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缴获的粮草和钱财,这倒是要带走的,当然考虑到保定府衙的压力,郑勋睿还是吩咐郑锦宏拨付了一部分的粮草交给保定府衙。
大军仅仅歇息了一夜,就朝着昌平州城的方向而去了。
郑勋睿的奏折,已经派遣专人送到京城去,这个时候他最为担心的是白杆兵和秦良玉,也不知道白杆兵究竟怎么样了,是不是和后金鞑子展开厮杀了,战况究竟如何。
进入北直隶不到十天的时间,郑家军两次大战,剿灭了两万七千多的后金鞑子,近一万的汉军,可以说彻底剿灭了多尔衮派遣出来的两路大军,郑家军的伤亡也不小,最终阵亡的接近四千人,大部分的重伤员,都只能够留在城池里面了,等到这些重伤员身体逐渐恢复之后,郑家军会派遣专人将他们接回淮安去。
两处大的战斗,让郑家军所有将士斗志高昂,恨不得马上投入到下一场的厮杀之中去。
四万多大军从保定出发,前往延庆州城,郑勋睿再次派遣大量的斥候,沿路侦查,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面,几乎看不见什么人烟。
下雪不冷化雪冷,气候变得更加的严寒,李岩等人准备了大量的生姜和番椒,时刻保证所有将士都能够在出发和歇息的时候,喝上热腾腾的姜汤和番椒水。
第五百五十四章交换的决定
尽管郑家军将士士气高涨,但是从将士身体的原因出发,郑勋睿没有同意强行军的计划,包括郑锦宏等人都认为郑家军的毛瑟枪和红夷大炮是绝密的武器,利用这些火器狠狠的去打击后金鞑子,能够取得再一次重大的胜利,因此采取强行军的方式,尽早抵达延庆州城,展开突袭的战术,一定能够得到多尔衮摸不着北。
郑勋睿也想获得再一次重大的胜利,甚至希望能够生擒多尔衮,但想法归想法,实际上是不是能够做到,还是要有准确的判断,杜度麾下有三万后金鞑子,但战斗结束之后,有两千多的后金鞑子不知所终,也许这些后金鞑子能够活下来的不多,但一定有人赶赴到延庆州城,去给多尔衮禀报消息,多尔衮知道情况之后,肯定会做好相应的准备。
计划不如变化,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作战,已经非常顺利,剿灭的后金鞑子和汉军接近四万人了,如此重大的胜利,放到其他朝廷军队的身上,只怕是早就偃旗息鼓欢庆胜利了。
延庆州城距离保定府城四百八十多里地,按照郑勋睿的计划,大军争取在三日之内抵达,应该说三天时间之后,朝廷也知道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作战了。
当然郑勋睿不会听从朝廷的调度,也不会按照朝廷的要求来战斗厮杀,郑家军所有的作战安排,只有他郑勋睿能够拍板和决定。
大军出发之后,行军速度出乎了郑勋睿的预料。原来郑锦宏和杨贺、刘泽清、洪欣涛等人商议之后,决定第一夜在涿州歇息,保定府城距离涿州两百里地。这表明大军的行军速度是很快的。
战马是足够的,剿灭近四万的后金鞑子和汉军,郑家军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和马车,每个将士都是双马,足够保证行军的速度,放眼大明,恐怕也只有郑家军如此的奢华。
卯时出发。中途歇息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吃饭,戌时抵达涿州城。
城内死一般的寂静,看不见一个人。没有任何的生气,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唯有断壁残垣说明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进入城池的将士,在大街上发现了无数冻僵的尸首。
掩埋尸首的事宜。也是悄无声息进行的。气候严寒,土地冻得**的,可郑家军的将士硬是咬着牙,挖出来了十来个大坑,将发现的所有尸首都埋进去了,入土为安,郑家军将士所能够做的也就是这件事情了。
城内几乎找不到完整的房子,郑锦宏等人好不容易在一处大概是士绅的宅院内。找到了几间稍微好一些的屋子,至于说衙门。早就成为了一片的废墟。
郑勋睿倒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这样的情形,他不是第一次见到了,让他始终不明白的是,后金鞑子为何如此的残忍,为什么要赶尽杀绝,难不成后金鞑子真的是铁石心肠吗。
这恐怕是穿越十多年的郑勋睿,唯一难以理解的地方。
天黑下来了,屋里点亮了油灯,郑锦宏等人找来了一些木炭,在屋里生火。
