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桑源欠悍海廖尬牟啥裕钒嫱诽醯奈恼略趺炊蓟岫料氯サ模付梁蠡故歉芯跷睦硗ǔ┑模移渲胁⑽奕寮沂ト耸降目湛诎谆埃窍裎餮笫前懵壑ぱ厦埽锩娴慕崧鄱际怯檬滞频嫉模热缍灾泄扑暗姆治觥⑼嶂档姆治觥⑴┟袷杖氲姆治觥⑼饷衬娌钕掳滓饬鞯姆治觯际钦庋姆妒健U庋慕峁闳们镨蜒钊裣胂蟪梢桓龃髯藕窈裱劬怠⒊聊蜒缘睦涎Ь俊�

因为如此,这几天知道杨锐和程莐的关系,还在心里为程莐惋惜。不过见到人之后却很是惊讶,她面前的杨锐,长的不算秀气也不算英气,眼睛也不漂亮,甚至微微有些暗,但眉直、鼻正、唇厚、颌骨宽大,加上高大的身材,只让她感觉立在面前的是一堵墙。她其实在对这堵墙惊讶,文人身体是单薄的,武夫却又是粗俗的,而这堵墙在文雅的同时,却有又有一种沉稳和彪悍。她忽然侧头对着程莐笑了一下,然后再看着杨锐拱手道:“竟成先生。”

秋瑾看杨锐惊讶,杨锐看秋瑾却有一种依然如故的感觉。他只觉得秋瑾是一柄出鞘的越女剑,刚直、洁净、锋芒毕露。剑是好剑,但一不小心就会割到手,在对着秋瑾拱手回礼的时候,他不由得的告诫自己。

“秋先生别来无恙啊。”杨锐看着大大方方坐下的秋瑾,不知道怎么的说了这么一句。

“竟成先生以前见过我?”秋瑾穿的是中式的衣衫,这是为了不招人注意的缘故,只是这样的衣衫没有西式的利落,让她很不习惯。“先生还是叫我璇卿吧。”

“是的。前年的时候在东京的时候见过,璇卿兄的讲演很动人心。”杨锐回忆着道,那时候看他看秋瑾和现在看秋瑾完全两样,以前是想亲而进之,现在则是敬而远之。

杨锐的一个前年只让秋瑾想到了陈天华,她神色有些悲戚,只道:“星台君死的太不值得了,如果他能活到今天,那一定会为现在的革命欢欣鼓舞的。”

复兴会农民讲习所的课本里有陈天华的猛回头,读着那些文字只会让杨锐想到那个身魁面广、长发披肩的青年,不过后面事务繁忙,倒是慢慢淡忘了这个人,现在秋瑾提起,他也是叹道:“星台君确实太可惜了。”

“是啊,先生。若是星台君还在,他不但会为革命高声呐喊,更会希望所有的革命者团结一致,共同推翻满清。”据闻留日学生中是秋瑾最先提倡演说的,宋教仁刚到东京的时候,就是慕名参加了秋瑾组织的演说会,似乎说宋教仁的讲演技巧很多都是在秋瑾身上学的。

杨锐见秋瑾只把话题巧妙的从陈天华扯到团结身上,他不由得笑了,道:“璇卿兄是来劝我的?”

“不敢说劝。只是希望同盟会和本会之间能亲如手足,团结一致的一切把满清推翻,如此也好早日光复旧物。现在两会在报章上虽有矛盾,秋瑾愿意为两会团结去东京化解两会的恩怨。”秋瑾之言不出杨锐所料,还是说和同盟会友好合作的事情。

其实两会关系在去年杭州起义之时算是回复了正常,但杨锐主导整肃后,报纸上两会的言论开始有所差异,再后来则是常常对辩,而在这一段时间,两会的辩驳开始升级。就像之前民报和新民丛报辩驳一样,前几天中华时报也开列了和同盟会的十二条辩论之纲领,以告读者:

一、复兴会主国粹主义;同盟会主西欧主义。

二、复兴会主团结;同盟会主自由。

三、复兴会主民权立宪,一切以宪法为圭臬;同盟会也主民权立宪,却行军法及约法。

四、复兴会以吾中国之境况,主张先集权而后富强;同盟会以美利坚为榜样,主张先民主而后富强。

五、复兴会以为富强则民主;同盟会以为民主则富强。

六、复兴会鼓吹革命与教育,以此作为民族复兴之良策;同盟会鼓吹革命与暗杀,认定此为推翻满清之捷径。

七、复兴会以为革命为复兴第一步,路漫漫兮其修远;同盟会以为革命就是排满,立宪共和之后革命已然完成。

八、复兴会言必称先秦,以诸子百家为治国之道;同盟会言必称泰西,以西式共和为强国之路。

九、复兴会以为中国两千年专制,改变原有国体要谨而慎之;同盟会则以为中国两千年专制,建立西式国体已急不可待。

十、复兴会以为革命当自力更生,不须外人襄助,也不予任何酬谢;同盟会则一心在边界纠缠,以图列强干涉,不知付何种代价。

十一、复兴会之举义,非有十足把握而绝不妄动;同盟会之举义,见有一线希望则速速发动。十二、复兴会以为从城市打到农村,才是革命胜利之始;同盟会以为从农村打到城市,才是革命胜利之始。

中华时报刊出此辩论纲领之后,影响甚大,这是复兴会在十六字纲领之后,首次公开细说解释自己的纲领,这不但影响到了学生,更是影响到了诸多士绅。而秋瑾,也是看到两会势同水火,所以在见面的时候一开始就说这个话题而不是其他。

“复兴、同盟两会观念不一,宗旨不合,我没有看到任何团结的可能和必要。两会现在虽然在报纸上吵的厉害,这也不是不好啊,最少那些读者知道就是革命也是有很多种的。再说,两会现在也没有动刀动枪。至于东京那回事情,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杨锐深呼吸之后说出这一段话,他其实不太想谈这一件事情。

“先生似乎对同盟会的恶感就是从东京哪一件事开始的?”似乎感觉到了杨锐的心绪,秋瑾的言语忽然柔和了下来,只想着杨锐把以前的事情说出来之后好减少一些恶感,并且在杨锐的诉说中,她希望能找到杨锐敌视同盟会的症结。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东京的那个案子也已经结了,没什么好说的。”杨锐把话题一带而过,然后问道:“女报现在办的怎么样了,还有什么困难吗?”

“已经没有什么困难了。”秋瑾答道,不过还是把话题转回了刚才,“先生,同盟会诸人也只是少部分对东京的枪击案有看法,大多数同志仍是认为那只是一场误会。若是两会因为这件事情失和,那满清就会笑话了。”

“那璇卿认为两会应该如何?”杨锐索性把话题抛向她,想看看她是什么个想法。

“两会应当停止争端,一致对外,特别是现在两会的起义都已经失败,更不应该做口舌之争。”秋瑾说的堂堂正正,杨锐欲言又止,静等她的下文。“而后,两会若再次发动起义,应当齐心协力,紧密合作,以求早日光复华夏。”

秋瑾说到这,杨锐却笑了,道:“那请问,光复了之后呢?”

“光复了之后便一起组织政府,集四万万国人之努力,复兴华夏,两会若是有任何争端,也可以由国会解决。西人善谈判,而国人常争斗,秋瑾以为谈判之始,可有我们两会开始。”秋瑾去日本之后所学甚多,对于国人的脾性还是明白的。

“璇卿,你怎么能保证大家会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呢?”杨锐问道:“遍观世界诸国历史,历来都是杀同族比杀异族残忍,其中尤以被人称作共和榜样的美国为最。南北之战,不但士兵杀的凶,就是对平民也杀的凶,谢尔曼焚烧亚特兰大的时候,比当初独立战争对英国人残忍多了。国人的逻辑里就是成王败寇,我真不知道这一关怎么能绕过去。”

杨锐说话间有一股浓浓的杀意,秋瑾虽然感觉到了,还是以为他战场呆得久本就如此。“有先生和中山先生深明大义,我相信事情不会发展到那一步。”

“可若是有人不深明大义,或是两人深明大义,有外人见机挑唆怎么办?一个国家不可能建立在毫无保障的诺言上,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同盟会历来主张暗杀,我相信一旦两会推翻满清,那便是暗杀的开始。”杨锐心中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对自己的刺杀、对章太炎的刺杀,都是很蹊跷的。他为此还特意的让人去查了同盟会有没有陈其美这个人,回信却说没有这个人。

