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皇太后摇了摇头,恨铁不成钢的道了一声,“再多的手段,怕也是不成了。”

    赵石撇了撇嘴,心想,说了半天,原来也没什么法子,那还问那么多作甚,女人啊,不管老少,这心思真的难以捉摸。

    随即,太皇太后转动着眼珠,就又疑惑的来了一句,“那孩子收了一个义女,哀家也瞧了,眉清目秀的,跟……可不太一样,可是,不会真是……”

    赵石哭笑不得,这都哪跟哪啊,赶紧摇头,“那是殿下捡来的孩子,可跟臣没有一点的瓜葛。”

    太皇太后哼哼了两声,“你们就闹吧……不过,一个女儿,跟了母姓,到也没什么,要是个儿子,可说什么也不成。”

    这回赵石连话也不接了,只管埋头吃菜饮酒。

    过了半天,才道:“臣与陛下已经商量了,臣府中多有积蓄,转些到公主府那边,娘娘这里,我瞧着,也派个信得过的人过去帮着管管……”

    话不用说透,太皇太后这里自然明白,当即摇了摇头道:“你这心意,哀家心领了,哀家这年纪,还能用到些什么?再者说了,如今宫里面,缺了谁的,也不会缺了哀家的,到是宫中确实用度太紧了些,皇后那里很有着苦处,此举,她应该很领你的情才对。”

    赵石也不多劝什么,到是太皇太后又有说辞。

    “与公主府那边走动,你也要谨慎些,虽然皇帝与哀家都已默许,但到底有悖于人伦,闲言碎语太多,你到是没什么,与那孩子却是有损,唉,男女之事,到底是女儿家吃亏,你要是存着爱惜之心,务必要记得,女子名节一旦受损,以她公主之尊,也未必能受得起。”

    “是,臣理会得娘娘的一片苦心。”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你我还是放心的,外间声名,虽然多有褒贬,但在亲近之人这里,要比许多人做的都好……若有人敢拿此事来做文章,不需留情,只管用那雷霆手段,此等宵小,除之务尽,之后,自有哀家和皇帝为你做主便是。”

    赵石点头应了,他明白,自己常年在外,有些事本就难以顾及的周全,太皇太后这里是在宽他的心呢。

    之后的话题,渐转琐碎,太皇太后略略吃了几口,便让宫人们继续传菜侍候,又过了些时候,外间终于响起皇帝陛下驾到的声音。

    不多时,成武皇帝便携着皇后娘娘一同出现在众人面前……

    又是一番见礼,这才落座,此时,慈安宫中才算真正热闹了起来。

    因为皇帝陛下驾临,不多时,便陆续的有太监宫人进来,报说哪个娘娘,过来问候太皇太后安好云云。

    宫里的事情,就是这般,都随着皇帝陛下一个人在转悠呢……

    (三更求月票,求赞,成绩惨淡,寻求大家支持,月底已到,挣扎一下下,看看成绩如何,而且,这个月的订阅实在没办法跟上个月比了,阿草黯然中。)(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相悖

    月色阑珊,高大的宫墙,将皇宫内外隔绝为两个不同的世界。

    刺耳的吱扭扭声中,在寒夜中传出去老远,已经关闭的宫门随之敞开了一条缝隙。

    几个太监打着灯笼,将一行人送了出来。

    马匹早已准备在外面,一行人随即翻身上马,赵石在马上微微抱拳示意,太监们赶紧弯腰行礼,恭送大将军回转  。

    一行人随即调转马头,马蹄叩在青石地面上,清脆而又响亮,伴着马蹄声,一行人飞快的绝尘而去。

    领头的一个黄门这才抬起头,有些疑惑的看着那些离去的身影,心想,好像有个小太监跟着走了?

