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7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明珠,是夜明珠,这么大的个头儿,天啊,天啊。。。。。。。”
小女人的眼力不一般,这正是西辽献上的两颗夜明珠中的一颗,皇帝陛下赏给了靖佳大长公主,赵石特意从公主府那边讨来,为的就是酬答这个有功之臣。
下的本钱着实丰厚,但也物有所值。。。。。。。。。。。
这些东西,虽然珍贵,但无论是放在皇宫内库之中,还是搁在晋国公府库房,又或者是在公主府内,都没多大用处。
他们这些人,已经不用这些奢华之物,来彰显尊贵,而在赵石眼中,这颗珠子甚至比不上一把好刀。
但在小女人这里,就是给个皇后都不换的绝世之物。
小女人终于伸出小手,抓住了珠子,轻轻一拿,没拿动,然后又加了点劲,还是没动,小女人不错眼儿的盯着珠子,再使劲,依旧没动。。。。。。。
小女人终于从痴迷中勉强清醒过来,就见赵石两只手指捏着珠子,见她望过来,才算松开手指。
天妖大人哼哼两声,虽然心中大怒,却也没敢跟赵石计较,噘着嘴捧着珠子,仔细瞧了两眼,片刻之后,便已眼儿弯弯,笑成了一朵花儿。
本来还想多瞅两眼,多摸几把,但眼珠儿转转,小手一错,珠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将军有何吩咐?”
赵石面无表情,顺手拿起案上的一张纸,推了过去。
“这几个人,都给我除了,做的隐秘些,我不想听到京中闹出人命官司来。”
小女人正高兴,只想快点离开,一来怕这人把她的珠子抢回去,二来,她也想回去好好端详一下自己的新得的,也是最珍贵的玩物。
“您放心,做这个他们。。。。。。。”一边说着,她目光也落在了纸上,当即就顿住了话头。
两个姓郑的,一个姓折的,还有姓李的,这些姓氏,能让大将军赵石上心,也就那几家,都除了?
这好日子才过了几天啊?就。。。。。。。
“怎么?有难处?”
小女人咬了咬牙,攥了攥袖子里的珠子,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勇气倍增,“没有,只是要想做的无声无息,需要些时日。”
赵石漫不经心的道:“放心,不是什么要紧人物,只是算一下旧账而已,你在京师经营了这么久,若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不如就到这府中库房当个看守吧。”
小女人眼睛立马一亮,不过,随即眼珠儿就转来转去,显然是在纠结是当这个看守好呢,还是在外面做事强着。
“再有,少跟我府中妻妾攀交情,小心伤着自己。。。。。。。。。”
(阿草这个星期六算是毁了,买了瓜果,沏了茶,弄了零食,坐在电脑前面,想要好好看个电影,这是阿草不多的爱好之一,尤其是古装电影,如果又是成龙大哥演的,那就更好了。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已经猜出是哪部电影了,没错,天将雄狮,成龙大哥出品,必定精品嘛。
然后。。。。。。。然后阿草就吐了。。。。。。。。不吐不成啊。
咱可以容忍雁门关跑到西域去,架空嘛,可以容忍西域大都护手底下就那么几苗人,架空嘛,可以容忍西域大都护和小丑一样,在匈奴人和白戎人面前和个女人又摸又抱的,架空嘛,也可以容忍十万罗马大军使用传送阵,或者时空门,甚或是钻了虫洞什么的出现在大汉边关,架空嘛,可以容忍。。。。。。。
尼玛,还可以容忍什么?吐吧,成龙大哥的谐趣打斗在古装里就像小丑,完全可以当丑角来看,根本没个大将军的样子,尼玛,还一口一个维护西域和平,你确定不是山姆大叔穿越到了大汉西域,继续想当世界警察?接着吐吧。
成了,这个星期六算是让阿草明白了,成龙大哥的片子今后还是远离为好,六十多岁了,捞钱为上,政治正确次之,折腾光了走人,幸好电影上演的时候,阿草没功夫去,不然的话,又给烂片贡献票房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商量
