐笑这一次跟我过去。”

    郭小超沉默半晌,问道:“你带多少人?”

    “一百五十人!”

    “太少了,三百人!”郭小超缓缓一抬头,直视孟岩道,“你家里有五个女人,还有孩子,你必须得活着回来。”

    “好,三百就三百。”孟岩点了点头,二十万大军,三百人随时都能淹没在人海之中。

    就算让人忌讳一次又如何?

    如今的自己,还怕别人忌妒吗?

    王振为了皇帝这一次亲征调动了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共十七万人,加上河北一部分地方班军三万人,共计二十万人马。

    这二十万人没人赐银一两,胖袄裤一条,鞋两双,一个月的炒米,三人还配备一头驴。

    大军只是准备了五天时间,就誓师出征了。

    这一路上倒像是巡游,元勋贵戚们难得又一次机会陪伴皇帝塞外游览一趟,出征的时候,除了带了私兵之外,还有大量的物品,豪华的帐篷,各种器具等等。

    就是阳和门战败的消息,也没能影响到这些人的心情。

    孟岩也在队伍中,他带着唐笑等人走在銮驾的后面,轻车从简,是整个大军中最沉默的一支。

    才出德胜门,曹鼐就收到大同发来的紧急军报,正要去见皇帝,却被王振拦了下来。

    阳和战败的消息被王振给压了下来,皇帝根本不知情。

    王振怕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再被这些文臣们一说动,动摇信念,直接回城。那他的计划就功亏一篑了。

    曹鼐见不到皇帝,去找随军的其他大臣商议,中途休息的时候大家一齐向王振试压。

    但是王振不予理睬,命令禁军直接将众人轰了出去。

    十七日,大军驻扎龙虎台,夜间突然刮起大风。军营中更是有人发出奇怪的叫声。

    二十万大军顿时骚乱成一团,居然有人以为是瓦剌大军来袭,等局势稳定之后,才发现居然是一些士兵在军中饮酒,喝的酩酊大醉,看到旌旗被大风吹到,以为瓦剌大军偷袭,大喊大叫,结果。引起全营骚动。

    孟岩当然知道瓦剌大军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可这十几二十万人一旦炸营,那是很恐怖的事情。

    就算是让他来统帅三军,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他只能尽力的维持自己本部以及周围的一些营帐不被侵扰。

    因为靠近禁军銮驾,孟岩果断采取措施,皇帝并没有收到任何的干扰。

    但是。出征开始,就接到前线战败的消息。加上这一路上的不平静,很多人都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孟岩知道历史将会如何,也不免的叹息一声,自己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十九日,大军过居庸关。

    晚上宿营,孟岩在帐中与唐笑、蔡晋等人闲谈。忽然王恒进账禀告,内阁首辅曹鼐和礼部郎中杨善求见。

    两人穿了一身黑袍,没有带卫士,很显然是不想让外人知道他们来见孟岩。

    孟岩很吃惊,他跟曹鼐私下里没有任何往来。突然来访,这显然有些不同寻常。

    听完曹鼐和杨善的来意,孟岩吓了一跳,这些文官真是胆子太大了,居然暗中密谋刺杀王振。

    只要把王振给杀了,皇帝自然会銮驾回京了。

    “曹大人,杨大人,这事儿你们都对谁说过了?”孟岩感觉后脊梁骨发凉,早知道他们来意是这个,无论如何都要找个借口拒而不见了。

    现在可好,这么机密的事情,居然知道了。

    “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两人知道。”曹鼐也知道此事太过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要我说,这件事绝不能做,现在军心不稳,若是王振遇刺,后果不堪设想,他现在可是代天子号令三军,可以说是三军实质的主帅。”

    “杀死王振后,我们可以推举英国公担任统帅大军!”

    “那你们把圣上置于何地?”孟岩冷眼扫过二人问道。

    “这……”

    “事情还没有二位大人想的那么糟糕,等大军到了宣府之后,诸位可以联合起来奏禀圣上,大军在宣府休整三日。”

    “孟大人所言有理,那此事就此作罢。”曹鼐长叹一声,刺杀王振,他们这些拿笔杆子的文人是想当然了,所以才来找孟岩,整个大军之中。

    他们可信任的人也就只有孟岩,而且如果要做这件事,也只有孟岩能够做到。

    但是,他们也没想到孟岩会拒绝,而且给出的理由让他们也无法反驳。

    “曹大人放心,有我在,会护卫圣上安全的。”孟岩道。

    “有孟大人这句话,本官就放心了!”曹鼐不能久待,若是被人发现了,到王振跟前告密,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曹大人请!”