“先生,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即便是发生误会,这也是共和的代价啊。我们不主张谈判,那到最后两会的人就会自相残杀。”早先的墙壁变成了坚硬的石头,只让秋瑾觉得难以改变杨锐之所想。

“复兴会和同盟会之间理念不合,完全没有合作的可能。但是不合作不代表敌视,大家各做个吧,为什么非要凑在一起呢?人多不等于力量大,只有大家志向相同,才能同心协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璇卿,你在女报上不是倡导婚姻自由吗,为什么现在又拉配郎了呢?把两个完全理念不同的组织硬凑在一起,到时候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要是发生暗杀那就谢天谢地了,发生屠杀那就和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正常。革命不是那么的正义,也不是那么的美好,革命就是杀人,杀那些理念不同的人,把这些人杀光了,那革命就成功了。”杨锐嘴里带着笑,只把杀人当作喝水一样简单,只让屋子里冷了几分。

“若只是杀人的革命,那革命又有何意义?”秋瑾问道。

“这很有意义!”不知道是出于实言相告,还是纯粹为恶心人,杨锐只觉得越来越无法忍耐那些把革命想象的无比美好的人了。“革命就是党同伐异。统治中国的是满人,因为他们是异族,所以要革命;日后满人下台,各个革命组织意见不合,也极有可能如此。这或许是当今中国的宿命,历史的轮回,是难以阻止的。”

“可中山先生组织同盟会的本意,就是出于担心革命之后会如元末义军那般自相残杀,所以才邀请各个组织加入同盟会。先生,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不应该成为屠杀义军的侩子手。”秋瑾大声的说道,听杨锐的话语,她越来越担心革命之后的两会冲突了。

“璇卿,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前面是皇权专制,后面是民权共和。是以现在新学堂出来的人都还是半新半旧,更何况那些私塾的学生,不识字的百姓,他们会怎么想,他们懂得谈判懂得共和吗?杀人是不得已为之,但为了民富国强,那就不得不杀人,没有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建立在累累尸骨上的,这些尸骨或者是自己人的,或者是别国人的。

我们现在的中国是弱国,是落后者,她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不以霹雳手段稳定国家,快速的求强求富,那亡国并不要多少年。”杨锐说话的声音开始变大,若是不是面对的是秋瑾,他早就打发她走人了。

“也许是秋瑾想的太简单吧。只是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之后又要自相残杀,只让人觉得胆寒。”秋瑾不知道是被说服还是以退为进,就这么的感叹了一句。

杨锐笑道:“我之前也以为革命是可以杀人的,不过现在看来,却觉得幼稚可笑的很。复兴会和同盟会虽然不可合作,但也不至于自相残杀,反倒是并在一起合作那就有互相残杀的可能,既如此,那还不如维持现状的好。”

“为何说不合作反而不至于自相残杀?”秋瑾问道。

“合作的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后如何分家?即便不分家,到时候中国是主集权还是主共和,谁说了算?两会独自发展,才不会有所牵绊,便是有冲突,也只是口舌之争,届时革命成功,很多事情大家可以在立国之初坐下来谈。实在不行,那可以一国两制,他们按照民主治理他们的地方,我们按照集权治理我们的地方……”杨锐见秋瑾似乎已经退让,只把话说的委婉了。

“可这不是要把中国分成两个国家吗?”杨锐说的柔和,不过却把秋瑾吓到了。

“不,这只是自治。谁不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那就讨伐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古今中外都是有的,美国的联邦制不就是这样吗?只要大家不想着怎么样扩大地盘,那就不会有什么自相残杀了。”杨锐的话又开始真真假假了,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他不相信同盟会能占到什么地方,即便是满清那些实权派临阵起义投靠同盟会,他也有办法对付的。

谈话良久,秋瑾听到这里算是有些安心了,最少杨锐不是不能容人的,在此之后她又问起了对同盟会的援助问题,杨锐对此笑道:“为什么要我们援助同盟会,而不是同盟会援助我们?”

