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岩点点头,直接开口了。

“你是周府的管家,本官到府上来,就是为了征收赋税的事宜,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通告,想必管家也看见了,本官派遣了官吏专程到府上来征收,因为诸多的原因,未能如愿,周府共有耕地一千一百零四顷,按照要求应该缴纳赋税五万五千二百两银子,考虑到苏州今年遭遇到洪灾,故而每亩耕地免去两钱银子的赋税,周府共需要缴纳赋税三万三千一百二十两白银。”

管家的脸色发白,身体再次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如何的回答,他在门口已经看见了,跟随知府大人前来的人不少,这些人气势不一般,看上去就不是等闲之辈。

“这个,知府大人,不是小的不愿意缴纳赋税,只是小的只是府上的管家,这么大的事情,小的不能够做主,还有禀报老爷和少爷之后,才能够定夺的。”

李岩脸上的笑容迅速消失。

“管家如此说,本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管家还要专程到京城去禀报,之后才能够定夺。”

“大人说的是,小的就是准备到京城去专程禀报老爷的。”

“哦,原来如此,看样子半月之前,本官派遣官吏专程到周府来征收赋税,管家敢情是不知道吗。”

“这、府里的事情繁杂,小的一时间走不开,故而耽误时间了,既然大人到府上来了,小的将府里的事情处理一下,明日就出发到京城去,专程去禀报老爷。”

李岩看着管家,脸色阴沉的开口了。

“如此糊弄本官,你这个管家口气好大,南京六部和都察院决定官绅一体纳粮事宜,是南直隶最大的事宜,不要说周府,就连寻常的人家都知晓了,如此大的事情,你身为周府的管家,居然不关心,周府要你这样的管家有什么用,岂不是存心给嘉定伯脸上抹黑吗,本官看你这个管家也不用做了,来人,将管家带到府衙去,本官要好好问问。”

管家的脸色也变化了。

“小的尊敬知府大人,想不到知府大人如此说话,既然如此,小的也就不客气了,这里是周府,皇上钦赐的葑门,任何人敢于在这里动手,就等同于造反。。。”

管家尚未说完,李岩脸上就露出了讥笑的神情。

“呵呵,了不起啊,一个小小的管家,就敢于污蔑皇上,难怪你周府敢于抗拒官绅一体纳粮的决定,原来是背后有着依仗啊,还是依仗皇上,本官倒要看看了,在这里动手是不是造反,究竟是谁敢造反,你违背南京六部和都察院之敕令,公开的抗拒,且准备动手,就是真正的造反。”

李岩说完,挥挥手。

早就守候在外面的郑家军将士迅速冲进了府邸里面。

管家带着的护院也守候在前院,看见情形不对,马上朝着前面冲过来。

可惜这些护院哪里是郑家军将士的对手,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十几个护院就被全部打倒在地,其中两个反抗特别激烈的护院,被郑家军将士毫不留情的斩杀。

管家看见这一幕,险些晕厥过去。

“管家,本官给你两个选择,其一是马上缴纳赋税,本官就当今日的事情没有发生,这些动手的护院全部押解到府衙去,对抗官府之责任在他们身上,其二是本官得到南京兵部尚书、右都御史郑大人之授权,命令郑家军将士以造反之罪名查抄周府。。。”

李岩尚未说完,管家脸色灰败的开口了。

“小的马上缴纳赋税,马上缴纳赋税。。。”

第六百七十九章自找无趣

周府的事情迅速传开,苏州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很快推开,要知道苏州的士大夫阶层,都是非常聪明和实际的,他们很清楚硬抗没有好果子吃,看看人家周府,嘉定伯周奎还不知捏着鼻子缴纳了赋税,而且郑家军将士还在周府直接动手了,这要换做其他人,结局怕是更加的悲惨,更何况郑勋睿提出的官绅一体纳粮,是结合大明实际情况的,专门提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在这样的口号之下,谁敢站出来公开反对,岂不是自找无趣。