    “不送!”

    “曹大人先走一步,下官还有事跟孟大人说一下。”扬善并没有跟曹鼐一起离开,反而留了下来。

    “杨大人?”

    “孟大人别误会,掌令有一封信托我交给孟大人。”扬善从怀里缓缓的掏出一封信递给孟岩。

    “胡老大人有什么嘱托吗?”孟岩愣了一下,胡濙有什么事情不早说,搞什么玄虚?

    “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孟大人看了信自然就明白了。”扬善微微一笑,“下官告退!”

    孟岩拆开手中信件,取出信笺来,微微瞄了一眼,脸色大变,等看完信件的内容,没有犹豫,将信笺迅速投入火盆之中。

    瞬间大火将信笺吞没了。

    “大人,吵起来了,吵起来了……”

    “什么吵起来了?”

    “王振和邝野,还有王佐。三个人吵起来了。”唐笑道。

    “为什么?”

    “邝野和王佐两人请求銮驾回京,让王振给骂了,这就吵起来了。”唐笑道。

    “就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文人就喜欢意气用事,接受教训就好了。”

    “王振心狠手辣。接下来会不会暗中下狠手,那就不知道了?”蔡晋道。

    “嗯,是得注意一下,虽然我也烦这些人,可他们的确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不可或缺,吩咐下去,多留意!”孟岩点了点头。

    “大人,这一次出征。王振对咱们好像客客气气的,有点儿不大对劲?”

    “嗯,是有反常必有妖,我也担心这件事。”孟岩点了点头,刚才烧毁的胡濙的亲笔信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这一次皇帝亲征,没有那么简单。

    二十日,六十五岁的兵部尚书在行军中,因马蹄踩了一块石头。差点儿摔死。

    虽然这只是一次意外,可这次意外。让很多人更加的小心起来。

    二十三日,大军进入宣府,安营扎寨,宣大总督于廷益、总兵郭怒等率宣府众将官亲自出城迎接皇帝銮驾。

    当晚皇帝銮驾驻跸宣大总督府。

    夜间,大雨滂沱而至,众人心情跌落到了低谷。

    曹鼐等重臣趁机在吃晚饭的时候进言皇帝。希望可以在宣府休整三日再出发。

    皇帝本欲答应,却被王振以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为理由,当众予以拒绝。

    闹的很不愉快,孟岩叹息一声。他人言微轻,何况那么多重臣都被王振呵斥,他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充当的不过是护卫的角色,更没有资格说话了。

    第二天雨一停,大军在王振的命令下,继续前行。

    夜里,孟岩和郭怒翁婿俩团聚,说了半夜的话,这才离去,第二天,孟岩率领部下继续上路。

    大军过鸡鸣山,又向西走了一天,到二十五日,遇到一支瓦剌骑兵,大约有三千人左右。

    王振命令成国公朱勇带兵出战,结果,很令人意外,五千明军居然被杀的打败。

    最后皇帝命令出动火枪营,在犀利的火器下,瓦剌骑兵被杀的打败而逃。

    一次胜利,令君臣都不由的高兴起来,一扫连日来的阴霾,一路高歌继续向前。

    三天后,大军行进之阳和口。

    看到漫山遍野的尸体,大部分都是明军的,还暴尸荒野,皇帝看了痛哭三声,下令将尸体予以掩埋。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总兵朱冕等将领负荆请罪!

    阳和口一役,大同边军算是惨重,大同前卫、后卫几乎被打残了,重建遥遥无期。

    皇帝勉励大同诸将,令其恢复信心,再战瓦剌骑兵。

    也先亲率三万瓦剌铁骑推进至大同城下,军容鼎盛,竟然吓的不少随军臣子不敢站在城墙之上。

    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皇帝在王振的建议下,二十万大军居然一枪不发就准备回去了。

    孟岩接到这个命令,也是愣了半天没回过神来。

    这王振这个老王八搞什么,二十万大军出塞,好不容易见到敌人了,却什么都不干就这么回去,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这算什么重塑先祖的雄风,丢人还差不多。

    文官们倒是高兴了,皇帝终于肯回去了,这一下折腾,认清了这个事实,那也是一件好事儿,起码不会再有下次了!

    大同的边将们也都松了一口气,皇帝在大同,要是安全出问题,那他们的脑袋都要搬家,刚打一场败仗,士气低落的大同边军就怕再出事儿。

    所以,皇帝还是早一点儿走好!

    于是,二十万大军在大同就待了一天,就灰溜溜的要滚回去了,这消息传到对面的也先的耳朵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