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留在河洛的张大将军有些郁闷,他并非不想进兵后周,但说起来也是无奈,后周和北地两个胡人大国不同。

    河洛之地在手也有两年了,但河洛百姓心向故国,表现出来的顽固真的让人头疼,说起来,秦军在河洛可谓是军纪严明,河洛经过战乱之后,恢复的比哪里都快,秦军秋毫无犯,买卖公平,就差将心亮出来给河洛百姓看了。

    但还是不成,河洛读书人出仕为官的,寥寥无几,找上门去,多数受到的都是冷言冷语,也不知这些家伙哪里来的胆子,而义军却总是时不时的冒个头儿,连普通百姓,对秦人都是冷淡有加,心怀畏惧仇恨居多。

    如此这般,闹出来的事情可着实不少,比如征税的税丁被殴打,上任的县尊老爷处置不公,屡屡引起百姓不满,围攻县衙,秦军粮草辎重被盗被烧,读书人也屡屡跳出来,撰文以记秦人残暴,自己心怀故国之情,如此鼓动民心等等等等。

    实在让人觉着河洛这个地方很是邪性,后周虽兵甲不强,官吏也多贪渎不法,但这收拢民心的手段,真的不能不让人佩服。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原因所致,一个就是中原之地,物产丰饶,百姓在后周治下活的都很安逸,加之后周施政宽仁,文风又盛,所以,虽是战阵屡屡失利,又连年向金人称臣纳贡,但百姓却不管这些,能够吃饱穿暖,不受流离之苦,就比什么都强,自然民心所向,恋战故国不去。

    而第二个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大秦施行的八分田亩制,触动的绝对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地方豪族,这样的地方大族,多乃在地方上有威望的士绅,家中读书人也多,自然对秦人的到来敌视非常。

    若是像蜀中那般杀个人头滚滚也就算了,偏偏大秦到了河洛,行的是仁政,这些地方大族多未受到什么触动,自然抵制起来,比蜀中要得力的太多太多,这其实也是一切变乱的来源所在。

    这就好像是建房子,在废墟上建房子自然要快的多,但你若想拆了原来的旧房子,再建新的,就要多费许多的手脚。

    河洛大军,其实是被拖住了,其实也正是有鉴于此,大军才选择了太原,大同方向,因为河中真的恢复的太快了,在金人治下的汉人,和河洛百姓虽然只隔了一条河,但境遇完全不同。

    秦军刚到了两年,便已尽收河中民心,花费的功夫简直是少之又少,但却已使河中百姓感激涕零,从军的青壮,络绎于途,就算这样,这两年的春耕也没误了,要是搁在河洛,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要知道青壮都去当兵了,谁来种田?

    老人孩子和妇人吗?换在河中这里,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于,在这两年中,河中大片的荒地都被百姓开垦了出来,因为朝廷免税三年,又重新丈量了土地,河中本来百姓就日渐稀少,每家每户分到的田地便要多出几分,青壮去参军,没关系,家里还有女人和孩子,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下力气又算得了什么。

    这就好像你给乞丐一两银子,足可以让他去杀人放火,但你给富翁一两银子,人家连看都未必看一眼。

    河中与河洛两处,民风大异,北地百姓,苦金人久矣,一旦有了希望,暴发出来的活力,是难以想象的,而河洛百姓安适闲舒,心中所思所想,自然跟河中百姓大不相同。

    而中原王朝之没落,也由此可见一斑,空有天朝上国之表,却再未有天朝上国之志,任由外族欺压,只以保全自身为念,不思进取,顽固而又守旧,如此下去,终有一天,会成为板上之肉,任人宰割罢了。

    而这一年,大秦兵锋之强悍,顿使天下震动,太原,大同失陷的消息传到后周朝廷,后周年轻的摄政王顿时震骇当场,随即召集群臣议事。

    不出所料的,议和之声,顿时大作,而年轻的摄政王左右犹豫了两天,改弦易辙,支持起了议和派,主战派又遭了打压,这样的游戏,在后周朝堂上已经进行了百多年,却好像没人感到厌倦。