    不过随即,也就不去多想,宫里的规矩,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到的,听到的,想的太多,都是嫌自己命长。

    小黄门转身就开始招呼宫人,赶紧回去,宫门大半夜开上一次,若不麻利着点,那些守卫宫门的军兵,可没什么好脾气可言。

    自己等人再是祖坟冒青烟,也无法跟人家兴国公,冠军大将军相比,你看那些兵丁在听到大将军出宫的时候,一个个腿软的跟面条似的,恨不能把脑袋都埋到裤裆里,但对着他们,可是没什么好客气的。

    果然,那边已经不耐烦的想起了兵丁们粗鲁的声音,让他们快着点回来……

    太监们敏捷的从缝隙中钻入宫门,宫门又在一阵响动间,缓缓关闭。一切都又恢复了平静。但谁也不知道。曾经专宠后宫,一曲剑舞,令得多少达官显贵倾倒的沈才人,在这个凄清寒冷的冬夜,悄无声息的彻底消失了。

    再说赵石,队伍里多了一个小太监,也没怎么引起侍卫们的关注,他们警觉的。从来都是敌人,跟在大将军身边的人,从来也都不会问为什么,他们只知道,大将军的军令,就是他们的职责。

    回到府中,让护卫散去,身边只带着装扮成小太监的沈才人,由奴仆引路,直奔后宅。

    到了后宅。便来到了李金花处,李金花身有军职。身边的丫鬟仆人却向来简单,到了李金花宿处,挥退打着灯笼引路的下人,赵石随手脱下身上的大氅,扔给沈才人。

    沈才人愣了愣,随即会意的很快披在身上。

    李金花本已睡下,被人叫醒之后,披着外氅,将一身寒气的赵石迎进了屋里,沈才人随之而入……

    不需多说,从此,兴国公府的二夫人身边,便多了一个从秦州过来的远方亲戚,身虚体弱,很少在人前露面。

    只是还是有着传闻,姿容甚佳,只是从小身子弱,才来到长安兴国公府中养病云云。

    第二日,赵石如常见客,冠军大将军进封兴国公,虽然多数人都有着预料,但还是让京师有了一番震动。

    大秦如今头一位国公爷,想不引人瞩目也是不成。

    借着这个机会,兴国公府大排箸,遍邀故旧前来,很是欢腾了几日。

    等到三日之后,赵石却是听闻,皇宫之中,因烛火不慎,引发了一场大火,将位于宫城东北的宜春殿烧成了白地。

    遇难太监宫女十数人,不用问了,这是皇帝陛下在收拾首尾了,赵石也没感到如何意外,换做是他,定然也会这么做。

    也许有人会说,为救一人,而死十数人,太过冷血云云,但那纯粹是草根的想法,到了像皇帝陛下,或者说赵石这样的地位,人命在他们眼中,已经无足轻重,看的只是哪些事值得付出那样的代价罢了。

    而此事,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皇帝不会再过问什么,赵石也不会上赶着去禀报,因为君臣之间,已经有了默契。

    实际上,沈才人的生死,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赵石的手里,如果皇帝陛下有心,过上几年之后,也许不经意间会提起她,那个时候,恐怕赵石明言,为免后患,已经将人杀了,皇帝陛下估摸着也只会心里堵上一堵,也断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怪罪于赵石的。

    这就是男人的世界,有的人多情,为了一个女人可以拱手将天下予人,但那也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男人,情义都有着期限,区别之处,只在于时间长短罢了。

    能做到这一步,当今皇帝陛下的心肠,足可以称之为柔软,或可称之仁至义尽也未尝不可。

    放下这件事,赵石这里的事情还有很多,先去拜访了枢密使汪道存。

    却正值这位老大人身子不爽,但兴国公赵石登门造访,却非是身体有恙能够推却的了的,带着病容的枢密使汪老大人在府中正厅与赵石相见。

    作为三朝老臣,如今这位老大人官爵虽显,但说实话,这些年来,先有杨感在上面压着,后来有着李圃,李承乾等人掣肘。

    如今却又出了一位大将军赵石,长安之外,还有张培贤,种遂,折汇等几位大将军。

    所以,到得现在,枢密院之权威,已经开始受到方方面面的挑战,这位三朝老臣,看上去可比李圃老了许多,他的年岁,可还要比李圃年轻上少许呢。

    殚精竭虑之下,却还不能阻止这样的趋势,也只能说,这位老大人除了才干略有不足之外,也很有些生不逢时的味道。

    而这位老大人很有些倔强,当年就与同门下平章事杨感交好,因为这个,在景兴一朝,很是受了排挤,若非资历足够,像李严蓄,种从端之辈,也很是不得帝心,不然的话,枢密使这个wèizhì,早已换了新人了。

