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了,不可能离开京城去和后金鞑子谈判。
谈判的所有事宜,都是郑勋睿负责。
张凤翼对郑勋睿是绝对信任的,不管郑勋睿在谈判过程之中做出什么决定,他都是支持的,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高起潜,对郑勋睿也是刮目相看,郑勋睿在乾清宫替他表白功劳,高起潜是绝不会忘记的,他认为郑勋睿可交,所以也是支持郑勋睿的,时常在皇上的面前不着痕迹的为郑勋睿说好话。
所以郑勋睿与后金鞑子的谈判,总体上来看,环境还是不错的。
郑勋睿率领的一万郑家军将士,驻扎在密云后卫的军营里面。阿济格率领的两万后金鞑子,驻扎在三岔口。
三岔口距离古北口不到二十里地,这也预示着,阿济格是做好充足准备的。
辰时,谈判正式开始。
郑勋睿和徐望华进入到已经布置好的营房里面。
阿济格与范文程也跟随进入到营房里面。
阿济格与范文程两人的年纪都不是很大,阿济格三十二岁。范文程三十九岁,不过他们看向郑勋睿的眼神,还是充满了惊奇,无他,郑勋睿看上去太年轻了,难道是大明朝廷无人了,派遣如此年轻的人前来谈判。
范文程低声和阿济格说了几句话,大概的意思是面对如此年轻的大明官员,应该是好事情。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没有经受过磨砺,很好糊弄。
范文程是用满语说的,阿济格连连点头,脸上甚至露出笑容。
双方很快开始相互介绍。
听到范文程的名字,郑勋睿看向了眼前的这个中年人,刚才他明明听到范文程用满语说话,他还以为范文程也是满人。
熟知历史的郑勋睿。当然知道范文程这个人。
介绍完毕之后,郑勋睿首先开口了。
“范文程范大人。我若是没有记错,你好像是辽东的汉人吧。”
范文程的眼神有些警惕,看向了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微微点头。
“那就是了,果然是汉人。看样子你这个汉人做的很不错啊,都会说满语了,我很是佩服,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够学会满语,不过我认为自身没有机会了。”
范文程的脸红了。他想不到郑勋睿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其实他听到过郑勋睿,毕竟是大明殿试的状元,名气是不小的,今日第一次见到,就感觉到郑勋睿的气度不一般。
范文程没有开口,有些骄狂的阿济格开口了,当然说的是汉语。
“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我们是来谈判的,你们赶快将七哥放出来,否则我不客气。”
郑勋睿的脸上带着讥讽的笑容。
“阿济格,是不是以为你麾下还有不足八万的后金鞑子骑兵,就很了不起啊,我不妨告诉你,阿巴泰就是被我麾下的郑家军将士生擒的,一万八千多后金鞑子也是被我麾下的郑家军将士斩杀的,还有三千多后金鞑子的俘虏,同样是被我郑家军将士生擒的,可惜你撤离的早,要不然南方几路大军过来,你就不要想着离开,今日也没有资格坐在这里谈判了。”
阿济格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万万想不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就是打败和生擒阿济格的大明官员。
郑勋睿身上表露出来的气息,已经让阿济格和范文程重视了,那是一种强悍的霸气,聛睨一切的霸气,这样的霸气,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厮杀,才会表现出来。
范文程跟着开口了。
“郑大人,在下陪同武英郡王前来谈判,目的就是要求贝勒爷能够安全回来,还有三千多的八旗子弟,郑大人可以开出条件,只要是合理的,武英郡王一定会答应的。”
“很好,两个条件,其一,一千万两白银,其二,此次劫掠的百姓,全部归还。”
阿济格气的满脸通红,猛地站起身来了。
“你、你是什么东西,一千万两白银,这不可能。”
郑勋睿面容迅速变得冷酷。
“阿济格,说话注意一些,你是蛮夷,不懂我大汉的礼仪,我不和你一般见识,你若是认为我提出来的要求太高了,尽可以不答应,我启奏朝廷之后,公开处斩阿巴泰,还有那三千多的俘虏,当然了,阿巴泰被斩杀,与你阿济格有着莫大的关系,此次作战,你是主帅,眼睁睁看着副帅被擒获,至少战术安排是错误的,明明有机会赎回阿巴泰,却表现狂妄,我就奇怪了,阿巴泰是你的哥哥吗,你是不是巴不得哥哥早些被处斩啊。”
阿济格气的脸色发白,说不出话来了。