    每次战事一起,就是两派交锋之时,好像打得赢打不赢,或如何才能打赢已经不是关键,而是要不要打,才是朝堂争论的主题所在,两派之争,也渐渐成为一些官员升迁的途径,这样可笑的朝堂政争,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这一次的结果便是,很快,后周使臣便出现在了大秦长安,议和之事再次被提起,而离上次议和,还不到一年功夫。。。。。。。。。

    其实,大秦成武二年,也是天下大局,发生巨变的一年。

    这一年,因为西北边境烽火连天,西夏人国内发生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民乱,李元康命侄儿李元翰率兵平乱,历经三月,才将乱事平息下来,但西夏国内,已是一片狼藉,百姓惊惶,朝政纷乱,当来自秦境的战报到达国相李元康的案头的时候,李元康可谓是大惊失色。。。。。。。

    这一年,鞑靼人中隐隐传言,圣狼的子孙重新回到草原的消息,并风一般的传播开来,让那些曾经背叛的部落首领们胆战心惊。

    而这一年,在遥远的西北,蒙古军再次南下,将塔塔尔人残部清扫一空,大金终于整个暴露在蒙古人的兵锋之下。



第九百二十九章 姿态

    一行数十人,驻马于大同北门不远处。

    他们中间,有身穿淡红色军服的秦军将士,也有身穿皮袄,满脸的络腮胡子,头上梳着杂乱的发辫的胡人。

    这一行人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他们来到这里,停下马来,胡人们仰望着这座好像巨兽趴伏在地上一般的北地雄城,目眩神迷,心想,这样的大城,也只听说南边有,今日亲眼见到,天神啊,传言果然都是虚假不堪的,这样的地方,只有天神的国度可以比美吧?

    而其中年纪最老的一个胡人却是神色复杂,因为他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候,鞑靼人还在为金国人作战流血。

    眼前这座大城,就是金国人的西京,好像大汗们的王帐差不多,这里有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屋宅,还有金碧辉煌的金人皇宫,比草原上所有大汗们的王帐还要华丽,足以容一个草原上强大的部落整个住进去。

    和自己一同到达这里的鞑靼兄弟们,和现在这些家伙一样,满心的敬畏和仰慕,金国人的强大超出他们的想象之外。

    但在金国人的大城里面,鞑靼人生活的如同奴隶,比那些汉人们都不如,许多鞑靼人兄弟最终都没能回到草原上去,他们大多都是为金国人修建建筑累死的,因为金国人不需要什么战士,他们的强大,足以震慑任何的敌人。

    那些鞑靼兄弟们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战死在战场上,所以他们死后。注定不能回到天神的怀抱。

    其中一些幸运的,可以再次回到草原上,他便是其中之一,金国人要借着他们,才传诵金国人的强大,让鞑靼人世代都不敢反抗。

    而现在,金国人被汉人打败了,这座好像永远都不会失陷的城池竟然被汉人攻陷了,这真是让人做梦也想不到,这些所谓秦人的汉人到底有多么的强大。他不敢去想象,因为金国人对于鞑靼人来说,就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巨人,举起拳头砸下来,鞑靼人中最强大的部落也只能迎接粉身碎骨的命运。

    现在,这个巨人就这么倒下去了,被汉人用刀枪刺倒在地,他还会再爬起来吗?

    他们跟随圣狼的子孙来到这里,见证汉人的强大和胜利。但鞑靼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呢,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么,也就没什么可以期待的了,也许。。。。。。鞑靼人的命运,永远不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其实他想要得到的大部分答案,在看到大同城外,连绵不绝的秦军营寨,就已经没剩下多少了,秦军虽然此时已经散去了半数,但留在这里的。依旧是一支可以称雄北地的力量,十余万大军环绕大同四门,牢牢将大同拱卫在中间。

    营寨林立,旌旗昭昭,足以让任何人明白,打败金国人的汉家军伍,是如何的强盛以及不可轻辱。

    鞑靼老人看着这一切。轻声的叹了一口气,心想,鞑靼人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样强大啊。。。。。。。