不过诸多的士大夫眼睛也是盯着周府的,他们知道周奎的本性,周奎是一毛不拔的典型,其吝啬的本性,在苏州是很出名的,在京城同样有着不菲的名气,一下子拿出来了三万多两白银,这岂不是要了周奎的命,周奎若是没有任何的反击,那才是怪事了。

所以这些士大夫很爽快的拿出来银子缴纳赋税,按照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要求来办事,只不过他们内心都憋着一口气,等着嘉定伯周奎的强烈反击,一旦苏州亦或南直隶的局面出现变化,郑勋睿处于劣势,这些士大夫就要站出来呐喊了,他们相信皇上一定会有所动作的,朝中的大人也不会甘愿接受摆布,更何况苏州还有内阁首辅周延儒、内阁大臣钱士升以及礼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刘宗周这样的高官,若是这些人全部都出面来反对,怕是郑勋睿也不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推进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了。

周奎的确气的要发狂,缴纳了三万多两白银的赋税,差点让他气晕。

郑勋睿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于在苏州的葑门动手。这岂不是直接打皇上的脸面,不服气的周奎,绝不能够忍受。

进入到皇宫,见到了女儿皇后娘娘,周奎按照礼仪规规矩矩行礼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倾诉了。

“南京户部尚书郑勋睿大人目中无人。竟然敢在苏州葑门动手,这岂不是造反吗。。。”

周奎开始了详细的诉说,他还是很聪明的,首先就给郑勋睿套上了谋反的帽子,接着才开始诉说发生在南直隶的事情。

周皇后是从来不参与政事的,对于南直隶发生的事情,自然是不会知晓的,不过在得知郑家军居然敢在周府动手的消息,也是非常气愤的。不管怎么说,周府在苏州的地位都是不一般的,不看僧面看佛面,郑勋睿必须要有所收敛,如此毫无顾忌的动手,岂不是不将周家放在眼里,不将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更是不将皇上放在眼里。

周奎注意到女儿态度的变化。暗自欣喜,他这个女儿周皇后。脾气是非常温和的,从来不喜欢争权夺利,而且自身也很注意形象,因为如此,故而将后宫治理的很好,就算是得到皇上宠幸的田贵妃。在皇后的面前也不敢嚣张。

能够让女儿动怒,那就有扳倒郑勋睿的希望。

这也不怪周奎想的简单,其实朝廷里面的局势他根本就不知道,被册封为嘉定伯,且在兵马司供职。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到朝政之中,他的本事皇上也是知道的,加之郑勋睿的强势以及皇上的忌惮等等事宜,都是朝廷之中的绝密,外人根本不可能知晓。

周奎说完之后,皇后终于开口了。

“本宫也不知道南直隶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郑大人是南京兵部尚书,在南直隶所做的事情,本宫是不能够干涉的,不过牵涉到周府了,本宫是万万没有想到的,父亲暂且回去,本宫想办法过问一番,可父亲切记,苏州府邸之中的人不可轻举妄动,不可将事情闹大了。”

“皇后娘娘放心,苏州那边,我已经嘱托管家了,不要有任何的动作。”

带着莫大的满足,周奎离开了皇宫,他已经达到了目的,接下来就是等候消息了,当然他脑子里想到的主要还是银子,足足三万多两银子,就这样拿出去了,那等于是要命,不管皇上如何的处理,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回来这三万多两银子。

散朝之后,朱由检回到了后宫,看见皇后娘娘正在等候,他有些奇怪,这样的情形好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皇后生性恬淡,他回到后宫,一般都是到田贵妃那里去,皇后也没有什么意见,今日在后宫等候,且没有吩咐太监前来禀报,是有什么事情吗。

果然,看见皇上,周皇后走上前去行礼了。

“臣妾拜见皇上。”

“皇后不必多礼了,在此等候,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周皇后露出了委屈的神色,掏出了手帕擦了一下眼角。

朱由检更加的吃惊了,要说在后宫之中,还没有谁敢冒犯皇后的尊严,就算是田贵妃也不敢那样做,当然田贵妃有和皇后较劲的意思,但这些苗头都被皇后巧妙的化解了,田贵妃也变得老实多了,朱由检也不想后宫出现太多勾心斗角的事宜,他每日在朝廷上忙的是昏天黑地的,回到后宫要是还面临诸多的矛盾,岂不是更加的心烦。