还是范文仲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在下认为郑大人提出的要求太高了一些,一千万两白银,数目太大了。”
郑勋睿看了看范文程,不客气的开口了。
“范文程,我听说你是皇太极身边的红人,出谋划策,攻打我大明京畿和边关之地,以汉人的身份,做到这一步很不错了,不过你要记住,迟早有一天,你会为出卖祖宗付出代价的,你也记住我说的话,或许不要多少年的时间,我就会找到你算账的。”
范文程张口结舌,这是他内心最大的伤疤。
郑勋睿的厉害,阿济格和范文程都领教了。
阿济格是武夫,想不到那么多,这会子脾气也上来了。
“郑勋睿,你不要太过分了,你等着,我率领满八旗的子弟,攻打你大明的京城,我看你嚣张到什么时候。”
郑勋睿微微一笑。
“那好啊,我告诉你阿济格,接下来被生擒的不仅仅是阿巴泰,还有你阿济格,不信你就试试看,我还要告诉你,我大明会慢慢收回辽东诸多失地,让你们后金鞑子永远臣服。”
谈判的气氛迅速僵化了。
这个时候,徐望华开口了。
“阿济格,范文程,大人已经说了条件,是不是答应,就等你们的话语,你们若是不答应,那就不需要谈判了,若是想着继续在我京畿之地劫掠,那就试试看,郑家军早就做好了准备,大人说话历来是算数的。”
范文程记得皇太极的叮嘱,大清国的重点在于朝鲜,为了征服朝鲜,皇太极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不能够因为阿巴泰的事情,耽误了大事,不就是一千万两白银,只要拿下了朝鲜,这些银子都是能够补充起来的。
范文程也顾不得郑勋睿的嘲讽,再次用满语和阿济格交谈。
期间阿济格发怒说了一些话,不过范文仲一直都在耐心的劝说。
阿济格的情绪终于缓和下来了。
“好,我答应你的条件,你说吧,什么时候交换。”
“三日后的辰时在这里交换。”
“哼,在你们的军营里面交换,你以为我是傻子吗。”
“阿济格,我早就告诉过你,我大明是礼仪之邦,说到做到,不会如同你们,背信弃义,这一次的谈判,就是因为你后金鞑子入关劫掠我大明京畿之地,要求谈判也是你们提出来的,若不是皇上有旨意,你以为我会愿意和你在这里谈判,我说过了,三日之后,就在这里交换,其余的话不用多说了。”
阿济格气鼓鼓的看着郑勋睿,想着开口说话,却说不出来什么。
“我还要提醒你们,既然是谈判定下来的事情,那就不要违背,三日之后,你们若是不能够在此交换,那就不要怪我无情了,阿巴泰活不成,三千后金鞑子的俘虏,一样活不成。”
阿济格打了一个冷颤,郑勋睿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毫无感情,这让他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说到做到的。
八月初四,辰时。
阿济格带着五十万两黄金、三百万两白银,以及一百颗夜明珠,前来交换了,被其劫掠的汉人,仅仅带来了一万人。
郑勋睿没有多说,将阿巴泰交给了阿济格,至于说那三千俘虏,郑家军会将他们押解到古北口,阿济格在那里接收。
交换的时候,郑勋睿是暗暗佩服皇太极的,这么多的黄金白银,皇太极居然拿出来了,可以说拿出这么多的钱财,对后金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后金占据的地方,大都属于贫瘠之地,后金所拥有的钱财,绝大部分都是劫掠的。
这一刻,郑勋睿对皇太极的看法,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他将皇太极视作了最大的对手。
第三百零九章寒心
(感谢悠然蚊子、宇宙神龙战士、xintian327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星辰的雄狮、稀奇古怪10086的打赏,拜谢了,谢谢诸多读者大大提出的意见建议。)
谈判的顺利,出乎了朝中大人的预料,黄金白银和夜明珠进入府库的时候,朝中的反对浪潮终于爆发了,眼睁睁看着被俘获的后金鞑子,被皇太极用钱财赎回去,一些人觉得尊严受到了挑衅,认为战斗厮杀变成了交易,甚至有人认为,既然要彰显大明王朝的威严,那就要皇太极俯首称臣,可以将后金鞑子放回去,不要一两银子都行,面子最重要。
弹劾的奏折如同雨片般的呈奏上去了。
而被弹劾的主要人物,就是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使郑勋睿,因为这次谈判是郑勋睿直接负责的,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尽管不少人都明白,这个决定是皇上作出来的,郑勋睿不过是执行皇上的圣旨,但执行也有罪。
如此大的风波,郑勋睿不可能不知道,尽管皇上一直保持沉默。
