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7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潼关兵马指挥使的职位,也突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蹉跎至今,这位其实也没了多少其他念想,只盼着别再出了什么差错,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罢了。

    至于当年种种,后悔也没多大用处,晋国公是什么样的人,他比旁人清楚的多,再说了,当年离开长安的时候,人家把话也说的很清楚了,再者说了,随着晋国公渐渐得势,他在潼关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即便是他这个潼关兵马指挥使的职位,其实多少也是仗了晋国公的威风才落在了他的头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晋国公驾临潼关,他这里能做的,就是把晋国公伺候好了,任他心情再是忐忑,也没有别的选择。

    迎接赵石一行的,除了谭行林之外,还有大将军张培贤以及河洛布政使韩聪派来的人,张培贤派来的是段从文。韩聪派来的则是自己的次子。都是久经宦海之人。在礼数上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任谭行林有再多的主意,现在也凑不到赵石身边了。

    而赵石也没打算在潼关多呆,后面太子一行很快就要到达潼关了,乱纷纷的,没什么好呆的。

    在潼关这里象征性的带了一百军兵,径自出了潼关,进入了河洛地界。

    不过在离开潼关之前,赵石还是给谭行林留下了一句话。安于本位,将来可待。

    谭行林大喜过望自不待言,赵石留下这句话,意味深长,但谭行林在潼关憋屈的太久了,忍着心中的狂喜,接待了太子车驾,多日之后,又将太子一行送过了黄河,之后立马着急自己的心腹和幕僚们商议。

    大将军的意思其实很好猜。晋国公要向河洛伸手了。

    潼关作为河洛大军粮草必经之处,只要有晋国公作为依仗。那么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把握住河洛大军粮草命脉,是早晚的事情。

    当中原之战再次开始,也许国公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能让河洛将领低头俯首,听令行事了。

    大军粮草总管,这样的职位对于如今的谭行林来说,也是求之不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重新得到大将军的信重。

    要问赵石是这个意思吗?这世间的聪明人确实很多,赵石心里想的很简单,也非是临时起意,大将军张培贤在河洛经营太久了,在保证张培贤兵权的同时,加以掣肘,才能让河洛上下清醒过来,他们还是大秦的军伍。

    这不但是赵石自己的意思,其实也是朝廷的意思,赵石自己没多少选择,那么张培贤更没有选择的余地。

    他来河洛确实是当恶人的,从始至终都是这么个章程。

    要怪也只能怪张大将军自己运气不好。

    不过这中间的分寸,却需要赵石自己来拿捏,谭行林这里,不过是布下的棋子,一旦战事开始,秦军主力,却不会有任何变化,不然的话,对赵石而言,将没有任何好处。

    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蜀中赵方,河洛张培贤,或者是其继任者,都将是赵石加力扶持的对象,其实这就是政治,这两位大将军军功越盛,赵石也越安稳。

    赵石一行不快不慢,赵石也没在哪里过多的停留,沿途走马观花,间或见一下地方官吏,也没什么太多的话留下。

    这其实让河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如果能一直这么下去,将晋国公送出河洛地面,那就太完美了。

    即便是身为赵石旧部的段从文,心底都是如此想法,可见,张培贤在河洛经营的如何用心了。

    这就是大将军张培贤的地盘,赵石到了这儿,感受到的,完全是陌生的气息,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地方官吏,都是恭敬有加,但明显也都透出疏离。

    感觉很清晰,连达达儿真和琴其海,都觉察到了空气中如临大敌般的味道。

    赵石自己也在心里自嘲,这哪里是来到了大秦治下的河洛,简直就是到了敌国。

    不过一如赵石所料,河洛地方萧条的厉害,即便给了张大将军以及韩聪半载的时间,但河洛地界上,到处都还是战争留下的痕迹。

    去年的战事,河洛遭受了重创,也只是走走停停,不用西瞧,就能很清晰的感觉到这一点。。。。。。。。。。

    (大推荐,却没能爆发,很遗憾啊,但没办法,河洛的情节正是构思中,很难流畅的写出来,每一章都有改动,所以慢了些,所以,只能请大家见谅了,阿草可是连全勤都丢了呢。。。。。。。。)(小说《将血》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洛阳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将血》更多支持!