雪花飘飞中,大秦成武七年年关终于到了。,
瑞雪兆丰年,对于将要到来的大秦成武八年,算是个好兆头。
长安晋国公府,张灯结彩,炮竹声声,欢度佳节。
和往年一样,晋国公府的主人们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然后守岁,到了第二天,打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今年上门儿的客人明显不如往年多,成武七年的动荡,让大家都安分了不少。
不过对晋国公府而言,影响不多。
大人们不能走动,子侄之类的可以。
所以,今年各府来往的,多数都是些年轻人。
这样一来,晋国公府长子赵君玉就忙的有些过头了,焦头烂额之余,也顾不上再想东想西,只想让这个年赶紧过去为好。
皇宫夜宴摆在了这月十四这一天,赵石这回没能逃脱,只能到皇宫赴宴。
席间,君臣大多都在畅想着成武八年,并在为皇帝陛下唱赞歌,这场夜宴也诞生了不少宫廷诗词,顺便给成武七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一夜欢饮,君臣尽兴而散。4n
然后就是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这次皇帝陛下没再侨情,着人在内城很是布置了一番,并取消了宵禁,钱都在皇家内库里出,算是普天同庆之意。
这次上元佳节很热闹,诞生了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赵石不知道,他知道内城晚上发生了几起火灾。
死伤了些百姓,意愿是好的。但成武一朝开始到现在。就没这么热闹过。大家都显得有些准备不足,当然,长安城百姓们的热情,也出乎了人们意料之外。
赵石没亲眼看到,只是事后听闻,当晚,长安百姓,扶老携幼。齐到长安内城观灯,摩肩擦踵,拥堵的厉害。
所以,死伤多数践踏所致,被正经烧死的人,没几个。
不过这不关赵石的事儿,按照往年惯例,晋国公府的人不会去凑这个热闹,府中花灯就看不过来。
而且,女人们在这个上面弄的很细致。灯谜,投壶之戏等那就不用说了。最后还评选了一下,谁或者谁家的花灯扎的最好看,最别致什么的,热闹之处,并不比外间少上半点。
这次赵石也没闲着,陪着妻妾老娘在府中着实游逛了一圈。
说实话,这座府邸已经在他名下很多年了,但有些地方他竟然头一次看到。
他自己还在想,这府邸真是不小,当年进到里面的时候,好像没这样的感觉啊?
实际上,他这座府邸,除了三王府那边儿几座皇室府邸外,长安城中,能比这里大的,真心不多。
上元佳节一过,长安城也就算回到了正轨。
官员们都开始到衙视事,赵石也不例外。
早朝站班,然后便回到枢密院,跟张承,种燧,张方重,杨胜几个人碰面商量了一下。
四位枢密副使,一位枢密使,这在枢密院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局面,但除了张方重以外,其他几个人,都算是赵石旧部。
而张方重又是赵石亲自举荐,才进的枢密院。
这么一来,有赵石在,枢密院的气氛还算和谐。。。。。。
各人职司,其实都已经确定了下来,按照赵石看,如果外面有六部之称的话,那么在枢密院,就是小六部。
差不多都是按照六部之职,设定的各人值守。
张方重权责最轻,没办法,就算赵石举荐了他,旁人也明白,这位和晋国公几乎没什么关联,更非其门下。
照顾着赵石的面子,没受多少排挤,就算不错的了,还想争权,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想过。
所以,跟兵部文书往来的事情,都都归在了他这里。
好在,没怎么欺负人,不然的话,他只要稍微露出点不满,或者野心来,估计枢密院和其他各部打交道的事情,就能一股脑都堆在其人头上,那样的话,压也能压死人了。
而几个人商量的,其实还是今年枢密院的重点应该放在何处。
最终的结果,也没出乎意料之外。