谈判结束之后,郑勋睿基本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了,他虽然是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使,但这些都是兼职,他以前的主要职务还是陕西巡抚以及五省总督,文震亨已经出任陕西巡抚,至于说五省总督一职,明显就是卢象升了。
也就是说如今的郑勋睿,还在等着朝廷的圣旨,看看下一步他能够出任什么官职。
郑勋睿没有留在京城,他选择到通州,毕竟郑家军几乎都驻扎在这里,这个时候他最想的是回到西安府城去。毕竟有很多的事情还需要交待,他和文震亨之间写过好几份的信了,但有些事情还是当面说的好,再说文曼珊等家人还在西安府城。
回到通州之后,郑勋睿几乎是足不出户,呆在寅宾馆。但消息还是源源不断的传来。
徐望华陪着郑勋睿,至于说郑锦宏等人,都是驻扎在军营的,其他卫所的军队,在后金鞑子撤离之后,都纷纷离开通州,回到各自原来的驻地去了,通州城总算是清静一些了。
徐望华参与了谈判和交易,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谈判,竟然引发了如此大的风波,打败了后金鞑子的郑勋睿,居然遭到众多的弹劾,甚至有人想要将郑勋睿关进大牢之中。
郑勋睿的情绪不好,徐望华也注意到了,几天时间过去,他认真思索了很多问题之后。决定和郑勋睿好好的谈谈,将自身的有些认识说出来。
“大人。朝廷出现这么多弹劾奏折,就连京城和通州,都认为大人卑躬屈膝,属下的确是不服气啊。”
郑勋睿看着徐望华,慢慢开口了。
“徐先生,你认为皇上和后金的皇太极相比。究竟如何。”
徐望华猝不及防,想不到郑勋睿会抛出这样的问题,尽管他内心也想到过皇太极的厉害,可从没有做过对比。
看着徐望华有些惶恐的样子,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徐先生。不是我悲观啊,若是按照如此的情形持续下去,皇上还真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就说这一次的交易,皇太极果断做出了决定,拿出来一千万两白银,他恐怕是想到了很多,要说后金拿出来这么多的银子,可谓是倾尽全力了,皇太极依旧能够做出决定,一方面皇太极认为人心最为重要,此举他笼络了所有人的心,另外一个方面,皇太极也更加稳固了自身的权势,而且皇太极恐怕想到了,我大明朝廷不会安静。”
徐望华点点头,这方面他倒是看到了,现实就是如此。
“大人,属下觉得,您应该给皇上写奏折,禀明其中的厉害关系。”
“奏折我会写的,不过我感觉到寒心,此次的谈判,或者说是交易,从总体上面来说,朝廷是挽回了颜面的,也弥补了损失,这么多的银子,至少能够安抚遭遇到惨痛损失的百姓,作为朝廷来说,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强大自身的实力,如何的彻底消除后金鞑子的威胁,可惜朝廷里面的大人,想不到这个问题,他们以泄私愤为目的,以盲目的民意来逼迫皇上做出错误的决定。”
“大人为什么这么说啊。”
“很简单,我可以料定,这场风波,就是东林党人挑起来的,东林党人对我是恨之入骨,恨不得我马上消失,他们知道我是最大的威胁,所以不遗余力的想要对付我,只要有一点点的机会,都不会放过的,要说我对东林党人,也没有特别大的恶意,可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对他们彻底的失望了,东林党人已经成为朝廷之中的毒瘤,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已经不管不顾大明天下和百姓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郑勋睿站起身来了。
“一方面是皇太极的英明睿智,一方面是东林党人不遗余力的搅乱局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近乎于疯狂,两相对比,大明有什么机会彻底剿灭后金鞑子,不要说剿灭后金鞑子,就连剿灭流寇都是不可能的,若是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大明王朝最终毁在了东林党人的手中,你说如此情况之下,我能够不着急吗。”
徐望华的脸色有些发白,郑勋睿说完之后,他跟着开口了。
“大人说的是,此消彼长之下,悲剧一定会出现的。”
郑勋睿再次看向徐望华,神色变得异常的严峻。
“徐先生,我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要对付后金鞑子、流寇,一方面要迎接来自于东林党人的进攻,而且东林党人是代表朝廷的,也就是说,日后我很有可能与朝廷对着干,可谓是内外交困,若是真的出现这样的局面,你说我有胜算吗。”