    洛阳,中原大地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与古都长安相比,也是饱经战火离乱,却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沧桑古老的味道,文明在这里绽放毁灭,循环不休,从未断绝。~

    不过现在,洛阳在大秦治下,还只能算是一个军事重镇,承担不起其他的作用。

    这里大军环绕,军营密布,让这座古城显得庄重而又肃杀。

    大秦成武七年四月,晋国公,冠军大将军,枢密副使,河洛巡访使赵石一行,终于到达洛阳。

    以大将军张培贤,河洛布政使韩聪为首的河洛文武,迎于十里之外。

    两位大将军相见,按照朝廷礼仪,做足了样子,两位大将军在众人簇拥之下,这才回转洛阳。

    河洛布政使韩聪,出身资历官职都是不凡,但与这两位大秦上将相比,却要差上不止一层了。

    而河洛作为征伐后周的起点,与河东,河中,西北等边地一样,武臣为主,文臣为辅,在这里,大将军张培贤的一句话,要比布政使衙门的文书还要好使的多。

    一行人声势不小,但层次分明,没有半点混乱。

    军兵护卫于外,核心处便是两位大将军的仪仗,河洛文武随行于后,河洛布政使韩聪虽与两位大将军同行。却落后一些。看上去更像陪客。

    实际上。河洛布政使韩聪已经卸任,只等过上几日,彭为年到了河洛,两人交接之后,韩聪就可以启程回京述职了。

    对于两位两个大将军要说什么,要做什么,有着怎样的心思,韩聪都不会太过关心。他人虽然还在河洛,但他的注意力,却已经去到了长安户部任上。

    不说韩聪如何,只说赵石,张培贤两人。

    两个人也算是老熟人了,同为大秦上将,恩怨也很难说的清楚。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景兴年间魏王李玄道率军东出,那会儿赵石是鹰扬将军,张培贤官职已贵为潼关指挥副使,两人在军中无论威望还是官职兵权。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

    到秦军第二次东征,两人都有了变化。赵石因灭蜀之功,已然顺利的迈过了大将军的那道门槛,张培贤呢,也更进了一步,稳稳压在赵石头上,掌握了数十万大军的兵权。

    那会儿两人也都算得上是春风得意,因新老之间隐隐的排斥作祟,赵石差不多算是被逼着去了河中,张培贤则率军征战河洛。

    之后赵石一发不可收拾,率部横扫河中,无人敢试其锋芒,最终,更是不顾朝廷之意,与金人战于太原,终是受了挫折。

    张培贤这边儿也不好过,和后周名将孟珙纠缠,铩羽而归,用江善之计,退后了潼关,第二年,后周临阵换将,一杯毒酒毒死了孟珙,张培贤率军大进,这才破了洛阳。

    说起来,那会儿两人算是较着劲儿呢,两人攻伐不利,也有不能同心协力的缘由在里面,很多人都能看的出来,只是朝野内外,谁都不敢明说罢了。

    在这个时候,两人的差距就显出来了,赵石根基不稳,行事也偏于急躁了些,虽一直带着一顶皇帝近臣的帽子,但远不如张培贤得景兴皇帝信重。

    所以,两个大将军回京,虽都有战功在身,待遇却完全不同。

    赵石遭景帝疑忌,张培贤却被倚为柱石。

    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最终酿成了长安之变,张培贤名声好,威望高不假,但却没赵石果决,论起心狠手辣来和胆子来,也差的更远。