一个就是各地禁军的整编,去年实际上大致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今年需要做的是细致工夫。
不要以为,军队的整编会一挥而就,这可能会拖上几个年头,甚至在十年开外都说不定。
无数的细节,需要完善,无数的琐碎,需要处理,裁军,仅仅是第一步。
种燧再次提出,想要在军中设立从上到下的类似于都察院那样的衙门的意图。
赵石知道种燧的心思,但。。。。。。如果说去年他还支持的话,今年他的想法就变了。
之所以他在成武七年的时候,曾屡屡有这样的建言,还是因为形势使然,既然斗起来了,就别讲什么情面,进攻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是军中,还是在朝堂之上。
但现在嘛,时过境迁,他觉得这个想法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因为他不认为在枢密院声势大涨的今日,还能从吏部那里夺取这样重要的权责,也多数不会再得到皇帝陛下的支持,枢密院一旦提出来,会遭到中书那边的严词拒绝不说,也很可能引发第二次文武之争。
这在成武七年的动荡之后,是极为不妥当的做法。
而种燧之所以如此热衷此事,在赵石看来,还是求枢密使之位不得,想要借机取得些补偿,也好在日后,跟张承分庭抗礼。
赵石不松口,这事注定不会有什么结论,枢密使张承更不会极力去推动这样的事情。
没有得到回应,种燧心中多少有些不满。
但他知道,这主意本就是自己这个妹夫提出来的,如今却又含含糊糊,定有因由,只看过后这个解释能不能让他满意了。
不满意的话。。。。。。。。嗯,他也没辙。
在争夺枢密使之位的时候,他便明白了,这些年,他一直能从妹夫这里借力,是因为他没碰到什么旗鼓相当的对手。
一旦遇到张承,他也就明显感觉的到,他竟然有点力不从心。
他现在有时都有点怀疑,若是没有这么个妹夫,他是不是能走到今日一步。
结论无疑令人沮丧,种氏能有今日,多亏有了这样一个女婿,若没有赵石,看看今日折家凄凉模样,就能看到种氏的下场了。
再者说,当年种氏比折家其实还要惨上几分。
所以啊,这事过不了赵石这一关,那么此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对于赵石的反复,他有点不满,更多的其实还是无奈,甚至有点灰心。
种燧受挫,接下来就是张承的专场了。
当张承回京入枢密院的时候,赵石就知道,他的野心很大,而且,政见非常鲜明。
其实,当时赵石就有点怀疑,这位正经出身当年西军的大将,是因为延州镇军的补给,常年不怎么充足,而多年怨念所在,才弄出来那么大一篇文章。
如今看来,这怀疑也不算无的放矢。
他着眼之处,就在如今大秦的后勤补给上面。
他对大秦现在的弓弩,刀枪以及盔甲,都很不满意。
当然,他对军队整编,同样热衷,当初和赵石商量的时候,后勤辎重只是一个方面罢了。。。。。。。
而现在,因为种燧的原因,他还算有着克制,只拿出了这个来做文章。
不过,当他的枢密使之职越来越稳固之后,会做些什么出来,就很难预料了。
无疑,新上任的枢密使大人,是野心勃勃之辈。
张承说了很多,但在赵石看来,重点其实就一个,工艺。
没有工艺的提升,张承所说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而张承明显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所以,他最终提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工匠。
工部的匠作监,在他看来一无是处。
这么多年下来,能与西夏相持,秦军确实有着装备上的优势,这个自不待言,但这远远不够,在同等兵力之下,当年延州镇军也很难战胜西夏精锐。
碰到了西夏铁鹞子,秦军的伤亡更是极其惨重,所以说,秦军装备就算有优势,也极为有限。
赵石非常赞同张承所言。
