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7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一旦在这里爆发,那么,结果将不堪设想。

    很快,几个黑点出现在视野当中。

    这个时候,温勒兀儿忽身旁的孩子,还在惦记着自家的羊群,想要在打退敌人之后,将羊群抢回来。

    但这一次,温勒兀儿忽没有像往常一样,连打带骂的对待他,而是一直盯着远方移动的黑点。

    黑点越来越近,让两个孩子高兴的是,敌人并不像爷爷说的那样多,只有三个人,一人双马。

    他们看上去,和蒙古人没什么明显的区别,羊皮袄,秃发,尖顶帽,骑着同样矮小的战马。

    势均力敌,这是孩子的想法。

    但之后,让孩子惊讶的是,敌人并未来跟他们争斗,而是在他们远处,便奔驰了过去,甚至连望都没望他们一眼。

    在更远的地方,同样有黑点在移动。

    两个孩子有着骚动,但还在跟在爷爷的身旁,虽然他们并不太懂,这些所谓的敌人,是不是真的敌人,为什么对他们视而不见,但他们从骑上马背,就被爷爷一遍遍的告知。

    将来如果他们加入大汗的军队,那么一定要跟在老战士的身边,这会让他们活的更久,也更容易立功。

    现在,无疑爷爷就是这样一个老战士,爷爷不动,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擅自行动。

    这个时候,也显示出了蒙古人的传承,是如此的粗犷蛮强,幼崽从出生到长成,自动的便在遵循战争原则。。。。。。。

    不像孩子们那样懵懂,温勒兀儿忽清楚的知道,也许,此时此刻,他们的身后,已经布满了这样三三两两的敌人。

    他们在干什么?温勒兀儿忽自然明白,他们在寻找大队的骑兵的踪迹,以及聚集在一起的部落。。。。。。。。。。。。

    像他们这样,离开聚居地,在外放牧的牧人,并不值得这些游弋骑兵关注。

    这让他更加绝望,但同样,也让他勇气倍增,这也是任何一个久经战阵的军人必备的素质,即使绝望,也从不会轻易屈服于恐惧。

    等待的时间,是如此的漫长。

    在这里的爷孙三人,已经不记得,从他们眼前过去的骑兵,到底有多少人了。

    两个孩子开始紧张了起来,就算再年轻,他们也知道,这样多的骑兵过去,那么,跟在他们身后的大队人马,将有多少呢?

    “不要害怕,孩子,长生天在看着我们,用我们的勇气来证明我们值得他关注吧。”

    温勒兀儿忽像任何一个老战士那样,在激励着年轻的幼崽,绝不在他们面前露出任何的惊慌和怯懦。

    因为几乎每个蒙古人成年战士都知道,他们就是这些幼崽效仿的对象,他们惊慌,则幼崽就会惊慌失措的逃走,他们怯懦,那么幼崽也会卑躬屈膝。

    大地慢慢传来震动。那是大队骑兵到来的先兆。祖孙三人立即握紧了弓箭。随时准备夹紧马腹,发起冲锋。

    这样的勇气,确实非是中原汉人可比,也只有草原这样严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如此悍勇的战士。

    天边出现了一条黑线,不停涌动的黑线。

    潮水一般的骑兵,纵马而来,马蹄声如同草原上的春雷。沉闷而又震撼人心,整个大地好像都在起伏,秋风中也开始蕴满了杀气。

    温勒兀儿忽猛的发出一声嚎叫,双腿夹紧马腹,向敌人迎了上去,不过这次,他的身后,不再有和他一样英勇善战的同伴儿,只有两个孙儿,发出稚嫩而又带着颤抖的声音。毫不犹豫的跟随在他身后。