    长安之变,张大将军差点成了赵大将军的阶下囚,景帝驾崩,新皇登基。

    大将军王佩掉了脑袋,身死族灭,显赫百余年的长安王氏轰然倒地,长安在刀枪之下,瑟瑟发抖。

    一场妥协下来,张大将军劫后余生,快马加鞭跑回了河洛,赵大将军一跃而起,成了大秦军权最盛的一位。

    这会儿,张大将军也算是颓势难挽,只能乖乖呆在河洛,老老实实经营自家的地盘了。。。。。。。。

    而到了现在,他更是比不了了,太原,大同,草原诸部,西夏,吐蕃,女真人,契丹人,乃蛮人,鞑靼人,蒙古人,党项羌人,吐蕃人,在赵大将军兵锋之下,尽皆俯首。

    此等功业之下,霍骠骑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不用看其他,只看这些年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却能同时牢牢按死了河洛兵马在这里,一点不得动弹就知道,张大将军啊,还是不用较劲儿了吧。。。。。。。。。

    而张大将军也早没了跟这个年轻人较劲的心思,但要说人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总算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但一场战事下来,整个河南,尽都成了战场。

    河洛兵马未遭什么重创,但却闹的河南烽火遍地,战事停歇之后,秦军上下,却是焦头烂额,与战败无异。

    这个笑话闹的有些大了,张大将军一声征战无数,从没有像这一刻般懊丧。

    张大将军头一次算是真正低头,修书去了长安,请赵石转圜。

    而他确实也欠了赵石一个人情,朝堂上的消息也瞒不住他,因河南战事一事,着实起了不少纷争。

    最后,确实是赵石力保之下,河南上下才算没有受到朝廷重处,不然的话,他张培贤不定就要戴罪回京,哪里还能如现在般,依旧主持河洛军务?

    不过人情是人情,就像算起来,河洛上下,都要感晋国公力保之情,却不会真的拜倒在晋国公门下一样,身为手握河洛大军兵权的大将军,张培贤却不能因为人情,而至河洛上下利益于不顾。

    这中间的分寸,张大将军拎的非常清楚。

    赵石来河洛的目的,有许多猜测,张培贤这里其实也不知道,赵柱国此来河洛,会施展出怎样的手段,不过他却知道一点,只要能安然渡过这一劫,将赵柱国送出河洛地面,那么河南战事的余波也就平了。

    朝廷上下,变动极大,禁军整编也就在眼前,之后谁还顾得上追究河南战事成败呢?

    而他最希望的,则是赵柱国来河洛,是替朝廷安抚人心的,既然是安抚,就不会做太出格的事情,甚至会有所嘉奖。

    不过,他的希望正在落空,赵石带着河洛巡访使之职来到河洛,并没有颁下圣旨,身份与钦差无异,却没有带来任何恩赏,显然,就算是安抚人心,朝廷的态度也显得分外的强硬。。。。。。

    张培贤思绪连篇,但脸上却不露分毫,笑容就一直没断过。

    先叙了别后之情,再当面谢了赵石于朝堂上为其说话之恩,然后,嗯,就没有然后了,然后都是闲话,又有布政使韩聪在旁边不时插上一句两句,赵石也不时笑着点头,气氛到是显得分外的融洽热络。

    让洛阳文武瞧了,齐齐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也不怪他们紧张,大将军赵石是什么人,这里恐怕没几个不知道,在北边的名声,几可止小儿夜啼,别的不提,之前在皇长子府中,直斥户部尚书李吉之过,之后。。。。。。。李吉立马贬斥去了西北边荒之地,皇长子也丢了太子之位。

    不过这位大将军名声以及行事如何,只说这权势,除了皇帝陛下,整个大秦已没人能比得了了。

    所以,能这么轻言细语的说话,还没摆什么架子,可不是让人松了一口气嘛,在文臣心里,这是好兆头,希望那位新来的顶头上司,也能如此才好。

    而搁在将领们心里,轻松之余,也都暗道,还得是大帅,换了旁人,怕是都要矮了一头,哪能如大帅般,如此轻松写意跟赵魔王言笑无忌,又能平等论交?