郑勋睿没有顾得上去烤火,他依旧是仔细的看着地图,郑锦宏等人也不会打扰,他们知道这是郑勋睿的习惯,李岩、李攀龙和徐吉匡等人,怎是带着执法营的将士,督促所有人都要喝下去姜汤和番椒水,这东西不好喝,喝下去的当时有些难受。
外面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郑勋睿不是特别在意,郑家军进入到涿州城之后,这里就成为了铁桶,任何人都不要想着有动作。
进来的是文坤和马祥麟。
两人的脸色都是苍白的,所不同的是文坤看上去非常的疲倦,马祥麟却是精神头不对。
文坤尚未开口,郑勋睿就想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人,白杆兵惨败,秦良玉将军被后金鞑子生擒,战斗厮杀在昌平州城不远处展开,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在昌平设伏,伏击了白杆兵。。。”
文坤禀报的时候,屋子里面非常的安静。
郑锦宏等人的脸色也是微微变化,白杆兵有一万多人,想不到遭遇伏击,更想不到主帅秦良玉居然被后金鞑子生擒了,由此可见多尔衮的确不一般,比杜度等人强了太多。
文坤说完之后,马祥麟走上前去,扑通跪在了郑勋睿的面前。
“属下恳请大人救救母亲,属下做牛做马报答大人。”
郑勋睿轻轻叹了一口气,扶起了马祥麟。
“事已至此,马将军不用太着急,总是有办法的。”
郑家军尽管剿灭了近四万的后金鞑子和汉军,可是从损失上面来说,大明还是巨大的,熊文灿麾下的五万前军,算是全军覆没,秦良玉麾下的一万多白杆兵,也是全军覆没,多尔衮和杜度率领后金鞑子和汉军入关的时候,斩杀了三千多的明军,而且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北直隶无数的城池被后金鞑子攻破,老百姓遭受到惨重的损失,这恐怕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恢复的。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的罪责,朝廷应该承担。
“文坤说到的情况,你们都听见了,由此你们应该知道,多尔衮的确是足智多谋,当初文坤出发的时候,我就担心多尔衮得知消息之后,会率领后金鞑子赶赴昌平州,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只能够看白杆兵是不是能够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了。”
“后金鞑子十五万的大军入关劫掠,朝廷在没有弄清楚情况的前提之下,更是在熊文灿大人率领的五万前军几乎全部覆灭的情况之下,要求秦将军率领白杆兵前去增援,难道皇上和内阁不明白,多尔衮早就摆好了阵势,就等着前去增援的大军吗,多尔衮这种围城打援的战术,傻子都应该看的出来。”
“当年的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就是采取的这等战术,重兵包围尚未修建完成的大凌河城,等着朝廷大军前去增援,结果增援的大军损失惨重,大凌河城也因为弹尽粮绝失守,不到十年的时间,难道朝廷就忘记了之前的教训。”
“哼,总是想着自身的安全,想着谁都去护卫京城,护卫朝廷,朝廷里面的那些大人,可曾想过百姓的凄惨,他们调集重兵,护卫的仅仅是京城,洪承畴大人率领的十余万朝廷大军,若不是遭遇到后金鞑子的堵截,怕也是全部集中到京城去了。”
“后金鞑子所过之处,千里无人烟,在朝中某些大人看来,不是多大的事情,只要能够护卫住京城,一切都好了,他们怕死,他们想着军队的保护,他们可以躲在京城里面,难道老百姓不怕死,可老百姓能够躲在什么地方。”
“上行下效,当官的怕死,当兵的谁愿意去送命,这就是京畿之地的卫所军队,他们不敢面对后金鞑子,不敢厮杀,他们本来应该保一方的平安,可是大难来临之际,他们要么投降,要么龟缩在城池里面,要么躲得远远的,没有了一丝的血性,这还算是什么军队。”
。。。
郑勋睿的话语,众人默默的听着,他们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
不过众人没有想到的是,郑勋睿居然公开发这么大的脾气,而且话语所指就是皇上和内阁,以及朝廷之中的某些大人。
夜深了,众人都去歇息了。
郑锦宏留下来了。
“锦宏,我有一个想法,用杜度去交换秦良玉将军,你看是不是可行。”
郑锦宏稍微犹豫了一下。