    这个鞑靼老人,是这些鞑靼人当中最睿智的一个。也是现在不颜昔班身边的塔赞,可以说,现在的不颜昔班,已经可以建立一个部落了。

    纵横草原数千里,将居住在以前汪古部草原上的卡勒部部众的战士屠戮一空,将女人,孩子收拢下来,然后返回云中,现在跟随在不颜昔班身边的部众,已经有近万人之多,,牛羊马匹无数,足可以支撑一个强大的部落。

    但他还需要自己姑父的同意和支持,他的心里也有忐忑和不安,因为他在国武监中,所学到的一切告诉他,草原上的部落一旦强大起来,便会拥有自己的意志。

    他不知道姑父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念头,强大的草原部落出现在云中,云外草原上,是汉人绝对不愿意见到的,这个他毫不怀疑。

    他更不知道,姑父会不会利用他,来驱使鞑靼人为汉人效力,去流血,去拼杀,最终却什么都得不到,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算登上鞑靼人的汗位,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这好像是不可避免的,在对待异族上,自己这位姑父的手段足以让任何人心寒,甚至比金国人还要酷烈,如果自己借助汉人的力量,鞑靼人的将来在哪里,他真的是心里没底。

    看来,这一次是要跟姑父详谈一番了,不然的话,他宁愿散去部众,老实的跟在姑父的身边,也不愿自己的部众成为汉人的奴隶,不得不说,他如今虽然还未曾登上汗位,却已经开始思索鞑靼人的未来了。

    而和他的父亲不同的是,他的眼光会更加的长远,也更明白,如今鞑靼人的位置在于何处。

    鞑靼人不怕为别人征战流血,只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这才是症结所在,就像卡勒部和麻里部,他们背叛了自己的汗王,一个却如猎物般被人猎杀,一个则如鹰犬般被人驱使,却从不曾真正强大过,更不曾被人尊重过。

    他现在甚至有些羡慕起自己的安达木华黎来了,他只需要为认定的主人挥出弯刀,射出箭矢,不用想那么多,因为他不需要什么部众,也不想当什么汗王,只要立下功勋,主人自然会给予他一切荣耀和赏赐,他在汉人这里,生活的很好。

    甚至于,自己姑父一声令下,木华黎也会毫不犹豫的对蒙古人挥出自己的弯刀。

    但他不成,他是鞑靼人注定的王者,身上流淌着尊贵的血脉,背叛了这个血脉,他也就失去了天神所赐予的荣耀。

    怀着这样纠结的心情,一行人放缓战马,徐徐进入高大的大同城门。。。。。。。。

    大同城变了很多,但对于这些从未曾进过大同城的人来说,变化不变化的都是一样,当然,那场乱事留下的痕迹有很多,比如说城北金人行宫所在,就是一大堆的残垣断壁,众人有些惊愕,却也没怎么在意。

    杀人总伴随着放火,管他是谁放的火,烧起来一般都是这个摸样,只是看这个样子,烧的可是够旺的,这么一大片,得烧好几天吧。

    但那位老塔赞的脸上,却露出惊骇和惋惜的神情,竟然都烧了,他可是记得,那里就是金人皇宫的所在,修的好像是世间神国一般的地方,就这么一把火给烧了,也不知是金人自己干的,还是汉人干的,真的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当年见到的那一片用琉璃砖瓦铺的地面和屋顶,随便撬下来一点,弄到草原上,还不得换回几百头羊来,现在什么都剩不下了吧,可惜可惜。。。。。。。。。

    大同城里已经恢复了平静,街市还显出些繁荣来,屡有行人驻足,好奇的打量着这一群人,但也就是这样了,战后的大同,恢复的随快,但烟熏火燎的地方,还剩下许多,显示着那场战事的残酷。

    一行人并不稍停,一路走马观花的看着这座雄城内部的一切,一个城门官儿在前面领着,一直来到大将军驻跸所在。

    而这里,正是当初西京留守海珠儿的府邸。。。。。。。。

    。。。。。。。。。。。。。。。。。。。。。。。。。

    “你们回来了。。。。。。。。”

    见到不颜昔班,木华黎进来,赵石微微一笑,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草原太大了,若非这两个人从小生活在草原上,他断不会在那个时候,让人率兵北上草原的,回来的这么晚,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却也在计算之中,草原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不是吗。

