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6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达儿真在汉地生活不久,还不脱草原女子心性,挂在赵石身上不下来,还大声的用结结巴巴的汉话说着,“我的丈夫,你该送达达儿真一个孩子了,不然,长生天的使者若没有继承者的话,会让勇士们离心的。”
说的话很有道理,和皇帝立储一般,草原诸部最重传承,而克烈部公主若能诞下赵石的孩子,这孩子定然在草原上尊贵无比,天生便血脉高贵,无人可及。
此时,护卫们立即离开了大将军的身边,不过他们在草原上见多了草原女子的豪爽和肆无忌惮,到没多少吃惊的意思。
而琴其海立即将达达儿真扒拉下来,拽住赵石的胳膊便不松手了,一双淡蓝色的眸子,定定盯在赵石脸上,显然,她比达达儿真更想要一个孩子,而鞑靼人的公主,比之克烈部的明珠在身份上可半点不差。
不过她在汉地呆的久了,对汉人的规矩知道的多,便不会如达达儿真般直接。。。。。。。。
但这事赵石可做不了主,还要看老天爷的意思,比如这些年过去,长子赵君玉已经将将成年,其他一子儿女却都年幼,也就是说,隔了十几年,才有了这么几个孩子。
当然,这也有他常年征战在外的原因,不过,说是生育率低下,也说的过去,不过,按照自然界的规律,越是强大的存在,后代越是艰难,这个用在赵石身上,并不为过。。。。。。。。。。。。。
(四更奉上,大家给点支持哈。)(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偶遇
(阿草啰嗦两句,因为近来有书友反应,感情细节描写不够,阿草解释一下,将血这本书写的够久了,大家应该能够看的出来,将血主要内容就是权谋和战争,会穿插一定的女性戏份,但不会太多。++++
而且,想看细腻的感情描写的,在将血这里肯定找不到感觉,因为阿草觉得,男人吧,在古代三妻四妾很正常,见一个喜欢一个也不算什么,但没必要弄的各个一往情深,那不现实,照着阿草原来的思路,石头女人要有那么几个,但真正喜欢的也就一个两个,但写到现在,有些收不住手,所以在书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柔和了许多,但这已经是极致了,不要期望太深。
这不是宫廷剧,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男人的书,核心就建立在男人的野心和**上,不要将石头当成爱心泛滥的天使,这是一个军人的故事,一直会贯穿始终。)
随着年关将近,赵石出城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晋国公府上登门造访的人不少,但能面见大将军赵石的,也没几个。。。。。。。
于是,赵石也有了不少的闲暇,先是抽空去了种家一趟,见了自己的岳丈大人,种从端老是老了,但身体不错,他这里算在京师养老,见如今的种家如此的兴旺,心情自然大佳。。。。。。。
这人老了,就怕心情不好,抑郁之下,很容易就出什么毛病,如今心情大好。身上早年留下的小病小灾也就没了踪影。看上去红光满面的。看上去比去年见到时还要年轻许多。
见了赵石,摆酒设宴,席间接着酒意,便唠叨了起来,话里话外,都在遗憾不能亲眼见到大军进入西夏京师兴庆的情景。
朝廷老将们,可能都是这么个想法,他们大多出身西军。与西夏人你来我往的厮杀了半生,对西夏可谓是恨之入骨。
但所谓生不逢时就是这般了,大秦渐渐强盛的过程之中,他们却逐渐老去,无法亲眼见到西夏的覆亡,确实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憾事。
本来,赵石早先准备登门,还期望着跟种从端商量一下将来,听听老人家对朝局的看法,但到了两人相见之时。事情差不多都已经定了下来,便没必要跟老人家再说这些烦心的政事了。
种从端到是人老心不老。还想着搀和一下,席间问起赵石是不是准备出任枢密使,若是决定了的话,种氏这里当全力相助云云。
但赵石心意已定,只是摇头,多的话没说,也没法说,种从端最终才嘀咕了一句,三十几岁的枢密使,是有些不妥。
于是撇开朝堂政事,宾主尽欢而散。
除了种府,赵石又去妹夫那里转了一圈,那边情形不错,妹子的一颗心,也都放在了几个儿女身上,当然,最着紧的还是自家儿子,赵石看着一家人相处的不错,也就放下了心。。。。。。。
这段日子,赵石除了呆在家中,逗弄儿女,和妻妾厮混之外,已经出城了两次,差不多是将大长公主府当做了外宅。
公主殿下如今算是儿女双全,一身的母性,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如此一生足矣,再不用多思多虑了。
当然,儿子的出身还是要想一想,跟赵石商量了一下,等儿子再大些,便以收养之名,寄在自己名下,与收养的女儿一般,担个义子之名。
这事没什么道理可言,这孩子的父母虽皆显贵,但连夫妻名份都没有,哪里还能给孩子名份?