“皇上,臣妾的父亲今日入宫,诉说了苏州葑门周府的遭遇,臣妾听着心寒。”

朱由检微微皱起眉头,他对周奎这位岳丈印象一点都不好,生性吝啬,且不明事理,前段时间专门送来了歌女陈圆圆,殊不知他朱由检现在需要的不是美女。

周奎说到的事情,朱由检很清楚,郑勋睿在南直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也就是万历时期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这个一条鞭法,对于皇室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大幅度的增加赋税,且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遏制土地兼并,要不是朱由检对郑勋睿有着十二分的戒备,这件事情朱由检早就拿到朝廷上面大书特书了。

这几天的朝会,朝中大臣争论的都是南直隶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几乎所有大臣都是反对的,朱由检也很清楚,这是因为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牵涉到这些大臣的切身利益了,故而他们坚决的站出来反对,与之相反的是,司礼监的太监全部都是支持官绅一体纳粮的,认为这样做能够增加府库的收入。

朱由检心里当然有数,司礼监的太监都是忠心耿耿的,可那些文武大臣就说不清楚了,大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至于朝廷之利益,早不知道摆到什么地方去了。

故而这一次,不管朝中大臣如何的辩驳,甚至是群起供给郑勋睿,朱由检都没有表扬,内心里面,他是希望南直隶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成功的,那样他就可以在大明各地全面铺开,那样朝廷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有了银子,很多事情都好办了。

偏偏这样的事情,岳丈周奎不明白,还专门跑到皇宫里面诉苦了,遇见这样的岳丈,朱由检很是无语。

“皇后,这些事情,不是你应该关心的,郑爱卿在南直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且明确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呼吁,这是朕愿意看到的局面,岳丈不明事理,阻拦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周府的管家还集合苏州诸多的绅士富户,想着反对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你说这样的情况之下,朕应该如何的处置。”

周皇后大为吃惊,父亲周奎可没有说到这些事情,仅仅说周府遭遇到围攻了。

“臣妾不是关心朝廷的事宜,臣妾是因为苏州葑门的周府遭遇到围攻,才专门给皇上说的。”

“这件事情,朕已经知道了,郑爱卿已经写来了奏折,事情的前因后果很是清楚,皇后还是给岳丈说说,好好管束一下府中的下人,周府的那个管家,居然敢结交士大夫抗拒官府,还抬出了朕的名号,皇后说说,如此的情况之下,朕若是为周府出面了,那满朝的文武大臣会怎么看,朕还如何的做事情。”

冰雪聪明的周皇后,很快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自己父亲的脾气和秉性,周皇后肯定是清楚的,只是她没有想到,父亲到皇宫来诉说,居然没有说出来所有的经过,含糊其辞,让她在皇上的面前遭遇到无趣。

翌日,周奎再次进入皇宫,不过他没有见到女儿。

宫女递给他一封信。

满心欢喜的周奎,回到了府邸,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函。

看着信函的周奎,脸色急剧的变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田弘遇前来拜见了。

田弘遇的老家同样遇见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田弘遇的老家在扬州,扬州是雷厉风行执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地方,田家同样没有能够幸免。

苏州葑门的周府之遭遇,田弘遇也知道了,周奎进入皇宫去找到皇后娘娘,田弘遇更是清楚,他就是专门到周府来探查情况的。

见到周奎的脸色,田弘遇就明白事宜了。

看见了田弘遇,周奎也没有掩饰自身的情绪,恶狠狠的开口了。

“哼,这个郑勋睿,敢在周府闹事,他以为他是谁啊,只要有机会了,老夫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田弘遇哼哈了几句话,他比周奎要聪明多了,也精明很多,郑勋睿身为南京兵部尚书,敢于做这么大的事情,这里面肯定是有奥妙的,周奎的脑子太简单了,稍微想一想就能够明白其中奥妙。