    木华黎当即拜倒在地道:“末将回来的晚了,请大帅恕罪。”

    但他旁边的不颜昔班,却双手抚胸,躬身行礼,这是标准的鞑靼人礼节,“不颜昔班向大帅问好,并恭贺大帅攻陷大同,立下功勋。。。。。。。。”

    赵石微微挑了挑眉头,这是去了草原一趟,已经有所收获的样子了?这样的姿态,可并不讨人喜欢,不过能用这样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立场,看来这小子是长进了。

    摆手让木华黎起身,“来人,上茶,都坐下说话吧。”

    不颜昔班心里有些忐忑,甚至不敢看赵石的神色,低头便来到椅子边上坐下,木华黎瞪了他一眼,闷头也坐了下来,在他心目中,鞑靼人的汗王,不要也罢,若能得到大帅的支持,便是将来做个草原之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雄鹰的目光,应该放的更远才对,他有些埋怨,不颜昔班的心太急了,翅膀还没有长硬,就想独自飞翔,只会从高空摔落下来一个结果。

    只是一件小事,但在他心目中,却已经留下了疙瘩,觉着这位安达,将来的成就并不会很高,根本不值得自己倾力帮助了,只要别触怒了大帅,今后维持安达的情谊便好,若是不颜昔班知道自己一个动作,就让木华黎生出这样的心思,他是肯定不会按照自己和塔赞商量的那样来做的。。。。。。。



第九百三十章 忠诚

    (月票有了没,可以投了,呵呵。)

    这里是府邸的见客正厅,宽大而又奢华,不过到底是女真人,满屋子的黄白之物,看上去有些俗气。

    自从秦军入城之后,这里便成为了大将军赵石的驻跸所在,戒备森严,一如中军大帐一般。

    木华黎和不颜昔班这是回来的晚了,赵石这些日子已经清闲了下来,若是换做刚攻下大同那会儿,这里来来往往见大帅回禀军务民情的,可谓是络绎不绝。

    而如今,大军已经散去了一半儿,用得上大将军亲自处置的军务也没了多少,再加上安抚民心,收拢难民,发放粮食,预防疫情什么的,都已经做的差不多,朝廷官吏也已经来了一些。

    身为大军主帅的大将军赵石,也就不可避免的清闲了下来,对于赵石来说,现在要琢磨的事情,是回京呆上些日子,还是留在河东,为下一阶段的攻伐做准备。

    若是换在景兴皇帝在的时候,不用想那么多,听朝廷圣旨便是,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多数是要回京述职的,这在景兴皇帝李玄谨已经是惯例了。

    不过换了现在,于这样的事情上面,他却已经有了很大自主之权,只要写一封奏疏上去,朝廷下来的谕令,多数是要按照他的意思来。

    所以说,来去自如之后,是回京还是留下,其实于他本人来说,并无多少分别。只是路途遥远了些,若是不想清楚,这一来一回可是够人受的。

    实际上,赵石心里已经有了些打算,想让种遂留下驻守大同,不过还要看种遂的意思,毕竟殿前司禁军指挥使,和大同守将之间,不可能兼得,而显然。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的职务,对于种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能随便放弃,来换一个边城守将。

    如果种遂不成的话,换做张锋聚,或是种怀玉几个,分量虽然轻些,但也不是不可以。还是那句老话,随着疆域的扩大。在人才上,大秦显得有些过于捉襟见肘了。

    其实还有许多事可以做,但太原大同两战,和他料想的不太一样,时间上拖的太久了,不过损伤却比料想的要轻微的多。

    率领这许多兵马的经验还是头一次,有些失误之处,也有些与预想出入很大,都是经验不足所致。而事实上,最重要的还是时间。

    此时已经入冬,想做什么也做不成了,只能等到来年再说,再者,大军征战半载,军士之疲敝。也很是出人意料。

    要说经历的大战只有两次,都很短暂,而且算不得什么激战,恶战。损伤也不大,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军上下,都弥漫着一种疲惫,慵懒的气息,这是他征战以来,从来不曾在部下身上看到的。