秋瑾也不知道会中经费情况如何,她只知道同盟会一直缺钱,去年孙汶还问她借了一千元。当时她把首饰变卖了不够,又四处求援,这才凑足一千元钱交给孙汶。她只道:“现在同盟会经费极为困难,两会又是革命党,并不应该在意谁援助谁吧。”

“对于革命者本身是不应该深究谁帮助谁的问题,但弄到下面的同志连饭都吃不饱,更没有经费活动,会中总理难道不应该辞职下台吗?大家都是一亩三分地,收成不好,那就少养一些人,实在不行,那就把地典当了,另觅他业;要是靠着援助革命,那这样的总理做了国家首脑,难道全中国老百姓要去讨饭?”军情局那边有两广起义后革命军的情报,因为粮饷不济,很多受伤的士兵后面因伤身死。杨锐看的多了,是以在言语里又挖苦了孙汶一番。

“不管总理是不是该下台,但义士们的生计还是要想办法维系的。”方君瑛那边的钱还不够,程莐也想不到什么办法,秋瑾只能来问杨锐了。

“我只对复兴会的会员负责。”杨锐摇头道,“严州和林西都是缺弹少饷,我实在想不出自己人不救去救其他人的道理。同盟会05年成立,到现在已经两年了,两年来,举义了七次,但却没有一次成的。这让人感觉他们像是一个赌徒,一次次的掷骰子,一次次的输的精光。璇卿兄,你会去帮助一个赌徒吗?反正我是不会!世界上什么没有比输了钱的赌徒,把罪责推到那些不借钱给他翻倍的人身上更无耻的事情了。按照同盟会的做法,越多的钱,那就会死越多的人,而且到最后仍是失败,一无所获。”杨锐把同盟会说成赌徒的时候,在一旁的程莐脸忽然红起来,她以前只想着要救人,但却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革命义士会落到如此境地,难道真的是想杨锐说的那般,是组织者无能吗?

杨锐没有去注意她的变化,还是对着秋瑾道:“璇卿,你能活着我很高兴。但我希望你能今后可以不光用热血去革命,还是用脑子去革命。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有的时候好人未必做好事,坏事未必没有好结果。整个世界是一个繁复的系统,互相牵连,不是直通通的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之后,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总会引发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所以说革命不是单纯的把满清赶下台,革命很复杂、很漫长、很艰难、更是很残忍,我希望你能明白里面的关节,然后变成一个真正的革命者,而不是凭所见所感去做出决定。”杨锐说到这里,热切的望着秋瑾道,“如果璇卿同意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去英国留学。”

“去…英国……留学?”秋瑾对于杨锐的话语很是吃惊,她现在女报才办的有色有色,却不想杨锐对她又有了其他的安排。

“是的。去英国,去学政治吧,这能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革命。”杨锐说道。

“可是……女报这边怎么办?”秋瑾还是没有完全反映过来,见杨锐是真的要她出国,顿时想起手上的报纸来。

“报纸看的人只是几百上千人,但是你学成之后影响却是几万万人,为什么要选少而弃多呢?”杨锐笑问。又怕她因为尹锐志的事情想不开,再道:“牺牲是为了革命,难道活着就不是为了革命?以我看,于救国而言,活着的人比牺牲了的人更累。所以,你不要一心想着牺牲,而是要想着日后有一个新的国家,怎么为国家百姓多做一些事情。还有尹维峻不要担心她,她愿意的话可以和你一起去。”

“可是我不懂英文……”看到杨锐全部都计划好了,秋瑾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

“死都不怕,还怕英文?”杨锐反问道,他说罢站了起来,会面到处就算结束了,不过他在出去的时候又转身对她道:“要抓紧,壬子年你就要回来。”

丁卷第三十九章激动

“简直是岂有此理!”孙汶手上的报纸狠狠的摔在民报社的桌子上,气喘吁吁。“复兴会根本就是满清的派来破坏革命的内奸!特别是杨竟成、章炳麟等人,已经完全被满清收买,沦为破坏革命党人团结的工具。”孙汶气愤难止,每说一句,报纸就摔在一次,等到最后,手上的报纸都已经折腾散了。

“先生,先生……”旁边的王兆铭、胡汉民见孙汶动了真怒,在一边劝道。汪兆铭还道:“先生,我们已经写文章批驳复兴会的谬论了。只是……只是,报社已经停了好几期,印刷厂那边也欠了一些钱……”

“不要担心经费,我们一定要赢的这一次论战的胜利!”孙汶挥着拳头道,中华时报那十二条辩论纲领就像十二个巴掌,狠狠的抽在他脸上,打的他恼羞成怒,特别是第十条那一句“同盟会则一心在边界纠缠,以图列强干涉,不知付何种代价”,直接戳中他的嗓子眼,让他无以辩驳。他无法想象如果同盟会诸人看到,会起何种反应?