“少爷,这样做不知道朝廷会怎么看。”
“我明白你的意思,事到如今,已经管不到朝廷是什么想法了,秦良玉将军年纪的了,遭受不了这样的折磨,我们的动作要是慢了,恐怕秦将军难以保全性命,我看就这样决定下来,至于说朝廷里面的那些声音,不管他就是了。”
“少爷若是决定下来,属下就来着手安排。”
“不用过于着急,我所说的动作要快,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当然是尽快的交换,第二方面就是让多尔衮知道郑家军的厉害,我们要打的他们乖乖的撤离北直隶,滚回沈阳去。”
说到这里,郑勋睿站起身来。
“总有一天,我要率领郑家军的将士,打到沈阳去,我要生擒皇太极,要连根拔掉所谓的大清国。”
郑锦宏也去歇息了。
郑勋睿走出了屋子。
地上的积雪已经凝结成冰,气候变得愈发的寒冷,走在雪地上,稍不小心就会摔倒。
洪欣瑜几乎是挨着郑勋睿,宅院里面已经是高度的戒备,到处都有值守的军士。
“洪欣瑜,还记得当年在徐州的事情吗。”
“属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这些日子,我时常想到洪家堡八百壮士,这么多年征战下来,八百壮士阵亡接近百人了,我不喜欢征战厮杀,可总是免不了带领兄弟们厮杀,每一次的战斗,都会有兄弟离开我们,想想那些已经长眠在地下的兄弟,想想总是吃苦的百姓,甚至想到那么多造反的流寇,我总是觉得不安,若是大明王朝足够强大,若是老百姓都有饭吃,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战斗厮杀,怎么会死那么多的人。”
第五百五十五章核查
郑勋睿的奏折,终于送到了京城。
第一个看到奏折的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
第一遍看奏折的时候,杨嗣昌感觉到有些眩晕,接下来再看一遍,内心百感交集,不管怎么说,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之后,短短几天的时间,剿灭了近四万的后金鞑子,生擒后金的安平贝勒杜度和恭顺王孔有德,这样的胜利,足以让还在延庆州城嚣张的多尔衮颤抖。
杨嗣昌也感觉到惭愧,身为兵部尚书,居然不知道后金鞑子已经分兵,大部分的后金鞑子进入到保定府与河间府劫掠,总以为后金鞑子还在围困延庆州城,以为洪承畴率领的十余万大军拖住了后金鞑子。
内阁正在商议如何解决京城危局的事宜,杨嗣昌也是在商议的过程之中,回到兵部看见这份奏折的,因为是郑勋睿的奏折,所以他马上就注意到了。
皇上限定了时间,要求内阁想办法解决京城的危局,先前的争论很是激烈,主要围绕是不是调遣山海关的守军,接到了郑勋睿的奏折,杨嗣昌认为目前不需要争论了。
进入文渊阁,杨嗣昌发现众人的争论还在继续,他举起了手中的奏折。
“兵部刚刚收到的奏折,是郑勋睿大人的奏折,诸位大人不用争论了。”
文渊阁里迅速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杨嗣昌。
奏折首先递给了内阁首辅张至发。
张至发看过奏折之后,有些激动,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诸位大人马上跟着本官到乾清宫。”
张至发说完站起身,朝着外面走去。
众人也纷纷起身,跟在后面,张至发并没有宣布奏折上的内容。这令众人有些奇怪,张凤翼想着询问杨嗣昌,可看看周围的众人,也就没有开口。
一行人很快来到乾清宫,守候在门口的锦衣卫看见诸位内阁大人急匆匆的朝着乾清宫而来,赶忙进入到宫内禀报皇上。
皇上的确在乾清宫。仅仅是王承恩一个人陪着。
郑勋睿的奏折很快到了皇上的手里。
皇上很快看完了奏折,脸上明显表露出轻松的神情,不过并不是特别的高兴。
看完奏折,皇上发现了诸多内阁大臣好奇的眼神,他马上明白了。
“张爱卿,将郑爱卿的奏折内容给诸位大人说说。”
张至发开始解说奏折的内容,其实也简单,就是郑勋睿率领五万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作战,分别在保定府所属的高阳县打败了后金的恭顺王孔有德。剿灭汉军近一万人,生擒孔有德,在保定府城打败了后金的安平贝勒杜度,剿灭后金鞑子两万余人,生擒杜度。
张至发说完之后,乾清宫里面非常安静,众人都被震惊了,有些不敢相信奏折的内容。不过这么大的事情,郑勋睿是不可能乱说的。想想熊文灿率领的五万大军,被后金鞑子打败,几乎是全军覆没,再来看秦良玉率领的一万多白杆兵,同样遭遇后金鞑子的伏击,秦良玉生死不明。白杆兵也是全军覆没。
