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5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吩咐厨房,在后院花厅摆酒设宴,我要款待贵客。”
随口吩咐着,之后才束手邀客道:“走,今日成大人若是无事,可要和我多喝几杯,孙司马,你也来作陪……我这府里还算清静,不用怎么拘束,只当自己府中便是了。”
成峦笑着拱手,“那下官可就不客气了,总听人说,定军侯府中,藏着美酒若干,今日却要亲口品尝一下,到底是否名副其实了。”
孙文通黝黑的脸上也浮起笑容,“今日文通却要沾成大人的光了,府中美酒,以剑南火烧为佳,文通蜀人,却要陪大人多喝几杯了。”
成峦点头,这位孙司马长的丑怪,但在京师,名气却也不小,身为蜀人,得大将军青眼,从蜀中带回京师,深得大将军看重,如今已经将军府中司马,不论放于外间份属何职,却也有资格与他相交了。
几人谈笑着,出了府中正厅,前后相随,向后宅而去,沿路,成峦难免又对府中布置赞叹一番,不过到也不算阿谀奉承,这座府邸,确实已经开始和大将军赵石的身份地位相称了起来……
有些人,并非赵石想不见就不见的。
几乎与此同时,定军侯府一处较为偏僻的侧门,一顶二人抬的青色小轿姗姗而来,到了侧门处,便即停了下来。
“老爷,咱们到了。”
听见老仆说话,轿中之人嗯了一声,随即,一个头发花白的高大身影已经从轿子上钻了出来。
一身便服,宽袍大袖,身子却极为魁梧。
满身的书卷气,配着他那异于常人的身形,却让人总感有些怪异。
下来的人掸了掸袍服,zuoyou旁顾,看zhouwéi没人,不由伸展了一下身子,闷声闷气的说道:“这轿子太过憋屈,蜷在里面,连气都喘不过来,也不知当初坐的时候,怎么就……”
旁边岁数也已不小的老仆凑过来,帮着他拍打腿脚之余,却是呵呵直笑,“老爷,您现在一身富贵,当年咱们住的什么,吃的什么,如今可住的是大宅,吃的是山珍海味,哪里还受得了什么苦了?”
听着老仆的絮叨,这人方正的脸上颇有感慨,不住点头,“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咱们这富贵日子得来不易,可不能就这么到头了。”
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但老仆却早已习以为常,一边顺手给主人整理着袍服,一边回道:“老爷,咱们家里这富贵长久着呢,等老爷年后上任,又该修修府宅了,少爷娶妻生子,院子可有点小了,对了,夫人也说,你到工部上任,正好找几位巧匠,给修修宅子,多便利的事儿。”
这一下,却是惹的主人不高兴了,只听他一声冷哼,直起了腰杆,显得越发魁梧了几分,“妇人之见,老爷我乍一上任,就假公济私,这官哪能做的长久?”
老仆却有些不以为然的道:“以您与大将军的情谊,怕是您开个口,大将军能立即给您几处宅子,用几个工部匠人,又算得了什么?”
这人昂了昂头,显得有些自得,不过还是轻轻拍了拍老仆的肩膀,“别胡说,做人首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这些年已经得益良多,不然的话,你道你家老爷真有那本事,能顺风顺水的走到今日一步?别啰嗦了,快去抠门,别说旁的,把拜帖递上去就是了。”
老仆显然被纵容惯了,还有点不服气,嘟囔着,“这偷偷摸摸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来当贼呢,做了那么大的官儿,怎就不能光明正大的上门了?”
