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原配娇妻-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月浅目光一凝,鼻子有些发酸,“爹在的话定然会像宠着我一样宠着小七的,我记得小时候娘对我管教甚严,一直是爹爹帮着我,娘您总有操不完的心,爹爹则心宽很多,您和爹爹性子好,我和小七的性子也不会差,您别太操心了。”沈怀渊在的时候,最爱说周氏瞎操心,性子使然,周氏不是慈母的性子。
“那些事你还记得清楚,你小时候我一直担心你被你爹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子,女孩子还是端庄稳重地好,还好之后之后改过来了,否则,我只怕更操心。”周氏陷入回忆,声音也有了淡淡的怅惘,“你爹甚少与人交恶,外边的事情我知道一些,没想到有的人哪怕你不招惹他,他也是会张口咬人的。”和沈怀渊成亲的时候,周氏只想过小户人家的生活,没有多少人,一家人和和气气的,谁知,沈怀渊得了爵位,沈家的事情也复杂起来,最后,落得家破的结局。
沈月浅眼眶湿热,莞尔一笑,好笑道,“都说您是瞎操心了,我才不会让您操心了,小七也不会。”说着,问窗边坐着的小七,小七吃得津津有味,也没听清两人说了什么,一股脑地笑着,周氏好笑又好气,只能默认下沈月浅的话。
文博文和周淳玉来的时候,母女两已经移开了话题,不管沈怀渊的死如何,都改变不了沈怀渊已死的事情,说得再多都不能让沈怀渊活过来了,有的只是她和周氏共同的美好的回忆,其中夹杂着的淡淡的思念。
周氏见着文博文,也不拐弯抹角了,开门见山说了来的缘由,“本来你娘要来亲自来的,想想不合适,让我走一趟,覃家和张大人共同查齐家和你姑父的事情,想问问你们是个什么意思?”
文博文料到周氏来就是因为这件事,故而才会带周淳玉过来,周淳玉望向旁边的文博文,文博文沉吟道,“劳烦您转达一声,按着规矩走就行,齐家的事情乃铁板铮铮的事实,至于伯父的事情,还辰屏侯府一个公道就行。”
周氏沈月浅在沈家遭遇的事情众所周知,如果沈怀渊在,二房就不会陷入那样的境地,虽然最后分家出来单过了,可辰屏侯府在京中明显不如之前显赫了,这点,传到谁耳朵里都觉得周氏是被连累了的,皇上会给沈怀渊一个公道的。
周氏红了眼眶,面上感激道,“不管查不出来的真相如何,冲着你有这份心思,我替你伯父谢谢你。”
“不碍事的,都是一家人了,何须客气。”思索许久,文博文让周氏再传达几句话,张兆志是个贪生怕死的,齐家的事情查到齐老太爷身上估计就不敢往上了,此时需要一个人逼迫他才能成事,说了两句话,文博文还有事情忙,“伯母难得来,今晚就住下吧。”
“不用,明日小七要念学,待会就回去了。”周氏准备等沈月浅生孩子那两日过来住几天帮忙看着,文家现在的境况不算明朗,文博武又不在,她担心沈月浅身子有个好歹,这样的话,今晚是不能留下了,否则传出去,对侯府名声不太好。
沈月浅也觉得周氏回去比较好,周氏在,她心里就更紧张了,周氏走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文博文文家侍卫送周氏和小七回去,最近事情多,京里不太平,担心周氏在路上遇着什么事。
果然如文博文所想,张兆志查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心里害怕更甚,准备将所有的事情推到齐老太爷身上,覃家不允许,手里有张兆志的小辫子,横竖都是死,张兆志当然愿意先将对方弄死了再说,于是,接着往上查到了二皇子府,张兆志诚惶诚恐,二皇子记到皇后名下,名义上是太子亲哥哥,二皇子和齐家联手贪污受贿,还大肆收买朝堂官员,张兆志写折子的手都在发抖,有意给覃家记一功,对方不领情,让张兆志自己领功就是了,没有法子,张兆志将自己关在家中琢磨了一晚上,才写了五页纸出来。
呈上去的时候,张兆志面色惨白,二皇子一蹶不振就算了,但凡有翻身的机会,他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其中的弯弯绕绕他想得明白,心里不死心,给文博文去了消息,如果文博武在他还能和他讲讲情面,毕竟,当初韩家的事情也是他出面解决的,希望文博武看在之前的面子上给他一条生路,可如今文家文博文说了算,张兆志一颗心不上不下,递消息回来的小厮说文博文不在京城,去城外军营了,张兆志灰头灰脸,心底暗暗希望皇上因为这件事怪罪二皇子才好。