不过无论赵石,还是公主殿下,这么多年过来了,也没了别的想法,没有名份便没有名份,以他们两人的地位和身份,还瞅这孩子没个将来?
只是大长公主自幼便读些女经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有点惋惜,说什么赵石子嗣单薄,如今这个儿子有了却认不得,实在让人扼腕云云。
说的赵石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心里也多了几分愧疚,所以说,聪明女子,当着自家男人的面,从来不会有太多的抱怨,越是如此,越得男人喜爱,而大长公主殿下,无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世事无绝对,男人的德性,大家都清楚,归根结底,还得看女子到底找没找对了人。
这次,赵石赶着年节之前,又溜达出了长安城,这些时日,事事遂心,心情自然舒爽,心里很是觉得,这么多年过去,数这两个多月来过的逍遥自在。
当然,赵石是了解自己的,安稳的日子过长了,定然不会甘于寂寞,但现在感觉尚好,便没必要纠结于其他,随心所欲的过上几天再说。
不一时,一行人已经到了公主府外的桃林。
如今承恩湖畔的桃林已经是长安城外一景,因大长公主府这边颇为爱护,以往稀疏错落的桃林,现在却密实的很,规模也越发大了,渐渐有将半个大长公主府包围在内的趋势。。。。。。。。
寒冬腊月来到这里,虽然没有满眼桃花盛开的繁盛雅致,也没有桃花遍地满鼻的芬芳,但一眼望去,整片桃林银装素裹,满目琼瑶,别有一番情致。
桃林中的小径被扫的干干净净,蜿蜒曲折,通向林中亭台,只要找准了方向,也能径直去到大长公主府门前。
如今小径两旁的树上,已经挂上了一些灯笼,林中更有人声隐隐传来。
显然,大长公主府的下人们,在寒冬腊月也没闲着。
看着这片景象,赵石有些自得,这自然少不了他的功劳,大长公主府以往可没有这般奢侈气派,如今手头宽裕,也能肆意的装点一下门面了,如此甚好,这长安城外的公主府,看上去太冷清了一些。。。。。。。。。。。
甩手将缰绳扔给了亲兵,自己漫步进入桃林,左瞧瞧,右看看,觉着这里很是不错,当然,挂在树上的灯笼太素净了一些,要是都用红绸子裹上,一定能更好看些。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别致的桃林中,挂上红绸子灯笼的情景,是不是有些惊悚,显然,赵石这审美眼光与常人很是不同。
护卫们牵着马,远远的跟在后面,瞅着大将军雄壮的身影在那里摇摇摆摆的前行,不由都觉得有些古怪,其中眼光不差的人不免就想,这桃林和大帅有些不配啊,果然,如大帅这样的豪杰,就应该是出现在战阵上。
赵石可不觉得自己和这里不配,左顾右盼之间,很有几分悠闲自得之意。
走了没几步,小径旁边的林子中滚碌碌滚出一团雪白,赵石停住脚步,他现在耳目聪明,早就听见声响,以为是公主府的下人而已,也没在意。
不过这么个出场方式,好像。。。。。有些可笑。。。。。。
雪白的一团蠕动了几下,伸展开来,抖了抖身上,扑簌簌抖下一片雪粒,然后,就是一阵清脆的笑声咯咯咯的响起在林间。
不过笑了没几声,小人便在原地转了两圈,然后一屁股坐倒在地上,显然是有些头晕所致。
这是一个女童,小脸玉白,带着红晕的光泽,身上裹着白色裘皮,毛茸茸的,将小人称的更如王母娘娘坐下童子一般。
小人额头之上,带着银光闪闪的头环,眉心处一点殷红,那是一颗殷红如血的宝石,嵌在头环之上,让小人看上去多了几分雍容尊贵之意。
小人坐在地上,抱着小脑袋晃动着,看上去萌的一塌糊涂。
半天,小人才抬起头,然后。。。。。。。。。
然后小人便看到了赵石,于是。。。。。。。她张大了小嘴儿,乌溜溜的眼睛中满是震撼,显然,她从没见过如赵石般魁梧的人,好像能把天空都遮住一般。
“神仙?”