徐望华也站起身来了。
“属下觉得,大人有胜算,也许在短时间之内,会遭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大人治理之下的陕西,已经成为北方最为稳定的地方,这是朝中任何大人都没有做到的,也正是因为大人的能力,才引发了东林党人如此的恐慌,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对付大人,属下相信,只要大人动手,东林党人不是对手。”
“谢谢你,不过我暂时不能够对东林党人对手,不是我不想动手,而是时机不合适,东林党人把持了朝政,我要是真的动手,就等同于造反,大明江山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若是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动荡,无法承受啊。”
“大人一片苦心,属下深知,属下誓死效忠大人。”
郑勋睿微微点头。
“徐先生,这些天的时间,我忽然想到一个很难解的问题,那就是东林党人一直都狠狠打压的阉党,要说魏忠贤的某些举措,那是人神共愤的,但有一点我觉得很是奇怪,那就是魏忠贤自始至终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魏忠贤还想方设法的维修了北方某些地方的沟渠,甚至是疏通了黄河,自从东林党人绊倒魏忠贤之后,百姓的负担增加了,这么多年大明各地没有维修过沟渠,黄河几次决堤,给百姓带来了惨痛的灾荒。”
“我也想到了张居正大人,当年张居正同样是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偏偏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出现了难得一遇的振兴迹象。”
“张居正和魏忠贤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增加商贸的赋税,让士大夫和商贾承担了大量的赋税,他们都知道百姓很苦,不能够增加百姓的负担,否则天下就不稳定。”
“反观东林党,他们的做法刚好相反,他们减轻甚至是废除商贸赋税,让士大夫和商贾的财富集聚的增加,而且他们还打着藏富于民的口号,杜绝士大夫和商贾承担赋税,奇怪的是,他们又增加了百姓的赋税,崇祯三年的时候,增加田赋每亩三厘,今年年初增加派银三百万两,两项合计增加赋税一千万两白银,这些都是百姓承担。”
“想到了这里,我不得不怀疑了,东林党人所谓的藏富于民,所谓的朝廷不与民争利,真正的意思,就是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至于说天下的百姓,他们漠不关心。”
徐望华听的连连点头。
“大人说的是,属下也觉得,这些年流寇的肆掠,与东林党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属下倒是觉得,大人可以将这些想法,写成奏折,让皇上知晓。”
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徐望华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大明的读书人,内心还是认定皇上的正统的,所以有些话,他暂时不能够说,只能够将矛头对准东林党人,其实严格说起来,皇上存在的问题是最大的。
至于说奏折,郑勋睿肯定是要写的,面对东林党人疯狂的进攻,他肯定要反击,不会坐以待毙,奏折怎么写,他早就想好了,这份奏折他会亲自动笔写出来。
隐隐的,郑勋睿感觉到,他应该作出来一些变革了,至少在某个地方做出变革,就算是被视作另类也无所谓,若是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某些痼疾,总是依靠着郑家军的骁勇,最终的结局一样是悲惨的。
唯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东西,恐怕才能够真正的让百姓安宁下来,才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和后金鞑子。
第三百一十章调整之前
府库的充盈让户部尚书侯询的日子好过了很多,毕竟不管嘴上怎么说,真正有银子了,一切的事情才好办,皇上奖励给郑勋睿的三百万两白银已经兑现,五十万两黄金,若是在市面上兑换,加之达到六百万两白银,至于是一百颗夜明珠,每一颗价值绝对不止两万两白银的,这东西要是在南方,一颗价值至少是四万两白银。
