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嫡长一支,生父乃得胜伯就不必说了,生母这边却也能称得上尊荣无比,乃继香侯陆闻香之后,当今绝无仅有的巾帼豪杰,可以想见的,此子一旦来到人世,定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男为嫡长子,女则为嫡长女,一般都是得胜伯府所有人的心头肉。。。。。。。。
当然,还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缘由里面,这些年下来,得胜伯子嗣单薄,妻妾也再无动静,难免让人着急上火,没见这两年,宫里太后那边赏下来的东西中,药草补身之物渐渐变得多了起来吗?里面的关节许多人都清楚,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而这一下,却大半放下了这桩心事,也就增了得胜伯府的喜气。。。。。。。
其实不只旁人,就算赵石自己听到这个喜讯,惊喜之余,心里也着实松了一口气下来,身为男人,任你如何了得,有些事情上也是不能免俗,要说当世,男尊女卑,若膝下无着,多数不是处都要落女子身上,是将无子一说加进了七处之条里面,但实际上呢,就算此时平常人家,纳妾之事也是司空见惯,明白人只要深想一下就会清楚,家中女子不只一个,若还没有子嗣,这毛病又怎会出女子妇人身上?当然,这个说法也有些偏颇,多数女子被扫地出门还是因为没有儿子的缘故,但话说回来,到了得胜伯府这里,却还是这个道理。
这几年,赵石年轻力壮,气血旺盛非常人可比,于房事上也就没有多少节制,虽说大半时日都泡国武监,但每次回府,和妻妾一晚折腾个三五回,也是常有的事情,就这么,数载下来,妻妾肚子也没个动静,不说旁人,便是赵石自己心里也犯嘀咕,是不是身子上出了什么毛病,或者说。。。。。。。。练的这个般若劲出了岔子什么的。。。。。。。。
而此时乍闻喜讯之下,也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不管之前心情如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所有的阴霾却都一扫而空,只剩下高兴了。
李金花没有上衙,女子怀孕此时还是颇多凶险的,自确诊之后,即便旁人不说,她这里大喜之余,却也加了小心,不敢再过于奔波了,怀胎十月,足有多半年的功夫,她这里已经开始打算之后的日子向朝廷请辞,将羽林右卫都交给种遂算了,心里打算好了,差的只不过是赵石商量一下而已。
赵石回府,一番喧腾过后,终于寻了过来,两人虽也算老夫老妻了,但喜讯前,两夫妻还是温存了好些时候,才谈起此事,见她好似一心想家中相夫教子的模样,赵石也不多做劝阻。
但想来想去,却并不打算让妻子就此请辞,一个呢,是体谅女子为官不易,妻子这许多年费了多少心血,才走到今日一步,却不能因为有了身孕,便将一切抛下,不定过后想起,便是一桩憾事来的,与其将来后悔,却不如现做的委婉些。
二来呢,这几年他京军中的威望还是不可逆转的越来越高,羽林右卫几乎就是握他手里,屯卫这两年渐渐替代了羽林左卫的位置,而其指挥使何清原对他也是言听计从。
羽林左卫虽说被撤下了番号,但瞧朝廷的意思,却也没有断然处置的意思,将来恢复番号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即便经过那场动荡之后,左卫声威大损,但作为京军中的一支,建制什么的却还完好,而他左卫中的声望地位就不用说了,不管由谁出任指挥使,结果都是一般。
雄武军那边也不用说,李敢当卸任之后,也再没有人敢跟他这个羽林中郎将呲牙咧嘴,可以说,如今遍观京军,这些年潜移默化之间,他这个羽林中郎将虽说还没到登高一呼,各部便闻声景从的地步,却也差相仿佛了。
再加上驻扎西山大营的猛虎武胜军,也难怪这两年不论兵部,还是枢密院,请调猛虎武胜军于他处的声音越来越多,估计当初谁也未曾想到,得胜伯平蜀归来,转任羽林中郎将虚衔,过后是一心办学,到了如今却是这么一个结果。
当然,时至今日,只要不笨,其中道理想想也就明白了的,试想如今大秦有几位大将军?而其中驻京数年的也就赵石一个,加之其人本就出身京军,来来去去十余载,却也没脱了京军一系,这般下来,即便只是个羽林中郎将的虚衔,又没有刻意经营,但京军中的威望还是节节攀升,一直演变到今日的局面。
道理很简单,但当初时候,多数人心里都存着幸灾乐祸之意,谁又能预见到今日?