不过田弘遇可不会提醒周奎。

第六百八十章调整俸禄

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进展超乎顺利,郑家军将士在苏州葑门的周府动手,引发了士大夫阶层巨大的震撼,不少士大夫表面上顺从,缴纳了赋税,暗地里却在关注即将到来的风暴,在他们看来,郑家军将士敢于在苏州葑门的周府动手,那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没有丝毫的消息,倒是朝廷里面诸多大人集体弹劾甚至是怒骂郑勋睿,可皇上却没有丝毫的态度表示,这让南直隶的士大夫彻底明白了,郑勋睿敢于在南直隶强力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肯定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这种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说不定很快就在大明各地推行了。

官绅一体纳粮进展顺利,就连郑勋睿都没有想到,他总是觉得会有一些剧烈的冲突出现,毕竟朝中的大人力量可不小,那么多官吏的老家都在南直隶,难道他们还不能够鼓动皇上采取措施吗,想不到皇上迟迟没有什么态度,应该是默认了官绅一体纳粮的措施。

郑勋睿很清楚,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也只有在南直隶和复州等地能够顺利推行,因为他的心腹和支持者大量集中在南直隶,基本控制了这些地方,要说在陕西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短时间之内不易动手。

眼看着南京户部的府库渐渐的充盈起来,而红门钱庄已经基本掌握了南直隶经济的命脉,绝大部分的黄金白银都存入到洪门钱庄,而洪门钱庄的票额与票根,已经在南直隶各地开始大规模的流通,郑勋睿的下一步措施,集中到官吏的俸禄上面去了。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的事情是不成立的,大明官吏的俸禄低得可怜,若是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不要说底层的知县知州等等无法维持,就算是朝中的内阁大臣。也无法养活家人,毕竟伴随身份的是家族的兴起,在大明朝这样的时代,要求内阁大臣家中就是看老婆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郑勋睿已经是从一品的高官,可全年的俸禄算起来,也不到五百两银子,七品的知县全年更是只有六十两银子的俸禄,且知县聘用的幕僚。也需要知县私人掏出来银子养活,甚至官服都需要官吏自己拿出来银子置办。

高薪养廉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是有道理的,若是大明各级的官吏,依靠俸禄无法体面的生活了,那你要求人家清廉如水、老老实实做事情,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淮北四府三州官吏的俸禄早就改变了,其补贴是俸禄的数倍,拿着这些补贴和俸禄。就算是官府之中的吏员和衙役,也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也唯有做到了这一点,郑勋睿才能够在淮北严格要求各级的官吏,发现有贪墨行为之官吏,严惩不贷。

在南直隶开始全面征收商贸赋税、以及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基础之上,郑勋睿可以考虑改变官吏俸禄的事宜了,不过需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做,那就是裁撤各级官府的衙役。

按照朝廷的规矩,各级官府的衙役是没有俸禄的,平日里可能会有一些补贴,这些补贴都需要各级官府自身拿出来银子开销。衙役的地位也是最为低下的,没有谁瞧得起,不少地方的衙役,大都是无赖和混混,这些无赖和混混进入官府,成为衙役之后,想方设法的盘剥百姓,让自己能够活下去,这也就导致官府的形象很不好。

郑勋睿担任漕运总督的时候,大力清理了淮北四府三州的衙役,凡是有劣迹的衙役,一律开革,留下来的衙役,进行严格的考核,年纪大的也要开革,但可以给与一定的补助,同时给府州县规定了衙役的具体数目,不得超过,经过如此的清理之后,衙役的俸禄也纳入到官府的开销之中,也就是让衙役也有了正式的俸禄。

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还在进行的时候,郑勋睿就已经开始考虑增加官吏俸禄的事宜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出去了,毕竟淮北四府三州的例子摆在那里,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等地的官吏,不知道有多羡慕,听到这样的传闻,各级官吏热情高涨,做事情格外的卖力。

