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军情紧急,虽去了知府一职,却还暂行知府事,而金州大胜,自是人人有功,他觉着将功补过,这个知府的位子应能保住,但这个却还得走通了赵石和种从端两人这里才行。
金州别驾这里也是暂代,不过他是升任,前任已然锁拿进京,不过要想坐实了这个位置,却还是得赵石点头,别驾五品文官,正是此时赵石可以任意任免的,连种从端也没这个权力。
赵石自是无可无不可,见种从端并不说话,他就已经明白,这二人已是得了种从端默许,不然也不会出现这里。
他思了一下,接下来就是入蜀了,仗还有的打,而金州作为后方,让朝廷派人来还不如留下此二人,还顺便卖种从端一个人情,让其坐镇后方也好放心,但他此时想事情已与初来之时大不相同了,所以并不开口承诺,只是点了一句两人金州一战当中功劳不小而已,但这二人浸淫官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立马便明白这是大帅应承了下来,心中各自大喜,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殷勤劝酒,姿态也越加恭谨了起来。
直到酒过三巡,这二人面红耳赤,识趣的告辞离去,只留下种从端和赵石,没了旁人,种从端的话才多了起来,谈论的事情也向正事上来了。
第一个就是俘虏的事情,“大帅,此战俘虏的乱匪可是已有定数?”
赵石***了***额头,自京师出来,已经好几个月了,那时长安大病了一场,还没好利落就已被派出京,之后赶了一个多月的路,几乎没怎么好好休息,到是蜀中变乱之后,回到金州却是修养了一段时日,但那段日子想的事情却很多,殚精竭虑的,反而觉得比领兵打仗还累,到得任了这个大帅,那就不用提了,若非他身体强健,不类常人,不然早就又病了的。
打完了这一仗,事情好像多了起来,他人看似无事,其实已然到了身心皆疲的地步,这又喝了点酒,头便有些发晕。
种从端见了,赶紧道:“来人,去让夫人弄点醒酒汤端过来。”
赵石笑笑,摇手道:“不必了,只是打仗的时候鼓的劲儿太足,这一松下来,反而没了精神,到让老大人见笑了。”
种从端笑道:“当初见大帅时,大帅荣光满面,神完气足的让下官嫉妒,现这气色可是比之前差的多了,大帅***劳国事,却也要知道保重身体才好。”
赵石微微点头,转回正题,“这一战俘虏的乱匪恐怕有十多万人,数目现定不下来,每日都有捉回来的,不过十二三万总是有的。”
种从端有些头疼的咋了咋嘴,十多万人啊,怎么才能安置妥当?白吃白喝又得多少钱粮?但心下也是佩服,这一战从谋划准备,到一战而胜,说起来都是眼前这位年轻的大帅亲力亲为,旁的不说,只这领兵之能就是自己再年轻上二十岁也是比不了的,若能有子如此,自己现就能撒开手去,颐养天年了。
“大帅打算如何处置这些乱匪?”
赵石沉吟了一下,反问道:“种大人看呢?”
种从端抚须良久,这才道:“以下官看,金州如今太过空虚,又值用兵之际,不若里面挑些青壮充入军伍,其余送来城外,城外建一座营房便于看管,上书朝廷,等朝廷处置便是,大帅以为如何?”
赵石手扶酒馔,默默道:“这个我已经想过了,这些乱匪本来是些平民百姓,若充入军中也不是不成,但他们起兵作乱,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本性已失,不宜统辖,所以我觉着,此事容后再说。”
“我这里到是有个法子,就是不知朝廷能不能答应,老大人为官多年,给我参谋一下。”
种从端愣了愣,心里话,难道这等事情他还能出人意表?也不知是个什么法子,别是要杀俘吧?若真是如此,可要竭力阻之。
嘴上却道:“大帅请讲。”
赵石斟酌了一下词句,这才缓缓道:“十余万人,安置不易,其中老弱妇孺全都齐了,又轻放不得,以我看,不如上书朝廷,我大秦人力单薄,道路失修随处可见,多年之前,我也曾当过运粮小卒,其中辛苦之处实太多,大的麻烦就是道路难行,就拿如今说吧,秦州等地就左近,却不能应急来援,多数都是因为道路崎岖,大雪封途,车马难越的缘故。
而今咱们这里有十余万乱匪被俘,都送到其他各州府充为劳力,整修道路,巩固堤防,城防,便是长安内城外城有什么要建的造的,也能从中抽调,一个不用咱们再为这事费心,一个嘛,今后几年,十多万人呢,又不用花钱,可以节省不少民力物力,至于老弱,可以给各处军镇屯田,这样一来,于国于民,都有不少好处,老大人看这么做没犯什么忌讳吧?”
