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6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我们、朝鲜、日本、汨罗、波斯、阿富汗、希瓦、布哈拉……,这是亚洲现存的独立国家,都是君主国或类君主国。美国人是不会让这些有违他意识形态的国家存在多久的。在清教徒看来,君主制就是罪恶,我们也是罪恶。
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推行威尔逊主义失败后,她逐渐的,更准确的说,是她国内的孤立主义又回潮了——在美国的清教徒看来,欧洲大陆、包括亚洲大陆全是恶棍,全是腐朽肮脏的历史积淀,这些人欠我们几百亿美元还不想还,再也不跟这些恶棍骗子们玩了……”
“哈哈……”杨锐说的幽默,谢缵泰不由大笑起来。虽然杨锐不涉入具体的外交事务,但他以文明为工具,确实把美国外交策略背后的心里描述的极为准确。
“美国人就是这样。”杨锐见识过后世充当世界警察、横行霸道的美国,再结合当下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和威尔逊主义正在第一次交替,所以对美国的外交本质了解的更加清楚。“他们自以为自己是上帝选民,生来就被上帝保佑,所以对美洲大陆以外的事情不想去管,因为这会让美国变得如旧大陆那样肮脏。
但是国内的工业基本饱和,资本家需要新的市场和原料,所以从马汉开始美国人就开始鼓吹海权,希望开拓巨大的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他们占领了夏威夷,从西班牙手里抢走菲律宾,他们当初还帮着我们修了安通梅铁路,又实行金元外交,支持我们和日本打一战,最后更以天使的名义去拯救古老欧洲。
可结果呢?在他们看来,是我们欺骗了他们,中日韩三国结盟在太平洋和他对抗就是欺骗的最好证据;这是亚洲,欧洲也是如此,出兵近两百万帮协约国打赢了战争,可英法在和会上都不买他的帐,威尔逊的国联方案几成废纸,最重要的是欠的钱还没还,甚至不想还。
既然旧大陆都是坏人,那上帝的选民又何必要与这些肮胀的人为伍呢?还是关起门安安稳稳过日子吧。到这里,可以说从马汉开始的威尔逊主义彻底回潮,如果不再有什么事情去惊动她、不再有什么经济压力要转移,她是再也不会出来了。”
杨锐的讲话完毕,谢缵泰频频点头后再道:“竟成,这可能吗?我是说,美国一直缩在北美不出来,一直孤立主义下去。”
“很难。”杨锐深深喝了口酒,“但也不是没有可能。美国的经济现在是肥皂泡,股市投机疯狂的不得了,最近一两年这肥皂泡就要碎的,到那时候经济硬着陆是很惊人的。他空有那么大的产能,国内却消费不足;靠他放贷勉强维系繁荣的欧洲也消费不足,所以真挺不下去的资本家说不定就会怂恿政府开战,一打仗那需求就上去了。
再就是欧洲,特别是德国,他的经济完全依靠美国贷款,美国的如果肥皂泡破了,那他的经济自然要完全崩盘。前几年马克贬值就预演了一场暴乱,真要经济危机发生就更不得了了……”
杨锐说道这里忽然猛然顿住,脸色开始有些发白,额头的汗珠也禁不住的流下来,谢缵泰见他前一句还挥洒自如,现在却汗珠连连,当即吓了一跳,他抓住杨锐的手臂道;“竟成……,你这是……身子不舒服?”
“没有!”杨锐擦了一把汗,他苦笑道:“忽然想到了一个哲理,那就是会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会有一次预告。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既是如此——1905年是预告,1917是正式上演;德国以后的局势也如此,1923年是预告,1933年很可能是正式上演;再往前,欧洲大战也是如此,1909的波斯尼亚危机是预告,1914年是正式上演……”
虽然杨锐说的有凭有据,但谢缵泰还是有些莫名,他追问道:“竟成想说什么?”