    如今大秦军中也是人才辈出,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过上几年,枢密使这个wèizhì,也许就要换人了,起码,大将军赵石现在就已经有这个资格了,也能实实在在的压服外间的那些骄兵悍将。

    事实上,枢密院中的很多人,都盼着这一天呢,枢密院最重要的两个职责,任免军中大将,制定征战方略。

    任免军中将领,这个职权还在,只是叙功在兵部,枢密院的声音很难大的起来,而至于制定方略,如今领兵大将们的底气,可是越来越足了,枢密院闭门造车,怎及得上前方大将的话来的重要?

    就像这两年大秦征战河东,漠北,枢密院能说的上话的人真可谓是绝无仅有,连枢密使汪道存都是屡屡后知后觉。

    这般下来,下面的人难免有有所怨言,若是换了大将军赵石来主枢密事,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在这个上面,资历,人望什么的,却都要退而居其次了……

    也许是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一次,赵石登门造访,两人私下相谈的时候,从一开始,就并不顺利。

    这位老大人许是听闻了什么,没等赵石开口,已经说起了自己的构想。

    汪道存说了不少,但其实赵石只要明白一点也就足够了,中原,这位老大人想的是,时机已经成熟,允了西夏所请,屯兵于河洛,直入中原,待得平定后周南唐两国,以中原之物力,以图北方。

    赵石心里恼火,这根本不是什么试探,或是商量,以求得他的支持,更像是宣告,看着对方决然的眼神,赵石更是明白,自己好像说再多,也是无用了。

    也许这位老大人有着自己的看法,也许是受了张培贤的影响,或者从中书那边,听到些什么,甚至于,有着朝廷政见以及权力之争的影子,谁知道呢?

    赵石听了几许,当即便把脸撂了下来,“汪大人与赵石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汪道存哈哈一笑,之后却是抚着胸口咳嗽了几声,喘息一阵,才道:“你我皆为武人,不用多做赘述,老夫心中已有定见,兴国公难道觉得老夫所言,有何不妥吗?”

    赵石扬了扬眉头,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心想,既然自己找死,又能怪得了谁?枢密院这么多年来,就你wèizhì纹丝不动,还真以为自己是铁打的了吗?

    遂抱了抱拳道:“既然如此,赵石又能有什么话说?就此告辞……老大人有恙在身,就不必相送了,赵石在北边得了几株老参,对身子调养极有好处,过后便让人送过来。”

    话不投机半句多,汪道存也没多做挽留,两人相互施礼,汪道存送到厅堂门口,便停了下来,任自己长子将赵石送了出府。

    等送走了赵石,汪道存的长子匆匆而返,此时,汪道存已经回了书房,再来到书房,却是见了一屋子的人。

    府中的几个幕僚,自己两个堂弟,还有两位枢密院的大人。

    他脚步立时一顿,悄没声的进来,将房门一掩,对众人施,找了个座位坐下,到了嘴边的话,是一句也没说。

    此时,汪道存正在说话,“听什么?不过是徒乱人意罢了,不如一句都不听,枢密之事,怎能为外间军将所zuoyou,老夫谋划多时,又如何能轻易改弦更张?”

    (求月票,求赞,回到家里,网络连连断线不说,而且office2010试用版也过期了,唉,说起来都是泪啊,折腾了一顿,这才开始码字,更新晚了,真的不怨阿草)(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权争

    枢密使府中的遭遇,让赵石终于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

    即便来到今时今日,他或许让许多人忌惮,但像汪道存这样的老臣,也不可能言听计从,甚至于,心中对他都存着成见……

    说起来,李圃那里还要婉转的多,提防有之,妥协有之,交换有之,忌惮也是少不了的,但终归不会有任何敬服之心。

    到了汪道存这里,则直抒己见,将他要说的都堵在了嘴里,分外的干脆决绝  。

    相比李圃,他和汪道存打的交道还要多上一些,毕竟其人多年任职枢密使,每次回京,都要拜访一番,算是保持着下官对上官的尊重之意。

    给他的印象,虽然这位老大人看上去官威甚重,但却非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不然的话,也不会容兵部渐渐势大至此,有将枢密院架空的危险。