这意味着,郑勋睿此次的谈判,从后金鞑子手上拿到的,根本不止一千万两白银,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兑换,至少是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后来侯询算是想明白了,原来郑勋睿是不想占朝廷的便宜,既然交易是一千万两白银,那郑家军所得的赏赐,就在这一千万两白银之外,同样是后金鞑子拿出来的。
当然侯询的主要任务,还是有关内阁大臣的事宜,他是很有希望的,至于说是不是能够成为内阁次辅,暂时不要想了,如今呼声最高的是张凤翼,他是比不上的。
朝廷之中突然出现的弹劾浪潮,让侯询感觉到奇怪,毕竟身处其中,作为户部尚书,深知银子的重要性,此次府库的银子,相当于以往三年收入的总和,大明天下的赋税虽然达到三千多万两的白银,可真正能够运抵京城的,每年也就是三百多万两。
所以侯询认为皇上的决策是正确的,也佩服郑勋睿的能力,居然能够借机狠狠的敲诈了后金鞑子,让皇太极乖乖的拿出来了黄金白银。
朝廷之中的弹劾浪潮,侯询没有参与其中,也不去关心这些事情,他做好户部的事情就可以了,敏感时期。其他的事情还是少关心一些。
散朝会叫,看见儿子侯方域在家中,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侯询没有特别在意。
侯方域的能力不错,在读书人之中也有些名气,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成为了复社的领袖之一,这是让侯询高兴的事情,毕竟复社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再说侯方域这次专程到京城来,也是为了他侯询能够进入内阁四下里活动,而且目前效果不错,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活动能力,可以遇见未来的发展也是不错的。
侯询进入书房,侯方域跟着进来了。
“朝宗,有什么事情吗。”
“父亲。孩儿有件事情,想着和父亲商议一下的。”
“哦,有什么事情,坐下说吧。”
“父亲可知晓,这段时间,很多的大人都在弹劾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张凤翼大人,以及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使郑勋睿大人。”
侯询问问皱了皱眉,他是老江湖了。从侯方域的话语之中,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侯方域显然没有注意到侯询的神情。他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或许是因为太年轻了,他忘记了张溥等人的嘱托,忍不住将某些事情说出来了。
“父亲,弹劾张大人和郑大人的浪潮,是天如兄他们挑起来的。孩儿是完全赞同的,张大人和郑大人身为朝廷命官,本应该嫉恶如仇的,为什么和后金鞑子谈判,甚至是交易。此举其实辱没了我大明的尊严,也辱没了读书人的颜面。。。”
侯询的脸色有些阴沉了,他已经想到了这后面的奥妙,如今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朝中很多大人都在猜测谁会进入内阁,谁会成为内阁次辅,张凤翼成为内阁次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也算是众望所归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弹劾的浪潮出现,岂不是想着拉下张凤翼吗,不要说内阁次辅,是不是能够保住内阁辅臣的职位,都是说不清楚的。
有人弹劾张凤翼,能够从中获取到好处的,除开有可能进入内阁的那些大人,还有就是钱士升、吴宗达以及张至发这些内阁阁臣了,毕竟这些人都是有可能成为内阁次辅的。
张溥等人掀起弹劾的浪潮,表面上看是想着算计张凤翼和郑勋睿等人,其实稍微分析,就能够知道,还有其他人从这里面得到好处的。
侯方域还在兴高采烈说话的时候,侯询面色阴沉的开口了。
“不要说了,你对朝廷的大小事务,什么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妄自菲薄,议论朝廷大人,让我怎么说你,你以为弹劾张大人和郑大人,是什么好事情吗。”
听见侯询的语气不对,侯方域脸色有些发白。
“朝宗,朝廷里面的事情很复杂,没有身处其中,根本不知道其中之奥妙,你的确有一些学识,也有不少的朋友,可做任何的事情,都要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