郑家军的战斗力,可以用妖孽来形容了,不知道这对于皇上和朝廷来说,究竟是不是好事情,当然有了郑家军。后金鞑子不敢继续在北直隶嚣张了,这一点是肯定的。
郑勋睿率领郑家军进入北直隶,有兵部的敕书,倒也是正常的,不过其并未直接到京城来,而是直接到了保定府,两次惊心动魄的厮杀之后,才写来奏折,若是郑勋睿的奏折早些到京城来,皇上也不至于那么担心了。
皇上咳嗽了一下,慢慢开口了。
“张爱卿,你是内阁首辅,此事你看应该如何对待。”
皇上的询问有些奇怪,不是首先说到如何的赏赐郑勋睿和郑家军,而是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这看起来不是很合适,要知道郑家军犹如神兵天降,完全可以凭着一己之力打败后金鞑子,完全解决京城的危局。
张至发稍微犹豫了一下,其实来到乾清宫的路上,他就在紧张思考了,皇上看过奏折之后会询问什么,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考虑过了。
“皇上,臣以为嘉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郑勋睿大人和郑家军,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朝廷可派遣御史,前往核实,一旦核实所有事宜,朝廷的嘉奖随后抵达,同时皇上可下旨,要求郑家军彻底解决延庆州城之危局。”
皇上看了看张至发,不置可否。
“杨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看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杨嗣昌稍稍愣了一下,他认为张至发所言是很有道理的,既然郑勋睿打了大胜仗,那朝廷就应该嘉奖,至少口头上的嘉奖应该是有的,要求郑勋睿解决延庆州城的危局,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皇上还会询问自己,难道有其他的想法吗。
杨嗣昌是最早看到奏折的,也是思考时间最长的,他很快发现了奏折之中的问题,既然擒获了孔有德和杜度,那就应该押解到京城来,这样也能够鼓舞士气,让朝廷安心,更是让百姓能够安心。
“臣以为张大人所言是有道理的,不过臣补充一点,郑大人应该将杜度和孔有德押解到京城来。”
张凤翼看了看张至发和杨嗣昌,没有开口。
钱士升和侯询等人更是低下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按照张爱卿和杨爱卿的建议办理,朕看就让兵部侍郎陈新甲代表朝廷去核实情况,同时一并将杜度和孔有德等人押解到京城来。”
“这奖励的事宜,内阁商议之后,奏报上来吧。”
离开乾清宫,张凤翼再也忍不住了,将杨嗣昌拉到了一边。
“杨大人,郑大人的奏折究竟是什么时候到的。”
“下官刚刚到兵部去,就看见了这封奏折,的确是刚刚到的。”
“唉,这个郑大人,既然率领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作战了,为什么不奏报一下啊,看看皇上这些日子多担心啊。”
“大人,下官倒是觉得,郑大人做的是对的,若是郑大人首先到京城来了,郑家军的行踪肯定就暴露了,到时候后金鞑子有所准备了,这战就不好打了,郑大人能够在短短的三天时间之内,剿灭近四万的后金鞑子和汉军,就是出其不意。”
“也是,看看秦将军。。。”
张凤翼是不自觉说出来的,但他很快感觉到了不妥,马上闭嘴了,同时看了看四周,害怕有人听见了。
杨嗣昌来到兵部之后,马上找到了陈新甲。
其实陈新甲先前在文渊阁参与讨论,只不过张至发带着内阁大臣前往乾清宫去了,他是没有资格跟着去的,只能够回到兵部,这个时候杨嗣昌找他,肯定是有事情的。
陈新甲进屋之后,发现杨嗣昌的神色明显有些轻松,完全不是前些日子愁眉苦脸的样子。
“陈大人,皇上有旨。”
陈新甲连忙跪下接旨。
“敕令兵部左侍郎陈新甲为御史,前往保定府、涿州和昌平州等地,核查郑家军作战事宜,将核查的情况如实禀报皇上。”
接旨之后,陈新甲一头雾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杨嗣昌简单的介绍了郑家军取得的战绩,陈新甲听的瞠目结舌。