    但今天,给了他当头一棒的却是此人,这里面的因由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不过不管其人有着怎样的心思,这个时机可是选错了,别说他赵石人在京师,就算不在,你一个枢密使,在皇帝陛下心意已定的时候,在那里唱反调,如果是私下里跟皇帝陛下说说也就罢了。

    但要是结连党羽,为自己张目,那才是自己找死……

    三朝老臣,听上去不错,但实际上,如此的年纪,又怎么能跟得上皇帝陛下的步伐。老老实实像当年同门下平章事杨感那般。在皇帝陛下属意之人上位之前。将事情办好,还能有着余荫泽及后人,还要跳出来折腾,说自己不服老,说不定下场就凄惨无比。

    当朝堂上真是个敬老尊贤的地方吗?

    还是那句老话,大浪淘沙,看不清情势之人,定然要被碾成齑粉。

    赵石心中的火气很快就平复了下来。枢密院现在能zuoyou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枢密使汪道存到底如何,其实无足轻重。

    怕的其实是他和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站在一处,那样的话,才是wēixié大增。

    不过,会吗?

    赵石暗自摇了摇头,若是长安之乱前,两人还可能在景帝授意之下,联合起来一起压制军中将领,但现在嘛。李圃的态度已经表明,两人根本不可能就将来的战事达成一致。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圃如果支持汪道存,在其中根本无法获得一点的好处,还要得罪很多人,其中首当其冲,便是当今圣上……

    在这一点上,李圃比汪道存要聪明的多,眼光也很准确,不过反过来看,汪道存的风骨,却要比李圃强的多,不过,身为朝廷重臣,风骨这样的字眼,还是不要用在他们身上为好,穷酸书生可以用,一些见识广博的大儒也可以用,甚至御史台的很多人也能用。

    但惟独文武重臣们不可以用之,为何?

    因为风骨者,刚强也,文武重臣一旦刚强起来,那是十分可怕的,因为朝堂大事,往往要瞻前顾后,兼收并蓄,软硬兼施才成,妥协和折中之策,占了一大部分,如此一来,何来刚强可言?

    再者,刚则易折,即便是赵石,如今到了这个地位,很多时候也已不会行那快刀斩乱麻之举,因为他已经渐渐明白,权势愈长,顾忌便越多,已经无法像当年般肆无忌惮的行事了。

    回到正题,说起汪道存来,其人是否有什么风骨,连赵石想了想,都摇头失笑,做了那么多年的枢密使,要是有风骨,早在长安之乱中便掉了脑袋,如今哪里还能坐在他面前跟他侃侃而谈……

    回到自己的兴国公府,赵石招来几个幕僚,将事情一说。

    陈常寿当即便笑了,他这一笑,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咳嗽,与汪道存不同的是,咳的几乎将肺都吐出来,脸上升起许多血色,之后又瞬间苍白下去,看上去很是骇人。

    几个人都忧虑的看着他,李博文还起身,上去给他拍了拍后背,埋怨着,“这个样子,还笑什么笑,当大伙儿都瞅不出来,那位老大人恋栈权位,在做垂死挣扎吗?”

    咳声稍止,陈常寿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毛病啊,也跟了惜身有些年了,冬末时节,才又重些,不当事,李兄说的不错,那位老大人啊……”

    说到这里,叹息了一声,“惜身这里气短,还是由南兄来说吧。”

    南十八一笑,“哪里是气短,怕是多有感慨吧?”

