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郑勋睿当初专门提出来的要求。郑家军必须要海纳百川,招募方方面面的军士。

郑家军之中的四名满人,被找来了,他们开始翻译文书,李攀龙则在一边详细记录。

一刻钟之后,文书全部翻译出来了。

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郑锦宏则发布了命令,大军暂缓出发。等候命令。

参将以上的军官,再次集中到尚未撤除的中军帐。

“文坤。给大家念一念文书的内容。”

文坤很快念完了文书的内容。

稍稍沉默之后,郑锦宏首先开口了。

“这个多尔衮的心很大啊,居然做出了这样的部署,想着通过十五万的后金鞑子,就彻底撼动关宁锦防线,其心可诛。”

郑勋睿的神色变得严肃。

“多尔衮的作战安排。你们都听见了,我早就告诫过诸位,这个多尔衮不简单,身为后金的睿亲王,十六岁就参与征伐厮杀。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多尔衮立下了大功劳,后金的皇太极最先册封的四位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以及睿亲王多尔衮,每个人都不简单,每个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崇祯九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打败了豫亲王多铎,其实多铎最开始也只是被册封为郡王。”

“多尔衮的这盘棋下的很大,我相信多尔衮率领十五万后金鞑子和汉军入关劫掠的时候,绝不会想到如此的部署,他们仅仅是想着能够在北直隶或者其他地方肆掠一番,抢劫更多的钱粮以及人口,可随着战斗厮杀的推进,多尔衮发现了战机。”

“北直隶朝廷大军孱弱,熊文灿大人率领的大军被打败,秦良玉将军率领的白杆兵也被歼灭,这让多尔衮下定了决心。”

“你们要知道,多尔衮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是很不简单的,满八旗自打成立以来,就没有军饷,他们的军饷来源,与我大明卫所军队有些相似,满八旗的军士,战时为兵,平日里也要劳作,只是这些年满八旗愈发的壮大,其军士才不需要继续劳作,而军士来源的最为重要的一块,就是依靠战斗厮杀劫掠,崇祯三年和九年,后金鞑子两次入关劫掠,这期间更是征服蒙古诸多部落,入侵朝鲜,其劫掠的财富不计其数。”

“满八旗军士征伐,第一个目标就是钱财,崇祯三年和九年的入关劫掠,这都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我们可以说他们胸无大志,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后金鞑子入关劫掠,为什么会如此的残暴,不放过任何一个寻常的百姓,现在隐隐有些明白了,这里面恐怕不能仅用残暴来解释。”

“这一次的情况发生变化了,多尔衮不再专门注重钱财的劫掠,而是想到了战略部署,这是从大局出发的战略部署,一旦关宁锦防线出现危险,依照八旗军和蒙古左右营的战斗力,可以想象北直隶和京城将要遭遇到什么样的情形,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郑家军将士全部压上去,也将是顾此失彼的局面。”

“好在我们已经彻底剿灭了杜度和孔有德率领的两路大军,多尔衮的这个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不过多尔衮率领入关的后金鞑子、蒙古左右营和汉军一共是十五万人,我们仅仅打垮了其中的四万人,多尔衮麾下尚有十一万人,郑家军只有四万多将士了,想着彻底打败多尔衮,可能性不大,郑家军也无法承担如此重大的伤亡。”

“既然多尔衮做出了这样的安排部署,那么我们的作战部署,也做出相应的调整。”

“延庆州城外有四万后金鞑子和三万汉军,总人数是七万人,凭着这七万人,想要拿下延庆州城,可能性同样不大,多尔衮也不会冒险,可我们若是前去攻打这七万人,难度也是不小的,从兵力部署上面来说,后金鞑子占据了优势,加之多尔衮足智多谋,郑家军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作战的胜利。”

“我最为担心的还是郑家军遭遇到前后夹击,假设郑家军进攻延庆州城的后金鞑子,图赖和耿仲明率领的四万人从背后进攻,那么郑家军将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而且延庆、昌平一带几乎都是平原,一旦厮杀展开,那都是残酷的、硬碰硬的。”

说到这里,郑勋睿的手指向了河间府的方向。

“图赖和耿仲明率领的四万后金鞑子和汉军,正在河间府一带劫掠,我们掉头朝着河间府的方向而去,狠狠的打击图赖和耿仲明,以四万多的郑家军将士对阵四万的后金鞑子和汉军,这样作战的把握性就大了很多。”