    从天空望下去,在这辽阔苍凉的一片草原上。黑压压的骑兵蜂拥而来,而他们的对面,却是孤零零的三个人。

    悲凉而雄壮,在之前,不知有多少蒙古诸部牧民,发起了这样无奈而又悲壮的冲锋,但他们同样,都印证了这个民族,是如此的顽强。

    不过,敌人有备而来,他们也许会钦佩敌人的勇气,也许会认同敌人的做法,但这绝不意味着敌人会心慈手软。

    弓箭,往往是草原人发起攻击的信号。

    但温勒兀儿忽还在想着,快了,快到可以射出第一箭的时候了,那时,他会用最快的速度,射出箭矢,带走一个敌人的生命,他对自己的准头,很有信心。

    可惜,也许他们只有射出一箭的机会,不然的话。。。。。。。。。

    然后,没有然后了,秦人制作的良弓,射程更远,拿在成年的草原战士手里,也更为可怕。

    大军过处,三个人影倒在地上。。。。。。。。。。。。

    隆隆的马蹄,踏碎了一切,只剩下三匹失去主人的战马,被腾出手来的战士,顺手收在身边,成为大军的一部分,这是不错的战利品。

    大军继续向前,毫不停滞。

    闪亮的弯刀,将帐篷斩的粉碎,战马过处,一地狼藉,骑兵驰向远方,留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片死寂。

    就算间或有着漏网之鱼,但随后到来的,才是此次攻伐蒙古诸部的主力大军,拉乌尔汗的战旗,飘扬在他们的头顶,他们会扫荡一切,在这样的大军面前,不会有任何人有逃生的机会。

    而草原的规则,也将不再适用于这次战争。

    因为拉乌尔汗的主人,那位为草原诸部敬畏的人说了,他不像看到任何俘虏。

    拉乌尔汗,大秦大将军,木华黎忠实在执行了这个命令,即使,他曾经也是蒙古诸部的一员。。。。。。。

    在这一点上,克烈部极为不满,因为他们不但想得到这片广阔的草原,而且,想要生活在这里的部族臣服于他们。

    这将是他们壮大自己的最好机会,这一次,没人会跟他们再争夺草场,无论是乃蛮人,或者是鞑靼人,对这片草原都没有任何的兴趣。

    当然,篾儿乞人除外,但比起克烈部来,在这次战争当中,他们只配享用一些汤水罢了。

    但无论他们有着怎样的野心,在木华黎严厉的目光下,以及在那遥远的南方,那个人的注视之下,他们都不得不屈服于这个决议。

    还有合撒尔。。。。。。。。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家伙,他想要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为此,他将自己部族中所有的成年战士都带了出来。

    他已经做好的杀戮的准备,复仇之战,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他会碾碎复仇之路上所有的障碍。

    但他没想过,要杀光以前的同族,将蒙古人崛起之地,变成蒙古人的坟墓。

    为此,他甚至想与木华黎厮打,让他改变这个命令。

    但最终,他无奈的发现,所有人都对他报以冷淡的目光。

    而木华黎,这个已经成为草原骑兵的主宰,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那位该死的哥哥,铁木真的家伙,是一个同样冷酷无情,却又不容其他人反对的人。

    不过,之后,木华黎单独见了他一次。

    并告诉他,作为主人的安达,在所有人当中,他都是极为特殊的那一位,所以,他容许合撒尔当众冒犯他的威严,也会在这个时候,跟他解释一下,但不会有下一次了。

    于是,合撒尔明白了,这个命令将不会有任何更改,任何违抗这个命令的人,都将只有一个下场。

    因为蒙古人的手上,已经沾满了汉人的鲜血,而从成吉思汗铁木真率军南下的时候,其实便已经决定了整个蒙古部族的命运。

    女真人已经差不多绝迹于北地,契丹人还有一些在苟延残喘,但等待他们的命运,将不会有什么改变,党项人,早已亡国灭种,在汉地西北,剿除党项人余孽,已经有些年了,而且会一直继续下去。

    蒙古人。。。。。。。。和他们没什么分别,区别之处只在于,合撒尔因缘巧合之下,和那人结为了安达。

    所以,在将来,草原上,将不会再有蒙古人这个部族存在,却会有一支血脉流传下来。

    木华黎面无表情的跟合撒尔说着,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但不要将这种幸运视作理所当然,不然的话,苍狼的血脉,将就此断绝。

    所谓安达。。。。。。木华黎轻蔑的笑了笑,继续说着,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他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合撒尔并没有被说服,但他已经意识到了危险。