种从端一听不是杀俘,这心已经放下了,再仔细一琢磨其中利弊,这是将民役放乱匪身上了,所谓民役就是农闲时节,官府摊派的一些事情,大多都是土木之工,少数也有运粮,运饷之类的征派,民役对于百姓来说,早已经习惯了的,管吃管住,不给银钱,到是临时征派要给些粮饷。
民役自古就有,但得掌握一个分寸,著名的就是前秦修长城,隋时修运河,强行摊派民役,那就是***了,两朝也都覆灭了民怨四起之下。
让乱匪来代替民役,这个主意很不错,若朝廷同意,金州也就少了许多麻烦,于将来战局加有利,但有利则有弊,这些乱匪可都是谋反作乱之辈,按照大秦律,其中不少是要斩首的。
其余发卖的发卖,流配的流配,多数都是给人为奴,遇赦而不赦,后世子孙代代都是如此,这一下子改成劳役,朝廷中必定有人以祖宗家法说事,还有,百事以农为先,这些乱匪皆都来自蜀中,这么多人一下子都去做劳役,利州一地得多少年才能恢复旧观?
思来想去,利弊皆半,不过终却是自嘲一笑,还真当自己还是当初的兵部尚书吗?此等大事,他们只是个建言,后由朝廷做主便是,以如今的光景,眼前这位根本就不怕事,而他怕不怕也就那么回事,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也正好将之前他答应知府,别驾人选的事情的人情还上。
种从端遂笑道:“大帅果然深思熟虑,下官愿附翼尾,向朝廷上书。”
赵石点了点头,也没什么欣喜之色,他这里全是都军事角度想的问题,而这个主意也脱胎于后世犯人劳作改造的制度,对于其他会涉及哪些问题,他自己也不甚了了,来到这里也有些年了,他早已不认为自己随便拿出个点子来,就能超越时代,让人信服,他事先跟南十八商量了一下,南十八也说了不少,听得他头大,颇有世事艰难的感觉,但终,南十八还是建议他上书朝廷就是,不过这之前要与种从端商议一下,好是两人同时上书,若朝廷同意了,那就皆大欢喜,若有朝廷申斥下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这般,此事也算有了一个首尾。
两人之后又谈起其他政事,像金州百姓回迁于原处,一些官员升贬,将来若是入蜀,又应有哪些措置,后,种从端也建议他与陈祖还有赵石三人各自上书报捷,再就这一战,联名写上一封奏疏送上去,赵石自无不可,点头应下,其间种从端的夫人亲自端了醒酒汤来,又给赵石把了一盏酒,赵石很难想象,这么一位柔柔怯怯的妇人会生出种七娘这样彪悍的小丫头来。
两人谈论事情,时间过的很快,直到深夜,赵石这才告辞离去,其实他收获也是不小,和这样官场沉浮几十年的朝廷命官不管谈什么,都会让人受益匪浅的。
几日之后,金州城外旧有的两处营房已经扩建完成,乱匪陆续都送到这里看押,百姓也都陆续回转了来,看见这这许多乱匪,几乎将道路占满,一眼望不到头一般,自然是惊异与兴奋并存,不过也是一阵阵后怕,若非走的早,这许多乱匪过来,哪里还有自己的生路,必定是个家破人亡的结果,民心大振之下,诸事顺遂许多。
等到二月末尾,数字详实的报捷表章才算真正送出去,赵石这里也开始准备大宴有功将士,金州一战,也终于算得上是尘埃落定,只等着朝廷旨意下来了。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五百四十章宫城
第五百四十章宫城
夜空之下的长安灯火阑珊,壮丽而又景逸,仿若千年如是,从不曾改变过自己的容颜。
内城皇宫这个时候已经关门落锁,宫娥们打着灯笼,点起烛火,外面传来太监们尖细的嗓音,小心火烛,好似一切如常。
但这些宫人却都加着小心,大家可都听说了,金州那边送来了紧急军报,蜀中作乱的贼子们领兵入侵,虽说乃是千里之外的事情,但贼兵入犯,这是多少年没发生过的事儿了?