絮絮叨叨的话,让魁梧汉子脸上着实尴尬。
(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拜会(五)
赵石看到拜帖的时候,已经和成峦在后宅花厅落座……
户部郎中李师雄,说起来,了然和尚的这个儿子,从一户部小吏,一路走到今日地步,升迁上看来并不算快,但却是踏踏实实,顺风顺水而来。
而且,李师雄这些任职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六部中除了刑部,都呆过,还任过东宫侍讲,与当今陛下结下了一些情谊。
资历有了,又有人帮扶,除了没有外任经历,有些欠缺政绩之外,什么都不缺 。
在一些人看来,这明显就是飞黄腾达的路数,但聪明一些的却能看的出来,李师雄的年纪摆在那里,再想往上走,恐怕也是不太容易了。
赵石看了看拜帖,想了想,随即便吩咐道:“带客人去拜见一下老夫人,让二夫人设宴款待,再叫上南长史,李先生作陪,不可怠慢……”
他考量的是,李师雄年纪已经不小,而且为人谨小慎微,如今天下风云动荡,大秦朝堂上也不算安稳,还是不要让这位故人之子卷进来为妙。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朝堂上没谁知晓,户部郎中李师雄跟大将军赵石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不可能瞒得过有心之人,比如当今陛下,但旁的人嘛,却谁也不知颇为老实,人缘也很不错的李师雄有着这样一个奥援。
成峦则在那里心里猜测,来人定然是御史台的张世杰了,不过听说。张世杰好像……因父亲亡故。回乡奔丧去了……
通家之好。李家的人?或者说,西北张家有人进京了?
他这里胡乱猜测,却断不会想到即将晋身工部侍郎的户部郎中李师雄身上去。
要说李师雄这一步走的有些大,但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他又是东宫旧人,加上有着大将军赵石的支持,,工部也是受苦受累。却又清苦无比的衙门,所以这一步走的也很是顺理成章……
虽然心里有些好奇,但见赵石并未有将人叫到这里来款待的意思,自然也不会去问,定军侯府的客人,现在可是不少。
他来的时候,府门外的车马也是见到了的,回想当初景帝一朝时,臣子们战战兢兢,各个府门之前。多数都冷冷清清的样子,如今几个年头过去。却是变了模样,也真可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这朝野变幻,是谁也说不好,不过想想,自己等这些为臣下的,多数求的不过就是一个富贵尊荣,若是整日活的胆战心惊,其实也就没太大的意思了,想当初在兵部,他可不就是屡次都起了求一任外放,好远离朝野纷争的念头?
不过是最终都压了下去罢了……
他这里若有所思间,酒菜很快就已经上来,花厅不小,只有三人对坐,显得有些空旷,但确如赵石所说,定军侯府后宅这里,很是清净,今日来拜见之人虽多,却没有几个能见到大将军本人的。
等仆人们都下去,赵石随即举杯,“成大人,咱们上一次对坐而饮,应该是多年之前,在羽林左卫大营中的事情了吧?”
成峦点头笑道:“大将军记得不错,下官那会儿入羽林左卫大营公干,遍观左卫上下,又与大将军一番相谈,便已认定,将来大将军定非池中之物,而今看来,却还是下官将大将军瞧的小了……”
赵石微微摇头喟叹了一声,“这些年成大人身在兵部,屡屡相助,我心里都也记得,不过今日才能与成大人把酒言欢,也真是让人有些感慨……来,共饮此杯,就算是我于成大人赔罪如何?”
成峦赶紧双手举杯,谦道:“下官不敢,这些年,若无大将军在,下官不定是什么样子呢,这一杯本当是下官敬大将军才对。”
一杯酒下肚,略略吃了些菜……
成峦定了定神,终于开口道起了正题,“恕下官冒昧,如今大将军回京,朝野瞩目,只是不知,大将军有何打算?”
一听这话,赵石立马知道,正题来了,歪了歪头,笑道:“成大人这话怎么说?”
成峦捋着胡须,想着措辞,本来这话应该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时谈起效果更好,但自他入府,拜帖接二连三的过来,谈话总被打断,却不好再等,谁知道又会有什么人到来?