皇上见着折子,并没有想象中的经验,二皇子身边的那个人不惜自残也要进宫不就是想要帮着二皇子坐上这个位子吗?皇上神色不明,将折子递给内阁几位大臣,和太子二皇子传递着翻看。
折子上列举了二皇子一系列罪证,且证据确凿,齐家敛的金银珠宝算起来和尤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齐家还在京城有处地下钱庄,专门负责洗钱,这种事,张兆志花了两日不到就查不出来了,和当时韩家的事情没什么两样,背后有谁推波助澜不言而喻,张兆志站在旁边,一言不发,头埋得低低的,希望谁都不要发现他才好。
太子一脸凝重,瞥了眼张兆志,心里冷哼一声,调转视线,目光落到二皇子身上,这个二哥和他从来不亲厚,年纪小的时候就有意无意避着他,两人一个母后,去皇后宫殿请安的时辰永远都对不上,后来他才渐渐明白,二皇子和他不是一个生母,皇后耳提面命让他多亲近二皇子,他心中也是愿意的,可是非但没拉近两人的关系,反而让双方关系愈发僵硬,年纪渐长,两人都知道如何收敛脾气了才慢慢有了往来,私底下两人都是没有交集的,他和七皇子气味相投,也明白有的人天生不对付,和性子没有关系,七皇子在他跟前做多过分的事情他都能感受到没有恶意,换做二皇子,他心里却是怀疑的。
二皇子知晓这件事瞒不过去了,却也不会傻等着被人咬一口,待折子传到他手上的时候,二皇子一个字一个字得真真切切看着,好一会儿太才抬起了眉头,主动站出来应下这些事,“其中一些罪名儿臣承认确实有其事,可一些完全是子虚乌有,地下钱庄自来被朝廷所禁止,儿臣万万不会知法犯法,儿臣想问问张大人,昨日为何会派人去文家想要见津唐?”
太子蹙眉,张兆志从二皇子嘴里听到他名字的时候就知道不好,没想着是因为这件事,惶惶不安道,“微臣是有事想和文二少爷说,微臣也派人请过周家老太爷,覃家这戏协助微臣办事,功劳不小,覃家也知晓前前后后事情经过,写折子的时候微臣想要让覃家人出面,不料被拒绝了,微臣先让人去周家,本想让周家劝劝覃家,周老太爷没有见微臣,微臣这才想着让文二少爷出面劝劝。”
覃家不仅仅是周家的姻亲,还是文博武手下得力副将,让文家出面也说得过去,说完这番话,张兆志冷汗直冒,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差点掉进了圈套,幸好文博文没有见他,真是见了,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父皇,其中很多罪名都是子虚乌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儿臣承认和齐家有所往来,可是并没有牵扯到那些事情,齐家自己做的儿臣也不知晓,至于钱财,儿臣承认有和齐家共谋一些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儿臣也是人,从来不会嫌弃钱少,至于贪污受贿也是被污蔑的,儿臣生辰,文武百官送礼,简单的人情世故礼尚往来怎么也被灌上了这种帽子?就是四皇弟敢保证生辰没有收到文武百官送的礼吗?有的事情儿臣不好出面,借齐老太爷的手做些生意,有什么错?”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张兆志却冷汗涔涔,第一次见识二皇子也是巧舌如簧之人。
皇上不言语,深邃的目光紧紧盯着二皇子,良久才转开了视线,落到几位内阁大臣身上,满朝文武百官都不敢乱说话,屏气凝神等着,等着几位德高望重的人说话。
“众位爱卿怎么看?”
其中一位是二皇子岳丈,避嫌不说话,另外三位皆低着头,不明白皇上的心思,怕说错了话,三人面面相觑好一会也没个主意,稍有不慎就将二皇子推入万劫不复之地,帮着二皇子说话又担心引太子不快。
皇上眼底尽是意味不明的笑,“文武百官,竟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的吗?覃爱卿,你和张爱卿查的事情,你怎么看?”