他们见识不多,有的甚至不知道金州哪里,说不上来,本来好好的,蜀国的皇帝也已经降了,怎么就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这样。
宫里面的人不敢瞎说,乱嚼舌头的下场不是他们能承受的起的,尤其是这皇宫所,一旦有谣言什么的传入贵人或者陛下的耳朵,可就要彻查个清楚,先说这话的肯定好不了,打死都是轻的。
但各家的贵人们这些日子总锁着眉头,宫人们也就不得不提起小心,也都能感觉到皇宫内外的紧张气氛,虽说嘴上不敢说什么,但大家伙儿心里却都要嘀咕上几句,景兴朝真个是多灾多难。
也不怪他们做如此想法,景兴皇帝登基之前,内有废太子李玄持于宫中作乱,外有魏王李玄道领有兵权,这位如今的大秦皇帝陛下处境可谓艰难。
而登基之初,六部命官,多为党附前太子李玄持之人,太子被废,人心惶惶,又有魏王李玄道征战外,军中威望一时无两,虽说当今陛下已经登基,但却风雨飘摇,让人闻之惊心。
到得太子禁足西山陵寝,魏王李玄道入京,当今陛下总算是勉强站稳了脚步,但朝廷内外,阳奉阴违者有之,攻讦责难者有之,帝位之侧,也并非没有人虎视眈眈,处境比之之前也并不算好。
直到大秦伐蜀之前,朝政才稍微顺遂了些,户部由参知政事李圃掌管,查出不少情弊,户部里太子余党被清除了个干净,兵部也有李承乾接任,此人乃陛下是信用之人,由此,兵部也就没有旁人插手的余地了,吏部,礼部也渐渐为陛下得力之人所掌,羽林军左右卫都乃陛下潜邸旧臣掌握手。
到了这个时候,朝政终于平缓了下来,而军中,西北有张祖,潼关有张培贤,西夏接连来使,金国败,暂无还手之力,外事也是无忧,这般下去,大秦只有比先帝时加安稳的。
但好景不长,陛下紧锣密鼓开始准备伐蜀,朝野沸腾,谣言四起,好像突然又回到了陛下初一登基的时候。
十余万大军入蜀,征调民夫不计其数,朝野内外,暗流涌动,就算宫内也气氛凝重,景兴二年过的让人提心吊胆。
还好的是,数月过去,蜀国兵戈懈怠,不堪一击,大军过处,势如破竹,捷奏频传,大半年光景,蜀帝降了,蜀国灭了,一时间,朝野内外的所有异议皆都烟消云散,只剩下了歌功颂德之声,尤其是陛下再添一皇子,,好像所有的好事都碰到了一起,这样一个时候,就算宫里老成持重的,也会将当今陛下和先帝比比较一下,都道当今陛下雄才大略,其功业直追高祖皇帝。
不想,高兴还没几日,蜀中情势急转直下,到了此时,乱事已然波及大秦本土金州,可见蜀中已然乱成什么样子了,也不知那入蜀的十余万大军如何,可能也是凶多吉少了吧?