确实,匠作监那几头人,想要研制出更精良的武器来,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他们也就是给皇宫添砖加瓦的料儿,还不如他们设在军中的匠人来的有用一些。
张承的意思是,由朝廷出资,于秦境之内的通城大邑设下匠作司,征募天下巧匠入内,为秦军制作出更精良的武器。
这事不用问了,自然由工部和枢密院同管,也当然以枢密院为主。
比较纯粹的军人思维,一切都已战争为主题。
赵石自然很是支持,张承投桃报李,也旧事重提,想让国武监合并了匠作监,来主持此事。
不过,几个人其实都明白,工部的匠作监不是那么好吞下去的。
那里不仅仅是为军人们提供武器,而且他们还要在建筑,道路,沟渠等等方面,起着无法忽视的作用。
可以说,匠作监下面的产业,就算不属于匠作监,都在工部和户部名下,但实际上,匠作监就是他们的头儿。
想要彻底吞下匠作监,完全不可能,最好的结局,就是从上面弄一块下来罢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雄豪
张承和种燧所言,其实就是今年枢密院属事总纲。⊙,。suimeng
两人各自说完,都会有意无意的看看赵石,赵石这个枢密副使,实际上和枢密使也没多大分别。
更为让其他几个人无奈的是,自从入枢密院以来,这位和在军中的时候,完全不同。。。。。。。。
当然,这对于其他人来说算是好事,然而,你想要绕开他,却又不成,有时候让人分外心安不假,但有的时候,也让人很是难受。
如今,赵石无疑是枢密院中最清闲的一位枢密使,只要他自己不揽权,除了皇帝陛下以外,旁人断不会,也不敢强逼着他做事。
但枢密院里的事物,一旦所涉重大,却总要头一个看他的意思。
实际上,张承这个枢密使做的没底气,就在这里了。
不过,习惯了就好,就像现在,赵石这里没反对,接下来就能商量谁该做什么了。
分配一下任务,然后就是琢磨着上书皇帝陛下,将今年的章程定下来,就可以放开拳脚去做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落衙的时候,几个人都还没用饭,但谁∠←也没提摆宴聚一聚。
从枢密院正堂出来的时候,几个人都面色沉重,一商量才发现,今年并不比去岁轻松,要办的事情之多,连他们自己都所料未及。
一天商量不清楚,就得两天,几位枢密院的主官都清楚,年头上,定要尽快将大略定下。不然的话。谁也不知会出什么变故。
赵石也不好显得过于轻松。实际上,说来说去,他这边儿的事情也不算少。
匠作监那里的事情,需要他出面说话,禁军整编,千头万绪,也少不了他参与。
当然,和其他几位比起来。他这里足可以称得上轻松了。
出了议事正堂,赵石觉着腹中有些饥饿,而且,一走路,肚子里面的茶水,好像都能听见响动,嗯。。。。。。再有就是枢密院的点心真难吃。
看来啊,军旅革新应该先从枢密院里面的厨子着手,弄的他娘的都是什么玩意?是给人吃的吗?
不过,他这会儿还不能快马加鞭的回府。
从枢密院出来。上了马,后面种燧带着几个亲兵就靠过来了。
两边人自然而然的便汇合到了一起。赵石和种燧并辔而行,其他人知己的散了开来。。。。。。。。。
先开口说话的自然是种燧,“前事乃国公所议,如今为何不发一言?难道说,事情有变?”
和种燧说话,没什么可客气的,赵石道:“看来你这个枢密副使当的有滋有味儿,难道今后就想这么呆在枢密院了?”
“哦?”
种燧惊了惊,他想过很多答案,只是没想到先得了这么一句。
赵石蹙了蹙眉头,“你看你啊,又是争枢密使,又是往自己身上揽事,那么多的事情,你做得过来吗?”
“可。。。。。。。。皆是职责所在,多则多矣,总能一件件办好。。。。。。”
种燧有些糊涂,但说了这么两句,却也明白过味儿来了。
“国公是说。。。。。。将来领兵之事?”
赵石在马上点了点头,“你若成了枢密使,自然常驻京师,哪儿也去不得了,但枢密副使领兵在外,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你应该明白,如今,你身上权责越重,将来出外领兵的机会越少,这个道理,就不用我细说了吧?”