皇上的话一落,有人提心吊胆,有人重重的松了口气,侧着耳朵,准备听听覃副将的看法。
覃塘面色凝重,常年在军营的缘故,容貌粗犷,剑眉入鬓,看上去就是个魁梧有力的,他无所畏惧地站出来,声音铿锵有力,“皇上命末将和张大人查这桩事情就是对我二人的信任,事情有了结果,证据确凿,若还要末将说什么的话,末将就只能说关于我朝律法了。”
语声一落,满朝震惊,按照律法,二皇子犯下的可是砍头的大罪,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亏他敢说,一张口就是要二皇子的命,和齐家交好的人心里都害怕了,二皇子出了事,齐家在劫难逃,保不准他们也是没有命活的。
可是,没有人敢站出来为二皇子说话,生怕一个不小心被灌上同样的罪名,一时之间,朝堂再次安静下来,就是二皇子也没想到对方竟是要他的命,屈膝跪在地上,声音掷地有声,“张大人和文家沆瀣一气,还请父皇还儿臣一个公道。”
皇上没吭声,仍旧冷眼旁观着,依着年纪长幼,二皇子身后是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和七皇子,五皇子站了出来,凝眉道,“父皇,儿臣也觉着二皇兄是被冤枉的,还请您明察秋毫。”
因着五皇子一番话,事情好似有了转机,二皇子一党也有了充分理由站出来为二皇子说话,五皇子帮忙说话,事情就变了样子了,渐渐,要求皇上重新彻查这件事的人多了起来。
太子站在旁边不动,七皇子平时和太子五皇子关系都不错,眼下也犹豫不决,他看得出来,太子是想任由事情发展下去的,他贸然出言相帮,只怕会惹得太子不快,不帮忙的话,五皇子那边对他也有看法,七皇子算明白过来,兄弟间确实回不到小时候了。
迟疑片刻,稳稳站着没有动,太子心念一转,心里不高兴是假的,二皇子身后有五皇子,他身后有七皇子,朝堂将他们的兄弟情也划分开来,太子挑了挑眉,面露愉悦。
皇上直起身子,疑惑道,“你也觉得你二皇兄是被冤枉的?”
荀宥点头,毫不犹豫道,“二皇兄从小就是个正直的,皇后娘娘说的话他从来不敢不听,像地下钱庄这种事,不说他有没有这个实力,他最怕的就是皇后娘娘伤心,这种事他一定不会做的,儿臣不是相信事情真假,而是从二皇兄和皇后娘娘相处来看,那些事,二皇兄绝对不会做的。”
接着纷纷有人站出来为二皇子说话,皇上的视线一一扫过在场的人,目光落到文博文身上,他现在的身上是文家未来的接班人,可他仍站在翰林院一列,皇上看向他,“有人状告你和张大人同流合污,有意污蔑二皇子,你怎么说?”
文博文不卑不亢,视线悠悠落在话说得最多的李大人身上,“微臣和二皇子交集不多,况且污蔑构陷皇子可是杀头的大罪,这次要是坐实了微臣的罪名,李大人的愿望怕就成真了,真可以让人代管军营了。”
他的声音轻飘飘的,却传递出一个消息,文家和这件事不沾边,有人巴不得将他拖下水,让文家完蛋,目光不由得复杂起来,刚才状告文博文和张兆志勾结的人可就是李大人了,意思不言而喻。
李大人不明白众人的目光,一张脸胀得通红,“我,我可是就事论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流量挂不住了~完全不敢开流量的感觉~
☆、第109章 水落石出
众人的目光明显意有所指,李大人心中有气,偏偏他心虚,脸色通红,断断续续话都说不清楚了,来来回回重复着一句话,二皇子目光一沉,暗暗给他警告,有的时候不说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李大人的做法,只会给他带来麻烦。
接受到二皇子传递过来的目光,李大人默默地低下头,文博文不冷不热地哼了声,“刚才听李大人嗓门大,滔滔不绝,怎么不说话了?我也就是随便说说,莫不是说中了您的心事?”