“多尔衮并非真心的想着进攻延庆州城,只不过是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现如今更是想着撼动关宁锦防线,他麾下的七万大军,驻守延庆州城,吃喝拉撒总是要粮草的,杜度和图赖等人率领大军出来劫掠,也负责给多尔衮提供粮草,我们已经打垮了杜度和孔有德,接下来打垮图赖和耿仲明,我看多尔衮到什么地方去筹集粮草,他想着效仿当年的大凌河之战,以优势兵力围困延庆州城,趁势剿灭增援的朝廷大军,想的倒是美好。”

“你们都要记住,我们打垮了图赖和耿仲明,就预示着多尔衮彻底垮掉。”

“郑锦宏,派出斥候,昼夜兼程,通知王小二归队,河间府方向侦查的气候,从即刻开始,提供详细的情报,文坤、李岩、李攀龙、徐吉匡,你们协助郑锦宏,马上制定出来详细的行军计划,大军不要耽误时间,即刻出发,朝着固安方向行军。”

众人迅速去部署,失魂落魄的马祥麟没有离开,他一直记挂母亲秦良玉。

郑勋睿拍了拍马祥麟的肩膀。

“马将军,我知道你担忧母亲秦将军,这件事情我已经做出了安排,原来是准备用杜度去交换秦将军的,这个安排不会出现变化,只不过此事让朝廷去和多尔衮交涉,你代表郑家军,押解杜度和孔有德等人前往京城,我会给内阁首辅张至发大人、内阁次辅张凤翼大人,以及内阁大臣杨一鹏和杨嗣昌写去信函的,这交换的事宜,由你亲自负责。”

马祥麟抱拳对着郑勋睿行礼。

“属下感谢大人厚爱,属下此番去京城,完成任务之后,迅速归队。”

“不用那么着急,见到母亲之后,带我问好,多尔衮是不会伤害秦将军的,想必他还想着做出来一些文章的,我个人的意见,用杜度去交换秦将军,若是多尔衮提出要求,那就加上孔有德,总之必须要换回秦将军。”

令郑勋睿想不到的是,马祥麟开口了。

“大人,属下赞同用杜度去交换母亲,但决不能够放过孔有德,孔有德身为汉人,投降后金鞑子,转过身残杀同胞,死有余辜,若是多尔衮提出这样的要求,属下绝不答应,想必母亲也不会答应的。”

第五百五十七章劳逸结合

郑家军改变了行军的路线,朝着固安方向而去,郑勋睿当然不知道朝廷做出的安排,更不可能知道朝廷已经派遣陈新甲来核实郑家军取得的战绩,其实就算是他知道了,也不会理睬朝廷做出的决定,战机瞬息万变,郑家军必须把握住一切的机会,果断的采取措施,才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若是按照朝廷僵化的思维去作战,白杆兵的教训就在眼前。

郑家军的行军路线,说起来和图赖进入河间府的路线是差不多的,经过固安、永清、霸州和大城等地,进入河间府,郑家军的速度必须要快,说不定行军的过程之中,图赖和耿仲明已经知道杜度和孔有德被打败,迅速改变作战的计划。

斥候早就盯住了图赖等人率领的大军,一个有利的因素是,图赖原先采取的是统兵作战的方式,如今改变了部署,将四万人分为了三路,分为了三个不同的方向作战,这就导致各路大军之间的距离拉的很大,想要在短时间之内集中起来,需要消耗时间,也就是说,就算是图赖知晓杜度和孔有德被打败,想要迅速集结大军、改变作战计划,也没有那么简单。

从这个方面来说,郑家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河间府,在图赖尚来不及召拢三路大军的时候展开攻击,这样就能够让图赖顾此失彼,郑家军也能够剿灭更多的后金鞑子和汉军。

郑家军卯时出发,一路全部都是急行军的方式,戌时的时候,骑兵营和神机营已经抵达大城,整整三百二十里地,稍稍落后一些的炮兵营。也可以保证子时的时候抵达大城。

大军歇息下来,郑勋睿皱着眉头,他很久没有感受到腰酸背痛的滋味了,这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尽管他骑乘的是汗血宝马,速度可谓是最快的。而且两匹汗血宝马交换骑乘,也保证了行军的速度,但如此的强行军,是很多年没有过的。