片刻之后,成峦才拱手开口道:“恕下官直言,以如今大将军之地位权势,已与往日截然不同,军中自不待言,这些年大将军南征北战,功勋无人可及,于军中威望,亦无人可比,然于朝中……”
成峦微微摇头,继续道:“下官知道,大将军与陛下自幼相识,情分非比寻常,但大将军常年征战在外,难免有那小人妒贤嫉能,图谋不轨,王汉卿之事,便是前车之鉴,不能不防……”
“诚然,以大将军如今之地位,一二谗言,自与大将军无损,但长此以往,若无人在陛下面前时常为大将军仗义执言,总归会在陛下心里留下芥蒂,这芥蒂多了……难免重蹈当年覆辙。”
“下官诚心为大将军谋之,若有言语不当之处,还望大将军恕罪。”
赵石听的很是认真,实际上,这样的短处,正是景兴一朝留下的首尾,那个时候,军中将领,无论是谁,结交朝臣,都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所以,除了折种两家这样的豪族,不光是他赵石,其他诸如王佩,张培贤等人,在朝中连说话的余地都不太多。
说起来,他还要好些,之前是李严蓄,后有种从端,在枢密院中,消息往来,还能稍稍为他张目。
那会儿,景兴皇帝一心想着让武将们zuoyou不靠,谁冒了出头,都要打压一番,开始时,到也不算错,但是后来,简直已经到了偏激的地步,而好大喜功的性子也露了出来。
这般,又想让人干活,又不给人吃饱,自己反而重修宫室,选取秀女美人,试问,这世间哪有那许多纯臣?所以,在大秦基业蒸蒸日上之时,却到底遭了反戈一击,那个时候,折家隐在背后,王佩投靠了王家,赵石自己则联接了西北张家以及种家。
碰撞之下,差点弄了个天崩地裂,看上去,与谋反无异,实际上,归根结底,却都是被景兴皇帝陛下给逼的。
所以说,朝廷为政,最终还要讲个分寸,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正适用于此。
成峦所说,很有道理,也并非什么真知灼见,许多人都能看到这一点,无论是赵石自己,还是定军侯府中的幕僚们,已经多次就此事商议。
只是这并不容易,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但结交朝臣,联接成党,可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更不能明目张胆,是个地道的长远功夫。
尤其是像赵石这样,并不为朝臣所喜,就算有投靠之人,却也官职低微,更多的是想借大将军之势罢了。
赵石自己也是常年在外,朝中若没有一个像种从端那样的老臣领头,结交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一盘散沙,还平白留下把柄,为人攻讦。
所以说,这事并不容易,怎么商量也是无济于事……
赵石眯起了眼睛,旁边的孙文通也收起了轻松,肃容端坐。
半晌,赵石才缓缓道:“成大人说的不错,我这里也是承情的很,但……知易行难,成大人即如此说,定是已经胸有成竹了,不妨说来听听。”
成峦心里立即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不是旁的,而是这位大将军非要固守成规,又有着武人的倔强,或者在乎名声,不愿跟朝臣走的太近,那样一来,他说再多,也是无用。
而听了这话,他心里就笃定多了。
按捺了一下心里的振奋,这才回道:“不瞒大将军,下官这里确实有些谋划,只是未必周详,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将军斧正。”
“今日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这个时候,赵石显示出了武人的豪气和直爽。
成峦心里一喜,随即道:“那下官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大将军出身军旅,无论于公于私,当首重于枢密院,兵部才对……”
赵石笑了笑,“兵部有成大人在,我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成峦噎了噎,却是摇头苦笑道:“下官疏于才干,可当不得大将军如此夸奖,不敢欺瞒于大将军,这几年托大将军之福,略有经营不假,但时日尚短,总有孤掌难鸣之感,如今却有一个机会,可让大将军在朝中平添许多助力,就是不知大将军能不能答应……”
(求月票,天气闷热的一塌糊涂,qq天气预报一点也不准,晚上的时候还说明天有雨,到了第二天,又换成晴间多云了,真不知道这天气预报从哪儿来的,阿草这两天总有中暑的感觉,很难受。)(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拜会(六)
不用赵石说什么,孙文通忍不住道:“大人可是说的京师郑氏?”
成峦殷切的表情当即就是一僵,而孙文通那里还没完,他这人从来不怕得罪人,绷着一张丑脸,便接着道:“听闻大人与郑氏子郑逊交好,想来是欲以郑氏为援,为我家大帅添一强助了?”