李大人瞪文博文一眼,不敢开口乱说话,紧紧抿着下唇,看得出来明显是动怒了,大殿之上,谁都不敢发脾气,李大人心中再存着气,也只得忍着,打定主意不说话,低头看脚下的鞋子。
皇上目光悠悠然转向太子,问,“太子如何看这事?”覃家主张重罚二皇子,事情的决断有待商榷,贸然处置了二皇子,只会闹得人心惶惶,以后的江山是太子的,皇上想让太子拿主意,心中没有城府,坐上这个位子不过是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罢了。
太子略微沉吟,过了许久才上前站了出来,语声庄重,“儿臣以为既然是刑部查出来的事情,哪怕真是冤枉了二皇兄,二皇兄和齐家之间的关系也是不能抹灭的,若是睁只眼闭只眼,唯恐将来效仿的人多,韩家私设酒楼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惩罚二皇兄难以服众……”太子说到这,视线慢慢转到张兆志身上,“张大人掌管刑部大小事宜从未听说出过纰漏,这种事情,张大人更拿手才是。”刑部本就是关押人的地方,张兆志更明白律法中的条条框框。
被点名的张兆志面露惶恐,心中叫苦不迭,不情不愿地张口道,“微臣确实理解一些,二皇子的事情微臣赞成覃将军的说法。”覃塘办事不给人留一丝情面,张兆志被迫成了那样的人也是没有法子的事,他给二皇子留情面,将来他落难,二皇子巴不得他死,如今,他除了文家是谁都不相信了,文博武知道他的秘密,可从没对外人提起过,知道自己太多秘密的人,除了成为朋友,没有更好的法子,想清楚了,张兆志面上露出坚决的神色来,皇上目光流转于二人身上。
二皇子跪不住了,重重磕了磕头,“还请父皇还儿臣清白,那些事情儿臣毫不知情。”二皇子此时心中明白了,皇上只怕是早就想查他了,所以五皇子开口的时候,皇上不问五皇子,而是问太子对这件事怎么看,皇上是想借这件事让太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有了覃家文家追随,如今又有刑部尚书,吏部是沈家族人,多少会偏帮文家,文博武又在兵部任职,虽然现在兵部还没落入文博武手中,不过也是迟早的事,而其他三部,工部,户部,礼部只怕也不敢贸然战队了,皇上用一件事情就为太子稳固了朝堂的局势,二皇子如梦初醒。
“父皇,二皇兄定然是冤枉的,还请父皇三司会审,就是处罚也给二皇兄给明白。”五皇子坚定认为二皇子是被冤枉的,皇上勾唇一笑,温和道,“他是朕的孩子,什么性子朕心中是清楚的,你一直声称你二皇兄是冤枉的,不若这事交由你去查?”
五皇子心中一凛,如果这时候还不知道皇上的意思那他就真的是白谋划这些年了,二皇子的生死他不关心,可眼下时机不对,皇上收拾了二皇子,下一个只怕就是他了,兔死狐悲,还不是二皇子死的时候,没想着皇上竟是想把他也拉下水,是不是说明皇上身子骨已经熬不了多少时日了,才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帮太子稳固江山,心中有了决断,五皇子面上从容,凛然道,“儿臣愿意协同刑部重新查理这件案子,若最后确有其事,儿臣愿意连同二皇兄一起受罚。”
五皇子话一出,之前笃定二皇子有罪的官员也拿不定主意了,左右摇摆不定,难得张兆志反应极快,掷地有声道,“微臣愿意协助五皇子重新受理此案。”当然,他惜命,那句最后“冤枉了二皇子的话,微臣愿意受罚”这种话是说不出来的,李大人嘴里冷哼了声,嘲讽张兆志道,“怎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立下军令状?是不是心虚了?”