话是这般,但反过来说,却未必是什么好事,不说旁的,只说皇位之争,便难以越的过去,就不用说旁的了,一旦朝堂动荡,任谁也不会忽视京军不是?
这也正是近几年来,赵石越来越不得安宁的根本原因所了,之前还有王虎,李敢当,而现嘛。。。。。。。。。
既然能想到这些,赵石心里也有些无奈的感觉,这些年本来就有着韬光隐晦的想法,但到的如今,却还是这番局面,到底是自己太能干,还是。。。。。。。。
所以这事嘛,也就不用多想了,值此之时,退上一步两步也不算什么,但李金花这里还是大喜之下,失了计较,右卫这里即便李金花卸任,也绝对不会交种遂手中便是了,赵石明白,种家当年参与皇位之争太深,即便现缓过一口气来,但皇帝陛下心里恐怕对种家还是恨意难消,而那位前太子殿下如今还软禁那里,所以京军指挥使这样的位置,皇帝陛下断不会容种家之人任之。
所以,请辞是要的,但没必要弄的那般决绝,没必要的是力荐种遂接任,换句话说,不必上赶着去如何如何,顺其自然便是,想来朝廷自会安排,等孩子落地,李金花这里便有起复之机。。。。。。。。。。。。
这一晚,夫妻两个床头细语之间,便将事情定了下来,当然,这一次领兵出征,怕是也就没有李金花的份儿了。
不提得胜伯府中这桩喜事,事情自然也不只这么一桩,第二日便有人回禀,户部那里今年拨付给国武监的款项少了一半,所幸的是,今年给国武监拨付的银两和猛虎武胜军的军资饷银什么的是分开来的,猛虎武胜军那边却未受什么影响。
这里面的关节赵石自然明白,看来朝廷的决议差不多已经出来了,不然的话,户部绝不会如此行事,但话说回来,一纸空文就想打发了他,那是不可能的,他这里却还是要争上一争,不过今年。。。。。。。。国武监的那些工程怕是得要拖上一拖了。。。。。。。
但他这里刚琢磨着是不是现就到户部走上一圈,却又有人来报,魏王殿下来访。。。。。。。。。。。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七百一十七章开端(六)
第八卷繁华处是吾乡第七百一十七章开端
魏王李玄道不是一个人来的,与其同行的还有一个十五六岁大的少年,有些拘谨的跟魏王的身后,赵石迎出来的时候,与魏王见礼,这些年过去,魏王李玄道也已显出了老态,不过精神头却是不错。
要说魏王李玄道这一生有些悲剧,先帝时,便不为父亲所喜,生有将才,边塞风刀雪剑十余载,这才众皇子间脱颖而出,权势日重。
但可惜是,虽手握兵权,和太子李玄持斗了个旗鼓相当,才略上别无话说,但致命的一点却是膝下无子,加之领兵外,虽有党羽,却无法于庙堂之上占优势,终皇位还是落了别人头上。
而正德末年的几番大事,却无不与魏王李玄道有关,兄弟萧蔷,兵戈相见,后却落得两手空空,束手回京,听人鱼肉,像魏王这样的人,没有拔剑自刎已是幸事,而这些年京中安闲度日,看着逍遥,但细想一下,其中苦处与那被软禁西山的太子李玄持又有什么两样?