小人最终嘟囔出了一句,显然胆子还是不小的。
赵石默默摇头,嘴角翘起,露出一个自以为很和蔼的笑容。
没等他说话,小人儿瞪大了眼睛,很肯定的说了一句,“妖怪。。。。。。”
赵石顿时一脑门的黑线,“李念慈?”
小人下意识的答应了一声,然后看了看左右,爬了起来,左右瞧瞧,再看了看赵石,终于一下挺起了小胸脯,“大胆,竟敢直呼本郡主名字,还不跪下。”
显然,小人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壮的和熊一样的家伙,并非什么神仙妖怪,只是凡人而已,那就不用怕了,这这个地界,没谁能得罪于她,看来,小人聪慧之极。
赵石呲了呲牙,走上前来,小人惊了一下,转身欲逃,却被赵石一把拎住,提了起来。
轻飘飘的,好像还没他腰间的长刀重,不理小人挣扎,抬起手臂,将小人凑近自己眼前,细细打量了一番,心道,别说,这小家伙和当年的故人长的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
没错,这正是大长公主殿下收养的义女,杨倩儿的女儿,李念慈是也。。。。。。。(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见欢
这个小娃还不会走路的时候,赵石见过一次,之后他到公主府来,便再未曾和这小娃打过照面了。
也许是公主殿下有意如此,不想让小小的孩童知道太多,也许只是他来的次数太少,公主殿下不欲让时光虚度,才没见过这女童的面。
不过家里的女儿到是时常到公主府中玩耍,和这小人玩的很是不错,当然,据家中妻妾们说来,扣儿可没少欺负了公主殿下的义女。
不一会儿,小人儿便在赵石手中气喘吁吁的安静了下来,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愤怒的看着赵石,一句话也不说了,从始至终,也不曾有一声惊慌的尖叫。
“嗯,不错。”
赵石嘟囔了一句,顺手将小人放在了地上,他身后的护卫们这个时候都已扭过了头去,大帅向来喜欢欺负小娃,连自家的儿女都不曾放过,经常逗弄的哇哇大哭,亲兵对大帅的恶趣味,已经见怪不怪。。。。。。。。。。。。
林中脚步声大作,不一时,便冲出来好多的人。
赵石身形特异,想看不见都难,冲出来的一群人,立即便都矮了半截,为首的几个,眼瞅着小殿下站在大将军腿边,也许大将军只要抬抬脚,就能踩伤了小殿下,都是一阵心惊肉跳。
大长公主府的人,不认识旁人可以,但绝对不能不认识大将军赵石,这是公主府最尊贵的客人,还经常登门造访,至于其他这个那个的。下人们都不敢问。也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愿去想。。。。。。。。。。。。
这些人等,大多都是小殿下身边的人,有公主府女官,有侍女下人,也有照看生活起居的婆子。
一大群人今日出来陪小殿下散心,在林间追逐嬉闹,顺便帮着布置一下桃林,也好过年时好看热闹一些。
没想到把小殿下给弄丢了。追过来才看见大将军在这里。。。。。。。
小人方才见自己人来到,胆子顿时一壮,刚想让众人将这个傻大个拿下,将他那些同样傻乎乎的从人赶出桃林去,没想到的是,来的人呼啦啦的跪倒了一地,她还有些纳闷,自己平常最厌烦旁人动不动就下跪了,怎么今天大家都忘了呢?