“大人,下官想不到,郑家军如此的骁勇,可下官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核查啊。”
“郑大人奏折之中说过了,他不会在保定府城停留,会率领郑家军前往延庆州城作战,奏折送到京城要耽误时间,如此计算,郑大人肯定离开了保定府城,率领郑家军出发了,前往延庆州城的道路只有一条,从保定府出发,经过涿州、良乡,绕过京城,前往昌平府,本官也不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点,不过本官建议你到昌平州城去等候。”
陈新甲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前日白杆兵在昌平州城遭遇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此刻他要前往昌平州城,若是后金鞑子依旧驻守在州城,他去岂不是找死。
“陈大人,你前往昌平州城的路上,可以时刻注意周遭的情况,多打探一下,只要小心一些,不会有多大的问题,本官会要求锦衣卫派遣军士护送你的。”
张凤翼来到兵部,杨嗣昌正在等候,他知道先前张凤翼的话尚未说完,肯定还有话说。
果然,张凤翼进屋之后,掩上了门。
“杨大人,本官总觉得不对啊,郑大人既然生擒了杜度和孔有德,为何没有马上押解到京城来,奏折里面也没有提及,郑家军从保定府前往延庆州城作战,也是要经过京城的,顺便将两人押解到京城,岂不是好事。”
杨嗣昌马上开口了。
“刚刚下官也在思索这件事情,看来郑大人是要争取时间,下官看郑家军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也就是郑大人把握住了时间和机会,大人刚刚说到的白杆兵,下官也想过了,这京城里面如此之复杂,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后金鞑子的事宜,朝廷里面有什么事情,不出一个时辰的时间,到处都传开了,白杆兵的事情,谁敢保证没有传出去消息呢。”
第五百五十六章改变部署
打败白杆兵、生擒秦良玉之后,多尔衮开始雄心勃勃的实施全部的作战部署,他已经派遣军士给保定的杜度送去信函,要求杜度抽调三万八旗军军士,火速赶赴延庆州城。
白杆兵被剿灭的消息,肯定是无法保密的,根据尚可喜禀报的情况,延庆州城内的明军不断的派出斥候,意图与外界取得联系,耿仲明率领的仅仅三万汉军,若是这个消息泄漏出去了,造成的后果是多尔衮不愿意看见的。
故而多尔衮在给杜度写去信函之后,率领大军火速回到延庆州城,一旦杜度抽调的三万满八旗军士到来,他就可以率领四万军士实施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围攻大明京城了。
郑家军行军的速度很快,第一日行军两百里,从保定府城赶到了涿州城,翌日一大早,大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这一日他们的目的地是昌平州城,抵达昌平州城,大军将做一定的调整部署,迎接即将到来的再一次战斗厮杀。
苏从金带着几名斥候,还押解了几个后金鞑子,急匆匆赶过来。
负责斥候营事宜的王小二,尚未回来,暂时由苏从金负责斥候营的一切事宜。
“大人,斥候营发现了十来个后金鞑子,大摇大摆在官道上疾驰,斥候包围他们,斩杀了其中的七人,生擒四人,后金鞑子无一人逃脱,这是属下从后金鞑子身上搜出来的信函。”
郑勋睿拿过信函,撕开之后有些发愣。
里面全部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文字,郑勋睿稍微思索就明白了,这是用满文写下的文书,看样子内容非常关键。
大清国其实早就开始学习儒家文化,就算是满人权贵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用汉文,用满文写信的时候很少,据说满文非常难学,而且也不好写,可一旦文书用满文写出来,那就表示非常的重要。至少不想让汉人知晓其中的内容。
满文难不住郑勋睿,他迅速找来洪欣涛。
洪欣涛在陕西大规模的招募军士,其招募的军士之中,很多来自于关外的蒙古部落,这些部落之中也有从辽东过来的满人,但人数极少,这些满人加入到郑家军之中,留起了头发,从外表上看与汉人没有多大的区别。
这也是郑勋睿当初专门提出来的要求。郑家军必须要海纳百川,招募方方面面的军士。
郑家军之中的四名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