节约时间是一个方面,可若总是如此的急行军,将大军拖垮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两天时间,郑家军绕了一个大圈子,行军五百多里地。其实从保定府城往高阳方面行军,直接进入河间府,距离要近很多的。

强行军的态势必须要调整,继续这样下去,铁打的人也承受不住。

郑锦宏等人查看了宿营的情况之后,来到郑勋睿的帐篷,也是一脸的疲惫。

“我看明日歇息半天的时间,郑家军的行踪已经不可能保密了。后面的战斗,不要想着什么伏击之类的作战。好几天的时间过去,图赖和耿仲明等人,应该是知晓杜度和孔有德被郑家军打败,他们会做出相应的部署,今夜斥候会禀报消息,不管图赖和耿仲明做出什么样的调整。郑家军的将士都需要好好的歇息一下,养足体力。”

“路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道路也变得泥泞难行,我们若是继续保持如此强行军的速度,怕是成为强弩之末。那样就算是遇见了后金鞑子和汉军,也难以完成作战任务。”

郑锦宏等人都是点头,两天行军五百多里地,将士的确是累坏了,一些将士宿营开始的时候,甚至等不及用热水擦拭身体和泡脚,倒头便呼呼入睡了,还是诸多的守备、把总和队正负责,一一叫醒睡下的将士,必须用热水擦洗身体和泡脚。

更加苦不堪言的是炮兵营,尽管郑锦宏为炮兵营配备了大量的战马,用战马来运送红夷大炮和弗朗机等等,可谓是奢侈至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红夷大炮太重了,人力不可能运输,战马也不能够脱力去运送,故而往往是行军一段路之后,将士就要给战马未燕麦、黄豆和清水,这样速度自然就下来了,一天行军两百里地还好说,三百多里地就很困难了。

郑勋睿做出的这个决定,大家都是赞同的,歇息半天的时间,好好调整一下,而且众人还要分析斥候侦查到的情报,看看大军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战斗部署。

翌日一大早,郑勋睿醒来之后,走出了中军帐。

昨夜斥候营并未来禀报情报,这也在郑勋睿的预料之中,郑家军作战计划的变化,也是非常突然的,仅仅一天的时间,斥候营的将士也需要调整,再说郑家军进入到河间府作战,斥候需要侦查到相对精确的情报,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冒险去侦查,这和以前侦查到大致情形有着很大的不同。

绝大部分的将士都还在歇息,他们可以一直睡到辰时,按照行军计划,今日午时大军才会集中出发,而消除疲劳的方式,最好就是睡觉了。

郑锦宏等人已经起身,等候在中军帐的外面,他们本来以为郑勋睿也要好好歇息一下的,想不到卯时刚过,郑勋睿也起身了。

就在众人准备到营地去看看的时候,斥候前来禀报情报了。

依旧是苏从金带着几名斥候前来。

郑勋睿转身进入到中军帐,郑锦宏等人也跟着进入到中军帐。

斥候开始禀报图赖和耿仲明率领的后金鞑子和汉军的情况。

图赖的确将四万大军分为了三路,在占领了河间府城之后,一万后金鞑子朝着东北面进发,负责进攻沧州、兴济、青县、静海等地,耿仲明率领的一万汉军负责进攻河间府城周遭的献县、交河、肃宁、任丘等地,另外的两万后金鞑子,有图赖亲自率领,朝着东南方向进军,负责进攻南皮、东光、景州、吴桥、宁津、故城、盐山和庆云等地。

斥候禀报的过程之中,郑勋睿不断在地图上面做出标记。

一个红色的圆圈出现在地图上面,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郑勋睿重点标注出来了景州和吴桥等地方。

斥候禀报完毕之后,郑勋睿马上开口了。

“斥候侦查到的情况,你们都听见了,图赖亲自率领两万后金鞑子,朝着南方进攻,看样子这个图赖,心思也不一般啊。”

“图赖集结重兵进攻景州和吴桥等地,大家可以看看,从吴桥方向继续朝着南面进攻,就进入到山东的境内,图赖能够顺利的拿下河间府诸多的府州县城池,其野心会越来越大,进而朝着山东的方向进军,我看图赖做出的也是这样的安排。”