看了看跪倒的人头,又小心看了看旁边的大个子。小脑袋晃悠着,终于明白过来。这大个子竟然有些来历,不由后悔,今日不该贪玩乱跑,要是这大个子到母亲那里告上一状,自己恐怕又要抄书了。
想到这里,不由有些委屈,想着这大个子若真敢到母亲面前搬弄是非,自己一定也要狠狠告上一状,大个子对她动手动脚,很不规矩来着。
“都起来吧,以后好好照看孩子,不然要你们有什么用?”
赵石在公主府里有了个儿子,主人翁意识大作,对这些下人的疏忽很是不满,随口便训斥了起来。。。。。。。。。。。。
众人大恐,这话要是旁人说来,还不怎的,但出自大将军的嘴里,这份量比大长公主殿下也轻不了多少。
等众人惶恐的围着小人,嘘寒问暖,簇拥着小人离去,小人儿还不时狠狠回头,目光中满是童稚的威胁。
赵石也是摇头一笑,随即便有些感慨,当年巩义故人,如今多已凋零,景兴皇帝,王虎,杨倩儿,皆都逝去,胡离,还有一些巩义旧部,都战死在了沙场之上。
而他们的下一代,却一个个出现在自己面前,想想真是物是人非。。。。。。。
不过赵石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感慨,他现在还年轻,用不着像老人一般,回忆什么。
沿着小径漫步走过,很快,便来到公主府前。。。。。。。。。。。。
大长公主府经两代君王,十几年来恩宠不衰,门庭注定不会有多冷落,只是寒冬腊月,离着长安也不算太近,所以没多少人上门打扰。
但就算如此,年节将近的时候,送礼上门者,也不在少数。
即便是腊月二十九,公主府侧门之外,也停着些马车,稍稍一看就知道,那是上门拜访的宾客。
赵石微微蹙眉,显然有些厌烦,上一次靖佳公主入宫为读书人求情,赵石也问了,是户部尚书李吉长子过来请动的公主殿下。
里面有没有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的意思,谁也不清楚,其实也不重要,李圃为相已经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长安李氏门阀,越加繁盛。
李氏求上门来,为的又是国事,公主殿下不好推脱,于是便入宫了一次。
但朝堂上的大人们怎么会求到公主门下,赵石和靖佳公主猜了猜,也只能是认为,为息皇帝陛下震怒,甚或是朝堂大人们也不好张嘴就科举案说话的缘故。
至于有没有其他深意,一时半会儿还瞧不出来。
在朝堂上,大将军赵石和李氏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相互之间还能有商有量的做些政治交易,赵石对李氏也没什么恶感和间隙,但也绝对谈不上有何好感。
估计李氏对大将军赵石也是如此,所以两边都尽量疏远,却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朝臣相处,大多如此,并不算奇怪。
不过如果李氏过界,赵石也不啻于给李氏一棒子,让其清醒清醒,尤其是户部尚书李吉,乱伸爪子的毛病一直就有,如果不是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还在,不定已经得罪了多少人呢。。。。。。。
而在赵石看来,长安李氏,已经有了盛极而衰的征兆,因为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老了,过不了几年,那个位子也该换人来做。
李圃一旦去位,李氏大阀的声势也就去了一半儿,户部尚书李吉?接不下那个位子,就算有那样的才干,无论皇帝陛下还是朝臣,都不会允许一家连续出现两位宰辅,何况李吉没有那个份量。
没有了李圃坐镇朝中的长安大阀李氏,也将迎来他的低潮,会不会就此倒下,不好说,毕竟是百年大阀,在朝中根深蒂固,只要不像长安王氏一样,深深的参与进皇位之争去,可以说,十数年间,谁也撼动不了李氏大阀在长安的地位。
几次回京,赵石都能清晰的感受到长安李氏的影响力。
就像李吉只是派了长子过来,便能请动靖佳大长公主入宫,就像上次李圃只是送来请柬,他便要上门造访,那还是在长安之变后,他声威最为隆重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由此,长安李氏之威风,便已经能得到最直接的体现了。
不过靖佳公主入宫之事,也没什么好计较的,大长公主府清净不假,但绝对不是离群索居,不问世事,只是那会儿靖佳公主正“病着”,让赵石听了此事后,很是有些恼火于李氏的强人所难罢了。
来到大长公主府门前,早有人等在那里,正是大长公主殿下贴身女官芍药,出来的有些匆忙,气喘吁吁,薄汗微出的样子。
给赵石见礼,赵石随口就问了一句,“都这般时节了,怎么还有人上门?”