    他从来没有信任过那位安达,但那位安达比他的哥哥铁木真强的地方只在于,他没有欺骗他。

    他想了很久,最终有了决定。

    他一边派出自己的长子,去到南边,跟那位安达求情,一边则带领战士,跟随大军出征,同时也自暴自弃的想着,让蒙古人的命运见鬼去吧,他会在征战当中,收拢一些愿意跟随他的蒙古战士,这也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因为他没有任何背叛的理由,而且,这样的一支大军,他左右不了,这样一支大军,出现在草原上,将不会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们的脚步,蒙古诸部。。。。。。也不成。

    如果当年十三翼之战,他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群敌人的话,他们将不会有任何逃走的可能。。。。。。。。。

    大军最终成型。

    光克烈部,便来到了三个万人队,他们对东北草原势在必得。

    合撒尔带领五千战士,加入了这支足以称之为庞大的大军。

    而鞑靼人,来了两个万人队,乃蛮人更多一些,有两万五千人。

    篾儿乞人,带来了一个万人队。

    汉人的骑兵,也来到了草原,他们带来了很多粮草,为这支十余万人的骑兵大军,添加了无穷的动力。。。。。。。。。(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战争

    大军初期的目标很明确,各部联军急速东进,兵锋直指不儿罕山脉。

    这里是蒙古人的圣山。

    之所以称其为圣山,传说是因为蒙古人诞生于此,同样也是长生天成神的地方。

    而实际上,是因为这里是蒙古诸部最重要的几条河流的发源地,蒙古人的祖先,便在几条河流之间休养生息。

    自然而然的,蒙古人的神灵也就出现在了不儿罕山脉。

    如今,不儿罕山在蒙古人心目中,越发神圣,因为重新统一蒙古诸部的成吉思汗,曾在不儿罕山下的斡难河源,回盟诸部称汗。

    而据说,不儿罕山也曾屡屡庇护长生天的这位宠儿,于是,蒙古人给这座并不算多么高拔峻峭的山脉,有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外套。

    也正因为神圣,不儿罕山东麓,也是蒙古部族,众部聚居的首选之地。

    离圣山越近的部族,在蒙古诸部当中的位置,便也越加靠前,也更受成吉思汗的青睐。。。。。。。

    可以说,当年蒙古人未曾南下的时候,若占据了这里,便也象征着,蒙古诸部灭亡了一多半儿。

    不过,现在情形有点不同。

    蒙古人的重心,显然陆续转移到了辽东,所谓圣山,差不多也处于遗弃状态。

    就像当年的乃蛮人遗弃他们的圣山,阿尔泰山一样,因为有了更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

    当然,作为东北草原理所当然的中心,不儿罕山东麓。还没有过早的失去他的位置。这里还有很多蒙古部族居住。

    沿着斡难河顺水而下。会发现很多蒙古部族的聚居地。

    这里面,理所当然的包括乞颜部,作为蒙古诸部的主部,他们一直牢牢的控制着斡难河源周遭的草原,不容他人染指。

    大军从西面进入蒙古诸部的势力范围,荡清蒙古诸部外围部落之后,便转向了北方。

    这个过程并不算漫长。

    铺天盖地的骑兵,纵马疾驰。淹没了他们能看到的一切。

    不用过多的担心,找不到敌人的踪迹,不用担心后面的补给跟不上来,因为这是一支以草原部族为主力的联军,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熟悉这里的一切。

    地理,环境,民俗等等等等,因为很多年之前,他们就生活在这里。今天,只不过是重回故地罢了。

    对于蒙古诸部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来自西边的几个强大的部族,联合起来,对布尔汗山周遭几百里方圆的地方,进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扫荡。

    在这十几天的日子里,大群的骑兵,像蝗虫一样肆虐在蒙古人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让蒙古人的鲜血肆意流淌。

    首当其冲的,便是留守的乞颜部。

    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再像当年他们的大汗那样,进入不儿罕山脉,躲避仇敌的追杀。

    因为当敌人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他们刚刚集结起留守的战士,最大的一个乞颜部部落,也不过才凑出了两千战士。