这话头听着好像是陈述一件事实,但语气硬邦邦的,怎么听都有一股讥讽的味道在里面 。
成峦心里跳了跳,定军侯府的几个幕僚来历各异,皆非无名之辈,其中当以南十八为首,此人曾任首辅杨感府中长史,后杨感去位,这位相府长史却是不理京师许多高门想邀,随即便来到了大将军赵石身边,这些年过去,此人无论才干还是眼光,已经遍为人知。
定军侯府中还有一位陈先生,此人据说来自河中,娶河中韩氏女,来历莫测,众说纷纭,但却在京师士子间,有着不小的才名,只是身体虚弱,这些年少有在外间走动了。
不过而今,却很有些进京赶考的举子,慕其名而来,递上文章,以求一语之赞,可见,此人在士子间,文名之盛了,而定军侯府庶长子,也正是此人的弟子,听闻,此人膝下一子,却也是从巩义赵氏的姻亲,范氏族中挑出过继而来,由此可知,此人在定军侯府中的地位,并不比长史南十八稍弱。
李博文,京师浪荡子,因缘巧合之下,进了定军侯府。名声上。自然与前两位没法相比。但却有人称之为定军侯府大管家,府中内外琐事,多经此人之手,大将军常年在外的情形之下,定军侯府能资财日增,颇有豪富之名,却多数是此人的功劳了。
剩下的一位,就是这个蜀中降人。据说,此人善韬略,精行伍,常随大将军于军中,貌丑无比,却精干非常,而且,生性颇为耿介。
据传,当年平蜀之后,蜀国君臣入京。蜀中降臣,多有官爵赐下。相待甚为优厚,多数降臣,之后对蜀侯一门,避之唯恐不及,只此人上门,痛斥蜀侯一番,含恨而去。
而其对旧主清明伯赵方,颇多留恋,至今书信往来不断,并荐其子赵葵入国武监,其人之忠义,实是让人钦敬。
不过今日一见,到是和传闻相符,只不过实在让人兴不起多少欢喜的念头。
成峦不由自主的转头望向赵石,心想,此人所言,是自己的意思,还是大将军的意思?若是大将军……自己说这番话,不但有些孟浪了,怕是根本不应该说出口。
赵石和成峦对视了一眼,到没有多少异样,只是笑笑道:“孙司马心直口快,成大人不要见怪才好。”
成峦此时哪里会顾及这个,顺口就道:“不敢不敢……大将军原来已经知晓此事,下官还妄言于此,着实惭愧……只是下官以为,大将军与郑氏交好,联为姻亲,郑氏于朝中根深蒂固,不如借势而为,岂非两全其美?”
赵石把玩着酒盏,等成峦把话说完,这才抬起头,摇了摇头,淡淡说道:“郑氏豪门大族,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内外,赵石一介寒门子,可高攀不上,至于和郑氏交好之说,也不知成大人是从哪里听闻的,我怎么不知道?”
这话说完,一下子,成峦的冷汗就冒出来了,这语气可是分外的不善,孙文通方才的言语和这相比,只能勉强算得上是委婉之词。
从入府至今,大将军赵石都是态度可亲,笑语不断,而今一旦峥嵘稍露,拿出大将军的威严出来,即便是成峦为官这许多年,也不禁胆战心惊,心念电闪间,不知有多少念头从心头划过。
错了,完全的错了,这位大将军是不啻于结交朝臣,但像郑氏这样的大族豪门,却显然并不为他所喜,也许是有所顾忌,也许是主客之位的关系,到底如何,仓促之间,成峦哪里能够想的qīngchu……
不过明明白白的是,自己这事真的办错了。
此时,怀里那张已经准备好了邀请大将军赴宴的信笺,好像也是烫的厉害。
他与郑氏相交,也不过是在大将军将妹子嫁给了河东宣慰使郑铎之后,妄自揣摩之下,才有了行动,而郑氏那边的一些人,恐怕也是同他一样心思,如此这般,很容易便交往走动了起来,这时看来,却是错的厉害。
说起来,还是与大将军走的并不算太近所致,不然的话,他这样的人,怎么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
虽说心慌意乱,但到底非是常人,zuoyou权衡之间,没有太多的犹豫,事关自己将来仕途,也顾不得颜面之类的东西,立即站起身来,深深一礼。
“下官多有妄言,还请恕罪,不过……大将军容禀……”
赵石轻轻一拍桌案,“成大人,你乃朝廷命官,如此作态,我怕是生受不起,还是坐下说话吧。”
这话里的意思更是不善,成峦哪里敢坐,只是低着头,急急道:“下官之心意,天日可鉴,兵部右侍郎之位空悬至今,多有人窥伺,前些时,郑氏欲据之,与下官相谈,下官以为……”
“你便以为,我以妹妻郑氏,便是有意结交,所以便答应了下来,恐怕,郑家那边给出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吧?”