    其实,由此也能看的出来,大将军张培贤深得上下之心了。

    不多时,洛阳城高大的身躯,便已越来越真切的展现在赵石视线之内,高大的城楼,厚实的城墙,大秦的旗帜在城头烈烈飞扬,一眼望去,几乎和长安没什么区别。

    “好一座雄城。”赵石赞了一句,这确实是他第一次见到古洛阳的雄姿,没有第一次见到长安城那么心情激越,却也有几分感慨,这就是洛阳,盛产帝王。。。。。。以牡丹而闻名天下的洛阳。

    这个时候,他便感觉出来了,洛阳和长安确实不同,提起长安来,一定会想到大唐盛世,想到璀璨如星的文人墨客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诗篇。

    但一提到洛阳,首先想到的便是牡丹花节,这就是区别,非要说一点什么的话,就是这里少了几分帝王之气。。。。。。。

    张培贤闻言,哈哈大笑,扬鞭指着洛阳城,“确实雄壮。。。。。。但在咱们面前,先想到的是,肯定是怎么把它打下来,老夫可是听闻,当年国公入长安时,在景王府一番高论,震惊四座,老夫应该没记错吧?”

    赵石不由失笑,那会儿的一些胡言乱语,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这么说来,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了?”(小说《将血》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满

    不过,不管有着怎样的豪言壮语,有着怎样的英雄气盛,赵石都看的出来,那个当年与折汇分统左右两军,杀的三十万金兵大败亏输的张大将军到底是老了。←

    张培贤是幸运的,作为武人,生逢乱世,得领大兵,征战沙场数十载,相比承平时节,为文人走狗的军人,也只能用幸运这个词儿来形容。

    但张培贤又是不幸的,不幸之处在于,前半生困于时局,流于平庸,不得其志,后半生手握兵权,开疆拓土,却又显得有些才干不足,屡受挫折,更不幸的是,后起之秀扎堆的涌出来,争先恐后的想将他这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老了,不光赵石看的出来,张培贤自己其实也感觉的到,只是他不愿服老而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张培贤还没老到廉颇那种程度,为小人所陷,连自辩一声都不成。

    不过,他眼前这位赵大将军,晋国公可不是什么小人,虽然赵石的这句话让他有些不喜,什么叫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

    他张培贤难道连英雄两个字都当不起不成?

    不过在小他一半儿的赵石面前,这个脾气他发不出来,只能窝在心里,一笑了之罢了。

    但他说对了一句话,在他们这两人眼中,天下雄城也就那么回事儿,大军一到,管你有多险峻峭拔,又多有名气,都要想法攻下来,将其踩在脚底下才成。

    话有点不投机,赵石对河洛文武的主人翁精神过强有点不舒坦。张培贤也稍微感受到了赵石的强硬,晋国公到了河洛,毕竟不是来游山玩水的。

    官场中人都很敏感。布政使韩聪隐约觉得有了不妥,立即插了进来,讲起了洛阳城的精彩故事。

    两位大将军读书都不算多,听的津津有味儿,实际上,谁也没往心里去,古人的故事再精彩。也不如他们自己创造的故事,而以他们的权位,也没几个古人能比得上了。

    两人各怀心思。任凭韩聪发挥,自家的话却越来越少,于是,在布政使大人讲的口干舌燥中。旌旗漫卷。一行人迤逦入了洛阳城。

    这么个时节,洛阳牡丹是不用想了,洛阳的人口和鼎盛时也差的老远,萧条败落之象一言难尽。

    洛阳文武没弄什么表面文章,没有沿街焚香叩拜的百姓,也没有过多的军兵在两旁沿街把守。

    当然,如果换个人来,就会是另一番模样了。晋国公嘛,还是小心为上。

    “今晚。吾等为国公接风洗尘,还请国公务必赏光。”