    回想起来,也只能说是,仗虽然打的不多,但转战千里,又是如此大军,四处出击,不光是领兵将领们心神疲惫,便是军兵,走了这许多路下来,又是打仗又是围城,神经绷的也太紧了。

    所以说,二十万大军,听上去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实际上,与以往率兵征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且进兵很急,没有给士卒多少休整的时间,所以到了最后,打下大同,一下子疲惫便涌了上来。

    军兵厌战什么的还谈不上,但若再想动兵,军心却是堪忧了。

    所以赵石这里也歇了心思,索性过了这个冬天,让士卒休整一番,再谈其他。

    有了这样的念头,河洛大军早已回了河洛,殿前司禁军那边也将在近日南归,猛虎武胜军以及其他各部,除了留下一部分人驻守大同,太原以及各处关隘之外,都将南下汾州休整,这样粮草上的压力,也能缓上一缓。

    大战之后的空虚感不可避免的来临,不光是手下领兵将领们,即便是赵石,这个时候也有些提不起什么精神头来。

    还好,丢了半壁江山的金国,却没什么异动,如今已经入冬,就更不怕金国出兵了,若其来到大同城下,拖也能拖死他们。

    金人反应之迟缓,已经不出秦人意料,和金人打仗打的多了,对于金人也越来越熟悉,什么带甲百万,强极一时,北地大国,都已是昨日黄花,没有多少值得人畏惧的地方了。

    就像撕去了一层华丽的轻纱,露出后面丑恶的内里,甚至普通的秦人士卒,在提起金人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会露出些轻蔑出来,这条猛虎,已然遍体鳞伤,不配再拥有那么广大的肥沃山河了。

    可以说,胡人帝国的生命力,与汉家国度的比起来,完全落在了下风。

    就在这样一个百无聊赖的时节,木华黎和不颜昔班终于回到了大同,也引起了赵石的兴趣。

    他想知道,如今草原上发生的种种事情,更想知道,遥远的东北,那些蒙古人发展到了什么样子,乃蛮部和克烈部的战争到底谁胜谁负。

    比起其他人来,他无疑是汉人中最关心草原情势的一个。

    对于不颜昔班的作态,他不置可否,鞑靼人的大汗,并不具备与如今的他平起平坐的本钱,即便鞑靼人鼎盛的时候,也不具备。

    他们的草原并不宽广无垠,还离南边如此之近,这已经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何况,现在的鞑靼人,日子应该并不好过才对,他们的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显然,年轻的不颜昔班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一切的权势,不是来源于自尊,而是来源于实力。

    如果他不是琴其海的侄儿,赵石不介意在他露出桀骜的一面的时候,给他一棒子,让他明白谁才是主人,甚至从鞑靼人中挑一个更加聪明的出来,让他取代汪古部在鞑靼人中的位置,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不颜昔班是琴其海的侄儿,虽然不颜昔班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很不合时宜,但他愿意原谅他一次,但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鞑靼人在他支持之下,必定会迎来自己的辉煌,他们可以拥有肥沃的草场,可以拥有无数的部众,他可以给予鞑靼人很多很多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但鞑靼人在得到他的帮助的那一刻开始,也注定不会拥有与汉人平起平坐的地位和机会。

    盟友这个词是来形容实力相当的两个势力的,当他们落魄的时候来乞求他的帮助,当他们稍微强大的时候,就像成为你的盟友,再强盛一些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想着回头咬你一口呢?

    他要的是一把足够锋利的刀,而不是养虎为患,这个用意他自己十分的清楚而又明确,如果鞑靼人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他不介意让他们清醒一下,无私的帮助是不会出现在两个种族之间的。

    他们最为牢靠的纽带也不是血缘以及亲情,而是冰冷的利益。

    想到这些,赵石的微笑渐渐有些淡了,他的目光望向木华黎,在他身上转了两圈,开口问道:“能够重回草原之上,在汉人话里,应该叫衣锦还乡,可还高兴?”

    木华黎可一点都不笨,一句话便让他闻出了点恼怒的味道,他可是真够冤枉的,不过,他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主人的疑心,让他感到屈辱和害怕。

    他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