    在他们的王子,察合台,窝阔台的率领下,五千余仓促集结的蒙古战士,嚎叫着冲向了不宣而战的卑鄙的敌人。

    在蒙古人的圣山,不儿罕山东麓十余里的地方,数千蒙古战士,和数不清的敌人厮杀在了一起。

    鲜血,再次流淌于蒙古诸部草原上,染红了青草,染赤了清澈的斡难河河水。

    没有谁退后逃走,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机会,大群的敌人,出现在不儿罕山山口。

    他们被包围了,他们从来不曾见到过这么多的草原战士,也从来不曾经历过这样残酷的战争。

    即便是当年的十三翼之战当中,强大的十三部联军,和这次的敌人相比,也像小孩儿玩耍一样可笑。

    但这一次,没有成吉思汗铁木真英明的领导,也没有人会再仰慕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威名,而来投靠。

    敌人只为杀戮而来,留守在这里的蒙古战士,就像被狼群抛弃了的独狼,孤单而又悲壮。。。。。。。。。

    这一天,草原上残阳如血。

    乞颜部,这个流传数百年的尊贵名字,彻底消散在了草原上。

    数千蒙古战士,在几乎无有穷尽的敌人的围攻下,为乞颜部的消失奏响了最悲壮的挽曲。。。。。。

    傍晚,东北草原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一场战事结束了。

    两位王子的尸体被找到,这是两个极为尊贵的人,但他们还没能建立自己的威名,只因为他们的父亲是蒙古人的王者铁木真。

    按照草原上的风俗,这样的人的尸体,不会被侮辱,是土葬还是天葬,要听萨满的预言。

    木华黎并没有过多的犹豫,也不用萨满来说话,便命人安葬两人,就埋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山口处。

    这不但出自对敌人的敬意,也因为他需要统领这些草原战士,如果割下他们的头颅,送去南边的话,会让他的威信受损。

    当然,最重要的则是,主人并没有提及需要这些人的脑袋,平灭蒙古诸部的功勋,也不需要这些人头来作保,大秦需要的辽东的土地。

    东北这片草原,虽然辽阔,但生活在这里,会非常艰苦,不会在大秦考量之内。

    到了这个时候,战争初期的目标已经完成。

    大军在这里修整一天后,木华黎开始分兵。

    克烈部和合撒尔部,将顺斡难河而下,荡清蒙古诸部残余,他们可能会在这个秋天,一直进兵到捕鱼儿海,并在那里过冬。

    而篾儿乞人,以及北方来的一些部族战士,将在老脱黑脱阿的率领下北进。他们也许会去到不里牙惕。八勒忽。也就是贝加尔湖地区,那里,即将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方。

    也许,有一天,他们的势力会延伸到北山地区,也就是外兴安岭,当然,那就要看他们在和克烈部的较量中。有着怎样的智慧了。

    不过,他们很可能会面对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蛮族的袭扰。

    实际上,最终克烈部占据的地区,已经有一部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辽东。

    只是如今那里,并不能确定属于汉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在汉人最强大的时候,那里生活的人们,必定会遵从于汉人帝国。

    就像盛唐时节,在那个时候,无论贝加尔湖湖畔。还是寒风凛冽的辽东北部,都有大唐军人在驻守。

    可惜。那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一旦汉人衰弱下来,也就无缘想及那般遥远而又寒冷的土地了。

    而大军主力,将在木华黎亲自率领之下,南下辽东,封锁住蒙古人北上的道路。

    这个时候,蒙古人根本无从想象,他们陷入了怎样一个困境。

    秋天动兵,对于汉人来说,并不划算,所以,他们春夏时作战对他们自己更为有利,因为不会过于耽误秋收。

    但这一次,大秦的半数军旅,在大将军赵石的军令到达之日起,便都动员了起来。

    河东宣抚使张锋聚,终于等来了义兄的军令,几乎是立即起兵,率军四万东进,走军都径,秋中,破居庸关,沿燕赵长城进入河北北部,并不着急南下,除了剿灭河北北部义军之外,他将率军分隔河北与辽东的联系,守住长城沿线。