张兆志心里当然心虚,真冤枉了二皇子,不用他立什么军令状皇上也不会放过他,凡事给自己留个机会,张兆志还要装作不屑一顾的样子,“李大人误会了,下官是以为折子上的事情皆是下官辛辛苦苦查出来的,真出了岔子,不仅仅是下官,带着刑部上上下下的人都有罪,下官一个人没了命不要紧,可刑部官员不少,他们都出了事,京中多少人家会夫离子散,故而,有的话下官是不会说的。”
张兆志什么性子和他打交道的人都清楚,最喜欢和稀泥,万事不沾边,胆小如鼠,极为惜命,接管刑部后确实没有出过岔子,压根是因为他明确说过不沾事,再大的事情闹到他面前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化解的就一直拖着,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后人家自己没耐性等他出面了,只有拿自己的方式解决,就不关张兆志的事了,除了在韩家的事情上边,张兆志表现出雷厉风行来,其他低着头过日子。
故而,张兆志的话一说完,就有不少人笑出了声,张兆志脸皮厚,不怕大家笑话,甚至还厚脸皮地拍了拍胸脯,得意道,“下官就是这样的性子,不是逞强的时候坚决不出头,埋头扎扎实实做事才是下官的性子。”
最后一句话皇上都听不下去了,沉着脸道,“好了,既然事情有了定夺,可还有其他事情要启奏的?”齐家的事情犹如他脖颈间卡着的刺,不查个究竟将其拔除了,心中难受得紧,如今找到了眉目,他心情也舒服多了。
这时候,有人将文博武离开京城的事情再次提了出来,皇上不耐烦道,“这种事在辰屏侯老侯爷死因没有查清楚前用不着再上奏了,再说其他的事。”
大家都盯着文家现在的风向,江南还没有消息传来,文博武一直不见人影,其中发生了什么还真是说不清楚,皇上不愿意提这件事,其他又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皇上面露烦躁,下边的官员们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了,下朝后,五皇子随张兆志覃塘走了,打定主意要还二皇子清白似的。
文博文回到府里,文全立即迎了上来,将文战嵩从南边送回来的信交到他手上,顺便说了今日府中的事情,“二夫人那边是大少爷手里的人,发现这两日院子外有丫鬟徘徊,每次都是不同的丫鬟,她们也不好追出去过问,是不是齐家着急想要除掉齐氏了?”文全不知晓文博文心中的想法,要定二皇子的罪名,直接将二夫人弄醒让她开口说实话就行,怎么不用这法子?有了齐氏的供词,齐家和二皇子就百口莫辩了。
文全不知晓朝堂发生了何事,事关二皇子,事情肯定是棘手的,齐氏就是齐家致命的把柄,做什么都有用,文博文淡淡斜他一眼,问起了一些事情来,“之前我去军营,听说了一些事情,你跟着我大哥好些年了,多少也是知道内情的,还请你给我解惑?”
直觉告诉文全现在不走的话估计会遭殃,可文博文面上太过镇定,下意识地,文全反问道,“不知二少爷想知道什么事?”
“前两年,大少夫人和二少夫人从余家的庄子上回京,路上遇袭一事,我正好去那片地方为太夫人收集药材碰到了,从歹人手里救下了二少夫人,我一直以为是巧合,前几日无意中听到一些风声,刺杀两位少夫人的人,是谁派去的?”文博文去军营,有服从他管束的,又不听他命令的,前者无可厚非是忠心文博武的人,至于后者,他想法设法收拾他们就是,军营最管用的法子就是手底下见真功夫,他是文人,稍微一使计对方就了退路,只能乖乖听他摆布了,和文博武手底下几个得用的副将一起吃饭时,无意间听他们说起当年的事情,若不是他们撮合,他和周淳玉还走不到一起,文博文反诘一句对方就吞吞吐吐不说话了,文博文说文博武什么告诉他了,对方丝毫没有怀疑,一股脑将当年的事情说清楚了。
他从未怀疑过文博武是为他好,当时太夫人生病也是偶然发生的,如今再想,哪怕文太夫人不生病,文博武一定会想其他法子让他前去英雄救美的,很早的时候文博文就知晓文博武对沈月浅动了心思,没想到连带着他的亲事也操心了进去。
文全最初没有反应过来,怔神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面色极其不自然,“二少爷说的那件事奴才也听说过,您和二少夫人还是因为那件事结下的缘分呢,大少夫人身边的小厮会功夫还幸免于难……”
“你不用瞒我,有人都和我说了,我问你也就是想再证实一下,两位少夫人在回京途中遇刺是不是我大哥吩咐下去的演的一场戏?”当时他对周淳玉确实有两分好感,尤其在周淳玉说了喜欢自己的时候,好似刚刚发出的芽晒到了阳光,可以肆无忌惮的长成参天大树似的,文博文心中自然是欢喜的,没想到结果竟然是文博武暗中操作的,依着文家的周家的情况,外边关于他和周淳玉的谣言自然也是文博武的手笔了,自己大哥的性子它多少清楚些,真心撮合他和周淳玉不假,只怕更是为了沈月浅,沈月浅和周淳玉未出阁的时候关系就极好,成为妯娌了估计也没烦心事,文博武一半为他找媳妇,更多的是为沈月浅找一位省心的妯娌呢。
文全干咳嗽了两声,尴尬道,“二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