他很明白,今日的革命和昔日的造反在本质并无二致,革命最终解决的无非是谁坐天下、以何种方式治国的问题。宣扬民主的梁启超梁启超在1903年去到美国,游历纽约时感叹“天下最繁盛者宜莫如纽约,天下最黑暗者殆亦莫如纽约”,是以改民主共和而信奉开明专制。梁启超所见的孙汶也不是没有见过,毕竟,梁启超的保皇党捐款百十万,他孙汶捐款只有几千块,所住所行比梁启超更加窘迫,可即使面对纽约如此的黑暗,孙汶也要赞美民主共和,因为这是他革命学说的立足点,是他的定位,所以不得不视而不见。

现在复兴会的文人找到他的命门,即:排满革命发轫于民族革命,通过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求推翻满清异族的统治,在这一点上同盟会和复兴会没有差异。但是在推翻满清,建立新的国家时,两会差异甚大,复兴会主张以中国传统学说治国,而同盟会则主张以西欧学说治国。一个提倡民族革命的革命党,在革命成功之后却要抛弃本民族的东西,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建立国体,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悖论。

满人腐朽、奴役汉人、丧权辱国,更是异族,所以要推翻,可洋人就不野蛮,就不奴役汉人,就不让中国丧权辱国,就不是异族吗?站在民族狂热者的立场,他们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赶走了满清为什么要去学洋人的那一套?这样做的本质不就是说,汉人比满人优秀,而洋人比汉人优秀,所以革命党赶跑了满人,请来了洋人,这怎么能让民族主义者接受?

复兴会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在一开始就说“复兴会主国粹主义;同盟会主西欧主义”,如此一来,便把同盟会从民族革命的舞台上赶了下去。当然,孙汶也清楚,宣传只是放屁而已,一个政党真是要言行如一,那就不是政党了。正如同盟会宣扬民主,但从来都民主一样,复兴会宣扬国粹,但是绝对也会引入西欧主义,只不过,这种西欧主义一定会用诸子百家包裹着,说成是中国的思想而不是外来的思想。孙汶此时还没有听说过‘有中国特色的’这个伟大形容词,若是听过了,那一定会对此佩服的五体投地。

潮州革命在即,但舆论上的被动使得孙汶兴致大减,他恨不得现在就杀了杨竟成,消灭了复兴会,然后全天下的革命党都加入同盟会。不过,这只是妄想而已,如今最关键的还是要在舆论上赢回主动。

“季新,”完全回过神来的孙汶喊过在屋子里跑来跑去的汪兆铭,“和复兴会的辩论要强调这么两点:一为,所谓中国式的治国之道,就是帝王的权术之道,复兴会崇尚国粹主义,可以把他们向帝王专制上宣传,甚至可以宣传杨竟成此人有帝王之想,日后革命成功,一定会登基称帝。二为,我会的论点关键是要在‘民’这一个字上做文章,西欧主义也好,国粹主义也好,最终还是要保证百姓的民生,至于民族和民权两说,暂时就先不要着重讨论了。”

孙汶说的极为自信,但是汪兆铭听在心里却不是那么个滋味。孙汶只是看了十二条辩纲,并没有看其他的文章,复兴会早就坦承复兴会没有任何人想做皇帝,而民生之说,也被章太炎批驳,认为中国早就有民本主义,何必提什么三民主义,把一个词拆城三个词好玩么。可以说,在宣传舆论上,复兴会正在把同盟会赶尽杀绝。

“是的。先生,我们马上撰文批驳复兴会的歪理邪说。”汪兆铭心里想了一圈,最后还是忍着没有把实情告述孙汶。

汪兆铭想着在报纸上辩驳,胡汉民想的东西却是不同了,他道:“复兴会的中华时报不是被封了吗,现在这个报纸从哪里来的?”胡汉民此言一出,孙汶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是看着被问的汪兆铭。

“中华时报现在是在沪上印刷,而后再用邮轮运到东京发售,因为之前它在学生中素有名气,所以现在买的人不少。”釜底抽薪倒是好办法,但是复兴会连个窝都没有,如此奈何?

“是谁在发售这些报纸?”胡汉民还是不死心,又追问道。

“是东京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