郑勋睿也有难题,那就是南京六部的官吏,人数不少,这是一大块的负担。

在淮北的时候,郑勋睿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事情,漕运总督衙门的官吏,同样进行了裁撤,最终保留的只有一百来人,可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府的官吏,总人数达到了四百多人,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府,其最大的特点是官员多,吏员少,南京的各级官府,本来就没有多少的事情,到这里的官员,要么是得罪了朝中的显贵,要么就是遭遇到排挤,没有多大的前途,到南京来养老的,这也让南京的官吏没有多大的斗志,全部都是在混日子。

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郑勋睿不可能直接裁撤官员,这样做引发的震动,他可能难以平息。

但是要一股脑的提高这些官员的俸禄,郑勋睿实在不甘心,他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之后,暂时没有动南京城内的官吏,可现如今不得不考虑了。

徐望华等人早就提出来了建议,郑勋睿可以掌控南京六部、都察院以及翰林院、国子监等官府,利用这些官府的存在,大量的安插有能力的官吏,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班子。

徐望华等人的建议,郑勋睿当然是明白的,一旦依托南京六部等官府,安插大量有能力的官吏,那么他麾下的班子就真正开始形成,任何时候都能够与京城分庭抗礼了。

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这一步,尤如登天。

大明的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是拥护皇权的,他们可能是东林党人、浙党,但骨子里还是有着效忠皇上思想的,毕竟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郑勋睿还不想公开的造反,表面上还是效忠皇上和朝廷,所以他大规模组建班子的事情,看上去就不大可能。

徐望华、郑锦宏、赵单羽、梁兴力和文坤等人集中在郑勋睿的府邸。

关于调整俸禄的事宜,众人都是赞成的,不过如何的调整,以及南京各级的官府应该如何应对,众人的意见不是特别的统一。

调整官吏的俸禄,意味着南京户部需要拿出来大量的银子,每年是以百万两的数目计算的,这可不是小的负担,尽管目前收取到的商贸赋税和农业赋税,足以维持开销,但银子花出去总是需要有效果,花费到南京六部等官府的银子,就不一定有作用。

争论持续了好一会了,徐望华看了看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大人,属下还是坚持以前的建议,南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以及国子监等衙门的官吏,必须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四品以下的官吏,没有能力之人,吏部可以开革,四品以上官员,没有能力之人,可以举荐到京城或者其他地方去。。。”

徐望华说完之后,文坤跟着开口了。

“属下不同意徐先生之建议,大人若是采取如此之办法,等于和皇上朝廷直接对立,裁撤官吏必须得到朝廷许可,没有得到朝廷许可就动作了,势必更加引发皇上和朝廷更加严重的猜忌,南京六部等官府地位很是特殊,想要裁撤官吏绝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至于说府州县衙门裁撤衙役,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会引发任何的震动。。。”

如此的争论持续了很长的时间,郑勋睿一直都在思考。

终于,他开口说话了。

“徐先生和文坤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站在两种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郑勋睿开口之后,众人安静下来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特长,南京六部的官员,不管怎么说,大部分都是两榜出身的,学识方面应该是不差的,至于他们在南京做官的原因,我不想多说,你们都是明白的,我在想,既然我们能够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为什么不能够让南京的诸多官吏发挥出来自身的能力,我们不裁撤他们,可是能够调整他们的职位,让他们到南直隶的府州县去,不要留在南京无所事事,这样还是可以的,只要他们能够真正的展现出来自身的能力,那我们就予以接纳,那些不能够适应或者是真正没有能力的官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裁撤,办法更好,淮北四府三州以及漕运总督衙门的官吏,职责明确,奖惩措施也是很具体的,不合格的官吏,依照明确的奖惩措施予以裁撤,也让官吏无话可说,我们将南直隶各级官府所有奖惩措施明确,让那些不能够胜任的官吏,自行退却,岂不是更好。”

郑勋睿的一席话,让所有人点头,他们都有些懊恼,如此明显的措施,为什么没有能够想到,用明确的制度来约束各级的官吏,能者上,庸者下,这样的措施谁都是无话可说的。

第六百八十一章兴办义学

郑勋睿做事情历来都是雷厉风行的,调整官吏俸禄的事宜一旦确定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