“我不想说什么,暂时也说不出什么。”杨锐摇头,他转回之前的话题,道:“如果能在美国经济危机前,或经济危机中,把美国经济崩溃的诱因归罪于欧洲,包括欠钱不还、包括为了欧洲战争不得不扩建工厂,扩建之后又不能解雇工人,所以不得不鼓励社会进行提交消费以保证工厂持续运作,让工人有工资可以养家,然后,一夜之间经济崩溃了,美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重安,如果能在经济危机时对美国人反复灌输这种思想,那肯定会加重他们的孤立主义情绪。”
“那欧洲真打起来怎么办?难道要我们出兵?”谢缵泰不得不同意杨锐的想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是好,可现实吗?
“我们不必出兵,只要在关键的节点上力助英法强硬。德国如果找不到盟友,或者国社党冒险失败,被德国人赶下台,那战争很可能会消弭。”杨锐思索着,他同时想到如果欧洲不开战转移美国注意力,那倒霉的就很可能是自己。
二战后中美苏三足鼎立是一种抗拒美国的办法,但至始至终让美国陷于孤立主义,使其不介入亚欧大陆事务更是一个办法。前者,百年后苏联解体,依旧是中美对抗;后者,则继续保持现在的国际局势,不过排除美国对自己开战的风险不说,自己又怎么去干涉欧洲事务、平息希特勒第二呢?
——虽然希特勒早就死亡,可纳粹党的骨干人物都在,且神奇的是,连纳粹旗和纳粹礼都与历史一成不变,难得冥冥中一切自有天定?
想到除了鼎立计划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后面和谢缵泰的谈话就不了了之了。此时放下筷子的杨锐步入只有自己能进的书房,而后看着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和无数便利贴发呆。他很记得一句话,那就是二十世纪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大英帝国的衰弱。而大英帝国之所以会衰弱,在于内燃机、电力的出现。
科技改变了经济格局,更改变了军事力量对比,德国虽然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大洋对岸的美国更是如此,而且那里的地缘境况更好,战略物资更加充裕,所以最终是美国接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而不是德国。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剧情大致确定,演员已经就位,导演已经喊了“Action”,可在导演的设定里,刚毕业的中国只是个龙套小角色,再怎么卖力演,最终还是捧红了红脖子主角。
以今年的商情局数据看,中国GDP为三百九十亿华元'注130:若非注明,书中GDP数值是以1911年美元币值计算。一战后美元持续贬值,最大的贬值在1934年,美元贬值40。94%。',即一百九十五亿美元,日本GDP预估为九十亿美元,加起来两百八十五、还不到三百亿美元。这虽然超过了英国和德国,但仅为美国的三成。即便超过了英国和德国,中国GDP中农业部分却超过百分之五十,工业里有一大半是基础设施建设,真去细算制造业GDP,结果大概会和法国差不多,也许会高一些,但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单纯以制造业GDP比较,中日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两成。
既然如此,那何不破坏拍摄,让美利坚红脖子继续去演家庭主妇看的肥皂剧?这样好歹自己也是世界五强,东亚乃至半个亚洲都是自己说了算,何必坐看历史演进让美利坚摆脱孤立主义,最终成为世界警察……
想到要逆转历史,杨锐便感觉血有点往头上涌,他不得不冷静下来,不去想那么复杂的事情。将一根雪茄小心的剪开,吞云吐雾小半个小时他才重新恢复思考。
要想阻止战争,原子弹是最好的,一旦德国开战,瞅准纳粹党开大会的时候,核平柏林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至于之后,国际压力下自然是核弹换权益,南洋从今以后成为中日英法荷的共同殖民地——何必去解放南洋猴子,印度阿三最好继续被殖民三百年……
可万一原子弹技术交出去,自己被英法美三国卖了呢?或者因此更验证了‘傅满洲博士’的存在,黄祸论大兴,把美利坚这个上帝选民给勾出来了,之后演变成黄白种族对立的冷战,百年后中国如苏联那样轰然倒地。
原子弹是要慎之又慎的,可不用原子弹,即便抓住了一些历史节点,那倍感不满的德国和一味绥靖的英法,还是会使德国重新武装,以期望她进攻苏联,最终的结果将和二战无异。中国如果被美国所威胁,或者此时正和美国交战,那无论如何也干涉不了欧洲的,最后世界还得靠上帝选民美利坚来拯救。
一战为世界经济危机埋下祸根,凡尔赛条约、马克贬值以及世界经济危机成为纳粹上台的铺垫,纳粹‘只要大炮不要黄油’的立场又使得战争最终不可避免。历史犹如铁链,一环勾着一环,真要破开是极为艰难的。以中国为例,对日战争就是破环之战,而之所以能破,在于渤海地形和潜艇鱼雷轰炸机的使用,可德国那边的历史,哪一环是不怎么出力就能破的?