回想当年,也许眼前这位殿下一生浓烈的时刻怕就是汾水河畔,大破金兵十万的时候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只可惜,不过是昙花一现。。。。。。。。
赵石心中微有感慨,但前太子如何,魏王如何,都已成了往事,与他却没任何干系了。。。。。。。。。。
他想的多的是,魏王此时冒冒然登门,又是为了何事?他和魏王可是没有任何瓜葛,要是细数起来,当年可还。。。。。。。
无意义的寒暄了两句,赵石将两人让进了会客厅堂,魏王身后跟着的大活人他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少年紧跟魏王身后,亦步亦趋,脸上刻着紧张,赵石只瞧了瞧,便知道,这少年恐怕出身不高,没见过什么世面,进了厅堂,好像手脚都没个放处了,眼睛也不敢直视于人,和世家子迥然有异。
赵石不由多瞅了几眼,便多少瞧出了一些,这少年举止之间,虽远谈不上从容大度,但穿着却也不差,尤其是眉眼之间,与皇家之人有那么几分相像,甚至那双又细又长的眸子,简直就是李氏皇族的招牌。
许是皇家哪支的破落户吧?不然的话,也不会跟魏王的身边。。。。。。。。赵石暗自道。。。。。。。
不过魏王这里却没有引见的意思,不着边际的寒暄了几句,便跟着入了厅堂,魏王看上去还是那般的豪爽和自来熟,与军中之时相比,少了许多的威严,却是加让人容易生出亲近的感觉,毕竟人家再怎么不得志,也是皇家之人,有王位身,跟你笑上一笑,那就叫折节下交,绝对让平常人能与有荣焉,何况是这般的不见外了?
不过赵石也不以为意,这些年京中呆的久了,朝堂上的大臣们别说时不时就能见面,就光听传闻,也能略略知道朝中各人都是什么性情了,就拿魏王来说,这些年虽说枢密院中还领着职衔,但朝堂上的人都知道,魏王已经渐渐淡出了朝野政事之外,当年打算拥立魏王的朝臣,这些年或贬或逐,已经被一扫而空。
至于说当年魏王潼关旧部,也没好过多少,潼关守军几次变动,如今潼关军中任职的魏王旧部,也已所剩无几。
失了这些爪牙,即便魏王雄心不减,也只能任由牢笼将自己困住,终再没有动弹一下的力气了。
所以这几年魏王的作为也就好理解了,枢密院那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与人相交,也变得大大咧咧,对于得失之间,少做计较,曾枢密院当堂大骂枢密使汪道存畏首畏尾,也曾不顾朝野物议,召妓同游西山行宫,举止失常之处,又怎能用一句韬光隐晦来解释?
就说现吧,光明正大的来府面见他这个羽林中郎将,若是搁当年,又得惊掉多少人的眼珠子?
不过不管赵石心里做如何想法,几句话之后,魏王李玄道便已经直接开口将来意说了个明白。
抿着下人送上来的香茶,魏王又大笑着道了两句,如今这得胜伯府越来越有气象了,赵石到也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这茶叶是过年时蜀中那边送过来的,与贡茶乃是同一片茶园所产,加之蜀中美酒这两年也没少流入得胜伯府,再有得胜伯府占地不小,这些年也已修缮完全,楼台阁榭的,看上去却也不让那些簪缨世家所居之地,可不是已经有了些气象?再说这话也不只一个人赵石面前提过,所以赵石笑笑,给了个默认。
那边魏王李玄道显然也没打算怎么绕弯子,几句话过后,便说起了来意。
“这次不速而来,想来你心里也犯嘀咕,估计心里还觉着,这落魄王爷跟老子一点也不搭界,当年还算计过老子,如今怎么就腆着脸寻上门来了呢?许是没安好心,要多做提防才成。。。。。。。。。嘿嘿,本王猜的没错吧?”
赵石抽抽嘴角,心道,你到是有自知之明,不过身子却欠了欠,嘴上回道:“王爷言重了,赵石为人臣子,这忠义二字还是懂的的,又怎敢心存怨尤?”
魏王嘿嘿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是没听懂话里藏话,还是根本不以为意,接着自顾自的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放心了。。。。。。。”
说罢便瞅着赵石,但语气之间却越发的随意了,“这次呢,是本王求到你门上来了,咱们都是从军多年之人,本王不跟你打机锋。。。。。。”
说到这儿,回身一把将一直站他身后的年轻人给到了身前,“小子,还不见过赵大将军。”
年轻人手足无措,想要跪下,却被魏王牢牢拽住,终只是抱拳施礼,“小。。。。。。。小子见过。。。。。。。大将军。”
“这位是。。。。。。。”赵石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魏王哈哈一笑,脸上神色有些得意,却也有些唏嘘,指着少年人道:“好叫你知晓,这是本王独子,李全续,怎么?不信?没见跟本王长的如此相像吗?”