    说这话的自然是韩聪,赵石干脆的点头应了,他算看出来了,河洛的这两位文武之首,相处的应该很不错。

    河间韩氏,韩炜没了,底气也就没那么足了,而且,河间韩氏正在往外走,正德年间,河间韩氏成了标准的土皇帝,成武年间,这个土皇帝也就当不成了。

    景兴鼎革敲破了他们的外壳,而成武皇帝,正在挖他们的根子,这个标准的地方豪族,像延州张氏等一样,其实也正在面临着选择。

    大将军张培贤向来喜欢左右逢源,和河间韩氏交好,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地方。

    “国公向有善饮之名,今次,咱们河洛上下,可要见识一下了。”张培贤笑道。

    赵石现在也替张培贤感到难受了,两人年纪足足差了一半儿,又同为大将军,不能过于谄媚,又不能在河洛上下落了自家的威风,这中间的分寸,也够张大将军头疼的了。

    赵石就笑,“张将军,国公什么的就不用叫了,赵石当年还曾在将军麾下效命,年纪上也算是晚辈,将军唤一声柱国也就是了,咱们这些人,讲那么多俗礼做什么?”

    张培贤愕了愕,接着便笑了起来,“柱国还是爽快,那老朽可就托大了。”

    赵石这里赶紧转开话题,不然弄出个老哥来,算什么?我跟你客气你必须接着,你要是跟我客气过了头,那可就对不住了。

    “这善饮之名不提也罢,去年时到了吐蕃,喝的差点闹出笑话,也亏那里是化外之地,不然御史们可就又有的说了。”

    “归义王与柱国誓同生死,到了他那里,柱国的酒量再好,也是不成。。。。。。不过,老朽听闻,柱国去了一趟吐蕃,拘了几个佛陀入京,怕是吐蕃归为大秦治下的日子,也不远了吧?”

    羡慕也好,嫉妒也罢,赵石只是轻轻点头,“吐蕃那地界要什么没什么,占了也就占了,为我大秦添点光彩而已,算不得什么。”

    无论是张培贤还是韩聪,都深以为然,他们对吐蕃地域到底有多广阔,也没什么概念,当年或许还会因战马的缘故,重视一下,但如今大秦有了几处养马之地,吐蕃的份量也就开始急剧消弱了下来。

    老眼光了,但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几个人谈谈说说,却都没怎么提河洛和中原战事的话题,几个人都明白,有时间说呢,不急于一时。

    来来往往的试探,才是这会儿的重点。

    赵石早有了定计,张培贤等人则非常想知道,赵石此行到底有何目的,朝廷的意思又是什么。

    没有圣旨,也应该有口谕吧?没有口谕,也应该有一定的章程吧?但京中乱纷纷的,到底也没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只是将这位晋国公等来了,无的放矢之下,河洛上下的纠结,由此可见一斑。

    京官到了地方上,其实就是这么个局面,消息不对等,让地方一下便处于了弱势之中。

    很快,一座府邸出现在了赵石面前,这自然就是张培贤驻跸之所在了,既是中军所在,也是张培贤的宿处,也同样是整个洛阳,乃至于整个河洛的中心。

    “柱国旅途劳乏,老朽等就。。。。。。。。。”

    这个时候,跟着过来的一众人等,也都做好了告辞的准备,到了晚间,还有一场接风宴,那会儿,才应该是为晋国公引荐河洛文武的时刻,宴席上,听到的消息,也许会无比重要。

    当然,如果几位大人将军能忍得住,还要等些日子,才会明白晋国公到了河洛,到底想干些什么。

    不过不等张培贤说完,赵石已经笑着摆手,“都散了吧,张将军,韩大人,选个清净地方,咱们单独聊聊。”

    声音不高,离的近些人立即脸上变了颜色,张培贤眉头当即皱了皱,韩聪也是措手不及。

    赵石说的,都是常理,众人这会儿确实没打算留下,过后安顿完毕,张培贤和韩聪也一定会找上门,先谈一谈。

    但说话的时候是真不对,用句俗话来说,没给主人留面子,主客颠倒,还如此突兀,于礼不合不说,也得罪人,尤其是这样的场合,一句话不对,意味也就完全不一样,牵涉到的是,却是河洛军政大局。

    气氛一下就变了,离的远些的人还有些莫名其妙,但核心处的温度却在急剧降低。

    赵石环视左右,一直带着的笑容也收敛了起来,目光如刀锋般闪动,“怎么?接风宴不是在晚上吗?还等什么,都给我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