神武十六年的最后几天,杨锐满脑子在想德国那边的事情,他希望能找到不怎么花钱、不怎么冒险就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办法。他想得如此之深,以致最后的总理工作报告都是由李子龙代劳的。
腊月十七这一天,灯火通明、掌上如雷的稽疑院大厅,近千人的瞩目和近百台照相机的闪光中,杨锐走上了讲演台,在议长的指挥下,他带着所有人对国旗鞠躬,礼毕才开始宣读总理工作报告。
“尊敬的稽疑院代表、理藩院代表、以及大中华国民:本届政府于神武十二年四月就职,迄今已是五载。在此,余谨代表总理府,向第三届稽疑院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报告本届内阁任期的成就及缺憾,请诸君予以审议。
其一,任期内政务回顾。
毋庸置疑,本届总理任期是开国以来最为动乱的一届,余迄今仍无法相信为了某种所谓的救世理想,谦谦君子亦可杀人如麻、血流成河而面不改色。西风东渐,由西洋传入救世理想不知凡几,杀戮有一,即可能有二,为此,本届内阁再次修正宪法、改革政体、完善法律、敬告国民,以期惨剧不再发生;以后历届内阁,亦当谨记血之教训,不得妄纵姑息。
除去叛乱,本届内阁任期内,因世界经济发展平稳,外交政局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成果殊为可观——
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为三百九十亿元,此为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英、德三国;全国财政税收为十一亿三千五百万元,税率仅为百分之二点八九,为世界列国最低;人均国民生产净值为六十七点九四元,世界诸国排名第五十七位,比上一任期有了极大提高。
全国粮食连续十五年增产,十七亿亩耕地,今年粮食总产量为二点六亿吨,为世界第一。此距亩产两百四十公斤之目标尚有一旦差距,但多年研究的杂交水稻今年终于开始育种并推广,全国粮食亩产两百四十公斤在未来数年即可达到并超越;
全国棉花亦连续十五年增产,今年棉花总产量为一百四十六万吨,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自神武十二年开始,我国扭住棉花进出口态势,开始对外出口棉花,并受棉花产量、棉花价格影响,全国纱厂纱锭共计七百三十四万枚之巨,棉布出口紧俏;
全国交通网持续建设中,开国迄今修通铁路两万一千五百公里,四纵三横铁路网已初具雏形,武昌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现已竣工通车;全国公路修筑三十四万余公里,其中国道三万六千四百公里,省道九万三千余公里,县道二十四万余公里;全国河运网建设顺利,长江水系、松花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大运河等河流经彻底疏浚,内河通航里程总计十四万公里,可通行一百吨之六级航道超过八万公里,五年共建设内河码头一千二百三十个,年货物运输量超过两亿吨;
全国基本普及五年教育,其中初小学生数量接近三千万,高小学生数量为一千七百万;中学以及技校毕业生为一百四十万;专科、大学毕业生为十五万四千三百余。全国科学研究成绩突出,五年内全国共申请发明专利四万一千三百七十一件,实用新型专利为三万四千一百二十二件;
全国工业发展迅速,年采煤达一千六百三十万吨,电力装机一百九十四万千瓦,采油三百五十万吨,炼油五百三十万吨,钢铁产量九百万吨……”
壬卷家与国第六十三章问题
杨锐的声音平静而舒缓,总理工作报告基本是官样文章,唯一的亮点在于一大堆数据、以及由这些数据引出的推论。也许他自己对此并无什么吃惊,但收音机旁边的听众们忽然听到这些切实的数据,总是觉得无比振奋。即便人均国民生产净值在世界诸国中排五十七位,但国民生产总值却是全世界第四,粮食则是全世界第一。从一个备受列强欺凌的东亚弱国,到现在的世界第四,一十六年来婉然如梦。
“杨的时代结束了!”,美国驻华大使马慕瑞待报告全文通读完毕、收音机里开始插播广告时莫名说道。作为柯立芝总统嘴里的‘我们最高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对这个国家能有如此惊天动地的改变深深感慨、对杨锐能如华盛顿那样退隐心存敬佩;