“刚刚斥候禀报的情况,基本是准确的,耿仲明麾下的汉军集中在河间府城的周遭,另外一路的后金鞑子进攻沧州等地,图赖率领的两万后金鞑子,得陇望蜀,盯住了山东。”

“图赖这样的安排,对于我们郑家军来说是有利的,从地理位置上面来看,河间府城为中心地带,这里便于与进攻保定府的杜度取得联系,距离也最近,想必这联系和禀报的事宜,图赖是交给了耿仲明,也就是说,耿仲明即或是知晓杜度和孔有德被我们打败了,也要耗费时间去通知图赖和另一路的大军,这一来一往会耽误很多的时间。”

“刚刚我在地图上面画出了这么多的符号,就一直在思考,若是图赖得到了杜度和孔有德被打败的情报,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认真想想,无非有三种选择,其一是继续朝着山东等方向进军,其二是率领大军迅速进入保定府驰援杜度和孔有德,其三是率领大军迅速返回延庆州城,与多尔衮会和。”

“第一种选择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图赖可不是傻瓜,明知杜度和孔有德被打败,还会去冒险,第二种选择有极小的可能,但依照常理来判断,图赖也不会如此选择,那么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性就最大了。”

“我认为图赖会做出第三种的选择,也就是率领四万大军朝着延庆州城的方向前进,与多尔衮会和,与多尔衮会和是最安全的做法。”

“至于说行军的路线,大家注意青县这个地方。”

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地图上面,此刻大家才发现,原来在吴桥和景州意外,青县也被郑勋睿用红笔特别勾画出来了。

“清县是距离图赖、耿仲明和另外一路后金鞑子最近的地方,后金鞑子在青县集中,就能够迅速的离开河间府,进入到顺天府,接着一路的急行军赶赴延庆州城。”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青县,我们要出其不意的占领青县,在这里等候后金鞑子和汉军的到来。”

“大城距离青县只有八十里地,距离不远,我们大可做好一切的准备,牢牢的占据青县。”

郑勋睿的手指指向了地图上面青县的位置。

“若是我预料不错,最先抵达青县的应该是耿仲明及其麾下的汉军,其次是静海方向的一万后金鞑子,最后才会是图赖及其麾下的两万后金鞑子。”

“图赖作战很是谨慎,当初就是率领四万大军进攻河间府府州县城池的,只是在杜度的要求之下才分兵,就算是分兵,自身也是率领两万后金鞑子进攻城池,若是得知杜度和孔有德被打败,图赖会更加的谨慎,要求大军集中大一处地方,整体行军。”

“郑家军将士午时出发,今日之内必须拿下青县,目前的作战部署如此安排,斥候进一步去侦查。”

第五百五十八章急转直下

更加坚定战略部署之后,多尔衮开始了准备,他最为担心的还是粮草的问题,十五万大军作战,需要太多的粮草,根据他的作战部署,六万大军围困延庆州城,四万大军佯攻大明京城,五万大军横扫北直隶,这样算起来,真正能够筹集粮草的就是杜度率领的五万大军,而且其中还有两万的汉军,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满八旗军士作战,因为移动速度快,因为几乎都是骑兵,故而没有大量携带粮草的习惯,都是打到什么地方,就地筹集粮草。

如今看来大军的粮草尚无什么问题,杜度前不久还专门运送了一批的粮草,可多尔衮必须要未雨绸缪,要求杜度和图赖劫掠更加多的粮草,这样做可能要杜度等人放弃一部分的利益,那就是不要想着总是劫掠钱财和人口,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到粮草方面。

多尔衮给杜度写去的信函之中,已经详细告知了作战的思路,并且要求杜度尽量多的筹集粮草,以备大军的需要,信函是用满文写的,这表明了任务的重要,相信杜度看见信函之后,一定会遵照执行的。

回到延庆州城,情况没有丝毫的变化,尚可喜认真执行了多尔衮的命令,每日里都是派遣汉军不断巡逻,每个营房里面的军士多次进进出出,驻守在城内的明军的确被迷惑了,没有任何的行动。