    可以说,他这一路,最为危险,因为他们不但可能要面临北方蒙古援军的冲击,而且,还可能会受到想要北走的李任权部的攻击。

    可谓是孤军深入。

    但张锋聚并无所惧,因为他麾下皆为当年猛虎武胜军旧部,若非因为朝廷调兵南下,那么,他手里不会就四万人马。

    而作为大秦最为精锐的一部人马,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功勋。

    他们已经不需要谈什么士气和必胜的信念,因为那已经是根植于他骨子里的东西。

    也许有一天,猛虎武胜军会成为像羽林军那样的守门犬,再无今日之锋锐,但现在,他们正处于最为强大的时候。

    而且,对于功勋已经到了**的状态。

    今天,他们站在长城上,那么他们便自信,能够抵挡住任何敌人的攻击,只要还有一个猛虎武胜军将士离在城上,那么城墙,便不会失守。

    因为这已经是他们的传统,甚至可以说是灵魂,他们可以死,但绝不会让同袍失望。。。。。。。。

    蒙古人的战士确实悍勇,但汉家精锐,在他们强盛的时候,却更加强大而又可怕。

    于是,几年前,被李任权已经放弃了的长城沿线上,开始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秦军身影,从上到下,精神饱满,并极度渴望战争的来临。

    和他差不多情形的还有,河中宣抚使段从文部,两万五千人马,走飞狐口,一鼓作气,破紫荆关,进入河北南部。

    他这一路,兵力看似薄弱,但最重要的不在这里,最为重要的时机。

    因为此时此刻,李任权的河北大军主力,以及蒙古军皆已南渡,他要做的就是,抢先封锁黄河渡口,断绝河北大军的归路。

    这无疑是一件大功,他可能要面对的是,无数想要被渡黄河逃入河北的败兵,如果大帅能够击败他们的话。

    不然,他这一路,也会非常危险。。。。。。。。

    秋深之际,河北已然战云密布,诡异的是,正闹的喧腾的河北,一下便安静了下来。

    各路义军,都在战战兢兢的等待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实际上,对他们来说,没多大的分别。

    无论是蒙古人赢了,还是秦人胜了,都不会容许河北再这么乱下去,首先铲除的便是这些乱事之源。

    在成武十五年这个秋天,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从北方遥远的不儿罕山,到黄河两岸的河北河南,对某些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突如其来的,战火开始熊熊燃烧了起来。。。。。。。。。。。。

    辽东,蒙古人的京师,大都。

    还是那座宫殿,不同的则是,这里的主人,成吉思汗铁木真,像一头困守般,瞪着一如当年,妻子被人抢夺时,那样猩红的眼睛,在殿内来回走动。

    就像一只被困住了的苍狼,愤恨的火焰,好像能将整个宫殿化为灰烬。

    因为此时,他已经听到了来自北方的消息。

    卑鄙的敌人,桑昆,合撒尔,脱黑脱阿等等等等,这些仇敌的名字以及他们的面庞,开始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这些逃去无踪的狗崽子,终于联合了起来,在那个该死的拉乌尔汗,木华黎的率领下,狠狠的在他背上来了一下,让他痛彻心扉。

    他的儿子死了,蒙古人的鲜血,染红了东北草原,摇摆不定的塔塔尔人,又开始换起了主人。

    他们没有挡住那些敌人的马蹄,而是选择纷纷献上自己的谄媚,就像当初他带兵去到塔塔尔人草原一样。

    值得庆幸的是,在辽东的蒙古战士中间,很少有塔塔尔人的身影,不然的话,不用敌人到来,也许蒙古军已经开始崩溃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传了过来。

    秦国,这个他来到辽东后,心底里假象的敌人,也是他最想战胜的敌人,突然露出了獠牙,他们的大军,出现在了河北。

    他最后一次听到博尔忽,赤老温传回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天之前了,此时,他们应该已经按照他的命令,渡过那条大河,去攻打秦国人刚刚占据的地方了。

    这是一次试探,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小心翼翼的探出爪子,却没想到,敌人已经在他们身后布满了陷阱。

    这样的局面,让他措手不及。

    而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