说到这里,赵石看着种燧笑道:“当然,若你认准了枢密使之位,可能也不是没有机会。。。。。。。”
这话就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也就是两人是亲戚,不然的话,就算是张承,也得不到这几句话。
实际上,道理就在那里摆着,只是种燧身在局中,看的不甚分明罢了,而赵石算是旁观者清,也一直没放弃出外领兵的希望,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自然看的就明白些。
种燧沉吟良久,心里好像一下就通透了起来。
是啊,枢密副使虽然尊荣无比,权责也是不小,但和出外领兵,征战沙场,克建功勋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尤其是他这样曾经领有大兵的将领,在这事上根本谈不上什么选择。
就算坐上枢密使之位,也没有手握兵权来的痛快。
种燧相信,换了张承,定然和他想的也是一模一样。。。。。。。
只不过,张承。。。。。。出外领兵的机会,可就不如他种燧多了。
这里面的原因,想想就能明白,张承在领兵作战上的才能,也许不错,但此人却从没有独当一面过。
这么一来,不如老老实实的在京中做枢密使。
但他种燧不同,做了多年的殿前司指挥使,旁的不说,秦军四路伐夏,其中就有他这一路,正经的三品大将军。
其实,之前他恼火也正在这里,论起来,成武五年伐夏之役,张承还算是他的部下,如今一跃而为枢密使,却成了他的上官。
不论资历,军功,都要差他许多,为什么坐上枢密使之位的是他张承,而不是他种燧?
事情就是这般,之前纠结恼怒的地方,现在看来,却是让他有点欣慰了。
是啊,张承出去领兵,最多最多,也不过是四品上将,连将军府都没建呢,哪及得上他种燧可以独领兵权?
当然,他也知道,这多数只能算是自我安慰了。
他出身大秦种氏,也许这才是拖累他,不能走上枢密使之位的关节所在。。。。。。。
想通了,种燧立马堆起了笑容,在马上抱拳道:“多谢国公指点,受教了。”
赵石呼出一口白气,“那就把禁军是事情办好,你想要领兵,还要落在禁军这里,后周,南唐摆在那里,什么时候禁军有了模样,我荐你出京领兵。”
“这是自然,不过,就怕到时候,让国公抢了先。”
“若真是那样,我也不会客气了,只不过,过后保你一个枢密使之位如何?”
两人对视一眼,不由都是一笑。
种燧摇头叹息,“看来啊,将来咱们两个想要再次并肩沙场,是千难万难了。”
赵石哈哈大笑,“这天下间,又有哪个人,能让咱们两个大秦枢密副使并肩以对?”
若是两年前,这样的豪言壮语说出来,也许只会惹人耻笑。
但现在,两人同时官至枢密副使,又同为大将军,而且金国已去,西夏已绝,这样的话,也就差不多成了真理。
因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外间那许多上将,怎么可能还让两位枢密副使同时领兵上阵?
种燧也被勾起了胸中豪情,笑道:“异日若还能出外领兵,一个枢密使又算得了什么?”
至此,他心中块垒已去,人也爽朗许多。
两人谈谈说说,已是临近晋国公府。
赵石知道,今天这顿酒看来是逃不掉了,这厮明显是得寸进尺,还想谈谈别的事情。
至于什么事儿,那还用问吗?
禁军整编,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还在操训以及征募兵员上。
既然裁汰了那许多兵卒,若禁军不成精锐,战力下降的会非常快,又不能已人数补足,那么也就失去了禁军整编的初衷。
而以上两个方面,涉及到的东西也不是一点半点。
种燧必然会求援于国武监,只是之前争枢密使之位正欢,整编的事情稍稍耽搁了下来。
现在,枢密使之位已定,话也说的明白,便也就能旧事重提了。
国武监生员,或者年轻了些,但在操训新兵上,赵石自信,没谁能做得像国武监一样专业,这是国武监必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