可同样的,中国正日益成为美国在方方面面的竞争对手,特别在农产品方面,两国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仅仅以棉花为例,战前美国棉花产量超过一千六百多万包'注131',占全世界棉花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可现在因为中国棉花大幅度增产,今年国内产量已跌至八百万包,而中国则从两百万包上升至六百多万包,这还得以于印度当局和美国农业部一起抵制中国棉花,真要任由低价到令人发指的中国棉花(华棉每包价格在一百七十华元以下,而美棉最低也需两百华元'注132')、中国棉布倾销全世界,估计美国棉花将会绝迹。
棉花、小麦、玉米、机电产品、汽车,各种各样的中国货都在和美国货激烈竞争,这使每一个美国人都不得不让人重视中国人自己编造的那个神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被惊醒,世界将为之震动。
美国大使心事重重感叹于杨锐的报告和他的任期行将结束,但同在东郊民巷的英国驻华大使艾斯顿爵士对杨锐的报告却无动于衷——在确保大英远东殖民地、尤其是印度的安全后,威斯敏斯特并不在意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在远东崛起一个能牵制美国并阻挡布尔什维克俄国南下的强国,对现在的大英帝国来说是一件好事。所以,在整篇报告结束,收音机开始播放广告后,艾斯顿爵士只淡淡的说了一句:“杨的下一个时代开始了……”
英美大使的观点各异,而在燕京大学文学院,报告结束广告开始后,西化民主分子、著名残疾人胡适对着从沪上远来的张君励笑道:“士林兄,我们两家以后就不要斗了吧。杨竟成看似退出政坛,可实际上政局依旧操于其手,现在推国民党宋遁初上位当总理,不过是换了一个提线木偶罢了。”
历史上身为梁启超嫡传弟子的张君励和胡适这一票留美派曾有过著名的科玄之争,之前两派更有洋和尚之争——梁派找的洋和尚是英国哲学家罗素,胡适等人找的洋和尚是自己的老师,美国哲学家杜威,两个英美哲学家双双访华念经,好给两派张势站台,然而究竟是美国人给力,且胡适等人掌控着庚子退款,在学界兴风作浪,所以最终是胡派压倒梁派。
而今庚子赔款在中美巴黎条约时就已清算完毕,两派全被礼部打压的不成样子,照说大家应该同病相怜,可张君励看着胡适眼镜后的笑容,心中依旧有些不快。须知,在欧洲日久,他已经认定国家社会主义才是人类文明最先进的政治体制,美式民主根本就不值一提。
“适之以前以美利坚为模板,高唱民主自由,现在的中华不正是像美利坚那般,表面民主,实则财阀专政。这和共和党民主党轮流坐庄,却全听命于华尔街有何不同?”张君励忽然笑道。
“士林兄此言差矣,美利坚再怎不好,每位公民都是有选举权的,现在复兴会以取消农税为手段,一下子就剔除了八千万选民,这就是不民主了。”虽然张君励语带讽刺,可素有好人之称的胡适还是春风满面的略过。“士林兄,不管我们双方有多大的分歧,可这个国家都是不能这般下去的,最少不能这么野蛮下去。尊孔、宗族,以后的青年将如老一辈一样死死的被禁锢住,他们有自由吗?没有!他们有民主吗?也没有!我们这些有志之士应该携起手来,打破这个巨大而黑暗的牢笼。”
“打破之后呢?”张君励追问道。“施行你的美式民主?适之,当今世界,唯有国家社会主义是最最先进之政体,意大利墨索里尼行之,举国称善,英国和法国现在也是亦步亦趋。在欧洲,富人的特权得到抑制,人民的权益正在增加;所得税率、特别是针对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率正在提高,人民和工人的福利正在越来越好,便民的公共设施在大规模兴建,社会越来越文明,这才是中华未来要走的路……”
“士林,其实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民主……”见双方分歧严重,作为双方牵线搭桥的丁文江出言相劝,但他这话却不得张君励的心思。见张君励表情更加严肃,他连忙改口道:“……我们都是要这个国家越来越文明,百姓日子过的越来越好,我想这点我们大家都是同意的吧?”