这下真的让赵石有些吃惊了,要知道,魏王膝下一直无子,这可不是什么皇家秘闻,乃是朝野上下无人不知之事,而瞧这少年,怎么也有十五岁上下的年纪,一直无子的魏王突然冒出来个这么大的儿子,这要是传出去,还不得惊掉人的下巴?
开什么玩笑,赵石心里嘀咕,再者说了,儿子是你自己生的还是从外面捡来的,和他赵石有个屁的关系,难道还想着让他赵石当个旁证?真真是见鬼了。。。。。。
见赵石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魏王却没有让场面冷下来,寥寥解释了两句,赵石才算明白,魏王这儿子乃府中歌姬所出,不过当年那歌姬因细故被赶了出府,且谁也不知道这歌姬竟然怀了身孕。
那歌姬外生下了儿子,生活艰难,只有派人知会魏王府。。。。。。不过十几年前,可不正是诸子夺嫡的关键时候,魏王知晓后,却为接这母子二人回府,而是一直养了外面。
而后来魏王黯然回京,几乎就是被软禁了下来,前途未卜之下,也就不能认下这个儿子了,这般一拖,就又是十多年,直到此刻,儿子都快长大成人了,魏王这才有意将此事公布于众,毕竟魏王府这里,不能绝嗣不是?
魏王这里只是只言片语,说的笼统,但听赵石耳朵里,中间的关节处,只是脑补一下,也就够了,不过这些事情与他赵石无关,没必要知道的那么清楚,他现想知道的是,魏王将流落外十余年的儿子带到自己跟前,又说有事相求,到底是为了哪般。。。。。。。。
。。。。。。。。。。。。。。。。。。。
一个多时辰之后,赵石亲自将魏王父子送出府门,脸色却阴沉了下来,这可真是一桩麻烦的事情,原来魏王却是有意让儿子跟赵石身边历练一番,这个赵石是理解的,毕竟魏王投身军旅多年,儿子渐渐长大成人,子承父志也是理所当然,但。。。。。。。。为何就偏偏找上了他赵石呢?
要说他身边带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带个王爷世子,那就属于麻烦了,一来呢,即将出征外,战阵之上,哪里有万全的地方?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的,。。。。。。。。二来,皇帝陛下那里若是知道此事,又该做如何想法?帝心难测,这些年体会的还少了?
所以这事他既没有马上答应下来,也没有立即拒绝,答应和不答应的原因同样的多,却是要考虑仔细才成,其实归根到底,还要看当今陛下的意思,魏王突然冒出一个儿子来,想来皇帝陛下过后也会知道,至于是置之不理,让臣下难做,还是另有安排,那就说不准了。
怕是魏王也知道这些,所以并未迫着赵石答应。。。。。。。。而魏王这里消息也很是灵通,言谈间意有所指,虽说没有明说,但赵石却听出来了,做为回报,一旦大秦兵出潼关,赵石又能军前带兵,魏王这里会捎信于潼关几位旧部,于其方便,这个关节上,赵石却是没有任何回应,这事太犯当今陛下的忌讳,人家魏王为了儿子看上去是豁出去了,他赵石却是不成的。。。。。。。。。
送走了魏王,跟陈常寿商量了一下,也没有多少好办法应付,心情算是大坏,于是也消了去户部的心思,将妻妾都招了来,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团圆饭,心情才算好了一些。
但翌日,香侯府的人又找了过来,商谈的不是旁的,却是的一年之中,国武监招收生员的事情,这两年,国武监医科办的也是有声有色,其中香侯府的入医科就学的人可是不少,不但给国武监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让医科一门的生员剧增。
而猛虎武胜军也许旁的还有欠缺,但随军医官的数量是绝对不成问题的,而近两年,猛虎武胜军各部都组了医士营,也算是猛虎武胜军一个特色之处了,而香侯府的女子不但识文断字,又有男子所没有的细心温柔之处,却是大受军中一众大老爷们的欢迎。