景兴一朝到如今不过两年多光景,竟然闹出这许多波折来,,也足堪称得上是多灾多难了。
不提这些宫人做如何想法,现景帝李玄谨正仰首望着夜空,有些深思不属。
夜空中繁星点点,月光明澈,将宫城内外皆都镀上一层银光,天气还凉,积雪未融,反射着星光,月光,一闪一闪的,到也算成就了一番不错的景致。
但景帝李玄谨心里却是阴云密布,自蜀中乱报直达京师起,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但有金州或是蜀中的奏折,他都要心惊一番,朝议之上,群臣也是束手无策,但闹起其他的来,却是一出连着一出儿。
先是大将军折木清上书请战未果,接着就病倒了,朝中竟然有人说当今陛下不喜先帝旧臣,刻薄以待,让人心寒,传入他耳朵里时,让他怒火一窜一窜的,却强自按捺住了,毕竟身为帝王,心胸度量非比常人,并不会因一点私下不敬之言语就大肆加罪于人。
接下来,同门下平章事杨感请辞枢密事,再三驳回后,他顺便也就准了,若平时,这是好事,两位四朝老臣,一政一军,说是国朝栋梁,朝廷支柱,其实帝王眼中,这二人威望过隆,诸事掣肘,加之他锐意进取,是要做出一番千秋功业来的,这两人年纪老迈,无论才能如何,但事事进言,多有不符他心意之处,两人若去,也便于他掌握朝纲。
但这个时候,枢密使的人选就不能提拔符合他心意之人了,而是由枢密副使汪道存接任,而如今兵部乃重中之重,兵部尚书李承乾不能离开兵部,枢密副使之职至今仍悬而未决,有人竟然提议让魏王李玄道接任,也不知安的是个什么心思。
而后竟礼部竟还有人提议立储,这里面的意味可就多了,若是有人指使,是什么人?这不是夹国事以胁君主吗?帝王的尊严被触犯,盛怒之下,提议之人立即被发往大理寺堪问,不过这么一来,却真将他逼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好似有无数双眼睛正暗处盯着,只等一个机会,便会群起发难,想起宣武旧事,真真让人不寒而栗。
他也是决断之人,当即不顾众议,定下金州领兵人选,赵石以入蜀钦差就地转任,督蜀中战事,领四洲事,加了羽林郎将,兵部郎中等虚衔。
说是孤注一掷也好,说是让朝臣们明白,谁才是当今陛下也罢,反正到了如此地步,不如让心腹之人领兵,也好能听到战事实情,促使他下定决心的自然也有赵石密上之平蜀七策,这个自不必重提。
接下来就是夙夜忧心南边战事,金州那里的战报也往来频繁,但终能如何,实让人焦虑。
让人烦心的还不止这些,曲士昭作为钦差副使却被赵石派人押回京师,这桩公案闹的不小,当时听了,他也是震怒不已,但总的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曲士昭不过一个六品小吏,能得一个钦差副使,也不过是为了安静后宫而已,交由大理寺问责便是,后估计也是不了了之,毕竟那家将行刺未果不说,曲士昭又是曲妃族人,皇亲国戚,这个情面是要讲的。
但另外一件事就让人头疼了,雄武军都指挥使李敢当之子李成义随钦差入蜀,犯了军规,也被递解进京,其实比曲士昭的事情大不了多少。
但惹的人却是一点也不小,是羽林左卫的女营,这可是香侯府的人,就像一个马蜂窝,平***不搭理也没什么,但你要上去捅一下,即便是皇子皇孙也落不得好去,何况只是雄武军指挥使的子弟。
没几天,这事就闹得沸沸扬扬,香侯府紧咬不放,现任香侯陆飞翼亲自入宫陈情,这还不算,御史台也参劾雄武军都指挥使李敢当教子不严,有辱国体,看似牵强,但却也不好反驳,只因李成义是随钦差入蜀的,有辱国体一说到也勉强说的过去。
御史台搀和进来,后面的人除了香侯府之外,听说还有吏部左侍郎杨和,至于这位杨家嫡长子为何掺和此事,也没多少人明白其中缘故。
反正终李成义贬官为民,李敢当这里也受了申斥,李敢当到是年老成精,先是亲自到香侯府道歉,据说当着香侯府府主陆飞翼的面,鞭打爱子,给足了香侯府的面子,接着又上书请罪,欲辞雄武军都指挥使之职,这么一番作为下来,谁再难为人,与李家可就算结下死仇了。
虽说李家已呈没落之像,但李敢当还不说,其兄李严蓄虽说不为当今陛下所喜,但仍然是兵部侍郎,且现效力前敌,无论朝中军中,都有些威望,重要的是,当今陛下宠臣赵石是李家的女婿,虽说传闻赵石和李家有些不合,不然身为钦差,怎么也不会将未来的舅哥绑回京师的,这个明眼人心里都明白着呢,不过说到底,两家到底已经结亲,若将李家得罪死了,那就是打赵石的脸,为了一点小事结下这么一个大敌,却是疏为不美,于是不久过后,李敢当仍为雄武军都指挥使,其他的也就都偃旗息鼓了。