“不!没有这好那好的,大家目的都是为了上位,只要自己没上位,那上面不管实行的是什么都是不好。”打圆场的丁文江正想缓和关系,不想与张君励同来的张东荪一句话差点把他呛死。“复兴会确实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可这个国家以后走什么道路,现在就要确定下来,不然我们现在宣称的和以后实行的完全不同,那不是授人以柄吗?
以理论观之,国家社会主义和美式民主自由完全不通,既然不通,那我们该如何宣传?是宣扬民主自由好,还是宣扬国家社会主义好?以后真的把复兴会挤出了政台,我们到底谁上台啊?我知道贵派在政府内部颇有影响力,在君兄之前不就是土部矿业司的司长吗?可现在不同了,正所谓‘一等贵族二等商,三等士绅四等官’,如今已不是再是官员的时代了;而任公虽然在野,可在士绅当中名望犹存,贵我两派合作,这到底是谁帮谁啊?”
“士林,你们这是何意?”作为中间人,丁文江被张东荪的发言震惊,不想两兄弟打雁,雁还没打下来兄弟俩就吵了起来。
“我们并无他意。”张东荪既然把话说得这个程度,张君励不得不表态,“只是两派联合我看就不必了。若在某些时候配合帮腔,那还是可以的。”
“这也是任公的意思?”胡适没想到事情会是这个结果,微微有些失望。
“任公…现在一心教学,对政治不再有兴趣。”作为弟子,张君励完全知道恩师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但胡适等人都是外人,岂能将党内的秘密告之。
“真的?”胡适笑。以他来看,至戊戌起,中国有一半事情是梁启超捣腾起来的,只是可笑的是,一心想成为国师的梁启超仅仅陪了末代帝王光绪数年,而后还是被抛弃。新朝开国后梁启超不但未曾收敛,反而越闹越凶,联日复辟、护宪运动、云南叛乱,那件事情他没参合?现在居然说对政治不再有兴趣,骗小孩吗?
“当然是真的。”张君励认真说道。“适之不也在燕京大学任教吗,你问不问政治?”
“我虽在燕京大学任教,可学部和礼部那些腐朽之人却越来越不能容我。”胡适道。“士林兄,对于我们这些明白民主自由真谛之人,困于党派之见而不能团结一心,怕最后只能被这个逾来逾黑暗的社会所吞没。请你转告任公,胡适在等他!”
胡适说完张君励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而后便起身告辞了,这让拉人前来的丁文江很是尴尬,他本以为大家是能谈成的。
“在君,不必懊恼,终有一天任公会想通的。”胡适不愧是好好先生,随着国教的确立、宗族法的颁布,国内保守封建力量大盛,他其实很希望能和梁启超联合,但却不能。
“我看他永远也不会想通。”丁文江无比失望的道。
“为什么?他们以后想干什么?”胡适看着他,感觉他应该知道些什么。
“据我猜测,任公很可能想转回广州。”丁文江道。说罢又觉得词不达意,再道:“也不是回广州,而是将注意力转向各省。现在国有公司已经补偿完了,稽疑院的席位也分完了。各省士绅对复兴会即便有关系,那也仅仅是感谢而已,若是以后发生什么冲突,说不定就会分裂几个小党出来,只要等达到三十票,那入稽疑院依旧是有望的。”
以当下重地方而虚中央的政治格局,不向中央向地方,确实是一个办法。胡适点头之际,丁文江再道:“再有可能就是军事上任公也可能发力,他的学生蒋百里和蔡松坡一样,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什么!”听丁文江提到了军事,胡适无比惊讶,“他们想干什么?他们就不怕诛族吗?”
伴随着国内全面‘野蛮化’,中华法律也做了全面修订,其中差别最大的就是法律主体做了更改,治外法权也又开始出现。对国民,法律是以户为主体,一人犯法全家有罪,而宗族因为是一个大户口,所以一人犯法,全族有罪;而对在华的洋人洋商们,则不得不以个人为法律主体量刑。
‘诛族’这个概念就是那些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