多尔衮很是满意,接着询问尚可喜,是否收到了来自于保定与河间的文书,尚可喜摇头说没有任何的文书,甚至没有口信。

这让多尔衮感觉到奇怪了,保定府城距离延庆州城不过五百余里地。已经好些天的时间过去了,按说杜度应该有文书送来了,最不济也应该有口信带过来,当然也有可能是杜度作战异常的顺利,忙于去劫掠钱财和粮草,以至于忘记应该要及时禀报情况了。

多尔衮计算了时间。他在昌平州城的时候,派遣斥候给杜度送去信函,斥候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最多两天之内就会有消息,杜度见到了文书,不可能没有行动,而且一定会回信,让斥候迅速带回来。

两天时间过去,依旧没有丝毫的音讯。这让多尔衮有些着急了。

他感觉到了不对,前后的时间计算下来,已经有五天的时间,杜度没有任何的音讯,这不正常,尽管分兵作战之后,杜度是单独指挥作战的,多尔衮不会干涉杜度的作战指挥。但禀报战情是杜度的职责,身为大清国的安平贝勒。杜度应该明白其中道理。

一丝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难道说杜度遇见什么麻烦了,按理说应该不会的,北直隶一带的明军,几乎都集中在京城和延庆州城两个地方,其他地方也就是少量的一些明军。没有丝毫的战斗力,前来增援的白杆兵,已经被他打败,主帅秦良玉都被生擒了。

但事实摆在眼前,杜度就是没有任何的音讯。就连派出去的斥候,也没有回来。

作为大清国的睿亲王,多尔衮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敏感的察觉到,可能出问题了,至于说出现了什么问题,多尔衮不敢多想。

就在多尔衮准备派遣大量斥候前往保定府的时候,令他惊恐的事情出现了。

两百多八旗军士回来了,这些军士是跟随杜度出去作战的镶白旗的军士,他们的状况非常惨,衣服破烂的如乞丐,脸上也是菜色加上惊恐的神情,看不见一丝的血色。

多尔衮马上询问这些军士,一个令他恐惧的事实摆在了面前。

杜度和孔有德率领的第一路和第二路大军,遭遇到郑家军的伏击,两路大军全军覆没,孔有德和杜度被生擒,这些军士拼死逃出来,不知道方向,不敢走官道,害怕再次遇见郑家军将士,七百多人的队伍,最终只有两百多人回到了延庆州城。

多尔衮险些晕厥过去,杜度和孔有德率领的是四万大军,如今回来的只有两百多人,军士说到的郑家军,是皇太极最为忧心的明军,他们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难道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他们又是什么时候进入北直隶的,能够如此干净利落的打败了杜度和孔有德,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杜度被打败已经是四天之前的事情,按照常理分析,郑家军应该是前往延庆州城,与他多尔衮厮杀的。

多尔衮的脸色变得阴沉,心情也开始烦躁了,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充斥在他的脑海。

两百多军士吃饱喝足之后,没有能够安生下来,更多的询问开始了。

这些军士或许没有想到,劫后余生的他们,没有得到完全的信任,因为他们禀报的消息太过于令人震惊,没有谁会轻易得的想象,短短几天时间之内,四万大军就被彻底歼灭。

多尔衮正在暴跳如雷的时候,斥候来禀报,大明朝廷派遣的使者来了。

多尔衮更加的吃惊,他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大明朝廷为什么会派遣使者前来,是准备商议什么事情,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遭遇到稀奇的事情太多了,多尔衮强自镇定。

代表大明朝廷与多尔衮谈判的人就是马祥麟。

马祥麟押解杜度和孔有德等人抵达京城,立即有人将郑勋睿写的信函分别交给了张至发、张凤翼、杨一鹏和杨嗣昌,对于郑勋睿在信函之中提出来的要求,众人都是同意的,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乾清宫,将此事禀报给皇上,皇上也没有过多思索,同意用杜度以及两名满八旗的甲喇章京交换秦良玉将军。

也是这个时候,保定府衙派遣的军士,将一千余后金鞑子的俘虏,押解到京城来了,当初郑勋睿交给保定府城的俘虏是两千多人,结果守卫的军士没有注意,一些逃难到保定府城的老百姓,得知寅宾馆的附近押解了大量后金鞑子的俘虏之后,冲破了军士的阻挠,痛打后金鞑子,本就遭受冻饿和欺凌的后金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