由此,香侯府那位颇有野心的府主也瞧出了其中的好处,渐渐煞下心来,将重心放了这里,再不异想天开的,欲要重现当初香侯的丰功伟业了。
这次赵石没有出面,只是派孙文通去和香侯府来人商谈,他知道,香侯府这边若是得了即将开战的消息,还不定要有几许麻烦。。。。。。。。。
午后,刚用过午饭,有人来报,前枢密副使,李严蓄到访,赵石赶紧让人将人请了进来,等到将人送走,已是一个多时辰之后的事情了,瞧着李严蓄轻车简从而去,赵石微有唏嘘。
李家。。。。。。。算是也败落下来了,李敢当辞去了雄武军指挥使之职,许是经的人情冷暖多了,怕日后触景生情,所以根本没长安多呆,抛下京为官的子侄,便回乡养老去了,李严蓄如今也已致仕,到了此时,李家后继无人,败落之势所难免。
而李严蓄年纪老迈,也生出了去意,这回过来,却是辞行来的,至于亲自登门,却还是顾念着京的子侄,想让赵石多加照看,虽说赵石打心眼里厌恶李家那些混账人等,但终还是点了头,消了过后寻时机收拾李家那些不成器的东西的心思。。。。。。。
人来了,旧人走了,多少起起落落,多少兴衰成败,王朝如此,豪门世家也是如是这般,也不知多少故事这看似繁华依旧的长安古都上演,如今这一幕,也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七百一十八章开端(七)
第八卷繁华处是吾乡第七百一十八章开端
大秦咸宁六年三月间,后周使臣入秦,所携金银绸缎无数,以贿秦人,自潼关西来,车队绵延数十里,可谓壮观之极,长安拖了数月未走的南唐使臣见后周时节车队入城,大惊之余,却也羞愧欲死,相比之下,自诩正朔的南唐,却是寒酸到了极处。
后周使臣入了长安,随即递交国书,请见大秦皇帝陛下,景帝于宫中设宴,款待后周来使,席间美酒佳肴,歌舞升平,又叫陪宴诸臣吟诗作对,以记此间繁华盛景,一番手段下来,席间虽未谈及正事半句,却不但将后周几位使臣喝的酩酊大醉,还使其有了错觉,以为此行终是收获不菲,大秦并无悔盟之意,那就别提出兵以助南唐了。
之后一月,大秦皇帝陛下“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又将后周使臣拖了长安,后周使节不疑有他,长安上下奔走,可谓是不遗余力,便是远长安郊外的长公主府,也没能逃过其骚扰。。。。。。。。
不过谁人也不是傻子,一天两天还成,如此过了一月有余,后周使节再未见到大秦皇帝陛下龙颜,与大秦几位重臣到了见了数面,虽说一个个嘴上说的都好,但过后想想,却多闪烁之词,搪塞之意越琢磨,便越明显。
等到咸宁六年三月末尾,大秦密派使节往西夏,四月间,各处禁军调拨越发频密,以西北平静多年,不以战事为促,调一万西北镇军番上京师,等到春耕一过,各处民夫征调事立即便进行了开来。
到了这个时候,便是大秦有再多的借口,也无法遮掩出兵之意图了。
此时此刻,后周使节才从各处传来之密报中惊醒过来,一时间,心胆皆丧,而与此同时,后周已经调重兵于淮左,各部水军也已枕戈待旦,后周南唐间的战事也已到了一触即发之际。
大秦咸宁六年四月末,后周使节一边急急派人回转,通报各处西秦异动,一边请求陛见,欲挽狂澜于既倒。
景帝见之于金殿之上,周使问,“秦周两国同为夏嗣,互为表里,不兴干戈数十年矣,今长安之盟墨迹未干,我大周未有一兵加之秦,未有一卒犯于边,大秦为何无故欲兴兵戈于我?
背盟弃义,于神为不详,于德为衍义,于人为失礼,定遭人神共弃,实为不智矣。。。。。。。。”
后周使臣情急之下,言辞犀利,已是将生死置之于度外了。
殿上大秦臣工闻言,多有愧色,惟礼部尚书方谦冷笑不已,上前回道:“后周居中原腹地,以为华夏苗裔,我朝深敬之,前不曾轻动刀兵,后亦有长安之盟,且许边市,金人来犯,我朝应声而援,将士奋勇向前,可有怠乎。。。。。。。。。”
说到这里,脸上冷笑之色愈盛,续道:“然后周若何?前与胡虏定盟于河上,称臣纳贡,子女金帛,奉于顶侧,后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