    调侃了一句,南十八才扭头对赵石道:“大帅实不用顾忌此人,汪真如位在枢密多年,才干远不如种大人,却还能为官至今,不过适逢其会罢了,垂垂老朽之人,已是时日无多,却还自不量力,行螳臂当车之举,无非为权位迷住了眼睛罢了。”

    “汪真如此举用意有三,一来,可向东边的张大将军以及军中将领示好,以得其支持,二来,大帅回京,已经有人说大帅可履任枢密使之职,此议若是到了中书,恐怕枢密院多数人都要拍手相庆,汪真如掌枢密院,江河日下,威权渐为兵部所夺,许多人不满久矣,汪真如此举,怕是之后要与大帅相争一番的意思了。”

    “三来,大帅这名声威望,在军中自无旁话,但在朝中,却是褒贬不一,很是有些朝臣,忌惮于大帅权势……所以,汪真如之后必定会上书于陛下,许是还要将事情闹的更大有些,如此,莫过于御前议事之时,与大帅唇枪舌剑了,而这样一来,许多人怕是要敬佩其为人,站在他那一边呢。”

    “这位老大人到也是好算计,也许,可以借此稳固权位,即便不成,还能搏个好名声,而且,只是政见不同,大帅也发作他不得……”

    “这么多年,却是少见这位老大人能拿出如此气魄来,许是也看出来,将来这些年间,天下风起云涌,正是英雄豪杰成名之时,在枢密使的位子上多呆几年,不定便能多上许多功勋,而后世青史之上,定也能有他的名字。”

    还是那样的风格,抽丝剥茧,一切都说的清qīngchu楚。

    纯粹的权位之争,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赵石没恼,这样的事情,他见的已经太多……

    他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抹着下巴沉吟了半晌,才突兀的问了一句,“这位老大人祖籍是哪里人氏?”

    几个幕僚当即都呲了呲牙,心里话,这位已经位高权重至此,怎的还如此嗜杀?这是要找那位老大人的后账?

    南十八苦笑了一下,不说话了。

    到是孙文通,转着一双牛眼,嘟囔道:“大帅,不至于此吧……”

    赵石笑笑,“听说这位老大人家资甚丰,也不知是怎么来的,他做什么,我不管,但借着我立威,联接友好,却是不成,既然他想得个好名声,那我就成全他一次……”

    “南先生,让下面的人查一查这位老大人的根底,你离京之前,把手里的事情都交给李博文吧,我不会在京中多呆,我离京之后,把查到的东西放出去,那个时候,怕是这位老大人正在启程回乡,也算是我给他送送行。”

    扫了众人一眼,赵石摇头失笑道:“不要用这种眼神瞅我,权位之争,什么时候都有,但这位老大人选的时机太差,若是让其人能安然回去,却也太对不住他这番心思了,旁的人,有样学样,也来做耗,之后定是麻烦不断,不如杀鸡儆猴,让旁人知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一年半载,我回到京师,可能就要在长安多呆上些日子了,要想过的安稳些,还是要行些非常手段才成,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实际上,李博文和陈常寿两人最是qīngchu,这简直就是当年巩义县之事的翻版,当年赵石回乡省亲,就有巩义县县令拿问赵石的姐夫,以求名声,那会儿赵石用出来的手段,和如今如出一辙。

    好像……这位大帅在毁人名声这方面,有着特别的爱好……

    南十八快要离开的人,说话就没有多少顾忌,笑着点头道:“大帅此举虽然欠妥,且有失心胸气魄,但在长远看来,到也不失为良策,大帅放心,十八离去之前,定然将此事办的稳妥,李兄,这些日怕是你那逍遥日子也到头了,跟着十八到处走一走吧。”

    李博文已经长的颇为圆润的脸上,挂上了苦笑,南十八一旦走了,他这清闲人也就再也清闲不下来。

    嘟囔着,“这样的苦差,为什么总落在咱的头上……”

    (求月票,求赞,第二更了,没办法,换了office2007,用着有点不顺手,码字的速度到是上来了,一个半小时,就码出了一章,大家支持阿草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兵部

    “枢密之事,大致起之于唐,之前多流于形式,并不见重,初衷今已不可得之,历经更迭,渐盛。”

    “唐末纷乱,掌枢密事者,握军权,驱有司,朝中之臣竞相倾附,相辅之臣拜于门下,进可行废立之事,退也权倾天下,尊崇无人能及,遂使内外纷争,无日或休。”

    “待中原渐平,各国初立,思及前事,多废枢密权柄,分予有司,后周南唐不去说它,只说我大秦,枢密与兵部分掌军事,相互掣肘,又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