这两件事情虽小,但却也触动方方面面,让人不得不慎重处置,让景帝李玄谨是烦不胜烦……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五百四十一章奏表
第五百四十一章奏表
“陛下,夜晚寒凉,还请陛下保重身体,执事来问,今晚陛下欲宿哪位贵人处,请陛下示下,也好叫贵人有些准备。”
李玄谨正心中烦闷,不耐烦的摆了摆手,“今晚哪儿都不去,就宿乾元殿。”
“是。”乾元殿总管徐春恭声应诺,转身的时候,嘴角已经露出些笑意,这些日子,曲贵妃那里越发得宠,连执事太监都走通了,来问的时候可不是问宿哪位贵人处,而是直接问的是否还去淑妃娘娘处。
他改了这话,却并非欲与那得宠的贵人为难,只是他是陛***边之人,若也顺着得宠的贵人,这差事长久不了的,加之曲妃娘娘有些持宠而娇,还真以为宫里是她的天下了?连执事太监都敢左右,还有什么不敢的?别看现得势,将来未必有什么好下场,他这里也是未雨绸缪之举罢了,远谈不上什么恩怨。
不一时,乾元殿中灯火大盛,,宫娥们准备了些晚点,又让御膳房熬制了些汤水,大殿之中也升起炭火,让整个乾元殿多了几分活力。
正忙碌间,外面却有小太监来报,有看守宫门的黄门有事禀报,这个时候,宫门已然落锁,即来这里请见,肯定是有要事了,徐春不敢耽搁,径自出去询问。
“禀报总管大人,同门下平章事杨大人率兵部尚书李大人,枢密使汪大人等请见陛下,现宫门外等候,还请总管大人通融,禀于陛下。”
徐春心下就是一惊,眼皮子直跳,没有天大的事情,这几位大人可断不会漏夜前来,“你这里等着,我这就去报于陛下知道。”
说完转身小跑着进了乾元殿……
“传同门下平章事杨感,枢密使汪道存,兵部尚书李承乾等入见。”
“二月初七,贼匪逾二十万越汉水直入金州,贼势猖獗,臣等不敢怠慢,坚壁清野,唯留庆丰,庆余粮仓予敌,以弱其战心……
二月初十,臣赵石率兵出兴元城,于城南三十里坪扎营,只待敌来。。。。。。。
二月十一,贼兵前锋五万至三十里坪邀战,臣以弓弩御之,小胜,杀敌四千余,余敌皆溃,小胜……
二月十四,贼兵大举而来,臣趁其立足未稳,以五千四百骑军前,剩余步军随后,全军向前,未几,贼兵大溃,臣令部下追缉竟日,以骑军过汉水设阵阻敌,除少部贼匪走脱,其余皆为我所擒,大胜。
金州一战,五千四百六十七名骑兵,战死二百四十七人,伤六百五十五人,七千四百余步军,战死五十七人,伤一百二十八人。
此战杀伤贼匪六万七千七百六十五人,俘敌十三万六千余众。
臣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加羽林郎将,兵部郎中赵石,军前巡阅使陈祖,西南按察使,兼军前转运使种从端百拜奏上。”
“此乃大捷啊,陛下。”汪道存念罢手里的奏折,颤抖着手亲自躬身递给景帝李玄谨,语气中的兴奋再也无法抑制。
杨感抚须而笑,李承乾也面带兴奋,其余几个人这时也顾不得君前失礼,呵呵直笑,这个消息来的太过突然了些,十余日没得到战报,之前都是汉水之侧,贼匪云集,金州危急的折子,众人难免担心,金州那里怕是难以收拾了,也都准备好了,一旦金州失守,将来该如何防范贼匪北上或是派遣援军重夺金州的各种策略。
不想,今日晚间,金州战报突然抵京,还是这样一个大捷的消息,众人听了自然是欣喜若狂,有的是差点没留下泪来,这些日子可不光景帝李玄谨焦虑不堪,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日子只有难过的份儿。
这下好了,南方战局一下便出现了莫大的转机,这些重臣听到这个消息,都是如坠梦中一般,二十余万贼匪入侵金州,杀敌近七万,俘获十三万余,大胜,而且是不可多得的大胜,其重要程度甚至有过于东征大败金国十余万人马。
“陛下,陛下……”
景帝李玄谨有些失神,被唤了两声,这才醒过神儿来,霍然站起身来,一下将汪道存递上来的表章抢手中,心里砰砰直跳,连呼吸都急促了许多,不顾体统的抢走表章,随口便问,“战报什么时候到的,怎么现才送过来?”
几位朝廷重臣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尴尬和笑意,还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