“大将军明鉴,下官……下官确实有这般想法……那边说,一旦郑逊为兵部侍郎,则将举荐大将军为枢密副使,待张世杰丧满回京,可掌大理寺,或都察院……”
赵石眉头微扬,脸上终于显出了一丝怒色,冷笑道:“可是李承乾也要晋枢密副使,然后兵部尚书之位就是成大人的了?”
成峦脸色发白,腿终于有些软了,还能硬撑着,只能说明,这些年的官儿没白当。
“是,那边……是这么说的。”
赵石的声音更加冷漠了几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长安郑氏,好大的气派,我若是不答应呢?”
“大将军息怒,自王氏去后,郑氏便有取而代之之心,但王氏前车之鉴不远,想来郑氏不敢轻逆大将军之锋才对。”
赵石哼了一声,看了成峦两眼,之后语气却是缓和了下来,“成大人糊涂了,坐下吧,孙司马,你来给成大人说说,此事关节之处在哪里?”
成峦其实已经站不住了,心惊肉跳的厉害,他已经想的分外qīngchu,在兵部这里,若是没有了大将军的支持,别说李承乾那里会怎么样,就说郑家那边,也定然会迅速疏远。
在他这个wèizhì上,是最危险的时候,上面有人压着,下面有人盯着,若没有强硬的靠山,真的是难受的厉害,所以,此时的诚惶诚恐,一多半是真的,一小半却是装出来的,官场中人,厉害之处,其实便在于此了。
孙文通沉吟了一下,瞅了瞅赵石的脸色,等成峦重新落座,才道:“京师郑氏,胃口不小,插手兵部也就罢了,还要插手枢密副使之任免,大理寺,都察院,以往皆为王氏门人掌之,如今却也落在郑氏的眼中,再说外间,河东宣慰使郑铎郑大人是郑氏之人,蜀中,秦川,河洛,各个州府,怕是郑氏也没少做了手脚……”
“而今竟然还要联结于军中大将,如此作为,实为取死之道,都说王家殷鉴不远,但看来啊,长安郑氏,却还是以为自己有所不同。”
“成大人其实所言不错,大帅于朝堂之上,确实需要一些……但肯定不能是郑氏这样的簪缨世家,郑铎郑大人一心为公,又是东宫旧人,与大帅相交甚笃,自是不算什么,但郑氏如今树大招风,不定什么时候,便要枝折叶落也说不准……”
“再者说,有大帅在,也容不得郑氏这样的贪心不足……无论是兵部,还是枢密院,甚或是户部,都容不得郑氏这样的大族豪门插手,敢于觊觎,乱我大军征战者,当以王氏为鉴。”
“枢密副使,兵部侍郎,大理寺,都察院,这样的职位……还轮不到旁人来举荐……”
孙文通摇头而笑,虽然笑的丑陋,却带着满满的轻蔑……
赵石适时摆手,孙文通说的都对,但却说的太过直接了,好在这里没有其他人,“正是如此了,成大人,不必理会太多,你即为兵部侍郎,只专心公务便是,旁顾太多,怕是于仕途无益。”
成峦赶紧垂首道:“是,大将军教训的是,下官一定谨记在心,但兵部右侍郎之位总不能一直空悬,大将军心目之中,可有人选,下官一定尽力荐之。”
吃了当头一棒,却还能有这般的应对,此人之心性也就可见一般了。
赵石想了想,脸上终于浮现出笑容,点头道:“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布宗,深有才干,精军事,通谋略,正是合适之人选,成大人不妨保举一下,总好过推举那些没迈出过京师一步的世家子强吧?”
(求月票,求赞)(未完待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