芍药裹了裹身上的披风,一副冬天里的鹌鹑模样,随即眼珠儿转了转,哆嗦着嗓音解释道:“嗯,几个读书人,考了进士,听闻朝廷要派了他们去西北,托人求到了门上,这些读书人啊。。。。。。。。。”
芍药摇了摇头,做感慨状,显然颇为鄙夷。
这又是赵石自己的首尾了,不过听了芍药的话,赵石也只是微微笑了一下,便行若无事的进了公主府的门儿。
芍药是谁,大长公主殿下的贴身女官,还能不知道今科进士之所以前去西北的前前后后?这么说话,定是烦了这些人,想鼓捣大将军上去教训一下这些家伙而已。
赵石早已今非昔比,哪里会被个丫头当了刀去使,只是这丫头是靖佳公主的贴身女官,忠心可佳,所以不与其计较,若是换了旁人,不定过后便要被打发离开大将军身边了。
芍药哼哼两声,也不再说话了,不过心里却琢磨着,是不是找着机会将卢近贤的事情说一说,这些小事你不计较,那么卢近贤之事,你还能不闻不问不成?
进了公主府,赵石熟门熟路,径自穿门过户,到了府中后宅,护卫亲兵们自然留在前面,有人招待。
芍药在后面紧赶慢赶的跟着,一边还要招呼遇到的府中下人,颇有些狼狈,心中更是恼火,平日她可是端庄典雅,颐指气使,这下形象肯定大坏,让下人们看了热闹。
到了这里,赵石放慢了脚步,让芍药在前面领路,不多时,便来到了后宅幽静所在。
靖佳公主一身貂裘,俏生生立在那里,旁边竹林错落,周围梅花点点,看见赵石到来,笑容便如春花绽放,于是,其他所有一切,都在这如花笑颜中,失去了颜色。。。。。。。。
(下一周又要裸奔了,也不知元旦前后有没有推荐,据说是双倍月票,大家攒着点劲,到时阿草一定拼命努力爆发一下。)(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言政
靖佳公主有了儿子,细心体贴之处,犹胜从前,看来自己亲生的,和收养的,到底是不一样,而且,还是个儿子,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来说,有子万事足,并不是一句虚言。《 。。。。。。。
如今靖佳公主也不怎么出府了,就在府中看着儿子,不然,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会出去走走,赏赏雪景,舒散一下心情,府外下人布置桃林,她也会去指手画脚一番,但现在嘛,却都没了那个兴致。
还是老地方,一坛酒,两个锅煮,几碟小菜,承恩湖中的鱼还是逃不脱上桌的命运。
靖佳公主给赵石脱去外氅,满脸喜色的给赵石拍了拍袍服,这才笑嘻嘻的埋怨,“大冷天的,怎么又往城外跑,难道你不来,妾身这里就过不成年了?”
赵石也不客气,径自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才摇头道:“以后在京师日子还长,到不争早晚,但你这里独居城外,年前总要过来瞧瞧,不然安不下心来。”
“是来瞧儿子的吧?”
赵石聪明的开始转移话题,“之前瞧着府门外有些人,问了问。。。。。。。。。是为今科取官来求情的?”
靖佳公主歪了歪头,露出些少女般的俏皮,笑道:“是也不是,他们啊,每年都派人过来,送些年礼,其中商人多些,要是搁在往年,这府里也不愁吃穿用度,妾身也不愿管什么闲事。”
“但现在不同了。。。。。。。府里总归要有些产业了。前些时,妾身把府中的田产卖了一些出去,在国武监旁边收了两座酒楼,城里也买了几处宅院,进宫出宫时若是天色晚了,也方便,嗯,也许用不了几年,皇陵就要迁走了,妾身想着啊。把西山也收过来。没事便可以上去游玩一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